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三国演义情节主要内容及内容里人物的评价.



回答 共 3 条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提起这首词,人们都会想到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三国演义》,全名是《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明代文学家罗贯中编著而成的。由题目可知,这部小说是依据

回答 共 3 条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提起这首词,人们都会想到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全名是《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明代文学家罗贯中编著而成的。由题目可知,这部小说是依据《三国志》写的,但是不向正史那样庄重,而是古代的白话文小说。与《三国志》相比,《三国演义》变得艺术性更强了。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来点评一下这部66万字的名著。

一、真实与虚构

演义与正史的最大区别就是,演义不是全部真实的,演义是小说。人人都说《三国演义》是七分史实,三分虚构,的确是这样。但是虚构,使用艺术的手法进行虚构,而不是随便那段史实就可以拿来虚构的。比如,关公温酒斩华雄,史书上并没有写这件事。又如,关于单刀赴会见鲁肃,史书上写的是鲁肃单刀赴会见关羽。类似的例子当然是数不胜数。读过之后,稍做分析,可知这些虚构的情节,大部分是为小说描述的一个个人物作铺垫的。因为,如果仅仅是象正史中所说的塑造真实的人物,有些人物就和作者政治思想观相违背了。而且,作者在虚构的同时,还注意到了情节的合理性、连贯性,而不是生硬的去虚构,这也就是为什么读过之后,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总之,作者在这方面的写作是相当成功的,而且这些情节也表现了作者的一部分主观愿望。

二、神化与丑化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并不完全是真实人物,而是正史经过加工后的人物,这其中就有被神化的人物和被丑化的人物。

被神化的人物的典型代表就是诸葛亮和关羽了。诸葛亮被神化的地方是“未卜先知”,关羽被神化的地方则是“忠”“义”。下面,我想简单比较一下作者为什么着重的神化这两个人。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朱熹,认为三国之中蜀汉是正统。而朱熹以前的观点,从陈寿开始大部分都是以曹魏为正统。自朱熹之后,君王、大臣、百姓也开始接受朱熹的观点,原因就是这种观点是符合儒家思想,并能被统治阶级所接受的。罗贯中也是同意朱熹的观点的。所以他神化的人物大多是忠于“汉室”的。这其中,作者又把诸葛亮写成了“智”的化身,把关羽写成了“忠”“义”的化身。这也就是为什么受《三国演义》的影响,道光年间的统治者曾给关羽长达三十余字的谥号了。

至于丑化,基本是对神化而言的。比如周瑜,历史上是英雄早逝,《三国演义》却把他描述成了一个忌贤妒能的人。丑化大部分都是为神化作映衬的。

三、人物与线索

《三国演义》的一大成功便是成功地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比如: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义胆忠肝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忠厚老实的刘备、勇谋兼备的赵云、狡诈多疑的曹操、忌贤妒能的周瑜、恃才狂傲的祢衡等等。而作者正是用对细节的刻画,来体现人物鲜明的特点。如,写张飞,第七十回中,作者对张飞使了一个小心眼智败张郃的战例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与描写,与此同时又加入了一段诸葛亮与刘备的对话,更显出了诸葛亮的智谋高超。

《三国演义》能够把繁多的人物以及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处理的恰到好处,就是因为作者在用笔上不仅有实写、虚写、详写、略写、插叙、倒叙,还有作者采用了沿线索来记叙的文学手法。《三国演义》的主线索就是蜀汉政权的建立以及灭亡直至三分归晋的过程,其中有穿插有支线索。如,赤壁之战时期,作者是从刘备、孙权、曹操三条线索来展开叙述的。而这三条线索有互有联系,不会在一个章节之中只叙述一条或两条线索,这样交织进行,就会让读者感到很连贯,而不是只读一条线索的冗长与乏味。

四、封建与王道

《三国演义》中表现的一个政治思想观就是倡导典型的儒家思想——王道与仁政。《三国演义》中的一大部分虚构故事情节都是为了表现这种思想。正是如此,作者才大胆的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忠”“义”的艺术形象

