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日本淡雅悲伤的诗词



1、《立春歌》日本·纪贯之浸袖水成冰今日立春迎东风风吹冰可融[原文]袖ひちてむすびし水のこぼれるを春立つ今日の风やとくらむ白话释义:洗衣服的水结成了冰,今日立春迎来东风,风吹来冰就会融化了。2、《三

1、《立春歌》

日本·纪贯之

浸袖水成冰

今日立春迎东风

风吹冰可融

[原文]

袖ひちてむすびし水のこぼれるを春立つ今日の风やとくらむ

白话释义:洗衣服的水结成了冰,今日立春迎来东风,风吹来冰就会融化了。

2、《三月末山行见花落溪流歌》

日本·清原深养父

花乘流水传春信

匆匆入山来访春

奈何春已尽

[原文]

花散れる水のまにまにとめくれば山には春もなくなりにけり

白话释义:花落水溪缓缓流过,传来春天的感觉,匆匆进入山林来问候春天,奈何已是暮春。

3、《初春歌》

日本·壬生忠岑

人说春已莅

未闻黄莺声声啼

缘何有春意

[原文]

春きぬと人はいへども莺の鸣かぬかぎりはあらじとぞ思ふ

白话释义:人们都说春天到了,没有听见黄莺的声声啼鸣,怎么说有春天的感觉。

4、《咏水边梅开》

日本·伊势

春江流水梅花映

水中折花影

徒令衣袖湿泠泠

[原文]

春ごとにながるる川を花と见て折られぬ水に袖やぬれなむ

白话释义:春天的江水倒映着梅花,在水中折花的影子,只白白使衣袖湿淋淋。

5、《观邻人家樱花初开而赋歌》

日本·纪贯之

今岁樱初开

只愿樱花知春来

不知花易衰

[原文]

今年より春知りそむる桜花散るといふことはならはざらなむ

白话释义:今年樱花初开放,只愿樱花知道春来了,不知道花也容易凋谢。

日本文学的特点?

日本文学的特征--日本唯美文学 从源氏物语到川端康成,日本唯美文学发展的历程 从源氏物语到川端康成,日本唯美文学发展的历程作者川中岛秀明从叶渭渠先生的研究得知,日本传统美学的特色就是物哀与幽玄,从八世纪的《万叶集》,到十一世纪的《源氏物语》,都充分体现了这种风格的追求。

特别是《源氏物语》,对后世日本文化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正如川端康成在诺贝尔文学奖授奖仪式上的演说《美丽的日本,我》中讲到的:“这些作品构成了日本的美学传统,影响乃至支配后来八百年间的日本文学。

尤其是《源氏物语》,从古至今,是日本小说的顶峰,即便到了现代,还没有一部作品及得上它。

《源氏物语》问世几百年来,日本小说无不在憧憬,悉心模仿”。

《源氏物语》的作者紫式部,姓藤原,字不详。

因其长兄任式部丞,而当时宫中女官往往以其父兄的官衔为名,以显其身份,所以称为藤氏部;后来因她所写《源氏物语》中女主人公紫姬为世人传诵,才改称紫式部。

作者生率年月不详,普遍认为是生于978年,死于1015年。

紫式部出身于充满书香气的中等贵族家庭,是一位极富才情的女子,其祖父等辈及兄长都是当时有名的歌人,父亲更是长于汉诗和歌,对中国古典文学颇有研习。

作者因此自幼得以随父学习汉诗,并熟读中国古代典籍,她不仅对白居易的诗有很深的造诣,而且还十分了解佛经和音乐

她曾给一个官吏做过小妾,后守寡,依赖父兄生活,寡居十年后,进宫做了彰子皇后的侍读女官,因此有宫廷生活的直接体验,深厚的文学修为再加上作者的细腻和敏感,当然还有从《长恨歌》中得到的借鉴和启示,使得作品对当时日本贵族的淫逸生活及男女间的情爱之事的描写全面而深刻。

