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古诗《浣溪沙》全文?



原文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作者简介晏殊(991-1055)字同叔, 临川(今属江西)人。七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召

原文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作者简介

晏殊(991-1055)字同叔, 临川(今属江西)人。七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淑密使。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卒谥元献。他一生富贵优游,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而笔调闲婉,理致深蕴,音律谐适,词语雅丽,为当时词坛耆宿。《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似燕归来”二句,传诵颇广。原有集,已散佚,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又编有类书《类要》,今存残本。

注释

[1]“去年”句:语本唐人邓谷《和知己秋日伤怀》诗“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

[2]香径:花园里的小路。

译文

听一曲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去年这时节的天气、旧亭台依然存在。但眼前的夕阳西下了,不知何时会再回来。

无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而去年似曾见过的燕子,如今又飞回到旧巢来了。(自己不禁)在小花园中落花遍地的小径上惆怅地徘徊起来。

词牌由来

《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名,后用为词调。沙,一作“纱”。有杂言、齐言二体。唐、五代人词中,见于敦煌曲子词者,均为杂言;见于《花间》、《尊前》两集,多为齐言,亦有杂言。至北宋,杂言称为《摊破浣溪沙》(破七字为十字,成为七言、三言两句);齐言仍称为《浣溪沙》(或《减字浣溪沙》)。

浣溪沙简介

浣溪沙,本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溪纱》或《浣沙溪》。上下片三个七字句。四十二字。分平仄两体。平韵体流传至今。最早的是唐人韩偓词,是正体。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仄韵体始于南唐李煜。另有《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片各增三字,韵位不变。

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

又有《小庭花》、《减字浣溪沙》等二十余种异名。

浣溪沙(四十二字,沙或作纱,或作浣纱溪)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后阕头两句往往用对仗。)

词牌格式

浣溪沙 双调四十二字,前段三句三平韵,后段三句两平韵 韩 偓

宿醉离愁慢髻鬟(韵)

可仄平平可仄韵

六铢衣薄惹轻寒(韵)

可平平仄仄平韵

慵红闷翠掩青鸾(韵)

平平可仄仄平韵

罗袜况兼金菡萏(句)

可仄可平平仄仄

雪肌仍是玉琅玕(韵)

可平平仄仄平韵

骨香腰细更沈檀(韵)

可平平仄仄平韵

名家作品

形容铁路”的诗词有哪些?