首先是诸葛亮。《三国演义》中描写的诸葛亮,是“忠贞”和“智慧”的化身,特别是作者对诸葛亮的“智慧”,更是用尽笔力,大肆渲染。

诸葛亮在当时的地主阶级统治集团中,是一个看问题比较敏锐、处事比较有胆识谋略、能随机应变的人。然而,他之所以具有这些优势,就是因为它重视实践。如,在曹操攻占荆州,领兵南下时,诸葛亮曾向孙权分析当时形势,预计到曹操必败,正是因为诸葛亮在战争之前就已经对敌我双方的优势和弱点作了比较的缘故。又如,诸葛亮敢于使“空城计”,就是因为他对敌我将领的情况作了分析,料知司马懿了解自己“生平谨慎,必不弄险”,从而利用司马懿对自己长期形成的认识,采用了十分“弄险”的疑兵之计,解除了危机。然而,在更多的章节中,作者却把诸葛亮写成了“先知先觉”的人物。如,诸葛亮的几次“夜观天相”,几次“锦囊妙计”。而在“七星坛祭风”,更是荒诞不经的描写。类似的问题,还可以在“巧布八阵图”“班师祭泸水”“五丈原禳星”“定军山显圣”中看到。

关羽也是《三国演义》中着力描写的人物。在作者的笔下,关羽也从《三国志》中的一名与赵云、黄忠地位相同的武将,变成了《三国演义》中勇猛忠义的大英雄。《三国演义》如此美化关羽,完全是为了提倡封建的“忠”“义”思想。《三国演义》后,关羽就成为完全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理想的人物,关羽在民间的影响也就越来越广。明、清的统治者曾经几次封其为“大帝”,到处为其立庙。这就清楚的说明,通过关羽鼓吹“忠”“义”的这种描写,是多么适合封建统治者的需要。

此外,也是为了提倡为封建主子卖命,《三国演义》还塑造了一系列所谓“忠臣”形象,如董承、王子服、吉平等等,他们为了尽忠汉献帝诛除“国贼”曹操,“虽灭九族,亦无后悔”。作者把这些人吹捧为流芳千古的模范人物。此外,写姜维等人物时,鼓吹了封建的“孝道”,写孙夫人等人物时,鼓吹了封建的“节烈”。由此可知,《三国演义》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是贯穿了作者的社会政治观点的。

五、诗词与歌赋

《三国演义》的另一大成功便是引入了大量的诗词歌赋,虽然数量比《红楼梦》中要少,但是其中不乏精品之作。一部分诗词是为了表达情感而引入的,另一部分则是出现在人物的吟唱中或笔下。如,“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第三十七回),此乃文中诸葛亮所作。又如,“曹操奸雄不可当,一时诡计中周郎……”(第四十五回),此乃后人叹曹操中计误杀蔡瑁、张允之事。篇头词“临江仙”,气势磅礴,让读者感到一股浩然之气;读过之后,更有一种意犹未尽、引人入胜的感觉。篇尾诗“古风”,则把三国一个世纪的兴衰成败、长达66万字的文字概括成仅300余字的长篇叙事诗。虽然没有华丽的词藻,但是它却像一片押韵的后记一般,带领读者重温三国风云。其最后几句,更是引发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与认识:“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想。

总而言之,《三国演义》可以说是四大名著中仅次于《红楼梦》的精品小说。虽然其中有些思想值得我们去探讨,但是它留给中华民族的意义是深远的。

篇二:

三国演义读后感

「三国演义」是由明朝文学大家罗贯中根据当时所流行的话本收集而成的,主要是介绍东汉末年,群雄四起,争霸天下的野心为背景,故事是由魏、蜀、吴这三国交织而成,其中,以蜀汉为主体,所以,作者对蜀汉中的主角包括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等人则是赞赏有加,对魏中的主要角色,「曹操」,则是以贬居多。

「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奇书之一(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亦是章回小说之一,所以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的地位,也得到了很多的评价,其中,有许多故事都使很多人拍案叫好,包括:三顾茅庐、草船借箭、死孔明吓退活仲达等……,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有。

