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飞花令是什么意思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飞花令规则



比如飞花令的字面是“飞”,则每句诗里都要含有这个字,双方一人一句对诗,对不出的失败诗词大会中飞花令的由来帮忙解释一下吧“飞花令”本是中国古代一种喝酒时用来罚酒助兴的酒令。不过,它比“五魁首,六六六”

比如飞花令的字面是“飞”,则每句诗里都要含有这个字,双方一人一句对诗,对不出的失败

诗词大会中飞花令的由来帮忙解释一下吧

“飞花令”本是中国古代一种喝酒时用来罚酒助兴的酒令。

不过,它比“五魁首,六六六”之类的民间酒令高难多了,没有诗词基础的人根本玩不转它,所以这种酒令也成了文人墨客们的最爱。

追根溯源,“飞花”一词出自唐代诗人韩翃《寒食》诗中“春城无处不飞花”一句。

最基本的飞花令诗句中必须含有“花”字,而且对“花”字出现的位置同样有着严格的要求。

这些诗可背诵前人诗句,也可现场吟作。

行令人一个接一个,当作不出诗、背不出诗或作错、背错时,由酒令官命其喝酒。

例如:花开堪折直须折,第一字是花;落花人独立,第二字是花;感时花溅泪,第三字是花……以此类推。

此外,还有另外一种行令方法:行“飞花令”时,诗句中第几个字为“花”,即按一定顺序由第几个人喝酒。

如巴金的《家》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淑英说一句‘落花时节又逢君’,又该下边的淑华吃酒。

”当然,登上《中国诗词大会》舞台的“飞花令”除了“花”之外,诸如“月”“酒”等都曾被用作关键字;对诗句要求也没有这样严格,选手只要背诵含有关键字的诗句,即可过关。

探寻酒令的由来以“飞花令”为代表的饮酒行令,其实是中国人在饮酒时的一种特有的助兴游戏

酒令的历史由来已久。

春秋战国时期的饮酒风俗,就有所谓的“当筵歌诗”“即席作歌”。

从射礼转化而成的投壶游戏,实际上就是一种酒令。

由此形成的“投壶令”,一直延续到明清时代。

到了秦汉之间,承袭前人遗风,文人们亦在席间联句,名之曰“即席唱和”,用之日久,作为游戏的酒令也就产生了。

“酒令”一词,最早见于《后汉书·贾逵传》:“(贾逵)尝作诗,颂、诔、连珠、酒令凡九篇。

”这里提到的酒令,即是行令的令辞。

魏晋时,文人雅士多喜袭古风,整日间饮酒作乐,清谈老庄,游心翰墨,作流觞曲水之举。

这种有如阳春白雪的高雅酒令,已不仅是一种罚酒手段,更因作诗这种高逸雅事的参与而不同凡响。

最著名的一次“流觞曲水”,当数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的兰亭修禊大会。

当时,“书圣”王羲之与当朝名士四十一人,于会稽山阴的兰亭排遣感伤,抒展襟抱,众人所作的诗篇荟萃成集,由王羲之醉笔走龙蛇,就是名传千古的《兰亭集序》。

唐宋时,酒令又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种类也更加丰富多彩。

据皇甫松《醉乡日月》记载,当时已有“骰子令”“小酒令”“改令”“手势令”的名目了,酒令的游戏规则也有了多种规定。

大诗人如孟浩然、王维、元稹、李商隐、杜牧、皇甫松等,为我们留下了大量描写饮酒行令的诗篇,为酒令文化增添了浪漫色彩。

民间流传的李白和贺知章、王之涣、杜甫四人的联诗行令故事,便是一则美谈。

四人联成的一首诗是:一轮圆月照金樽,(贺)金樽斟满月满轮,(王)圆月跌落金樽内,(杜)手举金樽带月吞。

(李)既有格律诗味,又不失为应时即景的“席上之物”。

历史上的著名酒令中国历史上的酒令虽五花八门,品类繁多,但大致可分为雅令和通令两大类,其中又以雅令最受欢迎,仅见于史籍的雅令就有四书令、花枝令、诗令、谜语令、改字令、典故令、牙牌令、人名令、对字令、彩云令等。

《红楼梦》第四十回《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中,就描写了当时上层社会喝酒行雅令的生活场景。

