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关于写毛泽东的诗歌



在歌颂毛泽东的诗歌中,胡风的组诗《时间开始了》具有特别的历史价值。《时间开始了》---------胡风第一乐章:欢乐颂时间开始了——毛泽东他站到了主席台底正中间他站在飘着四面红旗的地球面底中国地形正

在歌颂毛泽东的诗歌中,胡风的组诗《时间开始了》具有特别的历史价值。

《时间开始了》

---------胡风

第一乐章:欢乐颂

时间开始了——

毛泽东

他站到了主席台底正中间

他站在飘着四面红旗的地球面底

中国地形正前面

他屹立着象一尊塑像……

掌声和呼声静下来了

这会场

静下来了

好象是风浪停息了的海

只有微波在动荡而过

只有微风在吹拂而过

一刹那通到永远——

时间

奔腾在肃穆的呼吸里面

跨过了这肃穆的一刹那

时间!时间!

你一跃地站了起来!

毛泽东,他向世界发出了声音

毛泽东,他向时间发出了命令

“进军!”

掌声爆发了起来

乐声奔涌了出来

灯光放射了开来

礼炮象大交响乐的鼓声

“咚!咚!咚!”地轰响了进来

这会场

一瞬间化成了一片沸腾的海

一片声浪的海

一片光带的海

一片声浪和光带交错着的

欢跃的生命的海

沸腾着

它涌着一个最高峰

毛泽东

他屹然地站在那最高峰上

好象他微微俯着身躯

好象他右手握紧拳头放在前面

好象他双脚踩着一个

巨大的无形的舵盘

好象他在凝视着流到了这里的

各种各样的河流

毛泽东

他屹然地站在那最高峰上

好象他在向着自己

也就是向着全世界宣布:

让带着泥沙的流到这里来

让浮着血污的流到这里来

让沾着尸臭的流到这里来

让千千万万的清流流到这里来

也让千千万万的浊流流到这里来

…………………………………

我是

我要大

大到能够

环抱世界

大到能够

流贯永远

我是海

要容纳应该容纳的一切

能澄清应该澄清的一切

我这晶莹无际的碧蓝

永远地

永远地

要用它纯洁的幸福光波

映照在这个大宇宙中间

海在沸腾

毛泽东

他屹然地站在那最高峰上

那不是挥动巨掌

击落着无数飞箭

而奔驰前进的

火焰似的列宁底姿势

那不是斩掉了一切毒瘤以后

重量和力量的凝合体

泰山石敢当的

钢柱似的斯大林底姿势

毛泽东

列宁、斯大林底这个伟大的学生

他微微俯着身躯

好象正要迈开大步的

神话里的巨人

在紧张地估计着前面的方向

握得紧紧的右手的拳头

抓住了无数的中国河流

他劝告它们跟着他前进

他命令它们跟着他前进

诗人但丁

当年在地狱门上写下了一句金言:

“到这里来的,

一切希望都要放弃!”

今天

中国人民底诗人毛泽东

在中国新生的时间大门上面

写下了

但丁没有幸运写下的

使人感到幸福

而不是感到痛苦的句子

“一切愿意新生的

到这里来罢

最美好最纯洁的希望

在等待着你!”

祖国

伟大的祖国呵

在你忍受灾难的怀抱里

我所分得的微小的屈辱

和微小的悲痛

也是永世难忘的

但终于到了今天

今天

为了你的新生

我奉上这欢喜的泪

为了你的母爱

我奉上这感激的泪

祖国,我的祖国

今天

在你新生的这神圣的时间

全地球都在向你敬礼

全宇宙都在向你祝贺

雷声响起了

轰轰轰地在你头上滚动

雨点打来了

花花花地在你头上飘舞

祖国呵

为了你

全宇宙都在欢唱

这大自然底交响乐

那么雄伟又那么慈和

飘流在这一片生命的海上

我感到了你巨大的心房

在激烈地鼓动

梦幻的我的眼睛

朝向了右边一瞥

看见了一个老人底侧脸

他的头发象一蓬秋草

他的胡子钢一样翘着

激动得张开着的嘴巴

忘记了动作

我感到了

他的额头上在冒着热汗

我感到了

在我看不到的他的眼睛里面

在燃烧着火焰

我的战友

我的兄弟

我看见了你!

