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除夕、春节、元宵节、春联的起源



除夕:读作chú xī ;英文: Chinese New Year s Eve,又称Lunar New Year s Eve。除夕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重大的节日之一。指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

除夕:读作chú xī ;英文: Chinese New Year s Eve,又称Lunar New

Year s Eve。除夕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重大的节日之一。指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一天晚,因常在夏历腊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苏轼有《守岁》:“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

节日起源 先秦时期的逐除。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据称,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西晋周处撰著的《风土记》等史籍。

中国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很多说法,但其中为公众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兴起。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春节过去也叫元旦。春节所在的这一月叫元月。

中国历代元旦的日期并不一致:夏朝用孟春的元月为正月,商朝用腊月(十二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以十月为正月,汉朝初期沿用秦历。汉武帝刘彻感到历纪太乱,就命令大臣公孙卿和司马迁造“太阳历”,规定以农历正月为一岁之首,以正月初一为一年的第一天,就是元旦。此后中国一直沿用夏历(阴历,又称农历)纪年,直到清朝未年,长达2080年。春节不同时代有不同名称。在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汉时期,又被叫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 “岁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元

”、“岁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全国发展过程。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又说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所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五代十国时,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中国的第一副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和“春联”。

有时过年在农村或者小县城时常可以看到一些特别颜色纸张写的春联风俗: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但庙宇用黄纸,家里老人去世了,晚辈家一般从当年起三年不帖红春联,守制(服孝未满)用白、绿、黄三色,第一年用白纸,第二年绿纸,第三年黄纸,第四年丧服满才恢复用红纸,故白绿黄三色的对联俗称“孝联”“孝春联”或“丁忧联”。也有地方头年贴黄对联,次年贴蓝对联,第三年贴绿对联。也有的地方干脆三年都不贴对联以寄托哀思,故春节贴对联是有必要的。

春节普天同庆,故除了各家门口要贴春联外,猪舍,鸡鸭舍等处也要贴对联,寓意六畜兴旺,格式一般为鸡鸭满圈,牛羊成群,六畜兴旺等。对了,还有神仙的对联:“灶王爷”的春联是: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意为灶神上天后向玉帝汇报时多说好话,下凡回来时多降吉祥,俗称送灶神。“土地爷”的春联是:土中生白玉,地内长黄金。意为只要辛勤劳动,就能在土地中得到收获。“天地爷”的春联是:天高覆万物,地厚载群生。短短10个字,把天地间的一切全都包罗了进去。院子里的大树需贴上“树大根深”、院子里的墙面需贴上“春光明媚”、家里靠炕的墙上需贴上“幸福健康”、厨房里需贴上“勤俭节约”等,到处是一片红红的春联。

有关中秋.端午.重阳.春节.元宵节的诗词.对联.灯谜等..

(1) 上联:一聊相识,再聊相知,相见更叹恨晚,红线巧牵姻缘 下联:千里共月,万里共网,天涯亦如咫尺,小屋喜迎中秋 (2) 上联:满地月如霜,秋似水,天涯人思乡 下联:半樽酒入肠,愁漫天,珍珠泪无语 一江水东流,几多愁,相顾影自怜 (3) 上联:千重远山万重水,十分相思百分念 下联:三秋桂子十里荷,一轮明月两地心 (4) 上联:碧海青天,嫦娥应悔偷灵药 下联:一身虎胆,后羿无惧射九日 (5) 上联:往事难回首,回首断肠回 今宵醉苦酒,苦酒独饮苦 下联:明朝奔圆月,圆月中秋圆 (6) 上联:八月中秋占八卦,乾八卦,坤八卦,卦卦八面玲珑 下联:九九重阳登九重,上九重,下九重,重重九霄云外 (7) 上联:美酒佳人伴身侧,春风自得意 下联:夜市千灯映皎月,人月俩团圆