全书共五十五回,近百万字。

故事涉及三代,历70余年,所涉人物四百多位,其中印象鲜明的也有二三十人。

人物以上层贵族为主,也有下层贵族、宫妃、侍女及平民百姓。

全书以源氏家族为中心,上半部写了源氏公子与众妃、诗女的种种爱情生活;后半部以源氏公子之子熏君为主人公,铺陈了复杂纷繁的男女纠葛事件。

小说以当时日本的权力中心,平安王朝的宫廷为背景,却并不描写多少皇家气派,由人心理活动入手,行文之间充满了纤细、清雅而幽怨的情调。

虽然也描绘了很多宫廷权力斗争的场面,但是最着重的还是那一段段华丽而哀伤的爱情。

《源氏物语》和《红楼梦》是同类型的小说,红楼描写的宏大场景与人心鬼蜮的描写远胜物语,但是在人物塑造和情感描写上,物语则要比红楼更加深刻而接近真实。

日本的文化在八世纪和当时的唐朝很接近,但是在这之后有着独特发展,由哀婉纯真的《万叶集》透出的传统日本式唯美,在源氏物语中被继承下来,更在其中添加了属于平安王朝的奢华色彩和无常的朦胧,真正是王国维所言的“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到了有有我,有无我的境界了。

日本的文化发展在世界上是很独特的,吸收外来的文化,加以消化成为本国的特色。

在美学的发展上更是这样,在奈良飞鸟时代到平安时代的这段时间里,从中国大陆“东渐”的很多诗词作品对当时的日本审美有很大影响,在这里,特别提一下钟嵘的《诗品》,他提倡的是“诗可以怨”。

是一种从挖掘和认识自身出发,在探索中结合美好的意愿和不满,苦中寻乐的复杂感觉。

日本八世纪的汉诗集《经国集序》中,有很多模仿《诗品》成句的痕迹。

而曾在公元804年从日本留唐的空海僧,后来所撰的《文境秘府论》中,更有不少钟嵘《诗品》的引文。

比较明显的是公元905年开始编纂的《古今和歌集》,这是继《万叶集》之后第二部有重大影响的和歌总集,不仅在序中多方认同《诗品》的思想,而且选诗的标准也已类乎钟嵘的美学原则了。

平安时代是少有战乱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都是一个黄金时期社会矛盾并不明显,给这种蕴含着对人生反思哲理的唯美文学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土壤。

佛教禅宗的思想引入,更丰富了哲学的内涵。

最早的“哀”的精神向“知物哀”转化的阶段,也就是由单纯感叹的哀发展到“物心合一”,即发展为一种更深刻更普遍的感伤性的审美内涵,这种精神成为后来和风文化的主要基调。

《源氏物语》就是其中集大成者。

书中对前半部主人公源氏公子的描写,多是浪漫和幽怨,展现了颓废而多姿多彩的生活,悲意如烟雾,朦胧淡色。

而在后期的薰君,宇治十贴,无常悲凄的凉风仿佛丛书中吹了出来,怨情的三昧渗入骨中,虽然与风萧萧兮易水寒的豪气不同,却是杨柳岸晓风残月,令人回味无穷。

在平安《源氏物语》后的镰仓时代,武家当权,战乱不休,文学创作由唯美浪漫转到现实描写,王公贵族的阳春白雪也随着政治的衰落而通俗化了。

这一时期描绘战争的写实主义代替了宫廷爱情的唯美主义而成为主流。

但是唯美的文学并没有因此而消亡,反而因为战争的残酷,诸行无常和厌世的思想流行,使得对理想和梦幻的追求更加执著,唯美的主题更加深刻,这从《方丈记》、《徒然草》中能明显看到的。

直到江户时期,有着芭蕉、西鹤这样的诗人,唯美主义的文学才再次呈现繁荣,但是锁国的三百年间,虽然文化空前...

