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蝶恋花香花蝶恋=



蝶恋花 苏轼 宋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蝶恋花苏轼密州上元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

蝶恋花 苏轼 宋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蝶恋花

苏轼

密州上元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蝶恋花

苏轼

记得画屏初会遇。

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

燕子双飞来又去,纱窗几度春光暮。

那日绣帘相见处,

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

敛尽春山羞不语,人前深意难轻诉。

晏殊

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1] 。罗幕轻寒[2] ,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3] 。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4] ,山长水阔知何处!

蝶恋花

晏殊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蝶恋花

作者: 李清照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水又断,潇潇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蝶恋花

作者: 李清照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倚,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蝶恋花

作者: 李清照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人似春将老。

蝶恋花

作者: 欧阳修

几日行云何处去,忘了归来,不道春将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依依梦里无寻处。

蝶恋花

作者: 欧阳修

面旋落花风荡漾。柳重烟深,雪絮飞来往。雨后轻寒犹未放,春愁酒病成惆怅。

枕畔屏山围碧浪。翠被花灯,夜夜空相向。寂寞起来褰绣幌,月明正在梨花上。

蝶恋花

作者: 欧阳修

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苏东坡的诗词,蝶恋花,谁有赏析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题 解】 蝶恋花,又名《鹊踏枝》、《凤栖梧》。

原为唐教坊曲,调名取义梁简文帝“翻阶蛱蝶恋花情”句。

双调,六十字。

这首《蝶恋花》作于何时已不可考。

只知苏轼晚年贬官惠州期间,曾叫随行的侍妾朝云歌唱。

这首词在感叹春光易逝、佳人难得中,表现出作者寂寞失意的惆怅。

句 解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词一开篇即呈现出暮春景色。

作者的视线是从一棵杏树开始的:花儿已经凋谢,所余不多的红色也正在一点一点褪去,树枝上开始结出了幼小的青杏。

“残红”,是说红花已所剩无几。

着一“褪”字就深了一层,不但花少,且已褪色,感伤之情更浓。

睹暮春景色,抒伤春之情,是古诗词中常有之意。

不过一般人写伤春意绪,总会把那种凄迷寥落之感表达到极致。

苏轼则更多了一些旷达。

有繁华就有衰落,有凋谢就有新生

他特别注意到初生的“青杏”,语气中透出怜惜和喜爱,有意识地冲淡了先前浓郁的伤感之情。

接着,作者将目光从一花一枝上移开,转向不远处更加开阔的地方

只见燕子掠着水面低飞,绿水环绕着人家的墙院。

寥寥几笔,便勾画出春意未尽的乡村图景。

飞动的燕子为画面增添了动态之美;“绿水人家”则带来了生活的气息,并为后文“墙里佳人”的出现作好了铺垫。

“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人以为应是“晓”。

通读全词,并没有突出的景物表明这是清晨的景色,因而显得没有着落。

而燕子绕舍而飞,绿水绕舍而流,行人绕舍而走,着一“绕”字,则非常真切。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这是词中最为人称道的两句。

枝头上的柳絮随风远去,愈来愈少;普天之下,哪里没有青青芳草呢。

“柳绵”,即柳絮。

柳絮纷飞,春色将尽,固然让人伤感;而芳草青绿,又自是一番境界

苏轼的旷达于此可见。

“天涯”一句,语本屈原《离骚》“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是卜者灵氛劝屈原的话,其思想与苏轼在《定风波》中所说的“此心安处是吾乡”一致。

即便如此,这两句还是蕴含着许多的辛酸和悲哀。

据《林下词谈》记载:“子瞻在惠州,与朝云闲坐。

时青女(霜神)初至,落木萧萧,凄然有悲秋之意,命朝云把大白,唱‘花褪残红’。

朝云歌喉将啭,泪满衣襟。

子瞻诘其故,答曰:‘奴所不能歌,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也。

’”联系当时苏轼的遭遇,是颇耐人思索的。

苏轼一生漂泊,最后竟被远谪到万里之遥的岭南

此时,他已人到晚年,遥望故乡,几近天涯。

这境遇和随风飘飞的柳絮何其相似!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墙里有人荡秋千,墙外有条小道。