你在臭湿的牢房垂死过

你在荒野的乡村冻饿过

你和穷苦的农民一道喂过虱子

你和勇敢的战友一道喝过血水

你受过了千锤百炼

你征服了痛苦和死亡

这中间

少年多少年了

但你的希望活到了今天

你的意志活到了今天

今天

激动着你的此刻

你忘记了过去的一切罢

但过去的一切

使你纯真得象一个婴儿

仿佛躺在温暖的摇篮里面

洁白的心房充溢着新生的恩惠

你也感到了

这摇撼着雷雨的大交响底抚慰罢

那是催生歌

也是催眠曲

我梦幻的心

荡漾着一片醉意

越过你的侧脸

飘忽地回到了七月一日的狂风暴雨下面

好猛烈的狂风暴雨

好甜蜜的狂风暴雨

夹着雷声

飞着电火

倾天覆地而来了

被你吹着淋着

是三万个战斗的生命

用歌声迎接你

用欢笑迎接你

舞蹈迎接你

因为

只有你这响彻天地的大合奏

只有你这湿透发肤的大洗礼

才能满足这神圣的生日所怀抱的大

欢喜

圆形的大会

象一个浮在大宇宙中间的地球

整列在那边缘上的

湿透了的无数红旗

飘舞得更响更欢

好象在歌唱

飘舞得更红更鲜

好象是跳跃着的火焰

被它们照临着的

三万颗战斗的心

被暴雨洗过

被狂风吹着

也更响更欢

也更红更鲜

突然

那个克服了艰险的历程

走到了胜利的战列前行的钢人

中断了他的发言

用着只有那么镇定

才能表现他所感到的光荣的声音宣

布了:

——我们的毛主席来到!

三万个激动的声音

欢呼了起来

好象是从地面飞起的暴雨

三万个激动的面孔

转向了一边

好象是被大旋风吹向着一点

三万个激动的心

拥抱着融合着

汇成了掀播着的不能分割的海面

圆形海面的边缘

整列着

湿透了的无数红旗

飘舞得更响更欢

好象在歌唱

飘舞得更红更鲜

好象是跳跃着的火焰

它们歌唱着

朝向一点

它们跳跃着

朝向一点

三万个战斗的生命

每一个都在心里告诉自己:

——毛主席,毛主席,他在这

里!

——毛主席,毛主席,他和我们

在一起!

在这里

在他正对着的那一边

矗立着四幅巨像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

大林

劳动人类底四颗伟大的心脏

人类福音底四面神圣的旗子

四幅巨像

前面放射着灯光

正对着他们天才的学生毛泽东

和三万个战斗的生命

所汇成的海面

四幅巨像

背后是无际的天空

黑沉沉的远方

雷声还在隐隐地滚动

电火还在一闪一闪地飞现

四幅巨像

被这大自然底交响乐伴奏着

使我们和大宇宙年青的生命融合在

一起

使我们和全地球未完的战斗连结在

一起

一刹那通到无际……

一刹那通到无际——

今天

毛泽东

他站在这里

头上

轰轰的雷声在滚动

花花的雨声在歌唱

掀播着这声浪和光带交错着的

又一个生命的海

掀播着

涌着一个最高峰

毛泽东

他屹然地站在那里

他背后的地球形上

照临着碧蓝的天空

梦幻的我的眼睛

又看见了

那四幅巨像

矗立着

若隐若现

那碧蓝的亮光中间

好象飞来了雷声底隐隐滚动

好象射来了电火底一闪一闪

毛泽东!毛泽东!

由于你

我们的祖国

我们的人民

感到了太空底永生的呼吸

受到了全地球本身底战斗的召唤

毛泽东

你屹然地站在最高峰上

你感到了那个呼吸

你听到了那个召唤

你微微俯着身躯

你坚定地望着前面

前面

是那个唯一的方向

前面

是无数河流汇合之点

你两脚踩着无形的巨大的舵盘

你坚定地望着望着

那上面闪现过了什么呢?

闪现过了一个面影:

赤裸着身子

被绑着送向法场

在英勇地喊着口号吗?

闪现过了一个面影:

被装在麻袋里面

抛到了河里

传来了一声水响吗?

闪现过了一个面影:

双脚被捆了起来

由烈马倒拖着

奔驰而过吗?

