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求郭沫若的马屁诗,越多越好,特别是给斯大林的那个.



我向你高呼万岁 — 斯大林元 帅 我向你高呼万岁 斯大林元帅 你是全人类的解放者 今天是你的70寿辰 我向你高呼万岁 原子 ?弹的威力在你面前只是儿戏 细菌战的威胁在你面前只是梦呓 你的光暖使南北两

我向你高呼万岁 — 斯大林元 帅 我向你高呼万岁 斯大林元帅 你是人类的解放者 今天是你的70寿辰 我向你高呼万岁 原子 ?弹的威力在你面前只是儿戏 细菌战的威胁在你面前只是梦呓 你的光暖使南北两冰洋化为暖流 你的润泽使撒哈拉沙漠化为沃土

孟姜女 诗词 郭沫若

1、孟姜女的诗:夜半三更门半开,小姐等到月儿歪。

山高路远无口信,哭断肝肠人未来

2、传说:这首诗文出自孟姜女墓中的诗。

当时是甲骨文,发掘出土后没有人能理解,只好请当时的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先生解读。

郭老一眼便讲,这是写孟姜女思夫的情景。

夜用半个字代替为“半夜”;三个更为“三更”;用半个繁体门意思是“半夜三更门半开”;姐字小为“小姐”(孟姜女);等字倒写为“等到”;月字斜为“月儿歪”;山字中间一笔长为“山高”;路字分开为“路远”;信字无口为“无口信”;哭字上下分开为“哭断”;肝字“干”拉长为“肝肠”;繁体来字去掉两个人为“无人来”(指万喜良或捎信的人)。

3、孟姜女简介:孟姜女的传说是中国古代汉族四大爱情传奇之一(其他三个分别是《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千百年来一直以口头传承的方式在汉族民间广为流传。

最早的传说可上溯到《左传》。

描写拍马屁的古诗词

拍马是一个技术活,除了要脸厚嘴甜会来事儿之外,还要讲究技巧,要以最恰当的力度,拍到受拍者感觉最舒服的地方

否则只会是弄巧成拙,轻则鼻青脸肿,重则呜呼哀哉。

特别是在封建时代,帝王手握生杀予夺的大权,身边的臣子既可能因言语文字的不慎而惹祸,也可能因颂扬而得到恩宠。

随侍之人不得不小心谨慎,察言观色,见风使舵。

中国是诗国,不仅作诗、吟诗是普遍现象,还有人赋予诗歌以一定的实际功用,因此,著名马屁诗也应运而生:第一首:南唐中主李璟好钓鱼,一次带了伶人李家明与一帮侍从在池塘边垂钓。

李家明运气好,不一会就钓到好几条鱼,李璟的钓竿却是纹丝不动。

李璟心中老大不高兴,却又不便发作。

李家明见中主面有愠色,便很机智地禀报中主,请求就其钓鱼赋上一首诗。

得到恩准后,他即赋道:玉甃垂钩兴正浓,碧池春暖水溶溶。

凡鳞不敢吞香饵,知是君王合钓龙。

帝王君临天下,钓鱼自然不同于常人,一般的鱼儿连上钩的资格都没有,只有那神异的蛟龙才配上御钩。

马屁一拍果然奏效,李璟的脸色立即由阴转晴,趁机也就结束了那令人扫兴的垂钓。

第二首:若遇上残忍嗜杀者,那就更得挖空心思拣好听的话来保住自己的一颗头颅。

唐末以诗而名满天下的杜荀鹤就在这种情况下作了一首马屁诗。

当时,朱温被封梁王,坐拥四镇,权倾一时。

朱温为人阴狠刚烈,左右之人稍忤其意,立即处死。

对于这么一个杀人恶魔,求仕心切的杜荀鹤竟也冒死求见。

杜荀鹤赶到洛阳上了求见的帖子后,等了好长时日才蒙召见。

这天,杜荀鹤战战兢兢地进了朱温的便厅。

适逢此时艳阳高照而雨丝飘洒,朱温认为是件稀奇事,即要杜荀鹤就此赋诗。

诗的好坏不仅关系到自己朝思暮想的官位,而且连生死都搭上了,杜荀鹤自然是抖擞精神,绞尽脑汁往吉利动听的事上想,总算皇天不负有心人,吟出一诗:同是乾坤事不同,雨丝飞洒日轮中。

