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十五从军征的每一句诗的意思



十 五 从 军 征 选自《汉乐府民歌》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故村。 道逢乡里人,“家里有阿谁?” 路上他碰到一个乡邻,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 “遥看是君家,

十 五 从 军 征

选自《汉乐府民歌》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故村。

道逢乡里人,“家里有阿谁?”

路上他碰到一个乡邻,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远远看过去是你家,松树柏树中一片墓坟。”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近前看兔子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去飞来。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捋些野谷舂米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独自一人吃得很悲哀。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和《十五从军征》类似的古诗

兵车行车辚辚(lín),马萧萧,行(xíng)人弓箭各在腰。

耶(通“爷”,父亲) 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gān)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xíng)人,行(xíng)人但云点行(háng)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hái)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qǐ )。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伸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 è ),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jiū)!

十五从军征的诗意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家中。

路上碰到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这首诗通过一个老兵的自述,有力地揭露和控拆了当时兵役制度的残酷。

汉代长期拓边征战,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苦难。

这首诗就真实地反映了这一个历史阶段社会生活。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看似简单、平实的事件交待,其中却隐含了老兵一生从军的辛酸。

颠沛一生,老来回到家园,看到的却是更为荒芜凄凉的景象,这其中的酸楚之情尽在不言中。

这首诗没有一句话直接描写残酷的战争、诅咒社会现实,可是恰恰是因为没有激愤之语,只有平实之态,才更蕴含了凄楚沉郁之情,显现了感情的巨大张力。

正像《十五从军征》一样,汉代古诗把更多的目光投射于现实社会人生,这也正是它们巨大的艺术价值之所在。

阅读这首诗,细心体会叙事、对话、写景是怎样融合在一起委婉地表达思想感情的。

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民歌的叙事诗,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

作品真实、深刻、令人感愤,催人泣下。

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抒发了这一老兵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十五从军征古诗的意思? 山塞古诗的意思?拜托了,急急急急急急

开头“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起得很平,好像只是简单的事实交代。

这里大概连夸张的成份都没有。

因为古时士兵服役,常常是没有年限,或虽有年限,却并不严格执行的。

许多人未成年就被征发,老得血也干了,骨也枯了,才被放回。

《宋书》记载,沈亮曾对宋文帝说:“伏见西府兵士,或年几八十,而犹伏隶,或年始七岁,而已从役。

”可见这并不是很特别的事情。

但正因为这两句起得很平,才格外具有惊心动魄的力量。

从十五到八十,整整六十五年,那就是一个人知事以后完整的一生啊!诗人似乎没有批评什么,但“八十始得归”一个“始”字,却已强有力地揭示了当时兵役制度的惨无人道。

在许多边塞诗中,读者可以读到立功塞上、博取功名,甚而垂誉青史的雄心。

这当然不应该加以指责,但也需要懂得:这种雄心,大抵是所谓“良家”子弟、贵族少年才有的。

对于出身贫寒、处于最底层的普通士兵来说,功名跟他们没有什么缘份,他们也很少存这份妄想。

一天天地活下去,捱过天寒地荒、刀光箭影的岁月,活到能够还乡的一天,便是他们最大的愿望了。

这位老兵好歹得归故里,一路上总是不断地梦想亲人团聚的欢乐、晚年生活的安宁吧。

可是,毕竟已经过去了六十五年,不知道家中是个什么模样:父母或许已经不在人间,兄弟姐妹们大概也难以相识。

所谓“近乡情更怯”,当他在途中遇到“乡里人”时,情不自禁地打听道:“家中有阿谁?”意思是:家里还有谁还活着?“乡里人”的回答,是那样一个无情的事实:远远望去,松柏之下,坟茔相连的地方,便是他的家。

原来,家中的亲人早已尽入黄泉。

再回到开头所说的问题:作者怎样对材料进行剪裁。

六十五年的间隔,一面是从军的艰辛,以及艰辛中对归乡的盼望;一面是家庭的苦难,以及苦难中对游子的期待。

这一切都不说,只说游子老去,白发如霜;亲故凋零,荒墓相累。

这一幕,包含了无限的凄凉。

一个内涵无穷而感人至深的瞬间画面,便出现在读者面前。

因为剪裁巧妙,所以作者在这短短的小诗中,也能作颇为充分的渲染,以增强故事的抒情效果。

下面就写到老兵来到已经不成其为“家”的家中,只见野兔从往日留给看门狗进出的墙洞里窜入,野鸡在屋梁上扑翅飞起,庭院中长满野谷(“旅”是野生无主的意思),井台旁长满野生的葵草(一种可食用的植物)。

可见这家院荒芜已久,很早就不再有人居住。

老人采来野谷、野葵煮成饭菜,可是没有人陪着他一起吃。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二句,正是写出生活对他的又一次沉重打击。

