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在古诗词鉴赏中可以从哪些角度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1.表达方式。表达方式一般有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等五种,古诗鉴赏通常涉及较多的是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此外还有记叙(多用于叙事诗)和议论(多用于点明诗歌主

1.表达方式。表达方式一般有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等五种,古诗鉴赏通常涉及较多的是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此外还有记叙(多用于叙事诗)和议论(多用于点明诗歌主旨)。

2.修辞方法:主要有比喻、比拟、双关、对偶、夸张、借代、设问、反问、顶针(多出现在曲或词中)等,其特点和用法跟现代文学作品中的修辞大致相同。

3.其他常用表现手法:烘托(衬托)、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或象征)、借事抒情、寓理于景、借古讽今、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对比、反衬(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或以哀景衬乐情)、白描(语言简洁,不加渲染烘托)、用典(化用前人诗文句子,引用神话故事,化用历史故事)等。

以上分类有的有交叉现象,如第一类中“直接抒情”是第三类中“直抒胸臆”的另一种说法;第三类中的“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借事抒情、寓理于景”则都属于第一类的“间接抒情”。鉴赏时如果题目中没有规定明确的鉴赏类型或角度,我们只需根据其中一种类型或站在其中的一个角度表述即可。

二、以课文为依托,引入“源头活水”

古诗的数量可谓恒河沙数,我们不可能有很多时间来对其“大面积”鉴赏,因此,精心选择重要而又有代表性的诗歌进行重点赏析,应是我们高三古诗鉴赏备考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在选择此类诗歌的时候,不应忽视教材中那些经典性的课文诗歌,它们应该成为我们的首选对象。

其实,古诗中一些重要的表达技巧类型在教材中几乎都能看到,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最为常见,其他类型也并不鲜见,如李清照《声声慢》中的“直抒胸臆”(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杜甫《登岳阳楼》中的“对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王维《山居秋暝》中的“以动衬静”(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姜夔《扬州慢》中的“比拟”(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李煜《虞美人》中的“比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烘托”(上片写大江,写江山如画,写豪杰,写乱石穿空,旨在为下片写周瑜功业),刘禹锡《石头城》的“借古讽今”等,不一而足。鉴赏时我们可把它们作为“样板”诗歌加以细心体会,精心揣摩。

语文诗词鉴赏一共有哪些角度?

诗歌的鉴赏无非是两个大方面:内容形式

角度一:从语言角度——古典诗歌语言的形象性(塑造形象)、含蓄性(言此意彼)、凝练性(言少意丰)、跳跃性(节奏感及想象联想)以及语言的整体风格,常常成为高考命题置疑点。

任选角度可以从炼字的角度来把握关键字词表情达意的作用,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鉴赏诗歌时特别要关注作谓语的动词形容词和作修饰语的数词、叠词、表颜色的词和包孕性强的虚词。

角度二:从捕捉意象角度——什么是意象?清人吴乔说:“诗意大抵出侧面。

”(《围炉诗话》)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

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

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是诗歌抒情言志的基本单位

有两类诗:一类以意象单纯、内涵丰富取胜;另一类意象繁富,结构复杂,乍看炫眼,而细加咀嚼,又不难把握其内在、清晰的情感脉络角度三: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诗词中主要运用记叙、议论、描写、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衬托、渲染、动静、点面结合);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

角度四:从修辞角度——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设问、反问、用典、互文、反复、起兴等。

角度五: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联想、想象、比兴、虚实相生、托物言志、衬托、渲染、象征、白描、抑扬、照应等。

角度六:从诗歌结构、篇章的角度——诗歌常用的结构方式有:并列结构、层递结构、对比结构、回环结构、开阖聚散结构等。

篇章特点有:起承转合、卒章显志、以景结情、铺垫、呼应等。

http://blog.xhedu.sh.cn/blogweb/more/detail.asp?id=1758 详细解释参看该网页

写和古诗文相伴从哪些角度来写

1.远近:通常是两联一句描写近景,一句描写远景。

2.动静:一句描写动景,一句描写静景,常与对比手法相结合,其名为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等等。

比如陆游的《幽居初夏》“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3.声色:也是衬托的一种,可以说是以声衬静,即诗中有对声音的描写,比如《长安晚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有时候和动静可以结合起来看。

4.视角: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种角度描写景色。

比如2011山东卷语文诗歌鉴赏储光羲的《咏山泉》中“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是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写山泉的。

鉴赏诗歌,可以从那些角度入手?