若教阴晴都相似,争表梁王造化工!把太阳雨这种自然现象附会为是上天对朱温的歌功颂德,朱温被吹捧得喜滋滋、飘飘然,对杜荀鹤大加赏识,优礼有加。

朱温篡唐登基后,又授以杜荀鹤翰林学士之职。

第三首:明初的僧人宗泐遇到的情况更加险恶。

明太祖朱元璋与马后是患难夫妻,感情深厚。

马后不幸先太祖而去,朱元璋悲痛之际又遇下葬日风雨大作,雷电交加。

朱元璋心中郁闷至极,招来宗泐询问缘由。

朱元璋是一句话不对劲就要叫你人头落地的,宗泐自然要全力应对,一路往前走,一路上就将脑筋转得飞快。

到得朱元璋面前已经有了主意,即以一首诗作答:雨落天垂泪,雷鸣地举哀。

西方诸佛子,同送马如来。

将马后尊奉为佛祖如来,连上天也用雷雨为她举哀,菩萨也来送行。

这样的天气正是上天赐福,吉祥得很。

朱元璋的满腔不快因此而飞到九霄云外去了,宗泐因此而逃过了这一劫。

第四首:明太祖朱元璋,因一首马屁诗而免了一大群和尚的罪。

朱元璋年轻时在皇觉寺做过和尚,当年曾在庙壁上题诗。

做了皇帝后故地重游,壁上之诗早已没了踪影。

他不禁勃然怒起,欲迁怒于寺里众和尚。

眼看大祸将临,方丈为推脱责任而赋诗道:圣上题诗不敢留,诗题壁上鬼神愁。

谨将法水轻轻洗,犹有龙光射斗牛。

几句哄鬼的话,吹捧得也实在是太离谱,然而朱元璋偏听得心花怒放,得意万分,一场行将降临的灾祸随之而烟消云散了。

第五首:唐朝嗣圣年间,中宗李显的韦后欲步武则天的后尘,在宫中大发雌威,极力排挤中宗,争揽大权。

内宫的一班趋炎附势者惟韦后的马首是瞻,争相讨好巴结。

一次宫中举行宴会,一名优伶即不失时机地唱了一首《回波词》:回波迩时栲栳,怕妇也是大好。

外边只有裴谈,内里无过李老。

裴谈时任御史大夫,是朝内出了名的惧内者,“李老”即指中宗。

优伶为了拍韦后的马屁,竞不惜出皇上的丑。

韦后被拍得心花怒放,洋洋得意地盯着中宗微笑,懦弱成性的中宗只有无奈地陪笑脸。

优伶则因马屁拍得好,得了韦后重重的一笔赏赐。

第六首:士大夫的趋炎附势、溜须拍马一点也不比那位优伶逊色。

清朝乾隆时的方面大员阮元就是靠马屁诗登上高位的。

阮元最初任职翰林院,官职并不高。

一年翰林院举行大考,由乾隆亲自主持,考试的诗题为《眼镜》。

阮元在此前已从和珅那里了解到乾隆是不戴眼镜的,因此能胸有成竹地揣摸上意,从容不迫地赋了一首长诗,其诗末四句最为肉麻:眸瞭何须此,瞳重不恃他。

圣人原未御,目力寿徵多。

眼内有两个瞳仁称为“重瞳”,据说舜就生有重瞳,因此“重瞳”便成了圣君的象征。

乾隆目力甚好,用不着戴眼镜,阮元借此将其吹捧为古之圣君——舜。

诗句搔到了乾隆的痒处,阮元遂被拔置为一等一名。

从此以后便官运亨通,青云直上,后来官至总督、巡抚。

第七首:清朝乾隆时的方面大员阮元就是靠马屁诗登上高位的。

多年后忆起旧事,他还沾沾自喜地赋诗道:高宗寿八旬,目无叆叇照。

臣赋眼镜诗,褒许从优诏。

叆叇是眼镜的别名。

诗中的沾沾自喜之情溢于言表。

第八首:元末明初的王冕在《儒林外史》中被树为隐士的楷模,这个形象也深入人心,似乎成了他专有的品牌。

其实,他也有庸俗、人格低下的一面。

王冕才高八斗...

