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为什么林夕的词那么深刻



人家是香港大学中文系的,这几年又开始钻研佛法,文字功底自然十分了得,而且现在林夕的歌词还算比较好懂,林夕本人是非常崇尚古典诗词的,刚入道的时候歌词比现在更加晦涩难懂(当时的人只是觉得好厉害),后来意

人家是香港大学中文系的,这几年又开始钻研佛法,文字功底自然十分了得,

而且现在林夕的歌词还算比较好懂,林夕本人是非常崇尚古典诗词的,刚入道的时候歌词比现在更加晦涩难懂(当时的人只是觉得好厉害),后来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自己刻意去改变自己,让歌词更平易近人,即使一定想写一点高深的词也会努力在一两句歌词中点题(相当于学生作文中为了让老师看明白写的中心句之类的)

林夕曾经对外表示过身体第二,写词第一的工作态度,当然,这种态度已经不仅仅是把歌词当工作而是当成自己热爱的事业了,

再有就是林夕多半是自己经历过一些事情(比方说和黄耀明的同性绯闻,个人觉得应该八九不离十),所以对世事有更深的看法

一个人在一个方面有天赋,有阅历,有思想,受过最好的教育(在中国应该是的了),种种得天独厚的条件,想写不出好词都难

林夕喜欢的古代诗人

林夕:相较唐诗,我更中意宋词。

因为宋词更讲究跌宕起伏,有一种顿挫之感。

唐诗中我个人最爱李白的《将进酒》。

这是一首乐府歌行体式的作品,所以格律的要求不是很严格。

读的时候,有种流洒的快意,更能给我歌词的感觉。

还有李商隐的诗,我初读时真是连连惊叹他的诗美啊。

不过说起来,宋词里面,我最爱的当然是苏东坡咯。

——《专访林夕:林夕谈诗词欣赏和歌词创作》

求关于李清照和苏轼较有名的诗词各10首

李清照:1.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2. 另一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沈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 争渡 惊起一滩欧鹭 3.《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4.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5.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6.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7.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8.《清平乐》--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挪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9.、《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10.《乌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苏轼1《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亭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2 《蝶恋花》 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3 《水调歌头》 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西江月》 苏轼点点楼头细雨,重重江外平湖。

当年戏马会东徐,今日凄凉南浦。

莫恨黄花未吐,且教红粉相扶。

酒阑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间今古。

5《儋耳》 苏轼霹雳收威暮雨开,独凭栏槛倚崔嵬。

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

野老已歌丰岁语,除书欲放逐臣回。

残年饱饭东坡老,一壑能专万事灰。

6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苏轼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7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8 《中秋月》 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9《饮》 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0《赠刘景文》 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沈括与苏轼的乌台诗案有什么关系

总体说,是沈括告发的苏轼,导致乌台诗案的调查深入,使苏东坡获罪北宋元丰二年,苏轼被贬调湖州

贬调的原因是他不赞成王安石的新法。

在奉调时,苏轼依例向宋神宗上表致谢。

本是官样文章,但他知道自己被外放,是新党的御史们作了手脚,因此心中的不平之气便按捺不住,不由得在表中写出了略带牢骚的“知其生不逢时,难以追陪新进;查其老不生事,或可牧养小民”一句

当时朝中政敌章敦、蔡确等人借此指责苏轼以“谢表”为名行讥讽朝廷之实,妄自尊大,发泄对“新法”的不满,请求对他加以严办。

御史李定、何正臣、舒亶等人,举出苏轼的《杭州纪事诗》作为证据,说他“玩弄朝廷,讥嘲国家大事”,更从他的其他诗文中找出个别句子,断章取义的给予定罪,如:“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

本来苏轼是说自己没有把书读通,所以无法帮助皇帝成为像尧、舜那样的圣人,他们却指他是讽刺皇帝没能力教导、监督官吏;又如“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说他是指责兴修水利的这项措施不对。

其实苏轼自己在杭州也兴修水利工程,怎会认为那是错的呢?又如“岂是闻韶忘解味,迩来三月食无盐”,说他是讽刺禁止人民卖盐。

总之,是认定他胆敢讥讽皇上和宰相,罪大恶极,应该处死刑。

于是朝廷便将苏轼免职逮捕下狱,押送京城交御史台审讯。

此时,沈括还出来告密,说苏轼诗作有讥讽朝政之意,章敦等人便以苏轼的诗作为证据(令苏拭倒霉的诗句是歌咏桧树的两句:“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蜇龙知。

