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惊蛰古诗,关于惊蛰的古诗有哪些



关于惊蛰的古代诗词拟古·其三魏晋·陶渊明 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义雀行和朱评

关于惊蛰的古代诗词

拟古·其三

魏晋·陶渊明

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

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

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

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义雀行和朱评事

唐·贾岛

玄鸟雄雌俱,春雷惊蛰余。

口衔黄河泥,空即翔天隅。

一夕皆莫归,哓哓遗众雏。

双雀抱仁义,哺食劳劬劬。

雏既逦迤飞,云间声相呼。

燕雀虽微类,感愧诚不殊。

禽贤难自彰,幸得主人书。

惊蛰(jīng zhé),是24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

为“惊蛰”。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蛰”是藏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仲春遘(gòu)时雨,始雷发东隅(yú),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 我国各地春雷始鸣的时间早迟各不相同,就多年平均而言,云南南部在1月底前后即可闻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却在4月下旬。“惊蛰始雷”的说法则与沿江江南地区的气候规律互相吻合。

关于惊蛰的古诗

1. 《观田家》唐·韦应物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廪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2. 《忆秦娥》宋·范成大浮云集。

轻雷隐隐初惊蛰。

初惊蛰。

鹁鸠鸣怒,绿杨风急。

玉炉烟重香罗浥。

拂墙浓杏燕支湿。

燕支湿。

花梢缺处,画楼人立。

3. 《春晴泛舟》宋·陆游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

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

鳞鳞江色涨石黛,嫋嫋柳丝摇麴尘。

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清真。

惊蛰三候是什么意思 关于惊蛰的诗词有哪些

惊蛰三候的意思如下:在我国的农历中,将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又将每个节气分为三候,一候为五天,每一候都有相应的物候现象,称为候应。

惊蛰古称“启蛰”,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

我国古人划分惊蛰三候为:“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

”其中一候所对应的花信为桃花,二候为杏花,三候为蔷薇。

所谓桃始华,指的是惊蛰之日,桃花是月始开,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乃闹春之始,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流水桃花,便勾引出千媚百态。

仓庚就是黄鹂,所谓“仓庚鸣”,指的是惊蛰后五日,黄鹂最早感春阳之气,嘤其鸣,求其友。

仓为青,青为清,庚为更新,“昔我云别,仓庚载鸣”,文人由此也称它“离黄”,“离黄穿树语断续”就成了悲声。

再过五日,鹰化为鸠。

鹰,鸷鸟也,鸠,即今之布谷,所谓“鹰化为鸠”,指《章龟经》曰:仲春之时,林木茂盛,口啄尚柔,不能捕鸟,瞪目忍饥如痴而化,故名曰鸤鸠。

此言鹰化为鸠,春时也。

以生育肃杀气盛,故鸷鸟感之而变耳。

而到了秋天,鸠再化为鹰。

《王制》曰鸠化为鹰,秋时也。

惊蛰在农忙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

唐诗有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农谚也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

”惊蛰的诗词如下:《有怀正仲还雁峰诗》宋 舒岳祥松声夜半如倾瀑,忆坐西斋共不眠。

一鼓轻雷惊蛰后,细筛微雨落梅天。

临流欲渡还休笑,送客归来始惘然。

掩卷有谁知此意,一窗新绿待啼鹃。

《春晴泛舟》宋 陆游 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

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

鳞鳞江色涨石黛,嫋嫋柳丝摇麴尘。

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清真。

《菩萨蛮》宋 萧汉杰 春愁一段来无影。

著人似醉昏难醒。

烟雨湿阑干。

杏花惊蛰寒。

唾壶敲欲破。

绝叫凭谁和。

今夜欠添衣。

那人知不知。

《秦楼月/忆秦娥》宋 范成大浮云集。

轻雷隐隐初惊蛰。

初惊蛰。

鹁鸠鸣怒,绿杨风急。

玉炉烟重香罗浥。

拂墙浓杏燕支湿。

燕支湿。

花梢缺处,画楼人立。

《惊蛰日雷》宋 仇远坤宫半夜一声雷,蛰户花房晓已开。

野阔风高吹烛灭,电明雨急打窗来。

顿然草木精神别,自是寒暄气候催。

惟有石龟并木雁,守株不动任春回。

以上供参考。

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

1. 二十四节气是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

2. 二十四节气歌: 立春正月节 雨水正月气 惊蛰二月节 春分二月气 清明三月节 谷雨三月气 立夏四月节 小满四月气 芒种五月节 夏至五月气 小暑六月节 大暑六月气 立秋七月节 处暑七月气 白露八月节 秋分八月气 寒露九月节 霜降九月气 立冬十月节 小雪十月气 大雪十一月节 冬至十一月气 小寒十二月节 大寒十二月气3. (四)二十四节气气候农事歌 立春:立春春打六九头,春播备耕早动手,一年之计在于春,农业生产创高优。