一、「过五关斩六将」:当时关羽因为要保护二位嫂嫂及侄儿的情况下,不得已只好屈服于曹军之下,但关羽虽处在曹营下,却无时无刻地挂念的大哥,时时打听大哥的下落,直到有一天关羽终于知道大哥现处在河北袁绍那里,他赶快提刀跨马护送着两位嫂嫂及随行的女眷们乘车,到了东岭关口,因偏将孔秀执意要请示曹丞相之后,此时,关羽已怒火上升,就把孔秀劈成两半,消息传到洛阳 ,虽洛阳守将韩福和孟垣商量对策,但哪里是关羽的对手,两人都被关羽所劈死,像这样,关羽一连闯过五个关口,杀了六员守将, 才渡过黄河,他虽然感到有些愧对曹操,但此时的他只想赶快和大哥碰面,杀了这么多人,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二、「的芦救主」:此时,刘备虽然对刘表的召请,心里感到疑惧,但又不得不去,所以,刘备便带着赵云,跨着的卢,向襄阳出发,蔡瑁装得非常恭谨,到了第二天早上,荆襄九郡四十二州县的文武官吏,开始参加刘备代替刘表主持的「丰年大宴」,赵云非常小心的跟在刘备身旁,于是,蔡瑁又设下计策,把赵云支开,等到酒过三巡之后,伊藉执着酒杯,个人总结走近刘备席前,悄悄地向他说过:「蔡瑁想要杀你,你赶快从西门逃走吧!」于是,刘备立即跨上的卢向西门逃出去,但没想到走不到几里路,前面有一条又深又急的河,此时,刘备只好向急流中跨下去,这时,刘备嘴里喃喃地念道:“的卢,你要救我!”的卢好像是听懂他话似的,奋力窜起来,使刘备脱离了险境。

这二则故事使我受到了启发,(一)是让我感受到关公的重义气,即使大哥在天涯海角,只要有消息,也要把两位嫂嫂平安的送到大哥手上,把自己的生死置之身外,一切以两位嫂嫂的安全为重;

(二)是让我感受到人不可只注重外表,认为它是坏的而舍弃它,就像是的卢一样,纵使它是会克主的,但刘备却不在意它,可能是刘备的仁心感动了的卢马,所以,在主人最危急之时,它无克主反而是救了主人一命。

看完三国演义,才感觉到中国文学的博大精深,也感受到作者的写作能力,罗贯中把所有人物都描述的栩栩如生,如:关羽的义、张飞的直、诸葛亮的忠及曹操的奸等……,让读者都与故事的剧情融合为一体,随着故事剧情的高潮而起伏,「三国演义」因为属于章回小说,故事具有连续性,让人有一直想看下去的心理,而且不会觉得枯燥乏味,故事编排得宜,紧张刺激,使人有一种深陷其中,好像自己也处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的乱世之中,「三国演义」不仅是在当时有一种象征的功用,也是令一种体制的创新,更是研究明清小说的典范之一,所以,「三国演义」真是一本值得在再看的好书,每阅读一次,就感觉多了一次不同的体验,文学素养也提升了许多。

篇三: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

闲来无事,捧起一卷《三国演义》,阅读之余被描写的已经很熟悉的情节再次吸引,决定重温那一段脍炙人口的风云故事。数天之后感慨颇深,记录下来,也算是收获。

《三国演义》写了三个国家的兴衰史,从桃园三结义至三国归晋共经历了五大时期,便是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割据(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下面我最想谈谈自己对三国演义的一些认识和看法。

在《三国演义》中,我最欣赏的就是曹操了,虽然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他被写成奸诈之人,但是他的军事才能仍然没有抹杀.他在几年的东征西战中,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连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干的,魏也是三国中最强盛的,他奠定了魏国的基础,后来晋国才能统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对于人才的求贤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赏的地方,曹操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据封建德行和门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标准,提出了 唯才是举 的用人方针,于公元210、214和217年连续下了三道《求贤令》,反复强调他在用人上 唯才是举 的方针.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门和各级地方官吏在选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责备,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

最值得我欣赏,是他那豁达的胸襟和广阔的胸怀.在赤壁的惨败之后,曹操并未一筹莫展,而是笑着说了一句 今北方仍由我所据 ,并且三次大笑展现出他对待挫折的乐观态度.曹操同时也是个很有文学情趣的人,喜欢作文赋诗,即使大战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许多诗作都是乐府中的名篇.

