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关于老舍的一首诗



“大雨冼星海,长虹万籁天;冰莹成舍我,碧野林枫眠。” 绝句的形象鲜明,意境开阔,堪称上乘佳作。全诗共20个字,却十分巧妙地融入了8位文艺界名人的名字。“大雨”,即孙大雨,为现代诗人、文学翻译家;冼星

“大雨冼星海,长虹万籁天;冰莹成舍我,碧野林枫眠。” 绝句形象鲜明,意境开阔,堪称上乘佳作。全诗共20个字,却十分巧妙地融入了8位文艺界名人的名字。“大雨”,即孙大雨,为现代诗人、文学翻译家;冼星海,为著名的人民音乐家;“长虹”,即高长虹,为现代作家、诗人;万籁天,为著名的戏剧、电影艺术家;冰莹,为现代女作家;成舍我,是老舍先生的好友,曾任重庆《新蜀报》总编辑;碧野,为现代著名作家;林枫眠是现代著名画家。只有杰出的语言大师,才能“瞎凑”出如此令人叫绝的好诗。

诗句)过江之鲫.指的是什么生肖或动物(带上理由

“过江之鲫”出自宋·刘克庄《竹溪生日二首》:“试把过江人物数,溪翁之外更谁哉。

”释义东晋王朝在江南建立后,北方士族纷纷来到江南,当时有人说“过江名士多于鲫”。

比喻某种时兴的事物多得很。

后用以形容赶时髦的人很多,但多含有盲目跟风之意。

◎ 大批中国人如"过江之鲫"去日本留学或考察,在数不清的人流中,可以发现中国近现代美术的主要开拓者和许多著名美术家的身影:王震、陈师曾、何香凝、金城、于右任、高剑夫、李叔同、叶恭绰、沈尹默、陈树人、郑锦、姜丹书、吕凤子、王梦白、高奇峰、朱屺瞻、胡根天、邓以蛰、汪亚尘、王锐之、俞剑华,徐悲鸿、刘海粟、溥心畲、周轻鼎、陈之佛、潘天寿、王子云、丰子恺、黄君璧、卫天霖、张大千、林风眠、关良、倪贻德、丁衍庸、常任侠、许幸之、傅抱石、沈福文、李桦、黎雄才、王式郭、萧传玖、黄新波。

诗 | 樊小纯《借我》

《借我》 借我一个暮年, 借我碎片, 借我瞻前与顾后, 借我执拗如少年

借我后天长成的先天, 借我变如不曾改变。

借我素淡的世故和明白的愚, 借我可预知的险。

借我悲怆的磊落, 借我温软的鲁莽和玩笑的庄严。

借我最初与最终的不敢,借我不言而喻的不见。

借我一场秋啊,可你说这已是冬天。

这是樊小纯写给木心的一首诗。

借我、是指自己还做不到、或者做的到却没有勇气去做的事情。

借我一个暮年————我想暮年可以看透生命所有的风景、而且、到了暮年可以更好的省视自己。

借我碎片————这里的碎片指的是回忆里面美好的东西、或者是不美好的东西、都希望经历一遍、再去感受一下年少的不懂的感觉。

借我瞻前顾后———现在的自己对生活有了经验、再也不会对未知的事情横冲直撞、或者是犹豫不决、因为实在看了太多的风景、对很多现象都已经烂熟于心、却喑哑无言。

借我执拗如少年———就以我自己来说、还是少年吗?很喜欢这句话、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如我少年时一样执拗、但是我想年老之人都无法再为一些无意义的事坚持到底、因为那时候经历了太多生活的苦楚、放弃了太多东西、少年的相信是最坚定的相信、甚至去相信和一个不可能的人一起、甚至相信一生一世一双人的甜美实验、不过人活着、总要有点相信吧。

扩展资料: 樊小纯,1987年生于上海

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广播电视新闻系,毕业后进入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大师》栏目工作,拍摄制作历史人物类纪录片。

《借我》是樊小纯写来纪念木心的一首小诗,流传后被网友争相转载传阅,这首诗因风格很木心,在网上一度被讹传为木心所作。

《借我》的广为传布,使得樊小纯在文艺青年中颇受推崇。

还有一部分人了解樊小纯,是通过她的博客和微博。

她的微博聚集了一批长期的固定的读者,他们喜欢看她分享的生活随笔、思辨的文字、摄影,以及一些影评、读书笔记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借我...