对中学生的鉴赏要求是初步的,指的是对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作概要的赏析:具体了解什么是诗歌中的形象(叙事诗中的人物形象,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诗歌描写的景象和物象);能分辨出诗歌的不同语言特色(清新、明快、含蓄、简洁、平谈、绚丽等)和表达技巧(抒情方式、用典、烘托、映衬、对比、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培养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评价思想内容的能力,;重视标题、作者、附注等重要附加信息

下面,就常见的鉴赏方法作初步的介绍。

作者 标题 象: 景 物 事 行 一、抓信息 诗句要点 意 :情 理 思 注释说明 写景 状物 摹态 述事 纪行 二、辨表达 言志 显怀 说理 抒情 表思 并列 对比 承接 因果 转折 三、理关系 递进 条件 假设 目的 分总 托物言志 借物述怀 因事说理 纪行寓思 四、分类别 因情写景 借景抒情 直抒胸臆 情景交融 感时伤怀 借古讽今 比譬象征 咏物传情 创其境:联想 想象 体验 设身处地 五、入意境 形其象:人物形象 主人公形象 景象 物象 得其意:联系 比较 思辨 整体感知 普遍性:人生哲理 法则规律 离情别绪 专一情感 六、明主旨 针对性:民生疾苦 社会动乱 残暴统治 黑暗制度 特殊性:胸中不平 盛世景象 特殊发现 内心世界 修辞手法: 比喻 拟人 对偶 借代 夸张 表现手法: 象征 正文反作 七、品诗句 语言特色:清新、明快、含蓄、简洁、平谈、绚丽 表达技巧:抒情方式、烘托、映衬 白描 特殊词语: 用典 活用 诗眼 雄浑 沉郁 典雅 绮丽 劲健 八、味风格 含蓄 豪放 缜密 清奇 悲概 旷达 刚健 质朴 自然 飘逸 杜甫:雄浑 沉郁 顿挫 李白 奔放自然 飘逸 杜牧 明快豪放 雄姿英发 李商隐 构思缜密 想象丰富 晏殊 雍容典雅 字句工丽 欧阳修 平易疏朗 散文化 苏轼 豪放旷达 李清照 音律谐美 婉约中不失豪放 艺术形式 九、有发现 思想内容 写作技巧 心得体会式 十、作评价 眉批旁批式 以诗注诗式

诗歌的景物描写可以从哪些角度?

《题西林壁》作者:苏轼【宋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滕王阁诗》作者:王勃【唐代】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望天门山》作者:李白【唐代】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咏山泉 / 山中流泉》作者:储光羲【唐代】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画》作者:王维【唐】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古代诗歌构思的角度有哪些

1、远近:通常是两联一句描写近景,一句描写远景。

2、动静:一句描写动景,一句描写静景,常与对比手法相结合,其名为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等等。

比如陆游的《幽居初夏》“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3、声色:也是衬托的一种,可以说是以声衬静,即诗中有对声音的描写,比如《长安晚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有时候和动静可以结合起来看。

4、视角: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种角度描写景色。

比如2011山东卷语文诗歌鉴赏储光羲的《咏山泉》中“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是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写山泉的。

扩展资料: 写景的古诗: 1、李清照(宋代) -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译句: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

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2、白居易(唐代) - 《钱塘湖春行》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句: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观赏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3、辛弃疾(宋代) -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译句: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江水毕竟还会向东流去。

4、纳兰性德(清代) - 《长相思·山一程》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译句:夜已深,帐篷外风雪交加,阵阵风雪声搅得人无法入睡。

作者思乡心切,孤单落寞,不由得生出怨恼之意:家乡怎么没有这么烦乱的声音呢? 5、李白(唐代) -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译句: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

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月影。

...

