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关于樊姓的历史和现代的研究报告



樊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零二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七。 目录 姓氏源流 迁徙分布 历史名人 近现代名人 郡望堂号 宗族字派 樊姓宗祠通用对联 编辑本段 姓氏源流 姓氏

樊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零二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七。 目录 姓氏源流 迁徙分布 历史名人 近现代名人 郡望堂号 宗族字派 樊姓宗祠通用对联 编辑本段 姓氏源流 姓氏源流 仲山甫像樊(Fán)姓源出有四: 1、出自姬姓,形成于西周,是周文王的后代,其始祖为樊仲山甫,史称姬姓樊氏。据《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所载,周文王的儿子虞仲有孙名仲山甫,他同召伯虎、申伯、南仲、尹吉甫等大臣一起,辅佐周宣王南征北战,使周人统治的疆域扩大,号称“宣王中兴”。由于仲山甫功勋卓著,宣王封他为樊(今河南省济源市东)侯,他的子孙即以樊为姓,樊氏。 2、出自子姓,起源于商代,是成汤王的后代,史称子姓樊氏。据《左传》所载,商汤的后裔子孙,在商中期以后,形成了陶、施、樊、繁、锜、几和终葵七大族,其中有樊姓,子孙一直沿袭下来。商朝灭亡之后,周武王把商的遗民七族,划归齐国管辖,故战国前后,樊姓多在齐、鲁一带。孔子的弟子樊迟,便是商人七族中樊姓的后人。 3、按李学勤考证,信阳平桥樊君墓出土铭文,樊为芈姓。 4、为西南少数民族姓氏。东汉时,巴郡、南郡蛮夷本有五姓:巴氏、樊氏、莘氏、相氏、郑氏,皆出于武落钟离山(今湖北省长阳西北)。 得姓始祖:仲山甫。周宣王时之名臣,因食采于樊,故又称樊仲山甫,亦称樊仲山父、樊仲(见《国语·周语上》、《晋语四》),卒谥穆,故亦作樊穆仲。樊重即其后。又易蹇卦曰:“王臣蹇蹇,匪躬之故。”疏曰:“尽忠于君,匪以私身之故而不往济君。”《类聚卷·二○》引作“夙夜匪懈”。樊姓的始祖,可以追溯到2800年前辅佐周宣王中兴的名臣仲山甫。他是鲁献公的第二个儿子,仕周为卿士,后来因功被周天子封在樊国,爵位为侯,在当时的诸侯之间,地位十分崇高和尊贵。他的后代子孙,后来也按照当时的习俗,纷纷以国为氏,而我国就开始有了“樊”这个姓氏。樊氏后人尊仲山甫为樊姓的始祖。 编辑本段 迁徙分布 先秦时期,樊姓活动主要在河南和陕西一带。进入秦、汉以后,由于西部巴氐混血樊人的加入,西部、西北和中原的樊姓发展相对较快,到隋朝初期,在山西南部的上党地区,河南:南部的南阳地区形成了樊姓望族。进入唐、宋时期,樊姓向南和向东部发展,很快进入皖赣;苏浙地区,到明、清时期各地都有樊姓的足迹了。 宋朝时期,樊姓约有近7万,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0.09%,排在第一百四十位之后。当时四川为樊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总樊姓人口的84%,其次分布于陕西、山西,河南和广西等地,五省大约占了总樊姓人口的88%。全国形成了川陕、晋、豫樊姓聚集区。 明朝时期,樊姓大约有14万余,约占全国人口的0.15%,排在第一百零七位。山西为樊姓第一大省,约居住了樊姓人口的20%。全国樊姓主要集中于山西、浙江、陕西、湖北、山东河北、河南、四川、江苏九省,大约占全国樊姓总人口的92%。樊姓人口主要倾向由四川和河南向西北和东南地区迁移。全国基本形成由西北的秦晋地区东南斜穿华北和中原直达东海的一条樊姓集中分布带。 当代樊姓的分布与图谱 当代樊姓的人口已有170多万,为全国第一百零七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4%。自宋朝至今1000年间樊姓人口增加率是呈上升的态势。目前樊姓的第一大省为河南,大约占全国樊姓人口的18%。在全国主要分布于河南、陕西、山西、安徽,这四省集中了樊姓人口的49%,其次分布于江苏、湖北、河北、江西甘肃,这五省又集中了樊姓人口的26%。全国形成了以陕西为中心的向东南递减的一条樊姓分布带。樊姓分布很广,但不均衡。樊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陕宁、晋豫鄂、甘肃大部、河北西部、蒙古-0.