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关于918的诗歌



《九一八》 “我的家,在东北 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那里有,大豆高粱” 有多少人还记得 这首老歌 有多少人还记得 那段历史 74年,也许只是 匆匆一瞬 悲惨的14年 却是那么地漫长 多少辛酸、

《九一八》

“我的家,在东北

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那里有,大豆高粱”

有多少人还记得

这首老歌

有多少人还记得

那段历史

74年,也许只是

匆匆一瞬

悲惨的14年

却是那么地漫长

多少辛酸、多少苦难

多少愤恨、多少挣扎

怎么会?轻易忘掉!

亡国无家,怎能轻易忘掉!

流血屠杀怎能轻易抹去

罪恶的‘七三一’

凄惨的‘南京大屠杀’

多少反抗者的鲜血

多少无辜的生命

历史始终是面镜子

它时刻照着未来

谁轻易的忘记过去

谁就将重蹈不幸

日本没有深刻地觉醒

许多人不了解历史

事实能够掩盖住吗?

首相们竟相神社的参拜

右翼梦想军国的复兴

牢记过去才能避免悲剧

珍惜和平就需要记住历史

不是为了宣泄仇恨

宽广的胸怀期盼着美好的未来

善良不是懦弱和愚昧

忍让不能丢弃尊严和理智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一个清醒的民族

在远去了硝烟后

还应记着历史与责任

‘九一八’

篆刻在民族史上

一座屈辱的纪念碑

每年的这一天

都应在心中拉响警报声

求一篇关于九一八事变的诗歌,或者是爱国的诗歌,急!!!

纪念9.18 仲秋节窗外传来警报 凄厉的嘶鸣像魔鬼的嘲笑 这群健忘的人啊真是莫明其妙 刚接过家业就敢开始胡闹 你爷爷的头上我试过钢刀 你家的院子里我留过屎尿 若不是因为我后院起火 早已经把你一口吞掉 太阳躲入云里 月亮不来抱到 阴云里传来天公的忠告: 把你的餐桌换成供桌 羞辱的日子不应欢笑 告诉你 老天 我不领情 团聚的日子我定会把酒欢笑 不管杯中装的是血是泪 该我喝时我定会一饮而尽 到它还时 你来观礼 告诉太阳 告诉月亮 不 许 迟 到 九月十八风萧杀 血泪如雨亦如刷 七十四年耻辱事 竟与吉庆喜相逢 堪笑世人啖月饼 不知月饼曾杀鞑 倭寇欺我仇可忍 亡国不远何来家

关于历史九一八事变的诗歌

艾青《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风,像一个太悲哀了的老妇,紧紧地跟随着,伸出寒冷的指爪。

拉扯着行人的衣襟,用着你土地一样古老的,一刻也不停地絮聒着……那从林间出现的,赶着马车的,你中国的农夫,戴着皮帽,冒着大雪,要到哪儿去呢? 告诉你,我也是农人的后裔——由于你们的,刻满了痫苦的皱纹的脸,我能如此深深地,知道了,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的,岁月的艰辛。

而我,也并不比你们快乐啊——躺在时间的河流上,苦难的浪涛,曾经几次把我吞没而又卷起——流浪与监禁,已失去了我的青春的最可贵的日子,我的生命,也像你们的生命,一样的憔悴呀。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沿着雪夜的河流,一盏小油灯在徐缓地移行,那破烂的乌篷船里,映着灯光,垂着头,坐着的是谁呀? ——啊,你,蓬发垢面的小妇,是不是,你的家——那幸福与温暖的巢穴,已枝暴戾的敌人,烧毁了么? 是不是,也像这样的夜间,失去了男人的保护,在死亡的恐怖里,你已经受尽敌人刺刀的戏弄。

咳,就在如此寒冷的今夜,无数的,我们的年老的母亲,就像异邦人,不知明天的车轮,要滚上怎样的路程?——而且,中国的路,是如此的崎岖,是如此的泥泞呀。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那些被烽火所啮啃着的地域,无数的,土地的垦植者,失去了他们所饲养的家畜,失去了他们把沃的田地,拥挤在,生活的绝望的污巷里;饥谨的大地,伸向阴暗的天,伸出乞援的,颤抖着的两臂。

中国的痛苦与灾难,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中国,我的在没有灯光的晚上,所写的无力的诗句,能给你些许的温暖么? 诗词赏析: 从这首诗我们看见了诗人的个性和他的诗的审美特色

他的诗是艺术生命形态的生成和创造。

语言不是简单的情绪的外化,而是与内在生命不可分割的,它整体地形成了诗的有声有色有形的搏动着的生命体。

许多论者评述这首诗时说它具有散文美,这正说明了它的自自然然的艺术特色,它没有雕琢和虚饰的痕迹,几乎看不到什么有形的可感的技巧

所谓散文美,我以为还说明诗的强有力的弹性和张力,使诗的情境得以向远远的疆界拓展,具有了深邃广漠的感觉。

这也正是大诗的气象。

这首诗很难说有几个明显的段落,只能说有几个起伏。

被称作主旋律的两行诗,是一个激荡的大气韵和境界,一下子把读者推了进去,使你不但置身其中,身内身外顿时落满了厚重的雪。

随后,诗人才展开一幅幅的寒冷的场景。

首先是风的出现,它“伸出寒冷的指爪/拉扯着行人的衣襟,/用着像土地一样古老的话/一刻不停地絮聒着……”读者感触到了风的无法躲避的侵袭和它古老的哀伤的声息,不由得令人感到了历史的沉重。

