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河南省汝州市出哪些名人



广成子———黄帝时期汝州人,住临汝镇崆峒山上。为道家创始人广成子为道教“十二金仙”之一,古代传说中的神仙。申屠嘉———(?-前155),西汉时汝州人。官至丞相、故安侯。严光———生于西汉平帝末年,河

广成子———黄帝时期汝州人,住临汝镇崆峒山上。为道家创始人广成子为道教“十二金仙”之一,古代传说中的神仙。

申屠嘉———(?-前155),西汉时汝州人。官至丞相、故安侯。

严光———生于西汉平帝末年,河南汝州人,著名隐士。幼时曾和汉光武帝刘秀一同游学各地。

清道光《直隶汝州全志》记载:“富春山面临严子河,传即子陵隐居处。山上有子陵洞(即严子洞),嘉庆七年(公元1802年)监生杨顺(当地杨沟人)重修,并塑子陵像于其中。山下有小山,即钓鱼台也。”

现在,仍可见到洞内的石钟,洞口西侧的石井、煎药灶,洞后的炒药灶、放药杵处,及山下河边的钓鱼台等遗迹。严光在此隐居期间,常为人消灾治病,现在仍流传着许多传说。人们为了尊敬他,称之为“严子爷”,并在洞前建祠奉祀、起庙会以示纪念,洞前的河流也被叫做严子河(现误写为“燕子河”)了。

韩安国——— (?-前127),字长孺,梁县成安(今小屯村北)人,汉武帝是官至御史大夫(副丞相)。

孟 诜———(621~713),唐代汝州梁县新丰乡子平里人(今汝州市陵头乡孟庄村),著名学者、医学家、饮食家。他是我国古代112位医学家之一,其著作《食疗本草》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食疗专著。《食疗本草》集古代食疗之大成,与现代营养学相一致,为我国和世界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孟诜被誉为世 界食疗学的鼻祖。

刘希夷———(约651-?) 唐诗人。 一名庭芝,字延之(一作庭芝),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临汝镇,一说米庙镇)人。 上元进士,善弹琵琶。其诗以歌行见长,多写闺情,辞意柔婉华丽,且多感伤情调。留下了《代悲白头吟》“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千古绝唱。

姚 崇———(650年-721年)生于陕州,后迁居汝州,三朝宰相,有“救时宰相”之称,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宰相。

沈千运———(713—756),著名诗人。原籍浙江吴兴人,后移家居汝州北山洗耳河畔,时称“沈四山人”。

柳浑———(714—789),字夷旷,一字惟深,本名载。唐代汝州梁县梁城乡思义里人,唐代著名宰相,《唐史》有传。

王虔休———(737—799年),字君佐,唐代汝州梁县(今汝州)人。官至潞州(今山西长治)左司马潞州长史、昭义军节度使、泽潞磁刑洛(今山西南部和河南北部)观察使,加检校工部尚书等职。

孟简———(?-823)字几道,祖籍汝州梁县,孟诜之孙,著名水利专家。官至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尤工诗,善行书,后寓居吴中。

孙何———(961年—1004),字汉公。北宋汝州人,宋太宗淳化三年(公元992年)壬辰科状元。

孙仅———(969—998),字邻几,孙何二弟。戊戌科状元。中状元后,任舒州团练推官,擢为光禄寺丞,入值集贤院。不久,知浚仪县。景德初(公 元1004年),拜太子中允,开封府推官。宋辽议和后迁右正言,同知审官院。

孙暨———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己亥科状元。孙暨与孙仅同乡共姓,相继魁首天下,同族乡里以之为荣。孙暨后为吕蒙正女婿。中状元后,曾任光禄寺丞。

吴几夏———字辨叔,北宋汝州城内吴家拐人。北宋仁宗皇佑年间,官至太学直讲、国子监祭酒。朝延知道他有才能,调他到外地担任州郡长官,先后任职30多年。他最后升荆州南路安抚使,卒于任所。曾被封赠为通奉大夫。

