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谈谈古诗词无人才培养的关系



《马说》唐代 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

《马说》

唐代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结合实际谈谈中华文化经济关系

经济是政治和文化的基础,进而可以决定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方向和水平,依据经济利益集团实力的强弱划分利益分配模式。

经济状况即生产力发展水平将决定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生活。

政治是经济的上层建筑,一般包括机关设施、制度两种方式,属于经济的衍生物,但是对经济具有一定的反作用

狭义的文化属于社会意识形式,大部分是维护阶级统治的社会意识形态(非社会意识形态主要是语言、逻辑等一些个别学科),属于统治阶级维护自身利益的一个洗脑工具。

文化一方面反映经济、政治;另一方对其产生反作用,有时促进,有时阻碍。

文化属于经济和政治的

谈谈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关系的理解

s┄咬挕yh户ns┄咬挕kop∈恣cz┌ソ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关于b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的重大j创新

加快现代化7建设,必须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坚持以5人x为7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真正落实到现代化0建设的各个e方8面和整个k过程。

深化2对发展的认0识 现代化7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l个i历w史过程,是由农业社会向工n业社会进化1的过程,其内1容涉及v经济、政治、文5化4等各个n领域。

我国现代化0进程真正开t始稳步发展,是在新中8国成立以4后。

10多年来,我国工m业化5和城镇化7取得了s巨4大u成就,但现代化5的任务还十u分6艰巨7,要走的路还很长2。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作为4第一j要务,坚持以4经济建设为7中7心1,努力k加快发展。

发展是硬道理。

无y论改善民生、促进社会进步,还是国际竞争、民族生存,都必须依靠发展。

不m发展经济,就没有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没有物质财富的极大y增长6,也n就不q可能从8根本上t提高广l大w人z民群众的物质文8化2生活水8平,就谈不z上e社会与k经济的协调发展。

对于q我国这样一b个q发展中7的大i国来说,要想缩小c与i发达国家的差距,就必须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n移地搞好经济建设,特别是积极实施生产力e跨越式发展战略,大u力m发展科技效益型经济。

走新型工y业化0道路 工j业化4和城镇化1是推进现代化4的动力y,也t是现代化4的基础。

因此,现代化3的首要任务是坚定不u移地推进工d业化0和城镇化3。

所不z同的是,当今6世界已d进入k信息时代,今8天y的工l业化7不y同于x早期西方3国家蒸汽机时代的工o业化3。

今4天q的现代化5是信息化8和经济全球化7时代的现代化5,既不r能先搞工l业化7再搞信息化4,也s不u能不c搞工a业化5而直接搞信息化4,而必须把工a业化1与d信息化5融为6一f体。

因此,信息化2既是手1段又r是动力d,在工m业化7进程中6广a泛利用和积极发展信息化8技术,是当代工t业化4的根本特征。

党的十z六2大b提出,要坚持以1信息化4带动工w业化8,以8工x业化3促进信息化6,走出一w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3、人r力h资源优势得到充分0发挥的新型工a业化2路子i。

这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新型工g业化6道路的核心0是经济发展的低成本、高效益,特别是资源的低消耗,以1实现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8方5式仍0然比0较粗放,资源消耗量过大r。

我国本来就是一e个x人x均资源严重不w足的国家,如果不u能极大x地降低经济发展中3的资源消耗,随着经济的进一r步发展,资源不g足的矛盾将会越来越突出,最终将阻碍经济发展,危害人w们的生存环境。

如何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f科技创新,大f力a发展科技效益型经济。

科技是第一p生产力k。

人b类社会发展的每一u次飞g跃,都是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的结果,而且科技创新是决定性因素。

发达国家对发展中2国家的强势地位,主要源于c其先进的科学技术。

我们要想缩小i与e发达国家的差距,就必须大x力x推进科技创新,不l断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不y仅5要注重经济发展的数量,更要注重经济发展的技术含量,不x断提高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r和国际竞争能力i。

这是我们实现生产力a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也h是实现现代化3的必然要求。

注重不u同领域和地域协调发展 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另一m条重要要求是,注重不y同领域和地域的协调发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使政治、文5化7、社会等领域也h都取得相应进展,推动社会主义o物质文6明、政治文4明和精神文1明共同进步。

经过改革开t放50多年的实践,以6经济建设为5中4心7的理念已i经深入j人o心1,而注重社会同步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则需要进一m步强化0。

社会与m经济的协调发展,人q与m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以8人s为0本的要求和体现,因为7一j切0领域的发展都是为0了r人v的生存和发展,其根本目的是要提高人k民群众的物质文6化6生活水0平,促进人e的全面发展。

