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七言律诗的格律



七言律诗 [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七言律诗 [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言律诗 [仄起式]

[仄]仄 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当中不换韵。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按照规定,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584090.html?wtp=tt

诗词的格律

只要你在“谷歌”输入“诗词格律”就可以得到大量的结果,然后根据需要你自己选择下载。

给你推荐几个网页,仔细读读,会有很大帮助的。

这是王力的著作,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古体诗的写作知识

http://72616.bokee.com/2225849.html这是诗词格律简捷入门:http://culclub.news.sohu.com/read_art_sub.new.php?b=ancient a=128378 allchildnum=20这是关于古体诗词的一些基本知识与词语解释:http://www.chinapoesy.com/ShiCiZhiShiIndex6.html下面再给你一个写古体诗的辅助工具《佩文诗韵》,用以检查诗的押韵是否符合古韵:http://bbs.zdic.net/thread-104882-1-1.html

写诗词的格律

《平仄用韵歌》 一三五虽通融,句中防孤平。

一三五虽不论,当防连三平。

① 二四六要分明,末字更当清。

平韵奇句仄,仄韵奇句平。

首句若押韵,一联末字同。

若是偶字句,两字换仄平。

奇字适掌握,偶字必分明。

排律小律对,规则一般同。

若用仄声韵,诗谱莫大动。

每句倒一三,换换仄与平。

再按这歌诀,处理仄与平。

《五言绝句律谱歌》 首句双仄双平仄,二句双平双仄平。

三句三平又两仄,四句三仄又两平。

倘若想写平起式,两联颠倒成自然

两体首句若押韵,倒一倒三换平仄。

《其他体式诗谱歌》 要得七绝谱简单,五绝句头两字添。

平添仄来仄添平,五绝既把七绝边。

五律七律谱不难,绝句诗谱重一变。

首句不韵平仄起,各自重复诗谱现。

两体句首若押韵,倒一倒三换平仄。

倘若要押仄声韵,倒一倒三位置颠。

《押仄韵律谱歌》 绝句若把平仄押,四三二一倒排法。

原来一二三四序,四三二一来变化。

首句若把仄韵押,倒一倒三换换也。

律诗若把仄韵押,仍然可按排序法。

八一呼唤二变三,四五六七字交叉。

若嫌上法不好记,末字倒三换位置。

*注:以上歌诀中的数字,皆为每字在诗句中的位置数。

补充:①当防连三平,这里颇有争议,在标准诗谱中,有连三平现象是存在的,有网友指出,连三平应是指在句末不得出现,称三平尾,并尽可能避免出现三仄尾。

格律诗的产生,是为了使得音韵更美,是因美而生,并非因律生诗,因此我不提倡因律而害意。

——————自刘茂芳先生《诗词格律集成》

关于格律诗

由于“一三五不论”是做律诗的常规,当然可以不论。

而百度上搜来的诗律,都是按今人理解所为,几乎没有敢于列出第五位不论的,也是新手学诗的遗憾。

我曾在博客里为此做过说明,并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常规列出过各类定格。

就是您举的例子,也是可以变通的。

平平仄仄平,改成(平)平(仄)仄平就完全OK了。

要点是一三位同时改变平仄。

同理,七言句三五位同时改变即可,仄仄平平仄仄平,改为(仄)仄(平)平(仄)仄平。

这类句子名家律诗中常见,没有任何问题。

列出个人对基本句式的变格如下,仅供您参考。

可以看出,除了会造成三连平的那句第五位不能变,其他都是可变的。

五言句,去掉前两位即可。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不考虑采用拗句,律诗一共四种形式,不外乎这四种句式组合。

一三五不论,可以为创作提供更大更方便的空间。

祝您学习快乐

五言律诗的格律

平仄定义:是中国诗中用字的声调。

古代汉语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

平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二声;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

旧诗赋及骈文中所用的字音,平声与仄声相互调节,使声调谐协,谓之调平仄。

*平调:分两种,基本上是平缓轻柔的声调。

**阴平-较小声**阳平-较大声而且声尾上扬*仄调:分三种**上声-高昂明亮**去声-尖细哀柔**入声-短促因此平仄又常被分为四声:分别是平、上、去、入四种声调。

中国古籍中有不少说明。

近体诗的格律在唐朝逐渐定型以后,历经宋、元、明、清至今,依然深受欢迎。

书店里关于诗词的书籍销量一直很好。

相信绝大多数人从小都接受过唐诗的启蒙。

或许,这就是中国人从骨子里蕴藏着“平平仄仄”诗韵的原因。

然而喜欢是一码事,写作又是一码事。

初学写作的朋友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恰恰就是我们所喜欢的格律给我们的束缚。

克服了这个困难掌握了格律,就可以驾御它,用它演奏你最优美的旋律。

反之,躲避它,畏惧它,它就成了束缚你的绳索。

当别人用格律诗唱和联句时,你只能是这台音乐会的看客,否则,你发出的音符很难与那台会和谐。

来吧!让我们看看格律这个东东究竟有多难,或许,在你用了小小的一点点时间和精力以后,你会说:就这————没有什么嘛! 一、近体格律诗 我国古代的诗歌,是没有平仄、对仗、声韵等严格的格律的。

