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和"韶关"有关的诗词有哪些?



和 韶关 有关的诗词:第一首:七绝 《韶关》百丈崖边翠竹船,珠玑巷口暮村烟。不知此日南华寺,几个幽人夜不眠 。第二首:时值重阳出韶关,层林淡染知秋寒。元阳一柱擎天起,曲江清澈现龙潭。丹霞日出暖

和 韶关 有关的诗词

一首:七绝   《韶关》

百丈崖边翠竹船,珠玑巷口暮村烟。不知此日南华寺,几个幽人夜不眠  。

第二首:

时值重阳出韶关,

层林淡染知秋寒。

元阳一柱擎天起,

曲江清澈现龙潭。

丹霞日出暖尘世,

南华钟晚诵古禅。

人间最是夕阳美,

洒尽关爱满河山!

第三首:将至韶州先寄张端公使君借图经(韩愈)

曲江山水闻来久,恐不知名访倍难。

愿借图经将入界,每逢佳处便开看。

第四首:

丹霞日出访瑶家,犬吠鸡鸣赤土沙.

庭院之中红一角,只因檵树艳开花.

尘埃不惹问禅家,明镜如何辨浊沙.

人到云门难品度,风声不让向阳花.

原来风度自然家,形象工程万仞沙.

掩笑游人知所欲,阴阳两界看春花.

第五首:

秋阳和煦照山隅,久慕丹霞逸兴殊。

飞鸟嘤鸣云脚过,游人信步谷腰呼。

寺烟缥缈生浓淡,雾霭迷茫若有无。

归后幽情犹不倦,放歌长啸醉屠苏。

中国改革硕果丰,广东开放任先锋。

珠汕深圳特区好,都会羊城气势雄。

南岭韶梅呈秀色,珠江虎豹显威风。

神州今日真光彩,建设欢声处处同。

第六首:

日升东海,月瞰丹霞。

春华秋实,冬凛夏遐。

时日交替,流转飞雅。

千年雄关,典故咏佳。

古道梅岭,溢香飘花。

群山叠翠,尽显韶华。

昔春秋逢乱,夫战国云起,

伍子胥过韶关,遂成飨古美谈。

雄关拔地梅岭,虎踞山巅要塞;

拓者越人梅姓,居兵此处扼守,

引入中原文化,依姓植梅;

一关隔断赣粤,脚踏鸡鸣两省;

星分鹑首东南,逶迤凤翔粤北,

蹄声嘚嘚夜探,物流铿锵罡天。

是为历来,兵家必争之地,

且作古今,豪杰屈魂归处;

素有南北咽喉,京华屏障之称。

扼一关而切断,南北陆路,

通两郡则盘活,东西地源;

唐宰相张九龄,越梅关叹其险。

谏言玄宗,修古道,

历数年,呕血工完。

是为千古梅关,便捷岭后坡前。

遂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盛传。

绿萝散盖坡下,青藤缠绕山前。

脆宇鸣啾枫林,蜂蝶翻飞萧栏。

轻霭盘旋聚散,蕴茵紫气环悬。

溪水潺流歌欢,曲径九转通丹。

由史及今,叠浪湍湍。

历来文人,骚客款款。

轻舒雅兴,赏梅探关。

每至腊月,寒风猎猎,

瑞雪飘飘,奇葩斗艳。

疏枝戏崖,浓香波欢。

如绸似缎,岭上坡前,

十里不断,蔚为壮观。

冰抱梅朵,玲珑光寒。

更有陈毅,三载转战,

卧薪尝胆,谱就新篇。

关下十里之遥,树掩青砖瓦雕,

南雄珠玑,古巷坐落,

俊雅古朴,祥瑞彩飘。

斜街石道点缀,正牌楼门楣高。

凡千尺,围屯盈余,

夫五百,公尺卓超。

错落雕梁,巧夺天工,

典雅排列,风显明朝。

繁衍变革其中,宗族列代编外,

发祥起源之宗、姓氏渊源浩渺。

赵吴周王,陈刘高,

多少华夏,儿女凋。

盖百家之源,含迁徙之溜,

中华精粹,携世纪波涛。

腥风血雨昨日,颠沛辗转何朝;

尤如民间,历史珍馆,

堪比树,撰史册丰碑,

记录华夏,沧桑血泪,

彰显民族,不屈之骄。

北江飞素袖,南岭荡春潮。

华粤多才士,珠玑少碌夭。

迁徙离战乱,住足太平牢。

历代故居在,子孙海外骄。

南行二万盈尺,树覆峰峦妖娆。

曰中国,红石之祖,

乃世之,名山丹霞;

上溯千年历史,下贯东西地貌。

纵数历代,英贤有序,

横推华夏,名流尽列;

渊源人文荟萃,流长风物俊尧。

险境危岩登攀,盛景稀世远眺。

雄劲鹤冲青天,堪与美男乱真;

阴柔美轮美奂,竟与妙女比娇。

阴阳相对眺望,酷似夏娃亚当。

和"韶关"有关的诗词有哪些?