关于站立的诗

书名:风中站立:诗歌卷 图书编号:596907 出版社:大众文艺出版社 定价:21.8 ISBN:780094661 作者:北岛,等 出版日期:2002-01-01 版次:1 开本:32开 简介:片断:下一棵树/北岛风从哪儿来我们数着罂粟籽中的日日夜夜大雪散布着某一气流的谎言邮筒醒来信已改变含义道路通向历史以外我们牵回往事拴在下一棵树上来吧,野蛮人请加入这一传说这预订的时刻开花谦卑的火焰变成他乡之虎我们游遍四方总是从下一棵树出发返回,为了命名那路上的忧伤 目录:序言牛汉林莽刘福春朴素阿坚虎斑贝艾青维也纳的鸽子艾青叹息也有回声白烨雁白茨回答北岛宣告北岛履历北岛乡音北岛不一棵村北岛午夜听街车环行卞之琳雾中汉水蔡其矫祈求蔡其矫贝壳线蔡其矫夜行在西部高原昌耀纪历昌耀我们无可回归昌耀圣咏昌耀痛·怵惕昌耀树梢上车前子雨中的马陈东东点灯陈东东致白丁香陈敬容山和海陈敬容桃花杜涯流经我们身边的这条大河杜涯秋杜运燮枯树悼词杜运燮红草莓傅天琳寻找雪的感觉傅天琳大海戈麦三月公刘难老泉公木蜕宫玺简历顾城许多时间,像烟顾城穷,有个凉凉的鼻尖顾城望星空郭小川春天,十个海子海子最后一夜或第一日的献诗海子四姐妹海子有关大雁塔韩东温柔的部分韩东火狐韩作荣瞬间的野菊韩作荣哦,爱情韩作荣回答何其芳圆明园酒鬼黑大春秋日咏叹黑大春端午的信息灰娃反差吉狄马加番石榴的秩序纪弦你的名字纪弦鸟之变奏纪弦想象中的读者简宁纪念碑江河星星变奏曲江河追日江河一天匡国泰立冬蓝蓝在今天蓝蓝新年快乐李琦白菊李琦一个字李琦陶罐——半坡之一李小雨盐李小雨中文系李亚伟端阳李瑛清明李瑛蟋蟀李瑛老朋友聚会梁南我始终恋着:希望梁南中国,我的钥匙丢了梁小斌雪白的墙梁小斌玻璃梁晓明大盆地,我的保姆廖亦武阡陌林泠秋天在一天天迫近尾声林莽雪一直没有飘下来林莽瞬间林莽挽歌林莽两个野草气息的牧童林染重读那些信林雪昭关——坐208公车思及子胥过昭关零雨母亲的灯刘向东故园九咏(选三)流沙河瓷器柳法无题潞潞向自己倾诉陆健上弦的树陆忆敏麦坚利堡罗门流浪人罗门遥望故乡罗门板门店·三八度线罗门汤姆之歌——西贡诗抄洛夫众荷喧哗洛夫边界望乡洛夫因为风的缘故洛夫沃角的夜和女人吕德安蟋蟀之王吕德安一觉吕剑哈尔茨山游记绿原天葬台悲歌绿原秋天芒克春天芒克没有时间的时间(节选)芒克唢呐声声梅绍静她就是那个梅梅绍静停电之后穆旦智慧之歌穆旦秋穆旦冬穆旦丰棵树牛汉华南虎牛汉悼念一棵枫树牛汉我是一颗早熟的枣子牛汉夜牛汉手枪欧阳江河玻璃工厂欧阳江河家——给一个在动乱中失掉家的人彭燕郊影子彭燕郊风中站立清平隐居城市曲有源免开伤口——有人说:免开尊口曲有源海上有雾曲有源姊归屈原墓任洪渊最后的月亮任洪渊夏,在雨中蓉子碎镜蓉子我的妆镜是一只弓背的猫蓉子再致母亲桑恒昌读信沙鸥寻人记(第九十九首)沙鸥梦或者黎明商禽涉禽商禽山那边有雨邵燕祥五十弦(选七首)邵燕祥一个地区沈苇面向秋天沈苇相信未来食指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食指归宿食指我这样写歌食指致橡树舒婷四月的黄昏舒婷神女峰舒婷最后的挽歌(第六章)舒婷我不知道她的名字苏金伞埋葬了的爱情苏金伞东京的某个夜晚苏历铭异乡的周末孙文波记忆——读林风眠静物画唐祈芦笛唐堤

