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侠客行>这诗词的全文是?



侠客行 唐·李白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 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

侠客行

唐·李白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 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锤, 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 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附:

侠客行:乐府曲名之一。 缦胡缨:指冠缨粗乱无纹理。 吴钩:一种刀名,刃弯。 飒沓:众盛貌。 留行:《庄子说剑篇》: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司马彪注:十步与一人相击辄杀之,故千里不留于行也。 信陵:指魏公子无忌,后封为信陵君。朱亥、侯赢:《史记魏公子到传》中的两个隐士异人,公子无忌礼遇之。后帮助公子击退秦军,解救了赵国之急。 素霓:张华《壮士篇》:“慷慨成素霓,啸咤起清风。”侠骨香:张华《游侠曲》:“生从命子游,死闻侠骨香。”《太玄经》:西汉杨雄著,共十卷,以“玄”为中心思想,相当于《老子》的“道”和《周易》的“易”。

诗中描述行侠生活情景后,叙述了战国时的侠士朱亥和侯赢的故事,赞颂他们流芳百世的侠骨丹心。《太玄经》,汉扬雄撰,也称《扬子太玄经》,该书模仿周易,分八十一首,以拟六十四卦,李白在这里用叱咤风云的勇士讽刺了终生埋首著作的儒生,表达了自已怪行侠生活的向往。

李白自幼喜好剑术,崇尚那些武艺高强,义行天下的侠客义士。《侠客行》这首诗通过歌咏朱亥和侯赢为信陵君赴义解难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英雄人物的仰慕之情。诗的开篇描绘了侠客雄姿勃发的英武形象,接着从功成自退、一诺九鼎及智救邯郸等几个方面具体描述了他们的侠义行为。人物形象鲜明丰满,诗人的钦敬之情溢于言表。结句表明自己不愿自首穷经,欲建奇功伟业的心迹。全诗写得意气奋发,驰骋纵横,读来颇能激动人心。

求侠客行全诗

1、侠客行: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锤,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2、此诗开头四句从侠客的装束、兵刃、坐骑刻画侠客的形象;第二个四句描写侠客高超的武术和淡泊名利的行藏;第三个四句引入信陵君和侯嬴、朱亥的故事来进一步歌颂侠客,同时也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抱负;最后四句表示,即使侠客的行动没有达到目的,但侠客的骨气依然流芳后世,并不逊色于那些功成名就的英雄。

3、全诗抒发了作者对侠客的倾慕,对拯危济难、用世立功生活的向往,形象地表现了作者的豪情壮志。

这是一首描写和歌颂侠客的古体五言诗,是李白乐府三一首中的一首。

行,这里不是行走的行,而是歌行体的行,等于说“侠客的歌”。

赵客,燕赵之地的侠客。

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庄子·说剑》:“昔赵文王好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

”缦,没有花纹。

胡缨,古时将北方少数民族通称为胡;缨,系冠帽的带子。

缦胡缨,即少数民族做工粗糙的没有花纹的带子。

这句写侠客的冠带。

...

求李白的《侠客行》这首诗的全文

全文: 《侠客行》 唐 · 李白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译文: 赵国的侠客帽上随便点缀着胡缨,吴钩宝剑如霜雪一样明亮。

银鞍与白马相互辉映,飞奔起来如飒飒流星。

十步之内,稳杀一人,千里关隘,不可留行。

完事以后,拂衣而去,不露一点声,深藏身名。

有时空闲,步过信陵郡,来点酒饮,脱剑横在膝前。

与朱亥一起大块吃肉,与侯嬴一道大碗喝酒。

三杯下肚,一诺千金,义气重于五岳。

酒后眼花耳热,意气勃勃劲生,气吞虹霓。

朱亥挥金槌杀大将窃兵符救赵,使邯郸军民大为震惊。

朱亥与侯嬴真千秋万古二壮士,声名煊赫大梁城。

身为侠客纵死侠骨也留香,不愧为一世英豪。

谁能学扬雄那个儒生,终身在书阁上,头发白了,还在书写《太玄经》 扩展资料整体赏析 前人曰:借他人故事,浇自己块垒。

李白这首《侠客行》亦当如是。

这首古风抒发了作者对侠客的倾慕,对拯危济难、用世立功生活的向往。

李白《侠客行》一诗虽在礼赞侠客精神,但由于诗人就是尚任侠的,所以此诗也是诗人的自我写照,诗人的豪情壮志在诗中表现无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侠客行...

