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戚继光抗倭时的诗



《马上作》是明代戚继光的七言绝句,戚继光是明朝的名将,该诗应作于戚继光北部防备蒙古期间。这首诗真实地反映了作者转战南北,紧张激烈的戎马生涯,保卫国家的英姿和雄风;《马上作》于唐朝又有贯休和白居易两个

《马上作》是明代戚继光的七言绝句,戚继光是明朝的名将,该诗应作于戚继光北部防备蒙古期间。这首诗真实地反映了作者转战南北,紧张激烈的戎马生涯,保卫国家的英姿和雄风;《马上作》于唐朝又有贯休和白居易两个版本。

版本一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版本二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

戚继光写的诗词有哪些?

1、《马上作》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译文:驰聘疆场、转战南北是为了报答皇上对我的信任,南北江畔和北方边关的花草都笑我一生忙忙碌碌。

一年三百六十日,我都是带着兵器骑着战马在疆场上度过的。

2、《望阙台》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译文:在大海的寒波中,我同倭寇周旋已有十年之久;我站在这里,遥望着京城宫阙。

我的心血如同洒在千山万岭上的浓霜,把满山的秋叶都染红了。

3、《韬钤深处》小筑暂高枕,忧时旧有盟。

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

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译文:小楼生活暂时是高枕无忧的,但别忘了虎狼在侧(日本倭寇)。

倒酒招呼客人,坐下来挥麈谈兵。

戚继光看兵书一直看到天黑,书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看兵书的感想和体会,直到满天星辰,宝剑也是横放在身边,不敢有丝毫懈怠,随时准备上阵杀敌。

升官封侯并非是我内心的真正志向,但愿我大明的沿海风平浪静,早日扫清倭寇才是我的愿望啊!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即嘉靖七年闰十月初一-万历十五年十二月初八),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

汉族山东登州人,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

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

官至左都督、太子太保加少保。

戚继光抗倭时的诗

《马上作》是明代戚继光的七言绝句,戚继光是明朝的名将,该诗应作于戚继光北部防备蒙古期间。

这首诗真实地反映了作者转战南北,紧张激烈的戎马生涯,保卫国家的英姿和雄风;《马上作》于唐朝又有贯休和白居易两个版本。

版本一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版本二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

戚继光诗词

凯 歌 万众一心兮,太山可撼。

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

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

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

号令明兮,赏罚信。

赴水火兮,敢迟留!上报天于兮,下救黔首。

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稻 钤 深 处 小筑惭高枕,忧时旧有盟。

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

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放 舟 蓬 莱 阁 下 三十年来续旧游,山川无语自悠悠。

沧波浩荡浮轻舸,紫石峻赠出画楼。

日月不知双鬓改,乾坤尚许此身留。

从今复起乡关梦,一片云飞天际头 马上作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

过文登营冉冉双幡度海涯,晓烟低护野人家。

谁将春色来残堞,独有天风送短茄。

水落尚存秦代石,潮来不见汉时槎。

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

?登盘山绝顶霜角一声草木哀,云头对起石门开。

朔风边酒不成醉,落叶归鸦无数来。

但使雕龙销杀气,未妨白发老边才。

勒名峰上吾谁与,故李将军舞剑台。

题武夷一剑横空星斗寒,甫随平北复征蛮。

他年觅得封侯印,愿学幽人住此山。

戚继光密码诗词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 戚继光《马上作》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 戚继光《望阙台》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

—— 戚继光《马上作》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

—— 戚继光《望阙台》

关于革命先烈的古诗

只有关于革命先烈的现代诗,没有关于革命先烈的古诗,因为革命先烈是指近代为新中国解放事业而英勇献身的先辈们,而古诗是指古代诗人的作品,那时候革命先烈还没诞生呢。

关于革命先烈的诗词: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 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我不需要什么“自白”,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

--------陈然《梅岭三章》---------陈毅 〔一〕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二〕 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三〕 投身革命即为家, 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