1、《铁路》 作者:何舒 铁路 在延伸 男人们说 山那边很精彩 却没有对 自己的女人说 山那边也很艰苦 山那边的世界 男人们 流汗流泪 为了那条铁路 洒尽汗滴抛妻离子 只有在深夜 默默望着那闪烁的烛光 女人们默默牵挂 为了那条铁路 孩子们在画 父亲的画像 母亲说 什么都像 只是眼睛不像 父亲的眼睛 是什么样子呢 为了那条铁路 孩子们在企望 一一铁路通车了 在父亲的眼睛里 2、《一辈子的铁路》 作者:风瑞山海 最初 因为年轻气盛 他与铁有过很长时间的相互对峙 一般时候 铁总是棱角分明地沉默着 偶尔急眼了 会咬破他的手指 偶尔生气了 会吼疼他的耳朵 后来 因为不断的磨合 他与铁有过更长时间里相互欣赏 也不知道是他改变了铁 还是铁改变了他 之后他接受了铁的沉默 也学会了铁的厚重 之后铁接受了他的思想 也读懂了他的希望 他用一生最浓烈的笔墨 在平整的铁板上创作梦想 用真正的铁笔 划开岁月 铁笔磨秃了一支又一支 也磨秃了头顶上最美好的时光 退休时 他第一次坐上了动车 闭上眼睛 听动车车轮与钢轨 用铁与铁挤压出来的声音 轻吟他写下的 比岁月还坚强的诗行 3、《铁路》 作者:山语 有一条铁路 经过我家乡 多少次我从小站 登上那列车 去每一个远方 在成都呆久了 免不了会想家 站在人民南路 感觉老家很远很远 如果跑到火车北站 望着蜿蜒的铁路 想象一下 系在铁路远方的 一个叫喜德的小站 故乡就这样 离我好近好近 在上海呆久了 就会有想家的时候 站在黄浦江畔 感觉老家太远太远 如果跑去上海火车站 望着长长的铁路 想象一下 系在铁路另一端的 一个叫成都的车站 故乡就再一次 离我好近好近 4、《铁路诗三首》 作者:刘临其 蜿蜒的鹰厦线 一颗意念的炮弹 从海的那边 飞过来 却没有落下…… 弹道的弧线 从弹头的沉重里抽出 在1956年的天空 伸延飘曳了几个月 之后 簌簌地着地 有的挂在涧谷 ——拐弯抹角 有的搭在崖沿 ——路转峰回…… 人们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鹰厦线因此,至今我们行进在这条路上还好象警惕在战争的掩体中 ——小心挤过挡住视线的壁障 百米之外 必须眺望…… 大禾山情思 沿着铁路教科书最偏僻的记忆 我见到了大禾山车站 那奇诡的风景 想象中曾有过火山爆发 四周的峰峦 恰如岁月奔腾的熔岩 把一个百米小站 凝固成一首永久的绝唱 最是山峰不舍滴翠的本色 小站便杏黄成一朵野百合 有如少女恬静于青春的氛围 温柔成童话 美成一种默想…… 忽而有雷霆滚过隧道 轰鸣飘飞成一缕染色的流云 信号旗摇出一行雄性的诗句 掠过小站 瞬间被另一个山洞收藏…… 时间把大禾山站 流淌成一种旷古的怀想 流淌成一首浸染纯情的诗 使我僻静处的记忆 亮丽而辉煌! 火车改道而去 留下一种寂静的悲壮 奔腾之外 有一段路成了化石 落满风尘 枕木如动物的骨骼 陈列南方多山的地段 风化成某种文字的叙述 那些擦拭天空的汽笛呢 那些颤动大地的车轮呢 那曾经的亘古恢宏的协奏曲呢 皆如岩石的梦呓 和太阳鸟之啁啾 静谧于沉积的史册和诗人的行吟 火车改道而去 卸下一段光荣 铁路永远为速度而生存 为更快节奏的时间 而把空间留给月色和青草的视线 以及情侣缠绵中光阴的永恒…… 火车改道而去 铮铮然 挟万里长风 狂歌行进 只为追赶时间。

5、《写给铁路人的歌》 作者:刘庆祥 烦恼被车来车往带走 孤寂被机车轰鸣辗碎 铁路人在不同的站区 迎接东去西行的旅人 目送南来北往的过客 铁路人用真诚 精心养护铁路 在长长的银线上 抒写一首首和谐的歌 铁路人用汗水 构筑成一道一道 亮丽的风景线 他(她)们用目光 用微笑 塑造铁路人形象 醉人心扉的把铁路描绘 铁路人扬起汽笛回音里 爱的编织 给我们旅图生活画上了美丽弧线 是钢铁的旋律 一支永远唱不厌的歌 晖映理想的钢铁彩虹 自然的节拍依然如故 那是铁路人用生命动力 用钢铁的信念 把自己高高举起 是列车的激情 穿越的 是银线的渴望 延伸的 铁路是增进友谊的美谈 是长长的连心线 爱你是永远不变的诺言 这就是铁路人 爱你一生的心愿

苏轼的作品 他的诗

苏轼憾悟自题生平心似已灰之木, 心如死灰,身如不系之舟。

平生坎坷,问汝平生功业, 官场失意,黄州惠州儋州。

一贬再贬。

苏轼在海南岛儋州获赦回归路过润州时,曾同表弟程德儒同游金山,见山上有一幅自己壮年时的画像,目睹相貌英姿焕发的昔年,对比如今的两鬓飞霜,不胜感慨万千,随即在原肖像旁书写了这首六言绝句,作为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和评价,读之令人握腕惋惜慨叹不止。

苏轼的思想根源由于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古代读书人都希望有所作为,建功立业,所谓“大丈夫当以天下为己任”,当这种理想无法实现或遭遇挫折时,世间人不是用生命去殉自己的理想,如屈原沉江,贾谊泪逝,陈子昂之“念天地之幽幽,独怆然而涕下”,李白之“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都是翰墨抒怀。

