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每一个人用一个词语形容自己



1、表示人物品质:高尚、谦虚、助人为乐、骄傲、虚心、傲慢、自私、无私、忠心耿耿 热心 乐于助人 2、 表示人物外貌:眉清目秀、一表人才、仪表堂堂、风度翩翩、面如土色、神情黯淡 3、 表示人物神态:目

1、表示人物品质:高尚、谦虚、助人为乐、骄傲、虚心、傲慢、自私、无私、忠心耿耿 热心 乐于助人

2、 表示人物外貌:眉清目秀、一表人才、仪表堂堂、风度翩翩、面如土色、神情黯淡

3、 表示人物神态:目不转睛、炯炯有神、全神贯注、精神饱满、神采飞扬、神采奕奕

4、 表示人物举止:举止文雅、狼吞虎咽、欢蹦乱跳、欢喜雀跃、温文尔雅、大大方方

5、 表示愉快心情:欢天喜地、普天同庆、振奋人心、喜出望外、心情舒畅

优秀品质

(1)勇敢:赴汤蹈火、冲锋陷阵、奋不顾身、视死如归

(2)勤奋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

(3)勤奋学习:十载寒窗、凿壁借光、囊萤映雪、手不释卷、

(4)助人为乐:乐于助人、排忧解难、仗义执言、拔刀相助

(5)关心他人:无微不至、体贴入微

(6)公正严明:铁面无私、执法如山、公私分明、大公无私

(7)有恒心、有毅力:锲而不舍、持之以恒、有始有终、绳锯木断

赞美人物品质的词语

一马当先 一身正气 万夫不当 无所畏惧

气冲牛斗 气冲霄汉 气壮山河 气宇轩昂

气吞山河 正气凛然 龙骧虎步 百战百胜

冲锋陷阵 英姿焕发 奋不顾身 奋勇当先

顶天立地 昂首挺胸 昂首阔步 赴汤蹈火

挺身而出 战无不胜 临危不惧 威震天下

面不改色 勇冠三军 骁勇善战 镇定自若

慷慨就义 大智大勇 仰不愧天

一视同仁 一清二白 大义灭亲 大公无私

义无反顾 正气凛然 正直无私 执法如山

刚正不阿 冰清玉洁 克己奉公 严于律己

两袖清风 忍辱负重 奉公守法 表里如一

斩钉截铁 忠心耿耿 忠贞不渝 贫贱不移

高风亮节 涓滴归公 虚怀若谷 堂堂正正

深明大义 童叟无欺 谦虚谨慎 廉洁奉公

毅然决然 豁达大度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襟怀坦白 舍己为人 舍生忘死 舍生取义

诗词中常用表达技巧有哪些

几种常见的表现手法 1.烘托 衬托或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用典 古今人们用典的方式多种多样,一般采用明用、暗用、正用和反用四种方式.(1)明用典故 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如果能使读者从字面一看便知使用了某个典故的就是明用典故.(2)暗用典故 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有时表面上看用典处似乎与上下文句融合为一,不细察则不知为用典,这就是暗用典故.(3)正用典故 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有“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以典代人,通过文章既以赞李云,也以自赞.“蓬莱”,为海中神山名,传说仙府中难得的典籍,均藏于此.(4)反用典故 有的词人取典故所述之人事而反其意用之,如辛弃疾的《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极力鼓励李入蜀做一番事业,首句化用李白《蜀道难》中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将其概括为“蜀道登天”.本来,李白在《蜀道难》中要突出的是蜀道的高危艰险,辛弃疾在《满江红》中却强调通过艰苦的攀登可以上达青天,这就是典型的反用典故了.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鉴赏古代诗词的表达技巧

古诗词鉴赏是高考语文的一个重要内容,它要求考生全面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生活阅历和审美情趣进入作品,感知诗歌形象,品味诗歌语言,领略诗歌的表达技巧,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表达。

这里我们就古诗词鉴赏命题形式与解题对策作一介绍,希望能给考生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一、表达技巧类 [命题形式]这首诗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解题指津]分析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因此,最好从诗歌的艺术构思入手。