”这两句诗被人指称为隐刺皇帝:“皇帝如飞龙在天,苏轼却要向九泉之下寻蜇龙,不臣莫过于此!”)指控他“大逆不道”,想置他于死地。

一场牵连苏轼三十九位亲友,一百多首诗的大案便因沈括的告密震惊朝野。

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

苏轼下狱后未卜生死,一日数惊。

在等待最后判决的时候,其子苏迈每天去监狱给他送饭。

由于父子不能见面,所以早在暗中约好:平时只送蔬菜和肉食,如果有死刑判决的坏消息,就改送鱼,以便心里早做准备。

一日,苏迈因银钱用尽,需出京去借,便将为苏轼送饭一事委托朋友代劳,却忘记告诉朋友暗中约定之事。

偏巧那个朋友那天送饭时,给苏轼送去了一条熏鱼。

苏轼一见大惊,以为自己凶多吉少,便以极度悲伤之心,为弟苏辙写下诀别诗两首,其一:“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藏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与君今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其二:“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珰月向低。

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

额中犀角真君子,身后牛衣愧老妻。

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应在浙江西。

” 诗作完成后,狱吏按照规矩,将诗篇呈交神宗皇帝。

宋神宗欣赏苏轼的才华,并没有将其处死的意思,只是想借此挫挫苏轼的锐气。

读到苏轼的这两首绝命诗,感动之余,也不禁为如此才华所折服。

加上当朝多人为苏轼求情,王安石也劝神宗说:圣朝不宜诛名士,神宗遂下令对苏轼从轻发落,贬其为黄州团练副使。

轰动一时的“乌台诗案”就此销结,而苏轼的这两首“绝命诗”也广为流传开来。

苏轼为薛超超写的诗词是哪首?

区区学识浅薄,仅知最符合楼主所说的是东坡的《卜算子》词: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后人有争议此序是否为东坡所题——答者注)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飘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依此词内容,有人言此词为苏轼为一女所赋,主要有两种说法:一说温都监女(据说名为温超超,疑为楼主所指者,后附一文明之),一说黄州王氏,并无所谓薛超超……且所谓艳遇赋词的可信度都受到了怀疑。

附较为详细的一文考据http://tieba.baidu.com/f?kz=182735301据《宋十名家词.东坡词》载: 惠州有温都监女,颇有色。

年十六,不肯嫁人。

闻坡至,甚喜。

每夜闻坡讽咏,则徘徊窗下,坡觉而推窗,则其女逾墙而去。

坡从而物色之曰:“当呼王郎,与之子为姻。

未几,而坡过海,女遂卒,葬于沙滩侧。

坡回惠,为赋此词。

呼,这两天心情稍好,才帮楼主查了书搜了资料……不过楼主并木有说要详细标注说明,好像说了太多废话,要吃力不讨好了~~~ 啊,顺便一提,最后一句后来被周传雄的那首破歌的歌词拆了抄袭了的说~~~

求苏轼最有名的诗词10首.

1、宋代: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题记: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此篇是苏词代表作之一。

艺术成就上看,它构思奇拔,畦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

从表现方面来说,词的前半纵写,后半横叙。

上片高屋建瓴,下片峰回路转。

2、宋代: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题记: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赏析:。

在贬谪生活中,能一反感伤迟暮的低沉之调,唱出如此催人自强的歌曲,这体现出苏轼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3、宋代: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赏析:这首词是苏轼豪放词中较早之作,作于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冬,当时苏轼任密州知州。

据《东坡纪年录》:“乙卯冬,祭常山回,与同官习射放鹰作。

”苏轼有《祭常山回小猎》诗云:“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

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

回望白云生翠巘,归来红叶满征衣。

圣明若用西凉簿,白羽犹能效一挥。

”其描写出猎的壮观场面及卒章所显之志,与这首《江城子》类似。

4、宋代:苏轼《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赏析:此诗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5、宋代: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赏析:虽然自己有欣赏美景的乐趣,但是并不得意。

将自己寄情于山水之间,有失意的自我排解 6、宋代: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赏析:以绝色美人喻西湖,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别致,情味隽永。

人人皆知西施是个美女,但究竟是怎样的美丽,却只存在于个人心中。

而西湖的美景不也是如此吗?采用这样的手法,比起直接去描写,不知要节约多少笔墨,而它的寓意却丰富深刻得多。

7、宋代: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题记: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赏析:此词为醉归遇雨抒怀之作。