郭沫若关于七星岩的诗词

一、郭沫若的《女神》中共分三辑五十七首,具体名录如下:序诗第一辑女神之再生湘累棠棣之花第二辑凤凰涅槃天狗心灯炉中煤无烟煤日出晨安笔立山头展望浴海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三个泛神论者电火光中地球,我的母亲!雪朝登临光海梅花树下醉歌演奏会上夜步十里松原我是个偶像崇拜者太阳礼赞沙上的脚印新阳关三叠金字塔巨炮之教训匪徒颂胜利的死辍了课的第一点钟里夜死第三辑VenLls别离春愁司健康的女神新月与白云二、扩展知识:1、作品简介:《炉中煤——眷念祖国情绪》是著名文学家郭沫若在日本留学时创作的一首新诗,写于1920年,首次发表在1920年2月3日《时事新报·学灯》上。

全诗在一系列的比喻中寄托自己的深情和热望,一层深似一层地表现了爱国的衷肠。

这首诗风格豪放、明朗,音调和谐流畅。

2、诗集简介:《女神》。

郭沫若作。

收入1919年到1921年之间的主要诗作。

连同序诗共57篇。

多为诗人留学日本时所作。

其中代表诗篇有《凤凰涅槃》、《女神之再生》、《炉中煤》、《日出》、《笔立山头展望》、《地球,我的母亲!》、《天狗》、《晨安》、《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等。

在诗歌形式上,突破了旧格套的束缚,创造了雄浑奔放的自由诗体,为“五四”以后自由诗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天地,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

今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本,后又重印多次。

3、作者简介:郭沫若(1892一1978)。

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县铜河沙湾,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

1914年,郭沫若留学日本,在九州帝国大学学医。

1921年,发表第一本新诗集《女神》。

1930年,他撰写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1949年,郭沫若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会主席。

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历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长、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中日友好协会名誉会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中国文联主席等要职,当选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二、第三、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1978年6月12日,因病长期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终年86岁。

求诗词关于三苏与郭沫若求诗词!赞美三苏赞美郭沫若诗词救

三苏指北宋散文家苏洵(号老泉,字明允)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1039~1112) 。

宋仁宗嘉定初年,苏洵和苏轼、苏辙父子三人都到了东京(今河南开封市)。

由于欧阳修的赏识和推誉,他们的文章很快著名于世。

士大夫争相传诵,一时学者竞相仿效。

宋人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才识》记载:“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

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也。

”“三苏”的称号即由此而来。

苏氏父子积极参加和推进了欧阳修倡导的古文运动,他们在散文创作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后来俱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三苏之中,苏洵和苏辙主要以散文著称;苏轼则不但在散文创作上成果甚丰,而且在诗、词、书、画等各个领域中都有重要地位。

宋仁宗嘉佑初年,苏洵和苏轼、苏辙父子三人都到了东京(今河南开封市)。

由于欧阳修的赏识和推誉,他们的文章很快著名于世。

士大夫争相传诵,一时学者竞相仿效。

宋人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才识》记载:“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

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苏也。

”“三苏”的称号即由此而来。

苏氏父子积极参加和推进了欧阳修倡导的古文运动,他们在散文创作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后来都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三苏之中,苏洵和苏辙主要以散文著称;苏轼则不但在散文创作上成果甚丰,而且在诗、词、书、画等各个领域中都有重要地位。