闪现过了一个面影:

在草地里陷了下去

儿童的脑袋沉没了

双手还在抓扑吗?

闪现过了一个面影:

在雪山边坐了下来

即刻僵冻住了

定在那里永远不动吗?

闪现过了一个面影:

为了不让敌人发现

母亲的战栗的手扣住幼儿底咽喉

望着他僵冷下去了吗?

闪现过了一个面影:

抱着炸药包

冲到碉堡底下

让身体和它同时粉碎了吗?

闪现过了一个面影:

把飞舞的红旗插上了敌人阵地

身里的热血同时喷了出来

在旗杆旁边倒下了吗?

一颗挂在电线柱子上的头颅

闪现过了吗?

一具倒毙在暗牢里的尸体

闪现过了吗?

一个埋进土里的半截身子

闪现过了吗?

…………………

…………………

他们

你的战友

你的兄弟

你的同志

艰险的时候想到你

忍苦的时候想到你

受刑的时候想到你

献命的时候想到你……

今天

在祖国新生的温暖怀抱里

他们复活了

踏着雄壮的步子

现出欢喜的笑容

亮着温爱的目光

举起健康的手臂

蜂群似地来了

浪潮似地来了

来了来了

来向你欢呼

来向你致敬

来向你祝贺

毛泽东!毛泽东!

中国第一个光荣的布尔塞维克

他们的力量

汇集着活在你的身上

你抓住了无数的河流

他们的意志

汇集着活在你的心里

你挑起了这一部历史

毛泽东!毛泽东!

中国大地最无畏的战士

中国人民最亲爱的儿子

你微微俯着巨人的身躯

你坚定地望着前面

随着你抬起的手势

大自然底交响乐涌出了最高音

全人类底大希望发出了最强光

你镇定地迈开了第一步

你沉着的声音象一响惊雷——

“全人类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

起来了!”

——一九四九、十一月十一日夜十时半,成。

十一月十二日夜十一时,改。

北京

1949年2月,聂绀弩在香港创作了一首题为《一九四九年在中国》的长诗,后收入诗集《元旦》,香港求实出版社1949年7月出版。全诗600余行,分为“比喻”、“我们”、“答谢”三章,“答谢”章的第三节题为“给毛泽东”:

毛泽东,我们的旗帜,东方的列宁、史太林,读书人的孔子,农民的及时雨,老太婆的观世音,孤儿的慈母,绝嗣者的爱儿,罪犯的赦书,逃亡者的通行证,教徒们的释迦牟尼、耶稣、漠罕默德。地主、买办、四大家族、洋大人的活无常,旧世界的掘墓人和送葬人,新世界的创造者、领路人!……”

1949年10月1日《人民日报》第7版,刊登了徐放的《新中国颂歌》,全诗约200行。诗中第4节歌颂了毛泽东:

“从此/中国亮了,/从此/世界的东方也亮了。/今天/中国是张灯结彩的中国,/世界是欢腾鼓舞的世界/……这是几千年,/这是近百年,/这是中国人民/世界人民/斗争的成果;/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的思想成果。/从今天,/在中国的历史上/要写着毛泽东,/在世界的历史上,/要写着毛泽东;/……”

1949年10月2日《人民日报》副刊“星期文艺”上,刊登了王亚平的《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约200行。

“敬礼吧!/面向掌握历史车轮的舵手———毛主席!/马列主义的实践者,/苦难人民的救星,/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我们———全国的人民/用颠不倒、扑不灭的信心,/用山样高海样深的热爱,/迎接年青的中国!/迎接建设的年代!……”

参考资料:百度

描写“河北”的诗句有哪些?

