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我要曹植描写甄姬的诗



曹植应是在十几岁时第一次见的甄姬,得记载中他这一时期的作品为数不多,如果是描写美女的可能就是这篇了——《静思赋》 夫何美女之(烂)(娴)妖,红颜晔而流光。卓特出而无匹,呈才好其莫当。性通畅以聪惠,

曹植应是在十几岁时第一次见的甄姬,得记载中他这一时期作品为数不多,如果是描写美女的可能就是这篇了——

《静思赋》

夫何美女之(烂)(娴)妖,红颜晔而流光。卓特出而无匹,呈才好其莫当。性通畅以聪惠,行孊密而妍详。荫高岑以翳日,临绿水之清流。秋风起于中林,离鸟鸣而相求。愁惨惨以增伤悲,予安能乎淹留。

不过这篇赋没有序,所以不能断定这就是他一眼看中甄姬后写的。而且曹植对甄姬是否有过爱恋还有待考证,他是否为甄姬写过诗也没有记载。

描述甄宓的诗句

曹植在《洛神赋》中,喻甄氏为洛水之神:云髻峨峨,修眉联娟。

丹唇外朗,皓齿内鲜。

明眸善睐,靥辅成权。

转眄流精,光润玉颜。

含辞未露,气若幽兰。

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如果说美貌是史上诸多皇后的共同点,那么甄洛的才德就使得她从无数美人中脱颖而出。

甄洛十余岁时就曾劝说母亲把粮食分给饥饿难耐的众乡亲,当了皇后之后虽深得曹丕宠幸,但她并未表现出丝毫骄横之气。

《魏书》载,甄洛从小喜欢读书识字。

多年与诗书为伴的甄洛文才出众,留有《甄皇后诗选》,其中的《塘上行》堪称乐府诗歌的典范,脍炙人口,流传至今。

三国时期文学名家曹植(曹子建)的浪漫主义名篇《洛神赋》。

《洛神赋》原名《感鄄赋》,一般认为是因曹植被封鄄城所作;亦作《感甄赋》,“甄”通“鄄”(juàn),但也有人认为其写作牵涉到曹植与魏文帝曹丕之妃甄氏之间的一段错综复杂的感情。

甄洛多文才,熟知后宫典故,自然明白自己处境恶劣;但苦于远在异地,到不了丈夫面前,无可奈何,于是寄情丝于笔墨,写下了她唯一传世得作品《塘上行》: 蒲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

傍能行仁义,莫若妾自知。

众口烁黄金,使君生别离。

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

想见君颜色,感结伤心脾。

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

莫以豪贤故,弃捐素所爱。

莫以鱼肉贱,弃捐葱与薤。

莫以麻枲贱,弃捐菅与蒯。

出亦复苦愁,入亦复苦愁。

边地多悲风,树木何翛翛。

从君独致乐,延年寿千秋。

三国杀甄姬的话什么意思

洛神: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

评: 原出曹植的《洛神赋》,《洛神赋》原名《感鄄赋》,而“鄄”本是曹植封地(今山东鄄城),然而“甄”通“鄄”,这下便让人浮想联翩了,甄姬喜好诗赋,因诗风幽怨被曹丕赐死,但她的儿子曹睿却成为了明帝。

明帝仰慕叔叔曹植的文采,读《感鄄赋》觉得名字差,改为《洛神赋》,这欲盖弥彰的做法为我们留下了一个美的名字,也为后代文人意淫嫂子和小叔子的爱情故事做了准备,本款游戏显然选择的野史。

此句甚美,展现甄姬之柔美、雪白、冷艳。

倾国: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评:同出《洛神赋》,形容洛神轻盈,在水上行动自如。

甄姬以此来保护自己,相当形象~阵亡: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

评:还是《洛神赋》,甄姬与曹丕曾在邺城缠绵,后来政治中心返回洛阳两人分居,甄姬留在邺城,她不仅人美,更会打扮,研究发髻,是灵蛇髻的开创人。

然而,却无人欣赏,曹丕远在洛阳,她写下怀念两人曾在一起的诗篇,却找来杀身之祸。

良会确实是永绝了,甄姬也死在了异乡(本是中山人)。

参考资料:http://tieba.baidu.com/f?kz=681961023

《洛神赋》这首词的全部内容是什么?曹植写的是不是甄宓?