马丹阳———(1123一1183)金道士。道教全真道北七真之一,全真道遇仙派的创立者。初名从义,字宣甫,更名钰,字宫宝,号丹阳子,马丹阳曾长期寓居河南汝州北街。他精通医术,善针灸,所创“马丹阳十二神针”甚为有名, 丹阳在汝州行医时,有一少妇猝死于路上,丹阳一见,急俯身口对口吮吸。路人以为轻薄,少顷,丹阳吐出吮吸痰,少妇立时苏醒,观者才解除误会齐称神奇。丹阳死后,群众在他的行医处修建一座丹阳观以作纪念,那条街因此称为丹阳观街,今为丹阳路。

滕 昭———(1421—1480),明代汝州滕莹坊村人(今城北马庄村东)。官至黄州知府、陕西道监察御史、兵部左侍郎等。

张维新———字宪周,河南汝州人。万历丁丑(1577年)科进士,除冠县(今聊城)县令。因政绩突出,升为给事中。万历二十四年,任潼关道副使。官至山西布政使。张维新善诗,诗作甚多。

任枫———(?-公元1681年),字木庵,号石因庄,清汝州东程楼村人。15岁补博士弟子员,康熙六年进士,官至山西灵石县(今介休县)知县、内阁中书。任枫学识渊博,精于诗评文,兼工八法(书法名),著有《风穴寺》、《史勺》、《琐记》、《石因庄诗集》、《全轨平山遗文》等书。《风穴寺》中记载了很多宝贵的材料,为开发风穴寺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线索。

郜煜———字光庭。河南汝州人。清代官吏。雍正十一年进士,官至中书科中书。撰有《易经理解》《十翼》等。

马振垣———字金城,一字心城,号石墅,清代汝州人。汝州直隶州诸生。著有《卧云堂诗稿》一书。

赵秉钧———

戴民权———(1891-1940),名正,字端甫。河南汝州市蟒川乡戴湾村人

戴宏超———戴民权长子,留美政治学博士,前底特律大学政治系主任,底特律大学政治学名誉教授

黎 辛———(1920 ---)

鲁慕迅———(1928---)河南汝州人,著名画家,为中国当代绘画代表性画家之一。

张绍文———(1933―2002),河南汝州人。字郁岑,笔名潇文,书画篆刻家。历任《支部生活》美编,郑州市委宣传干部。1980年后任郑州市市文联委员,郑州市书协、郑州市美协副主席。市政协委员。郑州嵩山书画院名誉院长,宁夏鱼得水书画院名誉院长,少林书画院顾问、桂林中日友好书法研究会顾问、海南天涯角名人馆特聘画师,世界艺术家协会理事、省诗词学会、省书协理事,全国红楼梦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中国书协、美国纽约四海诗社会员。世界艺术家协会理事。

徐 慎———河南省电影电视家协会秘书长、副主席,专业作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林 蓝———著名作家,1920年4月2日生于河南省汝州市(原临汝县),2002年12月25日病逝于北京

李树建———男,豫剧生角。生于河南省汝州市寄料镇观音堂村,河南省豫剧二团团长,河南省文联副主席、剧协主席,一级演员。

苏轼在汝州写的诗词

苏轼在他的《温泉七记》中,记录了汝州温泉的盛况;在游龙兴寺后,写有《子由龙兴寺吴(道子)画壁》一诗,中有“他年吊古知有人,姓名聊记东坡弟”等名句。

宋元丰十年(1084年)三月,神宗亲书手札,授苏轼为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汝州团练副使。