日本江户时代的好看电影有哪些 谢谢

所谓日本汉诗, 就是日本人用古代汉语和中国旧体诗的形式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 汉诗 是日本文学, 特别是日本古代文学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

论文如下: 日 本 研 究 一九九九年第一期 简论日本汉诗的艺术特色 四川联合大学中文系 李寅生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 自古以来就有广泛而密切的联系。

仅从文学关系上来 看, 其交流也是源远流长、 水乳交融的。

一千多年以来, 中日两国之间的学者、 诗人互相学习、 彼此唱和, 进一步促进了中日两国间的文化交流。

在繁荣两国文化的同时, 也加深了两国间 人民的友谊。

这种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也必然反映在文学作品中, 日本汉诗就是受传统中国 文化影响而产生出来的文学作品。

所谓日本汉诗, 就是日本人用古代汉语和中国旧体诗的形式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 汉诗 是日本文学, 特别是日本古代文学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

以中国诗的形式, 来表现日本的风貌, 展示日本的社会生活, 形成了日本汉诗鲜明的艺 术特色。

一、 用汉诗描写日本的自然风光, 语言精炼、 博大精深, 气韵恢宏而特色鲜明。

自古以来, 日本就是一个被大海所环绕的岛国, 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自然 风光。

用汉诗来描写日本的自然风光, 构成了日本汉诗的一大特色。

在这方面较有代表性的 汉诗作家是石川大山( 1583——1672) , 如他所写的《 富士山》 诗: “ 仙客来游云外巅, 神龙栖老 洞中渊。

雪如纨素烟如柄, 白扇倒悬东海天。

” 这首诗的整体构思非常巧妙, 特别是最后两句, 把整个富士山形容成一把巨大的白色扇 子倒悬在东海的上空, 想象奇特、 气势非凡。

在中国的唐代诗歌中, 也有描写雪山的句子, 如 李白的《 塞下曲》 诗中就有“ 五月天山雪, 无花只有寒” 的句子, 但李白描写的是大陆上的雪 山, 而不是海上的雪山。

象这样“ 白扇倒悬东海天” 的句子, 在中国古诗中是没有先例的。

因 此, “ 扇悬东海” 已成为了富士山的代称, 成为日本的一个典故。

再如《 浪华城春望》 : “ 突兀城楼俯海湾, 春空纵目一登攀。

千帆白映洋中岛, 万树青围畿 几山。

卖酒店连平野尽, 看花船自上流还。

老晴天气难多得, 疑望斜阳未没间。

” 浪华城即大阪城, 在今日本大阪市。

整首诗写景工致, 格局整饬。

读后有使人把岛国风 光尽收一览之感。

卖酒、 看花等句, 更善融唐人诗语而不落痕迹, 体现了作者高超的创作技巧 和深厚的汉学功底。

二、 反映日本人含蓄婉转的习俗以及日本民族的强悍性格和进取精神, 成为日本汉诗的 又一特色。

— 66 — 这方面的汉诗, 森槐南( 1863——1911) 所写的《 夜过镇江》 较有特色: “ 他日扁舟归莫迟, 扬州风物最相思。

好赊京口斜阳酒, 流水寒鸭万柳丝。

” 这首诗是作者来中国南方游览观光, 夜过镇江时所作。

诗人不直接描写夜过镇江所看到 的景物, 而是说下一次不要回来得太晚了, 在看完扬州的景物后, 还可在镇江吃杯老酒, 同时 一览大江南岸的美丽风光。

整首诗典雅、 婉转, 表现出日本民族所特有的含蓄。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著名的政治活动家, 被誉为“ 明治维新三杰” 之一的木户孝允 ( 1833——1877) 写过一道《 逸题》 诗, 诗云: “ 留无补国去非情, 孤剑与心多不平。

欲诉忧愁美 人远, 满城美雨杜鹃声。

” 明治维新前后, 德川幕府与倒幕派之间的政治斗争异常激烈, 作为维新领袖人物之一的 木户孝允更是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 于是他提笔写下了这首诗。

诗中充满了国难当头的那种 忧国忧民的心情, 一位仁人志士的赤子之心跃然纸上。

再如桥木宁( 1845——1884) 写的《 送友人赴欧罗巴》 : “ 铁舰如山驾怒涛, 欧州去拥使臣 旄。

张骞绝汉功何伟, 宗悫凌风气太豪。

鳌岛点来沧海远, 鹏云飞尽碧天高。

四方专对男儿 事, 莫负腰间日本刀。

” 这首诗写得颇为豪壮, 它不仅引用了中国历史上的名臣苏武、 张骞等人的爱国守节的典 故以明志, 而且也表现了明治维新前后社会动荡时期日本民族的强悍性格和进取精神。