1、《于易水送人》 唐代: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译文:在此地离别了燕太子丹,壮士荆轲愤怒发已冲冠。

昔日的英豪人已经长逝,今天这易水还那样凄寒。

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代: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洛阳

译文: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

高兴之余,泪满衣裳。

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诗书,全家欣喜若狂。

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

我的心魂早已高飞,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到襄阳直奔洛阳。

3、《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唐代: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译文:卢家年轻的主妇,居住在以郁金香浸洒和泥涂壁的华美的屋宇之内,海燕飞来,成对成双地栖息于华丽的屋梁之上。

九月里,寒风过后,在急切的捣衣声中,树叶纷纷下落,丈夫远征辽阳已逾十载,令人思念。

白狼河北的辽阳地区音信全部被阻断,幽居在长安城南的少妇感到秋日里的夜晚特别漫长。

她哀叹:我到底是为哪一位思而不得见的人满含哀愁啊?为何还让那明亮的月光照在帏帐之上? 4、《送崔子还京》 唐代:岑参 匹马西从天外归,扬鞭只共鸟争飞。

送君九月交河北,雪里题诗泪满衣。

译文:我骑着马独自从西方那远在天边的地方归来,扬起马鞭急切地赶路,好像是和鸟儿在争先一样。

九月时节我在交河北岸给你送别,风雪中题完时不觉泪水已经沾满了衣服。

5、《浪淘沙·北戴河》 现代: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

译文:大雨落在了幽燕, 滔滔波浪连天, 秦皇岛之外的打鱼船, 在起伏的汪洋里都已经看不见, 也不知漂去了哪边?往事已有千年, 那时魏武帝曹操跃马挥鞭, 东巡至碣石吟咏过诗篇。

秋风瑟瑟到了今日, 人间却换了新颜。

...

描写河北景色的诗句有哪些?

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出自两汉:曹操《观沧海》 白话文释义: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注:碣石山,位于河北昌黎碣石山。

主峰为仙台顶,海拔695米,是渤海近岸最高峰。

山中有名刹“水岩寺”。

悬崖上留存古人所刻“碣石”二字。

登临仙台顶(距海15公里),俯瞰大海,从滦河口到秦皇岛港,西起滦河入海口,东至山海关秦皇岛港,山海之间同样15公里的大陆,静卧脚下。

2,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出自近现代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 白话文释义:大雨落在了幽燕,滔滔波浪连天,秦皇岛之外的打渔船,在起伏的波涛里都已经看不见,也不知漂去了哪里。

注:北戴河海滨地处河北省秦皇岛市的西部,距北京、天津等地只有2-3小时车程。

这里有美丽的沙滩和凉爽的气候,是中国最著名的避暑、疗养胜地。

这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3,纵目湖山千载留,白云枕涧报清秋。

巉岩自有争佳处,未若此峰景最幽。

——出自清代康熙《锤峰落照》 白话文释义:纵目远眺那千年以前就存在的石峰,连天接峡,朵朵白云浮于空中,就像枕在山涧之上。

如此秀丽的景色,让人觉得天下的奇峰怪石,哪里的也比不上磬锤峰的景色优美。

注:磬锤峰国家森林公园环抱河北承德市区,与驰名中外的避暑山庄和外八庙风景名胜镶嵌相融,国家AAAA级景区

总面积15.9万亩,距市区约2.5公里。

4,易水潺湲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出自明代:陈子龙《渡易水》 白话文释义:易水慢慢地流着,天青草绿,河山依旧,可惜到哪里再去找荆轲那样的壮士,来为他送行呢?注:易水源出河北首易县西,东流至定兴县西南与拒马河汇合。

古时是燕国南部的一条大河。

5,羞道易水寒,从令日贯虹。

——出自唐代:李白《结客少年场行》 白话文释义:不要说易水寒冷如冰,看看今日白虹贯日,如此晴朗。

注:易水在今河北省北部易县境内。

...

毛泽东所写的长征这整一首诗的意思?

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度金沙,《七律;而在本词中诗人则是围绕“红军不怕远征难”这个中心思想展开,强调红军对困难的蔑视,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这样就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反衬,那么强渡大渡河则是红军表现最勇敢、最顽强的一次战斗,更具备吐磅礴于寸心的诗情,同时也反映出毛泽东对祖国语言文字锤炼的功底。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一联是写山,反衬对比,十分巧妙,滚滚而下,牵动着全篇,也笼罩着全诗,它都是里程碑之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以地名入诗的作法在本篇更为集中。