答题时应该包括(1)指出运用的表现手法;(2)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3)运用该手法的好处。

[示例]试分析下面这首诗歌的表达技巧。

蜀相 杜 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参考答案]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寓情于景、用典、衬托的手法。

其中三四两句是寓情于景,“自”、“空”二字写出了祠堂景色虽美,却无人欣赏,以乐景写哀情。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一句用刘备三顾茅庐来衬托诸葛亮的杰出才能,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

二、形象意境类 A. 形象 [命题形式]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解题指津]诗中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包孕着诗人的情感,因此,形象应是熔铸诗人思想感情的事物,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答题步骤是:(1)找出并描摹诗歌形象;(2)概括形象特点;(3)揭示作者情感。

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1)是什么形象;(2)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

[示例]试分析下面诗中画眉鸟的形象。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注:本诗为作者贬官外任时所作) [参考答案]诗歌描写了一只画眉鸟出笼后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形象。

其中一、二两句具体描写画眉鸟出笼后,自由自在地飞翔、无拘无束地歌唱的特点。

其实画眉鸟的形象就是摆脱了朝廷束缚后自由舒畅的诗人自身形象写照。

B. 意境 [命题形式]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解题指津]分析诗歌意境要抓住三方面的内容,一要描摹诗歌图景,二要概括意境特点,三要剖析作者思想。

具体答题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考生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

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

第二部分,应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凄清,或雄浑壮丽,或沉郁忧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等等。

第三部分,根据这首诗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

[示例]作者在下列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这种意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山居秋瞑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参考答案]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

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

作者通过塑造这样一种幽静深寂的意境,反映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生活的向往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三、语言特色类 [命题形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解题指津]这类提问,着重的是诗歌语言的层面,考生应该从语言的风格或特点来解答。

一般从下列词语中选择答案——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等。

分析语言特色,首先必须理解一些术语,如“清新”、“绚丽”、“明快”、“含蓄”、“简洁”等。

再熟悉一些著名诗人的语言特色,如陶渊明的平淡、李商隐的绚丽、白居易的明快、杜牧绝句的含蓄、贾岛的简洁等,了解这些对解题不无帮助。

[示例]试分析下列这首诗语言上的特色。

长干曲四首(其一)崔 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参考答案]这首诗歌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

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烘托出一个朴素真率的船家女形象。

四、思想内容类 [命题形式]请分析某句诗的思想感情或内涵,评价诗作的思想感情,概括诗歌的主题思想,归纳诗句的思想内容,阐述诗歌所表达的观点、态度、主张等。

[解题指津]评价思想内容,首先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

要立足于对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之上,做到全面、准确、深入、客观、恰如其分地进行...