三、 揭露社会矛盾, 反映日本社会下层劳苦大众的生活以及表现对他们的同情, 形成了 日本汉诗与其他国不同的艺术特色。

日本的封建社会, 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的现象也是存在的, 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还形成 了尖锐的阶级矛盾, 广大贫苦百姓不断地受到封建领主的剥削与压迫。

平安初期的政治家、 思想家、 文学家菅原道真所著的《 菅家文草》 和《 菅家后草》 就真实地反映了当实的社会现实。

《 菅家后草》 里的一些诗, 如《 路遇白头翁》 、 《 早寒十岁》 等作品, 就反映了社会下层普通百姓 的生活以及作者对他们被剥削、 被压迫的深切同情。

在这部诗集中, 诗人还揭露了统治阶级 和上层社会的黑暗及其强盗、 贪官们的残暴, 体现了诗人对社会政治和百姓疾苦的的深切关 心。

坂井华( 1789—1850) 所作的《 卖花翁》 诗, 用畅朗晓达的语言, 描述了一位卖花翁生活的 艰辛。

“ 君不见卖花翁, 住在洛城东。

竹扉半破鬓如蓬。

自少栽花到七十, 培养别传一家法。

栽花虽巧拙谋生, 未免街头唤且行。

日暮还家自叹息, 满担不抵一坛值。

辛苦自栽不自观, 徒 使他...

如何看待日本在唐朝的学习

日本在中国封建社会最为繁盛的朝代也就是唐朝广派使者来学习经验唐朝是一个风气极为开化的时期,各种制度达到顶峰,还没有走向腐朽和衰落应该说是日本赶上了非常好的时候。

从日本自身来看,他们取精去糙,得到了极为有利的东西。

鲁迅先生《拿来主义》的话说,他们是主动去拿,放手去拿。

从实物的角度来说,日本的文字,建筑,生活习惯都受到了深刻影响,比如他们现在倡导的八道(茶道、艺道、花道、书道、剑道、棋道、柔道和空手道),是由咱们中国的“六艺”演化而来的。

从精神方面来讲,日本“武士”的武士道精神就是来自百家争鸣中的墨家。

我似乎没有太理解你问题的意思,可能答非所问了吧,仅供参考,是在不好意思。

诗经对后世文学有哪些深远的影响?

一、《诗经》内容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关于《诗经》的来源,“献诗说”也好,“采诗说”也罢,都体现出这些诗多来自民间,属民间文字范畴,因此《诗经》的内容极富现实主义精神,这种现实主义精神,奠定了后世文学来源于现实生活、反映现实生活的基调。

《诗经》的内容,它所反映的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它的极为深刻、丰富的思想性和人民性,表现在如下几个主要方面,在此我们列举后世文学中一些相应的内容,比较阅读中,可以看出《诗经》内容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1)、反映劳动者受剥削和压迫的。

《魏风·伐檀》“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定有悬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后世文字: “亡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

” ——晁错《论贵粟疏》 “陟彼北芒兮,噫!顾览帝京兮,噫!宫室崔巍兮,噫!人之劬劳兮,噫!辽辽未央兮,噫!” ——汉·梁鸿《五噫歌》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 ——白居易《观刈麦》 “苛政猛于虎也。

” ——柳宗元《捕蛇者说》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得水尽鹅飞罢”。

——明·王磐《咏喇叭》 又如《诗经·豳风·七月》: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 发。

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可以卒岁”。

——《豳风·七月》 这是一幅奴隶受压迫、受剥削的悲惨画面,反映奴隶受贵族的压迫和剥削,虽终岁勤苦,仍不免饥寒交迫。

后世文字: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 四时之间,亡日休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的尝债者矣。

” ——晁错《论贵粟疏》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吏禄三百石,岁晏有 余粮” ——白居易《观刈麦》 宋代王安石《河北民》中反映了人民丰年无衣无食,荒年不免于流亡的惨状。

