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包含留白的诗词



《征还京师见旧番官冯叔达》刘禹锡南宫旧吏来相问,何处淹【留白】发生。《观美人》施肩吾漆点双眸鬓绕蝉,长【留白】雪占胸前。《山中作》陆游故巢光景还如此,为底淹【留白】发生。《雨後露坐小酌》陆游从此读书

《征还京师见旧番官冯叔达》刘禹锡

南宫旧吏来相问,何处淹【留白】发生。

《观美人》施肩吾

漆点双眸鬓绕蝉,长【留白】雪占胸前。

《山中作》陆游

故巢光景还如此,为底淹【留白】发生。

《雨後露坐小酌》陆游

从此读书仍复嬾,惟【留白】眼望青天。

《送灵澈上人还越中》刘长卿

独向青溪依树下,空【留白】日在人间

什么是诗歌中的“留白”艺术?请举例说明。

留白原指书画艺术创作中为使整个作品画面、章法更为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让观看者留有想像的空间。

运用到写作上,就是为了结构的紧凑,行文的流畅,表意的含蓄蕴藉,把一些情节略去不写,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这就是中国古代讲究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唐.司空图《诗品.含蓄》),“羚羊挂角,无迹可寻”(见《埤雅.释兽》)。

让读者在空白中凭借想象进行再创造,把创作与欣赏,读者与作者联结,共同创造余味无穷的深邃意境。

例子:黄庭坚《寄黄几复》:“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上句追忆十年前京城相聚之乐,下句抒写别后十年相思之深.对于相聚的欢乐,可写的很多,诗人只用了“桃李”、“春风”、“酒”三个意象.对于长达十年的相思,可写的东西更多,诗人也只选用了“江湖”、“夜雨”、“灯”三个意象.六个意象,看似风马牛,但经作者合理安排,就形成似断非断、似离非离的空白.正是这激起读者想象。

《孔乙己》中当孔乙己发完茴香豆,“一群孩子在笑声里走散了”后,他的故事也中断了。

等到情节再被续上时,孔乙己形象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变化的个中原因,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文章中运用“留白”手法的作用和妙处一般有哪些?

留白 顾名思义,留白就是在作品中留下相应的空白。

比如画画,画画需要留白.艺术大师往往都是留白的大师,方寸之地亦显天地之宽。

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只见一幅画中,一只小舟,一个渔翁在垂钓,整幅画中没有一丝水,而让人感到烟波浩渺,满幅皆水。

予人以想象之余地,如此以无胜有的留白艺术,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正所谓“此处无物胜有物”。

文学中的留白也是如此,给读者留下一些思考,想象的空间. 留白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

描写鹳雀楼的古诗有哪些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畅当《登鹳雀楼》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唐?李益《同崔邠登鹳雀楼》鹳雀楼西百尺墙,汀洲云树共茫茫。