和"韶关"有关的诗词: 第一首:七绝 《韶关》 百丈崖边翠竹船,珠玑巷口暮村烟。

不知此日南华寺,几个幽人夜不眠 。

第二首: 时值重阳出韶关,层林淡染知秋寒。

元阳一柱擎天起,曲江清澈现龙潭。

丹霞日出暖尘世,南华钟晚诵古禅。

人间最是夕阳美,洒尽关爱满河山! 第三首:将至韶州先寄张端公使君借图经(韩愈) 曲江山水闻来久,恐不知名访倍难。

愿借图经将入界,每逢佳处便开看。

第四首: 丹霞日出访瑶家,犬吠鸡鸣赤土沙.庭院之中红一角,只因檵树艳开花.尘埃不惹问禅家,明镜如何辨浊沙.人到云门难品度,风声不让向阳花.原来风度自然家,形象工程万仞沙.掩笑游人知所欲,阴阳两界看春花. 第五首:秋阳和煦照山隅,久慕丹霞逸兴殊。

飞鸟嘤鸣云脚过,游人信步谷腰呼。

寺烟缥缈生浓淡,雾霭迷茫若有无。

归后幽情犹不倦,放歌长啸醉屠苏。

中国改革硕果丰,广东开放任先锋。

珠汕深圳特区好,都会羊城气势雄。

南岭韶梅呈秀色,珠江虎豹显威风。

神州今日真光彩,建设欢声处处同。

第六首:日升东海,月瞰丹霞。

春华秋实,冬凛夏遐。

时日交替,流转飞雅。

千年雄关,典故咏佳。

古道梅岭,溢香飘花。

群山叠翠,尽显韶华。

昔春秋逢乱,夫战国云起,伍子胥过韶关,遂成飨古美谈。

雄关拔地梅岭,虎踞山巅要塞;拓者越人梅姓,居兵此处扼守,引入中原文化,依姓植梅;一关隔断赣粤,脚踏鸡鸣两省;星分鹑首东南,逶迤凤翔粤北,蹄声嘚嘚夜探,物流铿锵罡天。

