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栖霞寺(唐)皮曰休一古诗



栖霞寺 (唐)皮日休鹫峰千佛洞,贝叶百层经。春深花泄雨,夜静风摇铃。青砖曝僧履,古柳挂禅衣。欲晓来世相,合掌跪须弥。有关南京的诗词1、《金陵晚望》 唐代:高蟾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世间

栖霞寺

(唐)皮日休

鹫峰千佛洞,贝叶百层经。

春深花泄雨,夜静风摇铃。

青砖曝僧履,古柳挂禅衣。

欲晓来世相,合掌跪须弥。

有关南京诗词

1、《金陵晚望》 唐代:高蟾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译文: 金陵城曾在日暮的景色伴着浮动的云,也在秋声里陪着落日。

这世上有无数的丹青圣手,可都画不出内心的伤感。

2、《金陵五题·石头城》 唐代: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译文: 城的东、南、西三面,依旧绵亘着高低起伏的群山,它那虎踞龙盘的姿态并未改变;北面的江潮,依旧拍打着城根,而后带着寂寞的心情退回。

那声音仿佛在叹惜,昔日的繁华已经化为乌有。

从秦淮河东边升起的,还是过去那轮月亮。

见证历史过后,在夜深人静之际,又心恋恋地爬过凹凸的城墙,小心翼翼来窥探着什么。

3、《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唐代:李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译文: 在金陵一个静悄悄的夜晚,凉风习习,我独自一人登上高楼,眺望吴越。

白云低垂,水摇空城,白露好像是从秋月上垂滴的水珠。

我在月下沉吟,久久不归,思念古人,而古人能与吾心自相接者,亦已稀也。

惟有能写出“澄江静如练”这样清丽之诗的谢玄晖,方令人长忆不已。

4、《金陵三首.其二》 唐代:李白 地拥金陵势,城回江水流。

当时百万户,夹道起朱楼。

亡国生春草,王宫没古丘。

空余后湖月,波上对瀛州。

译文: 金陵地势雄壮,江水空摇,高墙巍峨不动。

东晋在这里建都,百万富豪纷纷在这里夹道修建高楼。

东晋终于灭亡,宫殿被荒草湮灭。

只有玄武湖上的明月,在波浪上空注视着曾经繁华的江洲。

5、《念奴娇·石头城》 清代:郑燮 悬岩千尺,借欧刀吴斧,削成城郭。

千里金城回不尽,万里洪涛喷薄。

王浚楼船,旌麾直指,风利何曾泊。

船头列炬,等闲烧断铁索。

而今春去秋来,一江烟雨,万点征鸿掠。

叫尽六朝兴废事,叫断孝陵殿阁。

山色苍凉,江流悍急,潮打空城脚。

数声渔笛,芦花风起作作。

译文: 在千尺的悬岩上,被鬼斧神工似的削成了城郭。

千里长的石头城迂回不尽,在万里长江的洪涛中喷薄而出。

当年王浚的战船旗帜飞舞,直指南京,利用风而没有停泊,在船头点燃了火炬,轻易烧断了石头城的铁索。

如今春去秋来,过了很多年,数万南飞的大雁飞过,在它的鸣叫声中,建都在石头城的许多朝代都相继灭亡了。

山色苍凉,江水湍急,潮水拍打着空荡荡的石头城。

几声渔人的笛声,芦苇花在风中闪闪发光。

...

有关赞美茶的诗句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 爱僧家 碾雕白玉 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 婉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 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 将至醉后岂堪夸 岂止清心明目 还堪醒脑提神 品高自可款佳宾 九州丰产此 声誉满乾坤 汁似琉璃玛瑙 淳和味溢清芳 吟诗最好与相亲 杯中腾雪浪 笔下李白 尝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仙鼠白如鸦,倒悬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

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

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

曝成仙人掌,以拍洪崖肩。

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

宗英乃婵伯,投赠有佳篇。

清镜烛无盐,顾惭西子妍。

朝坐有馀兴,长吟播诸天。

送陆鸿渐栖霞寺采茶 皇甫冉 采茶非采芽,远远上层崖。

布叶春风暖,盈筐白日斜。

旧知山寺路,时宿野人家。

借问玉孙草,何时泛宛花。

关于品茶时的专用诗句有哪些?