《洛神赋》是中国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曹植创作的辞赋名篇。

曹植模仿战国时期楚国宋玉《神女赋》中对巫山神女的描写,叙述自己在洛水边与洛神相遇的故事,在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描写上多有借鉴宋赋。

此赋虚构了作者自己与洛神的邂逅相遇和彼此间的思慕爱恋,洛神形象美丽绝伦,人神之恋飘渺迷离,但由于人神道殊而不能结合,最后抒发了无限的悲伤怅惘之情。

全篇大致可分为六段:第一段写作者从洛阳回封地时,看到“丽人”宓妃伫立山崖;第二段写宓妃容仪服饰之美;第三段写作者非常爱慕洛神,她既识礼仪又善言辞,作者虽已向她表达了真情,赠以信物,有了约会,却担心受欺骗,极言爱慕之深;第四段写洛神为“君王”之诚所感后的情状;第五段为全篇寄意之所在;第六段写别后作者对洛神的思念。

全赋辞采华美,描写细腻,想象丰富,情思绻缱,若有寄托。

主旨争议 关于此赋的主旨,历来有较大争议,当前主要有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甄氏说 认为,曹植《洛神赋》中的“洛神”指的就是自己的嫂嫂甄氏。

曹植天赋异禀,博闻强记,十岁左右便能撰写诗赋,颇得曹操及其幕僚的赞赏。

当时曹操正醉心于他的霸业,曹丕也授有官职,而曹植则因年纪尚小、又生性不喜争战,遂得以与甄妃朝夕相处,进而生出一段情意。

曹操死后,曹丕于汉献帝二十六年(220年),登上帝位,定都洛阳,是为魏文帝。

魏国建立。

甄氏被封为妃,因色衰失宠最后惨死,据说死时以糠塞口,以发遮面,十分凄惨。

甄后死的那年,曹植到洛阳朝见哥哥。

甄后生的太子曹叡陪皇叔吃饭。

曹植看着侄子,想起甄后之死,心中酸楚无比。

饭后,曹丕遂将甄后的遗物玉镂金带枕送给了曹植。

曹植睹物思人,在返回封地时,夜宿舟中,恍惚之间,遥见甄妃凌波御风而来,曹植一惊而醒,原来是南柯一梦。

回到鄄城,曹植脑海里还在翻腾着与甄后洛水相遇的情景,于是文思激荡,写了一篇《感甄赋》。

四年后(234年),明帝曹叡继位八年后,为避母名讳,遂改为《洛神赋》。

由于此赋的影响,加上人们感动于曹植与甄氏的恋爱悲剧,故老相传,就把甄后认定成洛神了。

第二种观点:君王说 这种观点认为认为,所谓的“洛神”并不是甄氏,甚至曹植和甄氏也没有发生过恋情。

宋人刘克庄说,这是好事之人乃“造甄后之事以实之”。

明人王世贞又说:“令洛神见之,未免笑子建(曹植字)伧父耳。

”清代又有何焯、朱乾、潘德舆、丁晏、张云等人,反对洛神即甄氏说。

把他们的论点综合起来,大概有如下几点: 第一,纳甄氏时曹丕18岁,甄氏23岁,而曹植仅13岁。

对于一个比自己年长十岁的已婚女子曹植不太可能有过多的想法。

丕与植兄弟之间因为政治的斗争,本来就很紧张,《感甄赋》若是为甄氏而写,岂不是色胆包天,不怕掉脑袋了吗? 第二,图谋兄妻,这是“禽兽之恶行”,“其有污其兄之妻而其兄晏然,污其兄子(指明帝)之母而兄子晏然,况身为帝王者乎?”从曹植的为人看,虽也有行为放任、不拘礼法,但绝不会做出类叔嫂私通等有违伦理的事来。

第三,叔嫂情的传说始自唐代李善注引《记》,此前400多年并无此说。

而李善在《记》中所说的文帝曹丕向曹植展示甄后之枕,并把此枕赐给曹植,“里老所不为”,何况是帝王呢?极不合情理,显然属无稽之谈。

第四,《感甄赋》确有其文,但“甄”并不是甄后之“甄”,而是鄄城之“鄄”。

“鄄”与“甄”通。

曹植在写这篇赋前一年,任鄄城王。

题名“感甄”实际是曹植在感伤身为鄄城王的自己。

第五,《感甄赋》一文,是“托词宓妃以寄心文帝”,“其亦屈子之志也”,“纯是爱君恋阙之词”,就是说赋中所说的“长寄心于君王”。

曹植在赋中已表明“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是有感于宋玉的《神女赋》《高唐赋》两篇赋而作。

