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关于兄弟的古诗词有哪些?



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译文:我独自一人远离家乡,长做异地之客,难免常常生出一丝漂泊的凄凉。更何况恰逢佳节良辰,越发加倍

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译文:我独自一人远离家乡,长做异地之客,难免常常生出一丝漂泊的凄凉。更何况恰逢佳节良辰,越发加倍地思念起远方的亲人。遥想今日重阳,家乡的兄弟们一个个身佩茱萸登高望远,他们并没有像以往那样快乐,是因为缺少我这个人而在心中生出了很多的遗憾。

2、韦郎好兄弟,叠玉生文翰。我在山上舍,一亩蒿硗田。——唐代:李贺《送韦仁实兄弟入关》

译文:韦郎真是好兄弟知心朋友,文笔精妙字字珠玉文章锦绣。荒山上有我寒酸简陋住处,一亩薄田蓬蒿丛生稻麦无收。

3、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魏晋:西晋·李密《陈情表》

译文:既没有叔叔伯伯,又缺少兄弟,门庭衰微、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

4、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唐代:白居易《望月有感》

译文:家业在灾年中荡然一空,兄弟分散各自你西我东。战乱过后田园荒芜寥落,骨肉逃散在异乡道路中。

5、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魏晋:陶渊明《杂诗》

译文:世人都应当视同兄弟,何必亲生的同胞弟兄才能相亲呢?遇到高兴的事就应当作乐,有酒就要邀请近邻共饮。

奔跑吧兄弟中黄河大合唱邓超朗诵的词

出自曹植诗词中的成语如下: 1.七步成诗[ qī bù chéng shī ] 释义:称人才思敏捷。

2.才高八斗[ cái gāo bā dǒu ] 释义:比喻人极有才华。

3.相煎何急[ xiāng jiān hé jí ] 释义:煎煮得为什么那样急。

比喻兄弟间自相残害。

4.一亲芳泽[ yī qīn fāng zé ] 释义:与美女亲近,沾美女的芳艳。

5.下笔成文[ xià bǐ chéng wén ] 释义:一下笔就很快写成文章。

形容文思敏捷,才华横溢。

6.煮豆燃萁[ zhǔ dòu rán qí ] 释义:用豆萁作燃料煮豆子。

比喻兄弟间自相残杀。

...

参商一词在古代诗词中有何说法

的是参星与商星,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没,彼出此没,古人以此比喻彼此对立,不和睦、亲友隔绝,不能相见、有差别;有距离。

诗句很多,不多举例。

杜甫《赠卫八处士》: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左传?昭公元年》记 载,高辛氏的儿子阏伯、实沈不能相 容,于是,阏伯被迁往商丘,主商星,实沈被迁往大夏,主参星。

参商二星 一东一西,此出彼落,永不相会,后因用参商比喻各自东西,不能相遇。

三国魏?曹植《薄生行浮萍篇》:“何意今摧颓,旷若商与参。

”晋?傅玄 《秋胡行“燕婉不终夕,别如参与商。

”唐?白居易《渭村退居寄礼部 崔侍郎翰林钱舍人诗一百韵》:“五 年同昼夜,一别似参商。

”唐?白居易《天可度》:“劝君掩鼻君莫掩,使 君夫妇为参商。

故事:古书左传上记载:在远古的时代,有一个叫高辛氏的人,又叫帝喾,他的儿子中,老大叫阏伯,还有个老四叫实沈。

据说高辛氏的妃子有一天早餐吃了玄鸟(燕子)的蛋后,有感应而怀孕,后来生下了阏伯。

阏伯自一出生就特别聪明与众不同,因此高辛氏特别重视阏伯。

在所有兄弟之中,除了阏伯之外,就属老四实沈最有才华了,所以特别不服长兄。

两兄弟小的时候,只要一见面,就会因为一点小事就吵起来,严重时还会打架,没有片刻安宁,常常弄得父亲又为难又生气。

长大以后,两兄弟相处的情况更加恶劣,偏偏两兄弟同住在一个屋檐底下,天天都得见面,一见面总是无缘无故的就吵起架来,最后甚至演变成动刀动枪,见面就厮杀,没有人可以排解这两兄弟的纠纷。

老爹高辛氏为此非常烦恼,本来他以为兄弟间应该和睦相处,没想到这对兄弟住得越近,冤仇就结得越深。

看样子这两兄弟是天生相克,若没有把他们俩分开,早晚会发生无法弥补的憾事,毕竟手足相残,是为人父母不愿意看到的。

高辛氏经过一番的思考,既然兄弟俩的仇恨无法化解,就该让他们离得愈远愈好,最好一辈子都不要再见面,才可以让样这两兄弟平安无事。

于是高辛氏找到尧帝,请尧帝下了一道诏令,把阏伯封在商地,把实沈封在大夏。

当时的商即现在的河南东部一带,大夏则在山西南部,两处地方以现代的交通情况来看,离得并不远,但在交通设备极为原始的远古,除非这两兄弟有意派兵千里迢迢跨过许多封国互相征讨,否则,是不可能再见面的了。

...

诗词中常见的典故

1、哀鸿 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维比哲人,谓我劬劳。

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呜之声不绝。

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

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

2、秦晋 春秋时,秦晋两国为婚姻,后因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倒赔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

3、桑梓 桑梓,代指家乡。

《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躬敬止。

”是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对它要表示敬意。

后来人们用来喻指故乡。

毛泽东·《七绝》: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4、寒食 寒食,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

传说晋国介子推隐居山中,晋文公用烧山之法逼他出来做官,介子推不出被烧死。

晋文公为纪念介予推,在其死亡之日禁止举火,只吃冷食。

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5、采薇 采薇,代指隐居避世。

殷朝末年,周武王伐殷,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就拦马谏阻。

殷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饿死。

后以此喻隐居避世。

王绩·《野望》: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6、三径 三径,指隐居生活。

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子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

后来,三径便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扩展资料: 关于典故 典故原指旧制、旧例,也是汉代掌管礼乐制度等史实者的官名。

后来一种常见的意义是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

最早可追溯到汉朝,《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

” 典故指典制和掌故。

《辞海》、《辞源》为“典故”一词立了两个义项:一是典故一词的古义,与现代汉语所说的“故实”有些相当,指古代的典章制度、旧事旧例。

我们今天所讲的典故当然用的是典故的今义。

典故的今义,《现代汉语词典》释作“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

《辞海》、《辞源》的释法与此有类,说是“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

参考资料:典故_百度百科...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网 关于兄弟的古诗词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