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赞美“惠州”的古诗词有哪些?



1.《惠州一绝 》宋代:苏轼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2.《临江仙·惠州改前韵》宋代:苏轼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三分春色一分愁。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

1.《惠州一绝 》

宋代: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2.《临江仙·惠州改前韵》

宋代:苏轼

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三分春色一分愁。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

我与使君皆白首,休夸少年风流。佳人斜倚合江楼,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

3.《送吴先生谒惠州苏副使》

宋代:陈师道

闻名欣识面,异好有同功。

我亦惭吾子,人谁恕此公。

百年双白鬓,万里一秋风。

为说任安在,依然一秃翁。

4.《十月二日初到惠州》

宋代:苏轼

仿佛曾游岂梦中,欣然鸡犬识新丰。

吏民惊怪坐何事,父老相携迎此翁。

苏武岂知还漠北,管宁自欲老辽东。

岭南万户皆春色,会有幽人客寓公。

5.《惠州丰湖亦名西湖

宋代:杨万里

左瞰丰湖右瞰江,五峰出没水中央。

峰头寺寺楼楼月,清杀东坡锦绣肠。

三处西湖一色秋,钱塘颖水更罗浮。

东坡元是西湖长,不到罗浮便得休。

惠州是全国文明城市之一,旧称惠阳地区,在古代即有“岭南名郡”、“粤东门户”、“半城山色半城湖”之称。

惠州是广东省-0.htm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广东省历史名城。1990年出土的一窝近30个恐龙蛋化石,证明7000万年前,这里已是陆地沼泽地带。迄今为止,全市考古发现山岗遗址、古窟址等古遗址28处,年代最久远的是三栋瓦窑岭春秋遗址,其出土文物说明,在新石器晚期到青铜器时代,即有先民在这土地上繁衍、生息。

惠州历史悠久,历来是名宦、文人墨客荟萃之地。自晋至清,对惠州影响较大的历史人物有480多人,其中如葛洪、牛僧儒、李商隐、陈尧佐、陈称、苏轼、唐庚、刘克纲、陈鹏飞、林复、杨万里、刘克庄、吴潜、留正、文天祥、祝允明、陈恭尹、伊秉绶、宋湘、丘逢甲、梁鼎芬等,皆名重一时,他们或诗或文,或创办书院,或修堤筑路,兴修水利,对惠州文化经济发展贡献殊多。他们当中,对惠州影响最大的当推北宋大文豪苏轼。

赞美“惠州”的古诗词有哪些?

1.《惠州一绝 》宋代:苏轼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2.《临江仙·惠州改前韵》宋代:苏轼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

三分春色一分愁。

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

我与使君皆白首,休夸少年风流。

佳人斜倚合江楼,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

3.《送吴先生谒惠州苏副使》宋代:陈师道闻名欣识面,异好有同功。

我亦惭吾子,人谁恕此公。

百年双白鬓,万里一秋风。

为说任安在,依然一秃翁。

4.《十月二日初到惠州》宋代:苏轼仿佛曾游岂梦中,欣然鸡犬识新丰。

吏民惊怪坐何事,父老相携迎此翁。

苏武岂知还漠北,管宁自欲老辽东。

岭南万户皆春色,会有幽人客寓公。

5.《惠州丰湖亦名西湖》宋代:杨万里左瞰丰湖右瞰江,五峰出没水中央。

峰头寺寺楼楼月,清杀东坡锦绣肠。

三处西湖一色秋,钱塘颖水更罗浮。

东坡元是西湖长,不到罗浮便得休。

惠州是全国文明城市之一,旧称惠阳地区,在古代即有“岭南名郡”、“粤东门户”、“半城山色半城湖”之称。

惠州是广东省历史名城。

1990年出土的一窝近30个恐龙蛋化石,证明7000万年前,这里已是陆地沼泽地带。

迄今为止,全市考古发现山岗遗址、古窟址等古遗址28处,年代最久远的是三栋瓦窑岭春秋遗址,其出土文物说明,在新石器晚期到青铜器时代,即有先民在这土地上繁衍、生息。

惠州历史悠久,历来是名宦、文人墨客荟萃之地。

自晋至清,对惠州影响较大的历史人物有480多人,其中如葛洪、牛僧儒、李商隐、陈尧佐、陈称、苏轼、唐庚、刘克纲、陈鹏飞、林复、杨万里、刘克庄、吴潜、留正、文天祥、祝允明、陈恭尹、伊秉绶、宋湘、丘逢甲、梁鼎芬等,皆名重一时,他们或诗或文,或创办书院,或修堤筑路,兴修水利,对惠州文化、经济的发展贡献殊多。

他们当中,对惠州影响最大的当推北宋大文豪苏轼。

描写“惠州”的诗句有哪些?