陶渊明的诗多有贫病愁苦之叹,以及对仕途郁郁不得志的抱怨。

李白的豪放也不免颓废;杜甫关心国计民生,但抱负不能施展,多有失意的悲愁之吟。

像《登高》中“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等。

但苏轼则完全成就了一派豪放天然、飘逸豁达的词风,对人生的富泰穷通充满了谅解,表现出一种“成固欣然,败亦同样有所作为”的胸怀。

这应当是人生境界的一个新的拓展,表现了人类智慧大大前进了一步。

苏轼青少年时期所形成的放浪不羁的性格以及儒道互补的哲学思想成为其诗词特点的主要源头。

以乌台诗案为界,苏轼的诗词作品在创作上有继承也有明显的差异。

在贯穿始终的“归去”情结背后,我们看到诗人的笔触由少年般的无端喟叹,渐渐转向中年的无奈和老年的旷达——渐老渐熟,乃造平淡。

首先,在题材上,前期的作品主要反映了苏轼的“具体的政治忧患”,而后其作品则将侧重点放在了“宽广的人生忧患”,嫉恶如仇,遇有邪恶,则“如蝇在台,吐之乃已”。

其行云流水之作引发了乌台诗案。

黄州贬谪生活,使他“讽刺的苛酷,笔锋的尖锐,以及紧张与愤怒,全已消失,代之而出现的,则是一种光辉温暖、亲切宽和的识谐.醇甜而成熟,透彻而深入。

”其次,在文化上,前期尚儒而后期尚道尚佛。

他对于自己的苦难挫折采取超然旷达的态度处理,正如他自己所言:“进退得丧,齐齐久矣,皆不足道。

”而对于国家、人民的忠爱之心,则是始终执著,没有改变的。

所以只要回到朝廷去,他应该说什么正直的话,还照样说。

经过多少危苦患难,仍然是那样忠直。

苦难铸就了苏轼伟大的人格。

苏轼一生经历坎坷,但在艺术的道路上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二十一岁中进士,之后仕途多难,走过了一条曲折艰险的人生道路,苏轼历尽苦难,终于成为一代文豪。

元丰末年,苏轼时来运转,甚至有过“未周岁而阅三宦”的殊遇。

“人在玉堂深处”时,却怀念黄州东坡雪堂“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他告诫自己说:“居士,居士,莫忘小桥流水”。

他升为翰林学士时曾作《八声甘州·寄参廖子》词,表白自己:“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苏轼这种淡泊名利的品格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苏轼尽管有失望,有牢骚,有悲愤,却始终在追求着人生的价值和自我的价值。

这都取决于他那高尚正直的人格,忧国忧民的精神,乐观开朗的胸襟,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

而这一切,都倾注在了他终身不懈的文学创作活动之中。

总之,苏轼以自己从容、豪放、创新、丰富多彩的风格和特点以及词学主张和成功实践,在中国文学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开一代词风,革新诗作,在艺术的道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作为一代文豪,他给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巨大的文学财富,其思想性格也深深的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他作为我们民族土壤里长就 的一棵参天大树,其文学遗产,不仅承续着历史,滋润着现代,也必将泽惠于未来

绍兴县三维地图绍兴县电子地图柯桥轻纺城柯桥房产网

绍兴会稽秦望山佛教文化旅游区王献之舍宅为寺,有“越山千万云门绝”美誉,王献之、智永在此苦练书法,兰亭集序在此珍藏几百年,浙东唐诗之路重要组成部分,寺前有若耶诗溪,寺后有中国佛教三论宗祖庭嘉祥寺与秦望山,山上有会稽刻石(李斯碑),大诗人陆游的“陆游草堂”遗址。

云门寺名扬天下,历代帝皇、名人、诗人及留下赞美诗词文章多不胜数, 推荐几个名人的纪念景点。

绍兴鲁迅纪念馆 鲁迅路和中兴路交汇口 吼山 位于绍兴市区以东十二公里处的皋埠 放生池 位于曹山上 烟萝洞 位于绍兴市区以东十二公里处的皋埠 五泄(诸暨) 位于诸暨市西北20公里处 西施殿(诸暨) 位于诸暨市城南半公里许浣沙溪畔 东湖 浙江省绍兴市东湖风景区 柯岩 绍兴城往西行车12公里 兰亭 浙江省绍兴市兰亭

绍兴哪里值得去的?

