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客观评价毛主席的诗词



毛泽东的沁源春.雪,确实不错,有一种指点江山的豪情,这也是毛主席的诗词的迷人之处,当年老蒋为了压住沁源春.雪,找了数名文人,但都很无力。。。。毛主席的诗词建国之后就成了他表明政治观点的工具了,很多人

毛泽东的沁源春.雪,确实不错,有一种指点江山的豪情,这也是毛主席的诗词的迷人之处,当年老蒋为了压住沁源春.雪,找了数名文人,但都很无力。。。。

毛主席的诗词建国之后就成了他表明政治观点的工具了,很多人也一心一意研究毛泽东的诗词来进行政治投机,比较出名的是康生,而郭沫若则在上面吃过憋。。毫无疑问,此时毛主席诗词也没多少文学价值了。。。。

这只是拙见,毛泽东如此伟大的人物,岂容我等小辈再次说三道四,惶恐惶恐。。。

毛泽东写诗的特点

一、豪情万丈,激情澎湃,热情奔放。

在其诗词这种情感,是他积极进取、热情乐观、不断地追求完美的人生态度的自然凸现。

毛泽东是一个很有抱负很有追求的人。

少年时就志存高远,心怀大志,想要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做出极大的贡献。

在1910年毛泽东写的一首诗《呈父亲》里便有了“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嗓子地,人生何处无青山?”这样的人生理想。

诗人的情感灌注于其诗词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大量的“千”“万”“亿”等数词的运用,说明数量之多,具有崇高美,给人以气势磅礴之感。

如“往事越千年”、“千里冰峰”、“万里雪飘”、“看万山红遍”、“六亿神州尽舜尧”“人民无一不团圆”……大量的“千”“万”“亿”等数量词的运用,从根本上反映出了诗人心中开阔的视野、博大的胸怀和丰富而又强烈的情感。

巨大的物象和诗人的壮志豪情构成壮大的意象,并且多个意象迭加构成壮阔的意境。

毛泽东诗词中有许多的“山”“海”“洋”“天”“地”“日”“月”“寥廓”……意象。

如,“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可上九天揽明月,可下五洋捉鳖”“江山如画,古代曾云海绿”“寥廓江天万里霜”“问苍茫大地”“长空雁叫霜晨月”“一山飞峙大江边”……饱含诗人壮志豪情的意象,构成壮阔的意境,为诗人抒发心中的豪情,激情,热情创设了很好的情景,体现了诗人长远的眼光和宏大的气势。

句子短小急促,节奏鲜明,朗读是让人很容易感觉到其句子的铿锵有力,富有气势,具有震撼力。

比如,“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一句多为四字,但字字有声,字字有力,而且都很顺口,悦耳。

再如“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全词都押韵,都押一个“e”韵,给人以一气呵成的感觉。

让读者一气呵成反倒不如说是毛泽东的种种情感的自然流露。

因为只有诗人的这种情感得意充分流露时读者才会走进诗人的诗中,进而走进诗人的视野,进而感受到时所呈现的气势,进而才会有一气呵成之感。

二、壮志凌云,阳刚漫天,霸气溢露。

毛泽东心有大志,在上面我们已经说过了,《呈父亲》中的“学不成名誓不还”则更是体现了他的人生理想。

同年(即1910年),毛泽东还写下了另一首诗《咏娃》:“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第一句写的是青蛙坐在池塘里,姿势如虎,威风凛凛。

第二句是说青蛙养精蓄锐,以逸待劳。

三四两句直接地把青蛙的阳刚、霸气显现得暴露不遗。

通过反问的句式不仅把青蛙的霸王之气表现得淋漓尽致,也加强了诗文本身的语势。

说青蛙的阳刚漫天,霸气十足,实则是抒写诗人自己的抱负及理想。

还有就是于1936年写的《沁园春,雪》一词,则更是充分地凸现了诗人的凌云壮志、阳刚漫天和霸气溢露的特征。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其中列举了五位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封建帝王: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及成吉思汗,然而在词人毛泽东眼中,他们的文学才华都不怎么样,他们的文治武功也略带有几分轻鄙之意。

更为重要的是他们都“俱往矣”,真正的“风流人物”,真正的对中国历史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人物,得“还看今朝”,即以诗人为代表的中国工农无产阶级。

表现了毛泽东惊天动地的不同凡响的伟大抱负。

三、语言白话而又不弃用典,文白相兼。

毛泽东的诗词,形式上是旧体诗的形式,但是内容却是新时期的东西,总体而言是属于新时的范畴。

语言也自然以白话为主体,用白话语言抒写新时代的新景象。

比如于1961年写的诗《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中的两句“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这是完完全全的白话文,和平常说的口语没有任何区别,通俗易懂,让人很容易理解。

