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急求诗的赏析



1、《生命的流》赏析生命是一条源自遥远高山的河流,它流过无数不同的田园和山区,它遵循它应该遵循的路径,奔流不息,直到汇入大海。生命之流经过的每一段风景,就是一段人生。生命之流从亘古起就存在,将来也会

1、《生命的流》赏析

生命是一条源自遥远高山的河流,它流过无数不同的田园和山区,它遵循它应该遵循的路径,奔流不息,直到汇入大海。生命之流经过的每一段风景,就是一段人生

生命之流从亘古起就存在,将来也会继续存在。在不同的风景里,也许你会是树木,会是鸟雀,会是僧侣,会是乞丐,也许也会象庄子一样是一只蝴蝶。

现在的你是你,等你死去,生命之流并不会停息,它还会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你,只不过是生命之流在途中经过的一道风景。

很多人会不同意这样的观点,他们会问,如果我曾经是一只鸟,我怎么不记得我在哪棵树上歇过?

可是,就算是今生,你又能记住几棵你经过的树呢?

清晨醒来的人,是一天里最天真的人。随之而来的不如意和烦恼会把人们的天真一点点挤出他的头脑,使他无法记住路过的一束野花,无法记住同事友善的问候,甚至无法记住妻子为他精心准备的早餐是什么。

我们的一生都在努力地忘却不愉快和痛苦的事情,记住快乐的和有意义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连那些自己认为是重要而快乐的事情也渐渐淡忘了。如果你曾经是一只鸟,那么,你怎么能记住你曾经落过脚的那一株梧桐?

为什么老人,老人能够清晰地记得童年时唱过的歌谣?记得儿时祖母曾经讲过的故事?记得年轻时收到的第一封情书?甚至有些老人还声称记得前生曾经是谁,做过什么。

禅曾这样说:放下你所有的烦恼,你就可以看到前生。你能象老人一样,放下一切,只在午日的光里,回想从前吗?何况,老人也有老人的烦恼,并非所有的老人都能到达禅的境界

你不是还有梦吗?

梦是没有时间界限的。在短短的几分钟里,梦可以带你走过几朝几代。梦的内容可以是前生,也可以是今世,更可以是将来。不要害怕恶梦,它只不过是另一种生命的形式,要学会正视它;不要醉在美梦里,它也许永远不会实现,要学会因为它而快乐,却不去当真。

只是,梦太容易遗忘。

生命是那样的博大精深,不要尝试去证明或者辩论什么,你如何能证明或者辩论一个你无法了解的事物呢?谁知道你是不是实际上只是活在你将来的梦里呢?

所以接受她吧,怀着无限的感激,接受生命之流给你的这段风景。享受它给你的甜酸苦辣,让你在夕阳中老去的时候有着美丽的回味。

]

2、《雾》赏析

诗的一开始就说,“我喜欢雾”,把个浓重的主观情绪呈现在读者面前,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那么,作者为什么喜欢雾呢?雾有哪些方面值得令人喜欢的呢?大致有4个方面:

第一、是雾的朦胧美。作者把雾赞美为象征派诗人的笔法,也就是象征派所写的诗,能给人一种“隔帘望月,隔水看花”的朦胧美。作者还借“有人说过”和引用北宋诗人秦观《踏莎行》词中的首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从视觉上来写浓雾下的景色:世界整个的变成了一间白色的屋子,而这屋子既没有门,也没有窗,人在那一片白色的氤氲中,只有和自己的影子捉迷藏。这既是比喻,也是写实,表明了雾之浓,雾之重,形象生动而通俗。而引用秦观词中的句子,则在通俗形象之中增添典雅气质,使现代诗融进了古朴美。

第二、是雾的轻软美。作者引用美国诗人桑德堡的名句:“雾来了,附在小猫的足上。”并且说,“还有什么比猫足更能表现出那轻而且软、落地无声的雾呢。”猫足这一意象十分新颖奇特。雾和猫足本是互不相干的,但猫足的行动轻软无声,把雾附在猫足上,就使得雾的轻软变得形象具体,可感可视。作者利用桑德堡诗句意象的新奇来构建本诗意象的新奇,可说是诗中有诗,引人遐想无限。创作手法上也极为巧妙而自然。

