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如何结合具体内容开展小学经典诵读



一、我们的思考:正确定位目标我校是XXX实验小学,是全国知名的国际象棋示范学校,多年来,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已形成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如何深入地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使这所百年老校更具魅力?我

一、我们的思考:正确定位目标

我校是XXX实验小学,是全国知名的国际象棋示范学校,多年来,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已形成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如何深入地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使这所百年老校更具魅力?我们想到了经典诗文诵读,经典诗文是中华民族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人类文化的瑰宝,以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为切入口,引导学生吟诵品析经典诗文,可以逐步丰厚校园中的人文底蕴色彩,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2006年11月,在x老师的关心下,我校正式成为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实验学校。从此,学校的“经典诵读工程”有机地融入了新课改实践,走上了正常有序的轨道,学校兴起了经典诵读的热潮。

怎样大力推进经典诵读工程,我们首先考虑了这一活动的目标定位问题,如何使活动真正收到实效而不加重学生负担也是我们思考的重点之一。我们思考的层面有两点:

1、“有所知”,即属于了解的层面。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有一条重要的目标: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文化长期走在世界的前列,领导着时代的潮流。而经典诗文就是我们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通过经典诵读,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经典,了解古文化的丰厚博大,使学生在诵读经典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汲取智慧,快乐健康地成长。

2、“有所得”,即真正有所收获。

通过经典诵读工程,我们想努力在以下几个方面获得教学的效益。

(1)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提高综合能力。经典诵读是结合各种寓教于乐的活动中开展的,有利于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跟经典相关的知识,发动学生广泛收集信息资料,积极开展各种探究活动,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在此过程中得到锻炼提高。

(2)拓宽知识面,促进知识的积累。语文学习是个不断积累、不断提高的过程。大量的古诗文经典诵读,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记忆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的提高。

(3)促进学生人格的成长。学生人格的成长,是在一种陶冶、熏陶、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中培养出来的,经典诗文往往都是美心美文嘉言懿行,及早让学生琅琅上口,濡染于心,是一种极见功效的人格熏陶教育

二、我们的实践:扎实开展研究

(一)前提:切实有效的措施

作为经典文化诵读工程,要想深入的开展,如果没有切实的措施加以保障,那么这项工程是难以长期实施下去的,效果自然不言而喻。为了切实做好这项工作,我们学校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组织机构

校长室、教导处和骨干教师共同组成领导机构。校长室主要负责活动的总策划,教导处具体负责诵读内容的安排,指导活动的开展,骨干教师在教导处的指导下参与定期与不定期的抽查、检测活动。

2、保证诵读时间

为了强化对古诗文诵读的效果,我们每周从综合实践活动中抽出一节,作为诗文品读赏析课,尽量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教师、定内容,把经典诵读课真正纳入我校的课程管理。

3、确立品读内容

品读内容以经典唐诗为主,包括《唐诗三百首》、《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中华诗文学习》、《小学对课》、歌谣、成语、谚语、名言、经典名著等。上个学期教导处确立了每个年级必备古诗词的目录,作为每周一诗诵读的依据,并且下发了每个年级经典名著的必读书目和推荐书目。

4、加强教师培训

在进行诗文诵读这项工程时,我们始终把教师的培训工作摆在首要位置。我们把教师培训工作纳入整个学校的工作计划以及语文教研组的工作计划。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培训对工作进行强化。只要有经典诗文诵读的活动,我们总是尽可能地安排更多的老师去参加,要求培训的老师回校后对学校老师进行“二轮培训”。去年暑假,我们学校的王筱雁老师参加了在上海建平实验学校举行的“经典诵读教学骨干教师培训班”;11月我们学校的xx等4位青年老师又参加了在浙江义乌举行的全国第二届中华经典诗文教学研讨会,其中xxx老师上的《西江月》在全国第二届经典诗文课堂教学大赛中获二等奖;今年暑假又有xxx等两位青年老师参加了经典诵读教学骨干教师培训班。她们聆听了专家的讲座,观摩了各地的经验,回来后,xxx、xx、xxx老师分别为全体老师做了《让经典诗文润泽孩子生命》讲座和《青松》《两小儿辩日》等示范课,大家受益匪浅。每学期,我们都安排观摩活动,组织理论学习,我们还在我们学校的网站上开辟出一个专栏,供教师讨论,鼓励教师撰写研究文章