只是诗句言约义丰蕴含着极为深刻的道理,“无限风光在险峰”更是充满着哲理,富有思辨色彩。

还有其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中的“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初一看,不像是诗句,倒像是在随随便便地问一个人话,和一个人对话一样,极其地易懂,明白如话。

但是,毛泽东诗词中也有不少的地方用典,就《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就有七处化典。

“起苍黄”自于《墨子。

所染篇》“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

“龙盘虎踞”即“虎踞龙盘”,则自于《三国志》记载:“诸葛亮与孙权论南京形势时说,‘钟龙蟠,石承虎踞。

’”“慨而慷”自曹操的《短歌行》“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穷寇”自于《孙子兵法。

军争》:“穷寇勿追”。

“沽名学霸王”自于《史记

项羽本纪》,说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为了博得桓觥叭室濉钡男槊??啻巫?Я蓟??抛吡肆醢睿?钪沼谯蛳卤晃В?载匚诮?!疤烊粲星樘煲嗬稀弊杂谔评詈氐氖?督鹜?扇舜呛焊琛贰!安咨...

毛泽东的诗词

毛泽东诗词集毛泽东诗词是伟人毛泽东怀着巨大的诗的激情,按照写诗的艺术规律,运用形象思维创造出来的。

《毛泽东诗词鉴赏》由臧克家1990年版,收录贺敬之、公木等作者的力作,刘先银教授2008年版最全面。

诗词渗透着毛泽东思想哲理,是毛泽东文艺思想亲自实践的范例。

著名诗人贺敬之评述毛泽东诗词时曾这样说:“毛泽东诗词以其前无古人的崇高优美的革命感情、遒劲伟美的创造力量、超越奇美的艺术思想、豪华精美的韵调辞采,形成了中国悠久的诗史上风格绝殊的新形态的诗美,这种瑰奇的诗美熔铸了毛泽东的思想和实践、人格和个性。

在漫长的岁月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几乎是风靡了整个革命诗坛,吸引并熏陶了几代中国人,而且传唱到了国外。