抗倭英雄戚继光,对明朝兵器,有何评价

抗倭英雄——戚继光: 戚继光(1527~1588) 中国明代军事家,抗倭将领。

字元敬,号南塘 ,晚号孟 诸。

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

1588年1月5日卒于登州。

嘉靖二十三年(1544)袭父职为登州卫指挥佥事。

嘉靖三十四 年调往浙江抗倭,任参将,镇守宁、绍、台(今临海)三府 。

他鉴于明军纪律松弛,素质不良,战斗力低下,至义乌招募 农民和矿工4000余名,编组训练成戚家军,成为抗倭主力 。

嘉靖四十年,在台州、仙居、桃渚等处大胜倭寇,九战皆捷。

次年奉调援闽,连破倭寇巢穴横屿、牛田、兴化,闽境倭寇 主力被消灭殆尽。

因功升署都督佥事。

四十二年再援福建 , 破倭寇巢穴平海卫(今莆田东南),进官都督同知,升福建总 兵。

此后转战闽粤沿海各地,终于解除东南沿海倭患。

隆庆 二年(1568),明廷特召戚继光总理蓟州、昌平、保定三镇练 兵事,总兵官以下悉受节制。

16年间他整饬防务,加强战备, 修筑御敌台,设立武学,训练将士,编成一支车、骑、步三 者皆备的精锐部队,使防御巩固,京师(今北京)安全。

后被 排挤,南调镇守广东

再后被诬陷夺职。

著有《纪效新书》、 《练兵实纪》等,为兵家所重视。

戚继光抗倭的故事简介 历史上戚继光最后怎么死的

在公元1555年秋天,从山东沿海将抗倭将领戚继光调到江浙,任参将,镇守宁波绍兴、台州,控制倭寇经常出没的军事要地。

与戚继光并肩作战的著名的抗倭将领有谭纶和俞大猷。

谭纶后来成为戚继光的顶头上司,对戚继光的军事活动给了很多支持。

一到浙江,戚继光就与俞大猷一起在龙山所围剿登陆的倭寇,三战三捷。

但戚继光从实战中,发现原来的明军纪律不好,训练不精,士气不旺,素质不高。

有次战斗结束时,一个士兵拎着颗人头来报功,另一个士兵却哭哭啼啼跟着来到,诉说:“这是我弟弟,受伤还未断气,就被他割了头……”又有个士兵拎着人头来请赏,一查,被杀的竟是个十几岁的无辜少年