120个字左右的诗词或名句

120个字左右的诗有如下:1. 侠客行(120字)作者:李白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2. 雨霖铃(102字)作者: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待与何人说!

李清照月满西楼词的全译

月满西楼”是指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月满西楼是指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表达诗人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

这句话来自于诗词《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全诗是“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翻译过来就是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

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自躺上眠床。

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

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

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此词作于词人与丈夫赵明诚离别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于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

作品以其清新的格调,女性特有的沉挚情感,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给人以美的享受,是一首工致精巧的别情词作。

...

白居易《销夏》诗句全译

白居易《销夏》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

描写侠客的诗句

1、《横吹曲辞 陇头吟》 年代: 唐 作者: 王维 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

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落尽海西头。

2、《张公子行》 年代: 唐 作者: 常建 一作古意 日出乘钓舟,袅袅持钓竿。

涉淇傍荷花,骢马闲金鞍。

侠客(使君)白云中,腰间悬辘轳。

出门事嫖姚,为君西击胡。

胡兵汉骑相驰逐,转战孤军西海(海西)北(曲)。

百尺旌竿沉黑云,边笳落日不堪闻。

3、《杂曲歌辞·侠客行》 年代: 唐 作者: 元稹 侠客不怕死,怕在事不成,事成不肯藏姓名。

我非窃贼谁夜行,白日堂堂杀袁盎。

九衢草草人面青, 此客此心师海鲸。

海鲸露背横沧溟,海波分作两处生。

分海减海力,侠客有谋,人不识测三尺铁蛇延二国。

4、《杂曲歌辞·侠客行》 年代: 唐 作者: 元稹 侠客不怕死,怕在事不成,事成不肯藏姓名。

我非窃贼谁夜行,白日堂堂杀袁盎。

九衢草草人面青, 此客此心师海鲸。

海鲸露背横沧溟,海波分作两处生。

分海减海力,侠客有谋,人不识测三尺铁蛇延二国。

5、《紫骝马》 年代: 唐 作者: 杨炯 侠客重周游,金鞭控紫骝。

蛇弓白羽箭,鹤辔赤茸秋。

发迹来南海,长鸣向北州。

匈奴今未灭,画地取封侯。

...

重庆景点有船工驾船,有峡谷,有李白侠客行诗词的是哪个?

首先,你要明白环境

天地万物都是神所造的,一切也都在神的掌控之中,若不经过神的允许,我们连一根头发都不会掉落。

有时候你觉得自己的环境好像失控了,无论是因为自己犯罪造成的还是无故的遭遇,自己都无法面对,但是一切的环境却都在神的掌控中,他只是想透过环境熬炼我们,让我们快快成长而已。

把自己的难处、痛苦等都透过祷告交托给主,卸下自己内心的重担交给主,没有主不能成的事。

或许主的解决方法及结果和你想的不一样,但一切的事情终究会有个结果,而这个结果是主认为最好的结果,要相信主。

同时,还要读经,圣经都是 神所默示的、〔或作凡 神所默示的圣经〕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叫属 神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