行雅令时,必须能引经据典,当场构思,即席应对,这就要求行令者既要有文采和才华,又要敏捷和机智,所以它是酒令中最能展示饮者才思的项目

例如,宋人《苕溪渔隐丛话》中记载,唐朝使臣出使高丽,宴饮当中,高丽有一人行酒令曰:“张良与项羽争一伞,良曰‘凉伞’,羽曰‘雨伞’。

”唐使即席应对曰:“许由与晁错争一瓢,由曰‘油葫芦’,错曰‘醋葫芦’。

”此令中名对名,物对物,唐朝使臣应对得体,同时也可以看出高丽人对中国文化之熟识。

此外,还有种“一物双说令”。

它的行令方式是:每人说出一物,再接两句话,要求这两句话音同而义反,不成则罚酒一杯。

如:“风中蜡烛,流半边,留半边。

”“梦里拾珠,拾一颗,失一颗。

”流、留和拾、失就是音同义反的字,符合此令的规则。

好的酒令不但令人赏心悦目,也能道出行令人的心境。

明朝国子监祭酒陈询因得罪权贵被贬谪,同僚为他送行,酒至微醺,行令是必不可少的游戏。

陈询说:“轰字三个车,余斗字成斜,车车车,远上寒山石径斜。

”朋友对:“品字三个口,水酉字成酒,口口口,劝君更尽一杯酒。

”陈询又答:“矗字三个直,黑出字成黜,直直直,焉往而不三黜。

人生失意莫不酸楚,但能和同道之人借酒切磋,也算是苦中作乐,有所安慰吧!不过,雅令中最文的还要算诗酒令,这是文人墨客把酒令与诗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文字游戏。

唐代传奇《申屠澄》中记载了一则关于诗酒令的故事:布衣秀才申屠澄赴任县尉,被风雪阻途,夜投茅屋。

好客的主人烫酒备席,申屠澄举杯行令:厌厌夜饮,不醉不归。

这是引用《诗经》所行的雅令。

话音刚落,主人之女就笑着说:这样的风雪之夜,你还能到哪里去呢!说完,少女看了申屠澄一眼,脱口出令: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申屠澄听后,惊叹万分。

他知道少女是在用《诗经·郑风·风雨》里的句子,隐去“既...

诗词大会中飞花令的由来帮忙解释一下吧

“飞花令”本是中国古代一种喝酒时用来罚酒助兴的酒令。

不过,它比“五魁首,六六六”之类的民间酒令高难多了,没有诗词基础的人根本玩不转它,所以这种酒令也成了文人墨客们的最爱。

追根溯源,“飞花”一词出自唐代诗人韩翃《寒食》诗中“春城无处不飞花”一句。

最基本的飞花令诗句中必须含有“花”字,而且对“花”字出现的位置同样有着严格的要求。

这些诗可背诵前人诗句,也可现场吟作。

行令人一个接一个,当作不出诗、背不出诗或作错、背错时,由酒令官命其喝酒。

例如:花开堪折直须折,第一字是花;落花人独立,第二字是花;感时花溅泪,第三字是花……以此类推。

此外,还有另外一种行令方法:行“飞花令”时,诗句中第几个字为“花”,即按一定顺序由第几个人喝酒。

如巴金的《家》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淑英说一句‘落花时节又逢君’,又该下边的淑华吃酒。

”当然,登上《中国诗词大会》舞台的“飞花令”除了“花”之外,诸如“月”“酒”等都曾被用作关键字;对诗句要求也没有这样严格,选手只要背诵含有关键字的诗句,即可过关。