他从军归来,此生无多,唯一的希望,不过是过得几天平常人的生活,享受一点人所应有的天伦之乐,如今只剩孑然一身,以后的日子,实在很难过下去。

饱经风霜、历尽艰危的老人,本不是那么容易动感情的,此时不觉悲从中来,难以下咽,出门东望,一片荒凉,使他不能不老泪纵横,湿透衣衫。

如果说泪具有不同的感情份量,那么,这位老人的泪,大概是人世间最沉重的了。

《出塞》是乐府诗歌的旧题,唐代诗人常用这个题目描写边塞生活。

这首诗即借此题写了唐代戍边将士的生活情景,表达了对长期戍边战士的同情,希望能有像汉朝李广那样的大将戍守,使边境得以安宁。

诗的大意说:从秦汉时,明月就照临着边境上的古老关塞,至今,这里仍然还有无数离家万里的战士,在这关塞上戍守,不能返还家乡。

只要能有像李广那样的将领在这边界上把守,外来的敌人就不敢来侵犯了。

唐代,边境上的战争常常失利。

人们怀念有汉代李广那样的将领守边,含蓄地批评了朝廷用人不当。

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诗。

古诗二首 十五从军征 哪些诗句运用了景物描写

古诗以( 叙述)为主,用(语言 )描写和(动作 )描写刻画人物;渴示(从军人的痛苦心情 ),抒发了(民不聊生,军役之苦 )诗中极言从军之久的句子是(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 主人公年迈力衰归来,看到家乡是什么样子的: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十五从军征是古诗十九首里的一首吗

十五从军征【作者】佚名 【朝代】汉译文对照十五从军征, 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 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 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 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 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 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 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 泪落沾我衣。

十五从军征解释

译文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家中。

路上碰到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 “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以下是关于本诗的其他一些资料:《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民歌的叙事诗,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

作品真实、深刻、令人感愤,催人泣下。

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抒发了这一老兵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十五从军征(汉)《乐府诗集》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上录《十五从军征》,《古今乐录》、《古诗源》等均作古诗。

郭茂倩《乐府诗集》卷第二十五将它列入“梁鼓角横吹曲”,题为《紫骝马歌辞》,在“十五从军征”前多出“烧火烧野田”等八句。

这里,我们认同《乐府诗集》,将此诗视为汉乐府,并依照通行本,保留其“十五从军征”以下的诗句。

注释始:才。

归:回家。

道逢:在路上遇到 道:路途。

阿(a):在文章中是一个语音词 君:你,表示尊敬的称呼。

遥看:远远的看 柏(bǎi):松树。

十五从军征冢(zhǒng):坟墓。

累累:与“垒垒”通,形容丘坟一个连一个的样子。

狗窦(gǒu dòu):给狗出入的墙洞,窦,洞穴。

雉(zhì):野鸡 中庭:屋前的院子 生:长 旅谷:植物未经播种叫“旅生”。

旅生的谷叫“旅谷”。

旅葵(kuí):即野葵。

舂(chōng): 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皮壳或捣碎。

持:用。

作:当作 羹(gēng):菜。

糊状的 一时:一会儿就 贻(yí):送,赠送 沾:渗入

扩写《十五从军征》作文

一个十五岁正值黄金时期的少年被军队征去参加卫国战争。

六十五年后,这个老人奇迹般的活了下来。

八十岁的他喜气洋洋地准备告老还乡。

路上,这个老人遇到了一位同乡人。

他好奇地向同乡人问道:“我的家中还有那些亲人呢。

”同乡人迟迟不肯回答。

几经询问,他才低声说出:“远远看去那便是你家,可是那已经成为一片坟地,上面杂乱无章地长满了松柏等树。

”老人脑中刷的一片空白,这些话语好似一道道晴天霹雳,击中了他的要害。

老人本就虚弱的身子摇晃了几下一屁股坐在地上。

他老泪纵横,口中喃喃自语:“这不可能,这不可能,我去的时候他们还都健在。

你一定是在骗我。

”老人心头突然一疼,整个人晕了过去。

过了一会儿,老人渐渐清醒过来。

他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朝家的方向走了过去。

脚下的道路忽然变得那么漫长。

刚到家,老人一下惊呆了,愣在那里。

一只野兔从狗洞里穿过,山鸡在房梁上飞来飞去,根本不把人放在眼里。

这还是一个家,还是以前那个温馨的家吗?老人祭拜了父母的坟墓后,走进屋子一看。

庭院里杂草丛生,先前的花草早已不见了,井沿上长满了野葵。

他休息片刻,采了点野草去壳后当作米饭,摘了点野菜熬成汤。

汤和饭菜一会儿的功夫就熟了。

老人捧着饭菜却不知和谁一起分享,他一人咽不下去。

这个孤苦伶仃的老人走出家门向东望去,默默地流泪,泪水不禁打湿了满是补丁的衣服。

望采纳

古诗《十五从军征》的名句是哪一句

《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名句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十五从军征的每一句诗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