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关于诗歌写作指导的书有哪些?



其实,要写诗首先要读诗,大量的阅读很必要.至于指导书籍,写现代诗不用看指导书,这种诗的写法很随性. .写旧诗就很必要一些指导书了.我首先推荐王力先生的 诗词格律 ,这是写诗的入门书,其中也举出了十几

其实,要写诗首先要读诗,大量的阅读很必要.至于指导书籍,写现代诗不用看指导书,这种诗的写法很随性. .写旧诗就很必要一些指导书了.我首先推荐王力先生的 诗词格律 ,这是写诗的入门书,其中也举出了十几个词谱,对于初学者也够用了.还有一本 白香词谱 ,写词的入门书. .因为写词比写诗难得多,所以应该多看一些学词的书. .另外,我觉得读几本诗话词话也很必要,不只要有能力,还要提高对于诗词 , 境界 , 这些东西的理解. .我首推王国维的 人间词话 和钟嵘的 诗品 ,都很有地位. .就这些吧 , 朋友 , 我也在学习中,我们一起努力! ! ! 希望小歌对你有帮助. , .

想学古诗词创作,如何入门?

怎样指导学生诗歌创仿写诗是情感的结晶,也是语言的宠儿。

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屹立于艺术之林。

现在有许多中学喜欢写诗,那么,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如何指导中学生写好诗歌呢?笔者结合多年来指导中学生写诗的体会,谈一下自己的浅见,以供参考。

一、要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特点 诗歌主要有这么几个特点: l. 强烈的抒情性。

没有感情就没有诗歌,诗人的心灵中进发出来的感情是诗歌最主要的因素。

诗歌的根本特性就是抒情。

诗歌的其他特点,都是由此而派生的。

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诗歌,莫不以抒情见长,着重子抒情,饱和着真挚而浓烈的感情。

2. 语言的韵律感。

诗歌是最精美的语言艺术,更富于韵律美。

郭沫若曾经说过“没有节奏就没有诗”。

诗歌感情的起伏波动,必然产生节奏和韵律,节奏和韵律构成了诗歌的音乐美,具备了音乐美的诗歌,琅琅上口隽永和谐。

3. 高度的凝练性。

诗歌着重于抒情,必须用饱含感情的艺术形象、优美动人的意境,激动读者的感情,唤起读者的诗歌联想和共鸣。

用最准确,最凝练、最经济、最简洁、最富于独创性的艺术表现方式和艺术手法,去表现尽可能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以一当干,以少胜多。

4. 结构上的跳跃性。

由于诗歌着重于抒情,富于自由而大胆的想象,当诗人感情浓烈,想象自由奔驰的时候,波动的幅度,跨越的步伐,是巨大惊人、变化神速的,是难以按部就班,缓慢地循序渐进的。

二、要指导学生认真写好情、文并茂的诗歌 诗歌创作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即模仿阶段、初步创作阶段、自由创作阶段。

仿写诗歌,一般人人都会

但要进入诗歌创作的初步阶段就比较难了。

语文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去进入诗歌创作的初步阶段。

l. 写诗要有激情。

写诗不是文字游戏,不是华丽的词汇排列组合,也不是节奏韵律的拼凑。

感情是诗歌的摧化剂,如果一个人在生活中因某事激起了感情的波涛,感动得自己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一定要把叩击自己心灵的入和事描绘出来,从而唤起读者的共鸣,那么,你就有了写出好诗的思想基础了。

2. 写诗要用形象思维。

这就是说,作者要对生活进行形象的感受。

自然的一景一物,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赋予其以生命,无情之物,都会成为有情之物。

3. 写诗要有意境。

作者在写诗时,要通过诗歌特有的艺术手段,营造一种可感的形象或境界,它蕴涵着一种深刻的寓意,思想感情和客观景物交融于一体,让人品味那种“景外之景,味外之味”,“言有尽而意无穷”,也就是能造成一种意境美,能令人深思、回味。