鲁迅故里已经成为一条独具江南风情的历史街区,成为一个原汁原味解读鲁迅作品,品味鲁迅笔下风 鲁迅故里物,感受鲁迅当年生活情境的真实场所。

一条窄窄的青石板路两边,一溜粉墙黛瓦,竹丝台门,鲁迅祖居,鲁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咸亨酒店穿插其间,一条小河从鲁迅故居门前流过,乌篷船在河上晃晃悠悠,此情此景不能不让人想起鲁迅作品中的一些场景。

精心保护和恢复后的鲁迅故里已成为立体解读中国近代大文豪鲁迅的场所,成为浙江绍兴的“镇城之宝”。

2、鉴湖 位于绍兴城西1.5公里处。

东汉永和年间,会稽太守马臻总纳山阴、会稽两县三十六源之水为湖,东至 鉴湖曹娥江,西至浦阳江,长127里,面积约206平方公里,可灌溉农田9000余顷,两县百姓大得其利。

唐中叶以后,湖面逐渐淤积。

湖上堤桥随设,渔舟时见,远山四围,水清如镜,堪称江南水乡的典型。

3、兰亭国家森林公园 崇山岭岭,茂林修竹(公园内崇山峻岭、峰峦叠翠)。

书法圣地,中外驰名(在中国艺术史上传为佳话的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写《兰亭集序》的故事,就发生在兰亭)。

名人古墓,流芳百世(景区内发掘的距今2500多年的江南第一大墓--印山越国王陵,是浙江继余姚河姆渡、良渚文化遗址后又一重大考古发现,1998年被列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4、西施故里 西施故里旅游区是绍兴地区唯一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浣江.五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规划目标以西施文化为主题,充分展示古越文化和故里风情,将本区域建设成为一处自然风光优美、文化内涵丰富、游览设施健全、经济效益良好、具有时代活力的风景游览胜地。

5、柯岩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国家AAAA级旅游区柯岩风景区位于绍兴城西八公里、杭州东郊十二公里处,是以古越文化为内涵,融 柯岩风景区绍兴水乡风情、古采石遗景、山林生态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始于汉代,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历史,至清代,有著名“柯岩八景”之称,为越中名胜。

经过现代别具匠心的园林营造,目前已修复并形成了柯岩、鉴湖、鲁镇、香林等四大景区,游览面积四平方公里,是近年来绍兴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风景旅游区。

2003年经国家旅游局核准,被中国旅游报社等单位评为“中国旅游知名品牌”。

6、五泄风景区 浣江——五泄风景名胜区面积72平方公里,由南北两片三个景观相对集中的景区组成,杭金公路作为一条纽带联系三个景区。

北部五泄景区主要在火山碎屑岩基础上发育而成,拥有五级飞瀑、唐代古刹——佛教曹洞祖庭五泄禅寺等,景区内林木覆盖率达90%以上。

南部斗岩景区、汤江岩景区为典型的丹霞地貌,其自然景观以奇峰险岩、怪石幽洞、斗岩狮峰等16个景点组成;汤江岩景区面积14平方公里。

7、曹娥景区 一.舜耕公园 为曹娥景区主景之一,位于上虞市区西南侧,舜耕公园以舜耕群雕、大舜庙及舜桥、舜井为主要景点,反映舜帝出生上虞,后因避丹朱于此,故以其名的历史。