第三,是雾的含蓄美。雾把富丽堂皇的世界隐去了,我们在雾中徘徊,在雾中看世界,就像品读一首意境高远、含蓄深厚的诗,其妙处是只可意会,难以言传。这是作者把全身心都倾注到了雾景里而进到了“忘我”的境界。特别是当你在雾中一步步地向前挪移时,隔着一片浓雾,忽然听到你熟悉的那条小河的潺潺水响,那份喜悦,确不是在阳光朗照时能体会得到的。“你熟悉的那条小河”,是指你现在经常流连这里的“这条小河”,还是一种联想,联想起故乡的小河、儿时嬉戏的小河呢?应当说是后者,不然,就够不上“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含蓄美了。其中也许还有着淡淡乡思或遥远的童年趣事呢。从写作手法看,前两部分是写朦胧、轻软、静,静得落地无声,这一部分写到了声音——忽然发出“潺潺水响”,它有着“鸟鸣山更幽”的效应,更突出了雾的朦胧美和轻软美。

最后一个使作者“喜欢雾”的原因还在于“霏雾弄晴”,“浓雾微阴之后,必能看到更灿美的阳光。”这是不仅在诗中开拓了一个新的境界,更是卒章寄志,包含着十分深刻的思想含义,令人玩味。

台湾著名诗人兼评论家张默评论张秀亚的诗说:“她的诗亲切、朴实、淡雅,令人读之犹如回旋在时间的琴键之上。”张秀亚的散文诗也是如此。

3、《寻梦者》赏析

读本诗要抓住诗人的艺术构思:将现代人的 寻梦 思绪寄寓在一个 寻找金色的贝 的民间故事里,一虚一实,巧妙交织为一体。--细读全诗,体会诗人怎样把他这一艺术构思转化为外在的形式特点:将类似民歌的夸饰、复沓与意象朦胧的现代象征手法,不露痕迹地结合一体;用亲切的日常口语说话的调子,将复杂化、精微化的现代人的感受含蓄地表达出来。然后,反复吟诵全诗,体味流动其间的诗情与诗绪:既是明朗的(表现了追求理想的执著),又是迷惘、感伤的(表现追求中的疲倦与苍老)。

这首诗艺术构思的特点是:将现代人的“寻梦”思绪寄寓在一个“寻找金色的贝”的民间故事里,一虚一实,巧妙地交织为一体。

《寻梦者》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形象写照,也是一个群体精神与灵魂的深刻自白。它用美丽的象征意象唱出了美丽的寻梦者灵魂的歌,这支美丽的歌告诉了一个人生的真谛:任何美好理想的实现,任何事业成功的获取,必须付出人的一生追求的艰苦代价;你的梦“开出娇艳的花”来的时候,正是“在你已衰老了的时候”。

诗人戴望舒采用象征的方法来传达他这一人生真谛的觉识。诗中的象征本体是诗人自己,象征喻体则是那“金色的贝”吐出的“桃色的珠”。诗人找到了这个理想的象征物,在它身上寄寓了人生追求的一切美好东西。

这首诗有一种抒情内蕴的气势。开头结尾,既是一个圆圈式的结构,又是情感向更高层次的展开。诗的重点放在寻求“无价的珍宝”的精神历程,由金色的贝之所在,到逢到金色的贝的艰苦,由对金色的贝丰美与价值的赞颂,再引向桃色的珠的艰苦生成,最后写人生获得无价的珍宝之后的快乐与幸福,象征的喻体与被象征本体交织融汇,水乳难分,诗人的感情也波澜起伏,流动其间的诗情与诗绪,既是明朗的,表现了追求理想的执着,又是迷惘 感伤的,表现了追求中的疲倦与苍老。已经表现出了一定的现代主义特征