5、添置设施设备

如何使经典诵读真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益?我们在教学设备上也进行了考虑。一是教材,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我们每个学生都配发了教材,尽量做到循序渐进,依次提升,螺旋形的发展。二是音像设施,我们配备了录音磁带、古诗文的VCD等,引导教师利用。

(二)深入:丰富多彩的活动

“经典诵读”是一项新教育实验,活动的意义和影响是深远的,我校十分重视开展这项活动,校长亲任组长,确立课题《诵读赏析经典唐诗 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成立课题组,以“经典诵读工程”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切实将经典诵读与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结合起来进行广泛研究。具体开展的活动有:

(1)古诗音乐欣赏活动。学校选择不同的古诗文音乐精心制作了上下课铃声,每天中午也安排播放15分钟左右的古诗新唱音乐,每月更换一次,让学生始终浸润在经典诗文的熏陶中。同时,我们也充分利用新蕾电视台,让学生主持、播音,内容为经典诗文朗诵、赏析及诗人创作的趣闻等。

(2)开辟“诗文角”活动。为了营造浓厚的班级文化氛围,我们班班开辟了“诗文角”,开展每周一诗活动。诗文都由学生自己收集整理,并由学生轮流提供。每天早读课、放学前,都由班中的小骨干领着大家读一读、背一背,每天花的是几分钟的时间,但日常月久的积累,却可以让学生在品读欣赏经典诗文中获得益处。

(3)校本课程活动。由于学校确立了经典诵读的课题,现在,许多班级都把这一内容作为班级的校本课程内容,教师充分利用校本课程的时间带领学生阅读、欣赏、分析优秀经典诗文,促进学生理解经典诗文的主题、意境、思想感情、语言艺术、写作方法等,以达到训练学生语言,积淀学生情感的目的

(4)亲子共读活动。借助家长的力量,我们动员家长为孩子课外朗诵经典诗文给予支持,让他们督促自己的孩子朗读、背诵经典唐诗,在家里营造浓厚的经典诗文的学习氛围。

(5)各种竞赛展示活动。

A召开“中华古诗文诵读”主题队会。每周班队会时,总会有几个班级不忘中华古诗文诵读,开展赛诗会、诗文擂台赛、古诗接龙等活动。

B举行“展示会”。上个学期,我们改变一成不变的家长会模式,向家长展示了经典诗文活动开展情况。这既是向家长汇报学习,也是展示才艺的机会。展示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同学们用各种方式展示了自己经典诵读情况。

C学生竞赛。每个学期我们都要进行不同形式的经典诵读活动方面的竞赛。比如我们开展了庆六一经典诗文黑板报比赛、暑期经典诗文小报大赛、诗配画设计比赛等等,每个学期全辅导区学生参加的亲近母语比赛也是多年的惯例。

三、我们的成效与困惑

半年多的努力,我们的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取得了一些成果。

——学生的背诗篇数得到了增加。

——学生的写作水平进一步提高。通过诗文诵读活动,学生的写作思路更加开阔,想像力进一步增强,有些学生在作文中恰到好处运用诗句、诗文,妙笔之处不胜枚举。

——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进一步增强。开展诗文诵读活动以来,学生不仅普通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也得到增强。

——学生的心理素质进一步优化。在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中,涌现出了一批反应机敏、口齿伶俐的小节目主持人,一些原来性格忸怩的同学也变得开朗活泼起来。如我们学校的孟琳同学,获得了无锡市小学生小主持人大赛金奖。

当然,除了这些有形的成果,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文化底蕴得到了丰厚。中华古诗文博大精深,尽管有的学生对所背的诗文不甚理解,但是这些名篇佳作牢牢刻在记忆深处,必将随着岁月的流逝和学生人生阅历的增加而慢慢释放出浓醇的芬芳,滋养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人生质量和品位。

当然,我们现在面临的困惑也有好多,迫切希望解决的是:

1、古诗文指导的形式如何切实有效?课堂教学怎样指导,跟各个学科如何有效结合与渗透?这些目前还是研究的薄弱地带。

2、经典诵读活动怎样和目前繁重的课业负担巧妙结合,如何使课程真正收到实效而不加重学生负担。

的确,当古老的中国大踏步进入信息时代,孩子们在网络世界里纵横驰骋的时候,他们是否还需要诵读经典?当升学的压力越来越大,孩子们在沉重的课业负担下艰难喘息的时候,他们是否还能够诵读经典?当然,答案是肯定的。一个纯净的心灵世界,一种对书香气息的天然热爱,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孩子们来说,都是他们生命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要素。因此,我们老师需要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那就是不管社会怎样变迁,不管科技怎样进步,不管教育怎样改革,我们都必须让孩子们在人生记忆力最佳的时期,诵读名家名篇,诵读千古美文,让文化经典占据他们的心灵。我们有决心,也有信心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情况下,让学生的经典诵读有机地融入新课改实践,扎实有效地开展下去,为孩子们的一生发展打下厚实的文化基础.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

一般由出版单位正式出版的版本,就属于正版。

正版的意思是“正确地使用版权”。

版权是属于版权所有人的,版权所有人提出使用条件,使用者只要符合条件,就算是正确地使用,就不违反版权法。

买正版书,最好选择一些规模比较大和信用比较好的网上书店购买,因为这些卖家一般都有比较正当的进货渠道。

如果在不能确定想购买的书是否正版时,一定要向卖家咨询清楚,并要卖家做出保证。

收到卖家的书后,如发现有盗版书的特征,应立即向有关部门举报和投诉,并向卖家提出退货要求。

提高小学生朗读古诗的水平的方式有哪些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诵读,是语感形成的基础,是分析、研讨语言的前提,是积累语言、培养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说的是朗读与理解的关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明量的积累会产生质的飞跃,诵读是有声的艺术,它不是静寂的字符。

读之以情、读之以趣、读之以理、读之以思、读之以法,在读中领悟其乐趣,实践证明,诵读可以让学生领悟到文章的丰富的内涵,体味到其韵外之致,得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感,在读中还古诗以生命、活力。

关键词:传统 语感 积累 兴趣 方法 创新 以人为本一、经典是一种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中国的语言文字之根在古诗文经典,仅从《诗经》算起就有三千多年了,这期间涌现出群星灿烂的诗人,创造出浩如烟海的诗篇。

它们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人们可以从这些优秀诗篇中领略祖国山河的壮美,了解民族历史的演变,感受汉语表达的丰富和美好,吟诵古诗能陶冶人们的情操,为审美打下基础。

尤其是古诗文的语言,是文化内涵最丰富的语言,是形式最优美的语言,是最具灵性和想象力的语言,是最深刻、最具感染力的语言。

学习这种语言,是学习中华民族文化的最佳途径。

中国的古诗文流传了千百年,积淀了中华传统的思想、情感、审美和智慧,学习它可以使学生体悟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伦理道德和审美情趣,这些既有助于学生深化对社会、自然、人生的认识,也有助于学生认识、发展和完善自我,形成健全人格。

二、背诵是儿童的天性〈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的“总目标”中明确提出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并要求小学生背诵优秀古诗文60篇(段),此外还推荐了70首古诗文背诵篇目。

《课标》中特别还强调了积累的重要,“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明确规定了各年级的课外阅读量,列出古诗文推荐篇目八十首,而记忆便是一种积累。

依据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的研究,一个人的记忆力发展是自零岁开始,1至3岁即有显著的发展,3至6岁其进展更为迅速,6至13岁则为一生中发展的黄金时代,至13岁为一生记忆力之最高峰,以后最高只能保持此高点,往往20岁以后,心境若一不平衡便有减退的可能。

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正是记忆力最旺盛的时期,记忆的东西可能终生不忘。

把握这一关键期,少记点广告词,多背点经典,不求甚解,但求熟背,是做一种终生可以去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准备。

以最便捷的方式,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与修养,滋养心灵,以增强人文底蕴,提高综合素质。

三、激发兴趣,探究方法1、古诗文与日常工作结合激发兴趣兴趣是可以培养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背诵古诗文对学生而言也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要使学生有兴趣坚持下去,就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努力为他们创设古诗文诵读的时间、空间,完善各项措施。

l 定时间。

我利用一个晨读时间定为新诗介绍,每周五下午辅导班为交流欣赏,每课课前两分钟、每个中午都有十分钟的集体诵读。

学生在久而久之中逐步形成争先竞背的好习惯。

l 造氛围。

班级人手至少一本《中华经典诵读本》;黑板一角开辟“每周一诗”,午间练字内容选择名诗名句……让学生处处都能见到古诗文,读背古诗文,在耳濡目染中保持背诵古诗文的兴趣。