1.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2. 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

3.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4. 才极谈惠州风物之美到处聚观香案吏,此邦宜著玉堂仙。

5. 我视君年长,相看比惠州。

原诗如下:1.惠州一绝 / 食荔枝宋代:苏轼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2.临江仙·惠州改前韵宋代:苏轼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

三分春色一分愁。

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

我与使君皆白首,休夸少年风流。

佳人斜倚合江楼,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

3.《舟行至清远县见顾秀》年代: 宋 作者: 苏轼才极谈惠州风物之美到处聚观香案吏,此邦宜著玉堂仙。

江云漠漠桂花湿,海雨翛翛荔子然。

闻道黄柑常抵鹊,不容朱橘更论钱。

恰従神武来弘景,便向罗浮觅稚川。

4.《贵卿》年代: 宋 作者: 文天祥天高并地迥,与子独牢愁。

初作燕齐客,今为淮海游。

半生谁俯仰,一死共沉浮。

我视君年长,相看比惠州。

5.自题金山画像宋代:苏轼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宋湘在惠州写的什么诗?

http://shang.cnfamily.com/198201/ca27852.htm 苏东坡与惠州西湖 惠州西湖,原名丰湖。

由于它富有“苇藕蒲鱼之利,岁数万”,湖水又可灌田数百顷,给当地居民带来丰裕的收获,故称丰湖。

至于西湖,它是由苏东坡南来而得名的。

北宋绍圣元年(一○九四年),章恬任相,再度推行王安石的新法。

反对新法的苏轼便以“讥讪先朝”的罪名被贬到惠州。

这一年的十月二日,他以宁远军节度副使的身份南来,原来他以为粤东的惠州是蛮荒瘴疠之地,谁知下车伊始,一看山川风物,美不胜收,不禁高声赞美“海山葱茏气佳哉”!于是消除了政治上失意之感,表示“不辞长作岭南人”。

一住就住了三年,写下了一百九十多首诗词和数十篇散文序跋。

后来因为他写了“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的诗句,传到章恬耳里,章认为他的贬谪生活太闲适了,这才再贬到海南儋县。

苏东坡在惠州居留的三年间,所谓“东坡居惠,勇于为义”,他见惠州驻军无固定营房,杂居市内,对考百姓有干扰,建议建兵营三百座。

他对西湖的建设颇为热心:为了修筑“苏堤”和“六如亭”,连身上的犀带也捐献了;还捐出大内赏赐的钱和黄金,资助道士邓守安建筑东新桥,资助和尚希固建筑西新桥和大堤。

更难得的是,他亲自与建筑民工为伍,巡视施工进度,监督施工开支。

因此到西桥竣工之日,他与全城父老共同庆祝,尽情欢宴了三日。

他常常月夜游丰湖,登合江楼、入逍遥堂,过丰乐桥,踏遍西湖山水,以至“达晓乃归”,游兴是极酣的。

他月流连于唐代的泗州塔下,欣赏塔影平湖,写下了“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的名句,这“玉塔微澜”成为西湖十景乏一。