渲染舜帝以孝为先,勤政为民的辉煌一生。

园内舜耕群雕由中国艺术大师韩美林创作,以花岗岩为主材料的象队群雕长68米,高27米,总重约800余吨,气势恢弘,体量之大,堪称亚洲之最。

二.曹娥庙 位于曹娥江西岸孝女庙村,距市区3公里。

是为纪念东汉时孝女曹娥投江寻父而建。

曹娥庙至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几经兴废,屡经重建,现建筑为民国二十三年重建。

曹娥庙文化积淀厚重,艺术品位高雅,尤以庙内雕刻、壁画、楹联和书法“四绝”而饮誉海内外,被誉为“江南第一庙”。

庙内现存一“曹娥碑”为“中国最早的字谜”。

8、“英台故里”—祝家庄 “英台故里”祝家庄是经典爱情故事“梁祝”传说中祝英台的故乡,位于上虞市东南,距市区7.3公里。

祝家庄地处半山区,南、西、北三面环山,庄前有“玉水河”,河呈南北长条形,与开凿于西晋的四十里河贯通。

现尚存有祝氏祖堂、玉水河、井空泉、药师寺等与英台文化相关古迹。

9、凤鸣山风景区 凤鸣山坐落于上虞市丰惠镇东南4公里,距上虞市区17公里,为国家2A级景区,景区面积2.4平方公里,以山陡谷深、急流叠瀑、苍山翠绿、小桥流水的自然美而闻名,其中“悬石飞瀑”、“千年古藤”二景区点堪称奇观。

凤鸣山文化历史积淀丰厚是道教“第九小洞天”的所在地,有东汉炼丹术家道教祖师魏伯阳炼丹遗址。

魏伯阳一生在凤鸣山炼丹修性并留下《周易参同契》一书,后被尊为“万古丹经王”。

10、白马湖、春晖名人园 “白马湖、春晖名人园”位于距市区4公里的省级文保单位——春晖中学内,那里三面环山,湖泊众多、幽静恬雅、自然风光十分怡人。

夏丏尊、朱自清、丰子恺、刘薰宇、刘淑琴等前来执教,何香凝、蔡元培、叶圣道、李叔同、胡愈之等前来讲学,吸引了大批莘莘学子前来求学,一时名扬四海,赢得了北有“南开”,南有“春晖”的美誉。

“春晖名人园”就是当初一批名人的居家办公之处,其中有夏丏尊的“平屋”,丰子恺的“小杨柳屋”,李叔同(弘一法师)的晚晴山房,经享颐的“长松山房”等名人故居,历年吸引了无数的名流前来参观瞻仰。

11、东山景区 东山,又名谢安山。

原不怎么出名。

自从东晋...

桐乡有什么名人以及介绍

桐乡名人:吕留良(1629-1683),桐乡人,学者。

赞美杭州的诗句:白居易 【杂曲歌辞·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白居易 【戏醉客】 莫言鲁国书生懦,莫把杭州刺史欺。

醉客请君开眼望,绿杨风下有红旗。

白居易 【潮】 早潮才落晚潮来,一月周流六十回。

不独光阴朝复暮,杭州老去被潮催。

白居易 【和同州杨侍郎夸柘枝见寄】 细吟冯翊使君诗,忆作馀杭太守时。

君有一般输我事,柘枝看校十年迟。

白居易 【忆江南词三首(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白居易 【赠卢绩】 馀杭县里卢明府,虚白亭中白舍人。

