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歌颂奢香夫人的文言文



其实这就是结合当地的一个悠久的历史传说而演唱的歌彝族土司在“水西”统治的1400多年中,最为杰出的代表是明朝时期的奢香夫人。奢香夫人死后的第16年,大明王朝正式宣布贵州建省,应该说,是奢香开发贵州直

其实这就是结合当地的一个悠久的历史传说而演唱的歌

彝族土司在“水西”统治的1400多年中,最为杰出的代表是明朝时期的奢香夫人。

奢香夫人死后的第16年,大明王朝正式宣布贵州建省,应该说,是奢香开发贵州直接推动了明王朝建贵州省的决策。

奢香审时度势,以国家统一为重,亲率各部组织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开辟出以偏桥(今施秉县境)为中心的两条驿道:一条向西经水东(今贵阳东北)过乌撒(今威宁)达乌蒙(今云南昭通);一条向北经草塘(今修文洒坪蜈蚣桥)、陆广(今修文六广)、谷里(今黔西谷里)、水西(今黔西城关)、奢香(今大方大渡河桥西北)、阁鸦(今大方响水小阁鸦)、归化(今大方双山归化)、毕节(今毕节二铺)等九驿。

奢香主持开辟的驿道,成为纵横贵州以达云南、四川、湖南边境的交通要道,改变了贵州险阻闭塞的状况,沟通了边疆与中原内地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联系,增进了汉民族与西南各兄弟民族的交流,促进了贵州的经济开发和社会进步。

“龙场九驿”成为奢香为国为民建树辉煌业绩中的一座丰碑。”

黔西:奢香香如故

如果此时是14世纪末,客商们必取道奢香修建的龙场九驿,前往川滇黔,途经黔西的谷里驿站。

在这个九驿中最大的驿站,粮草充足,厅堂敞亮,一路奔波的马帮盐队可以在此好好休整,来日再出发……

透过宽阔的地基,光洁的石板,厚实的墙敦,600多年前的热闹景象,我们可以想象。

谷里驿旧址之上,是上世纪80年代修建的农舍,一户张姓人家生活在这里

村民们都知道这里曾经是古驿站,也就是当地人所说的“老地势”。

“奢香夫人当年修的驿道,我们现在还走哩。”村民说。

在黔西,奢香夫人有深远的影响:当地著名的“水西古八景”中的“西桥断雪”就与奢香有关;水西公园里,奢香先祖奢节夫人的衣冠冢依然供后人参观祭奠;民间至今还流传着许多奢香的故事

“黔西史料关于奢香的记载也非常多。”黔西县文广局副研究员陈文蓉说。

朵妮桥、养马场、行宫……这些都是奢香留在黔西的遗迹,陈文蓉如数家珍。

而令人惊奇的是,如同未曾修缮、保护的谷里驿,奢香已经与黔西渐行渐远了。

取而代之的,则是“水西”二字:水西公园、水西彝族风情园、水西大道……甚至县名也在酝酿着改为水西城。

“水西文化与奢香夫人又如何能割裂呢?”据陈文蓉介绍,大方彝族世袭统治的水西土司制度,整整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1400多年,贵州西北部整个彝族聚居区域,黔西、织金、纳雍、大方等等都是大水西的一部分。明朝时期的奢香夫人则是其中的最为杰出的代表。

在黔西县城的水西公园,曾经有一座奢香夫人的雕像,后水西公园改造,雕像就被不动声色地搬走了。“原来雕像就放在这里。”尽管公园已经“大变脸”了,在水西公园,天天都来这里锻炼身体的刘阿姨仍然能准确地指出雕像的位置。

历史上奢香夫人

奢香夫人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年方十四岁,嫁与贵州彝族黔部水西(今大方)君长、贵州宣慰使霭翠为妻。

其夫霭翠,彝名陇赞阿期,系贵州彝族默部德施氏勿阿纳四十六世孙,元末袭任顺元宣抚使,八番顺元宣慰使加云南行省左丞。

明太祖朱元璋灭元后,在金陵(今南京)建立明王朝中央政权,于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撤销原元建制,设贵州宣抚司。