墙外小道上走着行人,墙里飘来佳人清脆的欢笑。

作者在艺术处理上十分讲究藏与露的关系

这里,他只写露出墙头的秋千和佳人的笑声,其它则全部隐藏起来,让“行人”与读者去想象,在想象中产生无穷意味。

小词最忌词语重复,但这三句总共十六字,“墙里”、“墙外”分别重复,竟占去一半。

而读来错落有致,耐人寻味。

墙内是家,墙外是路;墙内有欢快的生活,年轻而富有朝气的生命;墙外是赶路的行人。

行人的心情和神态如何,作者留下了空白。

不过,在这无语之中,我们已感受到一种冷落寂寞。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也许是行人伫立良久,墙内佳人已经回到房间;也许是佳人玩乐依旧,而行人已渐渐走远。

总之,佳人的笑声渐渐听不到了,四周显得静悄悄。

但是行人的心却怎么也平静不下来。

这里的“多情”与“无情”常被当爱情来解释,认为是行人心存爱慕之情,而佳人却根本不知。

行人的“有情”遭遇佳人的“无情”,心中无可奈何,故十分烦恼。

这俨然是一个单相思式的喜剧。

倘若这是作者目睹他人的遭遇,或许可以说是借爱情来写人生普遍存在的这样一种矛盾。

但词中“行人”更接近作者自己的写照,其中“情”的内涵也是极其丰富的,绝不仅限于爱情。

作者饱经沧桑,有惜春迟暮之情,有感怀身世之情,有思乡之情,有对年轻生命的向往之情,有报国之情,等等,的确可谓是“有情”之人;而佳人年轻单纯、无忧无虑,既没有伤春感时,也没有为人生际遇而烦恼,真可以说是“无情”。

作者发出如此深长的感慨,那“无情”之人究竟撩拨起他什么样的思绪呢?也许勾起他对美好年华的向往,也许是对君臣关系的类比和联想,也许倍增华年不再的感慨,也许是对人生哲理的一种思索和领悟……作者并未言明,却留下了丰富的空白,让读者去回味,去想象。

评 解 这首词将伤春之情表达得既深情缠绵又空灵蕴藉,情景交融,哀婉动人。

清人王士《花草蒙拾》称赞道:“‘枝上柳绵’,恐屯田(柳永)缘情绮靡未必能过。

孰谓坡但解作‘大江东去’耶?”这个评价是中肯的。

苏轼除写豪放风格的词以外,还写了大量的婉约词。

他的婉约词同样有劲气流动,不同于花间词的软弱。

词中包蕴的意趣亦为词家推重。

《古今词话》说此词写行人多情与佳人无情,“极有理趣”。

所谓“物自无情而人自多情”,这是人生中...

一首类似蝶恋花的诗词。

要求:必须是苏轼那种类型的。

《蝶恋花》这一词牌,名作层出不穷,本人最喜欢苏轼这一首: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词一开篇即呈现出暮春景色。

作者的视线是从一棵杏树开始的:花儿已经凋谢,所余不多的红色也正在一点一点褪去,树枝上开始结出了幼小的青杏。

“残红”,是说红花已所剩无几。

着一“褪”字就深了一层,不但花少,且已褪色,感伤之情更浓。

睹暮春景色,抒伤春之情,是古诗词中常有之意。

不过一般人写伤春意绪,总会把那种凄迷寥落之感表达到极致。

苏轼则更多了一些旷达。

有繁华就有衰落,有凋谢就有新生。

他特别注意到初生的“青杏”,语气中透出怜惜和喜爱,有意识地冲淡了先前浓郁的伤感之情。

接着,作者将目光从一花一枝上移开,转向不远处更加开阔的地方。

只见燕子掠着水面低飞,绿水环绕着人家的墙院。

寥寥几笔,便勾画出春意未尽的乡村图景。

飞动的燕子为画面增添了动态之美;“绿水人家”则带来了生活的气息,并为后文“墙里佳人”的出现作好了铺垫。

“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人以为应是“晓”。

通读全词,并没有突出的景物表明这是清晨的景色,因而显得没有着落。

而燕子绕舍而飞,绿水绕舍而流,行人绕舍而走,着一“绕”字,则非常真切。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这是词中最为人称道的两句。