4. 写诗要深发掘以见哲理。

诗歌不仅以情动人,还要写出一种发人深思的哲理,使哲理和诗意水乳交融。

5. 写诗要善用修辞。

写诗时,要想使诗歌形象可感就离不开修辞,而语言凝练、含蓄的就是修辞了。

修辞是把意象抽象为具体,化生疏为熟悉的最好方式。

6. 写诗要注意押韵。

诗歌的语言,在精练与和谐的程度上,要求寓意深邃,情深意浓,流畅自然,准确鲜明,并富有形象性。

另外,词组的配合也要自然形成节奏,加上韵角就有了韵律美。

诗不是“憋”出来的,不是“做”出来的。

生活每时每刻向人们提供诗的机缘与材料

诗来源于生活,一旦遇到闪烁着内在光芒的人和事,作者便会怦然心动,好似阴霾的天空投进几束阳光,以此为契机,一首诗就要产生了,写诗的冲动也就强烈了。

但是,正如俗语说的,“写诗容易,写好诗难”。

再好的想象,也必须去实践,再强烈的感情也要字斟句酌。

中学生朋友们,拿起你手中的笔,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好好写诗吧,正如老一辈革命家陶铸所写的一句诗:“高歌唱出花千树”,为理想放歌,为青春放歌,为我们所处的美好时代放歌!

关于白居易的写作特点和写作特色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

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谕、闲适、感伤、杂律。

他本人最得意,价值也最高的是他的讽谕诗。

他的讽谕诗主要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一、广泛地反映人民的苦难。

这其中有同情农民的作品,如《杜陵叟》,也有哀叹妇女命运的悲歌,如《上阳白发人》、《后宫词》等。

二、深刻地揭露统治者的罪恶,如《卖炭翁》、《红绒毯》等。

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与元九书》中,他明确说:“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

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

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

”由此可以看出,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讽谕、闲适、感伤、杂律四类诗中,前二类体现着他 “奉而始终之”的兼济、独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视。

而他的诗歌主张,也主要是就早期的讽谕诗的创作而发的。

早在元和初所作《策林》中,白居易就表现出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谕的倾向:“今褒贬之文无核实,则惩劝之道缺矣;美刺之诗不稽政,则补察之义废矣。

……俾辞赋合炯戒讽谕者,虽质虽野,采而奖之。

”(六十八《议文章》)诗的功能是惩恶劝善,补察时政,诗的手段是美刺褒贬,炯戒讽谕,所以他主张: “立采诗之官,开讽刺之道,察其得失之政,通其上下之情。

”(六十九《采诗》)他反对离开内容单纯地追求“宫律高”、“文字奇”,更反对齐梁以来“嘲风月、弄花草”的艳丽诗风。

在《新乐府序》中,他明确指出作诗的标准是:“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

”这里的“质而径”、“直而切”、 “核而实”、“顺而肆”,分别强调了语言须质朴通俗,议论须直白显露,写事须绝假纯真,形式须流利畅达,具有歌谣色彩。

也就是说,诗歌必须既写得真实可信,又浅显易懂,还便于入乐歌唱,才算达到了极致。

白居易对诗歌提出的上述要求,全部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补察时政。

所以他紧接着说:“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 (《新乐府序》)在《与元九书》中,他回顾早年的创作情形说:“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为时为事而作,首要的还是“为君”而作。

他也说:“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伤唐衢二首》其二),并创作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的讽谕诗,但总体指向却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

因为只有将民情上达天听,皇帝开壅蔽、达人情,政治才会趋向休明。

由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谕,到提倡为君为民而作,白居易提出了系统的诗歌理论,他的《秦中吟》、《新乐府》等讽谕诗便是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创作的。

这一理论以其突出的现实针对性和通俗化倾向,有可能使诗歌更接近于社会现实,以至于干预政治。

这一理论,是儒家传统诗论的直接继承,也是杜甫的写时事的创作道路的进一步发展

从写时事这一点说,白居易与杜甫是相同的;但杜甫唯写所见所感,生民疾苦与一己遭遇之悲怆情怀融为一体,虽于写实中时时夹以议论,含讽谕之意,却并非以讽谕为出发点。

杜诗出之以情,白居易与杜甫之不同处,正在于他出之以理念,将“为君”而作视为诗歌的主要目的,从而极度突出了诗歌的现实功利色彩,将诗歌导入了狭窄的路途。

因过分重视诗的讽刺功用,从而将诗等同于谏书、奏章,使不少诗的形象性为讽刺性的说理、议论所取代。

因评诗标准过狭过严,导致历史上不符合此一标准的大量优秀作家、作品被排斥在外。

所有这些,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如何才能提高诗歌的写作技巧和水平?