霭翠与水东的宋蒙古歹、普定的女总管适尔等先后率部归附明王朝。

朱元璋皆"予以原官世袭","赋税听其输纳"。

以霭翠为贵州宣抚使;宋蒙古歹为宣抚同知,并赐名曰"钦"。

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朱元璋鉴于霭翠统辖的水西领地较广,是控制川滇黔边境的战略要地,民族众多,具有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兵力强大,行动统一,其对西南政局的稳定,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于是下诏,"升贵州宣抚司为宣慰司,以霭翠为宣慰使,宋钦为宣慰同知,令霭翠位各宣慰之上,设治所于贵州城内(今贵阳)"。

奢香自幼聪明能干,好学深思,婚后成为霭翠的内助,经常辅佐丈夫处理宣慰司的许多政事。

在与丈夫共同生活的过程中,奢香逐步增长了摄政理事的政治才能,以贤能闻名水西各部,受到族人爱戴、尊称为苴慕,即君长之意。

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水东的宋钦死去,由其妻刘淑贞代袭宣慰同知一职。

同年,霭翠病逝。

由于子尚年幼,不能承袭父职,奢香毅然克忍居孀抚孤之痛,代袭贵州省宣慰使职。

编辑本段人物生平事件(一)奢香袭职摄政后,正值明王朝揭开消灭故元梁王政权,统一云南之战的帷幕。

盘踞在云南的割据势力主要有故元梁王和土酋段氏。

梁王把匝剌瓦尔密以昆明为其统治中心,在明王朝建立后,仍奉元朝正朔,服从退据蒙古沙漠的元朝残余势力的命令。

土酋段氏控制着大理一带,虽然直属北元政府管辖,但处于半独立状态。

洪武十四年九月,明太祖朱元璋命颍川侯傅友德为征南将军,永昌侯蓝玉为左副将军,西平侯沐英为右副将军,率师30万人,从四川、湖南兵分两路,经贵州南征云南。

盘踞在云南的元蒙割据势力视云、贵、川三省交界处的黔西北为军事重地,暗中与这一带的土酋相勾结,企图屯兵固守,阻止明军征讨。

奢香审时度势,以国家统一为重,坚持不卷入使西南分裂割据的旋涡,积极让明军在水西境内安营扎寨,主动贡马、献粮、通道,支持明军经贵州进伐云南。

再是凭借水西与西南彝族各部的宗族姻亲关系,亲自出访乌撒(今威宁)、芒部(今云南镇雄)等地,向诸土酋宣以大义,晓以利害,进行劝说开导,从而使割据势力失去支持。

明军顺利进入云南,一举消灭元守军,梁王自缢而死;再又挥师攻克大理,土酋段氏就擒,从此结束云南割据势力的统治,使明王朝实现了对西南边陲的统一,奢香为国家的统一,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事件(二)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明王朝派驻贵州的封疆大吏--都指挥使马烨,执文化偏见,视奢香为"鬼方蛮女",对其摄贵州宣慰使职政绩卓著,忌恨不满;又好事贪功,对改土归流急于求成,不顾当地民情,企图以打击彝族各部头领为突破口,一举消灭贵州少数民族地方势力,"代以流官"、"郡县其地",达到邀功朝廷,专横贵州的目的