关于春节、元宵节 的 诗词 对联 灯谜 各20

中华节日】冬至节 http://post.baidu.com/f?kz=71863756 【传承】冬至习俗 http://post.baidu.com/f?kz=72871220 【冬至】“金銮殿”与冬至节 http://post.baidu.com/f?kz=72891543 【冬至】冬至大如年 http://post.baidu.com/f?kz=72866757 【转贴】历史的承继 http://post.baidu.com/f?kz=68113012 【冬至专题】冬至的文学表现 http://post.baidu.com/f?kz=72860479 【冬至专题】冬至美食与进补 http://post.baidu.com/f?kz=72847809 【冬至】九九消寒图(京津风物小记) http://post.baidu.com/f?kz=73315416 【冬至专题】冬至风俗探微十题 http://post.baidu.com/f?kz=72904590 中华传统节日 http://post.baidu.com/f?kz=57473734 【传统节日】腊八节的传说和习俗(图) http://post.baidu.com/f?kz=76399779 【传统节日】年除日 http://post.baidu.com/f?kz=78339527 【春节】腊月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 http://post.baidu.com/f?kz=78342219 【春节】腊月二十五 接玉皇 http://post.baidu.com/f?kz=78341186 【节日】小年! http://post.baidu.com/f?kz=78309619 【春节】春节的习俗 http://post.baidu.com/f?kz=78316774 【共赏】春节诗词 http://post.baidu.com/f?kz=78312830 【典故】春节典故! http://post.baidu.com/f?kz=78307299 【春节】春节灯谜 http://post.baidu.com/f?kz=79089636 【春节】通用春联 http://post.baidu.com/f?kz=79086318 【春节】少数民族怎么过春节? http://post.baidu.com/f?kz=78662517 【春节】正月初一 http://post.baidu.com/f?kz=78523914 【春节】正月初二 祭财神 http://post.baidu.com/f?kz=78525402 【春节】正月初三 http://post.baidu.com/f?kz=78526502 【春节】立春风俗 http://post.baidu.com/f?kz=78527418 【春节】正月初五 http://post.baidu.com/f?kz=78656259 【春节】各地春节习俗 http://post.baidu.com/f?kz=78657574 【春节】正月初七 http://post.baidu.com/f?kz=78656732 【春节对联】狗年对联集锦 http://post.baidu.com/f?kz=78685258 【春节】正月初八 http://post.baidu.com/f?kz=78730092 【春节】正月初十 http://post.baidu.com/f?kz=78730730 中华文化吧: http://post.baidu.com/f?kw=%D6%D0%BB%AA%CE%C4%BB%AF [中华节日文化]-重阳诗篇 http://post.baidu.com/f?kz=79133193 [中华节日文化]-重阳节的习俗 http://post.baidu.com/f?kz=79133079 [中华节日文化]-重阳节的起源 http://post.baidu.com/f?kz=79132884 [中华节日文化]-重阳节简介 http://post.baidu.com/f?kz=79132779 [中华节日文化]-中秋节诗词选 http://post.baidu.com/f?kz=79132689 [中华节日文化]-各地中秋节的习俗 http://post.baidu.com/f?kz=79132560 [中华节日文化]-中秋节的由来与传说 http://post.baidu.com/f?kz=79132443 [中华节日文化]-中秋节简介 http://post.baidu.com/f?kz=79132342 [中华节日文化]-元宵节诗词选 http://post.baidu.com/f?kz=79132191 [中华节日文化]-元宵节习俗 http://post.baidu.com/f?kz=79132080 [中华节日文化]-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 http://post.baidu.com/f?kz=79131944 [中华节日文化]-元宵节简介 http://post.baidu.com/f?kz=79131855 [中华节日文化]-清明诗句 http://post.baidu.com/f?kz=79131566 [中华节日文化]- 清明节习俗 http://post.baidu.com/f?kz=79131458 [中华节日文化]- 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 http://post.baidu.com/f?kz=79131322 [中华节日文化]-清明节简介 http://post.baidu.com/f?kz=79131198 [中华节日文化]-七夕节的诗词 http://post.baidu.com/f?kz=79131072 [中华节日文化]-乞巧七夕的习俗 http://post.baidu.com/f?kz=79130958 [中华节日文化]-七夕的由来与传说 http://post.baidu.com/f?kz=79130818 [中华节日文化]-七夕节的简介 http://post.baidu.com/f?kz=79130741 [中华节日文化]-端午节诗选 http://post.baidu.com/f?kz=79130565 [中华节日文化]-端午节的习俗 http://post.baidu.com/f?kz=79130451 [中华节日文化]-端午节由来与传说 http://post.baidu.com/f?kz=79130306 [中华节日文化]-端午节简介 http://post.baidu.com/f?kz=79130133 [中华节日文化]-与冬至有关的诗词 http://post.baidu.com/f?kz=79129711 [中华节日文化]-冬至节的风俗 http://post.baidu.com/f?kz=79129561 [中华节日文化]-冬至节的由来与传说 http://post.baidu.com/f?kz=79129417 [中华节日文化]-冬至节简介 http://post.baidu.com/f?kz=79129295 [中华节日文化]-春节的由来与传说 http://post.baidu.com/f?kz=79129065 [中华节日文化]-春节的简介 http://post.baidu.com/f?kz=79128872 [中华节日文化]-春节的诗歌 http://post.baidu.com/f?kz=79128607 [中华节日文化]-春节的习俗 http://post.baidu.com/f?kz=79128371 文化吧: http://post.baidu.com/f?kw=%CE%C4%BB%AF [ 中国传统节日]腊八 清明节简介 (ZT) “日子” http://post.baidu.com/f?kz=1353218 中韩端午节并非一码事(转) http://post.baidu.com/f?kz=18767434 端午 七夕 七月十五中元节 重阳节 http://post.baidu.com/f?kz=49566199 端午节"域名之争与传统文化的保护 十月初一 祭祖节 http://post.baidu.com/f?kz=60109971 【转贴】元旦的来历 腊八节的传说和习...