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内蒙古中部、安徽西端、江西北部、川渝北部、湖南西北,樊姓在当地人群中分布频率大约在0.27%以上,中心地区可以达到0.8%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19%,该地区居住了大约49%的樊姓人群。在皖苏大部、湘赣中部、贵外I二itllS、重庆南部、四川中部、山东西部、河北大部、北京、内蒙古东南、辽宁西部,樊姓在当地人群中分布频率大约在0.18%一o.27%之间,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11.8%,该地区居住了大约25%的樊姓人群。 编辑本段 历史名人 樊氏 历史简介: 昔桂阳太守赵范寡嫂。先主平江南,范降。范寡嫂曰樊氏,有国色,范欲以配云。云辞曰:“相与同姓,卿兄犹我兄。”固辞不许。 《三国演义》樊氏(盖克饰)演义简介: 蜀桂阳太守赵范寡嫂。先主平江南,范降。范寡嫂曰樊氏,有国色,范常劝其改嫁,樊氏言惟有文武双全,名闻天下;相貌堂堂,威仪出众;与夫家同姓方嫁之。范因此欲以配云,云以与范结拜,恐名誉不立,固辞不许。 历史评价: 《三国志》:“有国色。” 相关人物: 赵范 赵云 曾效力过的势力:刘表 蜀 魏 相关影视 《三国演义》(1994年):盖克饰 民间传说 据说荆州平定后,樊氏由刘备和诸葛亮作主嫁给赵云。赵云另外一个妻子是马超妹子马云禄。 樊哙 汉初将领,沛县人。楚汉战争时,项羽的谋士范增打算在鸿门宴上谋杀刘邦,樊哙持盾闯入,斥责项羽,使刘邦得以脱身。灭秦后,与张良谏刘邦不要贪图咸阳宫室安乐,遂封存重宝财物府库。以军功封 舞阳侯。 樊英 字季齐,生于汉代,南阳鲁阳人。他通晓阴阳地理,并洞悉其中的奥妙,能推测灾异。他在壶山之阳隐居时,向他求学的人从四处涌来。无论州郡如何礼请他,他都不应。有一次,有暴风从西方吹来,樊英对学生们说:“成都市-0.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成都市正在发生火灾。”就喝了口水冲西喷去,并让学生记住当天的日子。后来有人从蜀郡来,说那里大火,发生的时间与与樊英喷水的日期正好相符。来人还说,当时有黑云从东边突然袭来,须臾之间转为大雨,于是火灾得以扑灭。永建年间,宫殿上有一架钟在无人敲击时,自己能发响,皇上对此甚为忧虑,公卿大臣们无人能解。于是便去询问樊英,樊英说:“蜀岷一带发生山崩了,山是铜为母,母亲崩,所以儿子鸣。这并不表示当今圣朝会有什么灾祸。”时隔不久,果然有人向朝廷奏报,蜀地发生了山崩的消息。在中国古代,隐士多是修道之人,修道人具有特异功能并不足为奇,因此他能用遥识功能看见成都市的火灾,并用功能扑灭它。 樊逊 北齐哲学家,他对道教神仙方术加以批判,认为皆虚妄之术,“秦皇汉帝,信彼方士,冀遇其真,徐福去而不归,栾大往而无获。犹谓升遐倒影,抵掌可期,祭鬼求神,庶或不死。江璧既返,还入骊山之墓;龙媒已至,终下茂陵文坟”(《北齐书·樊逊传传》),到头来都进了坟墓。 樊稠 (?-195),东汉末年军阀,官至右将军、万年侯。凉州金城人。董卓部。董卓死后,无所依附,于是伙同李傕、郭汜、张济等人合众十余万反扑长安,败吕布、杀王允,把持朝政。后马腾与李傕有隙,交战数日,溃败长平观下。樊稠追至陈仓,与韩遂友好罢兵,却遭李傕猜疑。不久,于会议中为李傕刺杀。(猜疑只是权争的托词罢了) 樊兴 安州人。以罪为奴。从唐公平长安,授左监门将军。从秦王积战多,封营国公,数赐黄金杂物。后坐事削爵。贞观六年,陵州獠反,命讨之,为左骁卫将军。又从李靖击吐谷浑,为赤水道行军总管。后军期,士多死,亡失器仗,以勋减死。后为左监门大将军、襄城郡公。太宗征辽,以兴忠谨,副房玄龄留守京师,检校右武侯将军。卒,赠左武侯大将军、洪州都督,陪葬献陵。 樊圻 明万历四十四年至清康熙三十三年后(1616-1694后)清画家。字会公,江宁(今江苏省南京)人。擅画山水、花卉、人物。为“金陵八家”之一。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其《柳溪渔乐图》 樊莹 (1434—1508),字廷璧,号澄江,常山人。明天顺八年(1464)进士,引疾归养。成化三年(1467),应知县李溥之聘编纂《常山县志》。四年授行人,出使西川(今四川中部),不受地方馈赠,民建“却金亭”以彰其德。此后,历任山东道监察御史、云南巡按、松江知府、河南按察使、应天知府、南京工部右侍郎、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等职。惩贪官、精吏治、赈济灾民,不遗余力,为民爱戴。弘治八年(1495),因病辞官,授徒讲学,长达七年。弘治十六年,云南景东卫地区地震,天灾频仍,贵州亦多灾异,又被推荐授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按云贵,弹劾镇巡官之罪,罢撤不称职文武官员1700人。还查清指挥吴勇侵吞府库钱财,图谋逃脱罪责,虚夸灾情一案,威名大震。