雨水:雨水春雨贵如油,顶凌耙耘防墒流,多积肥料多打粮,精选良种夺丰收。

惊蛰:惊蛰天暖地气开,冬眠蛰虫苏醒来,冬麦镇压来保墒,耕地耙耘种春麦。

春分:春分风多雨水少,土地解冻起春潮,稻田平整早翻晒,冬麦返青把水浇。

清明:清明春始草青青,种瓜点豆好时辰,植树造林种甜菜,水稻育秧选好种。

谷雨:谷雨雪断霜未断,杂粮播种莫迟延,家燕归来淌头水,苗圃枝接耕果园。

立夏:立夏麦苗节节高,平田整地栽稻苗,中耕除草把墒保,温棚防风要管好。

小满:小满温和春意浓,防治蚜虫麦秆蝇,稻田追肥促分孽,抓绒剪毛防冷风。

芒种:芒种雨少气温高,玉米间苗和定苗,糜谷荞麦抢墒种,稻田中耕勤除草。

夏至:夏至夏始冰雹猛,拔杂去劣选好种,消雹增雨干热风,玉米追肥防粘虫。

小暑:小暑进入三伏天,龙口夺食抢时间,米中耕又培土,防雨防火莫等闲。

大暑:大暑大热暴雨增,复种秋菜紧防洪,测预报稻瘟病,深水护秧防低温。

立秋:立秋秋始雨淋淋,及早防治玉米螟,翻深耕土变金,苗圃芽接摘树心。

处暑:处暑伏尽秋色美,玉主甜菜要灌水,粮菜后期勤管理,冬麦整地备种肥。

白露:白露夜寒白天热,播种冬麦好时节,稻晒田收葵花,早熟苹果忙采摘。

秋分:秋分秋雨天渐凉,稻黄果香秋收忙,碾脱粒交公粮,山区防霜听气象。

寒露:寒露草枯雁南飞,洋芋甜菜忙收回,好萝卜和白菜,秸秆还田秋施肥。

霜降:霜降结冰又结霜,抓紧秋翻蓄好墒,冻日消灌冬水,脱粒晒谷修粮仓。

立冬:立冬地冻白天消,羊只牲畜圈修牢,田整地修渠道,农田建设掀高潮。

小雪:小雪地封初雪飘,幼树葡萄快埋好,用冬闲积肥料,庄稼没肥瞎胡闹。

大雪:大雪腊雪兆丰年,多种经营创高产,时耙耘保好墒,多积肥料找肥源。

冬至:冬至严寒数九天,羊只牲畜要防寒,极参加夜技校,增产丰收靠科研。

小寒:小寒进入三九天,丰收致富庆元旦,季参加培训班,不断总结新经验。

大寒:大寒虽冷农户欢,富民政策夸不完,产承包继续干,欢欢喜喜过个年。

(五)节气百子歌 说个子来道个子, 正月过年耍狮子。

二月惊蛰抱蚕子, 三月清明坟飘子。

四月立夏插秧子, 五月端阳吃粽子。

六月天热买扇子, 七月立秋烧袱子。

八月过节麻饼子, 九月重阳捞糟子。

十月天寒穿袄子, 冬月数九烘笼子。

腊月年关四处去躲帐主子。

(六)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七)东北农民流行节气的顺口溜 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开了铲,夏至不拿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甸,处暑动刀镰,白露烟上架,秋分不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大雪江茬上,冬至不行船,小寒近腊月,大寒整一年。

有关二十四节气的诗词

立春 【立春】2月4日-5日,立春亦称“打春”、“咬春”,又叫“报春”,“立”是“开始”的意思。

《京中正月七日立春》 唐 罗隐 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

远天归雁拂云飞,近水游鱼迸冰出。

雨水 【雨水】2月18日-20日,这天通常出嫁的女儿要回家探望父母,要给母亲送一段红绸和炖一罐肉。

《春雨》 唐 李商隐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畹晚,残宵犹得梦依稀。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惊蛰 【惊蛰】3月5日/6日,这时天气转暖,渐有春雷,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而“惊蛰”即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