是为历来,兵家必争之地,且作古今,豪杰屈魂归处;素有南北咽喉,京华屏障之称。

扼一关而切断,南北陆路,通两郡则盘活,东西地源;唐宰相张九龄,越梅关叹其险。

谏言玄宗,修古道,历数年,呕血工完。

是为千古梅关,便捷岭后坡前。

遂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盛传。

绿萝散盖坡下,青藤缠绕山前。

脆宇鸣啾枫林,蜂蝶翻飞萧栏。

轻霭盘旋聚散,蕴茵紫气环悬。

溪水潺流歌欢,曲径九转通丹。

由史及今,叠浪湍湍。

历来文人,骚客款款。

轻舒雅兴,赏梅探关。

每至腊月,寒风猎猎,瑞雪飘飘,奇葩斗艳。

疏枝戏崖,浓香波欢。

如绸似缎,岭上坡前,十里不断,蔚为壮观。

冰抱梅朵,玲珑光寒。

更有陈毅,三载转战,卧薪尝胆,谱就新篇。

关下十里之遥,树掩青砖瓦雕,南雄珠玑,古巷坐落,俊雅古朴,祥瑞彩飘。

斜街石道点缀,正牌楼门楣高。

凡千尺,围屯盈余,夫五百,公尺卓超。

错落雕梁,巧夺天工,典雅排列,风显明朝。

繁衍变革其中,宗族列代编外,发祥起源之宗、姓氏渊源浩渺。

赵吴周王,陈刘高,多少华夏,儿女凋。

盖百家之源,含迁徙之溜,溶中华精粹,携世纪波涛。

腥风血雨昨日,颠沛辗转何朝;尤如民间,历史珍馆,堪比树,撰史册丰碑,记录华夏,沧桑血泪,彰显民族,不屈之骄。

北江飞素袖,南岭荡春潮。

华粤多才士,珠玑少碌夭。

迁徙离战乱,住足太平牢。

历代故居在,子孙海外骄。

南行二万盈尺,树覆峰峦妖娆。

曰中国,红石之祖,乃世之,名山丹霞;上溯千年历史,下贯东西地貌。

纵数历代,英贤有序,横推华夏,名流尽列; 渊源人文荟萃,流长风物俊尧。

险境危岩登攀,盛景稀世远眺。

雄劲鹤冲青天,堪与美男乱真;阴柔美轮美奂,竟与妙女比娇。

阴阳相对眺望,酷似夏娃亚当。

韶关风采楼

风采楼坐落在广东省韶关市区风采路,是明代弘治十年(公元1497年)韶州知府钱镛为纪念韶关藉北宋名臣余靖而建的,屡经重修。

风采一词是来自于宋襄赞美余靖的诗句:“必有谋猷俾帝右,更加风采动朝端。

”宋襄是借用“风采”一词比喻余靖的学识和品格。

“风采楼”三个字的题额,是明代书法家陈白沙茅笔字的存世珍品。

风采楼与北京天安门、故宫为同时代同风格建筑物,楼高22米,正方形,顶为三重飞檐翘角,正中有华饰小圆顶。

占地100多平方米,原是砖木结构,于1934年以水泥钢盘结构重建,保持原有建筑的一些特色

风采楼东临浈江,西望武水,气势轩昂,建筑精巧,古色古香,被誉为韶关的标记。

风采楼位于韶关市区,西望武水,东临浈江,是明代宏治年间韶州知府钱镛为纪念北宋名臣余靖而建,屡经重修。

因余靖有“更加丰采动朝端”之誉,故名丰采楼。

明代学者陈白沙所书“风采楼”墨迹柔韧苍劲、潇洒俊逸,镌刻成石匾高挂门楼。

风采楼整座建筑物雄伟独特,气势轩昂,是韶关市的标记建筑,现为韶关市博物馆。

附:韶关 风采楼边有故事 在韶关,我终于毫无保留地抛弃了一直以来认为只有背包远走、把自己放逐于天高海阔才是旅行的幼稚——我开始明白,只要用心去发现,那些所谓的小地方其实有着最耐人寻味的美。

不用去法国的小镇,不用去英国乡村,也不用去德国的城堡,国内的那一座座小城,就有如一个个表情丰富的世人,不同的历史、不同的文化,终于造就了难以磨灭、让你唏嘘不已的性格。

走在这个粤北小城的马路上,我所能够做的只是慢慢去咀嚼这里发生的每一个故事。

一张照片,一个细节,细细体会,掺和着我们经历过和未经历过的、听说过或未听说过的事情。

这里没有车水马龙的繁华,没有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她好像一位养在深闺的少女,只有慧眼的人才能读懂她。

古城地标风采楼 担负一个城市的地理标志,其中使命大概不仅仅是建筑本身,还必须要象征这个地方的性格和文化。

它见证了城市的故事,成就了一段历史典故。

我想,风采楼就是韶关的地标。

风采楼为纪念宋代名臣余靖而建,他是韶关历史上杰出人士的代表,曾与欧阳修等同被誉为朝廷敢于进谏的“四谏”之一,而“风采”这个词就是来自宋襄赞美余靖的诗句:“必有谋猷俾帝右,更加风采动朝端。

” 在韶关市区,风采楼是唯一的古物,由于现代建筑的规则与宏大,如今风采大厦下的风采楼就更显得格外古雅,那是一种从历史中走出的玲珑美感,当风采楼在过去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任务,而这种风采似乎又在预示在明天的经久不衰。

它是古城的一个象征,至今仍有不少商家以“风采”作为字号、商标。

在离风采楼大约两个街口的地方有一条小巷称为余相巷,听当地人说这就是余靖祖居,幽深小巷平淡无奇,而现住在余相巷的大多数已经是一般平常老百姓,只有里面的余靖纪念馆才提醒你这里是个值得纪念的地方。

今日繁华风度路 如今韶关最繁华的一条路叫做风度路,这条“风度路步行街”似乎已经很难与唐朝的历史牵扯在一起,但是它的的确确就是为了纪念唐朝明相张九龄而命名的。

翻开这里的乡土历史教材《韶关历史》,开篇就能见到张九龄的名字,他曾经向唐明皇呈奏,陈述历代帝皇兴衰教训,但是唐明皇只陶醉于开元盛世,对忠言听不入耳。

十五年后发生安史之乱,平乱之后,明皇终于后悔当年不听张九龄谏奏,自此之后,唐明皇任用官员必问:“其风度如张九龄卿否?”“风度路”也因此而得名。

风度路是韶关最古老的商贸大街,可能因此而难以大拆大建这倒成为了一种幸运。

散步在风度路上,体会两边商铺的变迁,其实是一面镜子反映了人民生活的发展

古街焕发着四射的热力,总激起我无尽的好奇心去探究起这条街道昨天的身影。

糍粑与土语里的生活滋味 吃过丽江的粑粑、阳朔的粑粑、还有乌镇的青团子,来到了韶关,就忍不住把它们和在这里街头巷尾售卖的艾叶糍粑做比较,往往我对后者情有独钟。

这里的糍粑里面加入了艾叶,按照今天崇尚食疗风气,艾叶在传统中医药里有着独到的疗效,不知不觉间,做糍粑人的一番心思用意就融入在这小巧可口的食物中。

还有灰水糍,老韶关人自然是记忆犹新,逢年过节时,每家每户都会自己制作灰水糍。

做好的灰水糍可以加点青菜、猪肉做成汤片,也可以煎成金黄色,撒上白糖,口感滑润。

现在这些东西也许只有在小巷深处才能发现它的踪影,但是这却是它最原始的生活滋味。

不能不提的还有韶关的方言土语,那些“涩”麻声、本城话如今在年轻一代中已经很少有人会说,转变为讲粤语或国语,但老一辈的韶关人却坚持:宁愿卖了祖宗田,不卖祖宗话,那土话似乎也成了老土的老一代人的土话。