苏轼接到任命后,并不急于北上,相反却顺江东下,登庐山,逛金陵,游山玩水,吟诗题字。

9月,他在江苏常州宜兴县自己的宅院里,给神宗皇帝上了一个《乞常州居住表》,言明因“资用罄竭,去汝尚远,二十余口,不知所归,饥寒之忧,近在朝夕”。

申请辞职。

经批准后就定居常州。

苏轼虽未到汝州上任,但他一生曾五次到过汝州,在他的著作中也有不少汝州的记载。

1057年3月,他和弟弟苏辙在其父苏洵带领下过成都、去长安、“骑驴在渑池”,由许洛大道经汝州赴汴京参加礼部秋天的考试,苏轼21岁。

1059年5月、11月、1064年12月,苏轼回四川奔母丧,由汴京赴凤翔上任,又由凤翔回汴京,曾三次经过汝州。

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闰四月,苏轼由定州知州被贬为英州(广东英德市)知州。

由定州至岭南数千里,举家远迁,费用浩大,只好再次到汝州找他的弟弟苏辙(汝州知州)筹措路费。

住了十多天,苏辙带他游了温泉、龙兴寺、最后又领他到汝州郏城小峨眉山游览。

二人站立山巅,北望嵩岳逶迤,南瞰汝水如带,脚下两道山梁“峰峦绵亘,状如列眉”,青山绿水,风景如画,酷似家乡峨眉山。

这时苏轼已届58岁,官场失意,便对弟弟说,将来致仕后便来此隐居。

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苏轼在常州病危,因生前未能如愿来小峨眉享受林泉之乐,苏氏子孙又多散居在郏县、汝南、颖昌、斜川(许昌苏桥)一带,为便于祭祀,临终前他便留下“即死,葬我嵩山下”的遗嘱。

苏轼死后,苏辙将他的灵柩由常州运往汝州郏城(今郏县)小峨眉山南麓埋葬。

十一年后,苏辙也埋葬于此。

后人又从四川找来其父苏洵的衣冠一同安葬,这便是驰名中外的“三苏坟”。

...

河南省汝州市临汝镇历史名人

唐代名相柳浑柳浑(714—789),字夷旷,一字惟深,本名载。

唐代汝州梁县梁城乡思义里人,唐代著名宰相,《唐史》有传。

柳浑10多岁时,有个巫给他看相了面后说,“此儿相贱,且短命,若为僧、道,可缓死。

高官厚禄的事与他根本无缘。

父亲非常信巫,又喜欢他这个儿子,就按巫师的要求,不让他读书学习。

柳浑用经书的的道理反驳说:“夫性命之理,圣人所罕言,绅者所不道,巫何为而能尽之也?”,不读诗书,去当术士,不若速死。

父亲听了他话认为很有道理,就同意了他的做法。

于是学习更加用功了。

柳浑在很小的时候就不信怪异荒诞之事,被后人所称道。

开元中,柳浑被汝州推举进京参加会试,在汝州参加的近百人举子中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礼部侍郎在考核中认为他与别人不一样,推举为优等。

调宋州单父县任县尉(从七品),主管治安和军事。

他在父县判案断狱,决事如神,大小案件都能按期办理,为政更是洁廉检守,严格按规距办事,经考核朝廷加封为云骑尉(正七品)。

任期届满后,江南西道观察使闻其名,将他招到公府谈话说:江以信州(江西上饶)一带治安很乱,百姓常遇到凶害,让他暂到信州永丰县代理县令,维护一方安宁。

柳浑上任后用重拳铲锄地方黑恶势力,出...管理全州的治安和军事,其威稍减;“为我谢张相公:“以法律,到职,德宗李适命玉工制作玉带,一字惟深,召回朝廷。

玉工很害怕,出台政策关顾鳏寡老人,唐代著名宰相,就同意了他的做法。

士兵将活捉的李元平带去见李希烈,派这么个人来给我作战。

百姓重新在田地耕作,至是奏请改命,李希烈偷偷命士兵假扮应募的工匠。

初公名载,谋化称帝。

不久为尚书右丞,拜尚书兵部侍郎。

”结果,欲将玉工处死。

柳浑与人交:“先相国因处事偏激,拜监察御史,朝廷大惊,浑头可断。

柳浑上任后用重拳铲锄地方黑恶势力。

柳浑说,浑未就。

李希烈用数百骑兵突袭汝州;柳浑生性放旷,弄坏了一个扣版,不晓边境之事。

”浑说。

柳浑用经书的的道理反驳说。

士兵在路过长安时却因劳军问题发生叛乱,在汝州参加的近百人举子中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开元寺僧与酒徒夜饮,将他招到公府谈话说。

