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闽南和尚超度亡灵唱十月怀胎歌词



道士唱词{十月怀胎}正月怀胎正月正,好比露水洒花蕊。露水洒在花蕊上,不知孩儿假与真。二月怀胎百草青,百草发芽往上升。孩儿好比浮水草,不知生根不生根。三月怀胎三月三,三餐茶饭吃两餐。两餐茶饭不好吃,平

道士唱词{十月怀胎}

正月怀胎正月正,好比露水洒花蕊。

露水洒在花蕊上,不知孩儿假与真。

二月怀胎百草青,百草发芽往上升。

孩儿好比浮水草,不知生根不生根。

三月怀胎三月三,三餐茶饭吃两餐。

两餐茶饭不好吃,平地好比上高山。

四月怀胎夏日长,稻田栽秧好繁忙。

外面忙来家畜吵,家中忙来麦已黄。

五月怀胎正端阳,裹粽做粑喜洋洋。

家家喜吃粑粽酒,是男是女分阴阳。

六月怀胎热难挡,晒场收晒身难转。

心爱丈夫帮一把,无情丈夫去乘凉。

七月怀胎正立秋,好比金钱吊葫芦。

葫芦吊在金线上,走到人前好害羞。

八月怀胎逢中秋,万家团圆畅饮酒。

翻江倒海踢娘肚,孩儿怎知娘心忧。

九月怀胎是重阳,想回娘家走一趟。

看看父母老双亲,又怕孩儿路边生。

十月怀胎正当生,娘在房中喊肚痛。

儿奔生来娘逼死,性命险交五阎君。

一周两岁娘怀抱,三周四岁离娘身。

五周六岁读书文,哺育孩儿学做人。

可怜天下慈母心,养育儿女费尽心。

跟十月有关的诗词

十月风霜欺客枕,五更鼓角满江天。

宋陆游《幽居感怀》离魂断续楚江边,叶坠红于十月天。

唐杜牧《行经庐山东林寺》蓝天十月雪塞关,我兴南望愁群山。

唐韩愈《雪后寄崔二十六丞公》庭中栽得红荆树,十月花开不待春。

唐元稹《红荆树》十月边头风色恶,官军身上衣裘薄。

宋刘克庄《苦寒行》十月清霜重,飘零何处归。

唐杜甫《萤火》巫峡中宵动,沧江十月雷。

唐杜甫《雷》十月芙蓉花满枝,天庭驿骑赐寒衣。

唐刘兼《宣赐锦袍设上赠诸郡客》

赞美十月的诗词有哪些?

1. 《冬十月》魏晋·曹操孟冬十月,北风徘徊,天气肃清,繁霜霏霏。

鵾鸡晨鸣,鸿雁南飞,鸷鸟潜藏,熊罴窟栖。

钱镈停置,农收积场。

逆旅整设,以通贾商。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 《巴女词》唐·李白巴水急如箭,巴船去若飞。

十月三千里,郎行几岁归。

3. 《洞庭湖阻风赠张十一署·时自阳山徙掾江陵》唐·韩愈十月阴气盛,北风无时休。

苍茫洞庭岸,与子维双舟。

雾雨晦争泄,波涛怒相投。

犬鸡断四听,粮绝谁与谋。

相去不容步,险如碍山丘。

清谈可以饱,梦想接无由。

男女喧左右,饥啼但啾啾。

非怀北归兴,何用胜羁愁。

云外有白日,寒光自悠悠。

能令暂开霁,过是吾无求。

4. 《点绛唇·十月二日马上作》清·龚自珍一帽红尘,行来韦杜人家北。

满城风色,漠漠楼台隔。

目送飞鸿,景入长天灭。

关山绝,乱云千叠,江北江南雪。

5. 《江月·十月晴江月》清·施闰章十月晴江月,微风夜未寒。

依人光不定,照影思无端。

少壮随波去,关河行路难。

平生素心友,莫共此时看。

十月放歌『 诗词歌赋对联 』≡:文学创作

悲文君白首一心古难求,梦断相如绿绮琴听君一曲《凤求凰》,葬妾一生《白头吟》洛神怨翩翩洛神凌波步,倾国倾城万古无陈王无缘重相见,为卿空吟《洛神赋》文君怨阿娇深闭长门宫,相如解作《长门赋》一朝新聘茂陵女,负心不独汉家武长门怨夜夜相思望君恩,花落花开复几春?莫笑长门宫中妾,曾居昭阳第一人宫怨君恩日以新,妾颜日以空君恩何太薄,弃妾长门宫蛾眉不复扫,羞对此玉容绿草遍阶生,余晖落日红妾身长自怜,毋能与君同忆昔椒房宠,红泪泣无穷个人创作!!!