当我看到两位老人家驻足在市场边上用土话聊家常,那一瞬间,我明白这座城市还是属于老人家,是他们继续了这座城市的文化,沉淀了这个城市的精髓。

推荐看点 吊脚楼、骑楼和趟拢门——“老房子”告诉你韶关的一切 在韶关的记忆中,没有“快餐”,没有“批量”,有的是普通的物件、精致的工艺、巧妙的构思,还有那些承载了百年风雨的老房子。

吊脚楼 在市区东堤中路...

求关于广州的诗词

〖广州试越台怀古〗——黄滔南越千年事,兴怀一旦来。

歌钟非旧俗,烟月有层台。

北望人何在,东流水不回。

吹窗风杂瘴,沾槛雨经梅。

壮气曾难揖,空名信可哀。

不堪登览处,花落与花开。

〖广州朱长史座观妓〗——宋之问歌舞须连夜,神仙莫放归。

参差随暮雨,前路湿人衣。

〖广州江中作〗书名:《全唐诗》 作者:张说去国年方晏,愁心转不堪。

离人与江水,终日向西南。

《题广州使院》——郑愚数年百姓受饥荒,太守贪残似虎狼。

今日海隅鱼米贱,大须惭愧石榴黄。

广州三樵歌〗奉敕追三樵,随侯傍道走。

回头语李郎,唤取尔朱九。

《广州石门寺重送李尚书赴朝,时兼宗正卿》——杨衡象阙趋云陛,龙宫憩石门。

清铙犹启路,黄发重攀辕。

藻变朝天服,珠怀委地言。

那令蓬蒿客,兹席未离尊。

〖广州王园寺伏日即事寄北中亲友〗——刘言史南越逢初伏,东林度一朝。

曲池煎畏景,高阁绝微飙。

竹簟移先洒,蒲葵破复摇。

地偏毛瘴近,山毒火威饶。

裛汗絺如濯,亲床枕并烧。

坠枝伤翠羽,萎叶惜红蕉。

且困流金炽,难成独酌谣。

望霖窥润础,思吹候生条。

旅恨生乌浒,乡心系洛桥。

谁怜在炎客,一夕壮容销。

〖使至广州〗——张九龄昔年尝不调,兹地亦邅回。

本谓双凫少,何知驷马来。

人非汉使橐,郡是越王台。

去去虽殊事,山川长在哉。

〖与王六履震广州津亭晓望〗——张九龄明发临前渚,寒来净远空。

水纹天上碧,日气海边红。

景物纷为异,人情赖此同。

乘槎自有适,非欲破长风。

〖广州陪凉公从叔越台宴集〗书名:《全唐诗》 作者:李群玉一径松梢踏石梯,步穷身在白云西。

日衔赤浪金车没,天拂沧波翠幕低。

高鸟散飞惊大旆,长风万里卷秋鼙。

玉钩挂海笙歌合,珠履三千半似泥。

.【减字木兰花】(寄钦州刘叔冶史君)——戴复古羊城旧路。

檀板一声惊客去。

不拟重来。

白发飘飘上越台。

故人居处。

曲巷深深通竹所。

问讯桃花。

欲访刘郎不在家。

...

关于抚琴的诗句有哪些?

1. 赵瑟清相似,胡琴闹不同。

慢弹回断雁,急奏转飞蓬。

——白居易《筝》2.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

——白居易《夜筝》3. 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岳飞《小重山》4. 多景楼上弹神曲,欲断哀弦再三促。

——苏轼《甘露寺弹筝》5. 佳人当窗弄白日,弦将手语弹鸣筝。

——李白《春日行》6. 端居正无绪,那复发秦筝。

——张九龄《听筝》7.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

——晏几道《筝》作者介绍:8.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9. 晏几道(1030年-1106年)男,汉族,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文港乡(今属南昌进贤县)人,北宋词人。

他是北宋词人晏殊第七个儿子,并不像晏殊在政治上有很高的地位,他只作过一些小官,如开封府判官、监颍昌府许田镇、乾宁军通判等。

一般讲到北宋词人时,称晏殊为大晏,称晏几道为小晏。

《雪浪斋日记》云:“晏叔原工小词,不愧六朝宫掖体。

”《鹧鸪天》中“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两句受人赞赏。

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

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

代表作有《临江仙》《鹧鸪天》《阮郎归》等。

10.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

太原(今属山西)人。

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元和三年(808)拜左拾遗,后贬江州(今属江西)司马,移忠州(今属四川)刺史。