苏东坡左惠州,也有一段伤心事,就是他的爱妾王朝云在这里病死。

朝云是浙江钱塘人,字子霞,为人聪敏,有见地,是东坡在杭州做官时里的歌姬,不识字,后已粗通文墨,学书,“粗有楷法”。

东坡被贬时,姬妾相继离去,只有她随东坡二十三年,至死不渝。

死时只三十四岁。

她死后,东坡与楼霞寺僧葬她于寺旁的松林间。

传说朝云死后,东坡每晚仍梦见朝云回家给他的幼子哺乳,她每次回家,下衣总是湿漉漉的,问她何故,朝云说因要涉水过湖所致。

东坡梦醒后,于是在平湖与丰湖之间构筑起一道新堤,让朝云晚上不用涉水回家,这成了苏堤的来历。

东坡在西湖三年,广泛地接触了各个阶层的群众。

由于他之大得人心,因此,西湖的许多建筑物留有纪念他的名字,如苏公桥(西新桥)、迟苏寺、东坡亭、东坡祠、苏堤、……甚至东坡肉,东坡扣肉、东坡酒家等。

惠州西湖有五湖六桥之胜。

湖区面积约八十平方公里。

五湖即菱湖、鳄湖、平湖、丰湖和南湖;六桥是烟霞桥、迎仙桥、拱北桥、西新桥、明胜桥和团通桥。

菱湖在西湖西北面,大抵从前种有菱;鳄湖在丰湖之南,不知是否以前有鳄鱼,也许是附会;平湖在鳄湖之东,南为丰湖,再过去便是南湖了。

西新桥西接泗州塔,被列为西湖第一桥,它与苏堤都是游人喜爱的“游屐所趋之处”;烟霞桥在菱湖之上,如今只留残迹;迎仙桥在平湖的玄妙观与芳华洲之间,也废圯已久;拱北桥在平湖北端,叠石垒成,俗称五眼桥;明胜桥横贯丰湖;园通桥在丰湖与南湖之间。

圆通桥北望,堤桥如带,亭榭掩映,洲渚纵横,杂花生树,曾大为岭南画家高奇峰所赏识。

评为西湖第一。

西湖的风景区主要在丰湖与平湖之间,《惠州府志》的西湖八景,便有“丰湖渔唱”一景,想见当时丰湖是相当广袤并有渔舟来往的。

那里有百花洲,明月湾、九曲桥,点翠洲,芳华洲和新建的红棉水榭。

百花洲是一个湖心岛,集园林花树于一洲,上有雕栏石砌,红墙绿瓦的展览馆,在这里可以看到惠州自汉至宋的出土文物:铜钱、瓷器和窑具,还有革命文物。

馆前有百花盛放的花坛。

从泗州塔跨平湖过新修建的九曲桥到点翠洲,是一条游湖的路径。

点翠洲青松翠竹,飞花点翠,其中有一株凤凰老树,花开时节,似一片红云,如节日焰火。

洲上有新建的长廊,扮白的亭榭以及古色古香的留舟阁,这便是惠州八景中的“留丹点翠”,加上那条重新粉饰,弯环如带的九曲长桥,就使游人流连忘返了。

惠州属于那个省?

地级市 惠州市位于中国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三角洲东端。

惠州市东部与广东省河源市、汕尾市交界,南部与南海大亚湾相邻,与香港隔海相望,西部与广东省深圳市、东莞市、广州市接壤,北部与广东省韶关市毗邻。

惠州市总面积为10,922平方公里;2003年全市人口327万(其中户籍人口286.36万人),国内生产总值590.97亿元,进出口总额131.31亿美元;行政驻地为惠城区。

惠州在广东的位置 市政府驻地 惠城区 面积 - 总面积 - 占全省面积% - 全省面积排名 10,922平方公里 6% 第8位 人口 - 总人口 - 占全省人口% - 人口密度 286.36万人(2003) 3.9% 450人/平方公里 行政级别 地级市 行政区划 5个县级行政区 邮政编码 516000 电话区号 0752 车牌代码 粤L 历史沿革 隋朝开皇十年(590年)在惠州设立循州总管府,始有地方一级行政区划。

宋朝天禧四年(1020年)由祯州改为惠州,始有“惠州”之称。

1963年始设立惠阳专区、惠阳地区。

1988年撤销惠阳地区,惠州市升为地级市。

气候 惠州市地处亚热带,北回归线横贯全市,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平均气温为19.5℃-22.5℃。

南临南海大亚湾,有海岸线223.6公里,雨量充沛,阳光充足,四季宜人。

行政区划 惠州市行政区划图惠州原为1区4县(市),2003年3月6日开始所辖县级“惠阳市”撤销,成立市辖“惠阳区”,至此全市行政区划为2区3县: 2区:惠城区和惠阳区 3县:惠东县、博罗县和龙门县 民族语言 惠州市居民主要是汉族,除汉族外还有少量的瑶族、畲族等少数民族人口。