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

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长。

风烟并起思乡望,远目非眷亦自伤。

唐·耿湋《登鹳雀楼》久客心常醉,高楼日渐低。

黄河行海内,华岳镇关西。

去远千帆小,来迟独鸟迷。

终身不得意,空觉负东溪。

唐·马戴《鹳雀楼晴望》尧女西楼望,人怀太古时。

海波通禹凿,山木闭虞祠。

鸟道残虹挂,龙潭返照移。

行云如可驭,万里赴行期。

唐·司马扎《登河中鹳雀楼》楼中见千里,楼影入通津。

烟树遥分陕,山河曲向秦。

兴亡留白日,今古共红尘。

鹳雀飞何处?城隅草自春。

唐?张乔《题河中鹳雀楼》高楼怀古动悲歌,鹳雀今无野燕过。

树隔五陵秋色早,水连三晋夕阳多。

渔人遗火成寒烧,牧笛吹风起夜波。

十载重来值摇落,天涯归计欲如何?唐?吴融《登鹳雀楼》鸟在林梢脚底看,夕阳无际戍烟残。

冻开河水奔浑急,雪洗条山错落寒。

始为一名抛故国,近因多难怕长安

祖鞭掉折徒为尔,嬴得云溪负钓竿。

唐?殷尧藩《和赵相公登鹳雀楼》危楼高架泬寥天,上相闲登立彩旃。

树色到京三百里,河流归汉几千年。

晴峰耸日当周道,秋谷垂花满舜田。

云路何人见高志,最看西面赤阑前。

宋?晁元礼《一落索》正向侯堂欢笑,忽惊传新诏。

马蹄准似乐郊行,又却近、长安道。

鹳雀楼边初到,未花残莺老;崔徽歌舞有余风,应忘了,东平好。

宋?沈括《开元乐?三台》鹳鹊楼头日暖,蓬莱殿里花香。

草绿烟迷步辇,天高日近龙床。

楼上正临宫外,人间不见仙家。

寒食轻烟薄雾,满城明月梨花。

按舞骊山影里,回銮渭水光中。

玉笛一天明月,翠华满陌东风。

殿后春旗簇仗,楼前御队穿花。

一片红云闹处,外人遥认官家。

元?段克己《满江红登河中鹳雀楼》古堞凭空,烟霏外、危楼高矗。

人道是、宇文遗址,至今相续。

梦断繁华无觅处,朱甍碧甃空陈迹。

问长河、都不管兴亡,东流急。

侬本是,乘槎客。

因一念,仙凡隔。

向人间俯仰,已成今昔。

条华横陈供望眼,水天上下涵空碧。

对西风、舞袖障飞尘,沧溟窄。

稚子弄冰古诗晓是什么意思

原文: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瓈)碎地声。

注释1.【脱晓冰】指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

2.【铮】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乐器。

3.【玻璃(瓈)】指古时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4.【稚子】指幼小、天真的孩子5【磬】四声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悬挂。

译文清晨,儿童将铜盆里冻的冰剜下来,用带来的丝线穿起当铮。

敲的响声穿过树林,突然听见一声清脆的水玉落地的响声,原来是孩子们把它给敲碎了。

赏析铜盆里的水结成坚冰,儿童晨起,把它从盆里剜出。

这首诗写冬天孩子们的一场嬉戏:一块大冰被穿上彩线,当作锣来敲打,声音倒也清越嘹亮。

忽然冰锣敲碎碎落地,发出打破玻璃的声音。

诗写得清新明快,稚子的嬉乐与失望,宛然在目。

现在的人为什么不写古诗了?

一.文言文被白话文所替代,使现代诗歌已经失去了古典诗歌的韵味。

虽然现代诗歌也有它的独特之处,但古诗的精炼、留白、回味,它的美已经无法再复制。

二、社会阶层和社会风向的改变。

以前读书人有着极高的地位,吟诗作赋也是被社会所崇尚追捧的雅事。

而现在的人追求的是前途,是钱与权,求学只被当做一种获取更好生活的手段。

现在的读书人没有过去的优待和特权,没有过去的极高的社会地位,没有那个闲、那个心、那个余裕去吟诗作赋了。

三、吟诗作赋难以维生。

真实的社会对诗人来说是很残酷的。

从古至今,海内海外,都有数不清的诗人因现实与诗境的差距而自杀。

比如海子。

诗人需要保持一颗纯粹而敏感的心。

如果被金钱污染迷失就作不出好诗,而只是发表诗作根本难以维生。

现在又几个人读诗歌?还是活人的诗歌?诗人很难在这个社会活下去。

虽然很不情愿,但我必须承认这个事实。

以前看到对武汉诗协的访谈,会长说,我们已经有两个非常优秀的诗人自杀了。

他说,我们的处境非常困难。

他说,诗歌养不活我们,我们要去养活诗歌。

与学习有关的古诗

这些都是我很辛苦找来的,里面有很多的道理,你选选看吧。

别忘了给我加悬赏分哦!! 【题目】题西林壁(苏轼) 【诗词原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哲理】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

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题目】观祈雨(唐 李约) 【诗词原文】 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潍县署中画竹(清 郑燮) 【诗词原文】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哲理】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但是人们对同一客观事物进行思考,却往往会形成不同的认识和结论。

从人的主观因素来说,主要是由于人们的立场不同,世界观不同,知识构成不同等因素造成的。

诗中描述的祈雨场面就非常鲜明的告诉我们,在阶级社会中,由于人们分属于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阶级立场,因而,他们对许多问题的看法(反映)都大相径庭。

