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初唐时期有哪些些有名的诗人??



除了初唐四杰还有以下有名的诗人:1.陈子昂(661-702) ,梓州射洪县(四川射洪)人。被誉为诗骨。提倡“汉魏风骨”, 以复古为革新。所作《感遇诗》和边塞诗,内容丰富,刚健朴质,现实性很强, 实践

除了初唐四杰还有以下有名的诗人:

1.陈子昂(661-702) ,梓州射洪县(四川射洪)人。被誉为诗骨。提倡“汉魏风骨”, 以复古为革新。所作《感遇诗》和边塞诗,内容丰富,刚健朴质,现实性很强, 实践了他的理论主张。以鲜明的创造革新精神,扫荡齐梁余风,开启了 一代新风。 代表作: 《登幽州台歌》。

2.沈佺期(约656-713),相州内黄(河南内黄)人。与宋之问并称沈宋,律诗之祖。重视平仄、声律的协调,对偶句式的工整。完成了五七言律诗的定型,确立了律诗的形式,在声律方面有重要贡献。明确划开了古体诗和近体诗的界限。代表作: 《邙山》。

3.末之问(约656-712),汾州(山西汾阳)人。人称宋学士,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律诗鼻祖。尤善五言诗。重视平仄、声律的协调,对偶句式的工整。为文赋诗,讲求比兴,属对精密,点划入微,完成了五七言律诗的定型,确立了律诗的形式,在声律方面有重要贡献。明确划开了古体诗和近体诗的界限。代表作:渡汉江、 度大庾岭。

4.虞世南(公元558- -638年),字伯施,浙江馀姚人,是由隋入唐的初唐四大书家之一。幼年学书于王羲之七世孙,著名书法家僧智永,受其亲传,妙得“二王”及智永笔法在隋,官秘书郎,十年不徙。入唐,为秦府记室参军,迁太子中舍人。为唐太宗李世民所器重。唐太宗曾经屡次称赏虞世南的“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

5.上官仪,子游韶, 陕州人。作品十之八九是奉和应诏之作。他把诗的对偶,归纳为六种对仗方法, 除为宫廷诗服务外, 对格律诗的发展起了一些促进作用

6.李峤(约645-约714), 赵州赞皇(河北)人。与同乡苏味道齐名,合称苏李,与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并称文章四友。宫廷诗人,诗多咏物。代表作: 风。

7.王绩(590-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隋未举孝悌廉洁科,授秘书省正字,出为六合丞。简傲嗜酒,屡被勘劾。时天下已乱。遂托病还乡。其后浪迹中原、吴、越间。唐初,曾待诏门下省、任大乐丞。后弃官归田,躬耕东阜。

拓展资料:

1.王勃(650-675) ,绛州龙门(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为四杰之首,被誉为诗杰。积极开拓诗歌的表现领域,从题材内容到格律形式都有新的探索,显露了新的独特风貌。文名甚高,对近体诗有所建树,为唐诗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代表作: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蜀中九日》。

2.杨炯(650-692) ,弘农华阴(陕西)人。人称“杨盈川”,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  王杨卢骆”。反对宫体诗风,主张“骨气”“刚健”的文风。以边塞征战诗著名,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风格雄健豪放,气势轩昂,很有气魄。张说谓“杨盈川文思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突破齐梁“宫体”诗风为特色,在诗歌的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代表作:《从军行》、《出塞》 。

3.卢照邻(632-695) ,幽州范阳(河北省涿州)人。自号幽忧子,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杨炯誉之人间才杰。擅长诗歌骈文,尤擅七言歌行,意境清迥。对推动七古的发展有贡献。代表作:  《长安古意》、《咏史四首》、《紫骝马》。

4.骆宾王(638-? ),婺州义乌(浙江义乌)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世称“王杨卢骆”。内容广泛,格调高远,多感叹个人遭遇,抨击社会现实之作。代表作:  《咏鹅》、《易水送别》。

初唐时期有哪些些有名的诗人??