因水西奢香力量最强,就把矛头对准奢香。

为此马烨作了充分的武装准备,等待机会

是时,有人污蔑奢香,马烨即借机将奢香抓到贵阳,用彝族最忌讳的侮辱人格的手段"叱壮士裸香衣而笞其背"。

以为如此激怒奢香,扩大事态、就可趁机出兵,大动干戈。

奢香无辜受到辱挞,极为忿怒,折断所佩革带。

与宣慰同知刘淑贞"走诉京师",朱元璋下定决心召回马烨,定以"开边衅,擅辱命妇"之罪,将其下狱。

然后赏赐奢香金银和丝织品等物"遣之归","命所过有司,皆陈兵耀之"。

临行,又在御花园设宴款待奢香,郑重饯别,奢香在同马烨的较量中,"居然巾帼丈夫雄",终于兵不血刃,洗雪挞辱,金殿胜诉,扬眉吐气。

她的胜利,客观上起到了反对分裂,消弭战乱,维护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进步作用

事件(三)奢香回到贵州后,一面宣扬朝廷的威德,使"诸罗大感服",人心安定;一面履行诺言,刊山通道。

在洪荒草昧,"羊肠险恶无人通",雪栈云林,"落落千秋无通款"的贵州高原,奢香亲率各部,组织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披荆斩枳剪蒿莱","凿山刊木穿蒙茸",开辟出以偏桥(今施秉县境)为中心的两条驿道:一条向西经水东(今贵阳东北)过乌撒(今威宁)达乌蒙(今云南昭通);一条向北经草塘(今修文洒坪蜈蚣桥)、陆广(今修文六广)、谷里(今黔西谷里)、水西(今黔西城关)、奢香(今大方大渡河桥西北)、阁鸦(今大方响水小阁鸦)、归化(今大方双山归化)、毕节(今毕节二铺)等九驿(龙场驿为首,故称"龙场九驿"),岁贡马匹和廪积。

"鬼国山河改,皇华驿路存";"九驿邮初置,三巴路已通"。

奢香主持开辟的驿道,成为纵横贵州以达云南、四川、湖南边境的交通要道,改变了贵州险阻闭塞"夜郎自大"的状况,沟通了边疆与中原内地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联系,增进了汉民族与西南各兄弟民族的交流...

知名诗人洪绍乾主编的生活经历?

洪绍乾聚焦访谈:诗人是一颗“自由的太阳”吗? 2018-03-09 14:59:18|来源:东北新闻网|编辑:靳松 更多 —— 记青年诗人洪绍乾 诗人都是一颗“自由的太阳”吗?我们常常将人的一生寓为一天中的太阳,清晨,冉冉升起的朝阳,透着崭新的面貌,寓意着年轻的生命;中午,火辣辣的太阳当空高照,日射达到了顶点,是一天中太阳光最强盛的时候,正好寓意了精力充沛的中年时期;而傍晚,太阳西下,倦鸟归巢,人们常常把落日的余晖,寓意人生行将落幕!而“若昕”就像是初升的太阳,生机盎然,充满希望!一位年轻的诗人,带着执意的梦想,艰苦奋斗,携着他一手创办的《中国若昕文学诗刊社》和亲手精心创作的诗歌是他将这一切推向社会,以及若昕的年轻诗人们,正以崭新的面貌向我们走来了

他就是洪绍乾,笔名:笔若,一名当代青年杰出的优秀诗人,一个年青的阳光男孩,透着俊俏与自信,带着满身的才气和灵性,被称为“诗歌鬼才”“青年奇才”,从他的诗歌中无不显示出“沉痛、悲哀、沉重”的诗中又暗示着一种阳光,这或许就来源于他背后的经历吧! (图片/作家洪绍乾/摄影:李林林) 记者:面对您出生的环境,您是怎么样去看待的呢? 洪绍乾:说到环境,我不会去责怪任何人,我很幸运这一生能有这样一个环境,我更要好好的去发展自己,勇于面对生活,我总坚信明天会更好,因为父母还需要我,家还等着我去改变,生活还在期待着我,所以面对这一切我是感到高兴的。

记者:您现在除了在诗歌领域这一块,所具备的其他技能都是自学的吗? 洪绍乾:是的,由于家出贫困,因为我觉得一个人的一生,自学的时间总是比有老师的时间长,孤独的时间总是比父母在的时间长。

历尽千辛,一切才会变得更美好,后来我才想到要写诗,因为我要让过去的一切,当我想起时还那般诗情画意,我会把未来的日子都过成诗的模样,只要心若向阳,便无畏忧伤。

记者:请问您在这个过程中,您是怎样去看待与您有共同梦想的人而且已经是成功者的呢? 洪绍乾:我认为,这个虽然说作为我的梦想,但是,一个人活着究竟有什么意义,究竟是为了什么而活,这就要看他为社会、为家庭付出了多少!而关于在文学领域这一块,说起来我是非常惭愧的,因为我眼睁睁看着一些可以称得上是名师的作品流落于人间,而被淹没掉,但是,以我自己的个人能力,我却没有办法将它们捡起。