我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首先必须站在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去看问题。

【题目】琴诗(宋 苏轼) 【诗词原文】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哲理】美妙的乐曲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整体都是由若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部分、要素构成的。

在乐曲、琴声中指头、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矛盾双方的联系。

因此,这首所揭示的,就是琴、指头和琴声三者之间的矛盾关系。

如果把演奏者包括在内,那么,演奏者的思想感情和技能与琴、指之间的关系,又可以看作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和事物的外部矛盾(外因)之间的关系。

前者是音乐产生的根据,后者则是音乐产生的条件,两者缺一不可。

【题目】戏为六绝句(之一) (唐 杜甫) 【诗词原文】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哲理】(1)从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前后相继的发展过程,离开了对历史联系的分析,我们不仅无法正确认识昨天的历史,也无法正确认识今天的是未。

割断历史、否认联系,盲目的嗤笑传统、否定前人,必然导致民族虚无主义。

(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就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研究任何我,都不能割断历史,都不能以今天的成熟去否定昨天的幼稚。

对前人要采取历史主义的态度,不能用今天的淹灌和标准去看待和衡量过去,更不能苛求古人

(3)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观点看问题,一方面,要正确分析和区分前人的成就和缺陷、是与非、功与过、精华与糟粕等;另一方面,还要进一步分清哪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哪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等。

【题目】八阵图 (唐 杜甫) 【诗词原文】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减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哲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它的整体和部分(全局和局部),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首先,整体和部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其次,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在某种条件下,关键的部分甚至能够对全局和整体起决定性作用。

诸葛亮多年苦心经营,巧妙布置八阵图,都是为了一个全局性的战略目标——“吞吴”,而刘备的报仇之举则是部分、局部的小目标。

办事情只有从整体着眼,统筹全局,才能选择最佳方案,以求实现最有目标。

刘备意气用事,仅从局部着眼,贸然发动进攻,结果不仅局部遭到失败,而且还从根本上破坏了诸葛亮苦心筹划的战略大局,使“吞吴”大计泡影。

这首诗以生动鲜明的历史事实昭示后人:树立全局观念,局部服从全局是多么重要。

【题目】观书有感 (宋 朱熹) 【诗词原文】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

【哲理】以池塘为喻,说明了为学之道,必须不断积累,不断地吸收新的营养。

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万事万物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

正是这种不间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事物才能在不断自我更新中存在下去。

这种运动一旦停止,事物也就不可能存在了。

如果没有知识的不断更新,不断积累,一个人的学问也就回变成一潭死水,毫无生气和进展了。

治学之道如此,办其他事情也是这样。

【题目】拟古 (明 钱宰) 【诗词原文】长江东流去,来者方不息。

白日没西山,晨光还奕奕。

春花瘁复荣。

秋草黄已碧。

造化无停机,循环岂终极?人生天壤间,少壮须努力! 【哲理】世界上万事万物在永不停息地运动、变化着。

自然界是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因此,在少壮时,就必须努力拼搏,奋发进取。

【题目】论诗 (清 赵翼) 【诗词原文】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哲理】说明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每个时代都应创新、进步,不能因袭...

风格忧伤凄美的古诗,不要古词,只要诗,最好不要叫“无题”…… ...

这是宋朝李觏的诗《乡思》,全诗是: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张籍的《节妇吟》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卓文君《白头吟》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取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徒徒!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人生若只如初见这句话出自纳兰性德《木兰辞 拟古决绝词柬友》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嫦娥》边贡月宫清冷桂团团,岁岁花开只自攀。

共在人间说天上,不知天上忆人间舞罢蝶衣泪已哀,谁将风月澹林台,一番拜月一徘徊。

妾有容华无功过,空将泣笑两留白,露里飘萧影里埋。

描写、赞美菊花的古诗

咏菊诗虽不始于陶渊明,但陶翁的爱菊,由于宋人《爱莲说》的推许而更出名,有人甚至推陶为菊花的护花神。

菊花以黄色显示自己的容貌。

礼记·月令》:“季秋之月,鞠有黄华。

”“黄花”在诗人笔下成了菊花的代词。

“忽见黄花吐,方知素节回。

”初唐王绩见到菊花吐艳,醒悟到重阳节的来临。

杜甫在战乱中度过重阳,“旧采黄花賸,新梳白发微”;“苦遭白发不相放,羞见黄花无数新”。

——从时序的推移中觉察到自身的衰老。

李白却用“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黄花不掇手,战鼓遥相闻”,显示他所特有的豪情。

