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求纪念南京大屠杀的诗词



三十万人齐遇难,空前惨变痛于今。一江遗恨同胞血,万古深仇父老心。陵寝巍巍悲仰望,钟山莽莽愧登临。诸君莫醉笙歌里,席罢应闻警报音。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日军进占南京城,在华中方面军司令官

三十万人齐遇难,空前惨变痛于今。

一江遗恨同胞血,万古深仇父老心。

陵寝巍巍悲仰望,钟山莽莽愧登临。

诸君莫醉笙歌里,席罢应闻警报音。

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13日,日军进占南京城,在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师团长谷寿夫等法西斯分子的指挥下,对我手无寸铁的同胞进行了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

日军占领上海后,直逼南京。国民党军队在南京外围与日军多次进行激战,但未能阻挡日军的多路攻击。1937年12月13日,南京在一片混乱中被日军占领。日军在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指挥下,在南京地区烧杀淫掠无所不为。

12月15日,日军将中国军警人员2000余名,解赴汉中门外,用机枪扫射,焚尸灭迹。同日夜,又有市民和士兵9000余人,被日军押往海军鱼雷营,除9人逃出外,其余全部被杀害。

16日傍晚,中国士兵和难民5000余人,被日军押往中山码头江边,先用机枪射死,抛尸江中,只有数人幸免。

17日,日军将从各处搜捕来的军民和南京电厂工人3000余人,在煤岸港至上元门江边用机枪射毙,一部分用木柴烧死。

18日,日军将从南京逃出被拘囚于幕府山下的难民和被俘军人5.7万余人,以铅丝捆绑,驱至下关草鞋峡,先用机枪扫射,复用刺刀乱戳,最后浇以煤油,纵火焚烧,残余骸骨投入长江。令人发指者,是日军少尉向井和野田在紫金山下进行“杀人比赛”。他们分别杀了106和105名中国人后,“比赛又在进行”。

在日军进入南京后的一个月中,全城发生2万起强奸、轮奸事件,无论少女或老妇,都难以幸免。许多妇女在被强奸之后又遭枪杀、毁尸,惨不忍睹。与此同时,日军遇屋即烧,从中华门到内桥,从太平路到新街口以及夫子庙一带繁华区域,大火连天,几天不息。全市约有三分之一的建筑物和财产化为灰烬。无数住宅、商店、机关、仓库被抢劫一空。“劫后的南京,满目荒凉”。

后来发表的《远东国际法庭判决书》中写道:“日本兵完全像一群被放纵的野蛮人似的来污辱这个城市”,他们“单独的或者二、三人为一小集团在全市游荡,实行杀人、强奸、抢劫、放火”,终至在大街小巷都横陈被害者的尸体。“江边流水尽为之赤,城内外所有河渠、沟壑无不填满尸体”。

据1946年2月中国南京军事法庭查证:日军集体大屠杀28案,19万人,零散屠杀858案,15万人。日军在南京进行了长达6个星期的大屠杀,中国军民被枪杀和活埋者达30多万人。

中华民族在经历这场血泪劫难的同时,中国文化珍品也遭到了大掠夺。据查,日本侵略者占领南京以后,派出特工人员330人、士兵367人、苦工830人,从1938年3月起,花费一个月的时间,每天搬走图书文献十几卡车,共抢去图书文献88万册,超过当时日本最大的图书馆东京上野帝国图书馆85万册的藏书量。 南京大屠杀惨绝千古人寰!

有关南京的诗词

1、《金陵晚望》 唐代:高蟾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译文: 金陵城曾在日暮的景色伴着浮动的云,也在秋声里陪着落日。

这世上有无数的丹青圣手,可都画不出内心的伤感。

2、《金陵五题·石头城》 唐代: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译文: 城的东、南、西三面,依旧绵亘着高低起伏的群山,它那虎踞龙盘的姿态并未改变;北面的江潮,依旧拍打着城根,而后带着寂寞的心情退回。

那声音仿佛在叹惜,昔日的繁华已经化为乌有。

从秦淮河东边升起的,还是过去那轮月亮。

见证历史过后,在夜深人静之际,又心恋恋地爬过凹凸的城墙,小心翼翼来窥探着什么。

3、《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唐代:李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译文: 在金陵一个静悄悄的夜晚,凉风习习,我独自一人登上高楼,眺望吴越。