“只等闲”举重若轻.蒋桂战争』“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蝶恋花。

“尽开颜”写三军的欢笑,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

大渡河的险恶也不亚于金沙江,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

两个形容词是精神的巨变,又是感情的裂变,含不尽之意于其中,所以描写红军是隐态的,借山水来反衬红军的壮举。

“腾”、“走”两个动词使山化静为动,是红军精神的外显,大渡桥横铁索寒,所显示的空间距离也更大,这两句则是通过写景来记事,通过记事来表现红军的英雄事迹。

所以这两句所写的战斗都是具有典型意义的。

这些都是工农红军军事活动的真实记录。

金沙江宽阔而湍急,蒋介石梦想利用这一天险围歼红军于川、滇、黔边境。

1935年5月红军巧渡金沙江。

如果说巧渡金沙江是红军战略战术最富有智慧、最成功的一次战斗,红军在画面中具有强烈的动感,胜利大会师已为时不远,战略大转移的目的已基本实现,与前面的种种喜悦相比,一个是客观的、现实的:“远征难”,有“万水千山”之多之险;一个是主观的。

尤为不同的是:上面所例举的四句词,要强调的是红军行军速度迅猛,气势不可阻挡,也是写红军对山的征服。

五岭。

与其他诗词相比、颈联四句分别从山和水两方面写红军对困难的战胜,它是承上文“千山”和“万水”而来、心理的:“不怕”“只等闲”。

一般说来,以地名入诗很难,地名多了很容易出现败笔。

但毛泽东却运用得很成功,这不仅是他具备挫万物于笔端的诗才。

“五岭”“乌蒙”两句通过红军的主观感受直接表现了红军的英雄气慨,应付自如,无往不胜的铁军风貌。

收联是全诗的总领,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

诗人按照红军长征的路线,以此作结,遂使全诗的乐观主义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兀现,玩社会之敌于鼓掌的统帅风度.长征》是诗歌创作史上不朽的杰作,动静结合,明暗结合,进陕北。

从首联开始,全诗就展开了两条思维线,构造了两个时空域。

”一联是写水,也是写红军对水的征服,“万水千山”则概写了“难”的内外蕴涵。

这一联如高山坠石。

56个字,也就成了审美的对象。

所以它不再是单纯的山,而是被感情化了的对象,熔铸了全诗浩大的物理空间和壮阔的心理空间,奠定了全诗雄浑博大的基调。

“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只等闲”强化、重申了“不怕”;“远征难”包举了这一段非凡的历史过程.从汀洲向长沙』有“百万工农齐努力,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等等,自然令人欣喜。

而现在,红军又翻岷山。

“逶迤”、“磅礴”极言山之高大绵亘、越乌蒙。

足联“更喜岷山千里雪;愈则愈县红军之不怕,是红军指战员内心世界的呈现。

红军过五岭,诗人充分地表现了红军的顽强豪迈的英雄气慨。

从艺术手法上说,这是夸张和对比。

写山是明线,写红军是暗线,从敌人的重围中杀出一条血路。

但是英勇的红军硬是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闯过了大渡河,粉碎了蒋介石企图使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的阴谋。

“金沙水拍云崖暖、乌蒙本是客观的存在物,但当它进入诗人的视野,显示了诗人视自然之敌若梯米,这是最后胜利即将到来的欢笑,负载着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饱含这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

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

”是对首联的回应。

开端言“不怕”,结尾压“更喜”,强化了主题,升华了诗旨。

“更喜”承上文而来,也是对上文的感情收束。

它对红军蔑视困难的革命精神作了突出和强调,表现了红军在刀剑丛中从容不迫。

无论对革命史而言,抑或对诗歌史而论,显无穷之趣于其外,摇曳多姿。

颔联,三军过后尽开颜。

颈联中的“暖”和“寒”这一对反义词,是诗人精心设计的两个感情穴位,它自然更胜一愁4 ,且有敌人的重兵把守。

“暖”字温馨喜悦,表现的是战胜困难的欢快;“寒”字冷峻严酷,也是全诗意境的结穴。

那么,由此可看出毛泽东诗词是怎样与中国革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它是全诗精神的开端,这里重在小而不在大。

重在小也就突出了红军对困难的蔑视。

通过两组极大于极小的对立关系,狡猾的敌人还拆掉河上泸定桥的木板,只留下十三根铁索、抢大渡,愈大则愈显红军长征之难。

红军渡过金沙江和大渡河在长征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起伏跌宕,张驰有致,以下三联则紧扣首联展开。

“只”加强了坚定的语气,这是红军也是诗人心中的山,极大和极小正是诗人对山的感知,选取了四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地理名称,它们都是著名的天险,高度地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万水千山”。

在毛...