赞美毛泽东的诗

五古 挽易昌陶 一九一五年六月 去去思君深 思君君不来 愁杀芳年友 悲叹有余哀 衡阳雁声彻 湘滨春溜回 感物念所欢 踯躅南城隈 城隈草萋萋 涔泪侵双题 采采余孤景 日落衡云西 方期沆养游 零落匪所思 永决从今始 午夜惊鸣鸡 鸣鸡一声唱 汗漫东皋上 冉冉望君来 握手珠眶涨 关山骞骥足 飞飚拂灵帐 我怀郁如楚 放歌依列嶂 列嶂青且倩 愿言试长剑 东海有岛夷 北山尽仇怨 荡涤谁家子 安得辞浮贱 子期竟早亡 牙琴从此绝 琴绝最伤情 朱华春不荣 后来有千日 谁与共平生 望灵荐杯酒 惨淡看铭旌 惆怅中何寄 江天水一泓 七古 送纵宇一郎东行 一九一八年 云开衡岳积阴止 天马凤凰春树里 年少峥嵘屈贾才 山川奇气曾钟此 君行吾为发浩歌 鲲鹏击浪从兹始 洞庭湘水涨连天 艟艨巨舰直东指 无端散出一天愁 幸被东风吹万里 丈夫何事足萦怀 要将宇宙看秭米 沧海横流安足虑 世事纷纭何足理 管却自家身与心 胸中日月常新美 名世于今五百年 诸公碌碌皆余子 平浪官前友谊多 崇明对马衣带水 东瀛濯剑有书还 我返自崖君去矣 . 四言诗 祭母文 一九一九年十月 呜呼吾母 遽然而死 寿五十三 生有七子 七子余三 即东民覃 其他不育 二女二男 育吾兄弟 艰辛备历 摧折作磨 因此遭疾 中间万万 皆伤心史 不忍卒书 待徐温吐 今则欲言 只有两端 一则盛德 一则恨偏 吾母高风 首推博爱 远近亲疏 一皆覆载 恺恻慈祥 感动庶汇 爱力所及 原本真诚 不作诳言 不存欺心 整饬成性 一丝不诡 手泽所经 皆有条理 头脑精密 劈理分情 事无遗算 物无遁形 洁净之风 传遍戚里 不染一尘 身心表里 五德荦荦 乃其大端 合其人格 如在上焉 恨偏所在 三纲之末 有志未伸 有求不获 精神痛苦 以此为卓 天乎人欤 倾地一角 次则儿辈 育之成行 如果未熟 介在青黄 病时揽手 酸心结肠 但呼儿辈 各务为良 又次所怀 好亲至爱 或属素恩 或多劳瘁 大小亲疏 均待报赍 总兹所述 盛德所辉 必秉悃忧 则效不违 致于所恨 必补遗缺 念兹在兹 此心不越 养育深恩 春晖朝霭 报之何时 精禽大海 呜呼吾母 母终未死 躯壳虽隳 灵则万古 有生一日 皆报恩时 有生一日 皆伴亲时 今也言长 时则苦短 惟挈大端 置其粗浅 此时家奠 尽此一觞 后有言陈 与日俱长 尚飨 虞美人 赠杨开慧 一九二零年 堆来枕上愁何状 江海翻波浪 夜长天色怎难明 无奈披衣起坐薄寒中 晓来百念皆灰烬 倦极身无恁 一勾残月向西流 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贺新郎 赠杨开慧 一九二三年 挥手从兹去 更那堪凄然相向 苦情重诉 眼角眉梢都似恨 热泪欲零还住 知误会前番书语 过眼滔滔云共雾 算人间知已吾和汝 人有病 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 照横塘半天残月 凄清如许 汽笛一声肠已断 从此天涯孤旅 凭割断愁丝恨缕 要似昆仑崩绝壁 又恰象台风扫寰宇 重比翼 和云翥 沁园春 长沙 一九二五年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候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菩萨蛮 黄鹤楼 一九二七年 茫茫九派流中国 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 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 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 西江月 秋收起义 一九二七年 军叫工农革命 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 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 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 霹雳一声暴动 西江月 井冈山 一九二八年秋 山下旌旗在望 山头鼓角相闻 敌人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 更加重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宵遁 清平乐 蒋桂战争 一九二九年 风云突变 军阀重开战 洒向人间都是怨 一枕黄洋再现 红旗跃过汀江 直下龙岩上杭 收拾金瓯一片 分田分地真忙 采桑子 重阳 一九二九年十月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 春光 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如梦令 元旦 一九三零年一月 宁化 清流 归化 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 直指武夷山下 山下 山下 风展红旗如画 减字木兰花 广昌路上 一九三零年二月 漫天皆白 雪里行军情更迫 头上高山 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去 赣江风雪迷漫处 命令昨颁 十万工农下吉安 渔家傲 反第一次大围剿 一九三一年春 万木霜天红烂漫 天兵怒气冲霄汉 雾满龙冈千嶂暗 齐声唤 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 风烟滚滚来天半 唤起工农千百万 同心干 不周山下红旗乱 渔家傲 反第二次大围剿 一九三一年夏 白云山头云欲立 白云山下呼声急 枯木朽株齐努力 枪林逼 飞将军自重霄入 七百里驱十五日 赣水苍茫闽山碧 横扫千军各卷席 有人泣 为营步步嗟何及 菩萨蛮 大柏地 一九三三年春 赤橙黄绿青蓝紫 谁持彩练当空舞行动上 雨后复斜阳 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 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 今朝更好看 清平乐 会昌 一九三四年夏 东方欲晓 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 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 更加郁郁葱葱 十六字令三首 一九三四年至一九三五年 (其一) 山 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 离天三尺 (其二) 山 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 万马战犹酣 (其三) 山 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 赖以拄其间 忆秦娥 娄山关 一九三五年二月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

怎样评价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应该是气势磅礴,雄伟豪放的伟大诗篇,气势之大,词之豪放,都是前无古人的!词中的气概,自信都是古来第一的,他藐视古代名王、英雄,光这点,就是史无前例而以前闻所未闻,不敢想的,可以说,这是气吞山河的词中王者!我不同意5楼所言,那是匹夫之论,无知者所言,这首词的确好,有气势,诚如3楼所说,那些文人墨客曾会在一起作诗,要和这首词比比气势,结果,哪有一首比得上。

说它粗豪是不对的,其中“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一句细细品读真是余味无穷,细腻而大气。

...

毛主席对雷锋的评价

评价:向雷锋同志学习雷锋同志,湖南人 , 1940年出生。

雷锋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同志、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

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雷锋在短暂的一生中帮助了无数人。

一部可歌可泣的《雷锋日记》令无数读者为之动容。

“雷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学习。

...