《田家》 宋 梅尧臣 昨夜春雷作,荷锄理南陂。

杏花将及候,农事不可迟。

蚕女应自念,牧童仍我随。

田中逢老父,荷杖独熙熙。

春分 【春分】3月20日/21日,春分是伊朗、土耳其、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新年,有着3000年的历史

《春分与诸公同宴呈陆三十四郎中》 唐 武元衡 南国宴佳宾,交情老倍亲。

月惭红烛泪,花笑白头人。

宝瑟常余怨,琼枝不让春。

更闻歌子夜,逃李艳妆新。

清明 【清明】4月5日/4日,意即在这个时节先是白桐花开放,接着喜阴的田鼠不见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后是雨后的天空中可以见到彩虹了。

《临安春雨初霁》 宋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谷雨 【谷雨】4月20日前后,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

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

《惜牡丹花》 唐 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立夏 【立夏】5月5日/6日,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日天的开始。

《客中初夏》 宋 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小满 【小满】5月20/21日,这时全国北方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约相当乳熟后期,所以叫小满。

《归田园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二》 宋 欧阳修 南风原头吹百草,草木丛深茅舍小。

麦穗初齐稚子娇,桑叶正肥残食饱。

老翁但喜岁年熟,饷妇安知时节好。

野堂梨密啼晚莺,海石榴红啭山鸟。

田家此乐知者谁,我独知之归不早。

乞身当及强健时,顾我蹉跎已衰老。

芒种 【芒种】6月6日前后,“芒种”二字谐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种”了。

所以,“芒种”也称为“忙种”、“忙着种”,是农民朋友的散播播种。

《时雨》 宋 陆游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夏至 【夏至】6月22日前后,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将近一倍 《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 唐 白居易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筳。

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台榭,关风尚管弦。

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

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

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小暑 【小暑】7月7日前后,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

《喜夏》 庞铸 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

青奴被荐枕,黄奶亦升堂。

鸟语竹阴密,雨声荷叶香。

晚凉无一事,步屧到西厢。

大暑 【大暑】7月23日前后,“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中国大部分地区为一年最热时期,也是喜热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立秋 【立秋】8月7日/8日,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

”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立秋前一日览镜》 唐 李益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唯将满鬓雪,明日对秋风。

处暑 【处暑】8月23日/24日,处暑的“处”是指“终止”,处暑的意义是“夏天暑热正式终止”。

《早秋曲江感怀》 唐 白居易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

池上秋又来,荷花关成子。

白露 【白露】9月8日前后,天气渐转凉,会在清晨时分发现地面和叶子上有许多露珠,这是因夜晚水汽凝结在上面,故名。

《月夜忆舍弟》 唐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秋分 【秋分】9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秋词二首·其一》 唐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寒露 【寒露】10月8日前后,寒露是气候从凉爽到寒冷的过渡。

《与胡兴安夜别》 南朝梁 何逊 居人行转轼,客子暂维舟。

念此一筳笑,分为两地愁。

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

方抱新离恨,独守故国秋。

霜降 【霜降】10月23日前后,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的开始。

《村夜》 唐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立冬】11月7日前后,冬季来临。

《古...

关于24节气的诗句。

急需啊!!!!!!!

《24节气诗》在这组节气诗中分别描写了24个不同节气的气候气象、自然地理状况,大地植物生长的形态变化,农业生产的劳动动态,及其对人们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 1、 立春(左河水)东风带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