求郭沫若满江红·领袖颂的诗词翻译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

人六亿,加强组织,坚持原则。

天夸下来举得起,世界风靡了扶的价值。

听雄鸡一唱遍寰中,东方白。

太阳出来,冰山滴,真金在,难道销毁?有英雄文四卷,为百姓立极。

柴犬吠尧堪笑了,泥牛入海没有消息。

迎接东风,革命展红旗,乾坤赤。

为百姓立极。

桀犬吠尧堪笑止,柴犬吠尧堪笑了,泥牛入海无消息。

泥牛入海没有消息。

迎东风,迎接东风,革命展红旗,革命展红旗,乾坤赤。

乾坤赤。

郭沫若:用毛泽东诗词作对联

19xx年3月21日的《光明日报》4版,刊出了郭沫若的《毛主席诗词集句对联》。

这些集联长长短短,排版出来错落有致,加上精细边框,显出一种别样的美感。

郭沫若集毛泽东诗词对联,并非突然兴趣所致,而是有一个逐渐的过程。

1961年12月,郭沫若到端州七星岩湖畔的桂花轩参观,轩门外,就有集毛泽东词句的一副楹联:风景这边独好;江山如此多娇。

上联用的是毛泽东在1934年夏天写的《清平乐·会昌》词中的句子;下联集自1936年写的著名词作《沁园春·雪》。

这两首词虽写作时间、词牌均不相同,可将内中的句子集成对联后,却十分贴切。

郭沫若见到此联后,大为感叹。

由此引发,他立即写出一首七律《题桂花轩》,在诗中将这副联含了进去:我自双源洞里回,桂花香处一轩开。

果然风景这边好,如此江山何处来?水剪西湖千匹锦,山移阳朔几尊 。

岁阳时节如初夏,紫贝天葵酌满杯。

1963年6月,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城北的一处名为玉泉的地方,重修了一座得月楼。

楼建成之后,当地管理部门写信给郭沫若,希望他能够为此地撰写对联。

在这封信中,他们还将自己集的一副毛泽东诗词句联附上,希望郭沫若能为之书写:春风杨柳万千条,风景这边独好;飞起玉龙三百万,江山如此多娇。

巧的是,这副联的后半部分,就是1961年时郭沫若在端州见到的那副联,只是这里又在前面加上了两句。

郭沫若当即将对联书就,并在这副联上作了如下说明:“玉水龙潭得月楼落成,地方领导同志集毛主席词语四句为联,嘱为书出。

一九六三年六月二十五日书就,寄自北京,心向往之,何日得能一游耶?郭沫若书。

”1963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一本《毛主席诗词》。

这次成集,与先前出版相比,有十首诗词为首次刊布。

这当然也触发了郭沫若的灵感。

他便陆续着手,边读边集,形成了这二十六副别开生面的集联。

这批集联,形式和内容都颇为多样。

从形式看去,有诗句对诗句,有词句对词句;亦有诗句对词句;有单句对,也有复句对……不一而足。

如:飞雪迎春到;心潮逐浪高。

这是一副集词句联。

上联集自毛泽东1961年12月所填《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下联集自毛泽东早年所填《菩萨蛮·黄鹤楼》最末一句。

郭沫若随之又在此基础上,再集一副联:江山如此多娇,飞雪迎春到;风景这边独好,心潮逐浪高。

这上下联的前半,正是郭沫若在1961年在端州七星岩时所见的集句联。

这里郭沫若将它们进行了调整,将上联作了下联的首句,下联提上作了首句。

总体上说,这副集联,形式完美,意境浑成,堪称绝佳。

当然,最初集出此联者,亦必定是深通诗词、对联的渊博高手。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鱼翔浅底,鹰击长空。

此联上联集了一首词的连续两句,又以别一首词的两句对之,既流畅,又造成时空重组,意境为之一新之感。

上联集自《沁园春·雪》,下联集自毛泽东早年的《沁园春·长沙》。

为了照顾平仄,下联两句将原词位置作了前后调整。

集自同一首词,也是连续两句对应的,还有这样一副: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一副联,全集自《沁园春·雪》。

此集联,内容恰成古今对照之势,是对联中常见的对比之法。

难得的还有上下句的首字,也对得十分恰切。

因为这种句式颇不容易寻到这么碰巧的对应字眼。

词与词句间集成的,还有这么一副:千秋功罪谁评?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万里长江横渡,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此联上句,集自《念奴娇·昆仑》一词,是融会了两句的意思而成:“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后两句,集自《沁园春·雪》的连续句子。

下联前句,集自《水调歌头·游泳》,后两句同样出自《沁园春·雪》。

这副集联,句子虽长,但气象宽阔,意味深长。

以诗句形成对联的,郭沫若也集了不少。

例如:梅花欢喜漫天雪;玉宇澄清万里埃。

联的上句,集自《七律·冬云》,下句集自《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这副联,上下意境颇为切合,联合一起,形成一完整意象,是很好的集联。

诸如此类的诗句集联还有:独有英雄驱虎豹,敢教日月换新天。

上联集自《七律·冬云》,下联集自《七律·到韶山》。

这副联的组合,内容还是十分切合的。

内容形式较好的集诗句联还有这么几副:中华儿女多奇志;人间正道是沧桑。

三十一年还旧国;百万雄师过大江。

红旗卷起农奴戟;曙光初照演兵场。

第一联首句集自《七绝·为女民兵题照》,下句集自《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第二联首句集自《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下句亦集自《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这副联上下内容反差较大,似不十分洽谐。

第三联上句集自《七律·到韶山》,下句集自《七绝·为女民兵题照》。

内容落差较大,因而显得意境不特别完满。

说起来,还有一部分诗词句并举的集联,有很不错的内容和意境。

如:喜看稻菽千重浪;寥廓江天万里霜。

上句集自《七律·到韶山》,下句却集自词《采桑子·重阳》。

诗与词,在节奏上不尽相同,相互联结,常常会产生一种别样的韵味。

这样的组合,我们还可以寻出一些:长空雁叫霜晨月;万水千山只等闲。

此联上句集自词作《忆秦娥·娄山关...