2、加强方法指导,保证诵读质量开展古诗文诵读绝不能放任自流,要教给学生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灵活多样,帮学生巧背。

“三分诗,七分读”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可见,诵读对阅读古诗能起到“起死回生”的作用

国学者克司和伊瑟尔的接受美学认为:作品本身如果不经过阅读理解,就没有任何意义,就永远成为没有生命的,死的语言材料,只有依靠读者在读的过程中主动地挖掘,才能实现文本意义的发生。

有人说:“朗读如同赋予作品以生命,更能使人感受。

l 熟读成诵法。

即让学生多读,可指导学生朗朗出声地诵读,低唱慢吟地诵读,也可“不求甚解”地诵读,‘直面经典,不求甚解,形式多样、水到渠成’。

要多鼓励,不要强迫”。

可采取激将法、争章法、小组夺魁、建立班级诵读明星榜等等。

辅导孩子们“诵”出味道来,而不是一味地背诵。

碰到学生发音不准确,就亲自给学生做示范,交给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

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读多了,自然成诵。

形成积累,逐步养成整体感悟的能力。

l 联系扩充法。

即将所学的某一首古诗词,与其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相近的其他古诗词联系起来诵读,以形成一个知识组块。

如学习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可同时诵读其他有关“咏柳”的名诗,如杜牧的《柳》:“数树新开翠影齐,倚风情态被春迷。

依依故国樊川恨,半掩村桥半掩溪。

”罗隐的《柳》:“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依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杨万里的《新柳》:“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把这几首同一题材的诗歌联...

现代课堂教学特质指导下的古诗文教学研究都研究哪些

古诗文诵读教学创新途径实践研究 摘要:古诗文诵读教学是现今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探索一种方法让学生事半功倍地学习古诗文势在必行,本文着重围绕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古诗文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指导学生诵读的技巧与方法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

关键词:古诗文 诵读教学 创新途径 研究 诵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具生命活力,最具感染力,震撼力,创造力,最为精彩纷呈的因素。

诵读教学是一种传统大语文教学方法,是我国古代的语文教育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之一。

继承和发扬诵读教学的优良传统对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特别是提高学生古诗文学习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古诗文诵读教学是现今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以其声情并茂的独特的方式,创造性地再现作品,还原生活,拉近与古人的距离,与之气息相通,心灵相融,实现学习者对作品的感知、理解和体验,从而为课堂教学注入更为强烈的古为今用意识、更为浓烈的人文色彩,进而在开发学生心智、陶冶学生情操、健全学生人格方面发挥出无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现代新课程标准要求诵读古诗文,不仅要有意识地积累,而且要有自己的感悟、理解,要能灵活的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然而,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学习的方法太死,一味死记,但记住的时间又不长,太费力、费时,效果也不好,现在中考语文试卷中古诗文背诵考查的分值也占不小的比例,探索一种方法让学生事半功倍地学习古诗文势在必行,也十分必要。

通过一年来的教学实践,现把我在古诗文诵读教学中的一些新的尝试和做法浅述如下,以取得同行指正。

1.培养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主动性、创造性 诵读是一个人能力的体现,也是一种美的创造,通过诵读可以激发灵感,让人领悟和体验灵感。

好的诵读,能愉悦人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还能让诵读者有一种成功的满足感。

要达到这种效果,首先要对诵读产生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教师通过课内诵读教学,激发学生对诵读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参与,无疑是培养学生诵读的当务之急。

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示范诵读感染学生;可以通过配乐诵读或播放诵读录音熏陶学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指导学生分角色诵读以体验情感;也可以鼓励有诵读专长的学生进行有个性理解的诵读带动其他同学主动参与。

古诗文诵读教学最突出的一点,是通过诵读来读出作品所传达的情,所阐述的理。

这里,因为诵读作品本身内容的博大精深,表现风格的多姿多彩,表现手法的精妙绝伦,吟诵品味之中,学生自然会被作者所抒发的真情、所揭示的哲理深深触动,自然会被作品高超的艺术手法而惊叹折服,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古诗文的强烈兴趣,体会到古诗文学习原来是如此的奇妙而精彩。