后为杭州刺史,又为苏州、同州(今属陕西)刺史,以刑部尚书致仕。

晚居洛阳,自号醉吟先生、香山居士。

其诗早年与元稹齐名,称“元白”;晚年又与刘禹锡齐名,称“刘白”。

[1]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词不多,但影响后世甚大。

有《白氏长庆集》。

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

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11. 岳飞(1103-1142)字鹏举,汉族。

宋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安阳市汤阴县菜园镇程岗村)人。

南宋著名战略家、军事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将。

岳飞在军事方面的才能则被誉为宋、辽、金、西夏时期最为杰出的军事统帅、连结河朔之谋的缔造者。

同时又是两宋以来最年轻的建节封侯者。

南宋中兴四将之首脑。

他坚主抗金,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位至将相”。

1140年,他挥师北伐,先后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

宋高宗、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牌下令退兵,岳飞在孤立无援之下被迫班师。

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

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被杀害。

葬于西湖畔栖霞岭。

12.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1] [2]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

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13. 张九龄(678—740),一名博物,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唐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

唐中宗初年进士,唐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唐代有名的贤相。

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一人”。

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

自张九龄去世后,唐玄宗每宰相荐士,总要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因此,一直为...

一句月亮的诗句

1、《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玉阶怨》【唐】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3、《秋浦歌其十三》【唐】李白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4、《月下独酌》【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5、《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6、《把酒问月》【唐】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7、《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8、《月》【唐】薛涛 魄依钩样小,扇逐汉机团。

细影将圆质,人间几处看? 9、《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0、《月夜忆舍弟》【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1、《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2、《旅宿》【唐】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13、《故人寄茶》【唐】曹邺 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

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

半夜招僧至,孤吟对月烹。

碧沉霞脚碎,香泛乳花轻。

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

月余不敢费,留伴肘书行。

14、《暮江吟》【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15、《霜月》【唐】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台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16、《漫兴》一首【唐】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17《泊秦淮》【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8、《枫桥夜泊》【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父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9、《明月夜留别》【唐】李冶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

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

20、《江楼有感》【唐】赵嘏 独上江楼思悄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

21、《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2、《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

23、《生查子》【唐】牛希济 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圆意。

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终日劈桃瓤,仁儿在心里。

两朵隔墙花,早晚成连理。

24、《调笑令》【唐】戴叔伦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

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

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25、《菩萨蛮》【唐】冯延巳 梅花吹入谁家笛,行云半夜凝空碧。

欹枕不成瞑,关山人未还。

声随幽怨绝,云断澄霜月。

月影下重帘,轻风花满檐。

26、《相见欢》【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

27、《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28、《水调歌头》【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9、《春夜》【宋】王安石 金炉香烬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有一句诗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

有一句诗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与这诗意境相似的诗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望月怀远 / 望月怀古 作者: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译文海上面升起了一轮明月,你我天各一方共赏月亮。

有情人怨恨漫漫的长夜,彻夜不眠将你苦苦思念。

灭烛灯月光满屋令人爱,披衣起露水沾挂湿衣衫。

不能手捧美丽银光赠你,不如快如梦与你共欢聚。

《望月怀远》简介:《望月怀远》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作品

此诗是望月怀思的名篇。

开头紧扣题目,首句写“望月”,次句写“怀远”;接着直抒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五、六句承接三、四句,具体描绘了彻夜难眠的情境;结尾两句进一步抒写了对远方亲人的一片深情。

全诗语言自然浑成而不露痕迹,情意缠绵而不见感伤,意境幽静秀丽,构思巧妙,情景交融,细腻入微,感人至深。

作者简介:张九龄(678—740),唐朝大臣。

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

景龙(唐中宗年号,707—710)初年进士。

唐玄宗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是唐朝有名的贤相。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为李林甫所谮,罢相。

其《感遇诗》以格调刚健著称。

有《曲江集》。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作者: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

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里比得上人间?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

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简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在密州时所作。

这首词以月起兴,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词作上片问天反映执著人生,下片问月表现善处人生。

落笔潇洒,舒卷自如,情与景融,境与思偕,思想深刻而境界高逸,充满哲理,是苏轼词的典范之作。

作者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

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文学家、词人、诗人,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

形容“很累”的诗句有哪些?