古诗表达技巧 怎么回答

一、主观题解题方法 主观题包括填空、简答、品析等子题型,在概括填空、简答、品味分析表述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关键词语上着手,如抓住诗句中的主体,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去品味赏析作答. ②从关键诗句(主旨句、情感句)上着手,分析概括,推断作答的切入点. ③从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和表达方式(白描、议论)着手,分析其含义,探究其作用. ④从作品、作家的相关背景资料入手,准确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 ⑤从诗歌所写的具体内容入手,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内容(如送别诗、怀古诗、爱国诗、哲理诗、咏物诗等,应依据各自的类属,提取概括各自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⑤从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和语言特征(简洁、含蓄、凝练)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3)诗歌赏析题整体解题方法: ①体味诗歌的遣词,应从诗歌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三方面来考虑用词的精妙之处. ②体味诗歌的意象(意境).所谓“意”,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思;所谓“象”“境”,就是诗中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即意中有景,景中有意.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想像和联想把握诗歌所抒写的情怀. ③体味诗歌所表现的情感旨趣、情物之美、含蓄之妙. ④体味试题的要求,把握解答的切入点,把握试题的侧重点. 另外,要借助注释、提示、作家的生平经历、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业已形成的能力,仔细诵读,品味所给的诗词曲,找出答题的角度,在反复比较、辨析的基础上,推断所求的答案. 对诗歌的体载特征也应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二、常见题型解析: 诗词鉴赏题,有一定的开放性,鼓励考生有创意地表达,但是还要根据试题的类型及要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在考试中,常见的类型有: (一)“诗眼”型 【题目形式】 (1)对诗中某字某句,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2)从哪一句中可以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3)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哪个更好,为什么? (4)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 【题目解读】古人作诗常追求一字传神.这种题型要求品味出诗人炼字妙在何处.回答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主旨、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分析. 【答题要点】 1.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2.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思. 3.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 4.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题型示例】唐朝王湾《次北固山下》的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示例(一) 答:“阔”字更好.原因: (1)“阔”是空阔、开阔之意; (2)“阔”字直抒胸臆地表达了大地春回,冰雪消融,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 (3)“阔”字,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 (4)“阔”字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示例(二) 答:“失”字更好.原因: (1)“失”字更好地表现了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春朝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都看不见了踪影; (2)“失”字生动地描绘出江岸因春朝高涨而与水平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二)名句赏析型 【题目形式】 (1)描述名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2))解释某一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3)解释诗词的意思,说出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题目解读】名句是整首诗(词)精华所在.它们往往在景、情、意(理)方面有被人们称道的地方.根据具体的句子,可三者皆说,也可侧重一个方面. 【答题要点】 1.明确诗中具体景物形象; 2.展开想象和联想,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景物形象. 3.概括诗人描绘景物的特点. 4.表达了诗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题型示例】1.请描述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含义. 答: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畔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它昭示我们,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答:“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三)表达技巧 【题目形式】 (1)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技巧)?是怎样抒发诗人情感的?有什么作用? 【题目解读】古典诗歌十分讲究表达技巧.它是诗人用来抒发感情、表达主题的一种手段.常见的表达技巧有: (1)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借物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托物寓理等. (2)表现手法:小中见大,化虚为实,虚实结合,托物寓理,以动写静,声色结合,多角度描写,以乐写哀,对比映衬等. (3)修辞手法:如对偶、比兴、拟人、夸张、双关等. 当然,分析技巧时我们要综合分析诗中修辞手法的含义及作用,分析诗歌的表达方式,如写景方法,抒情方法...

如何赏析古诗词的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有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结构模式等共四个层面的内容,其知识框架如下:表达方式一、抒 情方 式(一)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二)间接抒情1、借景抒情(1)总论——情与景的关系(2)借景抒情(情景交融)①触景生情(景→情)②以景结情(情→景)③缘情布景④寓情于景(有景无情)⑤景略情在(3)情景与哀乐的四种关系:①以乐景写乐情②以哀景写哀情③以乐景衬哀情④以哀景写乐情2、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区别:①借景抒情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乐、哀、愁,但我们绝不会把这种情绪看成是一种思想。

②托物言志,更重要的是诗人要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

3、借事抒情(用典故)直接与间接抒情的相关范畴1、点染 2、曲直 3、隐显 4、移情 二、描写方式(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1、虚实结合“虚”的三类内容①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②已逝之景之境。

③设想的未来之境。

(3)虚实结合的作用——“虚实相生”①相反相成②相辅相成(4)“虚”与联想、想象2、动静结合常用方式——以动衬静3、点面结合4、细节描写5、色彩的渲染 6、描写(观察)角度的变化7、白描8、疏密9、诗中有画:二、议论三、记叙修辞手法一、比喻 四、借代 七、设问二、比拟 五、夸张 八、反问三、双关 六、对偶 九、互文十、列锦作用(艺术效果)1、凝炼美。

2、简远美。

3、含蓄美。

十一、迭字表 现手法一、象征:1、把抽象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

2、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二、联想和想象联想、想象与夸张联想、想象与浪漫主义特别提醒——勿泛化使用三、抑扬1、欲扬先抑2、欲抑先扬(三)相关范畴——褒贬1、似贬实褒 2、似褒实贬四、衬托1、性质分类(1)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正衬(2)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反衬。