如《出师表》、《桃花源记》、《岳阳楼记》的诵读教学,学生无不为诵读所营造的意境、传达的情感哲理所震撼,无不为自己在诵读教学课中有创造性的诵读表演而喜悦,无不为课堂上可以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赏析争论而惊叹,学生发现原来古诗文学习课竟是如此迷人、如此美妙,诵读教学引入的竟是如此奇妙的一个天地,由此产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发迫切学习的强烈愿望,激发学生更旺盛的求知欲,在课堂上进行探究学习。

又因为古诗文教学要通过诵读来传达作品的精神,而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情感等因诵读者的生活阅历、知识经验等方面的相异会有不同理解,而且许多作品本身存在理解的多义性,这些都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进行创造性地诵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在这里,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他们可以依据诵读教学所提供的作品作蓝本,进行创造性的发挥。

作品基调的把握、情感的控制、声音高低快慢轻重的处理,灵活地加以运用,展示出自己心目中所理解的作品。

像《岳阳楼记》、《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的诵读由于学生的富有个性特色的演绎而显得精彩纷呈。

这个过程是学生的积极主动的参与,学生又充分调动起了自身的文化、生活、思想素养进行尽情的演绎,更富其创造性。

而这积极参与的创造性的二度创作,又正是文学作品所梦寐以求的实现读者参与感知的最高境界,而诵读教学在学生积极性创造性得以发挥的同时实现了这个目标。

2.指导诵读的技巧与方法 ⑴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示范诵读我在古诗文诵读教学实践中,几乎每篇课文都在学生自读基础上进行诵读示范。

备课时,反复诵读课文力求读出情感,读出韵味。

不能因为自己普通话说不好或声音不好而推委自己示范的责任和义务。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教师自己,就是学生最好的榜样。

示范时,引导学生在读中寻找情感的交汇点,或是在情感指导下寻求诵读的切入点,让学生像你一样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音,心通其情,意会其理,想其神态,仿其语气,品其心态,这样的读,才是真正与作者的情感交融。

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好作品的感情基调。

如《小石潭记》:要让学生了解该文是在作者参与政治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抑郁难平的背景下,走出陋室,走向自...

小学语文知识积累的方法有哪些

关于阅读评价的几点看法: 评价依据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

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局。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 评价目标 1、阅读习惯:初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读书时,把书放平,用手指着读。

初步培养每天阅读的习惯。

不歪着头或躺着看书,不走路看书,不在晃动的车船上看书。

2、阅读能力: (1) 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初步感知简单词语的意思;认识并使用一些常用的数量词、叠词、简单的近义词和反义词、感叹词(呢、啊)、疑问词(怎么、什么);初步按动物、植物等类说出相应的词语。

(2)认识逗号、句号,初步感知问号、感叹号能表达不同语气;大致了解句子意思;初步了解“把”字句。

(3)初步学习听读课文,练习用普通话指读课文;初步学习轻声的读法,读书时注意区分平舌音、翘舌音;读书“一”的变调;初步练习按诗的节奏读出诗歌的停顿。

(4)在大致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做到熟读成诵。

古诗、儿童诗能读出诗歌的节奏,再熟读成诵。

(5)知道应该按顺序阅读(从前到后、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知道课文是由自然段组合而成的,自然段是由句子组成的; (6)能对用词准确和带有修饰性词语的句子产生喜爱之情。

3、阅读数量:背诵优秀诗文10篇(段)。

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万字。

实施策略 一、课内阅读即朗读 1、朗读习惯 (1)时刻提醒养成习惯:朗读时人坐正,双手拿书,书稍往前倾斜。

站着读书时,人站直,书不能挡脸。

(2)朗读时要用普通话,发音清楚响亮,努力做到不读错字、不掉字、不添字、不颠倒、不唱读,基本能读出轻声和儿化韵。

(3)读书时要做到眼到、口到、耳到、手到、心到。

(4)指导学生每天早晨到校后朗读课文。

2、朗读能力 (1)、激发朗读兴趣。

①引导看图,激发朗读情感。

教学时,充分利用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从画面上的具体事物了解美丽的景象。

通过反复朗读,图文对照,学生如临其景。

②音乐伴读,激发朗读情感。

音乐重在表达感情,学生正是通过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在自己的想象中“画完”音乐形象,产生相应的视觉联想,从而激发朗读情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③利用电教手段,激发朗读兴趣。

