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书法毛主席诗词用隶书什么词诗好



毛泽东的诗词就是草书最适合,行草也成。隶书,不对味。客观的讲,毛泽东的书法究竟是什么水平?近代的评论有没有吹捧的嫌...毛体书法有如下特点: 一是内容大气有时代物质,如“为人民服务”、“向雷锋同志学

毛泽东的诗词就是草书适合,行草也成。隶书,不对味。

客观的讲,毛泽东的书法究竟是什么水平?近代的评论有没有吹捧的嫌...

毛体书法有如下特点: 一是内容大气有时代物质,如“为人民服务”、“向雷锋同志学习”及毛的诗词。

二是书法前无古人

不是毛不会写字,毛早期的书法很规范,楷书功底也不错,毛体草书是有根基的,并自成一体,大气磅礴。

三是很个性。

就如毛的成就一样,登峰造极。

个性张扬、豪放不羁,毛是真情,很多人不懂毛的浪漫情怀,其实毛身上散发着中国古代文人的气质,他是领袖,他更是诗人、学者,现在有很多“国学大师”。

但有几人能与毛一论国学? 四是神大于形。

老一辈中郭沐若自认为能书,而康生不服,称用脚写都比郭写得好,确实在书法方法都有才气,但与毛不是一个层次。

近代将军书法家很多,都是汉子不能称为书家。

古代文人论书法常常按人品论,秦桧的字应该是一流的,但没人敢称赞,岳飞的字怎样?但流芳百世。

称毛为英雄应该当之无愧,称毛的人品有人说是三七开,但数百年后肯定不会有人再敢说什么!因为毛不光是英雄,毛还是领袖,他的责任是引领国人走出沼泽、走向世界,他的战略思想不是一人一事能论,应该站在历史的角度去瞻仰。

至于毛的书法,只是毛伟大成就的一角,就如达尔文,许多人只记住了一幅名画,而达尔文对于世界的贡献又岂止一幅画?所以,完全可以说毛体书法代表了一个时代,毛体书法的历史地位没人可以否定。

...

毛泽东诗词那首写成书法作品挂到家中为好呢?

毛泽东作为伟大领袖的形象盖过了其他的一切,或者说,他在其他方面的造诣,与他伟人形象相比,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

他精书法,是中国当代的书法巨匠,被公认为二十世纪最杰出的书法家之一。

毛泽东的书法采千古之遗韵,熔百家于一炉,龙蛇飞舞,俏俊飘逸,大气磅礴,豪放酣畅。

毛泽东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一个农家。

8岁进私塾,对毛笔字的书写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自此与翰墨结下不解之缘而成为当代书法巨匠。

早期的书法艺术即得力于钟王,在汉魏、隋碑、章草、晋唐楷书等前人碑帖的基础上下了较深的功夫,为他一生的书法风格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毛泽东在指挥中国革命各个战略阶段之余,一直不忘他的书法实践,时常披览碑帖,从江西根据地到延安,毛泽东身边别无长物,却一直把晋唐小楷等他阅读临写过的法帖带在身边。

他的书法成就在于狂草,来源于张旭、怀素。

中年以后,形成了独到的个人风格:汪洋恣肆,跌宕起伏,具有强烈的视觉美感。

他的字,既充满激情,又有理性。

看他的草书,视线不由自主地受到牵引,随着他草书的线条、用笔,时紧时密,时快时慢。

笼罩在他草书制造的“气场”中,就像在现实生活中被他伟人风范所吸引一样。

研究毛泽东书法的李树庭先生最早在互联网上推出《书家毛泽东》,展开对毛泽东的书法实践.书法风格.书体演进.书法形式,以及他作为书法家的知识基础等进行了多侧面的透视和探讨,以翔实可靠的资料和较厚实的书法理论,自然流畅的文笔和朴实清新的观点,并附以不可多见的毛泽东手迹 ,为读者展现出毛泽东书法的形成.发展的纵向轨迹和横向风貌。

本页制作也参考了李树庭先生的一些研究成果,在此向李树庭先生表示诚挚谢意。

附录:《毛泽东与书法艺术》 转自新华网 毛泽东对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感情,书法是他精神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

