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赞美十堰山河壮美的古诗



第一首雪树生香佩满巾,紫霄最上集仙真。苔荒鹤还浑无路,柳暗笙声不见人。瑶圃月寒通白晓,丹台云暖驻长春。莫叫流水山前去,恐似桃源客问津。——太和山 元 虞集第二首为寻胜景武当游,步步崎岖兴不休。四面烟

一首

雪树生香佩满巾,紫霄最上集仙真。

苔荒鹤还浑无路,柳暗笙声不见人。

瑶圃月寒通白晓,丹台云暖驻长春

莫叫流水山前去,恐似桃源客问津。

——太和山 元 虞集

第二首

为寻胜景武当游,步步崎岖兴不休。

四面烟峦归眼底,疏疏林叶万山秋。

——登武当 民国 李品仙

第三首

万丈奇峰展翠屏,千寻飞阁俯明庭。

金容日映扶桑赤,仙掌云开太华青。

已见祠坛封玉检,堪从石室问丹经。

尘中漫道无仙骨,不妄元曾署岁星。

——晓登天柱绝顶 明 徐中行

第四首

十堰古之兴,缘于灵山道教。

以仙山之胜景,道家之智慧,

皇室之家庙,治世之玄岳赫名于世。

十堰今之兴,起于丹江水东风车。

十万余民工,建成丹江水利枢纽,

建国方略垂青史,遍地英雄谱新篇。

己酉春车制成,凡四十载,

荟萃八方才俊,二汽东风壮国威。

恐龙不再,郧人犹在。

旧时武陵鸡鸣,如今列车声响;

房陵太子重游,和氏壁生紫烟;

无为可越千年,雄龟玄武望丹渠北去,

润泽豫冀京津,有心能跨三江,

雌龟东风翘首驰四方,富康东西南北。

登仙山观十堰,苍苍然莽莽然,

若紫气东来,灵动而峻逸,

生机而蓬勃,蕴温而雍容。

春无阴霾之气湿,夏无酷暑之热燥,

秋无萧瑟之霜寒,冬无冰冻之凛冽。

天接阴阳太极,地生五色农耕。

路桥交通,人居和谐;

樟柏相拥,草木葱茏;

百业繁荣,一柱擎天。

如龙腾出海,纵横天地云霄;

似龟息入川,吐纳日月精华。

天人合一,宜居宜业。

四百万同胞,得其所,

千万家企业,齐云集,

鄂西北明珠,熠熠生辉。

第五首

危垣残宇策征轺,望阙迎恩事已遥。

雨暗垂杨迷古道,沙回断岸锁荒桥。

画栏空舞巢新燕,老衲闲归恋旧瓢。

日暮天涯问往事,几声啼鸟杂悲箫。

——迎恩宫 清 王钦命

第六首

城市为国而迁,因车而建。

强邦固本,项目龙首立典范;

立新坐标,三城联创行共建;

弃旧图新,削填荒丘变平原。

天地氤氲,厂房绵延;

铁路高速,纵横勾连;

飞机空港,已经开建;

陆上交通枢纽,坦途惠泽大西南。

新城崛起,生风浩然;

四省际会,中心城市舍我其谁?

创建一流学府,催发世纪天骄。

麻醉学科国出名,汽车院校国一名。

交通、流通,两通并举;

制造、配套,两业齐飞。

一统三分,城乡共荣;

生态立市,恬美家园;

车都、水都、园林城,新意迭出财通泉。

天蓬峡谷,武陵风光,

石鼓古道,绝世美景边陲悬。

武当文化,武当武术,

武当胜景,旅游板块群伦冠。

水能、水利、水电,宝盆珠串;

汉水、丹水、堵水,绘泊景灿;

伟人指点大江北去,滋润京天;

旷世壮举,“水”文章享誉宇环。

东风天龙,东风猛“龙”,

东风神龙,“东风”世界排第三;

武术节龙舟节庙会“节”,声誉鹊起。

多彩十堰韵醉天下,福祉人间

第七首

嵯峨众派独??,应是昆仑第一峰。

四大名山皆拱极,五方仙岳共朝宗。

鸟啼隐隐闻天语,鹤影翩翩度晚钟。

我正欲寻招隐地,桃源洞口白云封。

——登太和山清 乐醒

第八首

巍巍秦巴横,滔滔汉水清,

莽莽神农架,欣欣汽车城。

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博大精深。

青龙山恐龙蛋化石,记录宇宙演化之迹痕;

曲远河郧县人头骨,动摇人类起于一源论。

女娲登竹山,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神农踏林海,尝百味草而济众生。

《黑暗传》乃汉族,创世史诗,

长城,系春秋战国风云。

求一首诗词 坐等大神啊。

!!!!!