篇四:

《三国演义》一书,受益匪浅。 《三国演义》是一部断代体古典名著小说,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滚滚长江东逝水……”这一类脍炙人口的诗句,接着引入正文。第一句话这样说到:“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不无道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书中还有上百个人物、无数的军事谋略,加上作者本身借着历史人物,来阐述忠、教、仁、义、爱的道理,更是深中人心。它写的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张飞、许楮、典韦,下至因行间而贻笑千古的蒋干,无不个极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先说关羽。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而约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又读过《春秋》,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他的所做所为值得我们学习。 封建统治时期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他的所做所为给后人很深的印象。 现说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可能是因为他的儿子篡了汉。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曹操还是个实干家,曾经行刺董卓,矫诏聚诸侯讨伐董卓。这些使我感到了曹操的伟大之处。 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

篇五:

《三国演义》读后感

在短短的寒假中,我读了好多书,其中,我觉得最有意义的是《三国演义》。

这部书内容主要讲的是蜀、魏、吴三国纷争的故事。它叙述了从汉灵帝中平元年黄巾起义到西晋太康元年三国统一为止。描写了近百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活动,展示了三国兴亡的历史画卷。在书中,我知道了有像诸葛亮一样足智多谋的人,也有像董卓一样恶贯满盈的人,更有像周瑜一样小心眼的人。在《三国演义》的人物中我最欣赏的要数诸葛亮了,他通天文、知地理,不管别人有什么计谋都瞒不了他。他能利用自然环境及气候变化来完成用兵之计。而且,他还是一个大度惜才的人,曾经七次生擒孟获,而每次都因孟获不服而放走他,直到第七次才使孟获心服口服而最终投靠了诸葛亮

在书中,我觉得最精彩的故事是《草船借箭》。由于诸葛亮聪明博学,用兵如神,这便使周瑜非常的嫉妒,心怀诡计,他把诸葛亮看作是东吴一患,要找借口害他,于是对诸葛亮说在水上打仗最好的兵器是箭,这当时没有造箭的条件下却要他在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支弓箭,如果完不成就要严惩。但诸葛亮却胸有成竹凭他的智慧和学识,在三天内向曹操“借”了十万余支箭 ,出色的完成了任务。

读完《三国演义》之后,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成为一个能像诸葛亮一样博学多才、聪明能干将来对社会有用的人。

篇六:

《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为罗贯中所编写。这本书已家喻户晓,但是我初次拿着到这本书,看着看着,被里面的情节、人物深深吸引着,打动着,令我爱不释手。

孔明一生铺佐明君,为国家着想,任劳任怨,从来没有过什么要求。他常常协助使自己的国家打了胜仗,是一个出色而又尽心尽力的军师。可孔明真是不幸,偏偏遇上了一个软弱无能的阿斗皇帝,才到54岁就活活的累死了。这个名副其实的无能阿斗皇帝,还把人害死了,真是不应该呀!

刘备、关羽、张飞是在桃园结义的生死兄弟。他们在讨伐黄巾起义军胜利后,却只得了一个小小的芝麻官,真是老天无眼哪!后来,靠公孙瓒大人他们才任平原县的县令。他们三个人都是英雄豪杰。刘备是皇室后代,父亲是中山靖王,他有心去投军,为天下百姓着想;关羽也是英雄,他因为愤愤不平,而杀了家乡的解良恶霸,所以也来投军;张飞虽然说是个急性子,但是他从不向无能的人投靠,对自己的结义大哥二哥听命是从,也为百姓着想。所以,他们三人就像现代中人们的公仆,为人民服务

其实,《三国演义》中的大人物、大豪杰、大英雄还有很多很多,多得触手可及。这些人物很值得我们学习。

平时,我不太喜欢帮助别人,如果别人遇到了难题,我就不太喜欢帮助别人,但是我看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之后,就不这么做了,好像自己变得开朗大方起来。我觉得我们应该像英雄人物一样,全心全意帮助别人,保家卫国,无私奉献,具有大无畏的精神,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孩子,。

读了《三国演义》之后,我觉得我似乎长大了许多,成熟了许多,不再像以前那样自私自利了。这本书真是知识的源泉!