今日相逢头似雪,一杯相劝送残春。

姚合 【牧杭州谢李太尉德裕】 皇恩特许拜杭坛,欲谢旌旄去就难。

偷拟白头瞻画戟,四神俱散发毛寒。

曹唐 【小游仙诗九十八首】 八景风回五凤车,昆仑山上看桃花。

若教使者沽春酒,须觅馀杭阿母家。

曹唐 【小游仙诗九十八首】 石洞沙溪二十年,向明杭日夜朝天。

白矾烟尽水银冷,不觉小龙床下眠。

李中 【送虞道士】 烟霞聚散通三岛,星斗分明在一壶。

笑说馀杭沽酒去,蔡家重要会麻姑。

白居易 【桐树馆重题】 阶前下马时,梁上题诗处。

惨澹病使君,萧疏老松树。

自嗟还自哂,又向杭州去。

杜甫 【第五弟丰独在江左,近三四载寂无消息,觅使寄此二首】 闻汝依山寺,杭州定越州。

风尘淹别日,江汉失清秋。

影盖啼猿树,魂飘结蜃楼。

明年下春水,东尽白云求。

白居易 【正月十五日夜月】 岁熟人心乐,朝游复夜游。

春风来海上,明月在江头。

灯火家家市,笙歌处处楼。

无妨思帝里,不合厌杭州。

白居易 【和微之诗二十三首·和我年三首】 我年五十七,荣名得几许。

甲乙三道科,苏杭两州主。

才能本浅薄,心力虚劳苦。

可能随众人,终老于尘土。

白居易 【和春深二十首】 何处春深好,春深妓女家。

眉欺杨柳叶,裙妒石榴花。

兰麝熏行被,金铜钉坐车。

杭州苏小小,人道最夭斜。

罗隐 【题玄同先生草堂三首】 常时忆讨论,历历事犹存。

酒向馀杭尽,云从大涤昏。

往来无道侣,归去有台恩。

自此玄言绝,长应闭洞门。

白居易 【腊后岁前遇景咏意】 海梅半白柳微黄,冻水初融日欲长。

度腊都无苦霜霰,迎春先有好风光。

郡中起晚听衙鼓,城上行慵倚女墙。

公事渐闲身且健,使君殊未厌馀杭。

白居易 【馀杭形胜】 馀杭形胜四方无,州傍青山县枕湖。

绕郭荷花三十里,拂城松树一千株。

梦儿亭古传名谢,教妓楼新道姓苏。

独有使君年太老,风光不称白髭须。

白居易 【元微之除浙东观察使,喜得杭越邻州,先赠长句】 稽山镜水欢游地,犀带金章荣贵身。

官职比君虽校小,封疆与我且为邻。

郡楼对玩千峰月,江界平分两岸春。

杭越风光诗酒主,相看更合与何人。

白居易 【答微之夸越州州宅】 贺上人回得报书,大夸州宅似仙居。

厌看冯翊风沙久,喜见兰亭烟景初。

日出旌旗生气色,月明楼阁在空虚。

知君暗数江南郡,除却馀杭尽不如。

白居易 【答微之见寄(时在郡楼对雪)】 可怜风景浙东西,先数馀杭次会稽。

禹庙未胜天竺寺,钱湖不羡若耶溪。

摆尘野鹤春毛暖,拍水沙鸥湿翅低。

更对雪楼君爱否,红栏碧甃点银泥。

白居易 【春题湖上】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句留是此湖。

白居易 【得湖州崔十八使君书喜与杭越邻郡因成长句代贺兼寄微之 三郡何因此结缘,贞元科第忝同年。

故情欢喜开书后,旧事思量在眼前。

越国封疆吞碧海,杭城楼合入青烟。

吴兴卑小君应屈,为是蓬莱最后仙。

白居易 【题石山人】 腾腾兀兀在人间,贵贱贤愚尽往还。

膻腻筵中唯饮酒,歌钟会处独思山。

存神不许三尸住,混俗无妨两鬓斑。

除却馀杭白太守,何人更解爱君闲。

白居易 【赴苏州常州,答贾舍人】 杭城隔岁转苏台,还拥前时五马回。

厌见簿书先眼合,喜逢杯酒暂眉开。

未酬恩宠年空去,欲立功名命不来。

一别承明三领郡,甘从人道是粗才。

白居易 【答客问杭州】 为我踟蹰停酒盏,与君约略说杭州。

山名天竺堆青黛,湖号钱唐泻绿油。

大屋檐多装雁齿,小航船亦画龙头。

所嗟水路无三百,官系何因得再游。

白居易 【故衫】 暗淡绯衫称老身,半披半曳出朱门。

袖中吴郡新诗本,襟上杭州旧酒痕。

残色过梅看向尽,故香因洗嗅犹存。

曾经烂熳三年著,欲弃空箱似少恩。

白居易 【岁暮寄微之三首】 微之别久能无叹,知退书稀岂免愁。

甲子百年过半后,光阴一岁欲终头。

池冰晓合胶船底,楼雪晴销露瓦沟。

自觉欢情随日减,苏州心不及杭州。

白居易 【奉送三兄】 少年曾管二千兵,昼听笙歌夜斫营。

自反丘园头尽白,每逢旗鼓眼犹明。

杭州暮醉连床卧,吴郡春游并马行。

自愧阿连官职慢,只教兄作使君兄。

白居易 【咏怀】 苏杭自昔称名郡,牧守当今当好官。

两地江山蹋得遍,五年风月咏将残。

几时酒盏曾抛却,何处花枝不把看。

白发满头归得也,诗情酒兴渐阑珊。

欧阳修简介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庐陵沙溪(今属吉安永丰人)。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

