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关于惊蛰的古诗,并配上精美的图画。



观田家[唐代]韦应物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惊蛰诗句有哪些 惊蛰古诗词观田家[唐] 韦应物微雨众卉新,

田家

[唐代]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

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

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

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

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

膏泽且为喜。

惊蛰诗句有哪些 惊蛰古诗词

观田家[唐] 韦应物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清溪松阴图[明] 唐寅长松百尺荫清溪,倒影波间势转低。

恰似春雷未惊蛰,髯龙头角暂皤泥。

奉和法筵应诏诗[南北朝] 庾信五城邻北极。

百雉壮西昆。

钩陈横复道。

阊阖抵灵轩。

千柱莲花塔。

由旬紫绀园。

佛影胡人记。

经文汉语翻。

星窥朱鸟牖。

云宿凤凰门。

新禽解杂啭。

春柳卧生根。

早雷惊蛰户。

流雪长河源。

建始移交让。

徽音种合昏。

风飞扇天辩。

泉涌属丝言。

羁臣从散木。

无以预中天。

□□遥可望。

终类仰鹍弦。

惊蛰的诗词精选

1,《秦楼月·浮云集》宋代:范成大 原文:浮云集。

轻雷隐隐初惊蛰。

初惊蛰。

鹁鸠鸣怒,绿杨风急。

玉炉烟重香罗浥。

拂墙浓杏燕支湿。

燕支湿。

花梢缺处,画楼人立。

白话文释义:惊蛰来了,偶尔传来阵阵轻雷的声音,鸠鸟鸣叫着,翠绿的杨树迎风飘扬。

玉炉的重烟沾湿了衣物,也将燕支花都染湿了,花枝那边,望过去有如画中的楼宇,还有人站立在那头。

2,《观田家》唐代:韦应物 原文: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白话文释义:一场微细的春雨百草充满生机,一声隆隆的春雷惊蛰节令来临。

种田人家一年能有几天空闲,田中劳作从惊蛰便开始忙碌起来。

年轻力壮的都去田野耕地,场院又改成菜地也整理出来了。

从田中归来常是太阳落山以后,还要牵上牛犊到西边山涧去饮水。

挨饿辛劳农夫们从不叫苦,一场贵如油的春雨降下就使他们充满了喜悦。

粮仓中早已没了往日的存粮,但官府的派差却还无尽无休。

看到农民这样,我这不耕者深感惭愧,我所得的俸禄可都出自这些种田百姓。

3,《义雀行和朱评事》唐代:贾岛 原文:玄鸟雄雌俱,春雷惊蛰余。

口衔黄河泥,空即翔天隅。

一夕皆莫归,哓哓遗众雏。

双雀抱仁义,哺食劳劬劬。

雏既逦迤飞,云间声相呼。

燕雀虽微类,感愧诚不殊。

禽贤难自彰,幸得主人书。

白话文释义:惊蛰来了,两只雀鸟在这时,口里衔着黄河的泥土,在天空不断的飞来飞去,一天都没有回来休息,就是为了养育幼鸟。

两只雀虽是小小的鸟类,却如此仁义,我真是惭愧不如。

3,《菩萨蛮·春雨》宋代:萧汉杰 原文:春愁一段来无影。

著人似醉昏难醒。

烟雨湿阑干。

杏花惊蛰寒。

唾壶敲欲破。

绝叫凭谁和。

今夜欠添衣。

那人知不知。

白话文释义:愁苦的事情来无影去无踪,但是我却又在半醉半醒之间。

春天的烟雨湿了栏杆,又是一年惊蛰,杏花初开放,天气转冷了,痰盂快要被我敲破了,这种痛苦绝望的叫声有谁知道呢?我今天夜里衣服穿少了受了风寒,你知不知道要添加衣服呢? 4,《春晴泛舟》宋代:陆游 原文: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

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

鳞鳞江色涨石黛,嫋嫋柳丝摇麴尘。

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清真。

白话文释义:儿童不要笑我是老人家,惊蛰到了,春雷萌动行风雨,整个的宇宙就像天地初开的时候,是一番新的气象。

波光粼粼的江水上涨淹没了黑色的礁石,嫩黄纤柔的柳枝摇摆色淡如黄尘。

想上岸去亭子里却又划起了船桨,觉得这么美好的景色不好好享受真是浪费。

5,《闻蛙》宋代:赵蕃 原文:惊蛰已数日,闻蛙初此时。

能如喜风月,不必问官私。

白话文释义:惊蛰已然过去数日,蛙声却刚刚升起,能够如此喜赏风花雪月,管他于公于私。

惊蛰有哪些好看的图片

关于惊蛰的诗词:春晴泛舟 (宋)陆游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

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

鳞鳞江色涨石黛,嫋嫋柳丝摇麴尘。

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清真。

甲戌正月十四日书所见来日惊蛰节 (宋)张元干老去何堪节物催,放灯中夜忽奔雷。

一声大震龙蛇起,蚯蚓虾蟆也出来。

惊蛰三候是: 一候,桃始华丨惊蛰之日,“桃始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乃闹春之始,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流水桃花,便勾引出千媚百态。