从年轻的时候起,毛泽东便在书法领域耕耘和求索,至老而不倦。

1910年毛泽东考入湘乡东山书院(东山高等小学堂),他常临摹王羲之《十七帖》和学院附近东台山凤凰寺所藏清代湘乡书法家萧礼容碑,字字写得很有功力,尤以 草书为精妙。

毛泽东在湖南一师读书期间,有一句口头禅:“字要写得好,就要起得早;字要写得美,必须勤磨练;刻苦自励,穷而后工,才能得心应手……学字要有帖,帖中要发挥。

” 现在还保存着的一张毛泽东还书的便条,是他16岁时写的,用笔严谨,而又有开拓,可知那时他已有相当功底。

他进入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后,作了一篇文章,叫《宋襄公论》。

国文教师谭咏春阅卷时批道:“视似君身有仙骨,寰视全宇,似黄河之水,一泻千里。

”这个年轻人确似有“仙骨”,文章固然可取,又用楷书写就,工整秀丽,故当时师生们誉他的文和字为同学中之“两绝”。

现在还保留着的毛泽东在湖南全省高等中学校写的一篇作文的手迹,题目叫《商鞅徙木立信论》,用的也是丝毫不苟的小楷,一气呵成,笔笔遒劲。

1913年10-12月,毛泽东在湖南第四师范学校读预科时,留下了一本笔记。

前11页是手抄的《离骚》和《九歌》,后36页冠名《讲堂录》。

从这些墨迹看,这个时期,毛泽东深受晋唐楷书和魏碑的影响,既潇洒飘逸,神采飞扬,又古拙可爱,质朴自然。

战地喜获《三希堂》 1927年11月,毛泽东上井冈山,在江西宁冈县砻市创办了第一个工农革命军军官教导队。

由于敌人的经济封锁,笔墨纸张比较缺乏,有一次,一个学员提出用柳枝烧成炭可以写字,毛泽东在青石板上试了试,软硬适度,写出来的字还挺清晰。

毛泽东满意地说:“倒真像墨笔哩!”他说,“敌人越是封锁,大家的办法就越多。

看,封锁得同志们用木炭树枝当笔,在地上、石板上、沙滩上写字。

这种笔墨纸张是用不完的。

” 毛泽东走到哪里都在研究学习书法。

红军时期他率部转战到贵州遵义县北娄山关时,见一石碑,上刻“娄山关”三个红漆大字,便问陈昌奉等:“娄山关刻碑干什么?”许多人回答不出,他便解释说:“关乃要塞重地也,是出入的通道,常以碑柱碑石为界,区分和标志地名。

”之后,他向大家介绍了“娄山关”三个大字的特点和价值。

他赞扬这三个字写得苍劲,像峻峰那样挺拔屹立,运笔如飞。

工匠石刻也非常精美。

他还反复揣摩,不断用手在笔画上临摹运笔走势,不时感叹:“可惜不知出自哪位名家之手,这碑又修建于何代。

” 红军长征到达延安后,一套晋唐小楷一直带在毛泽东身边。

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之余,他利用点点滴滴的时间写字,并且经常阅览法帖。

当时延安的老百姓知道毛泽东喜欢写毛笔字,为表示对他的敬意,特地用一块古砖刻磨成一方砚石,送给毛泽东。

可惜,这方砚台在后来转移时丢失了。

这个时期,毛泽东的书法创作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以行草为主,用笔恣肆,刚劲挺拔,大气磅礴,形成了个人的独特风格。

1937年平型关大捷后,一位青年作家奔赴延安的途中,从被日军炸毁的废墟中拾得四册名著及《石索》、《三希堂法帖》各两卷,如获至宝。

他不辞辛苦,带到了延安。

一天,素有“长征才子”之称的朱光和那位青年作家谈得投机,便引他去见毛泽东。

毛泽东对...