可能是写给其兄魏文帝曹丕的。

隐喻君臣大义说较为流行。

第三种观点:亡妻崔氏说 一直以来,甄氏说都占据着主流,而君王论也时而露露头角。

几年前,学术界另一种观点横空出世,认为洛神赋所描写的其实是曹植的亡妻崔氏。

崔氏为名士崔琰兄之女,嫁给曹植为妻室,后因穿衣太过华丽被曹操所杀。

(《三国志》裴松之注引《世语》曰:植妻衣绣,太祖登台见之,以违制令,还家赐死。

)之后好多年,曹植都没续正室。

洛神赋,其实是曹植怀念当年与妻崔氏一同度过的美好时光有感而作,其形象鲜明而具体,绝不似由想象。

其中“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

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

”四句,是埋怨妻子为何当年抛下自己独自去了,使得此刻“人神之道殊”,天人两隔。

“虽潜处于太阳,长寄心于君王。

”是模拟崔氏心理描写,虽然处于阴间,但心里还是挂念着曹植。

“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

”匏瓜本是一个整体,如今分而无匹,牵牛织女本是一对,如今只剩自己一人都是反映由成对而分开的情形,来形容曹植与崔氏及其合适,而来形容甄氏实为不妥。

此处只是抛砖引玉,点明一二,详情可参考所印文献,细细体会。

洛神赋(并序)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

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

感宋玉对楚王说神女之事遂作斯赋...

为什么甄宓的名气在现在不如大小乔?

文昭甄皇后(183年1月26日—221年8月4日),名不明,相传为甄宓,实则无记载。

史称甄夫人。

中山无极(今河北省无极县)人,上蔡令甄逸之女。

魏文帝曹丕的妻子,魏明帝曹叡的生母。

甄氏三岁丧父。

建安中期,袁绍为次子袁熙纳之为妻。

建安四年(199年)袁熙出任幽州刺史,甄氏留在冀州侍奉袁绍的妻子刘氏。

建安九年(204年),曹操率军攻下邺城,甄氏因为姿貌绝伦,被曹丕所纳,甚得宠爱,生下儿子曹叡和女儿曹氏(即东乡公主)。

延康元年(220年),曹丕继位魏王,六月率军南征,甄氏被留在邺城。

黄初元年(220年),曹丕称帝,山阳公刘协进献二女为曹丕妃嫔,后宫中文德郭皇后,李贵人和阴贵人都得到宠幸,甄氏愈发失意,流露出一些怨恨的话语,曹丕大怒,黄初二年(221)六月,遣使赐死甄氏,葬于邺城。

黄初七年(226)五月,曹丕病重,立甄氏的儿子平原王曹叡为太子。

曹叡即位后,追谥甄氏曰文昭皇后。

太和四年十二月辛未日(231年2月17日),明帝曹叡将甄氏改葬于朝阳陵。

...

曹丕和甄宓之间究竟有多少感情

应该是爱,要不然堂堂曹丕怎么可能娶一个二手的女人,而且还是对头的老婆做妻子,如果只是喜欢容貌,弄回来作个小妾不就行了;但可能两个人性格不合吧,再加上有人添油加醋,煽风点火所以曹丕才会一时气愤杀了她,他第二天不就后悔了吗!不必等到身后了,;要不就是因爱生恨,不然的话应该不会死后把她搞的那么惨,至于为什么没有给甄宓封号我就不懂了,也许是因为她的身份特殊吧;再看甄宓的《塘上行》,什么什么不要把一生最爱的人都给忘了,什么想你一定也是悲苦的表情,能写出如此细腻的诗句,想她甄宓应该也不会傻到连丈夫对她有感情还是没感情都不知道吧,要知道,女人对这方面是很敏感的,如果丈夫对她真是毫无感情,形同陌路,想她也断不会说出此种话来,不知道说的对不对曹植,应该是喜欢甄宓的,不管他小多少岁,看他的《洛神赋》,如果没有一个心动的女子做原形,怎么能写的那么逼真,而又有谁能那么美,只有甄宓,再看《魏文帝诗集》里,曹丕让甄宓出来见客时对她的描写,和《洛神赋》里的主角就是一个人嘛!不过甄宓可能不会爱曹植,曹植太小了,只是好感,再说她也不会,也不敢,这个只是个人的一些感觉至于郭笑嘛?她29岁嫁给曹丕,能有什么姿色,充其量只是狐媚。

补充一下,三国志里对甄宓有一句描述是说,美丽夺目,但不狐媚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我要曹植描写甄姬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