二候,仓庚鸣丨仓庚就是黄鹂,黄鹂最早感春阳之气,嘤其鸣,求其友。

仓为青,青为清,庚为更新,“昔我云别,仓庚载鸣”,文人由此也称它“离黄”,“离黄穿树语断续”就成了悲声。

三候,鹰化为鸠丨古人称“鸠”为布谷鸟,仲春时因“喙(huì)尚柔,不能捕鸟,瞪目忍饥,如痴而化”。

到秋天,鸠再化为鹰。

惊蛰三候是什么意思 关于惊蛰的诗词有哪些

惊蛰三候的意思如下:在我国的农历中,将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又将每个节气分为三候,一候为五天,每一候都有相应的物候现象,称为候应。

惊蛰古称“启蛰”,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

我国古人划分惊蛰三候为:“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

”其中一候所对应的花信为桃花,二候为杏花,三候为蔷薇。

所谓桃始华,指的是惊蛰之日,桃花是月始开,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乃闹春之始,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流水桃花,便勾引出千媚百态。

仓庚就是黄鹂,所谓“仓庚鸣”,指的是惊蛰后五日,黄鹂最早感春阳之气,嘤其鸣,求其友。

仓为青,青为清,庚为更新,“昔我云别,仓庚载鸣”,文人由此也称它“离黄”,“离黄穿树语断续”就成了悲声。

再过五日,鹰化为鸠。

鹰,鸷鸟也,鸠,即今之布谷,所谓“鹰化为鸠”,指《章龟经》曰:仲春之时,林木茂盛,口啄尚柔,不能捕鸟,瞪目忍饥如痴而化,故名曰鸤鸠。

此言鹰化为鸠,春时也。

以生育肃杀气盛,故鸷鸟感之而变耳。

而到了秋天,鸠再化为鹰。

《王制》曰鸠化为鹰,秋时也。

惊蛰在农忙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

唐诗有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农谚也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

”惊蛰的诗词如下:《有怀正仲还雁峰诗》宋 舒岳祥松声夜半如倾瀑,忆坐西斋共不眠。

一鼓轻雷惊蛰后,细筛微雨落梅天。

临流欲渡还休笑,送客归来始惘然。

掩卷有谁知此意,一窗新绿待啼鹃。

《春晴泛舟》宋 陆游 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

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

鳞鳞江色涨石黛,嫋嫋柳丝摇麴尘。

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清真。

《菩萨蛮》宋 萧汉杰 春愁一段来无影。

著人似醉昏难醒。

烟雨湿阑干。

杏花惊蛰寒。

唾壶敲欲破。

绝叫凭谁和。

今夜欠添衣。

那人知不知。

《秦楼月/忆秦娥》宋 范成大浮云集。

轻雷隐隐初惊蛰。

初惊蛰。

鹁鸠鸣怒,绿杨风急。

玉炉烟重香罗浥。

拂墙浓杏燕支湿。

燕支湿。

花梢缺处,画楼人立。

《惊蛰日雷》宋 仇远坤宫半夜一声雷,蛰户花房晓已开。

野阔风高吹烛灭,电明雨急打窗来。

顿然草木精神别,自是寒暄气候催。

惟有石龟并木雁,守株不动任春回。

以上供参考。

惊蛰是什么意思 惊蛰节气的诗词

惊蛰(insects awaken)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

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

每年公历的3月6日左右为惊蛰。

二十四节气之一。

蛰是藏的意思。

“惊蛰”是指钻到泥土里越冬的小动物被雷震苏醒出来活动

“惊蛰”节气日,地球已经达到太阳黄经345度,一般在每年3月4日~7日。

中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

”描述已是桃花红、李花白,黄莺鸣叫、燕飞来的时节,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了春耕。

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

每年3月4日~7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

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

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促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

中国各地春雷始鸣的时间早迟各不相同,就多年平均而言,云南南部在1月底前后即可闻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却在4月下旬。

“惊蛰始雷”的说法则与沿江江南地区的气候规律相吻合。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雨水增多。

除东北、西北地区仍是银妆素裹的冬日景象外,中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以上,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为3—6℃,沿江江南为8℃以上,而西南和华南已达10—15℃,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

所以中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

唐诗有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农谚也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