《寻梦者》非常富于民族色彩。诗人选择了“金色的贝”与“桃色的珠”做为人生理想象征的载体,就深得传统诗歌意象的启迪。大海、金色的贝、珍珠、冰山、旱海、海水、天水、乃至“九年”这个数字本身等一连串的意象,都习见于古典诗歌之中,也与民族审美的心理积淀相契合。诗人用了“青色”、“金色”、“桃色”这些色彩,来写人生(大海)的深沉、获得理想与价值的美丽,也容易引起民族心理的呼应。诗每节三行,节奏大体整饬,每节一二句或重复、或排比,三行中大体取aab的韵脚,甚至各句大部重复。读起来,不仅有意象纷沓而至的美感效果,也有和谐而富于音乐美的听觉境界的满足。从诗的情与境,神与形的创造中,完全有理由说,《寻梦者》是摆脱了对西方象征诗的阴影的典型的现代东方象征诗。

4、《停电之后》赏析

这首诗语言朴实,有口语,流畅,平稳,情真。其中的“太阳”“电灯”“蜡烛”“黑暗”“风”这些意象各象征某种意义,而且有联系,这种认识就是对其的感知。如果联系时代背景来理解,就会发现它棉里藏针,寓意深刻。作品中流露的对“文革”的愤怒,对政治运动的思考,对美好的正常生活的想望,“文革”的终于结束,以及自己的坚定立场和坚定立场所带来的伤害与付出的代价等等。此时也就完成 了感想。

感知与感想是相互联系的,也是相互交织的。感想有时会反过来促使人从新感知,从新感知也会产生新的感想。

5、 回旋舞》赏析

回旋舞,一种美丽的舞蹈。作者保尔·福尔别具匠心地用它来暗示人们和平相处,互助互爱的理想未来

诗的第一节中,作者写道:假如全世界的少女都肯携起手来,她们可以在大海周围跳一个回旋舞,试想啊,全世界的少女一起跳回旋舞,该多么美啊!她们的舞裙随着回旋的舞步旋转,手拉着手,脸上洋溢着微笑,在海边跳着,可惜不能看到海的对岸。

同样的,试想象诗的第二节,男孩们把船连成一座桥,然后用强壮的手挽起另一只强壮的手,这就是一座坚不可摧的大桥。

这时,正如诗中所说:那时人们便可以绕着全世界跳一个回旋舞。男女老少都快乐的跳着,人们和平相处,互助互爱。可是最后一节中,作者把“假如”放在后面既揭示了这不是现实,只是理想,呼吁人们要和平相处,结束战争,又强调了和平对人类的重要性。

6《什么能从我们身上脱落》赏析

这首诗是《十四行集》的第二首,题目是我们为了叙说的方便加上去的。在这首诗里,诗人把死亡看作生命的辉煌完成。有限与无限,死亡与新生,“脱落”与永恒,二者的相撞,形成诗的张力。在“蜕化的蝉蛾”般的生生不息的大自然的秘密循环中,诗人寻得了“舒开树身”的超越有限、超越死亡、超越生命的诗意。这是对人的死亡的通脱理解,对人的本真存在的一种言说。 传达这样的诗意,最好不过的诗体选择也许就是十四行了。秘密循环的内蕴与回环往复的诗体有了极妙的融合。诗人在严整的形式中从容自如地写出了对人生的终极关怀。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中西诗艺的极妙融合。

7、《烙印》赏析

批评家须随着作品走,不许用自己的成见拦头一杠子。批评不是打杠子。我知道这个,可是我办不到这一步。我多少有些成见,这是一;我太性急,没有耐心法儿细读烂咽,这是二。有此二者,所以永远不说带批评味儿的话。得罪人还事小,不公平便连自己也对不起。闭口不言,倒也逍遥自在。