初唐时期有名的诗人:骆宾王、王勃、卢照邻、杨炯、陈子昂等等。

骆宾王(约638—684),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唐代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

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

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

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

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

有集。

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敬业败,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为僧。

他是"初唐四杰"之一,辞采华胆,格律谨严。

长篇如《帝京篇》,五七言参差转换,讽时与自伤兼而有之;小诗如《于易水送人》,二十字中,悲凉慷慨,余情不绝。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诗人。

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

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旧唐书》记载,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

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

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

因做《斗鸡檄》被赶出沛王府。

之后,王勃历时三年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了大量诗文。

返回长安后,求补得虢州参军。

在参军任上,因私杀官奴二次被贬。

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是上乘之作,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卢照邻,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定兴县)人,初唐诗人。

其生卒年史无明载,后人有多种说法,有三子,现其后人居住在河北省正定县内。

卢照邻出身望族,曾为王府典签,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学上,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

有7卷本的《卢升之集》、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存世。

卢照邻尤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不少佳句传颂不绝,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更被后人誉为经典

杨炯(650-692),字盈川,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唐代诗人。

唐初文坛"四杰"之一。

他自幼聪明好学,博涉经传,尤爱学诗词

唐高宗显庆四年(659),他10岁应神童试登第,待制弘文馆。

上元三年(676),再应制举试及第,补授校书郎。

永淳元年(682),中书侍郎薛元超推荐他为弘文馆学士,后迁太子詹事司直。

684年,武则天连废中宗、睿宗,自己临朝称制。

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杨炯的堂弟杨神让跟随徐敬业讨伐武则天执政,结果兵败被杀。

杨炯由此事受到牵连,大约在685年被贬为梓州(故治在今四川三台县)司法参军。

秩满后,于天授元年回到洛阳,在司艺馆任教。

天授三年(692)七月十五日,洛阳宫中拿出盂兰盆分送佛寺,武则天与群臣在洛阳城门楼上观赏,杨炯立即写成《盂兰盆赋》一篇,进献给武则天,极力歌颂武则天的周王朝,并希望武则天"任贤相,淳风俗,远佞人,措刑狱,省游宴,披图策,捐珠玑,宝菽粟"等成为帝王的风范。

大约当年,杨炯调任盈川县(故治在今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高家镇盈川村,其地约为今之龙游县、衢江区的一部分)令。

他在盈川大约三年多时间,卒于任所。

后归葬于洛阳。

705年,中宗复位,曾追赠他为著作郎。

因此后人称他为"杨盈川"。

陈子昂(约公元661~702)初唐著名诗人,文学家。

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

唐睿宗文明元年(684)进士,官至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

他论诗标榜汉魏风骨,反对齐梁绮靡文风,所作诗歌以三十八首《感遇诗》最为杰出,诗风质朴浑厚,受到杜甫、韩愈、元好问等后代诗人的高度评价

少年家庭较富裕,慷慨任侠。

成年后始发愤攻读,关心国事。

24岁时举进士,官麟台正字,直言敢谏,一度因“逆党”反对武则天的株连而下狱。

两次从军,对边塞形势和当地人民生活有较深的认识。

公元698年(圣历元年),因父老解官回乡。

父死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加以迫害,使之冤死狱中。

他是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

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

有《陈伯玉集》传世。

初唐时期的宫廷诗有什么特点?

1、唐初统治者对文艺采取了比较宽容的态度。

为文学昌盛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2、唐初的几代君主,不仅太宗如其自称喜“以万机之暇,游息艺文”(《帝京篇·序》),高宗、武后、中宗等,也都如此。

为了炫耀大唐帝国的治世气象,他们又广引天下文士,编纂类书,赋诗唱酬。

由此在唐初先后出现了几个宫廷文人集团。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诗人,有太宗朝的虞世南、许敬宗,高宗朝的上官仪,武后时的“文章四友”(李峤、杜审言、苏味道、崔融),中宗时的宋之问、沈佺期等。