2、内容分类:(1)人烘托人(2)物烘托物(3)景物烘托人物3、特别提醒——烘托实际上是一种侧面描写。

五、对比1、对比,它不是语言运用的技巧,而是一种内容设置的技巧2、 衬托与对比的区别(1)它们的目的不同 (2)修辞作用不同五、渲染六、用典 (三)类别1、 内容类型:(1)用语 (2)用事①引用神话故事。

②运用历史故事。

2、方式类型(1)明用典故 (2)暗用典故(3)正用典故 (4)反用典故(四)常见常用典故七、照应八、以少总多、以小见大九、借形象说理(寓道理于形象之中)十、离合十一、蒙太奇第四节 结构模式一、层层渲染、铺垫二、伏笔、照应三、结构对比:四、卒章显志表达技巧诸概念辨析一、关于表达方式二、关于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一)修辞手法(二)表现手法(三)区别与联系1、联系 2、区别:(1)表现手法是用以增强文章的整体或某一部分的表达效果;修辞手法则是增强文章中句子的表达效果,主要着眼于对句子的修饰。

(2)表现手法是从宏观角度表现文章的,而修辞手法是从微观角度表现文章的。

3、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界限也不是绝对的三、关于手法、艺术手法和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一)在解题时,手法与艺术手法内涵与外延基本相同。

(二)手法与艺术手法在外延上不仅包括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也包括具体表达方式下的子概念。

也就是说,描写、抒情等不是手法,也不是艺术手法,但是,怎样描写、怎样抒情诸如“侧面描写”“白描”“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具体的描写、抒情方式就是手法或艺术手法了。

古诗词的答题技巧

古诗词解题技巧 分析诗歌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相当于】: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诗意。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表述,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注意要能恰切地吻合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般可表述为: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等等,但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哀伤的情怀”是不够的,还应该答出为什么而“哀伤”。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三年饥走荒山道”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之时。

【提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后暂时定居草堂的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分析表现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相当于】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或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常用的切入点:修辞方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狭义的表现手法 答题步骤 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第三步:指出此种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提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主要用了反衬手法。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产生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之感。

分析语言特色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相当于】: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或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注意点】: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一般可表述为: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有节奏感、有音乐美、有艺术感染力等。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示例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 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 不得到辽西。

【提问】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1、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

2、“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而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

3、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分析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相当于】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注意点】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练的,往往一词一句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

这种题型是要求赏析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技巧的精妙。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 好去莫回头。

【提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1、同意。

“看”,在诗中指回望。

2、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3、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分析关键词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注意点】故事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堆全诗的把握程度。

详细的参见http://wenku.baidu.com/view/997915d676a20029bd642df9.html

古诗文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古诗鉴赏题十大规律 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

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

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

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

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

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

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 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

“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

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

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

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

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

根据词的长短,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阙,58-96字)、长调(96字以上,三阙以上)。

词有词牌,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

曲:即散曲,分为“小令”、“套数”。

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

曲与词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

有关诗词知识的测试范围很广。

1993年、1996年、2000年、2004年的上海卷都从诗歌体裁、押韵、对仗等方面对考生进行了测试。

掌握诗 词知识,不但要记,还要会用。

1997年上海卷的排序题就是一例。

三、把握不同的诗作题材 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等。

写景诗:学生高中阶段大体接触过,毋须多说。

咏怀诗:叙事抒怀,通过具体的事件的叙写来抒写胸臆,抒写个人的恨别、怀远、思乡、离愁、感时等情怀的作品。

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

咏史诗: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诵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

如陶渊明、刘禹锡、杜牧等都是咏史诗的作者。

咏物诗: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

这类古诗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

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等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内蕴。

山水田园诗: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风景,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

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边塞诗:描写边塞生活与民族矛盾,还有一系列与边塞有关的东西形成于盛唐,最高成就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

四、分清各种风格流派 “风格”是指诗人在选择题材、塑造形象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形成的创作特色。

如陶渊明的诗恬淡平和,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

流派主要指诗歌的流派和词的流派。

1、诗歌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

源头:《诗经》;代表作家:杜甫、白居易、陆游等。

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的热烈追求,用热情奔放的语言、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手法、神话故事来塑造形象。

源头:《楚辞》;代表作家:屈原、李白、李贺、龚自珍等。

2、词的流派:豪放派、婉约派豪放派:气势磅礴,格调高昂,意境雄浑,感情激荡。

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笔调柔和,感情细腻,委婉缠绵,韵味深远。

代表人物:刘永、姜夔、秦观、李清照。

五、注意分析各种表达技巧 ◆如推敲方面的炼字、炼句、炼意。

◆选材方面的虚实结合。

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即眼前之景、可观之景;虚景是诗人通过感觉、联想或想象而虚拟...