探寻酒令的由来以“飞花令”为代表的饮酒行令,其实是中国人在饮酒时的一种特有的助兴游戏。

酒令的历史由来已久。

春秋战国时期的饮酒风俗,就有所谓的“当筵歌诗”“即席作歌”。

从射礼转化而成的投壶游戏,实际上就是一种酒令。

由此形成的“投壶令”,一直延续到明清时代。

到了秦汉之间,承袭前人遗风,文人们亦在席间联句,名之曰“即席唱和”,用之日久,作为游戏的酒令也就产生了。

“酒令”一词,最早见于《后汉书·贾逵传》:“(贾逵)尝作诗,颂、诔、连珠、酒令凡九篇。

”这里提到的酒令,即是行令的令辞。

魏晋时,文人雅士多喜袭古风,整日间饮酒作乐,清谈老庄,游心翰墨,作流觞曲水之举。

这种有如阳春白雪的高雅酒令,已不仅是一种罚酒手段,更因作诗这种高逸雅事的参与而不同凡响。

最著名的一次“流觞曲水”,当数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的兰亭修禊大会。

当时,“书圣”王羲之与当朝名士四十一人,于会稽山阴的兰亭排遣感伤,抒展襟抱,众人所作的诗篇荟萃成集,由王羲之醉笔走龙蛇,就是名传千古的《兰亭集序》。

唐宋时,酒令又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种类也更加丰富多彩。

据皇甫松《醉乡日月》记载,当时已有“骰子令”“小酒令”“改令”“手势令”的名目了,酒令的游戏规则也有了多种规定。

大诗人如孟浩然、王维、元稹、李商隐、杜牧、皇甫松等,为我们留下了大量描写饮酒行令的诗篇,为酒令文化增添了浪漫色彩。

民间流传的李白和贺知章、王之涣、杜甫四人的联诗行令故事,便是一则美谈。

四人联成的一首诗是:一轮圆月照金樽,(贺)金樽斟满月满轮,(王)圆月跌落金樽内,(杜)手举金樽带月吞。

(李)既有格律诗味,又不失为应时即景的“席上之物”。

历史上的著名酒令中国历史上的酒令虽五花八门,品类繁多,但大致可分为雅令和通令两大类,其中又以雅令最受欢迎,仅见于史籍的雅令就有四书令、花枝令、诗令、谜语令、改字令、典故令、牙牌令、人名令、对字令、彩云令等。

《红楼梦》第四十回《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中,就描写了当时上层社会喝酒行雅令的生活场景。

行雅令时,必须能引经据典,当场构思,即席应对,这就要求行令者既要有文采和才华,又要敏捷和机智,所以它是酒令中最能展示饮者才思的项目。

例如,宋人《苕溪渔隐丛话》中记载,唐朝使臣出使高丽,宴饮当中,高丽有一人行酒令曰:“张良与项羽争一伞,良曰‘凉伞’,羽曰‘雨伞’。

”唐使即席应对曰:“许由与晁错争一瓢,由曰‘油葫芦’,错曰‘醋葫芦’。

”此令中名对名,物对物,唐朝使臣应对得体,同时也可以看出高丽人对中国文化之熟识。

此外,还有种“一物双说令”。

它的行令方式是:每人说出一物,再接两句话,要求这两句话音同而义反,不成则罚酒一杯。

如:“风中蜡烛,流半边,留半边。

”“梦里拾珠,拾一颗,失一颗。

”流、留和拾、失就是音同义反的字,符合此令的规则。

好的酒令不但令人赏心悦目,也能道出行令人的心境。

明朝国子监祭酒陈询因得罪权贵被贬谪,同僚为他送行,酒至微醺,行令是必不可少的游戏。

陈询说:“轰字三个车,余斗字成斜,车车车,远上寒山石径斜。

”朋友对:“品字三个口,水酉字成酒,口口口,劝君更尽一杯酒。

”陈询又答:“矗字三个直,黑出字成黜,直直直,焉往而不三黜。

”人生失意莫不酸楚,但能和同道之人借酒切磋,也算是苦中作乐,有所安慰吧!不过,雅令中最文的还要算诗酒令,这是文人墨客把酒令与诗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文字游戏。

唐代传奇《申屠澄》中记载了一则关于诗酒令的故事:布衣秀才申屠澄赴任县尉,被风雪阻途,夜投茅屋。

好客的主人烫酒备席,申屠澄举杯行令:厌厌夜饮,不醉不归。

这是引用《诗经》所行的雅令。

话音刚落,主人之女就笑着说:这样的风雪之夜,你还能到哪里去呢!说完,少女看了申屠澄一眼,脱口出令: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申屠澄听后,惊叹万分。

他知道少女是在用《诗经·郑风·风雨》里的句子,隐去“既见君子,...