关于郭沫若和戴望舒的诗歌。

太阳礼赞》,选自郭沫若的著名诗集《女神》,这首诗最鲜明地体现了郭沫若前期诗歌的雄浑豪放的特色

这首诗给人的突出印象是:宏伟、壮丽、炽热。

经过诗人的艺术创造,自然形象与诗人主体血肉交融,成了有生命有感情的活的存在。

诗中雄奇的形象和澎湃的激情使人惊赞、仰慕,唤起人们对自身力量的自觉意识和对生活的巨大热情,激起人们以全部生命力去追求光明,从而表现出一种乐观的进取精神,唱出了一曲激情洋溢的颂歌。

这首诗写海上日出时的壮丽情景和太阳东升后的无比威力,通过对太阳的礼赞唱出了对光明和理想的颂歌…《夕阳下》:人在年轻的时候都是诗人,更何况是生于锦绣江南的戴望舒。

对爱的渴望,对人事的本能疑虑,使青年诗人的每一行间都充满着一种或柔情或忧虑的调子——在他人看来或许是“为赋新词强说愁”,但在年轻人的自身却确乎是真实可感的。

头两句具象描绘——“晚云在暮天上撒锦,溪水在残日里流金”,很显然是李清照那首怀旧伤今的名词《永遇乐》头二句“落日熔金,暮云合碧”的化用,李词接下来是一设问:“人在何处?”《夕阳下》的诗句仿佛是这个设问的某种回答:“我瘦长的影子飘在地上,像山间古树的寂寞的幽灵。

” 首节即把全诗那种凄凉冷戚的基调确立。

尤其是诗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形象,显得太过凄苦悲凉。

随后的两节,回到对凄清的具象环境的刻画。

先是远山以哭泣来哀悼白天的结束,与之对举的是落叶以飞舞来欢迎即将到来的暗夜,然后是荒冢,幽深地、神秘地含着多少迷人的故事,连老树枝头的蝙蝠都着了迷,它们“缠绵琐细”地谈论着,顺着晚间泛起的水雾向“我”传来,仿佛“我”的思绪也被引向了那荒冢中的故事。

最后一节回到主人公“我”这里来,当幽深的黑夜从天边袭卷而来,“我”(我的思绪)并未被黑暗吞没,“我”还独守着寂寞,一种说不上是忧愁,亦说不上是欢快的寂寞。

通读完这首诗,最敲击人心灵的字眼是“寂寞”。

这世上,有的人为“寂寞”忧愁;有的人为“寂寞”欢乐;而诗人仿佛是用一种非常感性的视角在享受“寂寞”,又用一种理性的思索在品味“寂寞”,这是面对寂寞的个性超脱。

对比郭沫若、闻一多的诗歌创作,分析艾青诗歌的艺术特色

郭沫若、闻一多、艾青的爱国新诗继承了我国古代爱国主义文学的传统题材,并赋予这些共时性的基本内容以新的光彩与活力,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扩充了新的时代内容.另外,三诗人的爱国诗创作于不同历史时期,三诗人有各自的思想情感方式,因此他们爱国诗所反映的内容各有侧重,即使是同一题材的内容也各有其不同的着眼点与意蕴. 艾青诗独特的意象与主题 每一个有独创性的诗人都有属于他自己的意象:在这意象里凝聚着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受、观察与认识,凝聚着诗人独特的思想与感情。

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与太阳。

“土地”的意象里,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爱国主义是艾青作品中永远唱不尽的主题。

把这种感情表现得最为动人的,是他的《我爱这土地》。

我们的祖国,贫穷落后,多灾多难;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痛苦多于欢乐,我们心中郁结着过多的“悲愤”,“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然而,这毕竟是生我养我的祖国!即使为她痛苦到死,也不愿意离开这土地——“死了”以后连“羽毛”也要“腐烂在土地里面”。