两个杀人冒功的罪犯被处死了,可他们的行为震动了戚继光:这样的士兵怎么能打败倭寇?他决心练一支新的、纪律严明、训练有素的军队

经过多次请求,他终于获得上级批准,亲自到浙江义乌招募新兵。

那些刁滑的、怕死的、染有流氓习气的人,他都不要,而精选了三千个壮实胆大、吃苦耐劳、动作灵便的农民与矿工,组成了一支全新的军队。

戚继光经过短短几个月的训练,就将他们打造成一支纪律严密、训练有素、武器精良、作战勇敢的队伍。

这支军队所到之处,老百姓都拎着食物开水欢迎他们,称他们为“仁者之师”。

戚继光带着这支战斗力很强的队伍,转战在浙江、福建的抗倭战场,取得许多辉煌战果。

倭寇将戚继光称为“戚老虎”,民众将他们称为“戚家军”。

公元1559年,戚继光会合谭纶的军队,开到台州,清剿流窜台州的倭寇。

他们一路打了许多硬仗,将倭寇驱逐到太平(今浙江温岭)的南湾。

倭寇占据了海岸边的高山,负隅顽抗,箭和石头像雨点一样飞向明军。

戚继光与他的弟弟戚继美在阵地前指挥。

他俩拿起弓箭,一人一箭,嗖地飞出,正好射中两个举旗呐喊的倭寇头目。

其他倭寇吓得向后退缩,戚家军便一阵喊杀,冲上山顶。

倭寇向海边退去。

哪知后面是绝路,他们不是被杀死,就是掉进海里淹死。

浙江的倭寇被剿得差不多了,戚继光又奉命带军队进入福建清剿。

戚家军到福建后的第一战是横屿之战。

横屿是宁德城东北海中的一座小岛,周围环水。

水浅不能行大船,水退后又泥泞不便行走。

岛上有倭寇老巢,一千多倭寇在这里盘踞了三年,当地官军从不敢去进攻。

戚继光派人探明岛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水道、潮流的特点,制定了进攻方案。

他让每个士兵各带一捆干草,来到横屿对岸,等天黑退潮,将干草抛到水中,铺出一条路。

大军强行登岛,发起强攻,三百多倭寇被歼灭,二十九人被俘,淹死在海上的有六百多。

戚家军大获全胜。

此后,戚继光又在牛田、林墩、平海卫、仙游、兴化等地打了好些大胜仗。

公元1566年,戚继光剿灭了占据广东福建交界处的南澳岛、与倭寇相勾结的海盗吴平。

这时,骚乱东南沿海数十年的倭寇,总算被消灭光了。

戚继光抗倭的意义

戚继光抗倭的意义:1.消除长期为患的倭寇,维护了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完整,避免百姓流利失所。

2.加强了国人对抗击侵略的信心以及斗志。

戚继光抗倭简介:即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击日本海盗骚扰的斗争。

十四世纪初叶,日本进入南北朝分裂时期,封建诸侯割据,互相攻战,争权夺利。

在战争中失败了的一些南朝封建主,就组织武士、商人和浪人到中国沿海地区进行武装走私和抢劫烧杀的海盗活动,历史上称之为“倭寇”。

明初开始,倭寇对中国沿海进行侵扰,从辽东、山东到广东漫长的海岸线上,岛寇倭夷,到处剽掠,沿海居民深受其害。

明初筑海上 16 城,籍民为兵,以防倭寇(《明史纪事本末》卷 55《沿海倭乱》),取得了一些成效。

至嘉靖时,倭寇又猖獗起来,并与中国海盗相勾结,对闽、浙沿海地区侵扰如故。

在倭寇长期为患之时,明朝军队中涌现了抗倭名将戚继光。

戚继光(1528-11-12-1588-01-05) 汉族,明代著名抗倭将领、民族英雄、军事家、武术家。

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渚。

山东登州(今山东蓬莱)人。

原籍河南卫辉。

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

父死,袭官登州卫指挥佥事,升任都指挥佥事,负责山东御倭兵事。

嘉靖三十四年(1555)调浙江,任参将,积极抗御倭寇。

他鉴于卫所军有不习战阵的弱点,恳请获准后亲赴“俗称慓悍”的义乌招摹农民和矿工,组织训练一支 3000 多人的新军。

他治军有方,教育将士要杀贼保民,严格军事训练,“教以击刺法,长短兵选用”(《明史》卷 212《戚继光传》),排演自己创制的鸳鸯阵。

由于新军将士英勇善战,屡立战功,被誉为“戚家军”。

嘉靖四十年,倭寇焚掠浙东,他率军在龙山大败倭寇。

继之在台州地,扫平浙东。

次年率 6000 精兵援闽,捣破倭寇在横屿(今宁德东北)的老巢。

嘉靖四十二年再援福建,升总兵官,与刘显、俞大猷分三路进攻平海卫(兴化城东),“斩级二千二百”。

次年春,相继败倭于仙游城下,福建倭患遂平。

嘉靖四十四年又与俞大猷会师,歼灭广东的倭寇。

东南沿海倭患完全解除。

戚继光诗词《题万年宫》的意思?