词人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

全词即景生情,语言诙谐。

8、宋代:苏轼《蝶恋花·春景》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赏析:本词是伤春之作。

苏轼长于豪放。

亦最擅婉约,本词写春景清新秀丽。

同时,景中又有情理,我们仍用“何处无芳草(知音)”以自慰自勉。

作者的“多情却被无情恼”,也不仅仅局限于对“佳人”的相思。

本词下片所写的是一个爱情故事的片段,未必有什么寄托。

只是一首很好的婉约词。

王士祯所说的“枝上柳绵,恐屯田缘情绮靡。

未必能过。

”《花草蒙拾》指出本词与风格婉约的柳永词不相上下。

9、宋代: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赏析: 诗人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

读起来,你会油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经历了一场突然来去的阵雨,又来到望湖楼头观赏那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

10、:苏轼《赠刘景文 / 冬景宋代》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

苏轼与张怀民的关系 苏轼晚年是如何度过的

苏轼(公元1037年―公元1101年)字子瞻或和仲,号东坡居士,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进士及第的苏轼在宋神宗统治时期,曾经在凤翔、杭州等地先后担任过职位,但是在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闹出的“乌台诗案”中,因为被政见不同的官员指责诬陷,苏轼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

张怀民像张怀民字梦得,和苏轼是同时期的北宋官员,在宋神宗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被贬谪到黄州,比苏轼被贬的时间晚了三年,开始的时候居住在承天寺(现在湖北省黄冈县南部)之中。

苏轼和张怀民本来就是至交好友,又因为先后被贬到黄州,感情更加真挚深厚起来。

苏轼曾经做过一首《记承天寺夜游》说的就是他和张怀民的事。

这首诗的大概意思就是说苏轼在明月当空的夜晚里思绪万千,突然想起了同在黄州的张怀民,便直接奔承天寺而去。

正好张怀民也没有睡着,两个人便一起在承天寺夜游,一边散步一边观察着夜晚里周边的景色,从诗词歌赋谈到最后的人生理想,苏轼感叹怅然之下作了这首诗,同时也是想表达自己在人生低谷抑郁之时,感叹知音难寻从而也间接的表达了自己心中对社会问题的忧虑、对国家统治者的不满。

而两人遭遇相似处境相同更让苏轼心中升起了惺惺相惜的感觉,变法革新中两人立场是一样的,因为政治原因而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心里的苦闷是可想而知的。

苏轼好学《苏轼好学》所介绍的是苏轼的一个小故事,由这个小故事所引申出来的道理值得我们去深思和学习。

苏轼图片苏轼是眉州眉山人,他从前在读《范滂传》时候欣赏范滂的人生态度和处事方法,对他的人生既羡慕又崇拜,很想成为他那样的人,有着刚毅正直,不为权势所屈服的那种精神,所以一心想要成为那样的人。

于是苏轼便询问他的母亲,问他可不可以成为和范滂一样的人。

他的母亲节也是个博览群书,十分懂的道理的人,听他有这样的想法当然是支持的,便说道,“你若是能成为范滂那样的人,我自然可以成为范母。

”这样的说法无异于最好的鼓励,苏轼十分的心驰神往。

后来苏轼博览群书、并且对社会和各种事情都有了自己的认识,并且每天都能写几千字的文章。

更喜欢像贾谊那样伟大的人,这时候他才明白《范滂传》所蕴含的深刻哲理,不禁心生感叹。

后来当他读到《庄子》这本书的时候,苏轼心中突然霍然开朗,心中想到从前我读书以后心中有许多的想法和感悟都说不出来,不能明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思想,直到读到这本书才明白过来,这本书真是深得我心啊!苏轼作为宋代著名的大文豪、伟大的文学家他的人生无疑是成功的,虽然其中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曲折和苦楚,可是他的卓越贡献和成就是无法否认的。

而他的成功自然离不开本身先天的天赋和后天自身的勤奋努力,和他的成长环境也是密切相关的。

苏轼晚年苏轼(公元1037-公元1101年)字子瞻,因为后来曾经在田园间种田所以自己又号称“东坡居士”。

他在诗词、书法、书画等各个领域都有着很大的成就,也是北宋时期文学史上成就最高贡献最大的文人代表之一。

苏轼性格生性豁达,为人坦率认真,他用自己的诗词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社会的态度。

但是这样一个著名伟大的文学巨匠他的晚年生活却有了很大的变故。

苏轼雕塑首先是从煕宁四年(公元1071年)开始,朝堂之上开始发生转变,革新变法让苏轼有些难以接受,他曾经当着众大臣的面谈论革新的不足之处,因为当时他和朝中许多大臣政见不合,苏轼只好请求外放,多次到偏远的地区为官。