这里所表达的是一种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最伟大、最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这种感情在近代中国人民中具有典型性与普遍性。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的这两句诗,真实而朴素,却来自诗人内心深处,来自民族生命深处,因而具有不朽的艺术生命力。

“土地”的意象还凝聚着诗人对生于斯、耕作于斯、死于斯的劳动者最深沉的爱,对他们的命运的关注与探索。

艾青说过:“这个无限广阔的国家的无限丰富的农村生活——无论旧的还是新的——都要求在新诗上有它的重要篇幅。

”艾青最真切的诗情都是献给中国的农民的:他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就是一个地主阶级叛逆的儿子献给他的真正母亲——中国大地上善良而不幸的普通农妇的颂歌。

“大堰河”,作者说她没有自己的名字,“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而她又是用自己的乳汁养育了“我”的。

这样的描述是来自生活的,但同时又赋予了“大堰河”以某种象征的意义,简直可以把她看作永远与山河、村庄同在的人民的化身,或者说是中国农民的化身。

作者在描述“大堰河”的命运时,所强调的依然是她的平凡性与普遍性:不仅她的欢乐是平凡的,就是她的苦难也是平凡的,普遍的。

这是一个“沉默”的大地母亲、生命的养育者的形象:沉默中蕴含着宽厚、仁爱、纯朴与坚忍。

这样,在艾青的笔下,“大堰河”成了“大地”“母亲(乳母)”“农民”“生命”多重意象的组合(与纠结)。

这首诗可以看作是艾青的诗的宣言书:他至高无上的诗神是养育了他的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普通人民,他(她)们的生命存在。

在以后的诗里,诗人关注的中心,始终是与中国土地合而为一的普通农民的命运。

于是,他写出了“土地—农民”受蹂躏的痛苦:“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饥馑的大地,朝向阴暗的天,伸出乞援的颤抖着的两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在北方,乞丐用固执的眼光凝视着你,看你吃任何食物,和你用指甲剔牙齿的样子”(《乞丐》),这里的每一个字都震撼着读者的灵魂。

诗人更写出了“游动于地心的热气”、“土地—农民”的复活:“我们曾经死了的大地,在明朗的天空下,已复活了!”“在它温热的胸膛里,重新漩流着的,将是战斗的血液”(《复活的土地》)。

随着历史的前进,诗人终于写出了“土地—农民”的翻身与解放:“云从东方来,天下雨了,从东到西,从南到北,雨洒着冀中平原”,“到处都淋着雨水,到处都好像在笑”(《春雨》)。

诗人正是通过对于土地的痛苦、复活与解放的描绘,真实地写出了中国农村现实的灵魂。

“太阳”的意象表现了诗人灵魂的另一面: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的不息的追求。

诗人说过:“凡是能够促使人类向上发展的,都是美的,都是善的,也都是诗的。

”正是从这种美学思想出发,诗人几十年如一日地热情讴歌着:太阳,光明,春天,黎明,生命与火焰。

这正是艾青的“永恒主题”。

这一时期写得最好的光明颂是《向太阳》与《黎明的通知》。

《向太阳》全诗九节,共分四个段落。

一至三节,“我”从昨天来:“昨天”我生活在“精神的牢房里”,“被不停的风雨所追踪,为无止的噩梦所纠缠”——这是对旧中国人民命运的高度概括。

四至五节,正面唱出了太阳之歌。

这是“现代化城市”里的“太阳之歌”,诗人所要追求与表现的是现代化社会的新的理想,因此,人们从太阳里所受到的启示是:创造性劳动,民主,自由,平等,博爱与革命。

六至七节,歌颂“太阳照耀下”的抗日解放战争新时代里,祖国山河的苏醒与人的新生

诗人着重抒写了现实生活中的伤兵、少女、工人及士兵的形象,写出了他们新的精神面貌。

八至九节,转向写自己内心的感受,在新时代里灵魂的改造:与寂寞、彷徨与哀愁告别,勇敢地走向太阳,走向新生活。

这首诗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歌颂了抗日解放战争给民族带来的新生。

《黎明的通知》则是以一个更加乐观、明朗的调子宣告着新的时代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网 求郭沫若的马屁诗,越多越好,特别是给斯大林的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