飞花令究竟是什么 飞花令有哪些遵守的方式

飞花令,原本是古人行酒令时的一个文字游戏,源自古人的诗词之趣,得名于唐代诗人韩翃《寒食》中的名句“春城无处不飞花”。

行飞花令时可选用诗词曲中的句子,但选择的句子一般不超过七个字。

河北电视台《中华好诗词》栏目全国率先引进并改良了“飞花令”用于两位选手间的对抗赛,之后《中国诗词大会》等诗词综艺栏目也引进并改良了“飞花令”。

古代的飞花令要求,对令人所对出的诗句要和行令人吟出的诗句格律一致,而且规定好的字出现的位置同样有着严格的要求。

这些诗可背诵前人诗句,也可临场现作。

行飞花令时可选用诗和词,也可用曲,但选择的句子一般不超过七个字。

比如说,酒宴上甲说一句第一字带有“花”的诗词,如“花近高楼伤客心”。

乙要接续第二字带“花”的诗句,如“落花时节又逢君”。

丙可接“春江花朝秋月夜”,“花”在第三字位置上。

丁接“人面桃花相映红”,“花”在第四字位置上。

接着可以是“不知近水花先发”、“出门俱是看花人”、“霜叶红于二月花”等。

到花在第七个字位置上则一轮完成,可继续循环下去。

行令人一个接一个,当作不出诗、背不出诗或作错、背错时,由酒令官命令其喝酒。

在酒宴上,行令方式还可以有一些变化,如直接说一句带“花”字的诗,“花”字在诗中的位置对应到某客人,此客人再接,如果正好对应到自身,则罚酒。

如行令人说“牧童遥指杏花村”,“花”在第六字位置上,从行令人开始数到第六人接令,如果第六人刚好是行令人自己,则行令人喝酒。

此外还有另外一种行令方法:行“飞花令”时,诗句中第几个字为“花”,即按一定顺序由第几个人喝酒。

如巴金的小说《家》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淑英说一句‘落花时节又逢君’,又该下边的淑华吃酒。

”[2][3][4]现代改良河北卫视《中华好诗词》栏目全国首先采用改良的“飞花令”形式的对决,一般出现在决赛环节,形式与后来采用改良版“飞花令”的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基本相同,选手能在规定时间内说出含有规定关键字的诗句即可。

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中,节目组引进并改良了“飞花令”,为每场比赛设置一个关键字,不再仅用“花”字,而是增加了“云”“春”“月”“夜”等诗词中出现的高频字,在场上选手完成答题后,由选手得分最高者和百人团答题成绩的第一名,来到舞台中间,轮流背诵含有关键字的诗句,直到有一方背不出,则另一方获胜。

获胜者直战擂主。

这种“飞花令”是真正诗词高手之间的对抗,挑战者必须在极短时间内完整说出一联含有约定关键字的诗句。

这不仅考察选手的诗词储备,更是临场反应和心理素质的较量,因而“飞花令”的竞赛感很强,电视观赏性很高。

比起古人的规则,《中华好诗词》和《中国诗词大会》中现场的“飞花令”要求相对简单得多,对诗句要求没有古代那样严格,选手只要背诵含有约定关键字且诗句不要与双方说过的重复即可,而对关键字的位置则没有要求。

如何评价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增设的“飞花令”环节

飞花令是古时候人们经常玩一种“行酒令”的游戏。

是中国古代酒令之一,属雅令。

“飞花”一词则出自唐代诗人韩翃《寒食》中“春城无处不飞花”一句。

行飞花令时选用诗和词,也可用曲,但选择的句子一般不超过7个字。

飞花令,就是酒令中的一种。

属雅令。

饮酒行令,不光要以酒助兴,有下酒物,而且往往伴之以赋诗填词、猜迷行拳之举,它需要行酒令者敏捷机智,有文彩和才华。

因此,饮酒行令既是古人好客传统的表现,又是他们饮酒艺术与聪明才智的结晶。

中国诗词大会2017年1月31日的飞花令的字是什么

一般说,“飞花令”不能使用同音字或谐音字。

但是,现代改良的话,以后也有可能会允许用同音字或谐音字的。

附录:关于“飞花令”飞花令,原本是古人行酒令时的一个文字游戏,源自古人的诗词之趣,得名于唐代诗人韩翃《寒食》中的名句“春城无处不飞花”。

行飞花令时可选用诗词曲中的句子,但选择的句子一般不超过七个字。

河北电视台《中华好诗词》栏目全国率先引进并改良了“飞花令”用于两位选手间的对抗赛,之后《中国诗词大会》等诗词综艺栏目也引进并改良了“飞花令”。

历史渊源飞花令,原是饮酒助兴的游戏之一,输者罚酒。

酒令是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筵席上是助兴取乐的饮酒游戏,萌生于儒家的“礼”,最早诞生于周。