1卢仝,自号玉川子,爱茶成癖,被后人尊为茶中亚圣,他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即《饮茶歌》是他在品尝友人谏议大夫孟简所赠新茶之后的即兴之作,是一首著名的咏茶的七言古诗: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月团喻指茶饼) 该诗又称《七碗茶诗》。

它以神逸的笔墨,描写了饮茶的好处,为世人称奇。

诗中描述诗人关闭柴门,独自煎茶品尝,茶汤明亮清澈,精华浮于碗面。

碧云般的热气袅袅而上,吹也吹不散。

诗人刚饮一碗,便觉喉舌生润,干渴顿解; 两碗下肚,胸中孤寂消失; 三碗之后,精神倍增,满腹文字油然而生; 四碗饮后,身上汗水漫漫冒出;平生不快乐的事情,随着毛孔散发出去了; 喝了第五碗,浑身都感到轻松、舒服; 第六碗喝下去,仿佛进入了仙境; 第七碗可不能再喝了,这时只觉两胶 生出习习清风,飘飘然,悠悠地飞上了青天,“蓬莱山,在何处?”诗人要乘此清风而去! 优美的诗句,高雅的立意,深受历代文人的喜爱。

诗人把茶饼比喻为月,于是后代诗作反复摹拟其意。

如苏武的“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特别是“唯有两 习习清风生”一句,文人尤爱引用,梅尧臣“亦欲清风生两 ,以教吹去月轮旁。

”卢仝的号玉川子,也因而为人们津津乐道。

陈继儒“山中日月试新泉,君合前身老玉川。

” 《七碗茶诗》在描绘饮茶好处之时,同时对帝王们凭借显赫权势为所欲为的骄横也作了巧妙的讽刺:“天子欲尝阳羡茶,百草不放先开花”,既把贡茶采制的季节(在百花开放之前采摘)烘托显示出来,又把帝王凌驾一切的嚣张之势暗示出来。

2齐已的《咏茶十二韵》是一首优美五言排律。

百草让为灵,功先百草成。

甘传天下口,贵占火前名。

出处春无雁,收时谷有莺。

封题从泽国,贡献入秦京。

嗅觉精新极,尝知骨自轻。

研通天柱响,摘绕蜀山明。

赋客秋吟起,禅师昼卧惊。

角开香满室,炉动绿凝铛。

晚忆凉泉对,闲思异果平。

松黄干旋泛,云母滑随倾。

颇贵高人寄,尤宜别柜盛。

曾寻修事法,妙尽陆先生. 齐己名德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沩山同庆寺,复栖衡岳东林,自号衡岳沙门。

这首五言排律的茶诗共有十二联。

前二联首先介绍了百草之灵的茶所具有的品性,后十联分别描绘了茶的生长、采摘、入贡、功效、烹煮、寄赠等一系列茶事,语言上的对仗堪称一绝,除首尾二联外,每联上下两句都对仗工整,极显语言的优美整饬。

3唐朝诗人元稹的宝塔诗《一字至七字茶诗》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这是一道饶有趣味的诗,在描写上,有动人的芬芳:香叶,有楚楚的形态:嫩芽,曲尘花,还有生动的色彩:“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饮茶之时,应是夜后陪明月,晨前对朝霞,真是如神仙般的生活,可谓“睡起有茶饴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痴绝翁》);而茶可洗尽古今人不倦,又是何等的妙用啊。

4关于采茶的,我们来看唐朝刘禹锡的《西山兰若试茶歌》(节选): 山僧后檐茶数从,春来映竹抽新茸。

宛然为客振衣起,自傍芳丛摘鹰嘴。

暮春时节的清晨,那时山上晨气清稀,露香犹在,在山寺后的绿茶丛中采摘形如鹰嘴的嫩芽,让人感受到的是幻术般的露的芬芳和风雅发生。

煮茶、煎茶需要洁净的茶具, 5“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唐·陆士修《五言月夜啜茶联句》), 6“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唐·徐夤《茶盏》); 讲究用轻清之水煎茶,用泉水、江水,甚至用松上雪、梅花蕊上雪,清高鹗在《茶》中就曾写道:7“瓦铫煮春雪,淡香生古瓷。