有的时候,我们祷告得不到回应,但却在读经的时候得着了,而主/神往往就是透过圣经来回应我们。

经上说,我的好处不在你(主/神)以外,又说,我(主/神)的恩典够你用的。

环境,正是熬炼、塑造基督徒的过程,让我们更相信主,依靠主,顺服主。

就像主说的,健康的人不需要医生,有病的人才需要;同样,一帆风顺的人不需要主,困苦中的人才需要,才会来寻求主。

这环境,正是迫使你亲近主,依靠主,将自己交托给主的必经过程,所有的基督徒都会遇到环境,无人能免。

另外,赞美也必不可少。

有时候我们情绪很低落,但是若开口赞美主/神,就会越来越有力量。

我很软弱,不想读经和祷告的时候, 就会听赞美诗歌,也会跟着唱,或者读诗篇等经文,或回想主曾经在我软弱时给过我的话,就会慢慢恢复信心。

去年冬天,在我感觉人生中最难熬的时候,我每天反复听一首赞美诗歌《有一天》,那歌词,好像就是主在安慰我一样,你也可以听一听,希望能够安慰你的心。

歌词如下:有一天,你若觉得失去勇气。

有一天,你若真的想放弃;有一天,你若感觉没人爱你;有一天,好像走到谷底;那一天,你要振作你的心情;那一天,你要珍惜你自己;那一天,不要忘记有人爱你;那一天,不要轻易说放弃!这个世界真有一位上帝,他爱你,他愿意帮助你!茫茫人海虽然寂寞,他爱能温暖一切冷漠;这个世界真有一位上帝,他的双手渴望紧紧拥抱你,漫漫长夜陪你走过,他爱你,伴你一生之久!软弱时,还要走进教会。

经上说,你们不可停止聚会,教会是基督徒的家,人在外面受伤难过,都会回家,想着至少我还有家人爱我。

软弱时,要寻求教会的帮助,和弟兄姐妹过团契生活,大家一起劝勉你,开导你,安慰你,鼓励你,陪伴你……爱的力量是大的。

当然,除了这些以外,或许还有更多的方法,但一切的方法都离不开与主相通,不要与主隔离,否则会越来越软弱的。

这环境是你宝贵的财富,当你靠着主胜过环境之后,你的灵命,信心将会有很大的提升,会变得更勇敢、更喜乐、更认识主,也更看清自己的本像和软弱,更知道你多么需要主,不能离开主。

只要不离开主,属天道路才能走越越刚强。

当你成长之后,回头看一看曾经所经历的,不过如此,面对更大的环境,你不会再如起初那样胆怯,你已经有了一部分信心和力量。

但是,基督徒绝不只是遇到一个环境,或许不多,也或许很多,但都在神的掌控之中,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苦难,是主/神化了妆的祝福。

对欲望不在触碰的诗词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唐·李白《侠客行》是非不到耳,名利本无心。

——宋·范仲淹《留题小隐山书室》草色人心相与闲,是非名利有无间。

——唐·杜牧《洛阳长句》桃花庵歌明:唐寅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折花枝当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复日,花开花落年复年。

不愿鞠躬车马前,但愿老死花酒间。

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世人笑我忒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

记得五陵豪杰墓,无酒无花锄作田。

诗词配赏析+诗(词)人当时身份+当时社会背景+诗(词)中折射出的...

【标题】:月夜忆舍弟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载】:五律 【内容】:--------------------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

【赏析】:-------------------- 【注解】: 1、戌鼓:戌楼上的更鼓。

2、边秋: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境。

3、长:一直,老是。

【韵译】: 戌楼响过更鼓,路上断了行人形影, 秋天的边境,传来孤雁悲切的鸣声。

今日正是白露,忽然想起远方兄弟, 望月怀思,觉得故乡月儿更圆更明。

可怜有兄弟,却各自东西海角天涯, 有家若无,是死是生我何处去打听? 平时寄去书信,常常总是无法到达, 更何况烽火连天,叛乱还没有治平。

【评析】: 诗作于乾元二年(759),这时安史之乱尚未治平,作教师于战乱中,颠沛流离,历尽国难家忧,心中满腔悲愤。

望秋月而思念手足兄弟,寄托萦怀家国之情。

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结构严密,环环相扣,句句转承,一气呵成。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句,可见造句,的神奇矫健。

【简析】: 在思乡人的眼里,故乡的月色格外明亮;兄弟们因离乱也久已没有得到他们的音讯,连想要写卦信去都没办法,怀念之情一层一层递进。

杜甫(712—770),字子美,盛唐大诗人。

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

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

唐肃宗时,官左拾遗。

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

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

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

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

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

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

其经历和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期。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这一时期曾先后游历吴、越(今江浙一带)和齐、赵(今山东北部、河北南部),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

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

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

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

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

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

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

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

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

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

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

后返成都。

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

这时期,其作品有《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病橘》、《登楼》、《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高》、《秋兴》、《三绝句》、《岁晏行》等大量名作。

综观杜甫一生思想是“穷年忧黎元”,“致君尧舜上”,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

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

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

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

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

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傅,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对后来元白的“新乐府运动”产生了积极影响。

生平详见《旧唐书》卷一九○。

有《杜工部集》。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网 侠客行 这诗词的全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