当然,现代作家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同样反映劳动人民终年劳作,丰收却成灾。

统治阶级,十指不沾泥,嶙嶙居大厦,自古以来,是文学抨击的对象。

(2)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邶风·式微》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牛羊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王凤·君子于役》 “我征徂西,至于艽野。

二月初吉,载离寒暑,心之忧矣,其毒大若,念彼恭人,涕零如雨,岂不怀归,畏此罪罟”。

——《小雅·小明》 “肃肃鸨羽,集于苞栩。

王事靡监,不能艺稷黍,父母 何怙?悠悠苍天!曷其有所。

” ——《唐风·鸨羽》 后世文学中,反映兵役之难的作品很多。

如“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美羹一时熟,不知怡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汉乐府《十五从军征》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里行》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百里不见人,草木谁当迟”。

——王粲《七哀诗》 “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

” ——曹植《七哀》 建安七子之一陈琳《饮马长城窟行》和唐代杜甫的《兵车行》、《三吏》、《三别》都反映了兵役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3)反映恋爱、婚姻。

这一类在《诗经》中占很大比例,分三种类型: 第一类:歌颂诚挚、热烈、纯朴、健康的爱情。

如:《周南·关雎》写一个男子思慕一位在河边采摘荇菜的美丽姑娘,并舍法追求,用琴瑟作乐来表达爱她之意,用锺鼓奏乐来使她快乐

《邶风·静女》写的是一对情人在城隅幽会的情趣。

后世文学中: 汉乐府诗《上邪》,主人公自誓:海枯石烂,爱情仍然坚贞不变。

苏轼的《江城子》思妇之中,透出妇人生前生活的温馨。

辛弃疾的《青玉案》“众里寻他千百度,蓦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望眼欲穿的等待,心花怒放的邂逅相见,增强了情韵。

第二类:反抗婚姻的不自由。

《卫风·氓》,反映了一个勤劳善良的妇女,哀诉她被遗弃的不幸遭遇,为后世《琵琶行》、《长恨歌》以及《孔雀东南飞》等名篇之所本。

《邶风·终风》、《邶风·日月》、《邶风·谷风》抒写了女子对狂暴的丈夫的怨恨。

《王风·中谷有 》写弃妇悲苦无告。

后世文学《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等,同样体现出这些思想。

第三类:妇思游子。

《周南·巷耳》写一个采卷耳的妇女怀念她远行在外的爱人,想象他在外的各种困顿情况,抒发了离愁。

《郑风·风雨》写一个女子在想念她的爱人而爱人就回来了的喜悦之情。

后世文学中,选这种题材的很多。

如: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通。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此物何足赏,但感别经时。

”《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唐代王昌龄有言:“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候”。

温庭筠《更漏子》“一叶一叶,一声一声,空阶滴到明。

”《梦江南》“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更精彩的是元人张可久写道“云松螺髻,香暖鸳被,掩春闺一觉伤春...

请问谁能介绍几本内容为6、70年代日本社会状况的书,最好是商业领...

你看看著名媒体和经济学家屋界太一演讲系列吧,他早大和东大的名誉教授

日本的社会经济变迁,写了很多书。

不知道国内有无翻译本呢,现在。

社会的商业流行和重大事件,娓娓道来,就像中国今天的一面镜子呢。

大前研一先生的著作,已经介绍到国内了,可惜不是经济与社会史。

其他的太浮华或太专业,不清楚的,我。

中国的流行文化在日本受欢迎吗?

2楼的人没文化请闭嘴,天照大神是女子形象,你难道认为徐福是女人?而且几百人的童男童女即使没被海浪吞没,到得了九州不会很多,能构成民族的一大部分吗?!此外江浙移民说也存误解,这些移民的去向是琉球王国,即今日冲绳县,到本土的寥寥无几。

所以大和民族主体乃是自大陆来的骑马民族,这是正史和野史都有记载的,而阿伊努人则是大和文明的最初文化来源,在被征服过程众,文化渗透入大和之中,而阿伊努人则渐渐淡出,到今日,只作为北方少数民族而存在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网 日本淡雅悲伤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