晴窗分乳后(分乳即泡茶),寒夜客来时”;更需水沸适度: 8“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

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唐·皮日休《煮茶》),因此煮茶的过程是别具情趣的, 其中宋代苏轼的那首9《汲江煎茶》,刻画情景细致入微,又兼传神写意,颇有独到处: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晚禁三碗,生听荒城长短更。

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这样一幅画面:一个凄冷的夜晚,诗人独自到江边汲水,江畔寂寥无人,正是“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景象。

踩在钓石上,用瓢舀水,月影随入;小杓...

我国古代有哪些和茶有关的诗词

宋代苏轼 《汲江煎茶》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晚禁三碗,生听荒城长短更。

卢仝,自号玉川子,爱茶成癖,被后人尊为茶中亚圣,他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即《饮茶歌》是他在品尝友人谏议大夫孟简所赠新茶之后的即兴之作,是一首著名的咏茶的七言古诗: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月团喻指茶饼) 该诗又称《七碗茶诗》。

它以神逸的笔墨,描写了饮茶的好处,为世人称奇。

诗中描述诗人关闭柴门,独自煎茶品尝,茶汤明亮清澈,精华浮于碗面。

碧云般的热气袅袅而上,吹也吹不散。

诗人刚饮一碗,便觉喉舌生润,干渴顿解; 两碗下肚,胸中孤寂消失; 三碗之后,精神倍增,满腹文字油然而生; 四碗饮后,身上汗水漫漫冒出;平生不快乐的事情,随着毛孔散发出去了; 喝了第五碗,浑身都感到轻松、舒服; 第六碗喝下去,仿佛进入了仙境; 第七碗可不能再喝了,这时只觉两胶 生出习习清风,飘飘然,悠悠地飞上了青天,“蓬莱山,在何处?”诗人要乘此清风而去! 优美的诗句,高雅的立意,深受历代文人的喜爱。

诗人把茶饼比喻为月,于是后代诗作反复摹拟其意。

如苏武的“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特别是“唯有两 习习清风生”一句,文人尤爱引用,梅尧臣“亦欲清风生两 ,以教吹去月轮旁。

”卢仝的号玉川子,也因而为人们津津乐道。

陈继儒“山中日月试新泉,君合前身老玉川。

” 《七碗茶诗》在描绘饮茶好处之时,同时对帝王们凭借显赫权势为所欲为的骄横也作了巧妙的讽刺:“天子欲尝阳羡茶,百草不放先开花”,既把贡茶采制的季节(在百花开放之前采摘)烘托显示出来,又把帝王凌驾一切的嚣张之势暗示出来。

齐已的《咏茶十二韵》是一首优美五言排律。

百草让为灵,功先百草成。

甘传天下口,贵占火前名。

出处春无雁,收时谷有莺。

封题从泽国,贡献入秦京。

嗅觉精新极,尝知骨自轻。

研通天柱响,摘绕蜀山明。

赋客秋吟起,禅师昼卧惊。

角开香满室,炉动绿凝铛。

晚忆凉泉对,闲思异果平。

松黄干旋泛,云母滑随倾。

颇贵高人寄,尤宜别柜盛。

曾寻修事法,妙尽陆先生. 齐己名德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沩山同庆寺,复栖衡岳东林,自号衡岳沙门。

这首五言排律的茶诗共有十二联。

前二联首先介绍了百草之灵的茶所具有的品性,后十联分别描绘了茶的生长、采摘、入贡、功效、烹煮、寄赠等一系列茶事,语言上的对仗堪称一绝,除首尾二联外,每联上下两句都对仗工整,极显语言的优美整饬。