《蜀道难》一诗中,诗人是从哪些角度来表现蜀道之难的

第一层:自开头至“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主要从侧面来进描写蜀道之难.开首四句是全文的总纲.开篇即连用三个叹词,强烈的咏叹凭空而起,震惊人心,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切入正题.“蚕丛及鱼凫“以下六句,诗人讲述了蜀国、蜀道的历史.从传说中的蚕丛开国以来,四万八千岁未与秦塞往来,太白、峨嵋之颠只有“鸟道”可行.地理的阻隔割断了蜀国与外界的交往,似乎也割断了历史.“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由历史讲到今日蜀道的来历,引入五丁开山的神话故事.“五丁开山”,始有人迹可至的“蜀道.”既称“天梯”、“石栈”,其险难程度,不言而知.如此得见地理的险峻,开路之艰难,这为蜀道蒙上了一层神秘的彩,烘托出艰险奇异的气氛.第二层: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到“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具体从正面描写蜀道的峻险高危,表现跋涉攀登之难.先从古神话说起.“六龙回日”,是说山峰高耸入天,连太阳神的龙车都无法通过.与险峻的高山相映、更显出道路的险绝的,是山下湍激回漩的河流.山峦的高峻险阻,即使善飞如黄鹤,善攀如猿猱,也都为之发愁.这样波澜迭起,将蜀道之难写得无以复加.“青泥何盘盘”以下四句,诗人另辟蹊径,从游蜀者的感受与对游蜀者的安危关怀方面来写.山道九曲高危,仰首看参、井等星宿,几乎手可抚触,不由得叫人呼吸紧张,抚胸长叹.仅几个细节动作描写,即勾勒出人行蜀道之困危状态,给人以惊心动魄的感受.“问君西游何时还”二句,诗人笔锋一转,以虚拟问答的方式,借问友人何日归来,引出旅人面对“畏途”的羁旅愁思.“但见悲鸟号古木”以下七句,描绘了洪荒丛林中悲鸟的号鸣,月夜子规的啼叫,这些都能增添旅人的悲凉孤独之感,也更让人感到蜀道之难实难于上青天.以自然环境气氛烘托人的主观感受,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方法.李白在本诗中加以运用,更是想落天外,出人意表.“连峰去天不盈尺”以下六句,主要从山川之险来揭示蜀道之难,着力渲染惊险的气氛. “连峰去天不盈尺”是夸饰山峰之高;“枯松倒挂倚绝壁”则是衬托绝壁之险.诗人先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像一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画面;接着平缓地推出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气势,使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收到极佳的艺术效果.第三层:从“剑阁峥嵘而崔嵬”到末尾,写蜀地形势的险要和环境的险恶,表现居留之难.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么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极写剑阁雄关的险要.蜀中要塞剑阁,座落在崇山峻岭之上.在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30里长的栈道,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削壁中断如门,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他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兼以猛虎、长蛇,“杀人如麻”,进一步突出其环境之险恶.至此,诗篇归结为望“君”早归之意.西望锦城,慨叹蜀道之难,这是作者的感慨,又是行者的感慨,同时也是此诗留给读者的深切感受.也隐含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唐天宝初年,太平景象的背后正潜伏着危机,后来发生的安史之乱,证明诗人的忧虑是有现实意义的.

夜雪古诗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夜雪的

夜雪白居易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已讶衾枕冷- 触觉 复见窗户明- 视觉时闻折竹声- 听觉 这首诗新颖别致,首要在立意不俗。

咏雪诗写夜雪的不多,这与雪本身的特点有关。

雪无声无嗅,只能从颜色、形状、姿态见出分别,而在沉沉夜色里,人的视觉全然失去作用,雪的形象自然无从捕捉。

然而,乐于创新的白居易正是从这一特殊情况出发,避开人们通常使用的正面描写的手法,全用侧面烘托,从而生动传神地写出一场夜雪来。

“已讶衾枕冷”,先从人的感觉写起,通过“冷”不仅点出有雪,而且暗示雪大,因为生活经验证明:初落雪时,空中的寒气全被水汽吸收以凝成雪花,气温不会马上下降,待到雪大,才会加重空气中的严寒。

这里已感衾冷,可见落雪已多时。

不仅“冷”是写雪,“讶”也是在写雪,人之所以起初浑然不觉,待寒冷袭来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无声,这就于“寒”之外写出雪的又一特点。

此句扣题很紧,感到“衾枕冷”正说明夜来人已拥衾而卧,从而点出是“夜雪”。

“复见窗户明”,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写夜雪。

夜深却见窗明,正说明雪下得大、积得深,是积雪的强烈反光给暗夜带来了亮光。

以上全用侧写,句句写人,却处处点出夜雪。

如何分析概括古诗词的思想情感

一、从古诗词特定氛围的角度赏析 不少古诗词借助于特定的氛围,使全诗笼罩在这个特定的情感氛围里,不仅使具体的内容表现出来,而且还表达着丰富的情感。

赏析这些古诗词时,要抓住特定的情感命脉,能很快的领悟到诗歌所蕴含的丰富情感。

二、从古诗创作的时代背景角度赏析 在赏析古诗词时,我们不但要抓住作者的自身情感,还要联系作者创作这首诗的社会背景,因为作者的情感大多与时代分不开的,所以从时代背景的角度去体会古诗词丰富而独特的情感会更加完美。

三、从作者创作的角度赏析 古代诗词名家辈出,流派众多。

每个名家都有自己的创作风格,并几乎体现在创作的每一篇作品中。

赏析这些古诗词,可以从这个角度考虑,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理解古诗词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是新课标下考试的重要内容,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当然古诗词情感赏析方法还远不止这些,只要我们重视古诗词的情感赏析,不断地思考、实践和总结,古诗词赏析的效益一定会芝麻开花节节高。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网 在古诗词鉴赏中可以从哪些角度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