3、这些宫廷文人,或位居显贵,或为帝王所奖掖,每有所倡,天下靡然成风。

他们的大量创作,内容也不外歌功颂德、宫苑游宴,既无须亦难以深入抒发情思。

与南朝及隋代宫廷诗相比,可以说稍归于“雅正”,但也因为这种“雅正”而更显得苍白无力。

其意义主要在于维持了一种艺术风气。

但在他们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却有时透露了诗歌沿革的消息;其中有的诗人,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4、初唐的宫廷诗人在艺术上所追求的是繁缛绮错的装饰风格。

这种装饰性的重点,起初是对偶的修辞技巧,尔后又增之以调声的技术,并且最终把对偶技巧和声韵技术结合起来,从而在形式上推进了律诗的完善和定型。

唐初的上宫仪提出“六对”、“八对”之说,在刘勰提出的“事对”、“言对”、“正对”、“反对”之外,又增之以“双声对”、“叠韵对”、“扇对”等,把原来仅限于词义的对偶又扩大到字音和句法的对偶。

稍后的元兢,不仅提出了字形和词义的对偶,而且提出了调声三术,表现出将声律与对偶紧密结合的新努力

从武后至中宗神龙、景龙年间,在当时的一批宫廷诗人笔下已大量涌现平仄协调、又合乎粘附规则的全篇合律的诗篇,标志着五、七言律诗的完全成熟。

可以说,在律诗形式的完成过程中,宫廷文士起了规范化和统领风气的作用。

8、初唐时期唐诗发展的主要特点

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是诗歌,有一代文学之称誉。

诗歌的创作不仅古体、近体等各种形式及艺术技巧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且作家和作品众多。

《全唐诗》所收诗歌近5万首,作者2200余人,而且杰出诗人和优秀作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是其它时代无法比拟的。

唐代诗歌一般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这也是整个唐代文学的一般划分。

初唐诗歌是唐代诗歌走向兴盛的准备阶段

初唐大致是指从唐初到唐玄宗先天时期(618-712)。

初唐前期诗歌。

初唐前期诗歌受南朝齐梁诗风的影响较大。

贞观时期聚集在唐太宗周围的宫廷诗人虞世南、李百药、上官仪等,他们的创作日趋宫廷化、贵族化,多是奉和应制之作,琢磨技巧,雕饰辞藻,齐梁积习犹存。

以上官仪为代表的“上官体”,成为当时宫廷诗人创作的典范。

初唐后期诗歌。

初唐后期诗歌虽没有完全摆脱齐梁诗风的影响,但出现了新的转机。

“初唐四杰”的创作开创了不同于宫廷诗人的新诗风,在内容题材、审美追求和风格上都发生了关键性的转变。

“文章四友”、“沈宋”虽也都是宫廷诗人,但对律诗的定型和成熟作出了贡献。

陈子昂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转变唐代诗风的重要人物,他力反齐梁诗风,主张恢复汉魏风骨和风雅的兴寄传统,并且实践了这个主张。

总而言之,初唐诗歌显示了过渡和创新的特点。

唐朝诗歌的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如何划分

初唐(618年--712年)时期,号称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逐渐完成了诗歌声律化过程,奠定了中国诗歌中律诗的形式。

使唐代诗歌呈现出自己的面貌。

经过他们的努力,诗歌的题材从宫廷的奢靡走向社会的大众生活,风格也从纤柔卑弱转变为明快清新。

初唐最杰出的诗人是陈子昂,他主张恢复诗歌反映现实生活的优良传统。

陈子昂的诗歌刚健朴素,为唐诗的发展开拓了道路。

盛唐时期,特指唐玄宗开元时期,二三十年的时间,此时的中国大致国泰民安,有治世景象。

盛唐是唐代最强盛的时期 从公元712年到762年称为盛唐,这时期是诗歌最为繁荣,成就最高的时期。

盛唐诗歌题材丰富,风格各异,有人歌颂自然,有人向往边塞,有人高歌英雄主义,有人发出失意的叹息。

众多的诗人在浪漫的氛围中自由地创作,共同营造出震撼后世的“盛唐气象”。

盛唐中最著名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等。

岑参以写边塞诗见长,高适的诗歌较能反映民间的疾苦。

真正能代表盛唐诗坛的大诗人当推“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

他们的诗歌对中国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唐(762年--827年)共六十四年,是为中唐。