故人寄茶 【唐】曹邺 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

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

半夜招僧至,孤吟对月烹。

碧沉霞脚碎,香泛乳花轻。

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

月余不敢费,留伴肘书行。

煎茶 【唐】成彦雄 岳寺春深睡起时,虎跑泉畔思迟迟。

蜀茶倩个云僧碾,自拾枯松三四枝。

焙茶坞 【唐】顾况 新茶已上焙,旧架忧生醭。

旋旋续新烟,呼儿劈寒木。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唐】皎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酬友人春暮寄枳花茶 【唐】李郢 昨日东风吹枳花,酒醒春晚一瓯茶。

如云正护幽人堑,似雪才分野老家。

金饼拍成和雨露,玉尘煎出照烟霞。

相如病渴今全校,不羡生台白颈鸦。

与元居士青山潭饮茶 【唐】灵一 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

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从弟舍人惠茶 【唐】刘兼 曾求芳茗贡芜词,果沐颁沾味甚奇。

龟背起纹轻炙处,云头翻液乍烹时。

老丞倦闷偏宜矣,旧客过从别有之。

珍重宗亲相寄惠,水亭山阁自携持。

尝茶 【唐】刘禹锡 生拍芳丛鹰觜芽,老郎封寄谪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满碗花。

大云寺茶诗 【唐】吕岩 玉蕊一枪称绝品,僧家造法极功夫。

兔毛瓯浅香云白,虾眼汤翻细浪俱。

断送睡魔离几席,增添清气入肌肤。

幽丛自落溪岩外,不肯移根入上都。

茶中杂咏·煮茶 【唐】皮日休 香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

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

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

尚把沥中山,必无千日醉。

与赵莒茶宴 【唐】钱起 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茶诗 【唐】郑愚 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

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

惟忧碧粉散,尝见绿花生。

峡中尝茶 【唐】郑谷 蔟蔟新英摘...

关于茶叶的诗句

1、《秋晚怀茅山石涵村舍》 唐 杜牧 云暖采茶来岭北,月明沽酒过溪南。

2、《寄杨工部,闻毗陵舍弟自罨溪入茶山》 唐 姚合 采茶溪路好,花影半浮沉。

3、《送陆鸿渐栖霞寺采茶》 唐 皇甫冉 采茶非采菉,远远上层崖。

4、《洛中送韩七中丞之吴兴口号五首》 唐 刘禹锡 何处人间似仙境,春山携妓采茶时。

5、《寄友人》 唐 张籍 采茶寻远涧,斗鸭向春池。

6、《赠隐者》 唐 温庭筠 采茶溪树绿,煮药石泉清。

7、《初归镜中寄陈端公》 唐 方干 云岛采茶常失路,雪龛中酒不关扉。

8、《饮茶歌送郑容》 唐 皎然 丹丘羽人轻玉食,采茶饮之生羽翼。

9、《顾渚行寄裴方舟》 唐 皎然 我有云泉邻渚山,山中茶事颇相关。

鶗鴂鸣时芳草死,山家渐欲收茶子。

伯劳飞日芳草滋,山僧又是采茶时。

10、《徐君猷挽词》 宋 苏轼 雪后独来栽柳处,竹间行复采茶时。

11、《幽事绝句》 宋 陆游 日昳方炊饭,秋深始采茶。

12、《田家词》 宋 艾性夫 大儿荷锸去疏麻,小儿提筐来采茶。

13、《次前韵将归隐黄山》宋 方回 采茶斸药呼邻翁,藉草地宽何不容。

14、《午行即事》宋 李曾伯 人渐采茶登陇阜,家多酿秫市邮亭。

15、《夔州竹枝歌九首》 宋 范成大 背上儿眠上山去,采桑已闲当采茶。

参考资料 诗词名句纲:http://www.shicimingju.com/chaxun/all/%E9%87%87%E8%8C%B6

谁有有关南京景点的诗句和描写的是哪个景点的啊 !!!