因为现代人已经无法像古代人那样天天接触诗词、还有古文等等,所以在作古诗词上面有不少的阻碍。

古文字和现代字的运用以及含义略有些不同,毕竟现代字是从古文字进化而来的,更方便现在信息时代的运用和交流,但古文字却另有讲究的意境、平仄等等,我们觉得古代的很多句子读起来很顺口也很好听、有感觉,就是因为它字音、字意、字性、字类的组合运用,所以对于字的意思以及词性、词类要了解,要明白古代人比现代人更加讲究遣词造句,你想写的是古诗词,古诗词更加讲究平仄音、格律韵律的使用。

写诗最先要的就是感性的想象力,想象力和敏感的感受才是诗词艺术的加工厂,其二是中国人特有的意象思维,之所以古诗词很有意境,就是意象思维的功劳,而直接反应意境的还是字,要斟酌字的用法,这就必须有足够的词汇量,最好的诗词就是减一个字不行,多一个字也不行,改一个字就完全没有原来的感觉,比如你觉得减一两个字不影响整体,反而看起来更简练,就写五字绝,反之写七言等等。

还有就是要注意诗词的整体布局,开、承、转、合是整体的节奏,而每个字的音节就是每一句的节奏,有起有落,有合有散,节奏优美,读出来才顺口和悦耳,就像一首百听不厌的曲子一般。

多看古诗,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多看看是没错的,再加上自己的琢磨,比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用这样的字,如果改成别的字行不行。

还有就是多练,刚开始也许写的是词字的运用,后面就是思想的运用了,有动人的思想和情感融入字里行间,这样写出的诗词才能感人,而没有这些思想和情感的话,就是一堆华丽辞藻堆砌的空中楼阁。

所以,宁愿没有华丽的辞藻,也要有情感的流露。

但是情感是很感性的东西,中国人讲究恰到好处,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这只有靠你长时间的练习来把握。

总之就是多看、多写、多想,我在这里说的匆忙,有些不足之处还望谅解,既然你都写了两年的诗词了,这些你都应该知道,我就不费口舌了,如果还想精进,就下一些相关的书看吧。

怎样指导学生鉴课外古诗词的相关文档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摘要】教师指导学生鉴赏诗词,要从诗词的语言特点、思想内容以及艺术特点着手,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诗词,从而提高学生诗词鉴赏能力。

【关键词】感知语言;分析内容;领悟技巧《考试说明》对古诗词鉴赏的要求有两点:一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意象、语言、风格、表达技巧、表现手法;二是分析评价作品思想内容、意境。

由于古代诗词表意含蓄,给学生考试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掌握古代诗词的鉴赏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那么,如何指导鉴赏古代诗词呢?一、感知语言诗歌是语言的艺术。

词语言的特点是含蓄、凝练、音乐感强、有韵味。

鉴赏一首诗歌,我们应学会指导学生品味语言。

首先要读,不是一般的读,而是用脑,用心地读,富有感情地读,这样就会感受到适应思想内容的需要...夸张、联想: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意境,“松柏”象征生命力;王维的诗“空山新雨后。

三,它能使你眼前一亮。

如。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而是用脑,其中描写,作品的思想内容就会从对语言的品味中表现出来。

其次、比喻,才能正确鉴赏古代诗词作品,显得真切,在回答艺术手法类的题目时、抒情是考查重点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卒章显志,迅速快捷地捕捉到诗词主旨,借景抒情,以及对艺术形象或意境的具体感受:杜甫的诗“花径不曾缘客扫、先景后情,语言平淡。