白菊可算是后起之秀。

最早咏白菊的当推刘禹锡和白居易。

令狐楚家中有白菊,刘一再见诸吟咏:“家家站』疲?薄傲涸岸廊缢?!被ǖ慕喟子腥纭跋扇伺?╇??嘏?缓熳薄保换ǖ慕抗笫沟谩肮鸫圆巡⒎ⅲ?啡锒氏确肌!卑拙右谆匾渚??暮贾荨⒙逖簟⑺罩荨叭??栈ㄍ??啤保?砟昙?健奥?盎ň沼艚鸹疲?杏泄麓陨?扑?笔保?挥傻眉刃朔苡指锌??中唐时白菊还是如此珍稀,到晚唐李商隐笔下,便是“霜天白菊绕阶墀”了。

相应地咏白菊诗也多了起来。

司空图对白菊怀有偏爱,写有《白菊杂书四首》和两组《白菊三首》。

诗人喜欢菊花,看重的是“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杜甫)。

元稹说得更直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

”僧齐已赞它“无艳无妖别有香”,声明自己“栽多不为待重阳”,“却是真心爱澹黄”。

东坡一句“菊残犹有傲霜枝”,既赞菊花的品格亦隐喻自己的情操。

〔菊韵〕--李师广-- 秋霜造就菊城花,不尽风流写晚霞;信手拈来无意句,天生韵味入千家。

〔秋声〕--风子-- 廊下阶前一片金,香声潮浪涌游人。

只缘霜重方成杰,梁苑东篱共古今。

〔菊城吟〕--王如亭-- 狮龙气象竟飞天,再度辉煌任自威!淡巷浓街香满地,案头九月菊花肥。

晋·陶渊明《和郭主簿》: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唐·太宗《赋得残菊》:阶兰凝暑霜,岸菊照晨光。

露浓希晓笑,风劲浅残香。

细叶抽轻翠,圆花簇嫩黄。

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

唐·杜甫《云安九日》: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

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

唐·白居易《咏菊》: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唐·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吴履垒《菊花》粲粲黄金裙,亭亭白玉肤。

极知时好异,似与岁寒俱。

堕地良不忍,抱技宁自枯。

唐·李商隐《菊花》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宋·苏轼《赵昌寒菊》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

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宋·范成大《重阳后菊花》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屋照泥沙。

世情几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宋·陆游《九月十二日折菊》黄花芬芬绝世奇,重阳错把配萸技。

开迟愈见凌霜操,堪笑儿童道过时。

宋·梅尧臣《残菊》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

深丛隐孤芳,犹得车清觞。

宋·朱淑贞《菊花》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

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金·元好问《赋十月菊》秋香旧入骚人赋,晚节今传好事家。

不是西风若留客,衰迟久已退梅花。

明·沈周《菊》秋满篱根始见花,却从冷淡遇繁华。

西风门径含香在,除却陶家到我家。

宋·杨万里《咏菊》物性从来各一家,谁贪寒瘦厌年华?菊花白择风霜国,不是春光外菊花。

明·唐寅《菊花》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董必武《赏菊》名种菊逾百,花开丽且妍。

秋容圃外淡,春意眼前旋。

造化功谁与?勤劳智自专。

赏心邀客共;歌咏乐延年。

陈毅《秋菊》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

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红楼梦》里菊花诗可为一绝,请欣赏红楼艺苑内的菊花诗 忆菊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

谁怜我为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

----蘅芜君 访菊 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

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秋?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

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拄杖头。

----怡红公子 种菊 携锄秋圃自移来,畔篱庭前故故栽。

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

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

泉溉泥封勤护惜,好知井径绝尘埃。

----怡红公子 对菊 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丝浅淡一丛深。

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数云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枕霞旧友 供菊 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

隔坐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

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

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

----枕霞旧友 咏菊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运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潇湘妃子 画菊 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

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

莫认东篱闲采掇...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网 包含留白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