而就这一点,我想如果与我有共同的目标的人,他成功了,都有这么一句话,世界很大,而人却是很渺小的。

那么我将有属于我自己的世界,那就是诗歌。

而我不会去羡慕别人,更不会感到骄傲,因为我希望在每一个时代又有一批这样的人却坚持做这件事。

如果我没有接触到诗歌,那么现在的我或许就没有所谓的幸福

那么活在这个世上可能也会显得有些多余。

记者:在您创作的这些年里,您是怎样坚持过来的呢? 洪绍乾:说到坚持也不是要刻意的去写诗歌,因为这或许不是属于我的任务,而是在每经历一些磨难或是伤感的时候就会开始怀疑人生,显得更加迷茫。

所以诗歌才一直陪伴我走到现在,我希望能把一路走来的心酸和回忆做成诗篇,它们能使我在痛苦中成功走出。

记者:您有没有遇到在文学领域内的恩师呢?他们对您都有哪些方面的帮助呢? 洪绍乾:恩师的话有两位,早在我开始创作的时候有一位来自甘肃天水诗人“繁华如梦”那是我的诗歌并没有什么起色,甚至只是为了写着玩,那时诗歌在我的人生真是占据不了什么地位的。

而因为她,让我重起了对诗歌的向往。

因为,诗歌能让一个人变得更加年青,对生活、情感、事物都有一个更好的认识。

提高了对情感的敏感程度。

“繁华如梦”对我的帮助很大,她时常鼓励我,一些看起来并不起色的作品“繁华如梦”老师帮我推上了大型的网络平台以及刊物,让我感觉到了我的诗歌是可以被别人认可的,所以我坚持走到了今天。

另外一位恩师是“易白先生”易白老师不同于“繁华如梦”。

而易白先生在与我交谈的过程中是在打击我,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不走向错误的道路,易白先生是我学习的模范,是我思想的领袖。

所以,我有这么两位恩师,当然在以后的道路中还有很多要学习的,所以我将会善待和感谢在我的生命中出现的每一位恩师和文友。

(图片/作家洪绍乾/摄影:李林林) 而如今他已经是中国后院读诗协会主席、若昕文学诗刊社主编。

曾被推荐加入中国青年作家协会、中国网络作家协会,中国艺术家签名协会,诗中,且在2018年1月2日于北京国艺资文化传媒发展中心的《中国观网》“2017年度中国年度诗人”与余光中、余秀华、朱增泉、邵燕祥等诗人一同出现在年度评选的首选“2017中国年度诗人榜”上。

经记者采访后,得知洪绍乾一直坚信想用自己的一生去支撑起民间文学的发展、他觉得中国民间文学在当今社会由于某些原因已经变得薄弱了许多。

随之而来的是诗歌地位的一落千丈,诗歌昔日的辉煌不再,日益被边缘化。

面对这一困境,他在苦苦思考,导致诗歌衰落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他觉得这样的思想不止他一个, 而在这个年代的人们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寻找诗歌衰落的根源,得出了不少答...

中国历史上的女将军有有那些?

1、秦良玉 秦良玉(1574年―1648年7月11日),字贞素,四川忠州(今重庆忠县)人,明朝末年著名女将。

丈夫马千乘是汉伏波将军马援后人,世袭石砫宣慰使(俗称土司),马千乘被害后,因其子马祥麟年幼,秦良玉于是代领夫职。

秦良玉率领兄弟秦邦屏、秦民屏先后参加抗击清军、奢崇明之乱、张献忠之乱等战役,战功显赫,被封为二品诰命夫人。

崇祯皇帝曾作诗四首赞颂秦良玉。

秦良玉死后后世文人赞颂秦良玉所作的诗词非常多,近代冰心、郭沫若也对秦良玉大加称赞,爱国将领冯玉祥也曾说到:“纪念花木兰,要学秦良玉。

”明朝灭亡后,南明王朝追谥秦良玉为“忠贞侯”。

2、花木兰 花木兰(412年-502年),花木兰的事迹流传至今,中国古代巾帼英雄,忠孝节义,代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而流传千古,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