齐白石的资料

齐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二十世纪中国画艺术大师,二十世纪十大书法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

齐白石1864年元旦(清同治二年癸亥十一月二十二日)出生于湘潭县白石铺杏子坞,1957年9月16日(丁酉年八月二十三日)病逝于北京,终年九十四岁。

宗族派名纯芝,小名阿芝,名璜,字渭清,号兰亭、濒生,别号白石山人,遂以齐白石名行世;并有齐大、木人、木居士、红豆生、星塘老屋后人、借山翁、借山吟馆主者、寄园、萍翁、寄萍堂主人、龙山社长、三百石印富翁、百树梨花主人等大量笔名与自号。

家道贫寒,只读过短暂的私塾,十五岁起从师学木工而以雕花手艺闻名,二十六岁转从萧芗陔、文少可学画像,二十七岁始从胡沁园、陈少蕃习诗文书画,三十七岁拜硕儒王闿运为师,并先后与王仲言、黎松庵、杨度等结为师友。

齐白石在家乡先后居出生地星斗塘、梅公祠借山吟馆、茹家冲寄萍堂。

自四十岁起,离乡出游,五出五归,遍历陕、豫、京、冀、鄂、赣、沪、苏及两广等地,饱览名山大川,广结当世名人,樊樊山、夏午诒、郭葆荪等皆为挚友。

五十五岁避乱北上,两年后定居北京。

时与陈师曾、徐悲鸿、罗瘿公、林风眠等相过从。

七十四岁游蜀,与黄宾虹、金松岑相见。

齐白石主张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衰年变法,绘画师法徐渭、朱耷、石涛、吴昌硕等,形成独特的大写意国画风格,开红花墨叶一派,尤以瓜果菜蔬花鸟虫鱼为工绝,兼及人物、山水,名重一时,与吴昌硕共享“南吴北齐”之誉;以其纯朴的民间艺术风格与传统的文人画风相融合,达到了中国现代花鸟画最高峰。

篆刻初学丁敬、黄小松,后仿赵撝叔,并取法汉印;见《祀三公山碑》、《天发神谶碑》,篆法一变再变,印风雄奇恣肆,为近现代印风嬗变期代表人物。

其书法广临碑帖,历宗何绍基、李北海、金冬心、郑板桥诸家,尤以篆、行书见长。

诗不求工,无意唐宋,师法自然,书写性灵,别具一格。

其画印书诗人称四绝。

一生勤奋,砚耕不辍,自食其力,品行高洁,尤具民族气节。

留下画作三万余幅、诗词三千余首、自述及其他文稿并手迹多卷。

作品以多种形式一再印制行世。

齐白石曾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名誉教授、北平美术作家协会名誉会长、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央文史馆研究馆员、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理事、中国画院名誉院长、北京中国画研究会主席、全国美术家协会主席;1949年7月、1953年9月两次出席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连续当选为全国文联委员;1954年8月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与毛泽东主席交谊甚深并受到过接见;1953年1月文化部授予其荣誉奖状及“人民艺术家”称号;1955年12月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艺术科学院授予其通讯院士荣誉状;1956年4月世界和平理事会授予其1955年度国际和平奖金,9月举行授奖仪式;1963年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

齐白石1864-1957齐白石:原名纯芝,号渭青、兰亭,后改名璜,号濒生,别号白石、白石老人,别署杏子坞老民、星塘老屋后人、借山吟馆主者、寄萍、齐大、木居全、湘上老农、三百石印富翁等。