接着诗人从土地和人民的艰辛岁月,诉述了诗人自己“也是农人的后裔”,经历过流浪和监禁,失去了青春。

诗人的命运与整个古老的民族和土地的命运是血肉相连的。

诗人真挚的自白使诗浸染着温暖而赤诚的血泪,让诗、诗人与读者在民族危难的时刻紧紧联在一起。

接着又在雪的寒冷中,看见在战争中遭到蹂躏和杀戮的善良的妇女,还有年老的奔波在流亡道路上的母亲。

……诗人深情地呼号: “中国的路/是如此的崎岖/是如此的泥泞呀。

” 这三行诗的容量是多么的沉重啊!它蕴含着深深的历史和现实的思考,使诗的意象和内含增添了极大的重量,这重量是一种不能推卸的负担,宿命地落在读者的心头上,引起了更深更深的震颤——这也正是雪落在中国土地上的寒冷的重量! 扩展资料 在抗日战争的诗歌创作中,艾青无疑是创作力最旺盛、成就最大的诗人。

这八年,他走向自己创作的第一个高峰,留下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例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乞丐》《手推车》《他死在第二次》《我爱这土地》等。

作家王蒙回忆,改革开放的80年代初,在爱荷华大学举办的“国际笔会”上,隔绝多年的海峡两岸作家第一次聚首。

因长期分离,大家不知话应该从何说起。

这时,有人提议朗诵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当热血沸腾、情绪激昂而悲伤的作品朗诵完毕,大家的心理隔绝一下子消逝了。

今天看来,这首写于七十八年前的诗作,仍然可以说是凝聚民族共同记忆,激起人们内心深处强烈历史共鸣的最佳诗篇。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并不是一首构思已久、反复酝酿的作品。

它1937年12月诞生于日军围城,即将举行大会战的武汉,带有仓促写就的痕迹。

可在封锁着中国的寒冷中挣扎而出的长诗,却带着超乎人们想象的艺术生命力,成为不朽之作。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人民网-山河奔涌怒吼的诗行(铭记·抗战中的诗歌)

求一个纪念918的论文和诗歌,急需···

多少辛酸、多少苦难多少愤恨、多少挣扎怎么会?轻易忘掉!亡国无家,怎能轻易忘掉!流血屠杀怎能轻易抹去罪恶的‘七三一''凄惨的‘南京大屠杀''多少反抗者的鲜血多少无辜的生命历史始终是面镜子它时刻照着未来 谁轻易的忘记过去谁就将重蹈不幸日本没有深刻地觉醒许多人不了解历史事实能够掩盖住吗?首相们竟相神社的参拜右翼梦想军国的复兴牢记过去才能避免悲剧珍惜和平就需要记住历史不是为了宣泄仇恨宽广的胸怀期盼着美好的未来善良不是懦弱和愚昧忍让不能丢弃尊严和理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一个清醒的民族在远去了硝烟后还应记着历史与责任'九一八''篆刻在民族史上一座屈辱的纪念碑每年的这一天都应在心中拉响警报声

历史初2关于九一八事变的问答题

九一八事变(又称沈阳事变;日本称满洲事变,因中国东北被日本称作满洲)1931年9月18日在中国东北爆发的一次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

冲突双方是中国东北军和日本关东军。

九一八事件爆发后,日本与中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而在日本国内,主战的日本军部地位上升,导致日本走上全面侵华的道路。

这次事件爆发后的几年时间内,东北三省全部被日本关东军占领,因此被中国民众视为国耻,直至今日,9月18日在中国许多非正式场合都被称为“国耻日”。

1.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军迅速占领东三省,大量难民逃出山海关到中原地带2。

反应人民流离失所,家乡沦陷的思想感情3。

指的是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变4。

内容反应九一八事变使东三省沦陷,人民流失家园5。

造成这种局面,简单的说两个字“战争”,当然战争爆发也不是无缘无故的,这有个中国近代史的问题,应该从戊戌变法开始说起,太长了,简单节说就是当时的中国积弊甚重,弱肉强食,日本侵略中国。

毛泽东的诗词或有关长征的作品快!!!!!!!!!!!!!

沁园春 长沙一九二五年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候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采桑子 重阳一九二九年十月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 春光 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菩萨蛮 大柏地一九三三年春赤橙黄绿青蓝紫 谁持彩练当空舞行动上 雨后复斜阳 关山阵阵苍当年鏖战急 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 今朝更好看七律 长征一九三五年十月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沁园春 雪一九三六年二月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妖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卜算子 咏梅一九六一年十二月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忆是县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沁园春《长沙》一九二五年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物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个人觉得以上几首比较脍炙人口更详细的可以去这个网址再看看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1674625.html

《沁园春 长沙》是什么类型的诗词?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

人们不好把它们称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

这些名字就是词牌。

有时候,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有时候,同一个格式而有几个名称,那只因为各家叫名不同罢了。

沁园春 是词牌的一种,长沙是这一首的名字。

《沁园春》是中国古代文苑中一枝常开不败的奇葩。

其词调取名于东汉沁水公主之园苑。

据《后汉书》卷五十三《窦宪传》记载:宪恃宫掖声执,遂以贱直请夺沁水公主田园,主逼畏不敢计。

后肃宗驾出,过园,指以问宪,宪阴喝不得对。

后发觉,帝大恕,召宪,切责。

……宪大震惧。

皇后为毁服深谢,良久乃得解,使以田还主。

后人感叹其事,多咏叹之。

到唐代后,“沁园”已成为典故见诸文人笔下,并进入音乐领域,成为音乐题材。

《沁园春》词牌最早当出现于晚唐,今已考证。

现在传世的最早《沁园春》词当数张先的《沁园春·寄都城赵阅道》词。

但张先其词与苏轼《沁园春·孤馆灯青》词相比,尚欠精工。

故后人填《沁园春》,多遵苏词。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网 关于918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