前后三入云贵,虽年已古稀,犹跋涉于穷崖绝险瘴疠毒侵之地,查访政治利弊和民间疾苦,深得民心,升任南京刑部尚书。正德元年(1506),辞官回乡。时刘瑾专权,莹在任时曾忤瑾,瑾以会勘隆平侯争袭事诬陷,又追究任松江知府时为苏民困而减征官布之事,削籍为民。 晚年,常于农忙时,坐竹轿戴笠帽,子孙抬行田间,谓非徒视庄稼,而欲子孙习劳。病危时,叮嘱其子道:“世俗治丧,率用浮屠,岂有饭僧礼佛而获冥福乎?汝成吾志,勿为流俗所移。”正德三年十一月十八日病故,葬博望乡(今常山县何家乡)大尖山。正德十四年昭雪,追赠太子少保,谥清简。 樊继祖 字孝甫,号双岩,郓城县人,明正德6年 (1511年)进士。初任临颖(今河南省)知县,因御寇有功,提升为御史。奉命勘查庄田,清出被侵占民田2万余顷,权贵为之敛迹。又做河南副使、江西参政。在大同兵变时,任兵部左佥都御史,前往平叛。樊继祖擒其首恶,叛乱遂平,嘉靖16年(1537年)升兵部左侍郎,嘉靖19年(1540年)升兵部尚书。嘉靖22年(1543年),改工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督御史,封太子少保。在朝居官40余年,后辞官返乡,卒于嘉靖37年(1558年)9月5日,享年78岁。著有《双岩奏疏》、 《十友传》、《山海纪程》、《金丹集》等,流传于世。 樊弘 四川I江津人。民国14年北大毕业后,任北京《中美晚报》编辑助理和《国民公报》编辑 员。后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经济研究院研究生。回国后,历任湖南大学、中央大学经济系教授和复 旦大学经济系教授兼主任。民国31年任中央研究院社会研究所专项研究员。民国35年后,任北京大学经济系教授。 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政协第一、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第七 届中央委员会顾问。 1988年4月在北京逝世,终年88岁。著有 《劳动立法原理》。编有《社会调查方法》、《中国劳动年鉴》(与人合编)、《工资理论之发展》、《论社会主义下商品生产和价值规 律》等。 樊於期 战国时秦将,避罪于燕,得燕太子丹之庇护,后因荆轲欲替太子丹杀秦王,愿得其首级以入秦,遂自刎而死。 樊宗师 字绍述,河中人。始为国子主簿。元和中,擢军谋宏远科,授著作佐郎。历金部郎中,绵、绛二州刺史。进谏议大夫,未拜,卒。诗七百六十九篇。今存一首。 樊城 字埘煊,四川广元人,生于1992年02月10日,十八岁获得“高级会计师”职称,曾任职工会主席,秘书处主任等要职。创作诗篇一百二十首,词三十三首。多为情感类。 樊学文 樊学文(1912-1978),四川省苍溪县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革命。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苍溪县少共区委书记,红30军第267团1营书记,中共苍溪县委书记,绥靖县委组织部部长、县委书记,省委工作队政治指导员。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社会部总务科科长,中央警备团供给处主任、团副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热东分区副政治委员,中共热河省委秘书处处长,热南分区政治部主任,东北野战军委9纵队后勤部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第46军后勤部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38师政治委员,参加了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6军政治部副主任、升任第46军政治部主任。回国后,任吉林省军区副政治委员,黑龙江省军区副政治委员,中共辽宁省委工业交通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东北局财贸政治部副主任,辽宁中医学院党委书记。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78年9月因病逝世,终年66岁。 樊哲祥 樊哲祥(1908-1995),湖北省公安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9师政治部文印股股长、宣传队队长、宣传科科长,红3军司令部参谋,红二方面军司令部2科代科长。