料峭寒春竹影新, 千峰渺荡 涤浮尘,且将福泽行云雨, 润及一方水土人。

观绥江 旅游发展项目随想 绥江一望 水闲浮, 十里春风漾绿洲, 飐得游人拈竹韵, 更吹新艳 上枝头。

|罗永炽 广宁扶贫春愿 冬种蔬菜夏栽秧, 晓鸭晨鸡逐食忙, 双手辛勤施劳作, 何愁春愿不能偿? 晨冬晓雾村行有感 郎官山色黛 丹江入海流 朝霞连日暮 扶贫不知夜 晚睡平南馆 无梦到天明 |郑其武 扶贫印象 冬深却是日阳骄 莲塘波光耀 蜜蜂殷勤探花事 频过平南桥 党施良策济艰困 精准助扶贫 愿得身成鲔鱼技 授贫者 度篱门 | 郑其武 平南扶贫路 莲塘水月细潺声 夜枕花香听虫鸣 扶贫事琐虽疲累 心泰安宁梦生莲 夜宿平南村...

商山早行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温庭筠,此诗描写什么样的情景

一、此诗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

二、扩展知识:1、原词欣赏:商山早行作者: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2、作品简介:《商山早行》选自《温飞卿诗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诗作。

此诗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

整首诗正文虽然没有出现一个“早”字,但是通过霜、茅店、鸡声、人迹、板桥、月这六个意象,把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细腻而又精致地描绘出来。

全诗语言明净,结构缜密,情景交融,含蓄有致,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情,是唐诗中的名篇,也是文学史上写羁旅之情的名篇,历来为诗词选家所重视,尤其是诗的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更是脍炙人口,备受推崇。

3、作者简介:温庭筠(?-866),唐代诗人、词人。

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东南)人。

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温八吟”之称。

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

官终国子助教。

精通音律,诗词兼工。

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

其诗辞藻华丽。

其词艺术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

在词史上,与韦庄并称“温韦”。

现存诗三百多首,词七十余首。

后人辑有《温飞卿集笺注》《金奁集》等。

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chénqǐdòngzhēngduó),客行悲故乡(kèxingbēigùxiāng)。

鸡声茅店月(jīshēngmáodiànyuè),人迹板桥霜(rénjìbǎnqiáoshuāng)。

斛叶落山路(húyèluòshānlù),枳花明驿墙(zhǐhuāmíngyìqiáng)。

因思杜陵梦(yīnsīdùlíngmèng),凫雁满回堂(fúyànmǎnhuítáng)。

温庭筠(wēntíngyunūn)

符蓉蓉古诗的语音

丹阳送韦参军朝代:唐代作者:严维原文: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写翻译 写赏析 纠错 收藏译文译文在丹江外城边上送别行舟,今天一别我知道两地悲愁。

天晚我仍站在江南望江北,乌鸦都已归巢只见水悠悠。

...

晨起动征铎的全诗

晨起动征铎出自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商山早行》。

全诗如下: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白话译文: 黎明破晓起身,套子驾车铃声叮当。

踏上遥遥征途,游子不禁思念故乡。

残月高挂苍穹,村野客店鸡鸣声声;板桥弥漫清霜,先行客人足迹行行。

槲树枯叶飘落,悄然铺满静寂山路;枳树白花绽放,映亮原本暗淡店墙。

令我触景伤情,不由想起归乡之梦。

遥想野鸭大雁,早已挤满曲岸湖塘。

此诗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

扩展资料整首诗正文虽然没有出现一个“早”字,但是通过霜、茅店、鸡声、人迹、板桥、月这六个意象,把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细腻而又精致地描绘出来。

全诗语言明净,结构缜密,情景交融,含蓄有致,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情,是唐诗中的名篇,也是文学史上写羁旅之情的名篇,历来为诗词选家所重视,尤其是诗的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更是脍炙人口。

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诗人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凫雁满回塘。

”春天来了,故乡杜陵,回塘水暖,凫雁自得其乐;而自己,却离家日远,在茅店里歇脚,在山路上奔波。

“杜陵梦”,补出了夜间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与“客行悲故乡”首尾照应;而梦中的故乡景色与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鲜明的对照。

眼里看的是“槲叶落山路”,心里想的是“凫雁满回塘”。

“早行”之景与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商山早行...

槲叶落山路, 枳花明驿墙表达了什么?