湖南湘潭人。

家贫寒,少时读书一年,牧牛砍柴之余读书习画。

1877年做木匠学徒,次年改学雕花木工,曾习摹《芥子园画传》并据以作雕花新样。

1888年起始学画,曾任龙山诗社社长。

1902年起,出游陕西、北京、江西广东广西

七年间“五出五归”,得见名山大川,画风由工转写,书法由何绍基体转学魏碑,篆刻由丁、黄一路改学赵之谦体。

1917年二进北京,结识陈师曾、姚茫父等,次年返湖南。

1919年定居北京,始行变法。

1926年任教于国立北平艺术专门学校。

抗日战争期间,表示“画不卖与官家”。

1946年重操卖画治印生涯,同年赴南京、上海举办个展,并任北平艺专名誉教授。

1952年聘为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

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文史馆研究馆员,北京中国画研究会主席,北京中国画院名誉院长。

曾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1953年中央文化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1955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艺术科学院授予通讯院士荣誉状。

1956年获世界和平理事会1955年度国际和平奖金。

1963年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

著有《借山吟馆诗草》、《白石诗草》、《白石老人自传》等。

出版有《齐白石全集》等各种画集近百种。

李可染 李苦禅介绍

李可染简介 李可染(1907--1989年)李可染先生1907年3月26日生于江苏徐州,13岁从师乡贤钱食芝学习传统山水画,16岁入上海私立美专学习。

1929年以优异的成绩杭州(国际)西湖艺术院,破格录取为研究生,师从林凤眠等教授,研习西画。

1943年应聘为重庆国立艺专讲师,从事中国画教学、创作和工作。

1946年应徐悲鸿之聘为国立北平艺专中国画教授,同时师从齐白石、黄宾虹,潜心于民族传统绘画的研究与创作。

新中国成立后、他进一步致力于中国画艺术的革新。

将"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用最大的功力大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为座右铭,使古老的山水画艺术获得了新的生命。

可染先生的山水深厚凝重,博大沉雄,以鲜明的时代精神和艺术个性促进了民族传统绘画的嬗变与升华。

可染先生自成体系的教育思想,出现了活跃于画坛的"李可染学派"。

它不仅是画坛辛勤耕耘70余年的一代宗师,而且在艺术观念的开拓上也作出了重要贡献,既影响早已越出美术界,受到各方面的高度评价

室名师牛堂,江苏徐州人。

自幼习画,先入上海美专师范科,杭州西湖国立艺专研究生班,师事法国名画家克罗多学习油画,深受潘天寿、林风眠影响,并师从齐白石、黄宾虹学画,曾在多所艺术院校任教。

解放后,任中央美院教授、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

擅山水、重写生,并将西画中的明暗处理方法引入中国画,将西画技法和谐地融化在深厚的传统笔墨和造型意象之中,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作品在国内外各大博物馆多有收藏。

专集有《李可染画辑》、《李可染画集》等。

艺术特色 李可染的水墨画一扫逸笔优雅的文人积习,尤其是那以悲沉的黑色形成的基本色调,深深地捉住人们的感觉,而在这悲怆旋律的制约下,画中即使偶有淡淡的幽雅,也会被这"黑色世界"造成凄迷的基调。

1954年后他以造化为师,屡下江南,探索"光"与墨的变幻,形成独特的风格,可以以"黑"、"满"、"崛"、"涩"来概括其艺术内涵,无疑地,李可染为水墨世界开创出新的格局。

他的画面结构,更让人感受到一种屹立千年的中国山水。

一种范宽式的饱满构图,山势迎面而来,瀑布浓缩为一条白色的裂隙,用沉涩的笔调一寸一寸地刻划出来,绵绵密密地深入到画面的每一个角落,在一张纸上,表现出最大最丰富的内容

评论家一致认为李可染山水画的价值主要是他创造性地探索出新图式,并表现出浑厚博大的精神力量。

从1943年开始李可染从事中国画教学和创作工作,后来师从齐白石、黄宾虹潜心于民族传统绘画的研究。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国画界有一种变革,提倡新国画。