到了南北朝时期,诗歌创作逐渐向格律化方向发展

到了唐朝,诗的格律才完全成熟而定型。

因为这种受平仄、对仗、声韵等严格约束的诗体是新近形成的,所以唐朝人称之为“近体诗”,而把是没有平仄、对仗、声韵等严格的格律的诗体。

称之为“古体诗”,“近体诗”称之为“格律诗”,经宋、元、明、清沿用至今。

“近体诗”,前人概括为四句话:“限字限句有定数,平仄相间要协调;对仗恰当要工整,用韵韵部要统一”。

如果网友们喜欢“近体诗”的韵味,那么不妨下点功夫,弄明白这四句话。

如果不喜欢格律约束,就写现代诗好了。

1、、什么是“绝句”? 通常说“绝句”,是指近体诗的七言绝句简称“七绝”,和五言绝句“五绝”。

不包括古体诗的七言四句古体“七古”,和五言四句古体“五古”。

2、绝句的句式 无论律诗还是绝句,常见的各四种基本句型: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注()内可平可仄 其组合起来也就是各四种格式 七绝格式(一)首句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绝格式(二)首句平起仄收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绝格式(三)首句仄起平收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七绝格式(四)首句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五绝格式(一)首句仄起平收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五绝格式(二)首句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五绝格式(三)首句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五绝格式(四)首句平起仄收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3、简说什么是平仄 平仄声是诗词格律的基础,也是初学者最为头疼的事。

来琅琅上口不必非用平水韵。

对于初学者来说,知道了汉语拼音中一声二声(阴平、阳平)为平,三声四声为仄即可,至于入声,那就学中慢慢掌握。

4、简说什么是押韵 写诗要求押韵,按照格律,一首诗的用韵应统一。

也就是说只能用同一韵部的字,不能无韵或押其它韵部的字。

初学者应当买一本韵书《佩文诗韵》(平水韵),或从网上下载。

一般常用字可以在《佩文诗韵》找到。

绝句和律诗的首句,一般是可以押韵的,也可不押。

第二、四、六、八句末尾字必须押韵。

做诗如果没押韵,叫出韵或落韵,在古代科考时,出韵则判不及格。

写诗要押平声韵。

现代人写诗,可以按《平水韵》,也可以按现代汉语拼音的新韵,但不可混用。

5、律诗 律诗分为两种,七言律诗和五言律诗,通常所讲的七律或是五律是指每首八句的律诗,另外七言排律和五言排律,是指在八句以上的长律。

顾名思义,律诗和绝句一样是格律化的诗体,它的特点之一就是:除了开头和末尾两句以外,所有的句子都要两两对仗,同时也不得押错韵,哪怕是长达数百句,也要遵循这个规定。

6、黏(粘)和对 诗的一、三、五、七等奇数句称为上(出)句,反之,偶数句为下(对)句。

上句与下句平仄相反,称之为“对”,错了就是“失对”。

两句为一联,后联上句与前联的下句平仄相同,称之为“黏”错了就是“失黏”。

以七绝格式(一)首句平起平收为例: (平)平(仄)仄仄平平——上句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下句。

和上句平仄基本...

格律诗词关于用韵的规定或者要求。

越祥越好,但不要废话太多了。

...

我自己的理解,格律诗词用韵要注意的是以下几点: 1 压韵的位置。

格律诗:偶数句最后一字。

词:规定的地方

2 首句。

格律诗:首句可叶韵,七言首句叶韵的多。

3 叶平声韵或者仄韵。

平韵律诗叶平韵。

仄韵律诗叶仄韵。

4 一韵到底和按规定。

中途不可换韵,换韵就成古风了。

5 脚分明。

白脚和韵脚平仄相反,不可踩脚。

6 不可用同一个字做韵脚。

诗词皆如此。

7 不可同音高频次使用。

少量、间隔使用同音字是可以的。

8 不可撞韵。

不该叶韵的白脚叶了韵叫撞韵,要回避,词也如此。

9 不可挤韵。

句中在不适当的地方用了与韵脚同韵母的字,不管平仄如何,干扰韵美效果,叫挤韵。

10 尽量争取使用同声字叶韵。

今韵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尽量同声,效果更好。

11 我的观点 尽量使用今韵,普通话毕竟推广了80多年了。

唐宋人都用他们时代的语言来创作,今人也该用普通话创作。

12 韵书 《新华字典》《现代汉语字典》。

13 。

格律诗有哪几种格式?