我国文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苏轼、苏辙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

是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的实践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

任职:历任馆阁校勘、右正言、知制诰、滁州太守、翰林学士、史馆修撰、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刑部尚书、兵部尚书、太子少师等职。

有《新五代史》、《醉翁亭记》等传世。

主要作品: 欧阳修对有真才实学的后生极尽赞美,竭力推荐,使一大批当时还默默无闻的青年才俊脱颖而出,名垂后世,堪称千古伯乐。

不但包括苏轼、苏辙、曾巩等文坛巨匠,还包括张载、程颢、吕大钧等旷世大儒的出名与欧阳的学识、眼光和胸怀密不可分。

他一生桃李满天下,包拯、韩琦、文彦博、司马光,都得到过他的激赏与推荐。

扩展资料: 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他人对欧阳修的评价: 敖陶孙:欧公如四瑚八琏,止可施之宗庙。

罗大经: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修得其深。

石韫玉:论道议事,追韩继陆。

归田集古,学问淹博。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欧阳修...

剑门关旅游

到广元是在昭觉寺坐汽车

最晚的是7点。

车费112-122元,3个半小时到。

你要坐到剑阁老县城的车,不要坐到剑阁新县城的车,那车不到。

也可以坐火车,但是时间是5个半小时。

广元的住宿很多地方,汽车站外面商务酒店不错,约120左右。

关楼外,还可以去翠云廊、皇泽寺、千佛崖、凤凰楼这几个地方,其它的都太远了,这些地方两天玩下来时间差不多,坐车的话皇泽寺、千佛崖、凤凰楼都在市区,打的就可以了,10元以下。

剑门关、翠云廊在广元市的南河汽车站或长途汽车站都有发往那里的车。

到了剑门关就得去吃剑门豆腐了,剑门豆腐很出名,豆腐宴席。

但不喜欢的话, 劝你多带吃的(方便面都好)! 成都也有直接到剑门关的汽车,火车是到剑阁新县城(沙溪坝一天就一趟客车广元-成都的)我就知道这么多咯

找李清照和苏轼的词

我们对苏轼的了解大都源于他的豪放词。

但实质上词乃诗之余,所谓“诗庄词媚”。

诗言志,词言情。

基于词的基本特征,词的主体形式应为婉约。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除了几首著名的豪放词,其大部分为婉约之作。

那么提到婉约,我们不难想起婉约词的正宗词人李清照。

清照生平写了许多清丽高雅的婉约词。

但因为生活经历的不同、性格的差异、以及性别的不同,同为婉约词,苏轼和李清照的词在欣赏时各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