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商山早行》是温庭筠诗词中的名篇,也是写商洛的名篇。

内容一 般,但是艺术水平很高,历来为诗词选家所重视,尤其是诗的第二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更是脍炙人口,极受称赞。

温庭筠,字飞卿,山西祁县人。

是晚唐颇有影响的一位诗词名家。

生于唐宪宗元和七年(公元812年),卒年说法不一,有的说死于公元870年,有的说死于公元886年。

据他说,他的祖上温彦博曾在唐贞观年间做过宰相。

应该算是名门后裔。

可是到他时已是家境衰微,失去昔日祖上的辉煌了。

温庭筠貌丑好色,不修边幅,行为放荡,但是天资聪慧,文思敏捷,而且精通音律,擅长诗赋。

因此,他在士大夫中名声不好,认为他“有才无行”、“德行无取”。

在唐文宗、唐宣宗年间他曾三次参加进士考试,都名落孙山。

所以他在政治上一生是不得意的,只做过一些小官。

早年他曾出入于宰相令狐的书馆,还颇受器重,可是后来他埋怨令狐为他的求取功名没有帮助,就给予嘲讽,于是与令狐交恶。

令狐镇守淮南时,他路过时也不肯去拜访,却不争气去逛妓院,而且醉酒闹事,被令狐暗中派人把他还打了一顿,连牙齿都打断了。

后来杨收当宰相,起用他担任国子助教,还参与主持秋试。

结果他对一位叫邵谒的考生讽刺时政的文章大加称颂,触犯了权贵,杨收就撤了他的官。

此后他四处流落,穷困潦倒而死。

他的这首《商山早行》诗,大概是写于唐懿宗咸通元年春天(公元859年),从长安襄阳投靠徐商时。

当时他已是近50岁了。

《商山早行》确实写得很美,尤其是“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两句,作者仅用了几个名词,就生动的勾勒出一幅充满形、神、影、色美感的山村早春拂晓图,今天读来,一千多年前的商山路上早春拂晓的风光景物仍然历历在目,倍觉亲切。

关于这首诗历来论家很多,但有些注释多有牵强附会,想当然的解说。

比如首句“晨起动征铎”。

多解为早晨起来“摇动征车上的铃子”。

铎是铃不错,《古汉语字典》中的解释是“挂于牛马颈下或屋檐下的小铃。

”按照温氏当时穷困潦倒的实际情况,恐怕很难乘坐着车子长途旅行的。

同时,倘若坐上车子恐怕也很难看到河上架的木板桥上人踩霜的脚印。

因此,这一句确切一点说,应是店主敲响店铺屋檐下挂着的铎(铃),催客人起来上路。

再是第四句“人迹板桥霜”中的“板桥”。

大概生活在商洛山中的人都经历过,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前,无论是丹江还是山里的其它河流小溪,凡是村庄前后的河水上,都架设着木板桥(有的也用原木),供山民上山下地劳作和旅人行走,免去脱鞋涉水之苦。

这种木板桥一般是在洪期过后的秋季架设,第二年的初夏洪期到来前拆掉。

在深秋初冬和早春降霜的日子,早上人走在桥上,总可以看到桥板面上结着薄薄一层白霜,脚踩过去,也会留下清晰的印迹。

“人迹板桥霜”一句,正是这一景象的生动真实写照。

至于现在商州西北四十里的板桥镇,与温氏的这首诗更不可能有任何关系

因为,板桥镇并不在商山道上,而且离这条大道很远,温庭筠绝不会绕到那么远的地方去过“木板桥”。

关于“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两句,有的注释以“槲叶落”,而且有霜迹,就说这首诗写的是“晚秋”景象,也是纯粹的想当然之说。

“槲”树属壳斗科,乔木,叶阔大,卵形。

商州老百姓都知道“槲叶”是什么,而且用它衬蒸馍笼,端阳节用它包粽子。

槲叶秋冬季并不落,而是枯黄在枝上,到第二年春天新叶萌发时枯叶才脱落。

“枳”,商州人俗称“铁梨寨”。

枳木多丛生,叶少刺多而粗,春天开白花,果实象桔,深绿色,味苦涩不能食。

枳木多生长在河堤、畔或人家场院墙边。

有的人家还把它当作篱笆栽植。

现在已少见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丹江两岸河堤和村庄旁随处可见。

这两句也是早春时节商山道上景物的真实描绘。

“枳花明驿墙”一句中的“明”字就用得非常巧妙而确贴。

因为在拂晓前的月光下,驿站墙外边一片白色的枳实花,显得特别的明亮耀眼。

总之,这首五言律诗无论是写景抒情,还是用字、声律都是十分讲究,表现了很高的艺术技巧

第一联与第四联首尾照应,抒发了诗人远途跋涉,思念故乡的辛苦和仕途不得意的失落无助情怀,第二、三联以眼前生动而又清寂的景象,既照应了诗题的“山路早行”,也映衬出诗人当时心情的凄清落寞。