后来1080年所发生的“乌台诗案”更成了苏轼人生的转折点,直接被抓进牢狱几次差点丧命,后来还是因为赵匡胤曾经说过不杀贤士这样的话,苏东坡这才逃过一劫。

他被贬到黄州这样的偏远地区,有段时间竟然种田为生。

到了1084年(元丰七年)才离开黄州要到汝州去走马上任,因为路途遥远且手中经费不足,再加上当时他的小儿子又不幸夭折,种种的打击夹杂在一起也让苏轼身心尽疲,他上表请求去常州居住,这才渐渐安稳下来。

苏东坡后来也在官场上多次起起伏伏,他渐渐的对官场和仕途已经心灰意冷,可惜在公元1097年的时候,已经62岁的苏轼再次被贬海南

直到宋徽宗大赦天下,可苏轼年事已高,终于还是在回归的途中逝世。

苏轼诗词念奴娇

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宋·苏轼大江⑴东去,浪淘⑵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⑶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⑷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裂)岸,卷起千堆雪⑸。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⑹公瑾当年,小乔⑺初嫁了(liǎo),雄姿英(yīng)发⑻。

羽扇纶(guān)巾⑼,谈笑间,樯橹⑽灰飞烟灭。

故国⑾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huā)发(fà)⑿。

人生⒀如梦,一尊还(huán)酹(lèi)⒁江月。

【注释】⑴大江:指今天的长江

⑵淘:冲洗,冲刷。

⑶故垒:黄州古老的城堡,推测可能是古战场的陈迹。

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⑷周郎:周瑜(175-210)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庐江县西南)人。

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因其相貌英俊而有“周郎”之称。

周瑜精通军事,又精于音律,江东向来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周瑜的指挥下,于赤壁以火攻击败曹操的军队,此战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公元210年,周瑜因病去世,年仅36岁。

(安徽庐江有其周瑜墓。

)⑸雪:比喻浪花。

⑹遥想:形容想得很远;回忆。

⑺小乔:乔玄的小女儿,生的闭月羞花,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周瑜之妻;姐姐大乔为孙策之妻,有沉鱼落雁、倾国倾城之貌。

⑻英发:英俊勃发。

⑼羽扇纶巾:手摇动羽扇,头戴纶巾。

这是古代儒将的装束,词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中形容周瑜从容娴雅。

纶巾:古代配有青丝带的头巾。

⑽樯橹: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

樯,挂帆的桅杆。

橹,一种摇船的桨。

(所谓樯橹,物也;所谓强虏,人也。

自古便有樯橹与强虏之争,记得上此课时,老师也曾对这两个词进行了分析,出于不同的版本,要看编者的喜好以及个人的理解,并没有所谓的对错,这两个词用于此处皆对,所以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用,不过考试时最好根据课本。

鄙人认为,有争论的东西出在考试卷上需要慎重。

现在人教是用“樯橹”。

)(苏教版作“强虏”)⑾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

指古战场。

指假战场黄州。

⑿华发:花白的头发。

华:《现代汉语词典》这个字读huā(一声),花白义。

⒀人生:现有版本作人间。

⒁尊:通“樽”,酒杯。

⒂酹:(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

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

形容苏轼的词和诗句描写李白的词和诗句几个就行

临江仙——苏轼《临江仙》原文赏析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已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帐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作者】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散文家.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卒后追谥文忠.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注释】:临皋:在湖北黄风,苏轼曾寓居此.东坡:地名,在黄冈,苏轼在此垦种,并筑“雪堂”,作为游憩之所.夜阑:夜深.縠纹:水中细小的波纹.有绉纹的纱.【赏析】: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冈时所写,反映他苦闷和愤激的心情.表达了他渴求自由生活和精神解脱的愿望.临江仙——苏轼《临江仙》原文赏析的延伸阅读——苏轼的历史评价黄庭坚说 人谓东坡作此文,因难以见巧,故极工.余则以为不然.彼其老于文章,故落笔皆超逸绝尘耳.(《跋东坡醉翁操》)晁无咎:苏东坡词,人谓多不谐音律.然居士词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徐度:(柳永)词虽极工致,然多杂以鄙语,故流俗人尤喜道之.其后欧、苏诸公继出,文格一变,至为歌词,体制高雅.(《却扫篇》)陆游:世言东坡不能歌,故所作东府词多不协.晁以道谓:绍圣初,与东坡别于汴上,东坡酒酣,自歌《古阳关》.则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耳.(《老学庵笔记》)陈洵:东坡独崇气格,箴规柳、秦,词体之尊,自东坡始.(《海绡说词》王国维:以宋词比唐诗,则东坡似太白,欧、秦似摩诘,耆卿似乐天,方回、叔原则大历十子之流.(《清真先生遗事·尚论三》)“三代以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朱依真:天风海雨骇心神,白石清空谒后尘.谁见东坡真面目,纷纷耳食说苏辛.蔡嵩云:东坡词,胸有万卷,笔无点尘.其阔大处,不在能作豪放语,而在其襟怀有涵盖一切气象.若徒袭其外貌,何异东施效颦.东坡小令,清丽纡徐,雅人深致,另辟一境.设非胸襟高旷,焉能有此吐属.(《柯亭词论》)胡仔:“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笤溪渔隐丛话》)