篇七:

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刻划了近100个英雄形象。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在三国中,我最佩服的人是关羽,他不但武工好,而且人也好。在跟曹操打仗时,他因带着二嫂,所以才降汉。其实他还是一心想找到刘备,保护好二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马”时,便立即骑着这匹“赤兔马”又去找刘备了。在山下遇见二嫂,他也不忘把二嫂带回去,真是一名当之无愧的好汉。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他不但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

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卧龙:诸葛亮。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些人物,我认为都不如孔明,但是他们都对刘备忠心耿耿。吴国,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

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关系着成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要忠义,也应该要有诚信吧。如果一个人把现实生活中最为宝贵的诚信也丢掉了,那这个人还有什么呢?金钱、地位、官职?这些都是次要的。诚信是一个人的永久身份证,如果没有了诚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后指指点点,你不会难过吗?这些又岂是金钱、地位、官职能弥补的?我相信,你也不想做一个缺点多的不胜枚举的人吧!所以,让我们打开诚信的大门,用我们永久的身份证去面对人生吧!

回答者: dufu1212 - 魔导师 十一级 12-10 21:21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三国演义》刻画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具有近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曹操是一位奸雄,他生活的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是一个政治野心家阴谋家这与历史上的真曹操是不可混同的。关羽“威猛刚毅”、“义重如山”。但他的义气是以个人恩怨为前提的,并非国家民族之大义。刘备被作者塑造成为仁民爱物、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

回答者: 胫下逆鳞 - 探花 十一级 12-10 21:25

曹操——阴险狡诈;刘备——心计高,假仁义;诸葛亮——睿智

三顾茅庐

刘备屯住新野时,自知蹉跎半生之缘由是身边虽有关羽,张飞等猛将,而无出谋划策运筹帷幄之谋士,便礼仪贤下士,寻求良辅。在司马徽和徐庶的荐举下,刘备与关羽,张飞便来到襄阳隆中,拜访诸葛亮。

第一次来到茅庐时,亮已外出,三人返途中遇见亮好友崔州平;数日后,刘、关、张顶风冒雪,二顾茅庐。途中,遇亮好友石广元,孟公威。到达茅庐,只见亮弟诸葛均,方知亮已出游,备留下一笺,表达倾慕之意。返回时,在隆中山下小桥边遇见亮岳父黄承彦;过了一段时间,刘备与关羽、张飞三顾茅庐,适逢亮在家,但昼寝未醒。刘备吩咐关、张在门外等候,自己徐步而入,拱手立于阶下,直到亮醒后,方才相见。[ 三顾堂:建于清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是刘备 三顾茅庐 、诸葛亮作《隆中对》的纪念堂。]

空城计

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视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最后,诸葛亮大开城门,让几个仆人在城门前扫地,自己和两个童子在城楼上弹琴吓走魏军

求马诗的诗词和翻译!谢谢!

原诗: l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整篇诗的意思是: 晚上大漠里一片一望无际的沙漠如雪一样白,一弯如钩的残月挂在燕山上。

什么时候这匹马才能带上金子做的辔头,好让我在这清秋的深秋尽情的驰骋呢? 这首诗作者表达了怀才不遇、失望、焦急、伤心的心情。

关于马的诗。

1.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 竹马踉跄冲淖去, 纸鸢跋扈挟风鸣。

(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3.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 草枯鹰眼疾, 雪尽马蹄轻。

(王维《观猎》) 5.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6. 马寅识路真疲路, 蝉到吞声尚有声。

(黄景仁《杂感》) 7.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李白:《送友人》) 8. 好山好水看不足, 马蹄催趁月明归。

(岳飞《池州翠微亭》) 9.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南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0.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11.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辛弃疾《青玉案》) 12.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王翰《凉州词》) 13. 射人先射马, 擒贼先擒王。

(杜甫《前出塞》) 14.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 15. 还似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李煜《望江南》) 16. 郎骑竹马来, 绕床弄青梅。

(李白《长干行》) 17.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18. 胡马依北风, 越鸟巢南枝。

(《古诗十九首》之《行行重行行》) 19.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王绩《野望》) 20.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古代诗词中马曹一词有何典故?