侍宴玄武观江 总诘晓三春暮,新雨百花朝。

星宫移渡汉,天驷动行镳。

旆转苍龙阙,尘飞饮马桥。

翠观迎斜照,丹楼望落潮。

江总 南陈仆射尚书令。

登覆舟山望北湖刘孝威紫川通太液,丹岑连少华。

堂皇更隐映,松灌杂交加。

荇蒲浮叶新,渔舟绕落花。

浴童争岸浅,漂女择平沙。

极望伤春目,回车绕狭斜。

刘孝威 南朝散文家。

萧衍、萧统父子文人集团中人。

游金陵赠同旅李 白朝登北湖亭,遥望瓦屋山。

天清白露下,始觉秋风还。

游子托主人,仰观眉睫间。

日色送飞鸿,邈然不可攀。

长吁相劝勉,何事来吴关。

闻有贞义女,振穷漂水湾。

清光了在目,白日如披颜。

高墙五六墩,萃兀栖猛虎。

遗迹翳九泉,芳名动千古。

子胥昔乞食,此女倾壶浆。

运开展宿愤,入楚鞭平王。

凛冽天地间,闻名若怀霜。

壮夫或未达,十步九太行

与君拂衣去,万里同翱翔。

登金陵凤凰台李 白凤凰台上凤凰游,风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栖霞寺东峰寻南齐明征君故居刘长卿山人今不见,山鸟自相从。

长啸辞明主,终身卧此峰。

泉源通石径,涧户掩尘容。

古墓依寒草,前朝寄老松。

片云生断壁,万壑遍疏钟。

惆怅空归去,犹疑林下逢。

钟山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问,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高 启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

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

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

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

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

黄旗入路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

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宫阙何萧萧。

英雄来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

我今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

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高启 明大诗人,翰林院国史编修。

重谒孝陵顾炎武旧识中官及老僧,相看多怪往来曾。

问君何事三千里,春谒长陵秋孝陵。

关于茶的古诗20首

一 诗 1卢仝,自号玉川子,爱茶成癖,被后人尊为茶中亚圣,他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即《饮茶歌》是他在品尝友人谏议大夫孟简所赠新茶之后的即兴之作,是一首著名的咏茶的七言古诗: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月团喻指茶饼) 该诗又称《七碗茶诗》。

它以神逸的笔墨,描写了饮茶的好处,为世人称奇。

诗中描述诗人关闭柴门,独自煎茶品尝,茶汤明亮清澈,精华浮于碗面。

碧云般的热气袅袅而上,吹也吹不散。

诗人刚饮一碗,便觉喉舌生润,干渴顿解; 两碗下肚,胸中孤寂消失; 三碗之后,精神倍增,满腹文字油然而生; 四碗饮后,身上汗水漫漫冒出;平生不快乐的事情,随着毛孔散发出去了; 喝了第五碗,浑身都感到轻松、舒服; 第六碗喝下去,仿佛进入了仙境; 第七碗可不能再喝了,这时只觉两胶 生出习习清风,飘飘然,悠悠地飞上了青天,“蓬莱山,在何处?”诗人要乘此清风而去! 优美的诗句,高雅的立意,深受历代文人的喜爱。

诗人把茶饼比喻为月,于是后代诗作反复摹拟其意。

如苏武的“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特别是“唯有两 习习清风生”一句,文人尤爱引用,梅尧臣“亦欲清风生两 ,以教吹去月轮旁。

”卢仝的号玉川子,也因而为人们津津乐道。

陈继儒“山中日月试新泉,君合前身老玉川。

” 《七碗茶诗》在描绘饮茶好处之时,同时对帝王们凭借显赫权势为所欲为的骄横也作了巧妙的讽刺:“天子欲尝阳羡茶,百草不放先开花”,既把贡茶采制的季节(在百花开放之前采摘)烘托显示出来,又把帝王凌驾一切的嚣张之势暗示出来。

2齐已的《咏茶十二韵》是一首优美五言排律。

百草让为灵,功先百草成。

甘传天下口,贵占火前名。

出处春无雁,收时谷有莺。

封题从泽国,贡献入秦京。

嗅觉精新极,尝知骨自轻。

研通天柱响,摘绕蜀山明。

赋客秋吟起,禅师昼卧惊。

角开香满室,炉动绿凝铛。

晚忆凉泉对,闲思异果平。

松黄干旋泛,云母滑随倾。

颇贵高人寄,尤宜别柜盛。

曾寻修事法,妙尽陆先生. 齐己名德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沩山同庆寺,复栖衡岳东林,自号衡岳沙门。