白云低垂,水摇空城,白露好像是从秋月上垂滴的水珠。

我在月下沉吟,久久不归,思念古人,而古人能与吾心自相接者,亦已稀也。

惟有能写出“澄江静如练”这样清丽之诗的谢玄晖,方令人长忆不已。

4、《金陵三首.其二》 唐代:李白 地拥金陵势,城回江水流。

当时百万户,夹道起朱楼。

亡国生春草,王宫没古丘。

空余后湖月,波上对瀛州。

译文: 金陵地势雄壮,江水空摇,高墙巍峨不动。

东晋在这里建都,百万富豪纷纷在这里夹道修建高楼。

东晋终于灭亡,宫殿被荒草湮灭。

只有玄武湖上的明月,在波浪上空注视着曾经繁华的江洲。

5、《念奴娇·石头城》 清代:郑燮 悬岩千尺,借欧刀吴斧,削成城郭。

千里金城回不尽,万里洪涛喷薄。

王浚楼船,旌麾直指,风利何曾泊。

船头列炬,等闲烧断铁索。

而今春去秋来,一江烟雨,万点征鸿掠。

叫尽六朝兴废事,叫断孝陵殿阁。

山色苍凉,江流悍急,潮打空城脚。

数声渔笛,芦花风起作作。

译文: 在千尺的悬岩上,被鬼斧神工似的削成了城郭。

千里长的石头城迂回不尽,在万里长江的洪涛中喷薄而出。

当年王浚的战船旗帜飞舞,直指南京,利用风而没有停泊,在船头点燃了火炬,轻易烧断了石头城的铁索。

如今春去秋来,过了很多年,数万南飞的大雁飞过,在它的鸣叫声中,建都在石头城的许多朝代都相继灭亡了。

山色苍凉,江水湍急,潮水拍打着空荡荡的石头城。

几声渔人的笛声,芦苇花在风中闪闪发光。

...

读了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这首诗歌有什么感受写下来

找到一首当代名家写的关于“南京”的爱国古诗词名言名句,供参考: 南京:国家公祭日 与子同祭 文/李者也 国强方存社与稷,邦弱唯余哭与泣。

吾虽不燃烽与火,对敌却应警与惕。

怒持金戈抗与战,乱世无处躲与避。

南与北,东与西,父与老,兄与弟。

凡我中华袍与泽,同舟共济砥与砺。

神州硬骨气与节,绝非屈膝乞与觅。

不应忘者苦与痛,不可泯者记与忆。

先辈奋而牺与牲,后人念而奠与祭。

我之世代河与山,岂容异族开与辟。

【注】对于近代中国而言,再没有比南京更令人心碎的地方

因为,中国当时的首都,竟然被外敌攻破,而且,还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作为一个中国人,每年的12月13日,请不要忘记,是国家公祭日。

三军尽缟素,全民皆悲愤。

我们虽然不以牙还牙,但无论如何,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应忘者苦与痛,不可泯者记与忆”,不分彼此,凡我同胞,与子同祭。

...

成语谜语:南京大罢工

谜底:息事宁人小贴士:“宁”,南京的简称。

释义:息:平息;宁:使安定。

原指不生事,不骚扰百姓,后指调解纠纷,使事情平息下来,使人们平安相处。

出处:《后汉书·肃宗寿章帝纪》:“其令有司;罪非殊死;且勿案验;及吏人条书相告;不得听受;冀以息事宁人;敬奉天气

”例句:原则问题应当辩论清楚,不能采取~的态度不了了之。

...

王大进就是南京碎尸案的凶手!!!