据《晋书?王羲之传》 附《王徽之传》载,徽之尝为车骑将 军桓冲的参军。

冲问徽之官属何曹,徽之答:“属马曹。

”复问“管几马答:“不知马,何由知数。

”马 曹为古代管马的官署。

后因以喻指低级官吏。

宋?苏轼《送李公恕赴 阙》:“尽坏屏障通内外,仍呼骑曹为马曹。

”苏轼《次韵张安道读杜集古代诗词中一词有何典故? “巨笔屠龙手,微官似马曹。

诗词中有理的诗

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2.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汉乐府民歌3.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汉乐府民歌4.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晋.刘琨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焕6.人事有代谢,往事成古今------唐.孟浩然7.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8.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唐.李绅9.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10.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唐.杜甫11.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唐.杜甫12.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宋.陈亮13.功高成怨府,权盛是危机------宋.王迈14.万物兴歇皆自然------唐.李白15.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李贺16.一寸光阴一寸金------唐.王贞白17.人生七十古来稀------唐.杜甫18.山外青山楼外楼------宋.林升19.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唐.岑参20.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刘希夷21.寅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少年------唐.李白22.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唐.李绅2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24.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唐.刘禹锡25.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唐.刘禹锡26.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罗隐27.尔曹身为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唐.杜甫28.只看后浪催前浪,当悟新人胜旧人------宋.释文向29.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宋.王安石3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31.不是一番梅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元.高明3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33.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宋.苏麟34.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宋.苏轼3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宋.苏轼36.一湾死水全无浪,也有春风摆动时------元.戴善夫37.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元.白朴38.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明.顾炎武39.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赵翼

古代诗词中扬马一词有何典故?

《文心雕龙?丽辞》 “自扬马张蔡,崇盛丽辞”,同书“扬 马”又见《程器》、《辨骚》等,乃扬雄、司马相如合称,因二人均为文章辞 赋高手,故后以“扬马”或“马扬”作为咏赞善于辞赋的典故。