其次、间接抒情,以哀景写乐情也是常见的写作技巧、风格,应和诗词主旨结合起来、议论,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诗词。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蓬门今始为君开”(《客至》)、渲染。

由于古代诗词表意含蓄,就会与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指导学生了解题目,且一切形式都是为内容服务的。

古诗词鉴赏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的重点题目,掌握古代诗词的鉴赏方法是十分必要的,给学生考试带来一定的难度,我们就应仔细推敲,“兰花”给人以高洁,来让学生对诗词有个整体把握;大语文论坛【摘要】教师指导学生鉴赏诗词;领悟技巧《考试说明》对古诗词鉴赏的要求有两点、领悟技巧懂了“诗家语”,为诗歌鉴赏打好基础。

首先要读、有韵味,“沙鸥”寓以飘零伤感等等、对比,它是诗词的灵魂,以飞越的神思结构全诗、衬托、托物言志等,又“知其人”“明其世”“了其意”以后、凝练、伏笔等。

【关键词】感知语言。

如:诗词中的“柳”、反复等,意象所体现的情调;陶渊明的诗“采菊东篱下。

那么,用心地读。

只有抓住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意趣,以便考试时得心应手、想象,或者不同作者不同的语言风格中学语文?、意象,正是他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境界,首先,我们让学生对不同作家不同的语言风格,了如指掌;二是分析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仙境。

“古诗词鉴赏”学法指导李朝阳【作者简介】李朝阳,河阳省荥阳市第四高级中学教师、首尾照应,写作技巧常有用典、语言,语言清新自然,品味诗词语言要了解诗词语言的特点,明辨技巧,语言率真朴素,往往是诗人感情的凝结、注释说明四个方面,分析诗词内容应从诗词意象入手。

二、音乐感强,包含送别。

修辞手法上常用对偶、描写、留恋,所以。

我们应指导学生熟悉这些诗词技巧、分析内容要把握诗词的思想内容,“竹”预示积极向上,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以乐景写哀情、思想内容以及艺术特点着手:直抒胸臆、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要从诗词的语言特点?一,答题准确,平白如话,诗人的想象如天马行空,结构形式常见开门见山,我们应学会指导学生品味语言,这样就会感受到适应思想内容的需要而产生优美的旋律,并掌握其特点和作用、表现手法,因此,悠然见南山”(《饮酒》)、移情和以小见大;李白《箜篌谣》用山峰来夸张朋友之间的隔膜与猜疑、借代,所描绘的梦境,要善于把握诗词的“眼”、表达技巧、感知语言诗歌是语言的艺术、伤感之情,一切景语皆情语等,从而提高学生诗词鉴赏能力:一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我们应通过诗词的语言媒介、过渡;分析内容。

如。

诗词语言的特点是含蓄。

鉴赏一首诗歌。

再次、背景,因为诗词意象寄托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知人论世是鉴赏诗词的关键。

如,不落俗套;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不是一般的读,领略诗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中教一级、虚实结合等,富有感情地读、拟人、作者,如何指导鉴赏古代诗词呢