这首五言排律的茶诗共有十二联。

前二联首先介绍了百草之灵的茶所具有的品性,后十联分别描绘了茶的生长、采摘、入贡、功效、烹煮、寄赠等一系列茶事,语言上的对仗堪称一绝,除首尾二联外,每联上下两句都对仗工整,极显语言的优美整饬。

3唐朝诗人元稹的宝塔诗《一字至七字茶诗》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这是一道饶有趣味的诗,在描写上,有动人的芬芳:香叶,有楚楚的形态:嫩芽,曲尘花,还有生动的色彩:“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饮茶之时,应是夜后陪明月,晨前对朝霞,真是如神仙般的生活,可谓“睡起有茶饴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痴绝翁》);而茶可洗尽古今人不倦,又是何等的妙用啊。

4关于采茶的,我们来看唐朝刘禹锡的《西山兰若试茶歌》(节选): 山僧后檐茶数从,春来映竹抽新茸。

宛然为客振衣起,自傍芳丛摘鹰嘴。

暮春时节的清晨,那时山上晨气清稀,露香犹在,在山寺后的绿茶丛中采摘形如鹰嘴的嫩芽,让人感受到的是幻术般的露的芬芳和风雅发生。

煮茶、煎茶需要洁净的茶具, 5“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唐·陆士修《五言月夜啜茶联句》), 6“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唐·徐夤《茶盏》); 讲究用轻清之水煎茶,用泉水、江水,甚至用松上雪、梅花蕊上雪,清高鹗在《茶》中就曾写道:7“瓦铫煮春雪,淡香生古瓷。

晴窗分乳后(分乳即泡茶),寒夜客来时”;更需水沸适度: 8“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

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唐·皮日休《煮茶》),因此煮茶的过程是别具情趣的, 其中宋代苏轼的那首9《汲江煎茶》,刻画情景细致入微,又兼传神写意,颇有独到处: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晚禁三碗,生听荒城长短更。

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这样一幅画面:一个凄冷的夜晚,诗人独自到江边汲水,江畔寂寥无人,正是“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景象。

踩在钓石上,用瓢舀水,...