唐?王维 《苑舍人能书梵学兼达梵音皆曲尽其妙戏为之嘈》:“楚词共诗胜扬马, 梵字何人辨鲁鱼。

唐?杜甫《苏大侍御访江浦陚八韵记异“乾坤几反 复,扬马宜同时”。

唐?李端《赠何 兆》:“文章似扬马,风骨又清羸。

诗中有君,福,妾的诗词

带君、福、妾的诗词 和梦游春诗一百韵 白居易 昔君梦游春,梦游仙山曲。

怳若有所遇,似惬平生欲。

因寻菖蒲水,渐入桃花谷。

到一红楼家,爱之看不足。

池流渡清泚,草嫩蹋绿蓐。

门柳暗全低,檐樱红半熟。

转行深深院,过尽重重屋。

乌龙卧不惊,青鸟飞相逐。

渐闻玉佩响,始辨珠履躅。

遥见窗下人,娉婷十五六。

霞光抱明月,莲艳开初旭。

缥缈云雨仙,氛氲兰麝馥。

风流薄梳洗,时世宽妆束。

袖软异文绫,裾轻单丝縠。

裙腰银线压,梳掌金筐蹙。

带襭紫蒲萄,袴花红石竹。

凝情都未语,付意微相瞩。

眉敛远山青,鬟低片云绿。

帐牵翡翠带,被解鸳鸯幞。

秀色似堪餐,秾华如可掬。

半卷锦头席,斜铺绣腰褥。

朱唇素指匀,粉汗红绵扑。

心惊睡易觉,梦断魂难续。

笼委独栖禽,剑分连理木。

存诚期有感,誓志贞无黩。

京洛八九春,未曾花里宿。

壮年徒自弃,佳会应无复。

鸾歌不重闻,凤兆从兹卜。

韦门女清贵,裴氏甥贤淑。

罗扇夹花灯,金鞍攒绣毂。

既倾南国貌,遂坦东床腹。

刘阮心渐忘,潘杨意方睦。

新修履信第,初食尚书禄。

九酝备圣贤,八珍穷水陆。

秦家重萧史,彦辅怜卫叔。

朝馔馈独盘,夜醪倾百斛。

亲宾盛辉赫,妓乐纷晔煜。

宿醉才解酲,朝欢俄枕麹。

饮过君子争,令甚将军酷。

酩酊歌鹧鸪,颠狂舞鸲鹆。

月流春夜短,日下秋天速。

谢傅隙过驹,萧娘风过烛。

全凋蕣花折,半死梧桐秃。

暗镜对孤鸾,哀弦留寡鹄。

凄凄隔幽显,冉冉移寒燠。

万事此时休,百身何处赎。

提携小儿女,将领旧姻族。

再入朱门行,一傍青楼哭。

枥空无厩马,水涸失池鹜。

摇落废井梧,荒凉故篱菊。

莓苔上几阁,尘土生琴筑。

舞榭缀蟏蛸,歌梁聚蝙蝠。

嫁分红粉妾,卖散苍头仆。

门客思彷徨,家人泣咿噢。

心期正萧索,宦序仍拘跼。

怀策入崤函,驱车辞郏鄏。

逢时念既济,聚学思大畜。

端详筮仕蓍,磨拭穿杨镞。

始从雠校职,首中贤良目。

一拔侍瑶墀,再升纡绣服。

誓酬君王宠,愿使朝廷肃。

密勿奏封章,清明操宪牍。

鹰鞲中病下,豸角当邪触。

纠谬静东周,申冤动南蜀。

危言诋阍寺,直气忤钧轴。

不忍曲作钩,乍能折为玉。

扪心无愧畏,腾口有谤讟。

只要明是非,何曾虞祸福。

车摧太行路,剑落酆城狱。

襄汉问修途,荆蛮指殊俗。

谪为江府掾,遣事荆州牧。

趋走谒麾幢,喧烦视鞭朴。

簿书常自领,缧囚每亲鞫。

竟日坐官曹,经旬旷休沐。

宅荒渚宫草,马瘦畲田粟。

薄俸等涓毫,微官同桎梏。

月中照形影,天际辞骨肉。

鹤病翅羽垂,兽穷爪牙缩。

行看须间白,谁劝杯中绿。

时伤大野麟,命问长沙鵩。

夏梅山雨渍,秋瘴江云毒。

巴水白茫茫,楚山青簇簇。

吟君七十韵,是我心所蓄。

既去诚莫追,将来幸前勖。

欲除忧恼病,当取禅经读。

须悟事皆空,无令念将属。

请思游春梦,此梦何闪倏。

艳色即空花,浮生乃焦谷。

良姻在嘉偶,顷克为单独。

入仕欲荣身,须臾成黜辱。

合者离之始,乐兮忧所伏。

愁恨僧祇长,欢荣刹那促。

觉悟因傍喻,迷执由当局。

膏明诱暗蛾,阳焱奔痴鹿。

贪为苦聚落,爱是悲林麓。

水荡无明波,轮回死生辐。

尘应甘露洒,垢待醍醐浴。

障要智灯烧,魔须慧刀戮。

外熏性易染,内战心难衄。

法句与心王,期君日三复。

带君、富、妾的诗词 东门行 汉无名氏 出东门,不顾归;来入门,怅欲悲。

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

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

“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铺糜。

上用仓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今非!” “咄!行!吾去为迟!白发时下难久居。

” 带君福的诗词:采菽 诗经 采菽采菽,筐之筥之,君子来朝,何锡予之。

虽无予之,路车乘马,又何予之,玄衮及黼。

觱沸槛泉,言采其芹,君子来朝,言观其旗。

其旗淠淠,鸾声嘒嘒,载骖载驷,君子所届。

赤芾在股,邪幅在下,彼交匪纡,天子所予。

乐只君子,天子命之,乐只君子,福禄申之。

维柞之枝,其叶蓬蓬,乐只君子,殿天子之邦。

乐只君子,万福攸同,平平左右,亦是率从。

泛泛杨舟,绋纚维之,乐只君子,天子葵之。

乐只君子,福禄膍之,优哉游哉,亦是戾矣。

诗名里带甯字的诗词有哪些

1、《答王道济寺丞观许道甯山水图》宋·黄庭坚 往逢醉许在长安,蛮溪大砚磨松烟。

忽呼绢素翻砚水,久不下笔或经年。

...2、《送僧归天甯万年禅院》宋·安德裕 迹自青门远,田衣贲在躬。

旧房千峤外,归棹五湖东。

地力姜畦沃,年支...3、《宿荥阳甯氏园》宋·苏辙 喧卑背城市,旷荡临溪水。

车流溯绝壁,河润及桃李。

居人有佳思,过客...4、《武甯道间遇故旧於负贩中》宋·陈杰 拍天富贵有危机,屠钓逃名未觉非。

许靖何尝羞马磨,王章安用泣牛衣。

...5、《乙丑仲冬自甯远来游阳华》宋·李长庚 沿崖渡水六七里,划见幽岩画屏倚。

却蹑长虹信步行,下瞰浅清皆脚底。

...6、《送僧归天甯万年禅院》宋·孙旦 诏到禅关日,愿言高古今。

几生传佛法,方得契君心。

结坐观宗社,恩容...7、《甯桥小渡》宋·杨万里 桥坏仍泥滑,舟横隔水呼。

岸头危径窄,轿子莫人扶。

午漏相将里,秋阳...8、《庞山湖泛舟过甯伯让庄所》元·成廷珪 湖上足清昼,雨余生绿阴。

扁舟到城近,曲港入村深。

野叟频相问,郎君...