形容很累的诗句有以下几首: 1.武陵春 谢逸 莫道烦愁谁人懂,世间负累几处同? 昏昏此身何所似,恰似芭蕉骤雨中。

2.《府试莱城晴日望三山》年代: 唐 作者: 许彬 不易识蓬瀛,凭高望有程。

盘根出巨浸,远色到孤城。

隐隐排云峻,层层就日明。

净收残霭尽,浮动嫩岚轻。

纵目徒多暇,驰心累发诚。

从容更何往,此路彻三清。

3.岳飞《小重山》 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将欲心事付瑶筝。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4.《府试莱城晴日望三山》年代: 唐 作者: 许彬 不易识蓬瀛,凭高望有程。

盘根出巨浸,远色到孤城。

隐隐排云峻,层层就日明。

净收残霭尽,浮动嫩岚轻。

5.《题画山水障》年代: 唐 作者: 张九龄 心累犹不尽,果为物外牵。

偶因耳目好,复假丹青妍。

尝抱野间意,而迫区中缘。

尘事固已矣,秉意终不迁。

良工适我愿,妙墨挥岩泉。

变化合群有,高深侔自然。

置陈北堂上,仿像南山前。

静无户庭出,行已兹地偏。

萱草忧可树,合欢忿益蠲。

所因本微物,况乃凭幽筌。

言象会自泯,意色聊自宣。

对玩有佳趣,使我心渺绵。

扩展资料: 古诗译文: 1.武陵春 谢逸 不要说忧愁烦恼没有人懂,在人世间每个人负担的劳累有几个人能相同呢? 我碌碌无为的样子像什么呢?就像芭蕉在骤雨中零落不堪。

2.《府试莱城晴日望三山》年代: 唐 作者: 许彬 蓬莱仙境不容易识别,登高凭栏,遥望前程。

仙山扎根于大海,山色远到城池。

隐隐约约与白云相连,层层叠叠连接太阳。

收尽了空中雾霭,浮动了山中山色。

张望远眺,几多闲暇,心猿意马,徒增烦恼。

我真想隐居仙山,从此逍遥。

...

感人肺腑的悼母文诗句

每个人的经历,文化水平不同,对于母亲的感觉也不尽相同,只能多看一些别人对母亲的思念,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回忆我的母亲 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

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我家是佃农。

祖籍广东韶关,客籍人,在“湖广填四川”时迁移四川仪陇县马鞍场。

世代为地主耕种,家境是贫苦的,和我们来往的朋友也都是老老实实的贫苦农民

母亲一共生了十三个儿女。

因为家境贫穷,无法全部养活,只留下了八个,以后再生下的被迫溺死了。

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母亲把八个孩子一手养大成人。

可是她的时间大半被家务和耕种占去了,没法多照顾孩子,只好让孩子们在地里爬着。

母亲是个好劳动。

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

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

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

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

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

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

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

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

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

我们用桐子榨油来点灯,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

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赶上丰年,才能缝上一些新衣服,衣服也是自己生产出来的。

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有铜钱那样厚。

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还穿不烂。

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

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不耕田就会害病,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

祖母是家庭的组织者,一切生产事务由她管理分派,每年除夕就分派好一年的工作

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

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

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

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和睦。

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她自己是很节省的。

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

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但是灾难不因为中国农民的和平就不降临到他们身上。

庚子年(一九零零)前后,四川连年旱灾,很多的农民饥饿、破产,不得不成群结队地去“吃大户”。

我亲眼见到,六七百穿得破破烂烂的农民和他们的妻子儿女被所谓官兵一阵凶杀毒打,血溅四五十里,哭声动天。

在这样的年月里,我家也遭受更多的困难,仅仅吃些小菜叶、高粱,通年没吃过白米。

特别是乙未(一八九五)那一年,地主欺压佃户,要在租种的地上加租子,因为办不到,就趁大年除夕,威胁着我家要退佃,逼着我们搬家。

在悲惨的情况下,我们一家人哭泣着连夜分散。

从此我家被迫分两处住下。

人手少了,又遇天灾,庄稼没收成,这是我家最悲惨的一次遭遇。

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

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

我不久就离开母亲,因为我读书了。

我是一个佃农家庭的子弟,本来是没有钱读书的。

那时乡间豪绅地主的欺压,衙门差役的横蛮,逼得母亲和父亲决心节衣缩食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支撑门户”。

我念过私塾,光绪三十一年(一九零五)考了科举,以后又到更远的顺庆和成都去读书。

这个时候的学费都是东挪西借来的,总共用了二百多块钱,直到我后来当护国军旅长时才还清。

光绪三十四年(一九零八)我从成都回来,在仪陇县办高等小学,一年回家两三次去看母亲。

那时新旧思想冲突得很厉害。

我们抱了科学民主的思想,想在家乡做点事情,守旧的豪绅们便出来反对我们。

我决心瞒着母亲离开家乡,远走云南参加新军和同盟会。

我到云南后,从家信中知道,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

从宣统元年(一九零九)到现在,我再没有回过一次家,只在民国八年(一九一九)我曾经把父亲和母亲接出来。

但是他俩劳动惯了,离开土地就不舒服,所以还是回了家。

父亲就在回家途中死了。

母亲回家继续劳动,一直到最后。

中国革命继续向前发展,我的思想也继续向前发展。

当我发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时,我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失败了,我和家庭完全隔绝了。

母亲就靠那三十亩地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

抗战以后,我才能和家里通信。

母亲知道我所做的事业,她期望着中国民族解放的成功。

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

作文 介绍韶关的风景名地,假如你是导游,你又会怎么介绍,请你按照...