一般以代宗元年至文宗二年太和年间为中唐。

历史上的分期是指从穆宗时期至僖宗在位的875年的时代。

这时候的唐朝已经开始有着内外两大矛盾,但还没有到农民起义的程度。

中唐时期的诗歌数量、流派最多、严峻、冷酷的现实使诗歌的主流转向现实主义,以白居易为代表的新乐府运动贯穿整个中唐。

诗人中的佼佼者有白居易、元稹和李贺等人。

白居易以讽喻诗见长,他在诗歌中讽刺横征暴敛,反对黩武战争,攻击豪门权贵,另外白居易努力使自己的诗歌语言更加通俗、流畅,生动感人,因而也为广大读者所喜爱。

李贺是一个短命的诗人,只活了二十余年,他生活穷困潦倒,仕途不顺,但他的诗歌想象丰富,立意新奇,构思精巧,用词瑰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和较浓厚的唯美倾向、伤感情绪

公元827年到859年的晚唐时期,是诗人李商隐和杜牧活跃的时代。

杜牧的诗歌将清新与冷峻熔为一炉,这非常适合他在诗歌中表达政治抱负和激情。

李商隐则以精心的结构,瑰丽的语言,沉郁的风格,体现出自己在仕途上历尽的坎坷,诗歌常流露出伤感的情调。

他著名的《无题》诗究竟是爱情之作,还是隐喻政治内容,中国诗歌评论界至今还有争论。

现实主义诗歌继续发展,皮日休等人继承新乐府运动的传统,但在艺术上缺乏创造性,李商隐等人的诗里充满迟暮黄昏的梦幻情调,爱情主题十分流利,通过温庭筠、韦庄的奠基、词的形式在五代得到迅速发展。

初唐时期的诗歌和盛唐时期相比,风格有怎样的差异

初唐诗歌是唐代诗歌走向兴盛的准备阶段.初唐大致是指从唐初到唐玄宗先天时期(618-712).初唐前期诗歌受南朝齐梁诗风的影响较大.盛唐诗歌是唐代诗歌的极度繁荣时期.盛唐大致从唐玄宗开元元年到唐代宗永泰元年(713-765).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风格独具的诗人.出现了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比较有名的田园诗人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人.出现了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写作边塞诗的著名诗人还有王昌龄、王之涣、李颀、崔颢等.成就最卓著的两位诗人就是“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他们达到了浪漫与现实诗歌创作的顶峰.

唐代不同时期诗歌的不同特征

唐代 (618 -- 907) 的诗主要可为四期: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1. 初唐 (618 -- 712):初唐是唐诗的酝酿形成时期,主要的诗人有初唐四杰 (王勃、骆宾王、卢照邻、杨炯)、沈?期、宋之问、陈子昂。

1)诗境上:歌行在卢骆手里“从宫廷走到市井”(卢照邻《长安古意》);五律在王杨手里“从台阁移至江山塞漠”(杨炯《从军行》)。

(2)重视声律; (3)讲求骨气:如《从军行》慷慨豪迈;《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洗悲酸之态,爽朗超脱;《在狱咏蝉》有寄托。

四杰有自觉的变革文风的意识,提倡刚健骨气的文风。

杨炯《王勃集序》曰:“(龙朔变体)骨气都尽,刚健不闻。

思革其弊,用光志业。

”在他们的诗中已出现壮大、慷慨的作品。

杨炯《王勃集序》评王诗:“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

”认为王勃能以风骨充实作品,既壮健又有藻饰。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词旨华丽,固缘陈、梁之迹,骨气翩翩,意象老境,超然胜之。

”认为既有宫体诗华靡的一面,又有风骨。

他们努力开拓诗歌境界,能够运用比较畅达的气势来去感驾文辞,将六朝的骈俪转化为流丽矫健。

杜甫《戏为六绝句》: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2. 盛唐 (712 -- 675):盛唐时期是唐诗的黄金时代。