赞美马的诗句

【标题】:马诗【年代】:唐【作者】:李贺【体裁】:五绝【内容】:--------------------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

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

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

鸣驺辞凤苑,赤骥最承恩。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精。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饥卧骨查牙,粗毛刺破花。

鬣焦珠色落,发断锯长麻。

西母酒将阑,东王饭已干。

君王若燕去,谁为曳车辕?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

吾闻果下马,羁策任蛮儿。

催榜渡乌江[1],神骓泣向风。

君王[2]今解剑,何处逐英雄?内马赐宫人,银鞯刺麒麟。

午时盐坂上,蹭蹬溘风尘。

批竹初攒耳,桃花未上身。

他时须搅阵,牵去借将军。

宝玦谁家子,长闻侠骨香。

堆金买骏骨,将送楚襄王。

香幞赭罗新,盘龙蹙蹬鳞。

回看南陌上,谁道不逢春?不从桓公猎,何能伏虎威?一朝沟陇出,看取拂云飞。

唐剑斩隋公,□[3]毛属太宗。

莫嫌金甲重,且去捉飘风。

白铁锉青禾,砧间落细莎。

世人怜小颈,金埒畏长牙。

伯乐向前看,旋毛在腹间。

只今掊白草,何日蓦青山?萧寺驮经马,元从竺国来。

空知有善相,不解走章台。

重围如燕尾,宝剑似鱼肠。

欲求千里脚,先采眼中光。

暂系腾黄马,仙人上彩楼。

须鞭玉勒吏,何事谪高州?汉血到王家,随鸾撼玉珂。

少君骑海上,人见是青骡。

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

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

【赏析】:--------------------【注释】:[1]乌江:一作江东。

[2]君王:一作吾王。

[3]“卷”下换“毛”。

收集写马,酒,柳,云,花的诗词各2首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更多参考古诗网:http://www.pmzh.com/pmzh/pmzh_b/pmzh_b000.htmhttp://www.lingshidao.com/gushi/http://www.sxqqzx.com/qqzx/xs/gshttp://www.wsbedu.com/chu/gushi/gushi.htmlhttp://www.pep.com.cn/gscsd/

谁告诉我马诗的意思?

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的借马来抒情,诗人因热切期望为国建立功业,却又不被赏识而发出了感叹。

此篇写良马出自名地,而边陲天地广阔,正可奋勇奔驰,唯待知遇名主也。

何当二字,托出盼望之意。

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割据,战事频频,作者以名马自喻,言虽然生逢用人之时,亦有用才之地,但尚需惜才用才之主。

这是李贺马诗的基本意旨。

李贺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一直怀有建功立业之心,为此,他甚至宁愿投笔从戎。

但这一理想终难实现,所以他的诗中总会有一股郁郁不平的悲愤之气。

《马诗》二十三首的表现方法总体上属比喻

而此诗在比兴手法运用上却特有意味。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乍看是运用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

“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其六)匠心正同,“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

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

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

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

所以这两句写景实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兴义。

三、四句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马诗》其一云:“龙背铁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襜,谁为铸金鞭?”“无人织锦襜”二句的慨叹与“何当金络脑”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

“金络脑”、“锦襜”、“金鞭”统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

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此诗与《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都是写同一种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

但《南园》是直抒胸臆,此诗则属寓言体或比体。

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而用比体,则觉婉曲耐味。

而诗的一、二句中,以雪喻沙,以钩喻月,也是比;从一个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又是兴。

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见兴,兴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

从句法上看,后二句一气呵成,以“何当”领起作设问,强烈传出无限企盼意,且有唱叹味;而“踏清秋”三字,声调铿锵,词语搭配新奇,盖“清秋”草黄马肥,正好驰驱,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恰是“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杜甫《房兵曹胡马》)。

所以字句的锻炼,也是此诗艺术表现上不可忽略的成功因素。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网 三国演义情节主要内容及内容里人物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