“大浪淘沙“毛泽东诗词全文

浪淘沙 北戴河(1954年夏)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一九五七年一月号。

注释: 〔北戴河〕在河北省东北部渤海边秦皇岛市西南海滨,是著名夏季休养地。

〔幽燕(yān烟)〕这里泛指河北省。

我国古代的幽州和燕国,都在今河北省北部一带。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jié竭)石有遗篇〕公元二○七年(汉献帝建安十二年),曹操(后被尊称魏武帝)和乌桓族作战凯旋,曾经路过这一带。

曹操的《步出夏门行》诗中有《观沧海》一章:“东临碣石(据近年来考古发现,碣石在今辽宁省绥中县西南的海滨,西距山海关约三十里),以观沧海。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下文的“萧瑟秋风今又是”即由此引出。

赞美河北风光的古诗词

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解读】这里面指的是河北的碣石山,坐落在素有“花果之乡”美称的昌黎县城北,跨越昌黎、卢龙、抚宁三县境内,有大小上百座奇险峻峭的峰峦。

其主峰仙台顶突起于靠近昌黎县城的屏峰障岭正中,顶尖呈圆柱形,远望如楬似柱,极像直插云霄的天桥柱石,山因此名“碣石”。

碣石山下有碣阳湖,风景更是醉人。

山海关明太祖朱元璋幽蓟东来第一关,襟连沧海枕青山

长城远岫分高下,明月寒潮共往还。

贡人梯航通异域,天开图画落尘寰。

老臣巡历瞻形胜,追想高皇创业艰。

【解读】山海关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万里长城的形象代表之一。

明万里长城的东起点老龙头,长城与大海交汇,碧海金沙,天开海岳,气势磅礴,驰名中外的“天下第一关”雄关高耸,素有“京师屏翰、辽左咽喉”之称。

角山长城蜿蜒,烽台险峻、风景如画,这里“榆关八景”中的“山寺雨晴,瑞莲捧日”及奇妙的“栖贤佛光”让人惊叹叫绝。

...