中国书法类的朗诵文章

现代简约客厅装修以下的方法也许你会需要,可以参考一下:现代简约装修风格的设计手法 简约并不是缺乏设计要素,它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创作境界

在室内设计方面,不是要放弃原有建筑空间的规矩和朴实,去对建筑载体进行任意装饰。

是在设计上更加强调功能,强调结构和形式的完整,更追求材料技术、空间的表现深度与精确。

用简约的手法进行室内创造,它更需要设计师具有较高的设计素养与实践经验。

需要设计师深入生活、反复思考、仔细推敲、精心提炼,运用最少的设计语言,表达出最深的设计内 涵。

删繁就简,去伪存真,以色彩的高度凝练和造型的极度简洁,在满足功能需要的前提下,将空间、人及物进行合理精致的组合,用最洗练的笔触,描绘出最丰富动人的空间效果,这是设计艺术的最高境界。

现代简约装修风格的色彩搭配 第一种硬朗色系:中心色为红色,整个居室地面铺红色地毯。

窗帘用蓝百的印花布,与红色地毯成强烈对比。

沙发选用黑色,家具以白色为主,墙和天花板也以白色为主,这样就可以避免对比强烈而显得刺眼。

第二种轻快色系:中心色为黄、橙色。

选择橙色地毯,窗帘、床罩用黄白印花布。

沙发、天花板用灰色调,在搭配一些绿色植物为衬托,使居室充满惬意、轻松气氛。

第三种典雅色系:中心色为粉色。

沙发、灯罩用粉红色。

窗帘、床罩用粉红色印花布,地板淡茶色,墙用奶白色。

第四种轻柔色系:中心色为柔和的粉红色。

地毯、灯罩、窗帘用红加白色调,家具白色,房间局部点缀淡蓝,以增添浪漫的气氛。

第五种优雅色系:中心色为玫瑰和淡紫色。

地毯用浅玫瑰所为,沙发用比地毯浓一些的玫瑰色,窗帘可选用淡紫印花棉布,灯罩和灯杆用玫瑰色或紫色。

再放一些绿色的靠垫和盆栽植物加以点缀,墙和家具用灰白色,可取得雅致优美的效果。

第六种华丽色系:中心所为为橘红色、蓝色和金色。

沙发用酒红色,地毯为同色系的暗土红色,墙面用明亮的米色,局部点缀些金色,如镀金的壁灯,再加一些蓝色作为辅助,便形成豪华格调。

邓映易,李叔同的资料

邓映易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民主同盟会会员;我国著名歌曲译配大师、音乐教育家、女高音歌唱家、山西大学音乐学院教授邓映易先生. 邓映易先生祖籍湖南湘乡,1920年出生于北京;1938年毕业于北京贝满女中;同年考入辅仁大学社会系,1943年获法学学士学位,其间同时就读于燕京大学,专修音乐;1945年到上海国立音专深造。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曾在上海音乐工作团、北京中央歌舞团、中央乐团任女高音声部长和独唱演员13年,演出两千余场。

1953年参加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1955年赴波兰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

1963年由中央乐团调至山西大学任教至今。

邓映易先生先后译配出版有:贝多芬第九交响乐《欢乐颂》;舒伯特《美丽的磨房姑娘》、《冬之旅》、《天鹅之歌》;《舒伯特歌曲集》(200余首);舒曼《妇女的爱情与生活》;《海顿、莫扎特、贝多芬歌曲集》;马勒《大地之歌》;《英语经典歌曲101首》等。

与人合作:《歌剧选曲》(女高音三册);《男高音歌剧选曲》(61首);《拉赫玛尼诺夫歌曲集》;《普罗科菲耶夫歌曲集》;《柴科夫斯基歌曲集》。

合编译配:《中外优秀歌曲260首》;《中外舒情歌曲240首》;并译配整理宗教歌曲千余首。

中译英:《黄河儿女情》、《黄河一方土》;《跟我学唱英语歌》;《为毛主席诗词谱曲英译》。

为《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撰写音乐家传记数十条。

还出版了《邓映易诗歌集》,《诗经国风今译》等。

她自幼爱好歌唱,童年曾演出儿童歌剧;中学时期恰逢民族危亡关头,她奋不顾身积极参加民主先锋和抗日救亡歌咏活动;青年时代致力文化交流活动,活跃于国内外文艺舞台,为国争光;正当年富力强时,为积极响应组织号召——支援边、老、山区教育事业,毅然从北京中央乐团调至条件艰苦的山西工作。

在山西大学音乐学院任声乐、意大利语、外国音乐史等课教授,为山西培养了一批卓有成就的声乐演员和教学骨干。

最令世人敬佩的是:为填补我国音乐译配工作的空白,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繁荣党的文艺事业,她自1957年开始,主动在工作之余译配外国歌曲。

