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陈毅元帅的哪两句诗最为有名



冬夜杂咏(十九首选一首)一九六0年十二月 青松 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请问陈毅元帅《梅岭三章》诗词的内容有哪些?谢谢! 《梅岭三章》其一: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

冬夜杂咏(十九首选一首

一九六0年十二月

青松 

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请问陈毅元帅《梅岭三章》诗词内容有哪些?谢谢!

《梅岭三章》其一: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其二: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其三: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梅岭三章》是1936年冬天中国共产党人陈毅在梅岭被国民党四十六师围困时写下的三首诗。

陈毅虽然处在危难之际,但献身革命的决心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心却矢志不移。

他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后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艰苦创业,勇往直前,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

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山山皆向北,条条南流水。

”陈毅元帅...

陈毅《幽兰》赏析【原作】 幽兰在山谷,本自无人识。

只为馨香重,求者遍山隅。

【注释】 幽兰:即兰花。

幽,深远,安静。

馨(xīn)香重:香气很浓。

山隅(yú):角落。

【诗译】 兰花原本生长在偏远幽深的山谷之中,没有人知道它。

只是由于它芳香浓郁,才使得循香而来的求花之人遍布山野。

【赏析】 陈毅(1901-1972),名世俊,字仲弘,四川乐至人。

他是一名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新中国第一任上海市长,同时更是闻名中外的诗人。

他从少年时到参加革命之后,一直没有放弃对于文学的爱好,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就曾经是一名文学研究会的早期会员。

后来,他在几十年的戎马生涯中仍然笔耕不辍,写下了很多战斗诗篇。

建国后,在日理万机的工作之余,依然挥毫吟诗作赋不已。

现存诗章三百五十余首,包括了他早年、红军时期、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等时期的一系列作品,大多收录于其夫人张茜临终前编辑的《陈毅诗词选集》。

本作从兰香送远,引人探胜,使得本来寂静荒凉的山谷,引来了四面八方觅花的人这一事实中道出了兰花的雅洁神韵,这是一首饱含哲理意味的诗,是一首赞颂兰花幽香的绝唱!“幽兰在山谷,本自无人识。

”兰花是我们中国人喜爱的十大名花之一,她生于幽谷丛林,不与百花争妍,风姿素雅,花容端庄,幽香清远,具有淡雅宜人的东方神韵。

古往今来,诗人为之作赋,画家为之挥毫,咏兰之作,历代不绝。

宋代苏辙曾有“兰生山谷无人识”的名句,若说“幽兰在山谷,本自无人识”当是本句的扩展与延伸应该不为过。

“幽兰在山谷”说的是兰花固有的生长习性,是兰花原本就喜欢生长在幽深的深山空谷之中,不与世俗相争,不与百花争艳,自甘寂寞,生生不息的本性。

正因为这一本性,才使得兰花不为众人知晓。

因此,诗人接下来说“本自无人识”。

“本自无人识”不仅说明了兰花原本没人认识这一意思,同时也为下文埋下了一个伏笔,做了一个铺垫。

“只为馨香重,求者遍山隅。

”“只为”,即只是因为,“馨香重”,即芳香浓郁,散发得很远很远,令人飘然陶醉。

“求者”,寻找散发这种浓郁芳香的兰花的人们。

就是说,兰花是因其芳香浓郁,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与好奇,因而才引来了漫山遍野寻花的人。

人们喜爱兰花,最初应该如此,但后来人们喜爱兰花则不仅仅是因其芳香浓郁这一个方面了,人们更多的是喜欢她的“生无桃李春风面,名在深山楚世家”之君子隐士之风度,还有她的风姿素雅、花容端庄和淡雅宜人的外在美感和内在神韵。

这首小诗在写法上不追求词句的精深典雅,而是在平淡中呈现一种意境,诠释一种哲理。

读来令人深思,给人以某种人生的启迪。

此诗蕴涵着做人的哲理:华美的衣着,漂亮的言辞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有真才实学,能为人民放出“馨香”。

陈毅诗词手莫出伸手必被捉全文

全文如下, 陈毅《七古手莫伸》 手莫伸, 伸手必被捉。

党与人民在监督,万目睽睽难逃脱。

汝言惧捉手莫伸,他道不伸能自觉, 其实想伸不敢伸, 人民咫尺手自缩。

岂不爱权位, 权位高高耸山岳。

岂不爱粉黛,爱河饮尽犹饥渴。

岂不爱推戴,颂歌盈耳神仙乐。

第一想到不忘本,来自人民莫作恶。

第二想到党培养,无党岂能有所作? 第三想到衣食住,若无人民岂能活 第四想到虽有功,岂无过失应惭怍。

吁嗟乎 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

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

扩展资料: 《手莫伸》是陈毅一九五四年所作,该诗犹如一面明镜,将真假革命、真假公仆照耀得一清二楚, 泾渭分明。

但该诗的感人至深之处主要不在作法的高妙上,而在于作者以平实自然、深入浅出的诗 语写出了手莫伸,伸手必被捉、骄傲自满必翻车、成由谦逊败由奢这样一些蕴含着智慧深度的人生 真理。

这既是对古往今来历史教训的深刻总结,也是诗人崇高人格的光辉写照,给广大读者以有益 的人生教诲和启迪。

...

我住长江头 君住长江尾这是陈毅元帅赠送外国有人的诗词,这位有人应...