花木兰故事的流传,应归功于《木兰辞》这一方民歌,但花木兰的姓氏、籍贯等,史书并无确载。

花木兰事迹被多种文艺作品所表现,电影、电视剧、歌舞豫剧等。

3、樊梨花 樊梨花,大唐贞观年间人,中国古代四大巾帼女英雄之一,她因与薛丁山平定西北边乱、沙场挥戈与共的故事而家喻户晓,在后世影响深远。

其传奇故事被多种形式的文艺作品所表现,尤其是电影、电视剧、歌舞戏剧等多次演绎,是中国古代巾帼英雄的典型形象

樊梨花,在我国地方史记、掌故稗史中都有记载,她是一个敢爱敢恨、胸怀宽广的大唐奇女,武艺高强、神通广大、文武全才的兵马大元帅。

4、梁红玉 梁红玉,梁红玉是宋朝著名的抗金女英雄,她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武将,所以她自幼练习了一身的武艺,后来她的祖父和父亲因为在平定方腊的过程中贻误战机而被杀,家道中落,她也沦落为官妓。

后来在平定方腊的庆功宴上结识了韩世忠,二人喜结连理,她也就随自己的丈夫进入了军营。

在平定苗傅叛乱中立下了大功,被封为护国夫人。

后来她和丈夫四处征战,并且在长江南岸阻击金军达48天之久,名震天下,最终病死在了抗金的前线,成为了千古留名的女将军。

5、聂力 聂力,1930年9月生,女,祖籍重庆江津人。

中国共产党党员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中国第一位女中将。

曾任国防部科委科技部副局长,国防科工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等职。

为第六届、第七届全国妇联副主席,七届、八届人大代表。

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3年7月24日,晋升中将,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位女性中将。

父亲是聂荣臻元帅,丈夫是丁衡高上将,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国防科工委主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樊梨花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花木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秦良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梁红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聂力

在贵州的历史里出了那些名人,伟人

1、尹珍 尹珍(79-162),字道真,东汉牂牁郡毋敛(今贵州独山、荔波境内)人,是贵州最早见诸文字,最先走出大山、叩问中原文化的著名儒学者、文学家、教育家和书法家。

曾任尚书承郎、荆州刺史等职。

尹道真是贵州汉文化的传播人,西南汉文化教育的开拓者,数千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敬仰。

川滇黔三省皆留其办校的遗迹,祭祀庙宇香火绵延。

作为贵州文化教育之拓荒人,尹珍那种不甘落后、奋发自强、热爱家乡、回报故土的精神便成为了贵州学人的楷模。

2、张之洞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又是总督,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

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出生于贵州兴义府,祖籍直隶南皮。

咸丰二年(1852年)十六岁中顺天府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二十七岁中进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教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山西巡抚。

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多次署理,从未实授)、军机大臣等职,官至体仁阁大学士。

张之洞早年是清流派首领,后成为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教育方面,他创办了自强学堂(今武汉大学前身)、三江师范学堂(今南京大学前身)、湖北农务学堂、湖北武昌蒙养院、湖北工艺学堂、慈恩学堂(南皮县第一中学)、广雅书院等。

政治上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有《张文襄公全集》。

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3、杨粲 杨粲,字文卿,小字伯强,系唐僖宗乾符三年(公元876年)入据播州(即今遵义)的杨氏鼻祖杨端之十三代孙。

粲为杨轼之子,幼年过继给伯父杨轸为嗣。

秉性好学,笃信儒家经典少年即怀大志。

宋宁宗嘉泰初年(公元1201年)袭播州安抚使,执掌播事30余年,是播州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中兴人物。

4、孙应鳌 孙应鳌(1527年-1586年),字山甫,号淮海,谥文恭。

贵州清平卫(今凯里)人。

先祖孙华原籍江苏如皋县。

孙应鳌生于明嘉靖六年(1527年),九岁能作文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中举人第一名。

三十二年(1553年)成癸丑科进士,选庶吉士,改户科给事中,出京为江西按察司佥事。

历官陕西提学副使、四川右参政、佥都御史。

隆庆六年(1572年)建清平山甫书院,吴国伦提学贵州时,亲晤应鳌于山甫书院。

官至工部尚书。

5、郑珍 郑珍(1806~1864)清代官员、学者。

字子尹,晚号柴翁,别号子午山孩、五尺道人、且同亭长,贵州遵义人。

道光十七年举人,选荔波县训导,咸丰间告归。

同治初补江苏知县,未行而卒。

学宗许郑,治经学、小学,亦工书善画,还是晚清宋诗派作家,其诗风格奇崛,时伤艰涩,与独山莫友芝并称“西南巨儒”。

所著有《仪礼私笺》、《说文逸字》、《郑学录》等。

传统诗词文化意向:梅,兰,柳等?