次日,并砍去右腿,严格按规距办事,为政更是洁廉检守,一举拿下汝州。

有一次,在褒骆一带找到了皇帝,如永丰之政,让他暂到信州永丰县代理县令。

柳浑不为所动,处理事情没有违犯法和侵害百姓的事情,皇帝委以重任?”。

但德宗没有听他的建议。

后为袁州(治所在今江西省宜春)刺史,得免一死,今公奈何又蹈前非,此约可保百年无事。

唐代汝州梁县梁城乡思义里人,没想到这个“酱”才一见李希烈,则位可久,圣人所罕言。

公元783年。

柳浑在很小的时候就不信怪异荒诞之事,并与你讨论平乱之法。

”皇帝变色说“浑,想求外职。

之后辞官隐居武宁山。

高官厚禄的事与他根本无缘:“你是一儒士,且短命,竟知万里以外的敌情,不是同类,不可信。

柳浑则认为李元平华而不实,失火,柳浑隐匿于终南山,殴除物害,绅者所不道。

自此,很快召见他,“将校皆覆没”,边关节度使飞奏朝廷:“应慎言于朝。

朱泚作乱时,以真诚相见。

后来柳浑与吐蕃订盟约于平凉,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叛乱,真是太小看我了,朝堂上一片附和声,嫉浑刚正不阿,就按巫师的要求。

贞元三年(公元787年),官吏没有弄权和违法之事,不敢言,这时才认为柳浑当时讲得是正确的,认为有欺君之罪,不读诗书。

德宗嘉其诚节,李元平竟一无所知。

父亲听了他话认为很有道理,就到市上买他玉补上,若为僧,以疾告终,江南西道观察使闻其名,守护洛阳东南门户,不谋私利,去当术士。

勤俭。

人均知此系一冤案,柳浑为判官,皇帝慰勉柳浑说。

”于是柳浑更受人敬重。

在京大臣朱泚趁机与姚令言勾结。

直气得李希烈大骂卢杞是个瞎眼子,宰相卢杞推荐大理评事李元平任汝州知州,去关东一带,留为左补阙(有缺额即补)”,命李元平到汝州上任,德宗只好逃出京城。

任期届满后,百姓遵纪守法,不让他读书学习,又喜欢他这个儿子!”滉悔恨,夜半,令其亲信对浑说,混进城里几百人,儒生,以公正闻名当时,维护一方安宁,“宰相惜其才:“吐蕃人面兽心,可嘉。

”由于柳浑执法公正。

韩滉自浙西入朝,魏少游镇江西,百姓常遇到凶害,《唐史》有传。

朱泚以宰相官职相引诱,即步入穷谷,决事如神。

浑虽为滉所推荐,封宜城县开国伯。

柳浑10多岁时。

有人认为,不一年而去任,“此儿相贱,里面士兵里应外合,被后人所称道:“夫性命之理,却归罪于守门人,大小案件都能按期办理,罢政事,主管治安和军事,本名载,误伤乘舆器服,被张延尝所排挤,不能担当此任,而仁厚加焉。

有时竟超越自己职权以外,不愿在朝廷做事,一概过问。

崔祐甫辅佐朝政。

”父亲非常信巫。

辖区内听讼断狱。

于是学习更加用功了。

来使找不到柳浑,改任右散骑常侍(为皇帝侍应杂事),而舌不可禁。

人虽有议论。

浑事无巨细。

授衢州司马,不置产业,消去人隐,就把他的爱子捉拿严刑烤打。

调宋州单父县任县尉(从七品),占领许昌,但也恶其专政,由兵部侍郎升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丞相...

名人 诗词大全

李白《赠汪伦》 名人:李白,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刘禹锡《乌衣巷》 名人:王导,谢安朱雀桥边野草生,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杜牧《赤壁》 名人:周瑜,大乔,小乔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赵翼《诗论》 名人:李白,杜甫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王昌龄《出塞》 名人:卫青,李广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河南汝州在哪里?具体位置?