参加了湘鄂西、鄂西北、襄北、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师部秘书主任,第358旅714团参谋长,晋绥军区司令部作战科科长,第3军分区参谋长,晋绥军区独立3旅参谋长。在晋西北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参加了百团大战等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任绥蒙军区参谋长,独立11旅旅长,华北军区独立22师师长。参加了察绥、绥包、绥东、平津等战役。为解放全中国作出了突出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军委防空司令部副参谋长兼军训处处长,1952年毕业于军事学院,任中央军委防空军副参谋长,华东军区防空部队副司令员,防空军高射炮兵学校校长广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部副主任。为解放军军防空部队的发展,为军队的通信事业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贡献。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5年9月24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樊代明 1953.11-——,四川省重庆市(今直辖市)人。1972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消化内科专家,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四军医大学副校长。专业技术少将军衔。 1975年在第三军医大学军医系大学生。1978年为第四军医大学消化内科学硕士。1985年在日本国立癌中心肿瘤免疫学进修生。1986年为第四军医大学消化内科学博士。1991年在比利时鲁汶大学分子生物学博士后。1981年后任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内科助教、医师。1986年任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内科讲师、主治医师。1988年任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内科副教授。1990年任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内科教授、副主任、硕导。1993年任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博导。1995年任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内科主任。1995年后历任全军消化病研究所所长,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副校长。1992年为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部首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的特聘教授,中华消化学会副主任委员,全军消化学会主任委员,陕西省消化学会主任委员。先后担任中欧胃癌会议,中日肿瘤会议,国际消化病基础与临床会议等五次国际会议的主席。是南京大学、北京大学等53所大学的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培养博士生42名,硕士生46名,博士后6名。 担任《J Clin Gastroenrology》等25本杂志的编委,《Lancet》(中文版)等13种杂志的主编或副主编。主要从事内科、特别是消化内科的医教研工作。在胃癌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中取得明显成绩,发现一组新的胃癌抗原,首创3种诊断方法。先后主持国家973、国家863、国家攻关等项目所属课题,承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12余项国家级课题,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批创新研究群体的学术带头人。已在16 种国际专业杂志发表论文62篇。 先后荣获“中国青年科学家奖”、“求是奖”等7项全国性荣誉奖励,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