万物苏萌山水醒,农家岁首又谋耕。

2、 雨水(左河水)南湿北冷两交锋,乍暖还寒斗雨风。

一夜返青千里麦,万山润遍动无声。

3、 惊蛰(左河水)一声霹雳醒蛇虫,几阵潇潇染紫红。

九九江南风送暖,融融翠野启春耕。

4、 春分 (左河水)风雷送暖入中春,桃柳着装日日新。

赤道金阳直射面,白天黑夜两均分。

5、 清明--1(左河水)年欢未尽又清明,雨燕声咽柳失魂。

寂静青山人陡涌,冥钱纸烛祭先陵。

5、清明--2(左河水)柳垂阡陌雨沉沉,千里子孙赶上坟。

处处青山烟雾起,焚香祭拜悼先人。

6、 谷雨(左河水)雨频霜断气清和,柳绿茶香燕弄梭。

布谷啼播春暮日,栽插种管事诸多。

7、 立夏 (左河水)南国似暑北国春,绿秀江淮万木荫。

时病时虫人撒药。

忽寒忽热药搪人。

8、 小满(左河水)江南沃野过插秧,江北麦麸便灌浆。

西子湖边人好客,茶商脚走款丝商。

9、 芒种(左河水)艳阳辣辣卸衣装,梅雨潇潇涨柳塘。

南岭四邻禾壮日,大江两岸麦收忙。

10、 夏至(左河水)火轮渐近暑徘徊,一夜生阴夏九来。

知了不知耕种苦,坐闲枝上唱开怀。

11、 小暑(左河水)地煮天蒸望雨风,偶得雷暴半圆虹。

旱南涝北分天壤,总有荷塘色味同。

12、大暑(左河水)日盛三伏暑气熏,坐闲两厌是蝇蚊。

纵逢战鼓云中起,箭射荷花若洒金。

13、 立秋(左河水)一叶梧桐一报秋,稻花田里话丰收。

虽非盛夏还伏虎,更有寒蝉唱不休。

14、处暑(左河水)一度暑出处暑时,秋风送爽已来迟。

日行南径斜晖里,稻转陌阡车马驰。

15、白露(左河水)衰荷坠玉闪晶光,一夜西风一夜凉。

雁阵声声蚊欲静,枣红点点桂流香。

16、秋分 (左河水)暑退秋澄转爽凉,日光夜色两均长。

一轮穿桂香空照,万里离人诉断肠。

17、 寒露(左河水)天高昼暖夜来凉,草木萧疏梧落黄。

万里清秋忙种麦,雁归声里荡菊香。

18、霜降(左河水)时逢秋暮露成霜,几份凝结几份阳。

荷倒千池萧瑟岸,棉白万顷采收忙。

19、 立冬(左河水)北风往复几寒凉,秀木摇空半绿黄。

四野修堤防旱涝,万家晒场备冬藏。

20、小雪(左河水)太行初雪带寒风,一路凋零度孟冬。

菊萎东篱梅暗动,方知大地欲阳升。

21、 大雪(左河水)丛山凋敝黯无华,满目寒光晃树杈。

白雪欲求吟咏句,穿枝掠院演梅花。

22、 冬至(左河水)西北风袭百草衰,几番寒起一阳来。

白天最是时光短,却见金梅竞艳开。

23、 小寒(左河水)冰封万里雪皑皑,径堵千重港口塞。

昨日剪桃修几树,忽如一夜李花开。

24、大寒(左河水)蜡树银山炫皎光,朔风独啸静三江。

老农犹喜高天雪,况有来年麦果香。

惊蛰是什么意思 惊蛰节气的诗词

惊蛰(insects awaken)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

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

每年公历的3月6日左右为惊蛰。

二十四节气之一。

蛰是藏的意思。

“惊蛰”是指钻到泥土里越冬的小动物被雷震苏醒出来活动

“惊蛰”节气日,地球已经达到太阳黄经345度,一般在每年3月4日~7日。

中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

”描述已是桃花红、李花白,黄莺鸣叫、燕飞来的时节,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了春耕。

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

每年3月4日~7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

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

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促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

中国各地春雷始鸣的时间早迟各不相同,就多年平均而言,云南南部在1月底前后即可闻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却在4月下旬。

“惊蛰始雷”的说法则与沿江江南地区的气候规律相吻合。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雨水增多。

除东北、西北地区仍是银妆素裹的冬日景象外,中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以上,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为3—6℃,沿江江南为8℃以上,而西南和华南已达10—15℃,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

所以中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

唐诗有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农谚也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

”华北冬小麦开始返青生长,土壤仍冻融交替,及时耙地是减少水分蒸发的重要措施。

“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这是当地人民防旱保墒的宝贵经验。

沿江江南小麦已经拔节,油菜也开始见花,对水、肥的要求均很高,应适时追肥,干旱少雨的地方应适当浇水灌溉。

南方雨水一般可满足菜、麦及绿肥作物春季生长的需要,防止湿害则是最重要的。

俗话说:“麦沟理三交,赛如大粪浇”、“要得菜籽收,就要勤理沟”。

必须继续搞好清沟沥水工作

华南地区早稻播种应抓紧进行,同时要做好秧田防寒工作。

随着气温回升,茶树也渐渐开始萌动,应进行修剪,并及时追施“催芽肥”,促其多分枝,多发叶,提高茶叶产量。

桃、梨、苹果等果树要施好花前肥。

“春雷惊百虫”,温暖的气候条件利于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田间杂草也相继萌发,应及时搞好病虫害防治和中耕除草。