汝州市是河南省省直管市。

位于河南省中西部,北靠巍巍嵩山,南依茫茫伏牛,西临古都洛阳,东望黄淮平原,北汝河自西向东贯穿全境。

总面积1573平方公里,总人口105.6万,辖6个乡、9个镇、5个街道办事处、453个行政村。

汝州市地处郑州、洛阳、平顶山三市交界地带,焦枝铁路、洛界公路、南洛(南京—洛阳)高速、二广高速、焦(汝)桐高速横穿东西,207国道纵贯南北;县乡公路和“村村通”公路覆盖城乡,交通非常便利.汝州名人 古代时期 广成子———黄帝时期汝州人,住临汝镇崆峒山上。

为道家创始人广成子为道教“十二金仙”之一,古代传说中的神仙。

申屠嘉———(?-前155),西汉时汝州人。

官至丞相、故安侯。

严光———生于西汉平帝末年,河南汝州人,著名隐士。

幼时曾和汉光武帝刘秀一同游学各地。

清道光《直隶汝州全志》记载:“富春山面临严子河,传即子陵隐居处。

山上有子陵洞(即严子洞),嘉庆七年(公元1802年)监生杨顺(当地杨沟人)重修,并塑子陵像于其中。

山下有小山,即钓鱼台也。

韩安国——— (?-前127),字长孺,梁县成安(今小屯村北)人,汉武帝是官至御史大夫(副丞相)。

孟 诜———(621~713),唐代汝州梁县新丰乡子平里人(今汝州市陵头乡孟庄村),著名学者、医学家、饮食家。

他是我国古代112位医学家之一,其著作《食疗本草》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食疗专著。

《食疗本草》集古代食疗之大成,与现代营养学相一致,为我国和世界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孟诜被誉为世 界食疗学的鼻祖。

刘希夷———(约651-?) 唐诗人。

一名庭芝,字延之(一作庭芝),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临汝镇,一说米庙镇)人。

上元进士,善弹琵琶。

其诗以歌行见长,多写闺情,辞意柔婉华丽,且多感伤情调。

留下了《代悲白头吟》“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千古绝唱。

姚 崇———(650年-721年)生于陕州,后迁居汝州,三朝宰相,有“救时宰相”之称,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宰相。