下面分别从几个方面比较一下。

一、女性形象 苏轼是位在词上很有造诣的大师,他不仅扩大了词的题材,开创了豪放词派,也以其深沉幽婉的风格给词坛带来了新的生气。

在东坡的婉约词中,出现了很多温婉优雅的女性形象。

《词菀丛谈》卷四云:“苏子瞻有铜琶铁板之讥”,然《浣溪沙》春词曰:“彩索身轻常趁燕,红窗睡重不闻莺。

”如此风调,令十八女即之,岂在“晓风残月”之下?他笔下出现了众多类型的女性,如民间女子、豪门贵妇、歌妓舞女、以及早逝的爱妻形象,各个光彩照人,独具特色

1、少女形象: 《蝶恋花》:“蝶懒莺慵春过半。

花落狂风,小院残红满。

午醉未醒红日晚,黄昏帘幕无人卷。

云鬓鬅松眉黛浅。

总是愁媒,欲诉谁消遣。

未信此情难系绊,杨花犹有东风管。

” 这是一首写民间少女闺怨的词。

在春暖花开、草长莺飞的春天,狂风席卷着盛开不久的红花。

女主人公在不知不觉中时间已经到了傍晚。

一个“松”,一个“浅”写出了女主人公慵懒、无聊的心境。

下句“总是愁媒,欲诉谁消遣。

”道出了深闺少女怀春欲嫁的急切心情。

看着满天的杨花尚有东风做媒,自己却在这小院里无人问津,心中便产生了惆怅伤感之情。

苏轼的另一首赞美民间少女的词是这样写道:“道字娇讹苦未成。

未应春阁梦多情。

朝来何事绿寰倾。

彩索身轻长趁燕,红窗睡重不闻莺,闲人天气近清明。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多情、活泼的少女。

把少女写得娇柔、清丽,没有浓艳的脂粉气,正是 ①“即为女人作词,也多不涉狎。

”上片写多情少女的娇态。

先从说话写起,因少女爱撒娇,连说话、咬字也很不清楚。

一个“苦”字写少女撒娇的程度,后两句,用“绿鬟轻”早晨起身的情态,进一步写少女的“娇”,突出她的天真纯洁。

下片又写出了一个少女心无芥蒂、酣睡可爱的娇态。

这是男性对少女娇柔纯真美的赏识,虽有居高临下之嫌,但也不乏真情流露。

两首诗都没能写出女性灵魂深处鲜活的生命力和富于灵性的生命本质。

语言活泼风趣,不言青春而青春自现,言青春而又无记可寻,含蓄蕴藉,轻松幽默,刷新了婉约词的意境。

这是苏轼的语言风格。

苏轼以男性的视角活化出等待爱情拯救的闺中少女形象。

写尽了男性怜香惜玉之情,也流露出少女的无助和依恋心理。

李清照少女形象的代表作《如梦令》(常记西亭日暮),叙述了她少女时代的一次交游活动。

活化了少女天真、活泼、聪慧、而又略带羞涩的情态特征。

在色彩鲜艳、生机勃勃的美好风光中,少女赋予自然生命的律动,突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归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少女形象不同于行不露足、笑不露齿的封建贵族闺秀,而似出笼的小鸟儿,欢呼雀跃,热情奔放,自然的性情,透着自己的率性和天然的情态。

也不同于苏轼笔下的娇娇女,而是充满蓬勃、向上的力量和充满个性的灵气。

《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划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写尽女孩的性灵与顽皮。

此词的一开头就使人感到主人公是一个妙龄少女,她天真活泼,像花一样漂亮。

“露浓”点明这时正是清晨,“花瘦”说明正含苞欲放。

其实未开之花更富有魅力,再加上花朵上晶莹的露珠,五光十色、晶莹透亮,这正是作者如花一样青春年华的象征。

比较一下苏轼所描写的少女形象,《蝶恋花》中出现的那个怀春的少女是苏轼笔下的一个典型的少女形象,她情窦初开,娇柔而多情,哀婉而怜人,是很多男性笔下少女幽怨的形象,李清照的就不同了,她用自己的视角、自己的亲身经历把一个青春少女活泼、向上、天真洒脱、热情顽皮体现得淋漓尽致。

②刘勰《文心雕龙·知音》中说道:“世远莫见其面,觇 文辄其心。

”我们无从看到她的音容笑貌,然而透过她的词我们可以看到一位纯真可爱,时时洋溢着青春活力的纯真少女。

清照词中女孩形象是她自己的成长经历的缩影,是她理想中贵族少女形象。

东坡毕竟不是女性本身,他只能借助自己的想象来描绘一个少女深居闺院的情景。

当然读起来没有清照的少女形象富有灵性,缺乏内在生命力。

后者可能比前者全面但确没有前者生动,仿佛一个真实的生命个体和一个人工雕像的关系

2、少妇形象 苏轼笔下还塑造了一些贵妇的形象,最典型的如《洞仙歌》中的花蕊夫人“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水殿风来暗香满。

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冰”和“...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网 古诗《浣溪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