于是1954年后他屡下江南,探索“光”与“墨”的变幻。

李可染有着扎实的素描功底,他的作品让人感受到了屹立千年的中国山水。

范宽式的饱满构图,山势迎面而来,瀑布浓缩为一条白色的裂隙,用沉涩的笔调一寸一寸地刻画出来,绵绵密密地深入到画面的每一个角落,在每一张纸上,表现出最大最丰富的内容。

李可染的水墨画一扫逸笔优雅的文人积习,尤其是那以悲沉的黑色形成的基本色调,深深地抓住了人们的视觉。

李可染山水画的价值,主要是他创造性地探索出了一种新的图式,并且表现出了浑厚博大的精神力量。

李苦禅 中国当代杰出的大写意花鸟画家、书法家、人民的美术教育家。

出生于山东省高唐县李奇庄的一个贫农家庭

少年时,在民间艺人的影响下,走上了艰苦的艺术征途。

生平简介 李苦禅(1899年01月11日—1983年06月11日)原名李英、李英杰,号励公,山东高唐人。

自幼家贫,在民间绘画艺人影响下学画。

1919年入北京大学附设的“勤工俭学会”(又名法文专修馆)半工半读,同时在北京大学附设的“业余画法研究会”向徐悲鸿学习素描与西画。

1920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攻读中文,1922年转北京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系学习。

期间,常靠晚间拉洋车维持生活。

为此,同学林一卢赠其“苦禅”二字为名(苦,即苦难的经历;禅,古称写意画为禅宗画)。

1923年拜齐白石为师学国画,成为齐门第一名弟子。

白石老人赠其手书云“苦禅(第画笔及思想将起余辈,尚不倒戈,真人品之高即可知矣”;认为“英(苦样)也过我,英也无敌,若老死不事大名,是无鬼神矣”。

1925年于北京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毕业后任北京师范学校美术专科国画教员,1930年任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教授,抗战初期辞职寓居北京。

因平日与爱国志士交往甚密,一度被捕入狱,在狱中坚贞不屈。

1946年任北京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教授,1950年任中央美术学院附属民族美术研究所研究员。

后任该院国画系教授。

擅大写意花鸟画,作品继承民族绘画优良传统,并融中西技法为一炉,常以松、竹、梅、兰、菊、石、荷、鱼、鸡、鹰等为题材,具有笔墨厚重豪放,气势磅礴逼人,意态雄深纵横、形象洗练鲜明的独特风格,树立了大写意花鸟画的新风范,长屏巨幅更为世人所瞩目。

艺术特色 他的作品继承了中国画的优良传统,吸取石涛、八大山人、扬州画 李苦禅作品 派、吴昌硕、齐白石等前辈的技法,并融中西技法于一炉,渗透古法又能独辟蹊径,在花鸟大写意绘画方面...

关于描写环境优美的诗歌

环境描写(农村、雪景、芦苇)精彩语段: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

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

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

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

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

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

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

大家争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 一九三七年春夏两季,翼中平原大旱。

五月,滹沱河底晒干了,热风卷着黄沙,吹干河滩上蔓延生长的红色的水柳。

三棱草和别的杂色的小花,在夜间开放,白天就枯焦。

农民们说:不要看眼下这么旱,定然是个水涝之年。

可是一直到六月初,还没落下透雨,从北平、保定一带回家歇伏的买卖人,把日本侵略华北的消息带到乡村

河北子午镇的农民,中午躺在村北大堤埝的树荫凉里歇晌。

在堤埝拐角一棵大榆树下面,有两个年轻的妇女,对着怀纺线。

从她们的长相和穿着上看,全好像姐妹俩,小的十六七岁,大的也不过二十七八。

姐姐脸儿有些黄瘦,眉眼带些愁苦;可是,过多的希望,过早的热情,已经在妹妹的神情举动里,充分的流露出来。

她们头顶的树叶纹丝不动,知了叫的焦躁刺耳,沙沙的粘虫屎,掉到地面上来。

远处有一辆小轿车,在高的矮的、黄的绿的庄稼中间,红色的托泥和车脚一闪一闪。

两个乌头大骡子,在中午燥热的太阳光里,甩着尾巴跑着。

“推开门一看,嗬!好大的雪啊!山川、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

”接着,具体写柳树、松柏具有特色的雪后景致。

先写静态美:“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

”再写动态美:“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 不经意间,窗外已飘起了雪花,姗姗来迟的雪密密匝匝,在灰暗的天空中急速地落向地面,凌空划过无数道孤线,随风旋转、飞舞,犹如从天而降的柳絮,一时间弥漫天空。