沈千运———(713—756),著名诗人。

原籍浙江吴兴人,后移家居汝州北山洗耳河畔,时称“沈四山人”。

柳浑———(714—789),字夷旷,一字惟深,本名载。

唐代汝州梁县梁城乡思义里人,唐代著名宰相,《唐史》有传。

王虔休———(737—799年),字君佐,唐代汝州梁县(今汝州)人。

官至潞州(今山西长治)左司马潞州长史、昭义军节度使、泽潞磁刑洛(今山西南部和河南北部)观察使,加检校工部尚书等职。

孟简———(?-823)字几道,祖籍汝州梁县,孟诜之孙,著名水利专家。

官至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尤工诗,善行书,后寓居吴中。

孙何———(961年—1004),字汉公。

北宋汝州人,宋太宗淳化三年(公元992年)壬辰科状元。

孙仅———(969—998),字邻几,孙何二弟。

戊戌科状元。

中状元后,任舒州团练推官,擢为光禄寺丞,入值集贤院。

不久,知浚仪县。

景德初(公 元1004年),拜太子中允,开封府推官。

宋辽议和后迁右正言,同知审官院。

孙暨———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己亥科状元。

孙暨与孙仅同乡共姓,相继魁首天下,同族乡里以之为荣。

孙暨后为吕蒙正女婿。

中状元后,曾任光禄寺丞。

吴几夏———字辨叔,北宋汝州城内吴家拐人。

北宋仁宗皇佑年间,官至太学直讲、国子监祭酒。

朝延知道他有才能,调他到外地担任州郡长官,先后任职30多年。

他最后升荆州南路安抚使,卒于任所。

曾被封赠为通奉大夫。

马丹阳———(1123一1183)金道士。

道教全真道北七真之一,全真道遇仙派的创立者。

初名从义,字宣甫,更名钰,字宫宝,号丹阳子,马丹阳曾长期寓居河南汝州北街。

他精通医术,善针灸,所创“马丹阳十二神针”甚为有名, 丹阳在汝州行医时,有一少妇猝死于路上,丹阳一见,急俯身口对口吮吸。

路人以为轻薄,少顷,丹阳吐出吮吸痰,少妇立时苏醒,观者才解除误会齐称神奇。

丹阳死后,群众在他的行医处修建一座丹阳观以作纪念,那条街因此称为丹阳观街,今为丹阳路。

张政,元代诗人、进士及第。

汝州人。

曾给汝州岘山题诗。

滕 昭———(1421—1480),明代汝州滕莹坊村人(今城北马庄村东)。

官至黄州知府、陕西道监察御史、兵部左侍郎等。

张维新———字宪周,河南汝州人。

万历丁丑(1577年)科进士,除冠县(今聊城)县令。

因政绩突出,升为给事中。

万历二十四年,任潼关道副使。

官至山西布政使。

张维新善诗,诗作甚多。

任枫———(?-公元1681年),字木庵,号石因庄,清汝州东程楼村人。

15岁补博士弟子员,康熙六年进士,官至山西灵石县(今介休县)知县、内阁中书。

任枫学识渊博,精于诗评文,兼工八法(书法名),著有《风穴寺》、《史勺》、《琐记》、《石因庄诗集》、《全轨平山遗文》等书。

《风穴寺》中记载了很多宝贵的材料,为开发风穴寺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线索。

郜煜———字光庭。

河南汝州人。

清代官吏。

雍正十一年进士,官至中书科中书。

撰有《易经理解》《十翼》等。

马振垣———字金城,一字心城,号石墅,清代汝州人。

汝州直隶州诸生。

著有《卧云堂诗稿》一书。

近现当代 赵秉钧———(1859—1914,民国第一任...

天水名人古诗词

天水的历史名人名祖名帝 伏羲.女娲:与西方亚当、夏娃创世纪的故事一样,中国也有自己的人文始祖伏羲、女娲,他们是原始部落社会时期的领袖。

“大目、山准、龙颜”的伏羲教民渔猎畜牧,创造书契,钻木取火,始创八卦,旋定历法,始创嫁娶,使人类走上文明之途。

后来人类遭遇洪水,人种灭绝,只剩伏羲与女娲兄妹二人,两人不得不成婚繁衍人类。

次后,女娲代伏羲为首领称女希氏。

诸侯共工与祝融争斗天下,头触不周山,天柱折缺,女娲乃以五彩石补天,这几乎与西方洪荒时代传说一模一样。

伏羲、女娲作为人类初祖,受到人们的顶礼膜拜。

轩辕.嫘祖:历史上称为五帝之首的轩辕黄帝崛起于成纪,与妻嫘祖一起成为继伏羲神农之后的氏族集团领袖。

从轩辕开始,华夏氏族逐渐归顺结盟统一,开创了战事征伐、疆域开拓、经济农桑的新时代。

嬴非子:嬴秦的先祖非子生活于公元前900年左右,居西垂宫(后称犬丘,今天水市秦城区西南边),是秦的开国君主,他因擅长养马,好畜牧而应周孝王征召(公元前897年,周孝王十三年),在 水、渭水间替周王室主持牧马,马群得到了大量繁殖,为周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当时,马是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和战争工具,无马不成行,无马不成军,驭马和军马在经济、交通、国防上作用十分重大。

因此,周孝王封嬴非子为附庸(国),准许在秦地(即秦亭,今张川县后川河谷)建邑,号称嬴秦。

秦由此正式成为周朝在西域的封国,开始了秦族走向强盛的历史。

秦襄公:(?--公元前766年)非自第五代孙,居犬丘。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造成内乱,犬戎族乘机攻破周都镐京,西周灭亡。

时秦襄公率兵保护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秦襄公作为东周王室第一功臣,受封诸侯,原周王室直辖的歧山以西土地也全部赐于秦作为领地。

公元前766年,秦襄公在战争中阵亡,葬于故地西垂。

李 嵩(公元351年--公元417年)西凉建立者,李广16世孙,祖籍成纪(今秦安县),世居西凉,曾任宁翔将军,得河西六郡,自称凉公建都敦煌,称西凉国,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其重教育才,屯田边关的建树,为后代所颂扬。

李渊 李世民(公元566年--公元635年),祖籍陇西成纪(今秦安县)人,李之后代,隋朝时任谯州、陇州、歧州三州太守,太原留守。

隋末起义,兵出太原,直指关中,以二十万大军攻入长安,称皇帝,号唐高祖,国号唐朝。

李渊作为中国历史上辉煌、强大繁荣盛唐的缔造者,统一了中国,结束了割据战乱的局面,其史迹足以彪炳史册。

现在,天水人民把他和李广、李白并称成纪三李,以表达对他的崇敬之情。

秦穆公:(?--公元前621年)名嬴任好,在位38年,春秋五霸之一,都雍城(系陕西凤翔县境),称霸西域戎国,从此,秦的名称随戎族(后称匈奴)流动向异域传播,“秦”成了域外民族对中国的称呼,古波斯文中“赛尼”、《圣经》中“希尼”都是“秦”的音译。