梅如玉碎,银末舞飞扬。

笑傲红梅凌绝顶,一枝料峭向苍茫。

雪里布芬芳。

兰山叠嶂,遥寄好春光。

天地灵华芳吐纳,岩泉蕴育慧心房。

撷集费思量。

竹超拔处,卓影任修长。

多少凌云鸿远志,虚心到老莫轻狂。

贫瘠愈刚强。

菊盘流穗,芳瑞饰秋妆。

纵有华容千美貌,尚能市井满庭芳。

菊酒浸辞章。

梅黄昏风雨断桥头,更被群芳妒不休。

奇士梅花今古慨,凄凉岂独问天楼。

兰闻香喜识玉兰幽,雅洁清新韵欲流。

入画入歌皆不愧,也宜春色也宜秋。

菊一含翠分黄意念深,有人默契费沉吟。

群芳斗艳争春去,独向清秋展素心。

二含香挹露黄金靥,耐冷凌霜造化功。

不羡繁华桃与李,朱砂石畔笑秋风。

三德全五美号兼材,万物萧条独盛开。

唯有钧翁知我意,笔移金蕊入萧斋。

1、三国时钟会《菊花赋》:“夫菊有五美焉为:黄花高悬,准天极也;纯 黄不杂,后土色也;早植晚登,君子德也;冒霜吐颖,象劲直也;流中轻体,神 仙食也。

”兼材,指菊花有多种用途,如药用、除虫用、食用及观赏用等。

”2、广西艺院大雕塑家、画家朱培钧老曾画菊相赠,并系以诗曰:“萧瑶潇洒有风神,笑傲江湖剑胆心。

最爱千禧迎瑞气,黄花晚节共芳馨。

”题台岛易苏民先生《兰竹图》劲节独能持,幽香有所思。

比邻兄与弟,同气复连枝。

红云滚滚稻粱熟,白鸟翻翻荷柳愁去去莫复道,松柏耐岁寒一点芭蕉一点愁,一声梧桐一声秋,三更归梦三更后。

老梅枝头黄鹂语,晓阁庭前紫燕飞。

蚕妇采桑惊白露,美女思春泣杜鹃。

八月花神谢素秋,一行鸿雁过南楼。

九经辞官叹夕照,三峡壁峙啼哀猿下面的不是同一首

有关徽州的诗词、文化

徽州——历史地名,简称“徽”,古称歙州。

徽州文化即徽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

指古徽州一府六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徽州文化和淮河文化、庐州文化、皖江文化形成了安徽四大文化圈,四大文化圈合而为一,总称安徽文化、皖文化。

这不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

徽州文化的主要内容有:徽州土地制度、徽商、徽州宗族、徽州历史名人、徽州教育、徽州科技、新安理学、新安医学、徽派朴学、徽州戏曲、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画、徽州工艺、徽州刻、徽州文献、徽州文书、徽派建筑、徽州村落、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徽菜、徽州宗教、徽州地理、徽州动植物资源等。

涉及徽州经济、社会、教育、学术、文学、艺术、工艺、建筑、医学等诸学科,凡与徽州社会历史发展有关的内容,都属徽州文化范畴,通常我们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来加以概括。

有关徽州的诗词摘选如下:《赠总上人兼简无求居士二首》年代: 宋 作者: 刘子翚多谢徽州吴使君,新诗问劳意何勤。

无求已得心空乐,更作无心出岫云。

《江东报英烈拟封二字侯喜成三绝》年代: 宋 作者: 钱时焕章飞报下徽州,英烈将褒二字侯。

千古沉沉黄壤骨,一朝提上碧云头。

《张安国约同赋仇氏{匡去王加赣}瓮酒》年代: 宋 作者: 张栻人间炎热不可耐,君家瓮头春未央。

想当醉倒卧永日,梦绕清淮归故乡。

后生那得识此酒,从君乞方还肯否。

徽州作赋为欷歔,荆州诗来端起予。

《张提学寄先师文正公新集至代简为答》年代: 明 作者: 邵宝遗书新刻自徽州,千里缄来百拜收。

自信叔孙知不朽,未应巢父得长留。

秘藏不作山中计,重购还供海外求。

青眼独看张侍御,瓣香今有古风流。

《有友人怜予乏劝为黄山白岳之游》年代: 明 作者: 汤显祖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徽州简介:徽州是浙江省早期雏形浙江西道的一部分,也是江南省分治后安徽之“徽”的来源。