仿佛天女散花,无穷无尽的雪花从天穹深处飘落,如同窈窕的仙女穿着白色的裙子,用优美的舞姿向所有的生物致敬,然后轻柔地覆盖在房顶上、草尖上、树叶上,瞬间,万物的本来面目被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悄悄地掩盖住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层薄薄的积雪,一眨眼工夫,雪花用自然的力量点缀了万物,将一切变得神秘起来。

雪花越来越密,在空中无休止地散落着。

小区里弥漫着无数似花似蝶的六角精灵,它们无声无息地湿润了万物,用纤巧的魔棒将小区打扮一新,淘气的小精灵们无拘无束,欢快地、盈盈地在空中演绎着一场绝佳的舞蹈,也许是在天宫中呆久了的缘故吧,它们似乎把全身的能量都释放出来了,渲染了一切。

偶尔有几片雪花调皮地在家家户户的不锈钢架子上跳高,不时发出一声声清脆的敲击声,“叮叮当当”,似乎在为空旷的小区营造一点轰轰烈烈,然而,那六角形的精致的雪花,却很快就融化成了水滴,依附在被雪水冲得干干净净的架子上,风儿悠悠地吹来,摇摇欲坠,但还是不肯善罢甘休。

融化的雪水中,隐隐约约映出了一个清新的世界。

雪开始变小了。

植物们像是吸足了营养,在向飘洒着的雪不断挥手,感谢雪的恩赐。

小时候,我常常一个人呆在河边。

那时的天总是很蓝,蓝蓝的水面上总是倒映着大雁北飞的影子;绿莹莹的草地上缀满白白红红的小花,白色的小蝴蝶在花丛中上下翻飞,蜻蜓落在远处的芦苇上,惊落一串露珠;看着生命都在快乐地忙碌着,我的心便也充盈着快乐,鼓着腮帮子吹起苇叶做的哨子,“嘀嘀”的声音便会在河面上传出很远,吓得聒噪的麻雀们也能安静好一阵子。

第一片落叶带来秋的讯息,天气也很快凉下来了。

庭院里,红红黄黄的枯叶落满了瓦沟;墙头招摇了一个春天带一个夏天的狗尾草也丧气地垂下了头,南归的大雁在深秋的碧空中变幻着队列。

这时候的河道中,是芦花的海洋,白绒绒的芦花酷似蒲公英的花朵,却没有蒲公英的绝情,它永远也不会弃芦苇而去,而是无声无息地顶着淅沥的秋雨,迎着萧瑟的秋风,一任白露、霜降这样的时节在身边飞逝而过。

它们好像也知道:一岁一枯荣,不远的春天,绿的精灵还会苏醒。

今年冬天,我已在千里之外的他乡求学,不知故乡的芦苇是否安好,芦花早就开了吧?求学的路上,窗外一丛芦苇一闪而过,我竟觉得它们宛如一丛散乱的令人伤感的往事,我知道我会好久看不见故乡的芦苇了。

我喜欢绿色,觉得那是一种生机盎然的颜色。

因为故乡的芦苇早已溶入了我的生命,包括那汪绿水,那片芦花。

文章: 会思想的芦苇 最近回到我曾经“插队落户”的故乡,一下船,就看到了在江堤上迎风摇曳的芦苇。

久违了,朋友! 芦苇,曾经被人认为是荒凉的象征。

然而在我的心目中,这些随处...