几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精心推敲、从不懈怠。

那一字一句、一篇一页,都浸透着她超人的智慧和心血;那一章一节、一本一部,都映射出她毕生的信念和追求。

我国许多著名音乐家都曾说过:“我们是唱着邓映易老师译配的歌曲走上音乐之路的”;我国广大音乐爱好者、广大群众也从邓映易先生译配的《欢乐颂》、《友谊地久天长》、《铃儿响叮当》等歌曲中,获得无限的快乐和教益。

这些流传人世间的宝贵音乐遗产将使人们世代怀念她,感谢她。

山西音协已为她呈报了中国音协颁发的终身艺术成就金钟奖,中国音协有关负责人表示:她无愧于这个光荣的称号——是的!在人们心中,她早已获得了!山西音协已为她呈报了中国音协颁发的终身艺术成就金钟奖,中国音协有关负责人表示:她无愧于这个光荣的称号——是的!在人们心中,她早已获得了! 她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勤勉的一生、奋斗的一生、奉献的一生。

她早就说过:“我累了,我的朋友,就到此为止吧!...... 李叔同 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清光绪六年(1880年)阴历九月二十生于天津官宦富商之家,1942年圆寂于泉州

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卓越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相结合的优秀代表,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最杰出的一位高僧,又是国际上声誉甚高的知名人士。

他在音乐、美术、诗词、篆刻、金石、书法、教育、哲学、法学、汉字学、社会学、广告学、出版学、环境与动植物保护、人体断食实验诸方面均有创造性发展。

1880年10月23日生于天津,1942年10月13日卒于福建省泉州市。

原籍浙江平湖,从祖辈起移居天津。

父李筱楼(字小楼),道光甲辰(1884)进士,官吏部尚书,曾经业盐商,后从事银行业。

母亲姓王,为李筱楼侧室,能诗文。

李叔同 5岁丧父,在母亲的扶养下成长。

1901年入南洋公学,受业于蔡元培。

1905年东渡日本留学,在东京美术学校攻油画,同时学习音乐,并与留日的曾孝谷、欧阳予倩、谢杭白等创办《春柳剧社》,演出话剧《茶花女》、《黑奴吁天录》、《新蝶梦》等,是中国话剧运动创始人之一。

1910年李叔同回国,任天津北洋高等工业专门学校图案科主任教员。

翌年任上海城东女学音乐教员。

1912年任《太平洋报》文艺编辑,兼管副刊及广告,并同柳亚子发起组织文美会,主编《文美杂志》。

同年10月《太平洋报》停刊,应聘任浙江两级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

1915年任南京高等师范美术主任教习。

在教学中他提倡写生,开始使用人体模特,并在学生中组织洋画研究会、乐石社、宁社,倡导美育

1918年8月19日,在杭州虎跑寺剃度为僧,云游温州、新城贝山、普陀、厦门、泉州、漳州等地讲律,并从事佛学南山律的撰著。

抗日战争爆发后,多次提出“念佛不忘救国、救国必须念佛”的口号,说“吾人所吃的是中华之粟,所饮的是温陵之水,身为佛子,于此之时不能共纾困难于万一”等语,表现了深厚的爱国情怀。

李叔同多才多艺,诗文、词曲、话...

毛泽东书法的特点?

毛泽东的书法采千古之遗韵,熔百家于一炉,龙蛇飞舞,俏俊飘逸,大气磅礴,豪放酣畅。

毛泽东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一个农家。

8岁进私塾,对毛笔字的书写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自此与翰墨结下不解之缘而成为当代书法巨匠。

早期的书法艺术即得力于钟王,在汉魏、隋碑、章草、晋唐楷书等前人碑帖的基础上下了较深的功夫,为他一生的书法风格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毛泽东在指挥中国革命各个战略阶段之余,一直不忘他的书法实践,时常披览碑帖,从江西根据地到延安,毛泽东身边别无长物,却一直把晋唐小楷等他阅读临写过的法帖带在身边。