“桃花开,猪瘟来”,家禽家畜的防疫也要引起重视了。

农谚“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

”到了惊蛰,中国大部地区进入春耕大忙季节。

真是:季节不等人,一刻值千金。

大部分地区惊蛰节气平均气温一般为12℃至14℃,较雨水节气升高3℃以上,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

日照时数也有比较明显的增加。

但是因为冷暖空气交替,天气不稳定,气温波动甚大。

华南东南部长江河谷地区,多数年份惊势期间气温稳定在12℃以上,有利于水稻和玉米播种,其余地区则常有连续3 天以上日平均气温在12℃ 以下的低温天气出现,不可盲目早播。

惊蛰虽然气温升高迅速,但是雨量增多却有限。

华南中部和西北部惊蛰期间降雨总量仅10毫米左右,继常年冬干之后,春旱常常开始露头。

这时小麦孕穗、油菜开花都处于需水较多的时期,对水分要求敏感,春旱往往成为影响小春产量的重要因素。

植树造林也应该考虑这个气候特点,栽后要勤于浇灌,努力提高树苗成活率。

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惊蛰,含义是: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这时,气温回升较快,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

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常年雨水、惊蛰亦可闻春雷初鸣;而华南西北部除了个别年份以外,一般要到清明才有雷声,为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雷暴开始最晚的地区。

惊蛰时节,春光明媚,万象更新。

通过细致观察,积累物候知识,对于因地制宜地安排农事活动是会有帮助的。

惊蛰日期的计算 [Y*D+C]-L公式解读:年数的后2位乘0.2422加5.63取整数减闰年数。

21世纪惊蛰的C值=5.63。

举例说明:2088年惊蛰日期=[88*.0.2422+5.63]-[88/4]=26-22=4,3月4日是惊蛰。

24个节气的谚语

节气,物候与谚语 把地球公转的轨道(3600)分成24个弧段,每150为一个节气.于是便有了如下的二十四节气: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至二暑连,秋处露春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又可以分为四类,表示寒来暑往变化的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象征温度变化的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反映降水量的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七个节气;反应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下面是一首流传于北方的节气歌: 立春阳气转,雨水雁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 芒种开了铲,夏至不纳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白露正割地,秋分无生田;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立冬封了地,小雪河封严; 大雪江封上,冬至不行船;小寒不太冷,大寒三九天. 由引可见节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联系之密切. "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物候. 所谓物候是指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按一定的季节时令活动,这种活动与气候变化息息相关. 它包括三个方面: 各种植物的发芽,展叶,开花,叶黄和叶落等现象; 候鸟,昆虫以及其他动物的飞来,初鸣,终鸣,离去,冬眠等; 一些水文气象现象,如初霜,终霜,结冰,消融,初雪,终雪等. 我国古代以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节气.冬去春来,从小寒到谷雨这八个节气里共有二十四候,每一候都有一种花卉绽蕾开放,人们把花开时吹来的风叫做"花信风",于是便有了"二十四番花信风"之说法.为了准确形容,人们在二十四候每一候内开花的植物中,挑选一种花期最准确的植物为代表,将其称之为这一候的花信风. 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 大寒: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 立春:一候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 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 惊蛰: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蔷薇; 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 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 谷雨:一候牡丹,二候酴糜,三候栋花. 二十四番花信风不仅反映了花开与时令的自然现象,更重要的是可以利用这种现象来掌握农时,安排农事. 下面是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总结出的有关植物物候的谚语: 桃花开,燕子来,准备谷种下田畈. 柳树发芽暖洋洋,冷天不会有几长. 荷花开,秧正栽.菊花黄,种麦忙. 桐子树开花,霜雪不再落. 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 柳絮乱攘攘,家家下稻秧. 梅子金黄杏子肥,榴花似火桃李坠,蜓立荷角作物旺,欣欣向荣见丰收 物候是大自然最直接的语言,候鸟,昆虫的出没分明是在告诉我们时令的变迁:家燕惊蛰始见,立冬南飞; 蝉惊蛰始鸣,白露绝鸣; 蟋蟀清明初鸣,秋分终鸣; 大雁清明始现,秋分绝见; 蟾蜍清明出现,寒露不见; 青蛙春分初鸣,秋分终鸣. 有关动物物候的谚语也不少: 狗猫换毛早,冬季冷得早. 画眉多藏粮,大雪下得长. 麻雀囤食要落雪. 狗进灶,雪就到. 猪衔草,寒潮到. 青蛙呱呱叫,正好种早稻. 布谷布谷,种禾割麦. 黄鹂唱歌,麦子要割.. 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蚂蚁垒窝要落雨. 燕子低飞要落雨. 鱼跳水,有雨来. 龟背潮,下雨兆. 泥鳅静,天气晴. 气象活动对我们的影响可谓细致,所以人们又总结到: 冬雪是麦被,春雪是麦鬼.麦盖三场被,枕着馒头睡. 冬至大白霜,来年谷满仓. 冬天有浓霜,必有好太阳. 春霜不隔宿,隔宿就要赖. 三朝迷雾发西风,若无西风雨不空. 春雾有雨夏雾热,秋雾转凉冬雾雪. 晨雾即收,旭日可求;晨雾不收,细雨不休. 大雾不过三,过三十八天. 露水重,天气晴. 霜夹雾,旱得井也枯. 霜后南风连夜雨.