饮酒行令既是古人好客传统的表现,又是他们饮酒艺术与聪明才智的结晶。

以“飞花令”为代表的饮酒行令,其实是中国人在饮酒时的一种特有的助兴游戏。

飞花令属雅令,比较高雅,没有诗词基础的人根本玩不转它,所以这种酒令也就成了文人墨客们喜爱的文字游戏,就连名字也来源于诗词之中。

因唐代诗人韩翃的名诗《寒食》中有“春城无处不飞花”一句,故名“飞花令”。

其实在唐代,带有“飞花”二字的诗句不少,如武元衡的“飞花寂寂燕双双”,顾况的“飞花檐卜旃檀香”,薛稷的“飞花乱下珊瑚枝”,薛曜的“飞花藉藉迷行路”等。

而只有“春城无处不飞花”被公认为“飞花令”的缘起,其原因大致有二,一是韩翃是唐德宗李适欣赏的诗人,其二是韩翃本人也是好酒之人,其诗作中不少都和酒有关。

游戏规则古代的飞花令要求,对令人所对出的诗句要和行令人吟出的诗句格律一致,而且规定好的字出现的位置同样有着严格的要求。

这些诗可背诵前人诗句,也可临场现作。

行飞花令时可选用诗和词,也可用曲,但选择的句子一般不超过七个字。

比如说,酒宴上甲说一句第一字带有“花”的诗词,如“花近高楼伤客心”。

乙要接续第二字带“花”的诗句,如“落花时节又逢君”。

丙可接“春江花朝秋月夜”,“花”在第三字位置上。

丁接“人面桃花相映红”,“花”在第四字位置上。

接着可以是“不知近水花先发”、“出门俱是看花人”、“霜叶红于二月花”等。

到花在第七个字位置上则一轮完成,可继续循环下去。

行令人一个接一个,当作不出诗、背不出诗或作错、背错时,由酒令官命令其喝酒。

在酒宴上,行令方式还可以有一些变化,如直接说一句带“花”字的诗,“花”字在诗中的位置对应到某客人,此客人再接,如果正好对应到自身,则罚酒。

如行令人说“牧童遥指杏花村”,“花”在第六字位置上,从行令人开始数到第六人接令,如果第六人刚好是行令人自己,则行令人喝酒。

此外还有另外一种行令方法:行“飞花令”时,诗句中第几个字为“花”,即按一定顺序由第几个人喝酒。

如巴金的小说《家》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淑英说一句‘落花时节又逢君’,又该下边的淑华吃酒。

”现代改良河北卫视《中华好诗词》栏目全国首先采用改良的“飞花令”形式的对决,一般出现在决赛环节,形式与后来采用改良版“飞花令”的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基本相同,选手能在规定时间内说出含有规定关键字的诗句即可。

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中,节目组引进并改良了“飞花令”,为每场比赛设置一个关键字,不再仅用“花”字,而是增加了“云”“春”“月”“夜”等诗词中出现的高频字,在场上选手完成答题后,由选手得分最高者和百人团答题成绩的第一名,来到舞台中间,轮流背诵含有关键字的诗句,直到有一方背不出,则另一方获胜。

获胜者直战擂主。

这种“飞花令”是真正诗词高手之间的对抗,挑战者必须在极短时间内完整说出一联含有约定关键字的诗句。

这不仅考察选手的诗词储备,更是临场反应和心理素质的较量,因而“飞花令”的竞赛感很强,电视观赏性很高。

比起古人的规则,《中华好诗词》和《中国诗词大会》中现场的“飞花令”要求相对简单得多,对诗句要求没有古代那样严格,选手只要背诵含有约定关键字且诗句不要与双方说过的重复即可,而对关键字的位置则没有要求。

中国诗词2018年诗词大会最后一场在什么时候

前晚,掀动了文化类综艺这股荧屏“清流”的《中国诗词大会》迎来了第三季,在CCTV-10正式开播。

接下来至4月1日,该节目每晚7:30播出,100多位诗词达人将在此以诗为剑,决出最后的总冠军

本季《中国诗词大会》延续“人生自有诗意”这个主题,旨在用有趣的题目、紧张的对抗、精彩的解读以及温暖的深情,把古典诗词这一中华文化精华传达给观众。

节目第一集即引发了观众追看热潮,“倍感古诗词魅力无限,每晚都要带着孩子看。

”在唤起人们内心深层的对中国古典诗词、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感的同时,关照当下的生活和人生,不少网友表示,“每个选手都有故事,真的是人生自有诗意。