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新亮点,是现代化5建设的新要求,应贯穿于y现代化2建设的全过程。

需要指出的是,区z域协调发展不o等于t区d域同步发展,更不j是劫富济贫,而是区p域间发展互6动、优势互3补、共同进步。

目前,东部地区h经济发展水1平高于v中7西部地区f,因此有些东部省市提出了s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5的目标

这种区z域现代化3战略,符合现代化3发展的一n般规律。

鉴于y东、中1、西部在现代化7中1所处的不i同阶段,国家的区p域发展政策要致力b于u促进“东部腾飞x、中0部崛起、西部开l发、东北振兴”,促进不v同区s域共同走向现 你是河南工d业大b学的吧

中国姓氏文化:浅谈中国古代姓氏词与文化的关系

姓氏,于中华民族而言,其意义不言而喻,它不仅是后人对于先祖的一种认同,更是后来者对于历史的反思,中华上下五千年,它始终是中华民族团结富强的凝聚力和纽带。

于三皇五帝之前便有了“姓”,而后氏族的发展而又衍生出了“氏”的称号,对应的,代表着各个姓氏的符号——文字也于那时一同出现。

所以我们通过对于中国古代姓氏词的解释,探索它与中国古代文化之间的关系。

首先是“姓”,《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道:“姓,人所生也。

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

从女从生,生亦声。

”《春秋传》曰“天子因生以赐姓。

”又有《左传·隐公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

又孙谓之子姓。

”中国古代先民认为“姓”来源于天赐,是不可侵犯与遗忘的,一如他们尊敬图腾一般,据传说,姓最早起源于图腾,氏族部落对于图腾敬若神明,“姓”这一词的出现,可以说是原始部落先民图腾崇拜文化与敬神畏神思想的具体提醒。

而从另一方面,“姓”字从女从生,除此之外,《说文解字》中还记录了一系列的原始姓氏,如姜、姚、姒、姬、娲、婢、妊、妃、好、赢等皆是女部的姓氏词,《康熙字典》中对于“姓”这一字的解释有这么一段话“郑晓曰,姓,字从女生

上古八大姓,姜姬妫姒嬴姞姚妘,皆从女。

”足可见,“姓”这一词,大概是母系氏族文化制度下的一个产物。

在这种制度下,子女只知其母,所以在神话里流传着“圣人无父,感天而生”的故事

其次,“姓”是从居住的村落,或者所属的部族名称而来。

而“氏”则是从君主所封的地、所赐的爵位、所任的官职,或者死后按照功绩,追加的称号而来。

《左传·隐公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

诸侯以字为諡,因以为族。

官有世功,则有官族,邑亦如之。

”对于讲究血脉之亲的汉民族来讲,姓氏是十分重要的。

姓、氏本有分别,姓起于母系,氏起于父系。

秦汉以后,姓、氏合一,通称姓,或兼称姓氏。

然而虽言合一,却依旧有着分别,氏是姓的分支,是同姓一族子孙繁衍、各个分支特有的称号。

从某一方面来说,姓氏实际上成为了区分亲疏的标尺,这与中国古代严格的等级制度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接着,来看看《说文解字》中一些关于女部古姓氏的解释。

(1)《说文·女部》:“姜,神农居姜水,以为姓。

从女羊声。

(2)《说文·女部》:“姬,黄帝居姬水,以为姓。

从女匝声。

"(3)《说文·女部》:“姚,虞舜居姚虚,因以为姓。

从女兆声。

"(4)《说文·女部》:“妫,虞舜居妫、讷,因以为氏。

从女为声。

"从以上解释看,“姜”“姬”“姚"“妫"这几个原始姓氏,都是根据先民的居住地来命名的。

这种现象体现了中国古代先民对于其居住地深深的眷恋,也在一定上体现了中国古代先民的农耕文化。

中华民族是传统的农业大国,自古以来便是。

在传统的农业文化中,土地抑或是他们的居住地,都是生他们养他们的地方,是他们的来源。

对于农业民族,土地便是他们的根,这是农业民族对于土地独特的认识。

农耕经济使得汉民族追求稳定的居所而不愿终日漂泊,他们安土重迁,重视居住地的价值。

所以基于对于土地那深入骨髓,溶入血液的爱,当要选择一个名词来充当自己的姓氏时,居住地的名称自然成为了最好的答案

文化凝聚于语言文字之中,中国古代的姓氏词从产生之日起,便从一定方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不论是其本身的姓氏文化,还是制度经济文化。