王大进不是南京碎尸案的凶手。

王大进跟此案有关的说法很牵强。

王大进因为写小说《纪念物》,所以被指凶手,有点站不住脚。

大家说他是凶手的依据有两个,一是他小说中写死者的室友是知情人,二是他小说中写凶手是诗人。

文中说死者室友是知情人的原因,是因为事发后有“某舍友一日很反常的买了没人买的党报,发现了认尸启示”的桥段。

小说里的内容就是根据这一桥段文艺化后出现的。

而此舍友应该不涉及此案,因为如果她是知情人。

无非两种情况,第一种,看到死者被杀,既然看到了,应该知道死者已死,不用买报探消息,第二种,她知道某人要杀死者,但是杀没杀成不知道,所以买报探消息。

但是这种情况应该天天买报才对,因为她不可能未卜先知,知道就是那一天警察会登报,她的行为看作担心室友之下凑巧买报发现还比较可信。

至于小说中写凶手是诗人,是因为案发前死者告诉过舍友自己认识了一个诗人,因此小说中写凶手是诗人,没有实际意义。

2.凶手不是变态 因为凶手把死者肢解以后割成一千块然后和头颅一起煮熟。

所以很多人说凶手是变态。

但是变态杀人是为了追求杀人过程的快感,或者击杀特定的使其感到厌恶的人群,比如专杀妓女。

有名的变态杀手香港的“雨夜屠夫”就是这样。

但是追求快感是无止境的,杀了一个肯定还会杀第二个。

击杀特定人群也不会只杀一个,而南大碎尸案只发生了一起。

所以凶手不是变态。

...

关于南京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是指1931-1945年,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败,南京在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侵华日军在南京及其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暴行,在这次大屠杀中中国军民遇难人数超过30万。

1937年对于中国是异常艰难的一年,在这一年日军发动了七七事变,并展开了淞沪会战,没过多久上海沦陷,失去了上海,南京在日军的铁蹄之下也是岌岌可危。

上海在1937年12日沦陷之后,因为蒋介石下发的撤退命令过于仓促,军事工程以及各种物资交接发生严重的混乱,加上日落飞机的狂轰乱炸,让撤退变成了大溃败。

溃败的国军怎么可能对日军产生有效的抵抗呢?后果就是日军长驱直入,一路到达南京。

1937年12月1日南京保卫战正式打响,担任南京卫戍军司令的是唐生智,不得不说这位仁兄的确是一位有勇气的军人,在大多数将领坚持撤退的情况之下,他坚持固守南京。

是在守卫南京的过程中他犯了两个错误,这或许也是造成南京大屠杀悲剧的原因之一。

唐生智接管南京之后,曾经多次公开表示誓与南京共存亡,于是在下达命令时他犯了第一个错误:他让各个部队控制的船只全部交给总部,并且把下关至浦口的轮渡撤回武汉,命令军队封锁了南京城通往下关码头的唯一通道挹江门,就是这样一道命令,给后来的撤退埋下了隐患。

1937年12月10日日军发起了总攻,一直到12日,这两天也是南京最艰难的两天。

在这两天里日军发了疯似的进攻南京的各个重要的城门,国军也日日夜夜提防着日军的进攻,双方打的难解难分,就在12日日军第6师团攻破了中华门,这也是南京失守的开端。

早在11日,蒋介石就给唐生智下了一份命令“如情势不能久持时,可相机撤退,图整理而期反攻”,面对这道命令,我不知道唐生智当初誓与南京共存亡的豪言壮志去哪了?我只是知道他下了撤退的命令,并且又犯了第二次错误。

12日下午,唐生智仓促召集师以上将领布置撤退。

依据撤退计划,除第36师掩护司令部和直属部队从下关渡江以外,其余各部要从正面突围,但唐生智担心属于中央军嫡系在突围中损失太大,又口头命令第87师、第88师、第74军和教导总队“如不能全部突围,有轮渡时可过江”,就是这个命令,前后矛盾的命令使中国军队的撤退变成又一场溃败,无比混乱,这不就是给军队说不用突围,有船就可以渡江吗!会议开完之后,只有属于粤系的第66军和第83军在军长叶肇和邓龙光带领下向正面突围,在付出巨大代价后成功突破日军包围,第159师代师长罗策群战死。

其他部队长官大多数没有向下完整地传达撤退部署,就各自抛下部队前往江边乘事先控制的船只逃离。

真是可悲,军队还没有撤退,指挥官就先行逃跑,三军无帅,不等混乱,难道还等将军从天而降?这些部队听说长官退往下关,以为江边已经做好了撤退准备,于是放弃了阵地涌向下关一带。