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 毛泽东 一九三六年二月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塬 yuán :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因流水冲刷而形成的一种地貌,呈台状,四周陡峭,顶上平坦。

)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这首词分上下两片。

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片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这三句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

“北国风光”是上片内容的总领句。

“千里”“万里”两句是交错说的,即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

诗人登高远望,眼界极为广阔,但是“千里”“万里”都远非目力所及,这是诗人的视野在想像之中延伸扩展,意境更加开阔,气魄非常宏大。

天地茫茫,纯然一色,包容一切。

“冰封”凝然安静,“雪飘”舞姿轻盈,静动相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望”字统领下文,直至“欲与天公试比高”句。

这里的“望”,有登高远眺的意思并有很大的想像成分,它显示了诗人自身的形象,使人感受到他那豪迈的意兴。

“望”字之下,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这些景观也正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形象。

“长城内外”,这是从南到北,“大河上下”,这是自西向东,地域如此广袤,正与前面“千里”“万里”两句相照应。

意境的大气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

“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分别照应“雪飘”“冰封”。

“惟余”二字,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

“顿失”二字,则写出变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联想到未冰封时大河滚滚滔滔的雄壮气势。

这四句用视觉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具体更为丰富的直觉,更显气象的奇伟雄浑。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动态描写,都有活泼奔放的气势。

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表现“山”“原”与天相连,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

“山”“原”都是静物,写它们“舞”“驰”,这化静为动的浪漫想像,固然因在大雪飘飞中远望山势和丘陵绵延起伏,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更因诗人情感的跃动,使他眼前的大自然也显得生气勃勃,生动活跃。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前十句写了眼前的实景,而这三句写的是虚景,想像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翻出一派新的气象。

雪中的景象在苍茫中显得雄伟,雪后的景象则在清朗中显得娇艳。

“看”字与“望”字照应;“红装素裹”,把江山美景比做少女的衣装,形容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

“分外妖娆”,赞美的激情溢于言表。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这两句是上文写景与下文议论之间的过渡。

“江山如此多娇”承上,总括上片的写景,对“北国风光”作总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诗人的抱负。

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受。

祖国的山河如此美好,难怪引得古今许多英雄人物为之倾倒,争着为它的统一和强大而奋斗。

一个“竞”字,写出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写出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

“折腰”的形象,展示了每位英雄人物为之倾倒的姿态,并揭示了为之奋斗的动机。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以“惜”字总领七个句子,展开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

诗人于历代帝王中举出五位很有代表性的人物,展开一幅幅历史画卷,使评论得以具体形象地展开,如同翻阅一部千秋史册,一一加以评说。

一个“惜”字,定下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饱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

然而措词极有分寸,“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并不是一概否定。

至于成吉思汗,欲抑先扬,在起伏的文势中不但有惋惜之极的意味,而且用了“只识”二字而带有嘲讽了。

“弯弓射大雕”,非常传神地表现了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俱往矣”三字,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点出全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

“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

“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的使命,超越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这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

这首词画面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意境壮美雄浑,气势磅礴,感情奔放,胸怀豪迈,颇能...

毛泽东诗词与曹操,李白诗词的比较

毛诗重在气势磅礴,稍微逊色于美感和厚重,极少含典故,重在直抵花心。

有很种的武人风。

举个例子就像《咏蛙》中“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一句。

不需要去作更多的理解,就是极其简单地表达一种舍我其谁的气势,读起来很爽曹诗气势与美感并重,很多带有极其浓重的典故,若是发散开来,很多短短几句,可以引申出非常丰富的涵义。

经典例子就是《短歌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原本“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出自《诗经·郑风·子衿》是写男女遥相思慕。

这里改来代指求贤若渴,如同思慕恋人。

个人以为,改得比原句有味道。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原句出字《诗经·小雅·鹿鸣》,原来指周代宫廷宴饮,众贤齐集,这里意思区别不大。

至于“……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一饭三吐哺的事情就不用说了。

这两个可以比较一下,都重在气势。

但毛诗更为雄浑磅礴;曹诗稍微含蓄(相对而言)。

但曹诗涵义和美感更为丰富。

就诗而言,曹诗更美。

不过毛诗读起来,首先联想到的形象更高大丰满,有点一力降十会的感觉。

李白的诗……太多了,比曹操更好用典故,有飘逸清奇(太多了,不列举),有气势磅礴(如《古风》,“秦皇扫六合”一诗),也有写着玩的(也很多,不列举,而且多数质量并不好)他的人生经历和文风都和大小谢相仿,不过过得更衰。

永明体痕迹很重,个人以为,他的诗和毛诗曹诗没什么可比较的。

除非LZ有兴趣把有才气的都拿来一个一个比。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网 客观评价毛主席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