国画大师潘天寿资料

潘天寿(1897—1971),字大颐,自署阿寿 、寿者。

现代画家、教育家。

浙江宁海人。

1915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受教于经亨颐、李叔同等人。

其写意花鸟初学吴昌硕,后取法石涛、八大,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美术学院院长等职。

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委员;1958年被聘为苏联艺术科学院名誉院士。

著有《中国绘画史》《听天阁画谈随笔》等。

潘天寿的画让人感到震动;一个洋溢着生活的情采和趣味,一个勃发着精神的张力和豪气。

前者以自然流露为上,后者以刻意经营为工。

他一生的奋斗,正与西方美术思潮对中国美术的起伏冲击同时,他认为中外美术的混交,可以促进美术的灿烂发展,但他自己的创作却毕生坚持从传统自身求出新,不伸手向外来因素借鉴。

他在风格上和吴、齐、黄的差异,并无超出传统材料工具、表现方式和审美趣味这个统一的大圈。

因此,他追求的雄大、奇险、强悍的审美性格,依然未出“壮美”这一传统审美范畴,没有由借鉴西方文化精神而转为崇高性。

他是传统绘画最临近而终未跨入现代的最后一位大师。

李可染以和平为主题的作品,注意,以和平为主题

《万山红遍》一九六二年至一九六四年间,李可染以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的名句“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为主题创作了七帧画作,每件作品之尺寸、章法和景观不一,但基本格局相同。

当中的《万山红遍》高一百三十一公分,宽八十四公分,为此系列作品中较大的一帧,甚具收藏价值。

佳士得中国书画部的专家萧芬琪表示,此画打破了画家惯用的黑墨色法,以小溪斜流之山村景色为构图背景,用了大量朱砂,通红一片,包含对祖国河山无限的深情。

作家为了突出“红”字,运用大量浓密朱砂点,使画面效果格外强烈,并以浓厚的墨色为底,形成冷暖对比,层次丰富。

而林间的白墙、山上的飞瀑和山下的流泉,互相衬托,极具气势,成了画面的亮色。

五、六十年代,毛泽东诗词成了不少艺术家的创作题材,故此以毛泽东诗词为题的画作不计其数,“万山红遍”更是当时最受欢迎的名句之一。

当时许多画家绘画秋山红叶,被美术史家称之为“红色山水”。

画室名师牛堂,(农历二月十三,光绪三十三年丁未)生于江苏徐州。

父李会春, 原为贫农, 逃荒到徐州,先以捕鱼为生,后做厨师。

母李氏为城市贫民,双亲均不识字。

1923年 16岁。

入上海美术专门学校普通师范科学习,教师有诸闻韵、潘天寿、倪贻德等。

1929年 22岁。

考入西湖国立艺术院研究生班,得林风眠校长爱重。

从师法籍教授克罗多,专 攻素描和油画。

同时自修国画,研习美术史论。

是年加入“一八艺社”。

1937年 30岁。

抗日战争爆发,创作了大批抗日宣传画。

后偕同四妹李畹西行,经由西安转道武汉

32岁。

武汉失守,画家经长沙、衡阳、桂林、贵阳,辗转抵重庆。

得知夫人苏娥于1938年秋在沪病逝,因受强烈刺激患失眠与高血压症。

创作《是谁破坏了你快乐的家园!》。

苏娥遗一女三男:玉琴(女)、玉霜、秀宾、苏玉虎。

35岁。

致力于水墨、水彩画创作。

住重庆赖家桥农家,紧邻牛棚,此后更多地用水墨画牛。

是年,参加当代画家联展,所作水墨写意人物《屈原》、《王羲之》,山水画《风雨归牧》等得到郭沫若、沈钧儒、田汉等人好评,为之题诗。

樊小纯的诗《借我》全文

借我——樊小纯借我一个暮年,借我碎片,借我瞻前与顾后,借我执拗如少年。

借我后天长成的先天,借我变如不曾改变。

借我素淡的世故和明白的愚,借我可预知的险。

借我悲怆的磊落,借我温软的鲁莽和玩笑的庄严。

借我最初与最终的不敢,借我不言而喻的不见。

借我一场秋啊,可你说这已是冬天。

1. 樊小纯简介:(1)职业:纪录片导演、作家(2)毕业院校:复旦大学,纽约视觉艺术学院(3)代表作品:《不必交谈的时刻》、《林风眠》、《严复》2. 《借我》简介:《借我》是樊小纯写来纪念木心的一首小诗,流传后被网友争相转载传阅,这首诗因风格很木心,在网上一度被讹传为木心所作。