然而负责封锁挹江门的第36师没有接到允许部队撤退的命令,和从城内退往下关的部队发生冲突,打死或踩死数人。

12日晚,唐生智与司令部成员乘坐事先保留的小火轮从下关煤炭港逃到江北,此后第74军一部约5000人以及第36师也从煤炭港乘船过江,第88师一部和第156师在下关乘自己控制的木船过江。

逃到下关的中国守军已经失去建制,成为混乱的散兵,其中有些人自己扎筏过江,很多人淹死、或是被赶到的日军射杀在江中。

大部分未能过江或者突围的中国士兵流散在南京街头,不少人放弃武器,换上便装躲入南京安全区。

13日晨,南京的悲剧就此到来。

日军攻入南京城,并开始了长达一个多月的南京大屠杀。

进入南京城的日军大约50000人,这些侩子手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杀害的基本上全部都是手无寸铁的中国普通老百姓,以及一些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然而就是这些对他们毫无威胁力的人他们也不放过,见一个杀一个,见两个杀一双。

最令人感到可耻的是日军在占领南京期间强奸了无数妇女,他们日夜蹂躏她们,有的妇女甚至被强奸了多次。

此外他们杀害的儿童也不计其数。

对于这场悲剧我们除了愤怒,我们还可以做许多。

避免这样悲剧的发生,最好的办法是避免战争,无论战争在哪个国家发生,受伤害最多的总是普通老百姓,珍爱和平,远离战争,是我们永远的追求。

当然,勿忘国耻,以史为鉴,我们更是不能忘记,希望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希望这样的悲剧从此不再上演。

散文《活埋》,描写南京大屠杀的,谢谢!

在南京,在大屠杀纪念馆,一个巨大的头颅,一张巨大的嘴,在呐喊。

呐喊声,在无涯的时间和空间,凝固了。

一个被日本人活埋的中国人,一个人,喊出了一个民族的痛。

被埋在泥土下的躯体,在反抗,在挣扎,在竭尽全力爆发。

血气上涌,眼眶通红,生命在呐喊声中,变得轻盈、飘逸,远离灵魂。

在看到一个人被另一个人埋进泥土,一个民族,被另一个民族活埋的时候,会想些什么?那些木然地甚至欣喜若狂地挥舞铁锹,用泥土涂抹这幅图的所谓的"人",他们,挥动着恶之臂膀的他们,还能被称为人? 我无法透过一副骨架,拼凑成一个完整的,有血有肉的人。

老的,少的,漂亮的,英俊的,只是看到了骨骼,完整的,白花花的,亮得刺眼的骨骼,人的骨骼。

一副,两副,许多副,他们排着队,整齐的,凌乱的,在我的眼前闪耀。

一个从死尸堆里爬出的人,告诉我:日本兵,让俘虏,自己挖一个坑,然后,面朝土坑,跪下。

"乒"的一声枪响,人,一个倒栽葱,进了土坑,正好把土坑填满。

然后,请下一个,用铁锹,用泥土,把坑抹平,让一个生命的痕迹,从此,在这块土地上,彻底消散。

1937年12月13日之后,一百多个,甚至更多个日子里,旧都南京的大街上,走动着来自另一国度的人,这些人嚣张、霸道,腰间,挂着钢刀和头颅。

这些在腰间晃荡的头颅,大张着嘴,呼吸着人世间最后一口空气。

惊愕摆在脸上,无论多么用力的呼吸,都无法摆脱死亡的缠绕。

呐喊,无声。

哭泣,无泪。

几个,有时是十几个,几十个,悬挂在一个腰间的头颅,有着一色的表情:剧痛后的麻木,面具一样。

在南京,在活埋者的头颅前,在万人坑的骨架前,我常常感觉到做为一个弱者的无助。

我常常替他们挣扎着,呐喊着,逃跑着,可如果把我,放到这样一段日子里,除了挣扎、呐喊、逃跑,我还能做些什么? 我的想象力,如此贫乏。

有一个人,或许,是一个作家,为我复原了一幅图: 泥屑从头顶纷纷飘落的时候,一位母亲,把自己弯成一个弓,用身体,为婴儿,挡住了这个世界强加给他的噩运。

从被活埋的数十万骨架中,突然看到这样一幅图,惊悚之中,一股暖意上升。

透过这根月牙一样的残缺的脊梁,我分明看到了人性的圆满。

...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网 求纪念南京大屠杀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