惠州汉族人中,大多数是客家人,此外还有鹤佬人和广府人。

客家人分布于全市各县、区,鹤佬人分布于博罗、惠阳、惠东,广府人分布于龙门、博罗。

惠州本地的语言也以客家方言为主,在部分地区亦流行粤方言和闽方言,此外在惠东平海等地,有军声等较有特色的方言。

在惠州的惠城、博罗、龙门等地,有一系列称为“本地话”的语言(东江本地话),它们在语言学上依具体情况分属于客家方言和粤方言,但它们与一般的客家话或粤语又颇为不同。

惠城话正是东江本地话的代表

经济 2004年惠州市国民生产总值(GDP)为685.14亿元。

其中,农业工业、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分别为12.1%,57.1%,30.8%,以工业所占的比重最主。

人均GDP为23642元。

在农业方面,以水稻、梅菜、甜玉米、马铃薯、韭黄、荔枝和年桔等种植业为主,是一个有众多三高农业基地的市。

其中梅菜是惠州最有特色的农业产品,因此惠州被誉为“中国梅菜之乡”。

在工业方面,电子信息制造业所占的比重最高,为59.5%,成为惠州的第一大工业产业。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品所占的比重为11.2%,是第二大工业产业。

塑料制品业、金属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皮革及其制品业、纺织服装业等产业紧跟其后。

TCL集团、德赛集团、华阳集团是惠州市最大的三个工业企业

旅游 惠州临山靠海,自然景色悠美,旅游资源丰富,著名的景点有:有罗浮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惠州西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平海海龟自然保护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惠东古田自然保护区(省级自然保护区),惠东平海古城(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龙门南昆山(国家森林公园),还有温泉汤泉和风光旖旎的海滩。

文化 惠州市最有特色的文化是客家文化和东坡文化。

客家文化是指惠州市内众多客家人从中原迁居过来时形成的文化,包括客家习俗、客家美食、客家建筑等。

而东坡文化是指宋朝苏东坡1094年来惠州后所创作的诗词而构成的文化。

交通 深惠高速公路、广惠高速公路、惠河高速公路、深汕高速公路贯穿全境,与京九铁路、广梅汕铁路一起构成了四通八达的陆路网络

市内还惠州机场和惠州港,陆、水、空交通都非常方便

求苏轼《惠州一绝》整首诗

叶挺,生于1896年9月10日,1946年4月8日逝世,原名叶为询,字希夷,号西平,广东惠州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新四军重要领导者之一,著名军事家。

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在北伐中被誉为“铁军”参与指挥南昌起义并出任前敌总指挥,参加广州起义时任起义军工农红军总司令,抗日战争中又出任新四军军长,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扣押,他拒绝蒋介石的威逼利诱,写出了著名的《囚歌》以明志;抗战胜利后,获救出狱后被中国共产党重新接纳为党员,1946年4月8日与夫人李秀文以及秦邦宪、邓发、王若飞等同志在返回延安途中,不幸空难;1988年,被中央军委确定为36位开国军事家之一。

1989年11月,经中央军委确定,被冠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的称号。

关于惠州的诗词:1.《惠州一绝 》宋代:苏轼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2.《临江仙·惠州改前韵》宋代:苏轼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