关于春节元宵的诗词

春节:1 《元日》 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 《除夜》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宵节:1 《上元夜》 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2《正月十五夜灯》 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 ,一进天上著词声。

3《青玉案 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望采纳!...

我最喜欢的3首春节,元宵诗词(请写出出处,作者,喜欢的原因)急...

1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词从各方面极力渲染元宵盛况,最终落到观灯之夜相约的那人身上,千翻找寻,那人竟立于灯火阑珊处,卓然孤高,蕴味绵长。

结尾名句也常常被人引用到学问境界、爱情等方面)2《生查子》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哀感今昔对比,往日相约的人不在,花灯明月又有谁来携手共赏?3《元日》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户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关于春节的诗歌貌似我只知道这一首,感觉还不错···喜庆忙碌的平凡百姓生活。

春风送暖,其实是送到了人的心里,新年饮着屠苏酒,似乎酒都被风吹暖了,心里更是暖融融的···

搜集有关中秋、端午、重阳、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的诗词、对联、...

中秋节灯谜: 清风拂面中秋夜 (猜:四字常用语一) 谜底: 发扬光大 【气象词语谜】 中秋月夜座谈会 (猜:气象用语一) 谜底: 明晚多云 【电脑词语谜】 中秋月饼 (猜:电脑名词一) 谜底: 节点 诗文谜】 时逢中秋产于沪 (猜:五言唐诗句一) 谜底: 海上生明月 诗文谜】 中秋过后又重阳 (猜:郑板桥诗句一) 谜底: 一节复一节 【诗文谜】 中秋国庆紧相连 (猜:郑板桥诗句一) 谜底: 一节复一节 【诗文谜】 中秋望月 (猜:《红楼梦》诗句一) 谜底: 时逢三五便团圆 中秋节诗词: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

苏辙(宋代) - 《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唐代) -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白居易(唐代) -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中秋谁与共孤光。

把盏凄然北望。

苏轼(宋代) -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李商隐(唐代) - 《嫦娥》 中秋节对联: 天上一轮满 人间万里明 清光同普照 秋色正平分 天开清旷域 人在大明宫 两仪皆皎洁 四海倍澄明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素风 冰壶明雪魄 银汉漾金波 人逢大治无穷乐 月到中秋分外明 海上蟾生情共寄 天边鸟倦念当归 几处笙歌邀月老 万家糕饼乐中秋 海畔骊龙珠复得 天心玉兔镜初磨 三五良宵开玉宇 大千世界拱冰轮 皓月丹霞明上下 狂歌劲舞乐团圆 占得清秋一半好 趁将明月十分圆 霓裳舞劲通明殿 玉女歌酣不夜城 笙歌声里千家月 饵饼香中百岁心 人影欢移花树下 蟾光高挂玉楼头 叶落疏桐秋正丰 花开丛桂夜来香 百年眷念波千叠 一片冰心月九垓 月下有楼皆博饼 天涯无客不思家 心随皓月同升起 血与沧波共漫流 最是蟾精无贵贱 平分秋色到蓬瀛 三五良宵秋澄银汉 大千世界光满玉轮 桂花开际香云成海 月轮高处玉窟为宫 银汉无尘水天一色 金商应律风月双清 月兔霜娥上方拱照 琼楼玉宇到处沾光 端午节灯谜: 1)人到三十山压顶,转身横竖受制约。