《诗词》中‘词’的由来?

词解拼音:cí【什么是词】词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词、诗余,是配合燕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

诗和词都属于韵文的范围,但诗只供吟咏,词则入乐而歌唱。

词的形式有以下特点:1、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词调(词牌)。

一般说,词调并不是词的题目,仅只能把它当作词谱看待。

到了宋代,有些词人为了表明词意,常在词调下面另加题目,或者还写上一段小序。

2、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不分段或分段较多的是极少数。

3、一般词调的字数和句子的长短都是固定的,有一定的格式

4、词的句式参差不齐,基本上是长短句。

5、词中声韵的规定特别严格,用字要分平仄,每个词调的平仄都有所规定,各不相同。

【释义】①语言中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单位:词典|名词|用词不当。

②语句;话语:台词|歌词|词不达意。

③古代的一种诗歌形式,句子长短不一:词曲|宋词。

【词汇】 一种语言里所使用的词的总称,如汉语词汇、英语词汇。

〖例句〗要想熟练地掌握一门语言,我们不仅要多读多听多说,还要掌握一定的词汇。

【词】起于五代与唐,流行于宋的一种文学体裁。

文体名,诗歌的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

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

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有的词限定[中]也就是在某些字上可以不压韵词的种类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

从配音乐这一点上说,它和乐府是同一类的文学体裁,也同样是来自民间文学。

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文人的词深受律诗的影响,所以词中的律句特别多。

词是长短句,但是全篇的字数是有一定的。

每句的平仄也是有一定的。

词大致可分为三类:⑴小令;⑵中调;⑶长调。

有人认为: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

这种分法虽然未免太绝对了,但是,大概的情况还是这样的。

敦煌曲子词中,已经有一些中调和长调。

宋初柳永写了一些长调。

苏轼、秦观、黄庭坚等人继起,长调就盛行起来了

长调的特点,除了字数较多以外,就是一般用韵较疏。

词 牌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

人们不好把它们称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

这些名字就是词牌。

有时候,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有时候,同一个格式而有几个名称,那只因为各家叫名不同罢了。

关于词牌的来源,大约有下面的三种情况:⑴本来是乐曲的名称。

例如《菩萨蛮》,据说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女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象菩萨。

当时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

据说唐宜宗爱唱《菩萨蛮》词,可见是当时风行一时的曲子。

《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都是属于这一类的。

这些都是来自民间的曲调。

⑵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

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所以词牌就叫《忆秦娥》,又叫《秦楼月》。

《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谢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词牌又叫《忆江南》。

《如梦令》原名《忆仙姿》,改名《如梦令》,这是因为后唐庄宗所写的《忆仙姿》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等句。

《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是由于苏轼有一首《念奴娇》,第一句是“大江东去”。

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⑶本来就是词的题目。

《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唉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抛球乐》咏的是抛绣球,《更漏子》咏的是夜。

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

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题,不另有题目了。

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

一般是在词牌下面用较小的字注出词题。

在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不发生任何关系。

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讲到浪,也不讲到沙;一首《忆江南》也可以完全不讲到江南。

这样,词牌只不过是词谱的何罢了。

[例]二单调、双调、三叠、四叠词有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的分别。

单调的词往往就是一首小令。

它很象一首诗,只不过是长短句罢了。

例如:词的风格一般有两派:豪放派和婉约派。

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如梦令[宋]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双调的词有的是小令,有的是中调或长调。

双调就是把一首词分为前后两阕。

两阕的字数相等或基本上相等,平仄也同。

这样,字数相等的就象一首曲谱配着两首歌词。

不相等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网 为什么林夕的词那么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