” 难度升级,《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有新玩法《中国诗词大会》是火爆全国的文化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延续“人生自有诗意”的主题,而且亮点更多。

和前两季相比,第三季诗词的题库有所扩大,涵盖数百篇经典诗词。

在前晚播出的第一集中,出现了关于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和《忆秦娥·娄山关》的考题。

总导演颜芳表示,题库整体难度并没有增加,均在初中知识范围以内,不少还是小学课本上的内容

第三季的比赛环节难度升级,新增了“诗词接龙”和“超级飞花令”两项全新玩法。

去年春节,《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带动了“飞花令”的流行。

节目中,出题者选择一个古代诗词中的高频词,如“春”“月”“夜”等,两位选手则会在舞台中间轮流背诵含有选定的关键词的诗句,直到一方重复或卡壳。

从前的飞花令是你一句我一句,中间还有思考的时间,而这一季的“超级飞花令”不给选手中间思考的时间,节奏更快,一个人说完另一个人要马上反应出诗句,实现无缝衔接,更加考验选手的心理素质和知识储备。

首期节目中以“年”为关键词的“超级飞花令”,两位选手你来我往仅一分多钟时间,就对出了8个来回。

在“诗词接龙”环节,场上两位选手轮流说出一句诗词,每一句诗词的首字要与对手说出的诗词的尾字字音相同,无法接句即为失败。

另外,此次是分团而战:“新百人团”由12岁以下的少儿团、12岁以上在校学生青年团、社会各行各业的百行团、参赛者亲属的家庭团四个团组成。

同时开设了由40人预备团组成的第二现场,这样一来更加公平。

据悉,每个选手都是千里挑一,而挑选的标准,一是诗词水平,二是人生感受。

都有故事,平凡的人生自有诗意古诗词所表达的人心和人或许才是最重要的,这也是为什么《中国诗词大会》反复强调“人生自有诗意”这几个字,节目的所有玩法、规则都是为了表达这一内容——传达诗词之美以及喜欢诗词的这些人背后的故事。

总导演颜芳表示,“这一路走来,我们发现老百姓里真是卧虎藏龙,他们展现的不仅仅是诗歌,还有人生的诗歌故事”。

前晚播出的第一集中,“10后”小朋友沈子扬是来填补节目之前没有“10后”选手的空白的,6岁半的稚童因为年幼理解力尚有差距,8道题目没有回答完,但已经充分体现了“自小多才气,平生志气高”。

能说一口流利中文的乌克兰小伙曾子儒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来自江苏南京的新婚夫妻朱琳与李昂一起来参加比赛,朱琳台上比赛,李昂在百人团里答题。

他们的爱情就像是古诗词里爱情的现实版:在“东风夜放花千树”的元宵节相遇;在古诗词的柔情里相知;在“宜言饮酒,与子偕老。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的誓言里携手此生……网友纷纷表示:“果然是腹有诗书气自华,虽然被秀一脸恩爱,但是越看越甜,这大概就是爱情最美的样子吧!”而勇敢与病魔做斗争的刑警夏鸿鹏则成为当晚节目中的“泪点”。

夏鸿鹏在诗词大会现场,念出来的第一首诗是“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刘禹锡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强烈的乐观精神,夏鸿鹏对此有极为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去年6月,他因胃癌切除了全胃,成了一个“无胃人”。

在心情陷入低谷时,是他从小钟爱的古诗词给予了他巨大的精神支撑。

夏鸿鹏没有被疾病打垮,他还要履行一个承诺:和女儿一起参加《中国诗词大会》。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里面的“长久”究竟指的是“亲情长久”还是“寿命长久”?犹豫之后,他最终选择了“寿命长久”,人们只有健康长寿,才能和家人、朋友团圆。

他答对了,恐怕现场没有哪一位能比夏鸿鹏对“寿命长久”有更刻骨铭心的理解。

主持人董卿寄语夏鸿鹏:“我记得有一位西方的哲人说过,命运无法妨碍我们去欢笑,即便它在胁迫我,我也要笑着面对它。

”不少网友也表达了对夏鸿鹏的敬佩,“我们就是用诗来记录感情,来书写内心的感悟。

”“当你埋怨生活的不公时还有勇士桀骜前行,一言不发地抵抗命运的风暴而不妥协。

”业内说法:在有声朗读的氛围中, 培养人文素养前日,小北路小学语文教师石凌燕就在班级群里提醒家长和学生观看当晚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

她在接受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个节目的前两季我都看了,也推荐学生去看。

我们生活在一个诗歌的国度,真的很幸福

”如今经典诵读很火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石凌燕乐见其成...