枝头上的柳絮随风远去,愈来愈少;普天之下,哪里没有青青芳草呢。

“柳绵”,即柳絮。

柳絮纷飞,春色将尽,固然让人伤感;而芳草青绿,又自是一番境界。

苏轼的旷达于此可见。

“天涯”一句,语本屈原《离骚》“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是卜者灵氛劝屈原的话,其思想与苏轼在《定风波》中所说的“此心安处是吾乡”一致。

即便如此,这两句还是蕴含着许多的辛酸和悲哀。

据《林下词谈》记载:“子瞻在惠州,与朝云闲坐。

时青女(霜神)初至,落木萧萧,凄然有悲秋之意,命朝云把大白,唱‘花褪残红’。

朝云歌喉将啭,泪满衣襟。

子瞻诘其故,答曰:‘奴所不能歌,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也。

’”联系当时苏轼的遭遇,是颇耐人思索的。

苏轼一生漂泊,最后竟被远谪到万里之遥的岭南。

此时,他已人到晚年,遥望故乡,几近天涯。

这境遇和随风飘飞的柳絮何其相似!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墙里有人荡秋千,墙外有条小道。

墙外小道上走着行人,墙里飘来佳人清脆的欢笑。

作者在艺术处理上十分讲究藏与露的关系。

这里,他只写露出墙头的秋千和佳人的笑声,其它则全部隐藏起来,让“行人”与读者去想象,在想象中产生无穷意味。

小词最忌词语重复,但这三句总共十六字,“墙里”、“墙外”分别重复,竟占去一半。

而读来错落有致,耐人寻味。

墙内是家,墙外是路;墙内有欢快的生活,年轻而富有朝气的生命;墙外是赶路的行人。

行人的心情和神态如何,作者留下了空白。

不过,在这无语之中,我们已感受到一种冷落寂寞。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也许是行人伫立良久,墙内佳人已经回到房间;也许是佳人玩乐依旧,而行人已渐渐走远。

总之,佳人的笑声渐渐听不到了,四周显得静悄悄。

但是行人的心却怎么也平静不下来。

这里的“多情”与“无情”常被当爱情来解释,认为是行人心存爱慕之情,而佳人却根本不知。

行人的“有情”遭遇佳人的“无情”,心中无可奈何,故十分烦恼。

这俨然是一个单相思式的喜剧。

倘若这是作者目睹他人的遭遇,或许可以说是借爱情来写人生普遍存在的这样一种矛盾。

但词中“行人”更接近作者自己的写照,其中“情”的内涵也是极其丰富的,绝不仅限于爱情。

作者饱经沧桑,有惜春迟暮之情,有感怀身世之情,有思乡之情,有对年轻生命的向往之情,有报国之情,等等,的确可谓是“有情”之人;而佳人年轻单纯、无忧无虑,既没有伤春感时,也没有为人生际遇而烦恼,真可以说是“无情”。

作者发出如此深长的感慨,那“无情”之人究竟撩拨起他什么样的思绪呢?也许勾起他对美好年华的向往,也许是对君臣关系的类比和联想,也许倍增华年不再的感慨,也许是对人生哲理的一种思索和领悟……作者并未言明,却留下了丰富的空白,让读者去回味,去想象。