的翻译。

梁材,字大用,南京金吾右卫人。

弘治十二年进士。

授德清知县,勤敏有异 政。

正德初,迁刑部主事,改御史。

出为嘉兴知府,调杭州

田租例参差,材为 酌轻重,立画一之法。

迁浙江右参政,进按察使。

镇守中官毕真与宸濠通,将举 城应之。

材与巡按张缙劫持真,夺其兵卫。

寻以忧去。

嘉靖初,起补云南。

土官 相仇杀累年,材召其酋曰:“汝罪当死。

今贳汝,以牛羊赎。

”御史讶其轻,材 曰:“如是足矣,急之变生。

”诸酋衷甲待变,闻无他乃止。

历贵州、广东左、 右布政使。

吏民输课,令自操权衡,吏不得预。

时天下布政使廉名最著者二人, 材与姚镆也。

六年拜右副都御史,巡抚江西。

甫两月,召为刑部左侍郎。

寻改户部,遂代邹文盛为尚书。

自外僚登六卿,不满二载。

自以受恩深,益 尽职。

上言:“臣考去年所入止百三十万两,而所出至二百四十万。

加催征不前, 边费无节,凶荒又多奏免,国计安所办?详求弊端:一宗藩,二武职,三冗食, 四冗费,五逋负。

乞集廷臣计画条请。

”于是宗藩、武职各议上三事,其他皆严 为节。

帝悉报可。

惟武职闲住者议停半俸,帝不纳。

经费大省,国用亦充。

中官 麦福请尽征牧马草场租,材不可。

侍郎王軏清勋戚庄田,言宜量等级为限。

材奏: “成周班禄有土田,禄由田出,非常禄外复有土田。

今勋戚禄已逾分,而陈乞动 千万,请申禁之。

自特赐外,量存三之一,以供祀事。

”帝命并清已赐者,额外 侵据悉还之民,势豪家乃不敢妄请乞。

畿辅屯田,御史督理,正统间易以佥事, 权轻,屯政日弛。

材请仍用御史。

御史郭弘化言天下土田视国初减半,宜通行清 丈。

材恐纷扰,请但敕所司清厘,籍难稽者始履亩而丈。

帝悉可之。

母丧去。

服 除,起故官。

大同巡抚樊继祖请益军饷,材言:“大同岁饷七十七万有奇,例外 解发又累万,较昔已数倍。

日益月增,太仓银不足供一镇,无论九边也。

”继祖 数请不得,议开事例,下户、兵二部行之。

时修建两宫、七陵,役京军七万,郭 勋请给月粮冬衣。

材言非故事,如所请,当岁费银四十五万;且冬衣例取内库, 非部事。

勋怒,劾材误公。

帝诘责材,竟如勋奏。

勋复建言三事:请开矿助工, 余盐尽输边,漕卒得携货物。

材议,不尽行,勋益怒。

材初为户部,值帝勤政,力祛宿弊,多见从。

及是屡忤权幸,不得志,乃乞 改南。

为给事中周珫所劾,下吏部,尚书许赞等请留之。

帝不悦,令与材俱对 状。

材引罪得宥,而赞等坐夺俸。

材由此失帝意。

考尚书六年满,遂令致仕。

初, 徽王守庄者与佃人讼,材请革守庄者,令有司纳租于王,报可。

王奏不便,帝又 从之。

材已去,侍郎唐胄等执初诏。

帝大怒,并责材。

令以右侍郎闲住,而夺胄 俸,下郎官诏狱。

明年,户部尚书李廷相罢。

帝念材廉勤,大臣亦多荐者,乃召复故官,加太 子少保。

三掌国计,砥节守公如一日,帝眷亦甚厚。

其秋,考察京官,特命监之。

有大狱不能决,又命兼掌刑部事。

帝叹曰:“尚书得如材者十二人,吾无忧天下 矣。

”大工频兴,役外卫班军四万六千人。

郭勋籍其不至得,责输银雇役,廪食 视班军。

廷相尝量给之,材坚持不予。

勋劾材,帝命补给。

勋又以军不足,籍逃 亡军布棉折饷银募工。

材言:“今京班军四万余,已足用,不宜借口耗国储。

” 帝从其奏。

勋益怒,劾材变乱旧章。

无是,醮坛须龙涎香,材不以时进,帝衔之。

遂责材沽名误事,落职闲住。

归,旋卒,年七十一。

隆庆初,赠太子太保,谥端 肃。

当嘉靖中岁,大臣或阿上取宠,材独不挠,以是终不容。

自材去,边储、国 用大窘。

世宗乃叹曰:“材在,当不至此。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关于樊姓的历史和现代的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