三分春色一分愁。

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

我与使君皆白首,休夸少年风流。

佳人斜倚合江楼,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

3.《送吴先生谒惠州苏副使》宋代:陈师道闻名欣识面,异好有同功。

我亦惭吾子,人谁恕此公。

百年双白鬓,万里一秋风。

为说任安在,依然一秃翁。

4.《十月二日初到惠州》宋代:苏轼仿佛曾游岂梦中,欣然鸡犬识新丰。

吏民惊怪坐何事,父老相携迎此翁。

苏武岂知还漠北,管宁自欲老辽东。

岭南万户皆春色,会有幽人客寓公。

5.《惠州丰湖亦名西湖》宋代:杨万里左瞰丰湖右瞰江,五峰出没水中央。

峰头寺寺楼楼月,清杀东坡锦绣肠。

三处西湖一色秋,钱塘颖水更罗浮。

东坡元是西湖长,不到罗浮便得休。

惠州是广东省历史名城。

1990年出土的一窝近30个恐龙蛋化石,证明7000万年前,这里已是陆地沼泽地带。

迄今为止,全市考古发现山岗遗址、古窟址等古遗址28处,年代最久远的是三栋瓦窑岭春秋遗址,其出土文物说明,在新石器晚期到青铜器时代,即有先民在这土地上繁衍、生息。

惠州历史悠久,历来是名宦、文人墨客荟萃之地。

自晋至清,对惠州影响较大的历史人物有480多人,其中如葛洪、牛僧儒、李商隐、陈尧佐、陈称、苏轼、唐庚、刘克纲、陈鹏飞、林复、杨万里、刘克庄、吴潜、留正、文天祥、祝允明、陈恭尹、伊秉绶、宋湘、丘逢甲、梁鼎芬等,皆名重一时,他们或诗或文,或创办书院,或修堤筑路,兴修水利,对惠州文化、经济的发展贡献殊多。

他们当中,对惠州影响最大的当推北宋大文豪苏轼。

惠州民间歌谣(民歌)第一节 劳动歌《稔哩歌》:稔哩目目娘撒谷,稔哩开花娘莳田,稔哩好食禾好割,样得有闲到姐边。

【附注】流传于惠州市近郊。

稔哩:稔树,野生灌木,果子可食,根茎表皮捣汁可染布,故农村又称作“染”。

哩是语气助词,无义。

目目:形容花蕾饱满、含苞欲放。

古有“稔子暴卜,耙田撒谷”的农谚。

样得:如何才能得到。

姐边:母亲那里,即娘家。

第二节 生活歌《十岁歌》:一岁爷娘手上揽,两岁扶篱摸壁行,三岁捡起柴撩火,四岁官厅绩细麻,五岁织出家机布,六岁鞋头绣出牡丹花,七岁人来讲,八岁食人茶,九岁行猪过大礼,十岁交还女趸家。

【附注】流传于惠州市区。

歌谣具体描述了一个童养媳十岁离开娘家前的成长过程。

绩细麻:把幼细的麻搓成线,作网线的材料

绩,读如“炙”。

讲:说媒,提亲。

食人茶:应允婚事,接受了男方茶礼。

行猪过大礼:迎娶前的行大聘,礼中必有烧猪,亦称金猪,以示女方为黄花闺女。

女趸家:指男家,因为是童养媳,须趸养一段时间才能完房。

第三节 情 歌《好花一朵满头红》:好烟一口当三口,好连一对当三双。

好酒一杯都晓醉,好花一朵满头红。

【附注】流传于市郊客家地区。

连:原意为男女恋爱,这里指情侣。

都晓:都会

第四节 仪式歌《哭五更》(哭嫁词):一更金瓦排金字,难为姐妹守更时。

二更金瓦排金链,难为姐妹守更前。

三更渺渺云遮月,又无月光照路行。

四更发只天罗梦,梦女一条贱命实难生。

五更我学仙人唔食桃桠水,着身白衫白裤廖罗浮。

我系罗浮罗仙女,去转罗浮食转斋。

【附注】流传于惠州市区。

转:回。

桃桠:桃树枝,桠读如“卡”。

去转:重回。

第五节 儿 歌《落大水,发大风》:落大水,发大风,阿姨烧水捋鸡公。

鸡公飞落红花树,吓倒阿姨面砵红。

【附注】流传于惠州市区。

捋:宰杀。

面砵:脸面。

第六节 地名歌《惠州府城地名歌》:桥对路,里对坊,烂地对马房。

湖对岭,山对江,公廨对府堂。

府背巷,仓前塘;三角地,万石坊。

打石街,卖草行;长寿路,洋牙巷。

文兴游金带,金鸡上银冈。

四牌楼边提督署,六角亭上七星宫。

华兴巷内皆朱紫,南第门前红花香。

忠信、尔雅出自孔德,大廉、小廉各在公卿。

秀水淘沙淘出白珩售都市,方山打铁打开金带接横廊。

草把沽清出城直去河南岸,薯藤卖尽过艇回归水北乡。

三间冇底庙,两间冇底房。

【附注】流传于惠州市区。

下划横线者是地名。

湖:西湖。

岭:飞鹅岭。

山:孤山。

江:东江。

第七节 民 谣《惠州浮桥谣》:死者有木,生者不得渡。

桥不溺人,亭木生尘。

【附注】录自乾...