全诗情景浑然一体,感人至深。

温庭筠诗词文章都很有特色,但总的说来他的文不如诗,诗不如词。

他的诗词思想内容比较狭窄单薄,多为香软艳丽的描写女性篇章,但艺术水平很值得称道。

尤其是他的词,对后世影响较大,历代把他称为“花间派”词风的鼻祖

谁知道驩兜的经历(尚书里人物

驩兜,又作灌兜、驩头。

驩头。

他起源于中原地带。

曾加入过炎黄部落联盟和华夏联盟。

据《世本》、《大戴礼记》。

史记》《山海经》等古籍记载中。

都称驩头出于黄帝系。

他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古老部族。

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低。

大多过着半游牧、半采集和半农耕的生活。

自然灾害和毒蛇猛兽不断威胁着原始人们的生存。

在落后的原始生产方式条件下。

为了寻找赖以为生的食物。

就不得不过着不断迁徙的生活。

也必须要有广阔的环境

提供活动基地。

驩兜诗词言及驩兜的,仅有《尚书·尧典》云:“(舜)放驩兜于崇山”。

传说故事尧 以尧为首领的部落联盟,是由涿鹿之战后华夏、东夷两大集团融合而成的,是在约4500年前后,由分属于两大集团的一些部落建立的一个以晋西南为中心的联盟,从其居地看,正好与南面的苗蛮集团活动区域的北境相毗邻。

尧攻驩兜丹水之战。

驩兜是三苗族中一个以修蛇为图腾的部落的首领。

尧之时,他率部族从丹水下游向上游发展,威胁尧部落的安全,传说“尧战于丹水之浦以服南蛮,舜却苗民,更易其俗”。

丹水即丹江,发源于秦岭东南部终南山(在今陕西商县西北),向东南流经河南,在湖北均县流入汉江,是汉江的一条重要支流。

丹水流域是古代通往陕西的交通要道,土质肥沃,气候温和,物产丰富。

丹水之战极有可能是因为三苗势力向这一地区扩展而引起的,考古发现也说明这一地区是华夏族与苗蛮集团交汇、争夺的地区。

如丹江边上的河南浙川江下王岗,发现一处很大的史前遗址,有关研究认为,距今5000年前后,这里是属于华夏集团先民居处地,留下了丰富的仰韶文化遗存。

而距今4700—4600年前,属于苗蛮集团先民创造的屈家岭文化曾扩展到汉水上游至秦岭以南广大地区,也在下王岗留下了居住遗迹。

距今4500—4300年间,这里再次成为华夏集团(具体为龙山文化先民)活动地区。

可见尧舜禹伐三苗的传说是有根据的。

丹水之战以驩兜族的失败而告终。

关于秋凉的古诗

贵公子夜阑曲 唐代:李贺 袅袅沉水烟,乌啼夜阑景。

曲沼芙蓉波,腰围白玉冷。

满屋里烟雾缭绕,点燃着沉香,饮宴歌舞,直至乌啼夜残天亮。

看看曲池里的荷花,在清波上摇荡,摸摸腰带上的嵌玉,像冰一样寒凉。

溪亭 宋代: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在秋天清冷之时,我更觉愁思郁结,到溪亭观览景色,到黄昏还徘徊着不想离去。

翘首遐观,我只见初月挂在高高的树上;微风吹过,好似觉得酣酒已经醒了一半。

林中落叶飘零,野地空旷寂寥,独行无绪,唯有闲坐,细数着那空中的点点萤光。

忽闻渔歌唱晚,不知起于何处,放眼遥望,远汀之外孤灯隐现,想必是渔歌放处。

清江引·秋怀 元代: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西风送来万里之外的家书,问我何时归家? 鸿雁在红叶满山的季节呼唤着同伴南迁,而离人却对着黄花遍地的景色沉醉其中,听着雨打芭蕉的声音,却只能籍着秋夜的清凉,但愿做个好梦,能梦回家乡探望亲人

秋夜曲 唐代: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月亮初升时秋露已经稀微,身着单薄的罗衣并未更换别的衣裳。

漫漫长夜满怀深情地银筝拨动,心中害怕独守空房,不忍进屋睡觉。

山中 唐代: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荆溪潺湲流过白石粼粼显露,天气变得寒冷红叶落落稀稀。

弯曲的山路上原本没有雨,但苍翠的山色却浓得仿佛就要润湿了人的衣裳一样。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秋夜曲 百度百科——溪亭 百度百科——清江引·秋怀 百度百科——山中 百度百科——贵公子夜阑曲...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网 赞美十堰山河壮美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