3. 人物评价:(1)李泉说:小纯的特别在于我知道她从哪里来,却无法想象她到哪里去。

她的文字载着她现在的问与答,眼和心,但这些好像于她并不重要,她只是快速地路过,而我只是对这样的她会走到哪里,充满无限的遐想。

(2)彭小莲认为:小纯的写作有着非常80后的特征:敏感、跳跃、碎片,但她始终表达自己的真实思考,努力体现自己的独立。

关于现当代诗歌理论研究的著作有哪些?

食指:本名郭路生,生于1948年。

“文革”中因救出被围打的教师而遭受迫害。

1968年到山西插队,1970年进厂当工人,1971年参军,1973年复员,曾在北京光电技术研究所工作。

因在部队中遭受强烈刺激,导致精神分裂,住进精神病院,1999年出院。

他在“文革”中开始写诗,《相信未来》曾被江青点名批判。

其诗被朋友及插队知青辗转传抄,广泛流行于全国,影响深远。

即使在精神病院里也未停止创作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于福建石码镇。

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

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

1980年至福 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

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与北岛、顾城齐名,但事实上,她的诗歌更接近上一代载道意味较浓的传统诗人,反抗性淡漠了许多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

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

1929年在林风眠校长的鼓励下到巴黎勤工俭学,在学习绘画的同时,接触欧洲现代派诗歌。

比利时诗人凡尔哈仑给他的影响最大。

1932年创作第一首诗《会合》,此诗以笔名“莪伽”发表于同年七月出版的《北斗》第2卷第3、4期合刊。

1932年5月回到上海,加人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并组织春地画社。

7月,被捕入狱,在狱中翻译凡尔哈仑的诗作并创作了名篇《大堰河——我的保姆》。

接着创作了《芦笛》、《巴黎》等。

1935年10月,经保释出狱。

1937年抗战爆发后到武汉,写下《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1938年初到西北地区,创作了《北方》等著名诗篇。

同年到桂林,任《广西日报》副刊编辑,又与戴望舒合办诗刊《顶点》,此间较重要作品有《诗论》。

1940年到重庆任育才学校文学系主任,不久赴延安,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工作。

此时代表作有《向太阳》等。

1944年获模范工作者奖状,并加人中国共产党

1945年10月随华北文艺工作团到张家口,后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领导工作,写有《布谷鸟》等诗。

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1958年到黑龙江农垦农场劳动,1959年转到新疆石河子垦区。

1979年彻底乎反后,写下《归来的歌》、《光的赞歌》等大量诗歌。

从诗歌风格上看,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

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

建国后出版的诗集有《欢呼集》、《宝石的红星》、《海岬上》、《春天》、《归来的歌》、《彩色的诗》、《域外集》、《雪莲》、《艾青诗选》等。

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卞之琳(1910—2000),曾用笔名季陵,祖籍江苏溧水,1910年生于江苏海门。

1933年毕业于北平北京大学英文系,曾任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1949-1952)现仍任中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二级)享受终身制 待遇;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届外国文学评议组成员;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副会长 ;历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现任顾问;曾作客英国牛津(1947-1949)。

抗日战争初年曾访问延安从事临时性教学工作、并访问太行山区前方、随军;回西南大后方后在昆明西南联大,任讲师,副教授,定级教授,1946复员至天津南开大学任职一年。

解放后多次下乡生活与协助农村工作。

曾作为荷兰学者Lloyd Haff研究专著的题材-Pich chihlin a stady of Modern chinese Poetry;香港大学学者张曼仪的专题研究的对象……《卞之琳著译研究 。

》《十年诗草1930-1939》,另篇诗作多首,直至1996年新作一首;《山山水,小说片断 》(1983香港山边社);《莎士比亚悲剧四种》(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英国诗选,附法国 现代诗作者》(其中英诗部分,省北京局务印书馆双语对照本)等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网 关于老舍的一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