苏东坡的诗词,蝶恋花,谁有赏析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题 解】 蝶恋花,又名《鹊踏枝》、《凤栖梧》。

原为唐教坊曲,调名取义梁简文帝“翻阶蛱蝶恋花情”句。

双调,六十字。

这首《蝶恋花》作于何时已不可考。

只知苏轼晚年贬官惠州期间,曾叫随行的侍妾朝云歌唱。

这首词在感叹春光易逝、佳人难得中,表现出作者寂寞失意的惆怅。

句 解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词一开篇即呈现出暮春景色。

作者的视线是从一棵杏树开始的:花儿已经凋谢,所余不多的红色也正在一点一点褪去,树枝上开始结出了幼小的青杏。

“残红”,是说红花已所剩无几。

着一“褪”字就深了一层,不但花少,且已褪色,感伤之情更浓。

睹暮春景色,抒伤春之情,是古诗词中常有之意。

不过一般人写伤春意绪,总会把那种凄迷寥落之感表达到极致。

苏轼则更多了一些旷达。

有繁华就有衰落,有凋谢就有新生

他特别注意到初生的“青杏”,语气中透出怜惜和喜爱,有意识地冲淡了先前浓郁的伤感之情。

接着,作者将目光从一花一枝上移开,转向不远处更加开阔的地方。

只见燕子掠着水面低飞,绿水环绕着人家的墙院。

寥寥几笔,便勾画出春意未尽的乡村图景。

飞动的燕子为画面增添了动态之美;“绿水人家”则带来了生活的气息,并为后文“墙里佳人”的出现作好了铺垫。

“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人以为应是“晓”。

通读全词,并没有突出的景物表明这是清晨的景色,因而显得没有着落。

而燕子绕舍而飞,绿水绕舍而流,行人绕舍而走,着一“绕”字,则非常真切。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这是词中最为人称道的两句。

枝头上的柳絮随风远去,愈来愈少;普天之下,哪里没有青青芳草呢。

“柳绵”,即柳絮。

柳絮纷飞,春色将尽,固然让人伤感;而芳草青绿,又自是一番境界

苏轼的旷达于此可见。

“天涯”一句,语本屈原《离骚》“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是卜者灵氛劝屈原的话,其思想与苏轼在《定风波》中所说的“此心安处是吾乡”一致。

即便如此,这两句还是蕴含着许多的辛酸和悲哀。

据《林下词谈》记载:“子瞻在惠州,与朝云闲坐。

时青女(霜神)初至,落木萧萧,凄然有悲秋之意,命朝云把大白,唱‘花褪残红’。

朝云歌喉将啭,泪满衣襟。

子瞻诘其故,答曰:‘奴所不能歌,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也。

’”联系当时苏轼的遭遇,是颇耐人思索的。

苏轼一生漂泊,最后竟被远谪到万里之遥的岭南。

此时,他已人到晚年,遥望故乡,几近天涯。

这境遇和随风飘飞的柳絮何其相似!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墙里有人荡秋千,墙外有条小道。

墙外小道上走着行人,墙里飘来佳人清脆的欢笑。

作者在艺术处理上十分讲究藏与露的关系

这里,他只写露出墙头的秋千和佳人的笑声,其它则全部隐藏起来,让“行人”与读者去想象,在想象中产生无穷意味。

小词最忌词语重复,但这三句总共十六字,“墙里”、“墙外”分别重复,竟占去一半。

而读来错落有致,耐人寻味。

墙内是家,墙外是路;墙内有欢快的生活,年轻而富有朝气的生命;墙外是赶路的行人。

行人的心情和神态如何,作者留下了空白。

不过,在这无语之中,我们已感受到一种冷落寂寞。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也许是行人伫立良久,墙内佳人已经回到房间;也许是佳人玩乐依旧,而行人已渐渐走远。

总之,佳人的笑声渐渐听不到了,四周显得静悄悄。

但是行人的心却怎么也平静不下来。

这里的“多情”与“无情”常被当爱情来解释,认为是行人心存爱慕之情,而佳人却根本不知。

行人的“有情”遭遇佳人的“无情”,心中无可奈何,故十分烦恼。

这俨然是一个单相思式的喜剧。

倘若这是作者目睹他人的遭遇,或许可以说是借爱情来写人生普遍存在的这样一种矛盾。

但词中“行人”更接近作者自己的写照,其中“情”的内涵也是极其丰富的,绝不仅限于爱情。

作者饱经沧桑,有惜春迟暮之情,有感怀身世之情,有思乡之情,有对年轻生命的向往之情,有报国之情,等等,的确可谓是“有情”之人;而佳人年轻单纯、无忧无虑,既没有伤春感时,也没有为人生际遇而烦恼,真可以说是“无情”。