嘉靖四十年(1561年),倭寇几千人袭击浙江台州、桃渚、圻头等地,戚继光率部队在人民群众的配合支持下,先后九战九捷,歼灭大量倭寇,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卢镗、牛天锡也在宁波、温州大败倭寇。

浙东的倭寇被全部扫除。

第二年,倭寇大举进犯福建,从温州来的倭寇与福宁、连江的倭寇一起攻陷寿宁、政和、宁德,自广东南澳来的倭寇与福清、长乐等地的倭寇攻陷玄钟所,并延及龙延、松溪、大田、古田、莆田。

倭寇在距宁德5公里的横屿,凭险固守,官军与倭寇相持一年多。

新来的倭寇又在牛田,兴化筑营固守,互为声援,使福建频频告急。

戚继光又率军进入福建剿寇。

戚继光攻下横屿,斩首2600。

又乘胜攻下牛田,捣毁倭寇巢穴。

倭寇逃向兴化,戚继光乘胜追击,连夜作战,连克60营,斩首无数。

戚家军进入兴化城,受到了人民的热烈欢迎。

戚继光回师福清,又歼灭登陆的倭寇200人。

同时明朝将领刘灦也屡败倭寇,盘踞在福建境内的倭寇几乎被全部消灭。

戚继光返回浙江后,倭寇又大肆劫掠福建沿海。

嘉靖四十一年底攻陷兴化府城,在城中烧杀奸淫掠夺,无恶不作,盘踞两个多月才弃空城退出,经岐头攻陷平海卫(今莆田县平海),以此为巢,四出骚扰。

福建再次面临倭患的威胁。

明朝调新任福建总兵俞大猷和先期援闽的广东总兵刘显与戚继光一道抗击闽倭。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四月,戚家军再次进入福建。

在攻击平海卫倭寇的战斗中,戚家军为中军,担任正面进攻,俞大猷为右军,刘显为左军,从两翼配合攻击。

二十一日,戚家军以胡守仁部为前导分兵三路,以火器打乱了倭贼前锋骑兵,乘势发动猛攻,俞、刘二部从两翼投入战斗。

倭寇三面受敌,狼狈窜回老巢。

三路明军乘胜追击,将敌人围困于巢中,并借风火攻,荡平了倭巢。

此战只用了四五个小时,歼倭2000多人,解救被掳男女3000多人,明军收复兴化城。

平海卫之战后,戚继光又率部消灭了原侵扰政和、寿宁的倭寇。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又相继大败倭寇于仙游城下、同安王仓坪和漳浦蔡不岭,斩获颇多。

其后戚继光又在福宁大败倭寇,并与俞大猷一起最后扫清了福建境内的倭寇。

余倭逃往广东。

至此,福建倭患基本平定。

俞大猷也是一位抗倭英雄。

在福建境内的倭寇被平定后,广东倭患严重。

广东的倭寇主要是由俞大猷平定的。

他在任广东总兵前,就招收过漳州农民武装6000人,到广东之后,先后调汀、漳等地军队1.4万人到广东,其主要部分就是他在福建招收的那支队伍,到广东后,俞大猷又招募和组织农民武装力量,在抗击倭寇的战斗中获得很大成功。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在海丰附近的战斗中,农民武装花腰蜂等英勇杀敌,取得了胜利。

俞大猷领导广东军民歼灭了广东境内的倭寇。

至此,东南沿海的倭患被最后平定,这是爱国军民共同奋战的结果。

倭寇的侵掠骚扰,给东南沿海地区的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平定倭患,使人们能安居乐业,发展生产。

在平定倭乱的过程中,明朝政府的一些官员认识到,“海禁”既不能限制私人海上贸易,也不能防止倭寇。

反而驱使沿海居民走上武装走私的道路,与倭寇内外勾结,为害颇大。

嘉靖末年,比较有远见的官僚,纷纷建议政府解除海禁,发展海上贸易。

到明穆宗隆庆时,明政府开始取消“海禁”,准许对外通商。

这无疑顺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促进了正常的海上贸易和东南沿海商品经济的发展。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网 戚继光抗倭时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