1.四句为绝句,八句为律诗,长于八句叫长律,也叫排律。

2.各句字数相等。

(五言或七言)3.一韵到底,必需押平声韵。

(a,押平声韵,近体诗不能押仄声韵。

b,偶句必韵,首句可入韵可不入韵,奇句不韵。

c,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格,不入韵为变格。

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格,入韵为变格。

)4.中间两两对仗(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联中,指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一般情况下,颈联要求工对,颔联可以为宽对。

首联和尾联可对仗也可不对仗,但不要四联全对仗。

还有一种变体是首联对仗,颔联不对仗,这叫偷春格)格律诗:1.也称近体诗,是古代汉语诗歌的一种,是唐以后成型的诗体,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

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和七言。

篇式、句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变化使用也要求遵守一定的规则。

2.诗歌的一种。

形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倘有变化,需按一定规则。

3.中国古典格律诗中常见的形式有五言、七言的绝句和律诗,即所谓近体诗。

词、曲也可称为格律诗。

4.这种古老和传统的诗体,结构严谨,字数、行数、平仄或轻重音、用韵都有一定的限制。

它的句数是一定的。

如,律诗一般讲究平仄和押韵、押韵和对仗。

例"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格律诗。

如中国的近体诗(绝句、律诗)、西方的十四行诗、五行打油诗、四行诗、西班牙的八行诗、意大利的三行诗以及日本俳句等。

七言律诗的格律

七言律诗 [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言律诗 [仄起式][仄]仄 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拓展资料:七言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至盛唐杜甫手中成熟。

七言律诗格律严密,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代表作品有崔颢的《黄鹤楼》、杜甫的《登高》、李商隐《安定城楼》等。

典范诗作崔颢《黄鹤楼》崔颢《行经华阴》祖咏《望蓟门》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李颀《送魏万之京》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怎样作格律诗

楼主如唔。

粗浅之见,不敢私揣;若能引玉,实属有幸。

不当之处,深望斧正。

格律诗又称近体诗,通常是指唐以后的中国古诗,分为四句一首的绝句和八句一首的律诗。

按照每句的字数,又可细分为五言和七言。

篇式、句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变化使用也要求遵守一定的规则。

它是古老和传统的诗体,结构严谨,字数、行数、用韵、平仄、对仗都有一定的要求。

首先,字数、行数楼主想必知晓,恕不赘述。

其次,押韵要求一韵到底,奇数句除首句外其他句尾不能押韵;偶数句尾必须押韵。

具体韵部可参阅《中华新韵》或《平水韵》。

最后重点谈谈平仄和对仗。

甲:平仄 平仄概念:平是一类平和的声调,仄是一类激越的声调,具体分类如下:今韵中现代四声的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为仄声;古韵中上平下平两种为平声、上去入三种为仄声。

平仄形式要求:同句之中偶数字位声调要求平仄交替出现,一般遵循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

上下句之间偶数字位声调要求平仄相粘或相对。

相粘即为相同,相对即为相反。

比如“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或“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等。

同时,每句之中不能出现孤平、尾三平、尾三仄等等。

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就叫“拗”。

出现了拗字,可在本句或在对句适当的位置,将一个仄声改为平声,以示挽救,叫“拗救”。

拗救句型:五言诗中一字拗三字救、三字拗四字救;在七言中,三字拗五字救、五字拗六字救等。

绝句平仄的基本格式: 一、五绝平仄的基本格式: 五绝即五言绝句的简称,有四种常见格式。

注意:中是指可平可仄。

1、仄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中仄平平仄 黄河入海流。

中平仄仄平 欲穷千里目, 中平平仄仄 更上一层楼。

中仄仄平平 2、仄起平收(即首句仄起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塞下曲 (卢纶) 林暗草惊风, 中仄仄平平 将军夜引弓。

中平仄仄平 平明寻白羽, 中平平仄仄 没在石棱中。

中仄仄平平 3、平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夜宿山寺 (李白) 危楼高百尺, 中平平仄仄 手可摘星辰。

中仄仄平平 不敢高声语, 中仄平平仄 恐惊天上人。

中平仄仄平 4、平起平收(即首句平起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听鼓 (李商隐) 城头叠骨声, 中平平仄仄 城下暮江清。