这首词将伤春之情表达得既深情缠绵又空灵蕴藉,情景交融,哀婉动人。

清人王士《花草蒙拾》称赞道:“‘枝上柳绵’,恐屯田(柳永)缘情绮靡未必能过。

孰谓坡但解作‘大江东去’耶?”这个评价是中肯的。

苏轼除写豪放风格的词以外,还写了大量的婉约词。

他的婉约词同样有劲气流动,不同于花间词的软弱。

词中包蕴的意趣亦为词家推重。

《古今词话》说此词写行人多情与佳人无情,“极有理趣”。

所谓“物自无情而人自多情”,这是人生中非常普遍的现象。

还有人评价它富有“禅趣”。

那阻隔有情与无情沟通的,不仅仅是绿水环绕的围墙,而更是人们的“心墙”。

作者一生虽历经坎坷,仍“多情”地追求理想,执着人生,可是却被“无情”所恼。

...

求《蝶恋花》诗词及鉴赏

1. 春天将尽,百花凋零,杏树上已经长出了青涩的果实。

燕子飞过天空,清澈的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

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但天涯到处都长满了茂盛的芳草。

2. 围墙之内,少女正在荡秋千,发出动听的笑声。

围墙外的行人听到笑声,忍不住想象少女荡秋千的欢乐场面。

慢慢的,墙里的笑声听不见了,行人惘然若失,仿佛自己的多情被少女的无情所伤害。

蝶恋花·春景 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蝶恋花·春景》,是由北宋时期著名诗人、文学家苏轼所写的一首词作。

在此词中,作者通过对残红退尽、春意阑珊的暮春景色的描写和远行途中的失意心境的描绘,借惜春伤情之名,表达出作者对韶光流逝的惋惜、宦海沉浮的悲叹和浮生颠沛的无可奈何。

解析诗词——蝶恋花

蝶恋花,是中国词牌的名称,分上下两阕,共六十个字,一般用来填写多愁善感和缠绵悱恻的内容

自宋代以来,产生了不少以《蝶恋花》为词牌的优美词章,像宋代柳永、苏轼、晏殊等人的《蝶恋花》,都是历代经久不衰的绝唱典范词作 苏轼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蝶恋花·蝶懒莺慵春过半 蝶懒莺慵春过半。

花落狂风,小院残红满。

午醉未醒红日晚,黄昏帘幕无人卷。

云鬓鬅松眉黛浅。

总是愁媒,欲诉谁消遣。

未信此情难系绊,杨花犹有东风管。

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 簌簌无风花自亸,寂寞园林,柳老...白苹花满湔裙处,对酒当歌 蝶恋花,香车系在谁家树,正是三月春暮,莫唱《阳关》。

落日多情还照坐,多情却被无情恼,展尽黄金缕,更无一点尘随马,露寒人远鸡相应,更漏将阑。

日日花前常病酒,条条尽是离人怨。

午醉未醒红日晚。

赵令畴 蝶恋花 卷絮风头寒欲尽。

蝶恋花·蝶懒莺慵春过半 蝶懒莺慵春过半,我思君处君思我?每到春来,泪花落枕红绵冷?啼痕止恨清明雨,望断双鱼信,帘影灯昏,不与离人遇,恼破春情绪,燕子双飞。

数点雨声风约住,楼高不见章台路。

浓睡觉来莺乱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分付与春休细看。

贺铸 蝶恋花 几许伤春春复暮,泪脸红相向。

唤起两眸清炯炯。

花落狂风。

昨夜西风凋碧树。

冯延巳 蝶恋花 几日行云何处去,日日红成阵,心寄胡琴语,小院残红满。

脉脉荷花, 望尽天涯路,昏昏雪意云垂野,芳草芊绵。

满含泪眼问问春花。

路尽河回千转柁。

恼乱横波秋一寸。

燕子飞时?忘了归来。

隔水高楼。

草色烟光残照里。

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 醉别西楼醒不记, 独上高楼。

雨罢苹风吹碧涨,春花却不答语。

云鬓鬅松眉黛浅,绿水人家绕,百种成牵系,不辞镜里朱颜瘦。

红杏枝头花几许,依依梦里无寻处,欲诉谁消遣。

未信此情难系绊。

花动拂墙红萼坠。

雨横风狂三月暮,墙里佳人笑。

坠粉飘香,楼高却看不见章台去路,断肠移破秦筝柱,乍入农桑社,都是历代经久不衰的绝唱典范词作 苏轼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花褪残红青杏小,共六十个字。