陈毅《梅岭三章》 《梅岭三章》 〔一〕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二〕 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三〕 投身革命即为家, 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留在苏区坚持斗争的红24师和地方武装共1.6万人,遭到敌人残酷围剿,大部损失。

何叔衡、毛泽覃等党和红军的高级干部在突围中牺牲,瞿秋白和刘伯坚被俘后遇害。

敌人占领中央苏区后,残酷杀戮革命干部和群众。

据有的材料说,瑞金被杀达12万人,宁都被杀绝的有8300多户,闽西被杀绝的有4万多户。

突围出来的少数部队会同地方武装和敌人打起了游击,项英、陈毅经过转战,于1935年2月来到了位于赣南的油山地区和梅岭,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

青山巍巍,绿水长流;古道悠悠,雄关屹立 梅关,位于大庾岭(今江西大余)海拔七八百米高处的巅峰。

开元四年,左拾遗张九龄奉诏开凿岭南驿道,以连结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推进岭南经济文化发展

3年功成后,两侧植梅,梅关因此得名。

当年古驿道上“商贾如云,货物如雨,万足践履,冬无寒土”,因此有着“海上丝绸之路”的美称。

唐代诗人杜牧《过华清宫绝句》诗中有云“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那岭南的荔枝就是通过这条驿道,由飞骑日夜兼程至长安,而色味不变。

1934年10月31日,8万多参加长征的红军大部队突破封锁后,经由此关,折而向西,直逼湘粤边境。

陈毅因为在兴国老营盘战斗中负重伤,未能参加长征,于是在粤赣边坚持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其中多次往返穿越梅岭。

这里号称“千峰转不尽,十里万重山”,树木遮天蔽日,漫山遍野,山中有洞,洞洞相连,便于部队隐蔽,保存实力。

项英、陈毅确定了“依靠群众,坚持斗争,积蓄力量,创造条件,迎接新的革命高潮”的行动方针,开始了在赣粤边界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的游击生活。

“天将晓,队员醒来早。

露侵衣被夏犹寒,树间唧唧鸣知了。

满身沾野草。

天将午,饥肠响如鼓。

粮食封锁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数。

野菜和水煮。

……”陈毅元帅一篇《赣南游击词》,生动、形象地记录了当年红军在艰苦环境下的斗争生活。

1936年冬,陈毅旧部下陈海叛变,利用自己特殊的身份引诱陈毅等同志下山。

陈毅不知是计,一大早来到县城,当他们距离交通站只有三四十米远时发现了危险,最后在一妇女的帮助下撤回梅岭,潜伏莽丛间20多天。

敌人因搜捕不到,恼羞成怒放火烧山。

因担心不能脱险,陈毅危机时刻写下豪气冲天的《梅岭三章》藏于棉衣内层。

在以后的峥嵘岁月里,陈毅与《梅岭三章》诗词为伴,将革命进行到底。

但《梅岭三章》诗词能有幸与后人见面,其夫人张茜当记一功。

1940年,盘踞苏北的国民党顽固派制造摩擦,同年十月,蒋介石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妄图消灭新四军。

此时,著名的黄桥战役开始了。

国民党二十四集团军总司令、江苏省政府主席韩德勤和八十九军军长李守维,调兵三万,齐头进攻黄桥。

新四军为了生存和抗日,只好被迫应战,在陈毅、粟裕的指挥下,我军顽强反击,予敌军以重大杀伤。

正当前线决战时,敌方配合八十九军作战的保安四旅一部百余人,在战场上溃退下来,不辨方向,一直冲到距陈毅指挥部200米处,而新四军当时全军出击,总部已无保卫部队。

得到好消息的李守维,叫嚣要“活捉陈毅”。

面对窘境,陈毅一面从容自若地立即组织机关工勤人员迎击敌军,一面命令其新婚妻子张茜,把所有文件立即烧掉,以防落入敌军手中。

做机要秘书的张茜,一边烧文件一边看文件的内容。

当看到《梅岭三章》诗稿时,张茜犹豫了,她浮想联翩陈毅在南方三年游击战的烽火岁月,深谙陈毅一生与诗歌结下不解之缘,于心不忍,便问:“老总,诗稿也要烧掉吗? ”陈毅说统统烧掉。

张茜对《梅岭三章》爱不释手,又问: “老总,我替您保存诗稿吧?!”陈毅不作声了。

《梅岭三章》就这样被张茜“救”了下来。

由于陈、粟反复谋划,部署周密,相机反击,结果,新四军以五千人战胜了敌人三万兵,创造了军史上的一个奇迹。

解放后,陈毅对《梅岭三章》原稿进行了修改。

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做编辑工作的张茜,遵照陈毅的意愿,亲自选定《陈毅诗词选集》,并把《梅岭三章》作为首选,然后公开出版。

下面不妨将陈毅当年的《梅岭三章》诗稿与解放后公开发表的,我们从课本里读到的《梅岭三章》,作个对比,以飨读者。

《梅岭三章》诗稿与修改稿对比 (一) 绝命今日意若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十万旌旗斩阎罗。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二)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三) 廿年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种遍革命花。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可以看出,虽然陈毅对《梅岭三章》诗...

陈毅的《青松》 诗意

1. 《青松》为陈毅诗作,是《冬夜杂咏》中的首篇。

译文:厚厚的一层雪压在松枝上,仔细看一看,这青松又高又直。

要想知道这青松又多么纯洁多么高大,那就要等到树上那层厚厚的雪化了之后才能看到。

2. 原文:《青松》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3. 中心思想 :赞颂了人的坚韧不拔、宁折不弯的刚直与豪迈,和那个特定时代的不畏艰难、雄气勃发、愈挫弥坚、坚强的精神。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网 陈毅元帅的哪两句诗最为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