当时优秀诗人如群星丽天,还出现了两位光耀千古的伟大诗人 -- 李白和杜甫。

除李、杜外,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也是杰出的诗人。

初唐诗歌发展的脉络是从宫廷御用转向个人抒情。

盛唐诗歌普遍的主题是社会政治主题,盛唐诗歌反映了唐人重视事功、富有理想、高度自信、胸怀开朗、热情豪迈的总体风貌。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李白《上李邕》)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2)、表现新的体验。

即使是旧题材,也写出新体验。

如边塞诗。

3)、大眼光、大格局。

初唐诗歌精细,盛唐诗歌阔大。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回;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会须一饮三百杯……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将进酒》)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

(李白)王湾《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寒士阶层大量地走向诗坛。

3. 中唐 (766 -- 835):中唐的诗歌,不过是盛唐的延续。

中唐是唐诗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时期,也是继盛唐之后的又一个繁荣时期。

至贞元、元和年间,由于出现了韩孟、元白两大风格迥异的流派和刘禹锡、柳宗元等风格独标的名家,唐诗又掀起了第二次高潮。

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有三个高峰期,称为“三元”??开元、元和、元佑。

主要的诗人有韦应物、柳宗元、韩愈、孟郊、元稹、白居易。

与盛唐时期诗歌相比,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呈现如下的特征: 1)、诗歌作者和作品数量多、远远超过盛唐时期 2)、追求新变。

盛唐时期诗歌创作达到高峰,盛极难继,中唐诗人不得不另辟蹊径,追求新变。

正如白居易所说:“诗到元和体变新”(《余思未尽加为六韵重寄微之》。

借用,实际白是专指唱和长律而言)。

3)、多元化。

不同的诗人和创作群体有不同的新变追求,结果就形成诗歌创作的多元化。

其表现就是创作个性更为鲜明突出,风格流派更为丰富多样。

4. 晚唐 (836 -- 906):晚唐时期是唐诗从盛转入衰微的时代,多数的诗人以摹仿前人为能事,气度不足,艺术成就不高。

晚唐诗歌普遍带有衰飒悲凉的气氛,感伤色彩很浓。

叶燮《原诗?外篇》: 论者谓晚唐之诗,其音衰飒。

……盛唐之诗,春花也,……晚唐之诗,秋花也。

江上之芙蓉,篱边之丛菊,极幽艳晚香之韵,可不美乎? 余恕诚《唐诗风貌》把晚唐诗歌分为两大群体:一是穷士诗人,以贾岛、姚合、孟郊为代表,包括皮日休、陆龟蒙。

风貌特点:收敛境界缩小、淡冷淡泊冷清的心理、着意写诗用心思。

二是绮艳诗人,以“小李杜”、温庭筠为代表。

风貌特点:悲怆、绮丽、委婉。

晚唐诗人以李商隐、温庭筠、杜牧三人为代表。

初唐约百年,诗人大约270人,诗歌2757首,其中心问题是要批判地继承六朝文学,融合南北文风,为诗歌发展开辟一条健康的发展道路。

初唐百年诗歌的演进,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即前后两个五十年。

初唐的前五十年可说是宫廷诗的时代(2)。

从作家来讲,初唐前五十年主要是以李世民为代表,包括李百药、虞世南、马周、许敬宗、杨师道、长孙无忌、魏征、上官仪、褚亮等人在内的作家群,而以“绮错婉靡为本”的“上官体”为这一时期的代表。

初唐的后五十年是逐步突破旧的诗风,建立唐诗风范的时期。

这一时期,文坛上比较热闹,改革诗风的呼声与创作实践同样强烈,先是高宗武后时期,以“文章名天下”的初唐四杰登上诗坛,把诗歌的题材从宫廷移到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与塞漠,感情基调也清新健康起来,继之有沈?期、宋之问确立了律诗这种新形式。

最后是陈子昂登高一呼,痛斥齐梁,高倡风骨,为唐诗开展健康地发展道路。

总而言之,初唐诗歌虽未完全摆脱六朝的浮华和纤弱...