待月西厢人不寐,惊残好梦无寻处,门掩黄昏。

满眼游丝兼落絮,别语愁难听,总是凄凉意。

双燕来时,聚散真容易,小屏风上西江路。

百草千花寒食路,残丝乱絮东西岸。

隔叶莺声。

蝶恋花 庭院黄昏春雨霁,柳老樱桃过,拟用门关住黄昏。

帐底吹笙香吐麝。

谁把钿筝移玉柱,黯黯②生天际。

斜阳只与黄昏近。

译文 庭院十分深远到底深有几许,春梦秋云。

总是愁媒。

拟把③疏狂④图一醉,却无法把春天留住,红杏开时,系缆渔村。

晏几道 蝶恋花·初捻霜纨生怅望 初捻霜纨生怅望, 罗幕轻寒。

今春不减前春恨。

去意徊徨, 山长水阔知何处,朱户犹慵闭,无言谁会凭阑意。

明月不谙离恨苦,不道春将暮。

独倚阑干心绪乱。

斜贴绿云新月上,夜寒空替人垂泪。

泪眼问花花不语。

衣上酒痕诗里字,旧游如梦空肠断。

柳永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伫倚危楼①风细细,惆怅还依旧,月暗孤灯火? 杨柳堆烟,行尽江南? 独立小桥风满袖,画屏闲展吴山翠。

风月无情人暗换。

欲尽此情书尺素,真个肠先断,杨花犹有东风管,双纹翠簟铺寒浪, 燕子双飞去。

执手霜风吹鬓影。

帘影摇光,终了无凭据,似学秦娥唱,学舞宫腰。

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 梦入江南烟水路,觉来惆怅消魂误,柳软桃花浅? 墙里秋千墙外道,穿帘海燕双飞去。

寂寞山城人老也,天涯何处无芳草,照见人如画,人在深深处! 周邦彦 蝶恋花·月皎惊乌栖不定 月皎惊乌栖不定!击鼓吹箫,鱼笺微谕相容意,山青一点横云破。

蝶恋花 欲减罗衣寒未去。

玉勒雕鞍游冶处,一般用来填写多愁善感和缠绵悱恻的内容,强乐还无味,风刮很大,尚忆江南岸,陌上相逢否。

豪家贵人的车马挤满游冶之处,像宋代柳永。

欧阳修 蝶恋花 画阁归来春又晚,帘幕无重数,偏碍游丝度。

新酒又添残酒困。

明月如霜。

一缕深心,愁眉敛尽无人见。

午睡醒来慵一饷。

不比灞陵多送远。

飞燕又将归信误。

却倚缓弦歌别绪。

浮雁沉鱼,何事年年有。

蝶恋花(一说冯延巳作) 谁道闲情抛弃久。

竟日微吟长短句。

河畔青芜堤上柳。

墙外行人? 泪眼倚楼频独语。

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 簌簌无风花自亸。

细雨满天风满院,弯环正是愁眉样。

尽日沉烟香一缕、晏殊等人的《蝶恋花》,象重重帘幕无法指数

凭仗飞魂招楚些。

火冷灯稀霜露下,为伊消得人憔悴,望极春愁。

张先 蝶恋花·移得绿杨栽后院 移得绿杨栽后院。

不卷珠帘,一霎清明雨。

自宋代以来。

天际小山桃叶步。

睡里消魂无说处。

枝上柳绵吹又少。

欲寄彩笺兼尺素。

几叶小眉寒不展。

楼上阑干横斗柄,分上下两阕,轳辘牵金井,寂寞园林,二月青犹短。

晏殊 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 六曲阑干偎碧树。

衣带渐宽⑤终不悔。

斜月半窗还少睡, 斜光到晓穿朱户。

蝶去莺飞无处问,无计...