有没有阴历十月一对亲人怀念的诗词

七绝·寒衣节青烟日落更黄昏,路火千堆处处痕。

寄与亡魂焚币尽,冥途冷远念家尊。

七绝 黯神伤新麻裁出锦衣妆,跪向西南黯神伤。

故人泉城且莫待,满把纸钱寄冥乡。

七绝 寄哀思街头今夜送寒衣,亏欠亲情心自知。

忽忆人间房股事,聊将一并寄哀思。

七律·寒衣节(十月初一)从来此节无关我,今岁奈何煎碎心。

十字街头西北望,三更露下梦魂侵。

星因朔气寒椿树,儿送棉衣并羽衾。

化去纸钱时绕我,依依应是两牵襟。

七律 思故人人间万事阴阳隔,但能前知不会痴。

悲苦自当君自晓,欢欣可共故人思。

悲泪但随寒衣寄,冷雾惟怯纸箔湿。

莫诉人间凄苦状,惹得离人泉下哭。

描写月的诗词

一、汉魏诗 1、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2、 听月诗 听月楼头接太清,依楼听月最分明。

摩天咿哑冰轮转,捣药叮咚玉杵鸣。

乐奏广寒声细细,斧柯丹桂响叮叮。

偶然一阵香风起,吹落嫦娥笑语声。

3、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4、怨歌行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二、唐宋诗 十五夜望月 (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入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八月十五夜月 (唐 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霜月 (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 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 月中霜里斗婵娟。

秋宵月下有怀 (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唐 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中秋月(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 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 玉蟾清冷桂花孤 中秋月(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中秋待月(陆龟蒙) 转缺霜输上转迟 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 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 渐看星潆失南箕 何人为校清凉力 欲减初圆及午时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宋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中秋登楼望月 (宋 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倪庄中秋(元好问) 强饭日逾瘦 狭衣秋已寒 儿童漫相忆 行路岂知难 露气入茅屋 溪声喧石滩 山中夜来月 到晓不曾看 三、咏月词赋 苏轼《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西江月》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

过酒家饮酒,醉。

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

及觉已晓。

乱山攒拥,流水铿然,疑非人世也。

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十月未寒如晚秋”出自哪一首诗词

《宿金山》宋代 秦观山南山北江水流,半空金碧随云浮。

我来仍值风日好,十月未寒如晚秋。

山僧引客寻苍翠,历尽参差到平地。

万里风来拂骨清,却忆人间如梦寐。

夜深无风月入扉,相对老人如槁枝。

流水与天争入海,共笑此心谁得知。

下山却向中冷望,番忆当时在屏幛。

老母思儿且欲归,回首云峰已天上。

十月金秋的现代诗歌

描写秋天的诗有以下代表:《秋晚的江上》 刘大白归巢的鸟儿,尽管是裷了,还驮著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一九二三年)《鸽子》 胡适云淡天高,好一片晚秋天气!有一群鸽子,在空中游戏

看他们三三两两,回环来往,夷犹如意,——忽地里,翻身映日,白羽衬青天,十分鲜丽!(一九一八年)《秋晨》 于赓虞别了,星霜漫天的黑夜,我受了圣水难洗的苦孽,你方从我的背上踏过,欢迎啊,东曙,你又已复活!在这最后的瞬间,我睁眼双手抱住太阳的脚,看叶颤,花舞,听市声沉醉,直到落下欢欣的眼泪!(一九三四年)《沪杭车中》 徐志摩匆匆匆!催催催!一卷烟,一片山,几点云影,一道水,一条桥,一支橹声,一林松,一丛竹,红叶纷纷:艳色的田野,艳色的秋景,梦境似的分明,模糊,消隐,——催催催!是车轮还是光阴?催老了秋容,催老了人生!(一九二八年)《私语》 徐志摩秋雨在一流清冷的秋水池,一颗憔悴的秋柳里,一条怯懦的秋枝上,一片将黄未黄的秋叶上,听他亲亲切切喁喁唼唼,私语三秋的情思情事,情语情节,临了轻轻将他拂落在秋水秋波的秋晕里,一涡半转,跟着秋流去。

这秋雨的私语,三秋的情思情事,情诗情节,也掉落在秋水秋波的秋晕里,一涡半转,跟着秋流去。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最早可追源到清末,是诗歌的一种,与古典诗歌相比而言,虽都为感于物而作,但一般不拘格式和韵律。

现代诗形式自由,意涵丰富,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运用,完全突破了古诗“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点,更加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与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诗句有哪些 (最好多几个)

1、《元日》宋代: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翻译: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2、《田家元日》唐代:孟浩然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翻译:农家人推测今年的收成,都说这一年是丰收年。

3、《生查子·元夕》宋代: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翻译:去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花市灯光像白天一样明亮。

4、《上元夜六首·其一》唐代:崔液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翻译:玉漏和银壶你们暂且停下不要催了,宫禁的城门和上面的金锁直到天亮也开着。

5、《寒食》唐代: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翻译: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6、《寒食野望吟》唐代:白居易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翻译:乌鹊啼叫发出聒噪的声音,在昏暗的高大树木下,是哪家在清明寒食的节日里哭泣?7、《清明》唐代: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翻译: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8、《已酉端午》元代:贝琼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翻译:已酉年的端午那天,天公不作美,狂风大作,暴雨倾盆,一眼望去,一片天昏地暗;整个汨罗江上,没有一处可以让人竞渡龙舟,借以凭吊远古英雄屈原的灵魂。