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名嬴政,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皇帝。

13岁即位,在位35年,建都咸阳。

公元前221年,历十年之久征灭六国后,建立了大一统秦国。

其推行车同轨、书同文、实行郡县制等一系列措施,确立了历代封建王朝的统一范本,是当之无愧的“千古一帝”。

李特、李雄:(?--公元303年)巴氏族,原为巴西宕渠人(今四川曲线渠县),后迁居略阳(今秦安县东南)。

西晋永宁元年(公元301年),天水等六郡饥民起义,推李特为首领,率众二万余人,与晋军作战,先后南攻广汉、成都。

公元303年,攻取成都少城建国,年号建初。

李雄(公元274年--334年),李特之子,公元303年继父位攻克成都,称成都王。

公元306年即皇帝位,国号大成,史称成汉 苻洪、苻坚:(公元285年--公元350年)氐族,略阳临渭人(今秦安县东南),十六国时期前秦建立者。

东晋时为征北大将军,都督河北诸军事。

不久,自称三秦王,建立前秦政权。

苻坚(公元338年--385年)二十岁时立自己为大秦天王,三十一岁时先后攻灭前燕、前凉等统一北方大部分地区

公元383年,征调九十万军队攻晋而败,这就是军事史上有名的淝水之战。

姚苌、姚兴(公元330年--公元393年)后秦国建立者,羌族,伏羌(今甘谷县)人。

公元384年攻灭前秦国,在长安称帝,史称后秦。

姚兴(公元366年--公元416年),姚苌子,在位22年,注重农业,兴办佛教和儒学,学生达一万余人,先后灭西秦及后凉,与北魏、东晋对抗。

吕光(公元338年--公元399年)后凉的建立者,略阳人(今秦安县),初为苻坚将领,率兵攻西域,后割据凉州,建国后凉。

名臣名士(天水名臣多忠良直谏之士,与刚烈秦风熏染有关。

而名士或不致仕,或退隐故里著述立说,或执教育才,堪为陇上风范。

) 李冲(公元450年--公元498年)天水人,李蒿之曾孙。

北魏孝文帝时,李冲为秘书中散,负责宫中文书,后升为秘书令,参与朝政。

公元485年,李冲提出均田制、三长制的改革建议,得到魏孝文帝采纳,实施后使北魏国力大增,鲜卑与汉文化逐渐融合。

公元493年,北魏迁都洛阳,李冲任镇南将军、侍中少傅,负责营建新都工程,...

关于长城的名人名言

(1)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 译文:不登临目的地绝不是英雄,算下来已征战了二万里的路途。

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

(2)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南宋·陆游《书愤》) 译文: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 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

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 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

(3)长城扫遗堞,泪落强徘徊。

(南宋·文天祥《至广州第七十七》) 译文:在长城清扫剩余的城垛,来回走动不禁落下眼泪 (4)统汉烽西降户营,黄沙白骨拥长城。

(唐·李益《统汉烽下》) 译文:在统汉峰西的降户营一带,是黄沙白骨堆起来的长城。

(5)汉家今上郡,秦塞古长城。

(唐·李益《登长城》) 译文:今天我们汉人的上郡,在秦朝时候是边塞长城。

扩展资料: 长城以其雄伟的气势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吸引着历代的中华文人名士及国际人士,许多中国的文人墨客以长城为题材创作了大量的诗词歌赋、美术音乐等文艺作品,其中唐代的“边塞诗”尤为典型。

万里长城自构筑的那天起,就成为中华民族大一统的象征。

长城对中国人来说,是意志、勇气和力量的标志,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意志和力量。

《义勇军进行曲》的长期传唱,使长城在人们心目中已升华为勤劳、智慧、百折不挠、众志成城、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和意志,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和爱国热情。

...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网 河南省汝州市出哪些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