让学生可以跟着磁带有感情地读一读,模仿着,也可以把自己读的好的录下来。

(2)、教给朗读方法 ①注意停顿和重音。

有感情地朗读则必须要注意停顿和重音,比如逗号要停一拍,句号要停两拍,一段读完之后要停三拍。

哪里要读重音的,可以让学生在下面做记号。

②借助标点,把握语气。

不同的标点,表示说话不同的语调和停顿,比如句号表示一般的语气,问号则表示疑问的语气,感叹号则表示感情比较强烈。

(3)利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训练。

①、范读。

教师的范读,不仅有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的有声语言,还有目光、姿态、表情、动作等无声的体态语言。

教师在范读中用自身的情感感染学生,从而使学生和老师一起对朗读内容产生共鸣。

②个别朗读,其他小朋友评读。

指名学生进行个别朗读,成为其他学生评价的对象。

刚开始可以从一点说起。

③角色朗读,分工合作。

让学生按课文中的不同角色,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自己的喜欢的角色朗读。

3、奖励办法 ①朗读新星: a、基本能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不读错字、不掉字、不添字、不颠倒不唱读,基本能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

b、不不需要老师的指导,能有感情地朗读一篇课外的文章。

②朗读能手: a、能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不读错字、不掉字、不添字、不颠倒,不唱读,能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

b、不不需要老师的指导,能有感情地朗读几篇课外的文章。

c、能有感情地背诵课外的几首古诗词。

③朗读博士: a、能有感情地朗读多篇课外的文章。

不读错字、不掉字、不添字、不颠倒,不唱读,能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

b、不不需要老师的指导,能有感情地朗读几篇课外的文章,能有感情地背诵课外的几首古诗词。

c、能绘声绘色地讲一个故事。

根据这些要求,每个月评选一次。

二、课外阅读。

1、课外阅读习惯。

(1)看课外书时,把书放平,用手指着读,不躺着、侧着看书,走路或乘车时做到不看书。

(2)努力做到每天晚上和爸爸妈妈一起看半小时书,并能把书中的内容大致地讲给父母听。

2、课外阅读能力 (1)阅读兴趣的激发 ①结合课文内容,推荐读物。

书本知识是学生每天必不可少要学的,课文的语言往往是生动形象富有童趣的,如果学生对这篇课文非常有兴趣,那么我们把和其相对应的课外读物推荐给学生,因式利...

如何把握好低年级的阅读教学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是文本、生活与学生心灵对话的重要途径。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使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

但作为学生领路人的教师,如果无所作为,任由学生在阅读时信马由缰,就会导致学生的阅读水平严重参差不齐。

笔者认为,要想上好一节小学阅读课,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课前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当之无愧被看作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

教学目标要根据课文所在单元的单元目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要能评估、可检测。

(1)根据单元目标来确定教学目标。

比如在确定《赵州桥》一课的教学目标时,笔者认识到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因此就设定了“让学生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这一教学目标。

从学生熟悉的长城、颐和园讲起,由此导入课题,让学生怀着自豪的心情开始学习,在了解赵州桥的同时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

(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目标。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所有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因此,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学生以前的经验。

对于要教授的内容,教师要了解学生知道什么,对所要学习的知识有什么疑问,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什么分析。

比如,在上《钓鱼的启示》之前,笔者设计了学情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了课文的朗读情况、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的感悟、生字的书写、词语的理解、学生的问题和课文的相关资料。

这样对学生的预习情况已经有所了解,授课时就能有的放矢,针对学生的难点教学,课堂效率就更高了。

(3)教学目标必须明确具体,可检测。

上完一节课,教师可以通过练习或者作业的情况来了解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这要求教学目标必须明确具体,可检测。

如果确定的目标当堂没有完成,必须找时间补上。

因此,教学目标的检测,也有利于以后教学目标的制定。

2 注意组织调控课堂 上好一堂课,光靠备好课是不够的,课堂上的成功组织和调控也至关重要。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必须时刻关注学生,随时组织调控课堂,真正把“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落实到点点滴滴的教学行为之中。

(1)课堂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课堂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导入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该堂课的质量。