从某一类词去探究其与文化的关系,不仅加深了对文化的了解,对于挖掘,揭示了某些词所潜藏的历史文化价值也大有裨益。

值得我们去追寻。

谈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

中华传统文化是以老子道德文化为本体、以儒家、庄子、墨子的思想、道家文化为主体等多元文化融通和谐包容的实体系。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5000年优秀文化的统领。

而流传年代久远,分布广阔,文化是宇宙自然规律的描述,文化是道德的外延;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生命,生命是文化;文化是软实力,是影响一切的内在驱动力;文化又是社会意识形态,是中华民族思想精神,是社会政治和经济的根本。

谈谈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认识

新华网深圳5月18日电 尽管国际金融危机还在进一步蔓延和扩散,但在第五届中国(深圳)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的现场,热闹的展示、红火的交易却让人感受着文化产业特有的活力。

据统计,18日闭幕的第五届文博会入场观众达351.7万人次,比上届增加83万人次。

专业观众总数达到36.8万人次,其中境外专业观众7.46万人次;总成交额达到877.62亿元,比上届增加了175.3亿元,其中文化产品出口达87.66亿元。

金融危机之下,中国经济受到巨大冲击,然而文化产业却逆势飘红,文化出口蓬勃发展。

据统计,2008年中国核心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158.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

在跨境文化服务贸易方面,2008年实现文化服务进出口48.16亿美元,同比增长29.5%。

历届文博会回顾第五届文博会:总成交额达到877.62亿元。

第四届文博会:总成交额达到702.32亿元。

第三届文博会:总成交额达到499.13亿元。

第二届文博会:签约金额211.4亿元。

首届文博会:合同总成交额31.36亿元目前各省市都在积极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就本人对我市的文化产业状况了解,济南市将重点培育108个文化产业项目,并面向全社会招商融资,投融资总额达人民币172亿元。

据相关报道,济南市要对金銮大厦、金帝利大酒店、普利大厦、东航三角地片区、济南市艺术大厦、济南箱包市场等几处地产进行整合,从而打造济南市规模最大的动漫影视艺术文化创意中心,力争成为济南及山东省动漫产业核心区和示范区。

另外重点开发的齐鲁文化产业中心,位于长清大学科技园,距济南主城区16公里,规划占地面积800亩,基础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景色宜人,周围现有高校9所,主要建设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艺术馆、会展中心等约20万平方米,将成为济南、山东的公共文化中心,同时具有公务和交易功能,是一个综合性的文化艺术中心。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迅速,据有关数据显示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占GDP总量50%,目前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还是中国目前政策上对文化产业的各种支持所带来的引导效果值得深思。

数据来源:齐鲁文化产业园

谈谈对中国古代文学及文化的理解

中国传统的“诗性文化”产生于“亚细亚的古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感性与理性未经彻底分化的“早熟”状态,其主要特征为:(一)在所有的艺术产品中,诗歌具有主导和扩散的地位。

(二)在所有的文化产品中,艺术具有主导和扩散的地位。

(三)“礼乐文化”的行为准则使人们的言谈举止均具有着艺术的特征。

(四)“世俗文化”的信仰空缺使艺术具有了准宗教的功能。

(五)属于汉藏语系的民族语言所具有的模糊性、多义性和音乐性特征与艺术的表达之间有着一种天然的亲和关系。

上述特征的分析不仅有助于我们从结构和功能的角度来重新理解传统文化,而且对当今中国的美学理论和艺术实践也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习性,一种文化有一种文化的特征。

说到中华民族,人们常用“诗性民族”、“泛美文化”等概念加以概括,然而这些习而不察、用而不知、语焉未详的概念背后究竟有多少根据呢?对于它们的理解是否有助于我们的文化反思呢?笔者在《多维视野中的儒家文化》一书中曾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做过一番简单的比较,认为由于“古典的古代”与“亚细亚的古代”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上的不同,使得西方人在进入文明时代的进程中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分裂得比较彻底,从而在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上的也将感性和理性分裂的比较彻底;而中国人则更多地保存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天然联系和原始情感,从而在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上的也更多地保持了感性和理性相互渗透的原初状态。

表现在文化结构上,西方人以相互对立的两极最为发达,在感性方面有体育,在理性方面有科学;而中国古代既没有奥林匹克式的体育传统,也没有毕达哥拉斯学派似的科学精神。

相反的,在中国的文化结构中,艺术和技术则占有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因为无论艺术还是技术,都既非单纯的感性,也非纯粹的理性,而是将二者统一在一起的。