(打一节日) 答:端午。

(2)一下去了八十八,剩下小二遭火灾。

(打一节日食品) 答:粽子。

(3)寨前垄上押宝去东航。

(打一节日习俗) 答:赛龙舟。

(4)秋分后,春分前上下一起用水泡。

(打一节日饰物) 答:香囊。

(5)公事未办成,看似落汤鸡。

(打一节日习俗用品) 答:喝雄黄酒。

(6)重阳戴草帽,水边草上会诗圣。

(打一节日习俗用品) 答:菖蒲。

(7)是等重午那天结对风中去苏南。

(打一节日习俗用品) 答:艾草。

(8)潮退见日出,转眼至黄昏。

(打一节日地名) 答:汩罗江。

(9)小时能吃味道鲜,老时能用有人砍,虽说不是刚和铁,浑身骨节压不弯。

(打一物) 答:竹子。

(10)身穿着蓑衣,肉儿香又甜,要脱去那蓑衣,就会手儿黏。

(打一节日食品) 答:粽子。

端午节诗词: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卢肇(唐代) - 《竞渡诗 / 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剌史成应元》 小雨湿黄昏。

重午佳辰独掩门。

李之仪(宋代) - 《南乡子·端午》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张耒(宋代) - 《和端午》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汤显祖(明代) - 《午日处州禁竞渡》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苏轼(宋代) - 《浣溪沙·端午》 端午节对联:1、千载招魂悲楚仕 万人抚卷叹离骚 2、去秽除邪,千户门前悬虎艾 尊贤吊古,万人江岸喝龙舟 3、汨罗沉没一流恨 湘楚长怀千古羞 4、难得钟情 两遭流放离骚赋 惟怀义胆 一佐报国厄运横 5、义报祖国 放逐难泯诗人志 魂牵桑梓 情爱唯倾荆楚山 6、包粽子,举国欢宴聚亲友, 赛龙舟,把酒吟诗慰圣贤 7、我为他哭屈落水 他为我辈壮升天 8、不畏汨罗河水深 甘冒东海浪涛激 9、时逢端午思屈子 每见龙舟想汨罗 10、应悬虎艾赛龙舟吃粽子 莫赋闲诗撒怨气叹屈公 重阳节灯谜:九九重阳日,蜻蜓点点心 果实名 苹果 2、“不妨风雨到重阳” 四字常言 有点过节 3、秋到重阳人重聚 商品 香烟 4、“待到重阳日” 古代科举名词 探花及第 5、“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 四字礼貌用语 后会有期 6、九月九,酿新酒 历法用语二 重阳,立春 7、“大臣闻而荐之,天子以为谏议大夫” 四字民俗 重阳登高 8、重阳节前,门口邂逅 植物 芦荟 9、“重阳泪落如珠” 2字劝慰词 节哀 10、重阳时节与君逢 香港导演 王晶 11、外出转眼重阳到 蔬菜名 萝卜 12、重阳节登山,儿童节游泳 六字口语 上有老下有小 提示:往下拉可看到重阳节灯谜的答案~ 重阳节灯谜答案: 1、苹果 2、有点过节 3、香烟 4、探花及第 5、后会有期 6、重阳,立春 7、重阳登高 8、芦荟 9、节哀 10、王晶 11、萝卜 12、上有老下有小 重阳节诗词: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王勃(唐代) - 《蜀中九日 / 九日登高》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李清照(宋代) -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苏洵(宋代) - 《九日和韩魏公》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张可久(元代) - 《折桂令·九日》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

李清照(宋代) - 《行香子·天与秋光》 重阳节对联:1. 拈菊欣忆旧; 抚幼励承先。

2. 观菊来瑞鹤; 绕...