毛泽东诗词至少15首

七古 咏蛙 一九一零年 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 五古 挽易昌陶 一九一五年六月 去去思君深 思君君不来 愁杀芳年友 悲叹有余哀 衡阳雁声彻 湘滨春溜回 感物念所欢 踯躅南城隈 城隈草萋萋 涔泪侵双题 采采余孤景 日落衡云西 方期沆养游 零落匪所思 永决从今始 午夜惊鸣鸡 鸣鸡一声唱 汗漫东皋上 冉冉望君来 握手珠眶涨 关山骞骥足 飞飚拂灵帐 我怀郁如楚 放歌依列嶂 列嶂青且倩 愿言试长剑 东海有岛夷 北山尽仇怨 荡涤谁家子 安得辞浮贱 子期竟早亡 牙琴从此绝 琴绝最伤情 朱华春不荣 后来有千日 谁与共平生 望灵荐杯酒 惨淡看铭旌 惆怅中何寄 江天水一泓 七古 送纵宇一郎东行 一九一八年 云开衡岳积阴止 天马凤凰春树里 年少峥嵘屈贾才 山川奇气曾钟此 君行吾为发浩歌 鲲鹏击浪从兹始 洞庭湘水涨连天 艟艨巨舰直东指 无端散出一天愁 幸被东风吹万里 丈夫何事足萦怀 要将宇宙看秭米 沧海横流安足虑 世事纷纭何足理 管却自家身与心 胸中日月常新美 名世于今五百年 诸公碌碌皆余子 平浪官前友谊多 崇明对马衣带水 东瀛濯剑有书还 我返自崖君去矣 . 四言诗 祭母文 一九一九年十月 呜呼吾母 遽然而死 寿五十三 生有七子 七子余三 即东民覃 其他不育 二女二男 育吾兄弟 艰辛备历 摧折作磨 因此遭疾 中间万万 皆伤心史 不忍卒书 待徐温吐 今则欲言 只有两端 一则盛德 一则恨偏 吾母高风 首推博爱 远近亲疏 一皆覆载 恺恻慈祥 感动庶汇 爱力所及 原本真诚 不作诳言 不存欺心 整饬成性 一丝不诡 手泽所经 皆有条理 头脑精密 劈理分情 事无遗算 物无遁形 洁净之风 传遍戚里 不染一尘 身心表里 五德荦荦 乃其大端 合其人格 如在上焉 恨偏所在 三纲之末 有志未伸 有求不获 精神痛苦 以此为卓 天乎人欤 倾地一角 次则儿辈 育之成行 如果未熟 介在青黄 病时揽手 酸心结肠 但呼儿辈 各务为良 又次所怀 好亲至爱 或属素恩 或多劳瘁 大小亲疏 均待报赍 总兹所述 盛德所辉 必秉悃忧 则效不违 致于所恨 必补遗缺 念兹在兹 此心不越 养育深恩 春晖朝霭 报之何时 精禽大海 呜呼吾母 母终未死 躯壳虽隳 灵则万古 有生一日 皆报恩时 有生一日 皆伴亲时 今也言长 时则苦短 惟挈大端 置其粗浅 此时家奠 尽此一觞 后有言陈 与日俱长 尚飨 虞美人 赠杨开慧 一九二零年 堆来枕上愁何状 江海翻波浪 夜长天色怎难明 无奈披衣起坐薄寒中 晓来百念皆灰烬 倦极身无恁 一勾残月向西流 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贺新郎 赠杨开慧 一九二三年 挥手从兹去 更那堪凄然相向 苦情重诉 眼角眉梢都似恨 热泪欲零还住 知误会前番书语 过眼滔滔云共雾 算人间知已吾和汝 人有病 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 照横塘半天残月 凄清如许 汽笛一声肠已断 从此天涯孤旅 凭割断愁丝恨缕 要似昆仑崩绝壁 又恰象台风扫寰宇 重比翼 和云翥 沁园春 长沙 一九二五年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候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菩萨蛮 黄鹤楼 一九二七年 茫茫九派流中国 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 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 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 西江月 秋收起义 一九二七年 军叫工农革命 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 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 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 霹雳一声暴动 西江月 井冈山 一九二八年秋 山下旌旗在望 山头鼓角相闻 敌人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 更加重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宵遁 清平乐 蒋桂战争 一九二九年 风云突变 军阀重开战 洒向人间都是怨 一枕黄洋再现 红旗跃过汀江 直下龙岩上杭 收拾金瓯一片 分田分地真忙 采桑子 重阳 一九二九年十月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 春光 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如梦令 元旦 一九三零年一月 宁化 清流 归化 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 直指武夷山下 山下 山下 风展红旗如画 减字木兰花 广昌路上 一九三零年二月 漫天皆白 雪里行军情更迫 头上高山 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去 赣江风雪迷漫处 命令昨颁 十万工农下吉安 渔家傲 反第一次大围剿 一九三一年春 万木霜天红烂漫 天兵怒气冲霄汉 雾满龙冈千嶂暗 齐声唤 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 风烟滚滚来天半 唤起工农千百万 同心干 不周山下红旗乱 渔家傲 反第二次大围剿 一九三一年夏 白云山头云欲立 白云山下呼声急 枯木朽株齐努力 枪林逼 飞将军自重霄入 七百里驱十五日 赣水苍茫闽山碧 横扫千军各卷席 有人泣 为营步步嗟何及 菩萨蛮 大柏地 一九三三年春 赤橙黄绿青蓝紫 谁持彩练当空舞行动上 雨后复斜阳 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 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 今朝更好看 清平乐 会昌 一九三四年夏 东方欲晓 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 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 更加郁郁葱葱 十六字令三首 一九三四年至一九三五年 其一 山 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 离天三尺 其二 山 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 万马战犹酣 其三 山 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 ...

毛泽东诗词中有一句今又是,换了人间是哪首

浪淘沙·北戴河[现代] 毛泽东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注释】:幽燕:古幽州及燕国,在今河北省北部及东北部。

魏武、碣(jie2)石:魏武帝曹操于建安十二年(公元二零七年)北伐乌桓,路过碣石山。

碣石山在北戴河外,靠近渤海,汉朝时还在陆上,到六朝时已经沉到渤海里了。

曹操登临碣石山,写了《步出夏门行》四首,第二首有“东临碣石,以观苍海……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网 关于写毛泽东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