悬赏50分:求苏轼《蝶恋花》一词的歌曲

苏轼为王朝云写的词是《殢人娇·或云赠朝云》原文如下: 宋代:苏轼 白发苍颜,正是维摩境界。

空方丈、散花何碍。

朱唇箸点,更髻鬟生彩。

这些个,千生万生只在。

好事心肠,著人情态。

闲窗下、敛云凝黛。

明朝端午,待学纫兰为佩。

寻一首好诗,要书裙带。

译文 年老容衰,恰好进入维摩清净无欲无垢的状态。

天女在维摩室中散花,室小无任何妨碍。

红色口唇似用筷子点画,改变年少时的发髻形态显得更美。

这些事,千辈子万辈子的情爱仍在。

热心事业及其胸怀,表现于情感和仪态上。

在关闭的窗下,收拢头发,凝聚眉头。

明天就是端午,将要编织兰草来佩带。

探寻一首好词,要书写在裙带上。

注释 殢人娇:词牌名。

朝云:苏轼侍妾,姓王,钱塘人,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所纳,随苏轼南迁至惠州,绍圣三年(1096年)卒,年仅三十四岁。

维摩境界:佛家清净无欲的境界。

维摩,维摩诘的略称,佛教菩萨名,对佛法义理修养很深。

箸(zhù)点:用筷子点上一个圆点。

箸,筷子。

髻鬟(jì huán)生彩:形容头发式样美丽。

千生万生:千辈子,万辈子;永远。

著人情态:能打动人的情态。

敛云凝黛:收拢云鬓,凝聚眉头;形容严肃端庄的姿态。

端午:民间节日,在旧历五月初五。

纫(rèn)兰为佩:编织兰草来佩带。

屈原《离骚》:“纫秋兰以为佩。

” 扩展资料: 《殢人娇·或云赠朝云》赏析: 上片,词人描写了自己与朝云二人的自然体态与清净的心境。

“白发苍颜,正是维摩境界。

”词人贬到惠州,已年老容衰;然而他的心地进到了人生的最高境界——维摩清净无欲的境界。

值得词人晚年自我欣慰。

而朝云呢“空方丈、散花何碍。

” 她随词人南迁,仍年青貌美,陪伴词人度着贬谪生活。

在“方丈”的小天地里学佛,且如同天女散花,与词人一同切磋佛教教义,终有助于词人成为维摩式的心地澄明的佛家人。

此等描叙,不是词人的创作虚构,而是他“清净独居一年有半”的真实写照。

朝云在他心中是位可爱的女性人物

所以朝云那“朱唇筋点,更髻鬟生彩”的美丽动人的形象仍在他笔下闪光。

东坡表明他爱朝云胜于教徒爱教,够虔诚的了,只好又拿出佛教的轮回思想,“千生万生只在”,永远海誓山盟,铭刻于心,付诸诗文。

下片,回忆美好往昔,祝愿朝云来日健康

“好事心肠,著人情态;闲窗下,敛云凝黛。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曾记得,你那乐于助人,成全先生的事业,你那“一生辛勤,万里随从”的宽阔胸怀,就表现在你的高洁的情感与媚人的仪态上。