因此课堂导入要讲究导入艺术,要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新课的学习做好情感铺垫。

比如在执教《触摸春天》时,一上课,笔者就伴随着轻缓的音乐播放了一组春天的美景图,通过艳丽的色彩唤起学生对春天的回忆,轻而易举就把学生带入了色彩斑斓的春天。

(2)精神饱满、语言精当。

课堂主要靠教师的语言组织和调控,因此课堂上教师语言应该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

教师声音的抑扬顿挫、语速的快慢疾缓富于变化,有利于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听起来不会走神;教师精神饱满,以情动情,更容易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使学生在积极探求、参与课堂中获得新知。

(3)限定时间,提高效率。

在一次检查预习时,笔者给学生安排同桌合作读生字词,学生们用了4分钟才完成检查。

为了提高效率,在下次检查预习时,笔者在要求里加上了时间限制:“给同学们2分钟的时间,同桌检查生词认读,同桌读错的你就教给他。

同桌都认识了就马上坐好。

看哪对小同桌能最快完成。

”让人高兴的是,绝大部分学生能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任务。

(4)课堂语言,贴近生活。

执教《孔子拜师》时,笔者注意了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

学生以前对孔子和老子了解不多,只知道孔子的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所以课前笔者搜集了孔子和老子的大量文字和图片资料,并通过幻灯片的形式呈献给学生。

以激起学生对孔子和老子的崇拜之情,调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热情。

比如出示了一张图片,是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活字印刷的“和”,看到这熟悉的画面,孩子们个个很激动。

接着告诉学生:“这就是孔子人文理念中的“和为贵”中的“和”。

简单的介绍,激起了学生会对孔子由衷的佩服和赞叹。

3 指导、鼓励学生采用多种形式阅读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要想让学生不等老师解说,自己了解文本的含义,就得指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充分地阅读文本,把读的功夫落到实处。

(1)创设疑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

创设疑问,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也有利于使学生的阅读更有针对性,更高效。

比如在学习《窃读记》时,笔者让学生带着这样一个问题去读课文“读书是件好事,小林海音为什么要窃读呢?”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让学生怀着好奇心去读课文。

在学生读了一遍课文后,又引导学生去思考“在窃读的过程中,她有什么感受?”这样学生就一下子抓住了课文的主线,高效地完成了阅读任务。

(2)教授阅读方法,让学生学会自己阅读。

如果说平时对课文的讲解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80首朗读

小学生必背古诗100首 1、江南 2、敕勒歌 3、咏鹅 汉乐府 北朝民歌 (唐)骆宾王 江南可采莲,莲叶荷田田。

敕勒川,阴山下。

鹅,鹅,鹅,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曲项向天歌。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天苍苍,野茫茫, 白毛浮绿水, 鱼戏莲叶北。

风吹草低见牛羊。

红掌拨清波。

4、风 5、咏柳 6、凉州词 7、登鹳雀楼 (唐)李峤 (唐)贺知章 (唐)王之涣 (唐)王之涣 解落三秋叶, 碧玉妆成一树高, 黄河远上白云间, 白日依山尽, 能开二月花。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一片孤城万仞山。

黄河入海流。

过江千尺浪, 不知细叶谁裁出, 羌笛何须怨杨柳, 欲穷千里目, 入竹万竿斜。

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风不度玉门关。

更上一层楼。

注:文章四友:杜审言、苏味道、崔融、李峤 8、春晓 9、凉州词 10、出塞 11、芙蓉楼送辛渐 (唐)孟浩然 (唐)王翰 (唐)王昌龄 (唐)王昌龄 春眠不觉晓, 葡萄美酒夜光杯, 秦时明月汉时关, 寒雨连江夜入吴, 处处闻啼鸟。

欲饮琵琶马上催。

万里长征人未还。

平明送客楚山孤。

夜来风雨声, 醉卧沙场君莫笑, 但使龙城飞将在, 洛阳亲友如相问, 花落知多少。

古来征战几人回? 不教胡马度阴山。

一片冰心在玉壶。

12、鹿柴 13、送元二使安西 1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5、静夜思 (唐)王维 (唐)王维 (唐)王维 (唐)李白 空山不见人, 渭城朝雨浥轻尘, 独在异乡为异客, 床前明月光, 但闻人语响。