久闻克家的诗名,今天得读他的《烙印》,破例要说上三言五语。为何要破例?自有原因,恕不告诉。

《烙印》里有二十多首短诗,都是一个劲,都是象“一条巴豆虫嚼着苦汁营生” 的劲。真希望他给点变化,可是他既愿一个劲,谁也没办法;况且何等的一个劲!不是捧事,我爱这个劲;这个劲不是酸溜溜的,最恨酸溜溜的调货;不吃饺子专喝醋,没劲!设若我能管住生命,我不愿它又臭又长,如潘金莲女士之裹脚条;我愿又臭又硬。克家是否臭?不晓得。他确是硬,硬得厉害。自然,这个硬劲里藏着个人主义的一些石头子儿。“什么都由我承当,”是浪漫主义里那点豪气与刚硬。可是这并不是他个人的颂赞,不是众人皆软我独刚的表示。他的世界是个硬的,人也全是硬的,硬碰硬便是生活,而事实上大家也确是在那儿硬碰。碰的结果如何?克家没说。他不会作梦。他是大睁白眼的踱开大步朝前闯;不这么着可又怎样?细想起来,就是世界到了极和平极清醒的时候,生命还不是个长期的累赘?大概硬干的劲永远不应当失去,不过随着物质的条件而硬得不同程度便了。克家是对现在世界与人生决定了态度,是要在这黑圈里干一气。别的,他没说,顶好也就别追问。黄莺不是画眉;鸭子上树是抱上去的。

真的,他这些诗确是只这么一个劲。甚至于为唱这个而牺牲了些形式之美。他的句子有极好的,有极坏的,他顾不及把思想与感情联成一片能呼吸的活图画;在文字上他也是硬来。《渔翁》的图画不坏,《歇午工》便更好了,可是《难民》有多么笨,多么空虚。还是《希望》与《生活》好些,因为这两处根本是说他的态度,用不着什么修饰;里边也有些喻拟,不甚高明。至于句子,长短的不齐倒没有什么关系;他的韵押得太勉强。这些挑剔是容易的,因而也就没多大价值;假若他不是自狂自大的,他自会改了这些小毛病。

最可爱的地方是那点有什么说什么的直爽——虽然不都干脆。旧诗里几乎不易找到这个劲。设若多数旧诗是有味没字,克家是有字而欠点味。味儿不难找,多唱就是了。也许他是故意要有字没味,君不见“一轮明月哟”也是有味没字吗?

什么叹的诗词

1、《病起惫甚有叹》 年代:宋 作者:陆游 残年迫衰谢,一病不枯梧。

书倩傍人读,行须稚子扶。

冥心付天地,毕世钓江湖。

无米博佳传,虚名那可图? 2、《白发叹》 年代:宋 作者:杨万里 素丝久即黑,黑鬓久即丝。

丝黑有涴法,鬓丝无染期。

日月有底忙,昼夜驰向西。

江汉与之友,却向东方驰。

江汉西流日东落,鬓丝漆黑还如昨。

夜长何不秉烛游,自是人生不行乐。

3、《小重山·堪叹犊儿堪叹牛》 年代:元 作者:王哲 堪叹犊儿堪叹牛。

若还省我语,是同流。

性如灯烛命如油。

相滋引,明焰出山头。

照破一齐休。

前程除险路,没深沟。

这回与你说根由。

成功行,蓬岛永无忧。

诗词赏析: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什么意思

意思是:天色阴沉,看样子晚上即将要下雪,能否留下与我共饮一杯?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 在这样一个风寒雪飞的冬天里 ,在这样一个暮色苍茫的空闲时刻,邀请老朋友来饮酒叙旧,更体现出诗人那种浓浓的情谊。

“雪”这一意象的安排勾勒出朋友相聚畅饮的阔大背景,寒风瑟瑟,大雪飘飘,让人感到冷彻肌肤的凄寒,越是如此,就越能反衬出火炉的炽热和友情的珍贵。

问刘十九 唐代: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意译 我家新酿的米酒还未过滤,酒面上泛起一层绿泡,香气扑鼻。