作者发出如此深长的感慨,那“无情”之人究竟撩拨起他什么样的思绪呢?也许勾起他对美好年华的向往,也许是对君臣关系的类比和联想,也许倍增华年不再的感慨,也许是对人生哲理的一种思索和领悟……作者并未言明,却留下了丰富的空白,让读者去回味,去想象。

评 解 这首词将伤春之情表达得既深情缠绵又空灵蕴藉,情景交融,哀婉动人。

清人王士《花草蒙拾》称赞道:“‘枝上柳绵’,恐屯田(柳永)缘情绮靡未必能过。

孰谓坡但解作‘大江东去’耶?”这个评价是中肯的。

苏轼除写豪放风格的词以外,还写了大量的婉约词。

他的婉约词同样有劲气流动,不同于花间词的软弱。

词中包蕴的意趣亦为词家推重。

《古今词话》说此词写行人多情与佳人无情,“极有理趣”。

所谓“物自无情而人自多情”,这是人生中...

苏轼在惠州趣事

苏轼在惠州的生活 北宋时期的惠州,在经济和文化上都比中原落后许多,生活条件十分艰苦。

但苏轼安之若素,凭着他一如既往的乐观和开朗,把困窘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在苏轼的心目中,清风明月,尽是宝藏。

也许人们会把这看作文人笔下的浪漫笔触而已,其实他的真实生活就是如此,这源于东坡骨子里的开朗乐观。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也许正因为胸怀的博大,苏轼才能真正在各种压力和迫害下永远保持乐天派的本色。

在惠州的时候,苏轼写了和陶渊明诗,对陶渊明的每一首诗都作了呼应。

黄庭坚当时在贵州,听到这些事之后,也写了一首诗作回应:“子瞻谪岭南,时宰欲杀之。

饱吃惠州饭,细和渊明诗。

彭泽千载人,子瞻百世士,出处岁不同,风味乃相似。

”意思是说,苏东坡被贬到岭南,但朝中的人仍可能会杀他,而东坡却过着清淡的生活,吃惠州的饭,和了陶渊明的诗;表面看来苏东坡、陶渊明虽然在时间上有极大的差异,但其令人可敬的风格却是相似的。

作为苏轼的好友和门生,黄庭坚对苏轼惠州期间创作的和陶诗作了最精当的注脚。

东坡曾经借住惠州嘉佑寺。

一日,在松风亭附近散步,感觉脚力不堪疲乏,想到树林里休息。

却看见松风亭的屋檐还在树林的远处,心想:怎样才能到得了。

后来转念又一想,突然有了体会:“这里为什么就不能休息呢?”一下子有了顿悟,就好比上钩的鱼儿,忽然得到解脱。

绍圣二年秋,朝廷大赦罪臣,惟独不赦免元佑臣僚,东坡闻讯遂绝北归之望。

加上对苏轼庇护有加的程正辅被朝廷召还,东坡面临被逐出当时居住的合江楼的窘境,他不得不未雨绸缪,准备后路。

于是在绍圣三年(1096)春,苏轼在惠州水东白鹤峰购地数亩,意欲终老惠州。

新居有20余间,其中包括“思无邪斋”和“德有邻堂”。

苏轼还打了一口深达4丈的水井,供自己和邻人吃水之用。

然而,就在入住仅仅两个月之后,他又被贬谪出中国本土之外,要到海南儋州去了。

关于被贬海南,有这样一个说法。

苏轼在惠州写《纵笔》诗,有“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的诗句,描写自己在春风中酣美的睡眠。

当朝宰辅章敦看到那两句诗说:“原来苏东坡过得这么舒服!”于是颁发了新的贬谪令。

然而,被贬海外依然无法打倒东坡的乐观精神

当他要结束海岛生活时,仍然用诗句作了这样的总结:“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网 赞美“惠州”的古诗词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