虽然不是韶关人,但韶关也算得上是我的第二故乡了。

这里的经济不发达,但对喜欢山水、休闲游的人来说值得一游的地方还是挺多的。

一提到韶关很多人就会想到丹霞山,在韶关的众多景区中丹霞应是最出名的一个,一会就给朋友们介绍一下丹霞的一些风光。

呵呵,先跟朋友们讲下费用吧。

丹霞现在(本地人可凭身份证办年票,20元一年不限次数)游客门票价格平时100元,节假日120元。

里面有不少吃饭和住宿的地方,价格都不高,味道也可以。

晚上6点后本地车进去一般都不收钱,我们还曾经跑到里面去吃饭。

建议大伙吃饭时找那些多人的,特别是本地车多的那一家,因为无论价格还是味道相对来说会好哟。

还是先上些丹霞的风光图片吧。

(申明,以下的都是网上找来的,偶的摄影技术差,可照不出这么好的)先来张丹霞旅游全景图 不是大门,应该算是山门吧丹霞最出名的阳元石既是最出名的,就再来一张阴阳总是相辅相承的,这就是阴元石了阴元洞也再来一张吧登山观日出的路 丹霞日出这张更有丹霞日出的味道 群象过江茶壶峰附简介 中国红石公园――丹霞山,位于韶关市境内,面积290平方千米,是广东省面积最大、景色最美的风景区。

1988年以来,丹霞山分别被评为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地质地貌自然保护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地质公园、世界地质公园。

丹霞山是世界“丹霞地貌”命名地。

丹霞山由680多座顶平、身陡、麓缓的红色砂砾岩石构成,“色如渥丹,灿若明霞”,以赤壁丹崖为特色。

据地质学家研究表明:在世界已发现1200多处丹霞地貌中,丹霞山是发育最典型、类型最齐全、造型最丰富、景色最优美的丹霞地貌集中分布区。

在距今1.4亿年至7000万年间,丹霞山区是一个大型内陆盆地,受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影响,四周山地强烈隆起,盆地内接受大量碎屑沉积,形成了巨厚的红色地层;在距今7000年前后,地壳上升而逐渐受侵蚀。

距今600万年以来,盆地又发生多次间歇上升,平均大约每万年上升1米,同时流水下切侵蚀,丹霞红层被切割成一片红色山群,也就是现在的丹霞山区。

丹霞山在地层、构造、地貌表现、发育过程、营力作用以及自然环境生态演化等方面的研究在全国丹霞地貌区最为详细和深入,已经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丹霞地貌的研究基地以及科普教育和教学实习基地。

丹霞山风景区内有大小石峰、石墙、石柱、天生桥680多座,群峰如林,疏密相生,高下参差,错落有序;山间高峡幽谷,古木葱郁,淡雅清静,风尘不染。

锦江秀水纵贯南北,沿途丹山碧水,竹树婆娑,满江风物,一脉柔情。

丹霞山现有佛教别传禅寺以及80多处石窟寺遗址,历代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诗词和摩崖石刻,具有极大的历史文化价值。

希望对你有帮助。

满意就给个采纳吧

关于张掖丹霞山的诗词

忆丹霞山居(明)李永茂 云半结庐夜授经,流泉细细晓来听。

天空但立千群竹,月落犹余数点星。

雁阵南飞悲故国,螺川西望恨街亭。

三岩一出秋容老,惭愧闲身泛水萍。

其二 倚杖锄茶续陆经,喈喈野鸟傍林听。

客来共踏花间露,老去徒怜鬓上星。

未辟入州开幕府,空劳午梦泣新亭。

曾缘多病觅新药,却热应须瀚海萍。

其三 花卸花开逐岁经,松风松雨四时听。

长闲独赋关山月,小集俄占太史星。

丹诏一阳瞻凤辇,捷书万里发虢亭。

孤臣强揾昏朝泪,高要峡边诵野萍。

丹 霞 山 记(明)李充茂 粤自洪朦既降,岳渎同尊。

其他名山胜概,历世则一,而显晦各异;譬如被褐怀瑾之士,遇合有时,莫不有天者存乎其间耳。

韶郡丹霞山,在仁化治中,绵亘逶迤,方数十里,高数千仞,即余与梓里诸君子今所托迹处也。

山,下、中、上划而为三。

有两关、一峡,险自天设。

岩则有锦石、天然、篻竹、大明、草悬、水帘、晚秀、海螺诸名称,率皆离奇古怪。

或如龙蟠虎蜛于上;或如凤舞蛟腾于前;或如狮面螭形,悬立狰狞于十步之处。

凸凹不同,吞吐异状。

然石室星错,实外虚中,良有俯纳万千之用。

且中山一带,长松婆娑,修篁掩映,清泉瀑布,飞玉喷珠,幽赏之胜,令人应接不暇。

嗟乎!此山当中原、吴会之墟,何终南、崆峒、姑射、匡庐、天门、姑苏之不逮?乃溯从前,游屐鲜到,赠赋无闻,果太傅灵运罕其人哉?何能铲彩韬光于数千百年之后也! 嗟乎!物之遇合有时,是不能不重忆我先文定伯子矣。