唐朝诗歌的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如何划分

初唐(618年--712年)时期,号称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逐渐完成了诗歌声律化过程,奠定了中国诗歌中律诗的形式。

使唐代诗歌呈现出自己的面貌。

经过他们的努力,诗歌的题材从宫廷的奢靡走向社会的大众生活,风格也从纤柔卑弱转变为明快清新。

初唐最杰出的诗人是陈子昂,他主张恢复诗歌反映现实生活的优良传统。

陈子昂的诗歌刚健朴素,为唐诗的发展开拓了道路。

盛唐时期,特指唐玄宗开元时期,二三十年的时间,此时的中国大致国泰民安,有治世景象。

盛唐是唐代最强盛的时期 从公元712年到762年称为盛唐,这时期是诗歌最为繁荣,成就最高的时期。

盛唐诗歌题材丰富,风格各异,有人歌颂自然,有人向往边塞,有人高歌英雄主义,有人发出失意的叹息。

众多的诗人在浪漫的氛围中自由地创作,共同营造出震撼后世的“盛唐气象”。

盛唐中最著名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等。

岑参以写边塞诗见长,高适的诗歌较能反映民间的疾苦。

真正能代表盛唐诗坛的大诗人当推“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

他们的诗歌对中国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唐(762年--827年)共六十四年,是为中唐。

一般以代宗元年至文宗二年太和年间为中唐。

历史上的分期是指从穆宗时期至僖宗在位的875年的时代。

这时候的唐朝已经开始有着内外两大矛盾,但还没有到农民起义的程度。

中唐时期的诗歌数量、流派最多、严峻、冷酷的现实使诗歌的主流转向现实主义,以白居易为代表的新乐府运动贯穿整个中唐。

诗人中的佼佼者有白居易、元稹和李贺等人。

白居易以讽喻诗见长,他在诗歌中讽刺横征暴敛,反对黩武战争,攻击豪门权贵,另外白居易努力使自己的诗歌语言更加通俗、流畅,生动感人,因而也为广大读者所喜爱。

李贺是一个短命的诗人,只活了二十余年,他生活穷困潦倒,仕途不顺,但他的诗歌想象丰富,立意新奇,构思精巧,用词瑰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和较浓厚的唯美倾向、伤感情绪。

公元827年到859年的晚唐时期,是诗人李商隐和杜牧活跃的时代。

杜牧的诗歌将清新与冷峻熔为一炉,这非常适合他在诗歌中表达政治抱负和激情。

李商隐则以精心的结构,瑰丽的语言,沉郁的风格,体现出自己在仕途上历尽的坎坷,诗歌常流露出伤感的情调。

他著名的《无题》诗究竟是爱情之作,还是隐喻政治内容,中国诗歌评论界至今还有争论。

现实主义诗歌继续发展,皮日休等人继承新乐府运动的传统,但在艺术上缺乏创造性,李商隐等人的诗里充满迟暮黄昏的梦幻情调,爱情主题十分流利,通过温庭筠、韦庄的奠基、词的形式在五代得到迅速发展。

唐朝时期有哪些著名诗人?

唐朝时期的著名诗人有李白,杜甫,李贺,白居易,杜牧。

1、李白。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2、杜甫。

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3、李贺。

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

4、白居易。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5、杜牧。

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唐诗...

初唐 盛唐 中唐 晚唐 各期的诗歌特点

有五分法,有四分法。

五分法者,初唐、盛唐、大历、元和、晚唐也;四分法者,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也。

《沧浪诗话》五分者,《唐诗品汇》四分者也。

目下四分法是广为接受的分法。

其特点大略如下: 初唐——南北诗风合流,律诗基本成型。

理论上 亦出现了重风骨之声音。

盛唐——声律风骨兼备矣。

中唐——风骨顿衰,崇尚疏旷澹然之美。

晚唐——自我中心的感慨为主,形式精美,渐趋柔靡。

上说空疏,可参看罗宗强先生《唐诗小史》。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网 初唐时期有哪些些有名的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