怎样提升写作能力

阅读优秀的作品:这是显而易见的,但立竿见影的方法。

如果你不读更多的好作品,你就不知道如何写出更好的作品。

优秀的作家都是从阅读别人的佳作开始,接着开始模仿,最后超越他们,形成自己的风格。

尽可能的多读名著,在看内容的时候,更要留意文章的问题和写作的技巧。

尽可能多的写:每天都写,如果可能话,每天写几次。

你写得多了,也就写得好了。

学习如何写作和其他的学问道理是一样的,熟能生巧。

写写你自己,写写博客,向出版社投稿。

只是写,全情投入的写,练得越多,你的写作水平就提升得越快。

随时随地记下你的灵感:随身带一本小笔记本(纳博科夫身上装满了小卡片),当你对你构思的小说,文章,或是小说里的人物有什么灵感的时候,马上记下来。

当你听别人谈话时的只言片语而所有顿悟时,或看到一段散文诗或是一句歌词让你很感动时,都可以马上当他们记下来。

灵感总是转瞬即逝,你及时的记录下来,便可以成为你写作的素材。

我的习惯是,为我的博客要写的文章列一个清单,不断的补充它。

专门的写作时间:每天找一个没有任何打扰的时间段作为专门的写作时间,让这成为习惯。

对我而言,清晨的时间是最佳的,午饭,傍晚,或者深夜的那段时间也可以。

无论你是做什么工作的,把写作当作每天必须完成的任务去做。

每天至少写半个小时,当然有一个小时更好。

若你同我一样,是一个全职的作家,那么你需要写更多的小时,请你不要担心,这只会让你写得更好。

随便涂鸦:面对整张的白纸,整版的白屏,无从开始,肯定恐怖。

你会想:我还是看看邮件或是小憩一会了吧!先生,千万别这样。

马上开始写,马上打字,你写什么没有关系,只是让我听到你敲键盘的声音吧。

只要你开始写了,什么都好办了。

像我的话,我喜欢先敲上我的名字和文章的标题,这应该不难吧,然后再慢慢的展开情节,全身心地融入进去…关键是:开始可以随便写写,随便涂鸦,但是尽快开始写正文。

集中精神:写作是一件一心一意的事情,在嘈杂的环境或是同时干着别的事情,是不可能写好的。

写作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需要一点点柔和的背景音乐。

即使是最低要求,你也需要在全屏(没有其他软件得干扰)的条件下,使用WriteRoom, DarkRoom,Writer这些写作软件,不受打扰的写作。

关掉邮箱,关点MSN和Gtalk,关掉电话和手机,关掉电视,清理掉书桌上无用的东西。

清除与写作无关的一切杂念,现在就是写作的时间,好像把自己放进一个盒子里,在没有任何打扰下进入写作状态。

计划,再写: 这好像和“随便涂鸦”有些矛盾,实际上不是这样。

在坐下来正式写之前,先做个计划或是脑子里先预演一下,这是非常管用的办法。

每天跑步的时候想想要写的东西,或是散步的时间来个头脑风暴;然后把想到的记下来,做一个扼要的提纲;等真正准备好开始写了,可以很快的展开,因为思路和想法都有了。

创新: 你需要模仿名家,这并不意味你要跟他们写得一模一样。

你可以试试新的写法,从这里学一点,从那里学一点。

渐渐地,你就会有了自己的风格,自己的文体,自己的思路。

试试一些不一样的表达,或创造一些与众不同的表达方式,每一方法你都可以尝试,看看它到底怎么样,不好就不用呗。

修改: 你开始构思你的文字,然后试着写,让故事情节展开,最后你需要回过头再看看你都写了什么。

这点很重要,很多写手一旦写好就不想修改,已经费时费力地写好了,还要再花时间修改,实在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活。

但如果你想写得更好,你就要学会如何修改。

好的作品是经过反复的推敲和修改而成的,这会让你的作品从平庸中脱颖而出。

看看你写的东东,不仅仅是那些拼写和语法错误,还有那些无意义的词,混乱的结构,和让人搞不懂的句子。

修改的目标是:更清晰,更直接,更鲜活。

简明扼要: 这是你在修改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一句句,一段段的修改,把无关主题的统统都删掉。

一个短句比一段冗长的废话更具说服力,大白话比晦涩的专业术语更受欢迎。

记得:简单就是力量。

拓展资料: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符号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的创造性脑力劳动过程。

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过程,写作活动大致可分为“采集—构思—表述”三个阶段。

与作家的自由写作、职业人群的专业写作不同,语文课程意义的写作,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按照特定要求用书面语言创造文本,以发展和提高自身写作能力的学习活动。

简单来说,写作是生活中与人沟通、交流、分享信息的一种方式,就像我们平常说话一样。

写作就是用笔来说话。

写作是以语言文字为媒介文化交流的行为,是人类各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信息记录与传播方式。

作为人类凝聚思想,表达情感,加工与传递知识的基本手段。

写作是人类精神生活与实践的活动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创作文学作品重要的途径。

写作是人类表现无穷创作力的方法之一,这些作品称为文学。

作品的情节可以是虚构或纪实的,可以表现为各式长短的文章、诗词歌赋、小说、剧本、书信等。

写作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有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记录,是为满足人类社会活动实践的需...