客舍青青柳色新。

每逢佳节倍思亲。

疑似地上霜。

返景入深林, 劝君更尽一杯酒, 遥知兄弟登高处, 举头望明月, 复照青苔上。

西出阳关无故人。

遍插朱萸少一人

低头思故乡。

16、古朗月行 17、望庐山瀑布 18、赠汪伦 1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唐)李白 (唐)李白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 日照香炉生紫烟, 李白乘舟将欲行, 故人西辞黄鹤楼, 呼作白玉盘。

遥看瀑布挂前川。

忽闻岸上踏歌声。

烟花三月下扬州

又疑瑶台镜, 飞流直下三千尺, 桃花潭水深千尺, 孤帆远影碧空尽, 飞在青云端。

疑是银河落九天。

不及汪伦送我情。

惟见长江天际流。

20、早发白帝城 21、望天门山 22、别董大 23、绝句 (唐)李白 (唐)李白 (唐)高适 (唐)杜甫 朝辞白帝彩云间, 天门中断楚江开, 千里黄云白日曛, 迟日江山丽, 千里江陵一日还。

碧水东流至此回。

北风吹雁雪纷纷。

春风花草香。

两岸猿声啼不住, 两岸青山相对出, 莫愁前路无知己, 泥融飞燕子, 轻舟已过万重山。

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下谁人不识君。

沙暖睡鸳鸯。

24、春夜喜雨 25、绝句 (唐)杜甫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两个黄鹂鸣翠柳,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一行白鹭上青天。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窗含西岭千秋雪,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门泊东吴万里船。

26、江畔独步寻花 27、游子吟 28、江雪 29、寻隐者不遇 (唐)杜甫 (唐)孟郊 (唐)柳宗元 (唐)贾岛 黄四娘家花满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千山鸟飞绝, 松下问童子, 千朵万朵压枝低。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万径人踪灭。

言师采药去。

留连戏喋时时舞,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孤舟蓑笠翁, 只在此山中, 自在娇莺恰恰啼。

独钓寒江雪。

云深不知处。

30、枫桥夜泊 31、渔歌子 32、塞下曲 33、望洞庭 (唐)张继 (唐)张志和 (唐)卢纶 (唐)刘禹锡 月落乌啼霜满天, 西塞山前白鹭飞, 林暗草惊风, 湖光秋月两相和, 江枫渔火对愁眠。

桃花流水鳜鱼肥。

将军夜引弓。

潭面无风镜未磨。

姑苏城外寒山寺, 青箬笠,绿蓑衣, 平明寻白羽, 遥望洞庭山水翠, 夜半钟声到客船。

斜风细雨不须归。

没在石棱中。

白银盘里一青螺。

34、浪淘沙 35、赋得古原草送别 36、池上 37、忆江南 (唐)刘禹锡 (唐)白居易 (唐)白居易 (唐)白居易 九曲黄河万里沙,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小娃撑小艇, 江南好, 浪淘风簸自天涯。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偷采白莲回。

风景旧曾谙。

如今直上银河去,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不解藏踪迹,日出江花红胜火, 同到牵牛织女家。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浮萍一道开。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38、悯农(其一) 39、悯农 (其二) 40、山行 41、清明 (唐)李绅 (唐)李绅 (唐)杜牧 (唐)杜牧 锄禾日当午, 春种一粒粟, 远上寒山石径斜, 清明时节雨纷纷, 汗滴禾下土。

秋收万颗子。

白云生处有人家。

路上行人欲断魂。

谁知盘中餐, 四海无闲田, 停车坐爱枫林晚, 借问洒家何处有, 粒粒皆辛苦。

农夫犹饿死! 霜叶红于二月花。

牧童遥指杏花村。

42、江南春 43、乐游原 44、蜂 45、小儿垂钓 (唐)杜牧 (唐)李商隐 (唐)罗隐 (唐)胡令能 千里莺啼绿映红, 向晚意不适, 不论平地与山尖, 蓬头稚子学垂纶, 水村山郭洒旗风。

驱车登古原。

无限风光尽被占。

侧坐莓苔草映身。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夕阳无限好, 采得百花成蜜后, 路人借问遥招手, 多少楼台烟雨中。

只是近黄昏。

为谁辛苦为谁甜? 怕得鱼惊不应人。

46、江上渔者 47、元日 48、泊船瓜洲 49、书湖阴先生壁 (宋)范仲淹 (宋)王安石 (宋)王...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网 如何结合具体内容开展小学经典诵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