关于秋天果实的诗句

关于秋天果实的诗句有 1.《送方进士游庐山》 年代: 宋 作者: 梅尧臣 长风沙浪屋许大,罗刹石齿水下排。

历此二险过湓浦,始见瀑布悬苍崖。

系舟上岸入松径,三日踏穿新蜡鞋。

路盘深谷出岭望,后山日照前山霾。

偶逢风雨恐衣湿,侧倚石胁人相乖。

雨收不觉在高处,却见僮仆提携偕。

水声不绝鸟声好,药草香气人人怀。

老僧避俗去足跣,野客就涧开门为。

树隐映见寺刹,层层杳杳跻云阶。

坞田将获鸟雀横,秋果正熟猴猿。

东林淡应似旧,唯此足以待尔侪。

子心洒落撇然往,我主尘垢难磨揩. 2.《送徐道人东游》 年代: 唐 作者: 尚颜 长安人扰扰,独自有闲心。

海上山中去,风前月下吟。

引猿秋果熟,藏鹤晓云深。

易姓更名数,难教弟子寻。

3.《忆登栖霞寺峰》 年代: 唐 作者: 李绅 香印烟火息,法堂钟磬馀。

纱灯耿晨焰,释子安禅居。

林叶脱红影,竹烟含绮疏。

星珠错落耀,月宇参差虚。

顾眺匪恣适,旷襟怀卷舒。

江海淼清荡,丘陵何所如。

滔滔可问津,耕者非长沮。

茅岭感仙客,萧园成古墟。

移步下碧峰,涉涧更踌躇。

乌噪啄秋果,翠惊衔素鱼。

回塘彩鹢来,落景标林箊。

漾漾棹翻月,萧萧风袭裾。

劳歌起旧思,戚叹竟难摅。

却数共游者,凋落非里闾。

4.《两头纤纤》 年代: 唐 作者: 雍裕之 两头纤纤八字眉,半白半黑灯影帷。

腷腷膊膊晓禽飞,磊磊落落秋果垂。

5.《过凌霄洞天谒张先生祠》 年代: 唐 作者: 于鹄 戢戢乱峰里,一峰独凌天。

下看如尖高,上有十里泉。

志人爱幽深,一住五十年。

悬牍到其上,乘牛耕药田。

衣食不下求,乃是云中仙。

山僧独知处,相引冲碧烟。

断崖昼昏黑,槎臬横只椽。

面壁攀石棱,养力方敢前。

累歇日已没,始到茅堂边。

见客不问谁,礼质无周旋。

醉卧枕欹树,寒坐展青毡。

折松扫藜床,秋果颜色鲜。

炼蜜敲石炭,洗澡乘瀑泉。

白犬舐客衣,惊走闻腥膻。

乃知轩冕徒,宁比云壑眠。

6.《送马尚书郎君侍从归觐太原》 年代: 唐 作者: 卢纶 玉人垂玉鞭,百骑带櫜鞬。

从赏野邮静,献新秋果鲜。

塞屯丰雨雪,虏帐失山川。

遥想称觞后,唯当共被眠。

7.《闲坐看书贻诸少年》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雨砌长寒芜,风庭落秋果。

窗间有闲叟,尽日看书坐。

书中见往事,历历知福祸。

多取终厚亡,疾驱必先坠。

劝君少干名,名为锢身锁。

劝君少求利,利是焚身火。

我心知已久,吾道无不可。

所以雀罗门,不能寂寞我。

8.《招隐(五首)》 年代: 明 作者: 刘基 秦皇火六籍,黄绮之商山。

汉帝握乾符,羊裘竟不还。

古来遁世士,冥心丘壑间。

于时苟无用,安事空摧颜。

石泉清以芳,白云寒更闲。

春蔬杂甘辛,秋果罗青殷。

浊酒晚自酌,柴扉昼恒关。

啸歌陟崇冈,濯足临潺湲。

金马我何荣,羊肠我何艰。

鸿鹄翔九霄,邈然不可攀。

关于风景名胜的解说词

灵岩寺解说词 灵岩寺,始建于东晋,距今己有1600多年的历史。

该寺历史悠久,佛教底蕴丰厚,自唐代起就与浙江国清寺、南京栖霞寺、湖北玉泉寺并称“海内四大名刹”,并名列其首。

灵岩寺,现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泰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首批4A级旅游区。

驻足灵岩胜景,你会看到,这里群山环抱、岩幽壁峭;柏檀叠秀、泉甘茶香;古迹荟萃、佛音袅绕。

这里不仅有高耸入云的辟支塔,传说奇特的铁袈裟;亦有隋唐时期的般舟殿,宋代的彩色泥塑罗汉像;更有“镜池春晓”、“方山积翠”、“明孔晴雪”等自然奇观。

故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有“灵岩是泰山背最幽绝处,游泰山不至灵岩不成游也”之说。

景点介绍: 辟支塔,始建于宋淳化五年(994年),竣工于嘉佑二年(1057年),历时63年完工。

“辟支”出于佛教,音译为“辟支迦佛陀”,略称“辟支佛”,辟支塔,意即辟支佛塔。

辟支塔为一座八角九层楼阁式砖塔,塔高55.7米,塔基为石筑八角,上有浮雕,镌刻有古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皈依佛门等故事

塔身为青砖砌就,各层皆施腰檐,下三层为双檐,二至四层檐下置平座。

塔檐与塔径自下而上逐层递减,收分得体。

塔内一至四层设塔心柱,内辟券洞,砌有台阶,可拾级而上,自第五层以上砌为实体,登塔须沿塔壁外腰檐左转90度进入上层门洞。

塔身上置铁质塔刹,由覆钵露盘、相轮、宝盖、圆光、仰月、宝珠组成,自宝盖下垂八根铁链,由第九层塔檐角上的八尊铁质金刚承接,在塔内延续到地下,起避雷作用

辟支塔气势雄伟、造型美观、结构复杂、比例适当,呈典型的宋代风格,为灵岩寺标志性建筑

宋代文学家曾巩有诗赞曰“法定禅房临峭谷,辟支灵塔冠层峦”。

千佛殿,因殿内供置众多佛像得名。

此殿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一649年),宋嘉佑和明嘉靖、万历年间重修,现存木结构为明代建筑。