伯子抚军虔州时,于乙酉仲冬,闻先大夫讣,奔号逾岭,扶榇南徙,抵仁化界上,怆然曰:“兵燹载道,时变靡穷,当早厝吾父于万全。

吾自庚岭至此,万山蜿蜒不绝,其可以有深藏者乎?余一家具奉先灵而止于是焉。

”于是麻履縗杖,日涉百余里,凡云峰峭壁,崒嵂崱历登眺几遍,或守御为难,或樵汲是艰。

一夕,与邑太学生周子长公,文学生刘子望夫、松涛昆玉,名蜿夜话,语及“治南二十里,有丹霞山,生等曾筑精舍数楹,读书其上,第扪崖陟磴,负济胜者,犹难焉。

”伯子第领之。

明旦,辄以一舴艋邀诸子偕往。

至则一望辟易,俨有剑阁之险。

摄衣而登,约数十丈,便崎岖难犯。

伯子攀藤拊木以进,手足交致力焉。

如是者数,才抵关门。

关门峭削直上,高亦仅十仞内,而攀缘路绝。

伯子竭数倍力,迂回盘折,仅而登假入中山焉。

稍行,经六祖堂、天然庵,里许,入篻竹岩。

得自篻竹岩折行半里许,入石峡。

峡路不远而羊肠,且棘身难进。

伯子委纡而前,若不有其难也。

峡尽,忽见雄石陟峙,是所谓霞关矣。

较前关高无虑十倍,极目天半,意骇心惊,犹幸石稍丰下,尚可受足,伯子俯首约躬,拊石而上,遂克跻焉。

霞关右出山背,稍可寓目。

伯子自左路过云度南行,登大明岩,陟山之巅。

环望群山罗列,若为丹霞拱护,而突兀,山含岈翕受,终无有出丹霞之右也。

复北游草悬岩,西游水帘岩、晚秀岩、海螺岩,已穷日之力矣。

伯子余勇可贾意津津未倦,盖乐此不为疲乎?此丙戊重九日也。

是夕,偕诸子宿中山之六祖堂。

堂有上人以默跏趺诵经。

伯子因有“听经此日当重九,采蕨何人更一双”之句。

随与诸子谋曰:“是山也,有险足固,有岩足屋,有樵可采,有泉可汲,其亦避世之奥区乎?倘得牛眠之处先人安厝,吾烟霞之癖,快足于是矣。

” 乃搜积俸百余金购之。

而先严佳城,即卜于对岸石云山之阳焉。

襄事既竣,伯子入丹霞,剪除荆棘,鸠工重修关门,曰:“此山之键也,以固吾圉耳。

”而从入之路,石可凿者,凿而梯之;不可凿者,梯之以木,盖升天之无阶而有阶矣。

而凡我故旧,风雨飘摇,伯子胥与居处于山中焉。

嗟呼!丹霞之名,不自今日而始也,乃阒乎无人,寂寞者数千百岁矣。

自伯子至止,而人人知有丹霞焉,且人人丹霞是依赖焉。

是岂不有天者存乎其间哉!顾予所甚悼者,伯子以介行,甘播越之苦,苍梧既驾,赍志旋终,不获久有此山耳。

今先后同志来处此者,如际霞包君、两岐贺君、亦若姚君、丹鸣朱君、羽明王君、若那李君、美生韩君、樵谷张君、厚吾宁君、二酉陈君、文梦许君、经宇李君暨余小子充茂,两侄灏、鸿,甥唐运泰,皆有室家仆婢,无虑千百辈,咸邀灵此山,以脱然于劫灰煨烬之外,则兹山之造我流人,功宁纪极?而平日所称名胜于中原、吴会之区者,正恐名公卿大夫,冠盖渐稀,才子骚客,吟咏亦歇,而幽人贞士高蹈远引者,亦不敢过而问焉。

则终南、崆峒、姑射、匡庐、天门、姑苏,今日以与丹霞较,其不逮抑又远矣! 兹余小子奉先大夫遗嘱,扶榇北归。

倘得修途无阻,就窆先陇,两侄子获有宁宇,可以岁时伏腊,余不肖,期以一瓢一衲,重赋归来,与丹霞相终绐。

俾野鸟飞花,再识故人杖履。

庶几丹霞移文后之君子,可以不作乎?是为记。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网 和 韶关 有关的诗词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