关于节气的古诗

1、《大雪》 陆游 大雪江南见未曾,今年方始是严凝。

巧穿帘罅如相觅,重压林梢欲不胜。

毡幄掷卢忘夜睡,金羁立马怯晨兴。

此生自笑功名晚,空想黄河彻底冰。

【译文】: 未曾见过江南的大雪纷飞,今年才遇到了严寒冰冻。

雪花轻巧穿过垂帘缝边如相互追逐,树林梢顶仿佛已不敌重重的雪压。

帐房里连夜赌博无心睡眠,雪地中晨早奔马放荡不羁。

自嘲这一生功名迟迟获取,却怀有冰封黄河的雄才大志。

2、《观家田》 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译文】: 春雨过后,所有的花卉都焕然一新,一声春雷,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都被惊醒了。

农民没过几天悠闲的日子,春耕就开始了,自惊蛰之日起,就得整天起早摸黑地忙于农活了。

健壮的青年都到田地里去干活了,留在家里的女人小孩就把家门口的菜园子收拾收拾,准备种菜了。

他们每天都忙忙碌碌的,回到家天已经很晚了,还得把牛牵到村子西边的溪沟里让它饮水。

这样又累又饿,他们自己却不觉得苦,只要看到雨水滋润过的禾苗心里就觉得很是欢喜。

可是即使他们整日这样忙碌,家里也没有隔夜的粮食,而劳役却是没完没了。

看着这些,我想起自己不从事耕种,但是奉禄却是来自乡里,心中深感惭愧。

3、《寒食上冢》 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译文】: 小路可真是细长!高桥不用倚扶吗?远处山上的枫叶朦胧色淡,麦田边的小屋显得很孤独。

野草一夜间又随风生长出来,刚过一年的小路就消失了。

清明后梨花会生长,到这个季节我很思念你。

4、《立秋》 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译文】: 小乌鸦的鸣叫着四散而去,天空如玉屏般明净空寂,秋风习习,顿觉枕边清新凉爽,就像有人在床边用绢扇在扇一样。

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5、《玉阶怨》 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译文】: 玉砌的台阶已滋生了白露,夜深伫立露水侵湿了罗袜。

我只好入室垂下水晶帘子,独自隔帘仰望玲珑的秋月。

...

春分的古诗

《春分》立春阳气转,雨水雁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春分 七绝·苏醒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

时令北方偏向晚,可知早有绿腰肥。

偷声木兰花·春分遇雨 徐铉天将小雨交春半,谁见枝头花历乱。

纵目天涯,浅黛春山处处纱。

焦人不过轻寒恼,问卜怕听情未了。

许是今生,误把前生草踏青。

蝶恋花 葛胜仲 已过春分春欲去。

千炬花间,作意留春住。

一曲清歌无误顾。

绕梁馀韵归何处。

尽日劝春春不语。

红气蒸霞,且看桃千树。

才子霏谈更五鼓。

剩看走笔挥风雨。

画堂春 仲并溪边风物已春分。

画堂烟雨黄昏。

水沈一缕袅炉薰。

尽醉芳尊。

舞袖飘摇回雪,歌喉宛转留云。

人间能得几回闻。

丞相休嗔。

踏莎行 欧阳修雨霁风光,春分天气。

千花百卉争明媚。

画梁新燕一双双,玉笼鹦鹉愁孤睡。

薜荔依墙,莓苔满地。

青楼几处歌声丽。

蓦然旧事心上来,无言敛皱眉山翠。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10644.htm?func=retitle#4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网 惊蛰古诗,关于惊蛰的古诗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