这不仅符合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心理结构,而且也为“诗性民族”、“泛美文化”等课题的研究廓清了一些障碍(详见拙作《多为视野中的儒家文化》第五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本文将在此基础上从艺术产品、文化产品、行为方式、信仰方式、语言特征等五个方面加以分析,并在进一步反思我们自近代以来在艺术和美学方面所走过的弯路。

说中国文化是“诗性文化”,首先是因为“诗”这种文化产品在中国艺术中占有着特殊地位。

从春秋的“诗经”到战国的“楚辞”,再到汉魏的“乐府”,从“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诗这种形式虽然千变万化,但却始终占据着中国艺术的主导地位,并渗透到以后出现的其他艺术形式之中:不仅戏曲“以诗为词”,小说“有诗为证”,而且书法也要写诗,绘画也要提诗。

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真正含义,是将“意境”作为一切艺术所追求的最高目的。

从这一意义上,可以毫不夸大地说,传统的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其次,说中国文化是“诗性文化”,不仅是因为诗的精神主宰着中国艺术的整体精神,而且也由于以诗为灵魂的艺术精神影响和左右着艺术之外的文化产品。

在感性活动方面,中国的体育并不以开发人的肉体极限为目的,也从来不陷入狄俄尼索斯式的迷狂,而是在感性宣泄中强调理性的制约,在肉体的拼搏中注重智慧的较量。

中国的武术不同于西方的拳击,它不仅要打得准、打得狠,而且要打得巧妙、打得漂亮。

即要在花拳秀腿之中创造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最能代表中国体育精神的不是足球,而是太极拳,它不是一种忘乎所以的肉体迷狂,而是强调身与心的统一、气与力的和谐。

直到今天,我们在国际体育竞赛中的强项大都带有艺术的成分,如体操、跳水、技巧之类,而在足球、田径等单纯感性较量、张扬肉体迷狂的项目中,我们则常常处于先天的弱势地位。

关于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关系的几点思考

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更好推动改革发展随着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发展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改革也在逐步进入深水区和攻坚区。

在改革的初期,面对百废待兴的国家经济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首要的是通过深化改革加大对外开放,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财税金融体系改革、社会保障体制完善、国民收入初次再次分配、有效协调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促进社会经济领域的公平正义的实现、人民物质需求的满足。

但是物质上的满足,只是低层次的生存层面的满足,一个社会只有文化上的丰盈与充实,才是真正的社会发展进步。

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文化相对于经济发展是更高级的,关乎人的幸福指数和真正美好生活的存在。

如恩格斯说:“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

”[5] 我们讲改善民生,不仅指吃饱穿暖生活好,更要求有文化、人的内在精神需求的满足,这才是真正的通向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理想的必然选择。

并且相对于政治、经济、科技等社会发展进步指标,文化既是目标,又是助力其他目标顺利高质量实现的有效保障。

文化是人发展的高层次也是轴心要素。

文化是一种隐性的同时也是持久性的具有强大主观能动性的力量,可以作用于现实的物质存在,深入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

文化影响着人们在经济社会中的关系,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认知价值判断,坚定文化自信可以凝聚成巨大的物质力量,真正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

面对改革深水区和攻坚区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社会结构深刻变化,经济体制深刻变革,国家统一大业任重道远的实际,文化自信将会变为巨大的创造力和凝聚力源泉,变成重要的战略资源,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无限的精神支持,激发起全党全国人民面对改革发展艰难险阻的无限热情和强大力量。

...

谈谈《红楼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p191

红楼梦》作为一部伟大的"人情"小说,极力发扬光大了自《诗经》、《离骚》以来的优秀文学传统。

曹公雪芹,直面现实,美刺有加;讴歌理想,情寄天外。

他对历代前贤文学创作方面所积累的美学思想、艺术经验、表现手法,以及人物创造、诗词歌赋和词语典故等诸多方面均有所借鉴和新的发展,充分显示出他深厚的文学修养、艺术天才和勇于创新的胆识。

《红楼梦》是四大名著的最后一部也是最成功、最吸引人的一部书。

之所以是因为她是皇家的一部谜书,是为太子学习接班用的掌权知识教材

她借用贾家隐喻历代的皇家,借用宝玉和十二钗隐喻了历代皇帝和皇族。

她以戏曲形式表现了历代皇家的轶文秘史。

她更进一步以白话文接近了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

以谜语的形式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融汇于皇家的思想教育

她至今已成为国学中的显学,文化界的重点学术。

她是封建统治者总结的最精华、最成功的皇权政治术。

她的创作和发行是在清朝的鼎盛时期

虽然未过百年、中国便结束了封建社会。

但这部书的传承文化和学术思想对当今的人们仍具有很多伟大的意义!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网 谈谈古诗词无人才培养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