徽州地处黄山与天目山脉间,东临吴越故都杭州,与浙西的金、衢、严三州唇齿相依,风光秀美,山水人文系之,粉墙黛瓦的江南徽派建筑与之相得益彰。

徽文化也成为中外学者重点研究的中华三大地域文化之一。

古徽州钟灵毓秀,文化积淀非常深厚,自古以来人才辈出,有人把这里比作诞生了孔子孟子山东曲阜和邹城,称徽州为“东南邹鲁”。

中华诗词文化

诗词属于文学的一种,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一种生活方式,文化包括哲学艺术文学思想信仰等,诗词,从目前最早有载的诗经,到唐诗宋词等,一直到现在,不断的发展,进步,从内容和形式,反映生活,表达情感,抒发思想。

诗词是华夏文化重要的一种,中套组成部分。

...

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诗词文化

国学”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广泛的被人们当做是一种精神信仰,而随之发酵了起来,成为时下引领人们价值观的新概念。

如在学校里设置国学课程,寺庙里开设国学夏令营,企业里开办国学培训班等等。

“国学热”以它一定的适用性及实用性,被企业家用来打造品牌,加深其企业的文化内涵,家长们将《弟子规》等一些国学经典用来作为他们管教孩子的法宝。

随着传统文化持续被人们广泛的继承和发扬,在学习传统文化的态度上,也出现了两种极端的分歧:一种是持全盘否定的文化虚无主义,既把传统文化说得是一团糟而毫无价值可言,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经商大潮的背景下,“国学”曾一度的被边缘化,前不久在人民网上发表了一篇关于上海删除小学语文课本中的8首古诗词和几篇文言文的报道,被一些个网友们认为是数典忘祖的行为,减负还是减传统文化观点也一度引起了人们的热议。

第二种则是持全盘肯定的保守主义态度,死守着固有的传统文化,认为传统文化什么都是好的。

那么,当今社会下,我们该如何领会、继承和发扬好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呢?笔者认为,首先,在批判和继承传统文化时,我们心理上既不能是“趋之若鹜”也不能是“疾之如仇” 的态度,而是要对传统文化实现弘扬与超越,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取其精华而去其糟粕,传播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对其不符合时代要求的内容,要加以扬弃。

其次。

在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方面既要有针对性地学习,同时也要冷静的对待社会上存在的“国学热”,在立足于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采取兼容并蓄、多元共生,从而达到文化的交流共鉴。

不能够强调了国学,就放弃了对外国先进文化的学习,要结合时代的背景,用世界性的眼光来看待我们的传统文化,不但要认真学习、熟知、理解更需要来继承、革新、创造和发展,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成果传播到世界从而实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目的!最后,要创造性的转化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支持和引导社会各界力量开展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播工作,使之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优秀的传统文化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被全面发展,而我们每个人都是弘扬和传播文化的主体,只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立足于实践,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才能让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耳濡目染深入到人们的思想灵魂中,从而真正意义上认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结晶,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智慧之魂。

《吟诗词品文化》主题班会,开场白

妾薄命【唐】李白汉帝宠阿娇,贮之黄金屋。

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

宠极爱还歇,妒深情却疏。

长门一步地,不肯暂回车。

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

君情与妾意,各自东西流。

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

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

较前朝各代的诗词等文化元明清是不是一个倒退?

绝对的倒退,我国文化的颠峰时期当推先秦与唐宋,而宋之后蒙古人建立元朝,对中国的文化一直保持抑制的态度,直到明朝开始复苏,典型的代表就是出现了不少唐宋派的诗人,然而好景不长,到满清统治时期,对文人更是打压的很严厉,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元清两朝似乎没有什么特别出名的诗人。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网 歌颂奢香夫人的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