他的书法成就在于狂草,来源于张旭、怀素。

中年以后,形成了独到的个人风格:汪洋恣肆,跌宕起伏,具有强烈的视觉美感。

他的字,既充满激情,又有理性。

看他的草书,视线不由自主地受到牵引,随着他草书的线条、用笔,时紧时密,时快时慢。

笼罩在他草书制造的“气场”中,就像在现实生活中被他伟人风范所吸引一样。

骨神兼备成一家 毛泽东的著作甚丰,惟对书法艺术的见解,却没有专门论述,因而无法窥其见解的全貌。

但从一些片言只语中,还是可以归纳出如下几点: 一、书法里充满了辩证法。

他说:“字的结构有大小、疏密,笔划有长短、粗细、曲直、交叉,笔势上又有虚与实,动与静,布局上有行与行间的关系、黑白之间的关系。

你看,这一对对的矛盾都是对立的统一啊!既有矛盾,又有协调统一。

中国的书法里充满了辩证法呀!” 二、字要骨神兼备。

他指出:“人有像貌、筋骨、精神,字也有像貌、筋骨、神韵。

”因此,临帖,“最初要照原样写,以后练多了,要仿其形,取其神。

”他说,“字和人一样,也有筋骨和灵魂。

练久了,就会找到筋骨,写出神韵。

”所谓筋骨,是字的形貌、气势和力量;所谓灵魂,是字的内质、神韵。

古人的字,一般地说,北碑尚骨,南帖尚神。

毛泽东则主张骨神兼备。

三、既广采博取,又独具风格。

毛泽东说:“学字要有帖,学好后要发挥。

习字要有体,但不一定受一种体的限制,要兼学并蓄,广采博取,有自己的创新,自己的风格,才能引人入胜。

” 这些书法理论,是毛泽东从借鉴古人的经验和总结自己的实践中提炼出来的。

毛泽东书法的演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青年时代可谓第一阶段。

这一阶段多为楷书,字体工而有力,有些写得特别工整。

1921年到1949年,可谓第二阶段。

在建党初期,特别是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那战火纷飞的环境中,他运筹帷幄,为使机要人员传达准确迅速无误,他起草的文电多是行(书)而不是草。

三十年代字体清秀,字形略长,上下自左向右略有倾斜。

1941年以后变为自右向左略有倾斜,如1941年致毛岸英、毛岸青的信及其前后起草的大量文电等。

1949年进北京以后,可谓第三阶段。

这时,情况变了,条件好了,毛泽东除起草公务活动的文电外,还写了一千多封回复亲朋故旧和素不相识的群众的信。

从中可以看到他的字越写越好,越写越草。

然而,他的复信是视对象而别的,给高级民主人士、老先生、科学家、教授等的书信多为草书,有些写得非常之草;反之,对文化程度低的人,字都写得比较清楚工整。

毛泽东的书体,从学生时代到五六十年代有很大变化,这和笔有关系。

新笔写的字笔锋更明显更突出。

但主要还是他的功力和字体有变化。

要观察毛泽东字体的变化,除从总体上看,还有一个办法,就是看他的签名。

1943年以前“毛泽东”的“毛”字一般都是从上面下来,再这么一转,一笔写成。

1943年以后,“毛”字写成四笔,先点三点,然后再竖弯勾。

到1948年、1949年,又变了,从1948年2月他修改中央一个文件时写的几封信到1949年9月给宋庆龄或任弼时的信,“毛泽东”三个字中,“毛”字变化不大,“泽东”二字变化则很大。

50年代以后,毛泽东的字变得非常之好看,这和他那时的练字有关系。

进城以后,毛泽东的工作虽仍然十分繁忙,但客观条件比进城前好多了,可以看到历代书法家的碑帖,当时中办秘书室的陈秉忱就专门为毛泽东购买书籍、收集字帖,收有各种碑帖数百部。

50年代毛泽东休息时书写了数百首古诗词,一首诗往往书写五六次,六七次,甚至十来次。

他作诗词也多是书写许多次,且多为草书。

毛泽东的书法最好的时期是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例如他书写的诗词,给华罗庚、章士钊的信件等,都非常之美。

有一位朋友对我说,看毛泽东手迹是一种享受,看过后还是想看,每看一遍都受启发。

毛泽东成了深受读者喜爱的现代书法家。

推荐一些脍炙人口的诗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离思五首·其四》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崔护《题都城南庄》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

——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晏殊《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 陪侍御叔华登楼歌》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苏麟《断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惠能《菩提偈》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网 书法毛主席诗词用隶书什么词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