”华北冬小麦开始返青生长,土壤仍冻融交替,及时耙地是减少水分蒸发的重要措施。

“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这是当地人民防旱保墒的宝贵经验。

沿江江南小麦已经拔节,油菜也开始见花,对水、肥的要求均很高,应适时追肥,干旱少雨的地方应适当浇水灌溉。

南方雨水一般可满足菜、麦及绿肥作物春季生长的需要,防止湿害则是最重要的。

俗话说:“麦沟理三交,赛如大粪浇”、“要得菜籽收,就要勤理沟”。

必须继续搞好清沟沥水工作

华南地区早稻播种应抓紧进行,同时要做好秧田防寒工作。

随着气温回升,茶树也渐渐开始萌动,应进行修剪,并及时追施“催芽肥”,促其多分枝,多发叶,提高茶叶产量。

桃、梨、苹果等果树要施好花前肥。

“春雷惊百虫”,温暖的气候条件利于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田间杂草也相继萌发,应及时搞好病虫害防治和中耕除草。

“桃花开,猪瘟来”,家禽家畜的防疫也要引起重视了。

农谚“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

”到了惊蛰,中国大部地区进入春耕大忙季节。

真是:季节不等人,一刻值千金。

大部分地区惊蛰节气平均气温一般为12℃至14℃,较雨水节气升高3℃以上,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

日照时数也有比较明显的增加。

但是因为冷暖空气交替,天气不稳定,气温波动甚大。

华南东南部长江河谷地区,多数年份惊势期间气温稳定在12℃以上,有利于水稻和玉米播种,其余地区则常有连续3 天以上日平均气温在12℃ 以下的低温天气出现,不可盲目早播。

惊蛰虽然气温升高迅速,但是雨量增多却有限。

华南中部和西北部惊蛰期间降雨总量仅10毫米左右,继常年冬干之后,春旱常常开始露头。

这时小麦孕穗、油菜开花都处于需水较多的时期,对水分要求敏感,春旱往往成为影响小春产量的重要因素。

植树造林也应该考虑这个气候特点,栽后要勤于浇灌,努力提高树苗成活率。

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惊蛰,含义是: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这时,气温回升较快,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

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常年雨水、惊蛰亦可闻春雷初鸣;而华南西北部除了个别年份以外,一般要到清明才有雷声,为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雷暴开始最晚的地区。

惊蛰时节,春光明媚,万象更新。

通过细致观察,积累物候知识,对于因地制宜地安排农事活动是会有帮助的。

惊蛰日期的计算 [Y*D+C]-L公式解读:年数的后2位乘0.2422加5.63取整数减闰年数。

21世纪惊蛰的C值=5.63。

举例说明:2088年惊蛰日期=[88*.0.2422+5.63]-[88/4]=26-22=4,3月4日是惊蛰。

诗词有哪些 惊蛰三候是什么意思春雷响万物生

“惊蛰节”时,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称为“惊”。

故惊蛰时,虫醒,天暖,渐有春雷,进入春耕季节。

惊蛰三候一候,桃始华丨惊蛰之日,“桃始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乃闹春之始,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流水桃花,便勾引出千媚百态。

二候,仓庚鸣丨仓庚就是黄鹂,黄鹂最早感春阳之气,嘤其鸣,求其友。

仓为青,青为清,庚为更新,“昔我云别,仓庚载鸣”,文人由此也称它“离黄”,“离黄穿树语断续”就成了悲声。

三候,鹰化为鸠丨古人称“鸠”为布谷鸟,仲春时因“喙(huì)尚柔,不能捕鸟,瞪目忍饥,如痴而化”。

到秋天,鸠再化为鹰。

|惊蛰·诗词|闻 雷白居易·唐瘴地风霜早,温天气候催。

穷冬不见雪,正月已闻雷。

震蛰虫蛇出,惊枯草木开。

空余客方寸,依旧似寒灰。

观田家韦应物·唐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拟古·其三陶渊明·东晋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

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

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惊蛰吴藕汀杏花村酒寄千程,佳果满前莫问名。

惊蛰未闻雷出地,丰收有望看春耕。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古诗词配图

出自近代诗人李叔同的《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赏析弘一(1880—1942),近代佛学大师。

俗姓李,名叔同,天津人。

曾留学日本,1918年8月19日,在杭州虎跑寺剃度为僧《送别》曲调取自约翰·P·奥德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

《梦见家和母亲》是首“艺人歌曲”,这种歌曲19世纪后期盛行于美国,由涂黑了脸扮演黑人的白人演员领唱,音乐也仿照黑人歌曲的格调创作而成。

奥德威是“奥德威艺人团”的领导人,曾写过不少艺人歌曲。

李叔同留日期间,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采用《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

而李叔同作于1914年的《送别》,则取调于犬童球溪的《旅愁》。

如今《旅愁》在日本传唱不衰,而《送别》在中国则已成郦歌中的不二经典

沈心工也曾根据《梦见家和母亲》写过一首《昨夜梦》,但最终没有抵得过李叔同《送别》的光芒。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网 关于惊蛰的古诗,并配上精美的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