中仄仄平平 欲问渔阳掺, 中仄平平仄 时无祢正平。

中平仄仄平 一、七绝平仄的基本格式。

七五绝即七言绝句的简称,有四种常见格式。

注意:中是指可平可仄。

1、平起平收(即首句平起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中平仄仄仄平平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中仄平平仄仄平 两岸猿声啼不住, 中仄平平平仄仄 轻舟已过万重山。

中平仄仄仄平平 2、平起仄收(即首句平起不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夜读范至能…… (陆游) 公卿有党排宗泽, 中平仄仄平平仄 帷幄无人用岳飞。

仄仄平平仄仄平 遗老不应知此恨, 中仄平平平仄仄 亦逢汗节解沾衣。

中平仄仄仄平平 3、仄起平收(即首句仄起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苏台揽古 (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 中仄平平仄仄平 菱歌清唱不胜春。

中平仄仄仄平平 只今惟有西江月, 中平仄仄平平仄 曾照吴王宫里人。

中仄平平仄仄平 4、仄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 如: (例) (标准格式) 绝句四首(其三)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中仄平平平仄仄 一行白鹭上青天。

中平仄仄仄平平 窗含西岭千秋雪, 中平仄仄平平仄 门泊东吴万里船。

中仄平平仄仄平 古代李白、王维、王之涣都是绝句圣手,如果楼主能把绝句写得出神入化,再写律诗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乙:对仗 对仗的基础是词性。

词性分为11类。

即:名,动,形,量,代,(此为实词)副,介,连,助,叹(此为虚词)。

对仗即实对实(名对名,动对动,形对形,数对数,代对代等)虚对虚(副对副,介对介,连对连,助对助等)另:重叠词对重叠词,联绵词对联绵词(即联合词,二字不能拆开,如差参,葡萄,蜘蛛。

)联绵词多为双声如:明媚,叠韵如:逍遥,或既双声又叠韵,如辗转。

律诗八句依次组成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杜甫也写过四联都对仗的律诗,可谓是诗中极品。

绝句的对仗形式比较自由。

绝就是截,截就是去掉的意思。

绝句对仗形式可分为四种:1、截前:首句不入韵,一二句对仗 2、截后:首句可入韵可不入韵,三四句对仗。

3、截中:首句可入韵可不入韵,全不对仗。

4、截两头:首句不入韵。

对仗:两两对仗。

(一般第三种常见第四种不常见) 对仗的特殊形式:1、隔句对:即上联的出句和下联的出句相对,上联的对句和下联的对句相对。

从整体上说是两句对两句。

从句子成份看是隔句遥相对仗,故称隔句对,亦称扇面对,扇对,如:缥缈巫山女,归来七八年。

殷勤湘水曲,流在十三弦。

2、流水对:即两句意思上下流贯的对仗,也叫串对。

这种对仗。

相对的两个句子之间的关系不是对立的。

...

诗词格律的起源介绍

平常我们所说的诗词格律,包括了三方面的内容:一、近体诗的格律二、词的格律三、近体诗产生以后古体诗的格律在唐代,产生了有严格的平仄和对仗要求的今体诗,宋代以后称为近体诗,包括全部的律诗和一部分绝句。

由此,就把近体诗产生以前的没有严格的平仄和对仗要求的诗称之为古体诗。

而在隋唐时候,由于西域音乐的传入中原,产生了新的音乐形式燕乐,配合燕乐演唱的词则称为曲子词,或者直接叫曲子。

曲子词是配乐演唱的,一开始并不太讲每一个字的平仄调配,但后来随着文人的介入,他们把写惯了的近体诗的格律引入到词中去,于是就有了小令词的格律。

后来,又有懂得音乐的文人,按照曲子的旋律,选择与之相配合的字,后代文人不懂音乐,或者乐谱失传,只能根据古代这些懂音乐的词人所写的词的平仄,按照平仄来写词,这就是长调词格律的来源。

后人为了便于填词,依照古代名作排比归纳,编辑成工具书,叫作词谱。

常用的词谱类书籍有清代万树所编的《词律》、舒梦兰所编的《白香词谱》、王奕清编的《钦定词谱》等。

比较实用的是现代词学家龙榆生所编的《唐宋词格律》。

近体诗格律的产生,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占主流的观点,认为产生于南北朝时期的永明体,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近体诗格律来源于佛经翻译文学里的偈颂体式,梅祖麟、梅维恒两位教授在《梅祖麟语言学论文集》498-509页有详细的论述。

近体诗产生以前,古体诗的写法比较自由,除了要求押韵以外,几乎没有什么特别的形式要求。

但近体诗产生以后,古体诗在写法上就要刻意避免近体诗的句法,这也可以说是古体诗的格律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网 七言律诗的格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