另类综艺清流《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是什么节目

《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是文化类综艺节目。

文化类节目不仅要成为知识的载体,更要集趣味性、审美性于一体,将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融入节目的主题选择、情景设置、规则制定等各环节,充分调动舞美、动画、音乐等视听手段,诗情画意地展示中国人独特的精神之美、境界之美、形式之美,满足观众的审美要求。

比如,《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设计配以卷轴效果,让诗词在画面呈现中灵动起来,第一季以“草船借箭”为理念设计赛制,“战船”“射箭”妙趣横生,第二季“飞花令”对诗环节悬念十足。

在传播手段上寻找规律,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手段实现多屏联动,进一步推动全民互动,形成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媒体传播矩阵。

比如,《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播出全程开启移动端,吸引了四五十万观众与现场选手同步答题、吟诗作赋,实现了以大屏带动小屏、以小屏深化大屏的传播效果。

《见字如面》先将读信单曲放在互联网上引发裂变式效应,形成热点话题,随后在电视和网络上同步推出合集版,引发新一轮收视热潮。

适应新的传播格局,电视文化类节目要主动出击,要素先行,使多样化的节目信息在网络社群中扩散、延展,获得更广泛的传播面和更强的受众黏性。

飞花令是什么,有什么典故吗

飞花令,原是饮酒助兴的游戏之一,输者罚酒。

酒令是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筵席上是助兴取乐的饮酒游戏,萌生于儒家的“礼”,最早诞生于周。

饮酒行令既是古人好客传统的表现,又是他们饮酒艺术与聪明才智的结晶。

以“飞花令”为代表的饮酒行令,其实是中国人在饮酒时的一种特有的助兴游戏。

飞花令属雅令,比较高雅,没有诗词基础的人根本玩不转它,所以这种酒令也就成了文人墨客们喜爱的文字游戏,就连名字也来源于诗词之中。

因唐代诗人韩翃的名诗《寒食》中有“春城无处不飞花”一句,故名“飞花令”。

其实在唐代,带有“飞花”二字的诗句不少,如武元衡的“飞花寂寂燕双双”,顾况的“飞花檐卜旃檀香”,薛稷的“飞花乱下珊瑚枝”,薛曜的“飞花藉藉迷行路”等。

而只有“春城无处不飞花”被公认为“飞花令”的缘起,其原因大致有二,一是韩翃是唐德宗李适欣赏的诗人,其二是韩翃本人也是好酒之人,其诗作中不少都和酒有关。

古代的飞花令要求,对令人所对出的诗句要和行令人吟出的诗句格律一致,而且规定好的字出现的位置同样有着严格的要求。

这些诗可背诵前人诗句,也可临场现作。

行飞花令时可选用诗和词,也可用曲,但选择的句子一般不超过七个字。

比如说,酒宴上甲说一句第一字带有“花”的诗词,如“花近高楼伤客心”。

乙要接续第二字带“花”的诗句,如“落花时节又逢君”。

丙可接“春江花朝秋月夜”,“花”在第三字位置上。

丁接“人面桃花相映红”,“花”在第四字位置上。

接着可以是“不知近水花先发”、“出门俱是看花人”、“霜叶红于二月花”等。

到花在第七个字位置上则一轮完成,可继续循环下去。

行令人一个接一个,当作不出诗、背不出诗或作错、背错时,由酒令官命令其喝酒。

在酒宴上,行令方式还可以有一些变化,如直接说一句带“花”字的诗,“花”字在诗中的位置对应到某客人,此客人再接,如果正好对应到自身,则罚酒。

如行令人说“牧童遥指杏花村”,“花”在第六字位置上,从行令人开始数到第六人接令,如果第六人刚好是行令人自己,则行令人喝酒。

此外还有另外一种行令方法:行“飞花令”时,诗句中第几个字为“花”,即按一定顺序由第几个人喝酒。

如巴金的小说《家》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淑英说一句‘落花时节又逢君’,又该下边的淑华吃酒。

”...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网 飞花令是什么意思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飞花令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