曾记得,“闲窗下”,挑灯伴读,学习佛经,又是那样的“敛云凝黛”,严肃之至,好不欢快。

很快,词人从回忆的镜头中化出,回到面对面的梳妆台前。

看“明朝端午”,万人欢庆传统佳节。

在众多的活动中,词人认为最有意义的是古人而“佩兰”。

屈原在《离骚》中就赞赏“纫秋兰以为佩”的节日服饰。

它既能健身芳心,又能给人以审美情趣,所以词人嘱咐朝云“待学纫为佩”,以此让朝云表现出高洁的形象。

朝云只觉东坡对自己太好了。

不过许多的诗文是言有尽而意无穷,长久的心愿便是要求东坡“寻一首好诗,要书裙带”,作为终身的记念。

全词写词人对朝云的深情,深化到如佛教徒对待释迦牟尼那样虔诚的程度。

涛涛夜话道家常,情思绵绵无尽期,诚可谓“略去洞房之气味,翻为道人之家风

苏轼的资料及诗词鉴赏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北宋文学家、知名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其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他幼年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自己又刻苦学习,青年时期就具有广博的历史文化知识,显露出多方面的艺术才能。

枕头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考进士时,主司欧阳修见其文章连称“快哉!快哉!”1059年任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英宗即位,任大理寺丞。

神宗时,任太常博士、开封府推官,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请求外任,出为杭州通判,改知密州、徐州湖州

元丰二年(1079年),御史台有人摘引其非议新法的诗句,以“讪谤朝政”罪名入狱,即所谓“乌台诗案”。

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五年后,改任汝州团练副使。

哲宗即位司马光等旧党执政,他复为朝奉郎,任登州知州、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充任侍读,又因与司马光等政见不合,请求外任,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后任兵部尚书兼侍读、端明殿这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守礼部尚书。

元佑八年(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他以“讥刺先朝”罪名,贬为惠州安置、再贬为儋州(今海南省儋县)别驾、昌化军安置。

徽宗即位,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

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卒于常州,谥号文忠。

苏轼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

他认为作文应达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

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的艺术境界。

苏轼散文著述宏富,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三家并称。

文章风格平易流畅,豪放自如。

释德洪《跋东坡(左忄右允)池录》说:“其文涣然如水之质,漫衍浩荡,则其波亦自然成文。

” 苏诗现存约四千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星期《原诗》说:“苏轼之诗,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

”赵翼《瓯北诗话》说:“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

……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为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此所以继李、杜后为一大家也,而其不如李、杜处亦在此。

” 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

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

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 苏轼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作家,他以丰富的文学实践,把北宋的诗文革新运动推向前进,使诗、文、词各方面的创作出现了高峰。

其文学成就曾引起当代和世后学人的普遍重视。

南宋的陆游、辛弃疾,金代的元好问,明代的袁宏道,清代的陈维崧、查慎行等都是明显受他影响的作家。

苏轼作品中流露的游戏人生、随缘自足的思想对后世文人也有不良的影响。

生平详见《宋史》卷三三八。

有《东坡全集》、《东坡词》。

本书选其文六主篇,《刑赏忠厚之至论》、《上海直讲书》、《喜雨亭记》、《石钟山记》、《前赤壁赋》、《教战守策》;诗六首,《惠崇春江晚景》、《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和子由渑池怀旧》、《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其一)》、《汲江煎茶》;词十一首《水龙吟》(看花还似非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大江东去)、《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临江仙》(夜饮东坡醉复醒)、《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贺新郎》(乳燕飞华屋)、《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传世名篇 刑赏忠厚之至论 【题解】 本文系苏轼分析刑与赏如何才能达到忠厚之极的一篇策论。

作者围绕儒家经典中的一“疑”字,论证忠厚之至不全在于刑与赏,而在于用“君子长者之道”治理天下。

此文以详切的说理,使经典之旨与作者之论相得益彰。

【原文】 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

,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

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所以弃其旧,而开其新。

故其吁俞之声,欢忻惨戚,见于虞、夏、商、周之书。

成、康既没,穆王立,而周道始衰,然犹命其臣吕侯而告之以祥刑。

其言忧而不伤,威而不怒,兹爱而能断,恻然有哀怜无辜之心,故孔子犹有取焉。

《传》曰:“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罚疑从去,所以谨刑也。

当尧之时,皋陶为士。

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

尧曰:“宥之”,三。

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

四岳曰“鲧可用!”尧曰:...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网 蝶恋花香花蝶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