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诗句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

正月十五闹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

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元宵节赏灯的习俗始于汉朝。

隋唐时发展成盛大的灯市。

到宋元时期,京都灯市常常绵延数十里。

灯会的时间,汉朝只限于正月十五一夜,唐玄宗延长到三夜,到明朝规定从正月初八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七。

唐朝灯会中出现了杂耍技艺,宋代开始有灯谜。

明朝有增加了戏曲表演。

灯市所用的彩灯,也演绎出“橘灯”、“绢灯”、“五彩羊皮灯”、“无骨麦秸灯”、“走马灯”、“孔明灯”等等。

始于南宋的灯谜,生动活泼,饶有风趣。

经过历代发展创造,至今仍在使用的谜格有粉底格、秋千格、卷帘格、白头格、徐妃格、求凤格等一百余种,大多有限定的格式和奇巧的要求,巧立名目,妙意横生 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始于宋朝。

意在祝福全家团圆和睦,在新的一年中康乐幸福。

元宵分实心和带馅两种。

有香辣甜酸咸五味。

可以煮、炒、油炸或蒸制。

桂花酒酿元宵、以肉馅、豆沙、芝麻、桂花、果仁制成的五味元宵以及用葱、芥、蒜、韭、姜制成的象征勤劳、长久、向上的五辛元宵都各有特色

清明节 清明祭扫坟茔是和丧葬礼俗有关的节俗。

据载,古代“墓而不坟”,就是说只打墓坑,不筑坟丘,所以祭扫就不见于载籍。

后来墓而且坟,祭扫之俗便有了依托。

秦汉时代,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

《汉书.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

就中国人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发达、强固来看,严延年的举动是合情合理的。

因此后世把上古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五礼之中:“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

”得到官方的肯定,墓祭之风必然大盛。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两阳相重,故叫“重阳”,重阳节又是“老人节”。

老人们在这一天或赏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锻炼体魄,给桑榆晚景增添了无限乐趣。

重阳这一天,人们赏玩菊花,佩带茱萸,携酒登山,畅游欢饮。

九月重阳,天高云淡,金风送爽,正是登高远眺的好季节,因此,登高便成了重阳节的重要习俗。

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于无山可登,无高可攀,就防止米粉糕点,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借以示登高(糕)僻灾之意。

重阳节还有插茱萸,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风俗。

茱萸,也叫越椒,是一种重要植物,气味辛烈,可以防止恶浊重阳花糕是用粳米制成的一种节令美食。

重阳节习俗 重阳节秋高气爽,登高一望,草木山川,尽收眼底。

这实际上是一种野游,为我国人民传统的体育活动。

赏菊。

菊花,又叫黄花,属菊科,品种繁多。

重阳时节,正值菊花怒放,饮菊花酒。

《艺文类聚》引《续晋阳秋》说:“世人每至(九月)九日,登山饮菊花酒。

”据说古时菊花酒,是头年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重阳节酿的。

九月九日这天,采下初开的菊花和一点青翠的枝叶,掺和在准备酿酒的粮食中,然后一齐用来酿酒,放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饮用。

传说喝了这种酒,可以延年益寿。

医学角度看,菊花酒可以明目、治头昏、降血压,有减肥、轻身、补肝气、安肠胃、利血之妙。

插茱萸。

茱萸,又名“越椒”或“艾子”,是一种常绿小乔木, 吃重阳糕。

重阳糕,又叫“菊糕”、“花糕”,即古时的“蓬饵”。

因“糕”与茱萸.“高”谐音,重阳佳节,不能登高而吃点糕,也可聊以自慰。

据说封建时代,皇帝在重阳日还以花糕赐宴群臣。

骑射活动。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

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

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

端午节的第一个意义就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

屈原,名平,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生于楚威王五年夏历正月初七,或谓生于楚宣王二十七年,卒于楚襄王九年。

端午节的第二个意义是伍子胥的忌辰。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

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

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

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

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

"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节第三个意义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

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网 除夕、春节、元宵节、春联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