古诗文阅读的答题技巧

希望以下内容对你有所帮助: 一.艺术手法: 1、表达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结构形式: 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 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寄寓寄托等, 4、写作技巧: 写作技巧包括:赋比兴、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

5、艺术风格: 包括雄浑、旷达、豪放、俊爽、冲淡、沉郁、悲慨、婉约 三.表达方式: 1、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

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离愁别恨。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如唐代谢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

《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诗人写诗来表达他的思想情感。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需要写景――自然界的或周围的景,来引起情,把情感传达给读者。

情与景的处理很重要,如果处理得恰当,他就会激起读者的感情,使读者与他发生共鸣。

这样的诗就写得好,能动人。

情与景的处理不单是诗歌的问题。

其他的艺术,则小说、戏剧、电影、绘画,也有这个问题。

一般是情与景配合。

拿电影来说,情与景配合的例子如:当灾祸将发生时,电影中常使我们看到雷电和暴风雨,为观众作心理准备,预感未来的灾祸。

当电影中男女二人热恋,或夫妇新婚,他们会在公园里散步,天气晴朗,春暖花开,一片令人欢喜的景色。

这样的情景配合,在电影或其他艺术中与写诗时相类似。

这叫做“情景陪衬”或“情景交融”。

中国与西洋的诗歌中,都可找到诗人成功地处理情与景配合或交融的例子。

先以中国诗为例。

?下面两首词都是情与景配合得很成功的。

渔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当时范仲淹被派经略延安,镇守边陲,防御西夏。

这首词是他切身的体会。

时间是秋天,地点是塞下,具体的地方是孤城。

人物是将军和征夫。

他们离家万里,在塞外看到雁南飞,听到悲哀的笳声和羌管,自然想家,但功未成,不能回去。

饮浊酒,愁不能寐。

词中所写的悲凉凄怆的景象,充分配合当时的人的心情,情景交融,使读者体会到这些在边疆卫戍的人的情怀。

另看一首写乐景的词: 风人松(题酒肆) C宋)俞国宝一春长费买花钱, 日日醉湖边。

玉骢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酒楼前。

红杏香中歌舞,绿杨影里秋千。

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鬓云偏。

画船载得春归去,余情付湖水湖烟。

明日重扶残醉,来寻陌上花钿。

这里写春光明媚时,在杏花和绿杨中,游玩的人带了坐船游,饮酒,歌舞。

使读者充分感觉到春游的愉喜。

也可以用欢乐的景象衬托人的哀伤。

华兹华斯在《两个四月的早上》这首诗里讲他和他的朋友马修在四月的一个早上一同到LU里去玩。

那天是大好春光,艳阳普照,芳草和流水使人欢喜,但是马修停下来叹息。

华兹华斯觉得在春光明媚的时刻到野外散步很愉快,问马修为什么叹息。

马修盯着东边的山顶看,然后说,这么好的天气,这仫美的云彩,使他回忆起整整三十年前的一天来。

三十年旧,天气和现在一样好,云彩和现在一样美,他拿了钓竿,阳教堂墓地,到他女儿的坟头去看看。

他女儿爱玛还不到 I九岁,她长得很可爱,全村的人都喜欢她,而且她唱歌唱 得象夜莺一样好听。

但是她已躺在墓地里。

那天马修看了他女儿的坟墓出来,在墓地一棵紫杉的旁边,看见一个面颊红润的女孩,她眉目秀美,头发上还有露水,正挽着一只篮子,轻快地走路。

马修说:我苦痛地叹息,.情不自禁。

我对她看了又看,但不想把她当...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网 每一个人用一个词语形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