千佛殿依山建于高大的台基之上,其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单檐庑殿顶,举折平缓,出檐深远。

檐下置疏朗宏大的斗拱,木棱彩绘华丽,檐角长伸高耸,有展翅欲飞之势。

前檐下立有八根石柱,柱础皆雕刻有龙、凤、花、叶、水波及莲瓣、宝装荷花等纹样,雕工精美,凸显唐宋之风。

殿内正中塑有通体贴金的“三身佛”。

中为“法身”,指佛先天具有的佛法体现于自身,名为毗卢遮那佛,由藤胎髹漆塑造,宋治平二年(1065年)从钱塘运至灵岩。

东侧为“报身”,名卢舍那佛,为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用2500公斤铜铸成。

西为“应身”,名释迦牟尼佛,也为铜质,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铸造。

佛像头顶有螺形肉髻,体态雍容,眉骨高凸,目光凝重。

三尊佛像皆结跏跌坐,仪容端庄,衣纹流畅,服饰简洁,极具艺术感染力。

千佛殿最受广大游客和专家们称道的是四十尊彩色泥塑罗汉像,其中有三十二尊塑于宋治平三年(1066年),八尊补塑于明万历年间(1573一1620年)。

这些塑像皆坐于80公分高的砖砌束腰座上,罗汉像顶距座面高度在105至110公分之间。

古代艺术家们在塑造这些罗汉像时,打破传统的佛教造像模式,侧重于写实,具有浓郁的世俗气息和现实生活情趣,以形写神,以神表情,以情现心,重在体现每尊罗汉的个性与特点,重在刻画出罗汉的内心世界,使之真实、生动,更接近于生活。

观其形态,或端恭、或柱杖、或合掌、或趺坐,或口讲手指、或侧耳细听,无不准确生动。

察其神情,有的勇猛、愠怒,有的和善、老成,有的据理力争,有的闭眸沉思,有的笑容可掬,有的俯首低吟,有的纵目远眺,无不细致入微。

看其气质,有的清姿秀骨,有的寒伧潦倒,有的雍容华贵,无不形象传神,可谓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动。

此外,人体与衣饰的关系处理也非常得当,线条的曲直、虚实与起伏,动作瞬间的衣褶变化,织物的质感,都表现的准确而生动,节奏感极强。

一位医学界人士说,透过罗汉的袈裟,能看出古人对人体解剖学的准确把握。

另外,1982年维修时还发现,这些彩塑罗汉还像人体一样有腹腔,腹腔内有用丝绸做的五脏六腑,此外还有五铢钱、开元通宝和宋代前三朝的铜币及宋代铜镜、墨书题记等文物。

1912年,清末学者梁启超来此游览,赞誉千佛殿泥塑罗汉像为“海内第一名塑”,并亲笔写下了碑碣。

1987年,贺敬之来灵岩参观千佛殿后写下了“传神何妨真画神,神来之笔为写人。

灵岩四十罗汉像,个个唤起可谈心”的诗句。

艺术大师刘海粟来灵岩观后,挥笔写下“灵岩泥塑,天下第一,有血有肉,活灵活现”的赞语。

墓塔林 灵岩寺历代高僧的墓地。

塔林中现有北魏、唐、宋、金、元、明、清历代石质墓塔167座,墓志铭、石碑81通。

墓塔一般由塔座、塔身、塔刹组成,塔座呈方形、圆形、八角形,有浮雕装钸。

塔身较高大,上刻僧人法名年号。

塔刹则有相轮、覆盆、仰月、宝珠、花卉、龙图等图案造型。

墓塔旁通常有墓碑,记载着高僧的经历,它见证了灵岩寺的历史沿革,是研究佛教发展史的珍贵史料。

墓塔林中部为一南北甬道,其北端建有砖石结构、单层重檐式北魏祖师塔(法定墓塔),甬道两侧列峙全石结构群塔,依塔身形制分为方碑形塔...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网 栖霞寺(唐)皮曰休一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