用红泥烧制成的烫酒用的小火炉也已准备好了。

天色阴沉,看样子晚上即将要下雪,能否留下与我共饮一杯? 扩展资料: 赏析 色彩的合理搭配。

诗画相通贵在情意相契,诗人虽然不能像雕塑家、画家那样直观地再现色彩,但是可以通过富有创意的语言运用,唤起读者相应的联想和情绪体验。

这首小诗在色彩的配置上是很有特色的,清新朴实,温热明丽,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悦目怡神之感。

诗歌首句“ 绿蚁 ”二字绘酒色摹酒状,酒色流香,令人啧啧称美,酒态活现让读者心向“目”往。

次句中的“红”字犹如冬天里的一把火,温暖了人的身子,也温热了人的心窝。

“火”字表现出炭火熊熊、光影跃动的情境,更是能够给寒冬里的人增加无限的热量。

“红”“绿”相映,色味兼香,气氛热烈,情调欢快。

第三句中不用摹色词语,但“晚”“雪”两字告诉读者黑色的夜幕已经降落,而纷纷扬扬的白雪即将到来。

在风雪黑夜的无边背景下,小屋内的“绿”酒“红”炉和谐配置,异常醒目,也格外温暖。

...

诗歌鉴赏:《错误》

《错误》是中国台湾当代诗人郑愁予于1954年写作的一首现代诗。

在这首脍炙人口且广为人们所传诵的诗《错误》中,抒情主人公想象他的妻子或情人,在深深地思念他。

诗的结构非常特别,是一种倒装的写法

诗的开头两句本来应该是结尾,即主人公从家门前走过而不入,于是思妇失望,那期盼已久的容颜才如莲花开落;那炽热的情才心灰意冷。

但如果按正常结构把这两句放到最后,就一方面显得意念上过于灰冷,另一方面在诗的结构上显得平淡无奇。

经过诗人一倒装,就使诗的意念和结构一下子变得新颖多了。

诗的中间一段写思妇的情态。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有“东风无力百花残”之意。

盼不到意中人归来,心中自然没有蓬蓬的柳絮飞腾之状,因而那颗寂寞的心,也就是一座孤寂的小城。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听不到意中人的足音,意态慵懒,云鬓不整,那小小的心灵如窗户紧闭。

末节两句采用的也是一种倒装句式,我“嗒嗒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源于“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是写“我”的最终感慨。

但“我”路过家门而不入,并不是为了更有力地操纵女子的心,否则的话,“我”也不会把“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归结为“错误”。

“错误”二字,实际上流露出一种深深的遗憾以至歉疚,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想象的余地。

《错误》篇幅短小,诗人写起来却一波三折,让诗增添了想象的空间,缠绵之情也不绝如缕。

诗中切合江南秀女的外貌和内心;利用矛盾修辞法来揭示人物内心,颇有独到的韵味,是一首极佳的闺怨词,也是中国诗歌中一颗璀灿的明珠。

原诗: 《错误》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底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注释: 底:通“的”,多见用于民国时期

跫(qióng)音:脚步声。

扩展资料: 《错误》是中国台湾当代诗人郑愁予于1954年写作的一首现代诗。

全诗以江南小城为中心意象,写出了战争年月闺中思妇等盼归人的情怀,寓意深刻,是现代抒情诗代表作中之一,被海内外多次收入教科书。

台湾现代诗歌的开创者纪弦评郑愁予的诗“长于形象的描绘,其表现手法十足的现代化”。

大陆诗人流沙河补充说:“他很注意汲取中国旧体诗词之美。

” 此诗的句式、字词搭配虽多洋调,但诸如“江南”“莲花”“容颜”“东风”“飞絮”“向晚”“跫音”“春帷”“归人”“过客”之类的意象或词语,都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并令人想起一系列古典名句的情调意境之美。

此诗曲折委婉,情意绵绵,有一种迷离怅惘的抒情氛围,颇似唐人温庭筠的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错误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网 急求诗的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