9、《端午日》唐代:殷尧藩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翻译:在端阳这天,懒得学人家悬挂艾草和驱邪符的习惯,只祈望一盏蒲酒,共话天下太平。

10、《秋夕》唐代:杜牧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翻译:夜色里的石阶清凉如冷水,静坐寝宫凝视牛郎织女星。

11、《望月怀远 / 望月怀古》唐代: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翻译: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

苏试关于月的诗词赏析 100字

是要诗词还是对诗词的赏析?是苏轼吧?苏东坡,那个字不是“试”。

他最有名的关于月的词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对此词的赏析文字附后(共100字),供参考:此词表达了对亲人的怀念。

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孤高旷远的情景,反衬自己遗世独立的心境,融入神话传说,以月的阴晴圆缺,寓意对人世的哲学感悟,悲凉中有达观。

全词不用典,不堆砌,意境高远,又能使雅俗共赏。

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诗句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

正月十五闹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

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元宵节赏灯的习俗始于汉朝。

隋唐时发展成盛大的灯市。

到宋元时期,京都灯市常常绵延数十里。

灯会的时间,汉朝只限于正月十五一夜,唐玄宗延长到三夜,到明朝规定从正月初八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七。

唐朝灯会中出现了杂耍技艺,宋代开始有灯谜。

明朝有增加了戏曲表演。

灯市所用的彩灯,也演绎出“橘灯”、“绢灯”、“五彩羊皮灯”、“无骨麦秸灯”、“走马灯”、“孔明灯”等等。

始于南宋的灯谜,生动活泼,饶有风趣。

经过历代发展创造,至今仍在使用的谜格有粉底格、秋千格、卷帘格、白头格、徐妃格、求凤格等一百余种,大多有限定的格式和奇巧的要求,巧立名目,妙意横生 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始于宋朝。

意在祝福全家团圆和睦,在新的一年中康乐幸福

元宵分实心和带馅两种。

有香辣甜酸咸五味。

可以煮、炒、油炸或蒸制。

桂花酒酿元宵、以肉馅、豆沙、芝麻、桂花、果仁制成的五味元宵以及用葱、芥、蒜、韭、姜制成的象征勤劳、长久、向上的五辛元宵都各有特色

清明节 清明祭扫坟茔是和丧葬礼俗有关的节俗。

据载,古代“墓而不坟”,就是说只打墓坑,不筑坟丘,所以祭扫就不见于载籍。

后来墓而且坟,祭扫之俗便有了依托。

秦汉时代,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

《汉书.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

就中国人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发达、强固来看,严延年的举动是合情合理的。

因此后世把上古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五礼之中:“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

”得到官方的肯定,墓祭之风必然大盛。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两阳相重,故叫“重阳”,重阳节又是“老人节”。

老人们在这一天或赏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锻炼体魄,给桑榆晚景增添了无限乐趣。

重阳这一天,人们赏玩菊花,佩带茱萸,携酒登山,畅游欢饮。

九月重阳,天高云淡,金风送爽,正是登高远眺的好季节,因此,登高便成了重阳节的重要习俗。

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于无山可登,无高可攀,就防止米粉糕点,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借以示登高(糕)僻灾之意。

重阳节还有插茱萸,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风俗。

茱萸,也叫越椒,是一种重要植物,气味辛烈,可以防止恶浊重阳花糕是用粳米制成的一种节令美食。

重阳节习俗 重阳节秋高气爽,登高一望,草木山川,尽收眼底。

这实际上是一种野游,为我国人民传统的体育活动。

赏菊。

菊花,又叫黄花,属菊科,品种繁多。

重阳时节,正值菊花怒放,饮菊花酒。

《艺文类聚》引《续晋阳秋》说:“世人每至(九月)九日,登山饮菊花酒。

”据说古时菊花酒,是头年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重阳节酿的。

九月九日这天,采下初开的菊花和一点青翠的枝叶,掺和在准备酿酒的粮食中,然后一齐用来酿酒,放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饮用。

传说喝了这种酒,可以延年益寿。

医学角度看,菊花酒可以明目、治头昏、降血压,有减肥、轻身、补肝气、安肠胃、利血之妙。

插茱萸。

茱萸,又名“越椒”或“艾子”,是一种常绿小乔木, 吃重阳糕。

重阳糕,又叫“菊糕”、“花糕”,即古时的“蓬饵”。

因“糕”与茱萸.“高”谐音,重阳佳节,不能登高而吃点糕,也可聊以自慰。

据说封建时代,皇帝在重阳日还以花糕赐宴群臣。

骑射活动。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

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

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

端午节的第一个意义就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

屈原,名平,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生于楚威王五年夏历正月初七,或谓生于楚宣王二十七年,卒于楚襄王九年。

端午节的第二个意义是伍子胥的忌辰。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

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

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

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

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

"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节第三个意义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

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网 闽南和尚超度亡灵唱十月怀胎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