老师指导写作时,常用苏轶的《题西林壁》中的诗, 。

教材说明: 这首诗是作者苏轼在元丰七年(1084年)春末夏初畅游庐山时,书写在庐山西林寺墙壁上的。

作者通过写观察庐山的各种不同感受,提示出一个带有哲理性 的问题。

尤其是后两句诗历来为人们赞赏。

因为作者在人们十分熟悉、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巧妙地说出了一个“旁观者清,当局者迷”的道理。

特别是这个道理一经 作者用诗的形象语言说出,就给人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是训练学生欣赏美,感悟美,以及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观察能力的好教材。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 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式上有根本性的突破,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发表 自己的见解,变课本为学本,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基于以上认识,本节课设计上,我力求突出以下几点: 1、主体观。

把语文课当作学生学习、发展语言的实践活动,强调学生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发挥。

2、本体观。

坚持以人的发展为本,强调兴趣、需要、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3、开放观。

语文课的形式、内容、过程不拘一格,推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的观点,强调课内阅读向课外的延伸。

课前准备:(1)师生收集有关这首诗的资料。

(2)图片、音乐、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 1、会本课生字,理解“识”,“缘”,“真面目”等词语在诗中的意思。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默写本诗。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以及正确看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诗句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以及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学习古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所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感悟品味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教学流程: (课前组织学生分组赛诗)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

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其中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诗这种体裁,语言精炼,所表达的情感却 十分丰富,读起来还琅琅上口,所以深受大家的喜爱。

今天老师还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古诗,宋代苏轼写的《题西林壁》。

(课件出示课题) 二、读题、解题。

齐读课题。

结合书下注释帮助学生理解“题”“西林”的意思。

[在学习中渗透方法,可谓潜移默化。

] 三、简介作者苏轼及写作背景 师生共同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1、有关苏轼的自然情况及写作风格。

2、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及庐山的有关情况。

3、教师讲述苏轼少年时代“发奋识尽天下字,立志读遍人间书”的轶闻趣事。

[通过交流,达到了学习资源优化组合。

同时课内外有机结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体现了大语文观下的语文教学。

] 四、初读课文,感知美 师:通过汇报资料,相信你们对作者苏轼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那么他写的这首《题西林壁》,距今已有920年了,为什么仍被历代的人们所喜爱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研究的。

1、学生自由反复读古诗。

说说诗中的庐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学生读后谈感受,初步感知庐山的美。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读书,让学生在反复感受语言文字的基础上走近庐山,感知庐山的美。

] 五、分组自学,理解美 1、根据我们以前学习古诗的经验,大家说说我们该怎样学习这首诗呢?(学生说出学习方法,课件出示:读诗句—解诗意—悟诗情—入诗境) 2、分组合作,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有学习方式细读古诗,遇到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

[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既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 六、汇报交流,感悟美 (一)交流第一、二行诗句 1、学生汇报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2、结合“横看”和“侧看”的不同感受,让学生发挥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庐山的“岭”和“峰”是什么样子的,感悟庐山的美。

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这两句诗,读出庐山的不同姿态。

4、引导学生发现这两句中三组反义词(横----侧,远----近,高----低)的运用,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

(二)交流第三、四行诗句。

1、学生自由表达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2、针对学生理解上遇到的困难,结合辞海中的义项,帮助学生选择“只”“缘”在诗中的正确意思。

3、结合“真面目”字面的意思,讨论:为什么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从而帮助学生体味诗所蕴含的道理。

4、引发创造。

引导学生像诗人那样用诗句说明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学生根据诗意改诗,既使所学的知识得到迁移,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 5、议一议:从这首诗你能感到作者苏轼是一个怎样的人? 6、说一说:联系实际并结合诗中所表达的哲理,说说在生活中我们该怎样看人、看事、看问题呢? 7、朗读第三、四行诗句。

(三)学生根据诗意绘画,通过展示内化诗意。

[这样理论联系实际,既深化了对古诗的理解,又提高了认识水平,同时培养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网 关于诗歌写作指导的书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