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方小波三个字用语文古诗的方式表达



波涛一万里,小月隐天去。方落飞星下,好与一溪流。文学创作的三个境界 基本特征:第一,文化性,第二,历史性,第三,现实性。另外还有全人类性、社会性、民族性、人民性、阶级性等特征。简介:文学是以语言文字

波涛一万里

小月隐天去。

方落飞星下,

好与一溪流。

文学创作的三个境界

基本特征:第一,文化性,第二,历史性,第三,现实性。

另外还有全人类性、社会性、民族性、人民性、阶级性等特征。

简介: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即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

作为学科门类理解的文学,包括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及新闻传播学。

文学是人文学科的学科分类之一,与哲学、宗教、法律政治并驾于社会建筑上层。

它起源于人类的思维活动

最先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结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

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有中国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那》和古希腊的《伊利昂纪》等。

中国先秦时期将以文字写成的作品都统称为文学,魏晋以后才逐渐将文学作品单独列出。

欧洲传统文学理论分类法将文学分为诗、散文、戏剧大类

现代通常将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别。

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对美的体现。

文学作品是作家用独特的语言艺术表现其独特的心灵世界的作品,离开了这样两个极具个性特点的独特性就没有真正的文学作品。

一个杰出的文学家就是一个民族心灵世界的英雄

文学代表一个民族的艺术和智慧。

文学,是一种将语言文字用于表达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的学科,属社会意识形态范畴。

含义:(一)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古今中外都曾把一切用文字书写的书籍文献统称为文学。

现代专指用语言文字塑造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故又称“语言艺术”。

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曾将文学分为韵文和散文两大类,现代通常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影视文学等体裁。

在各种体裁中又有多种样式。

(二)孔门四科之一, 《论语·先进》:“文学,子游、子夏。

”邢炳疏:“若文章博学,则有子游、子夏二人也。

”亦指教贵族子弟的学科。

《宋书·雷次宗传》:“上留心艺术,使丹阳尹何尚之立玄学,太子率更令何承天立史学,司徒参军谢元立文学。

”(三)指辞章修养,元结《大唐中兴颂序》:“非老于文学,其谁宜为?”(四)官,汉代置于州郡及王国,或称“文学掾”,或称“文学史”,为后世教官所由来。

汉武帝为选拔人才特设“贤良文学”科目,由各郡举荐人才上京考试,被举荐者便叫“贤良文学”。

“贤良”是指品德端正、道德高尚的人;“文学”则指精通儒家经典的人。

魏晋以后有“文学从事”之名。

唐代于州县置“博士”,德宗时改称“文学”,太子及诸王以下亦置“文学”。

明清废。

(五)文学是艺术的一个门类,属社会意识形态。

中国在先秦时,含文学与博学二义。

现代专指以语言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并作用于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

中国一般分其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文学等四类。

(六)文学具有全人类性、社会性、民族性、人民性、阶级性和真实性等。

文学的发展是受文学内部和外部各种因素影响的复杂过程。

一般说,文学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

文学的社会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认识作用,二是教育作用,三是美感作用。

三种作用同时发生,构成了文学的社会功能。

(七)文学,意识的产物,生活的反映,文学是客观的东西到了人的头脑中后,人重新组织编出用文字表达出来的东西。

(八)文学不管在中国还是在外国都存在着,但是外国文学与中国文学有不同之处。

例如:外国的小说分类和中国的有所不同。

(九)文艺复兴之后,世界对文学的定义逐步演变成:文学即一种以文字语言为载体的艺术。

因为其载体为语言文字,所以区别于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是在彻底摆脱三伪文学(愚民谎言文学、妥协文学和御用文学合称三伪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后人又称脱尽三伪文学的语言文字艺术为纯文学,通常我们在说文学的时候,就是指的这种区别于三伪文学的文字艺术品。

体裁:文学五大体裁:诗歌,散文,戏剧,小说,图画。

寓言是文学体裁的一种。

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

它的结构简短。

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无生物。

多借用比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分类:不同语言或国家的文学: 亚洲文学:中国文学、马新文学、日本文学欧洲文学:英国文学、德国文学、希腊文学、俄罗斯文学美洲文学:美国文学、拉丁文学(文学同样是分民族的)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指的是跨文化与跨学科的文学研究。

比较文学是一种文学研究,它首先要求研究在不同文化和不同学科中人与人通过文学进行沟通的种种历史、现状和可能。

它致力于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并希望相互怀有真诚的尊重和宽容。

按载体分为:口头文学、书面文学、网络文学三大类。

按地域分为:外国文学,中国文学等。

按读者年龄分为:儿童文学,成人文学等。

按读者群体及内容分为: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或大众文学、民间文学、少数民族文学、宗教文学等。

按内容分为:史传文学、纪实文学、奇幻文学、报道文学等。

按表达体裁分为:小说、散文、诗歌...

古诗问题关于三个黄金时期的文学样式

期中总结 语文: 1.在基础知识方面掌握并不全面,选择题存在失分现象,以后会加强对一些较 生僻字词的积累,并巩固课内所学生字词。

以及对课文的作者的相关资料的记 忆,争取在字词方面和语文知识的正确率为百分之百。

2.对于阅读理解题的把握不很准确,存在失分,可能是课外阅读面不广造成, 以后会加强一些课外阅读,会定期读一些中外名家的散文或小说。

3.对课本中的文言文掌握不牢固,以后会加强背诵记忆

4.作文的字体欠缺,语言知识运用贫乏,出现作文分偏低。

数学:1.对于...(你所欠缺的一部分,可能是方程也可能是多边形和轴对 称)的一些难度较高的题目掌握并不熟练 2.对于一些简单题目掉以轻心,粗心大意失分 期中考试总结按教导处工作计划,本学期的期中考试于10月14日如期举行。

一、 本次考试的主要目的:1、检验一下初一新生入学后对初中学习生活的适应情况,让师、生、教导处做到心中有数。

2、对初一、初二总体教学状况做一个摸底。

3、对我校教师年级搭配及教学成果进行检测。

4、通过考试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并指导下一步工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 出题情况这次考试我用的是丹东十七中的月考试题,目的是想促进教师教学思想的交流,学习兄弟学校的经验,同时也保证此次考试的真实性和时效性。

三、 考试过程本次考试前,教导处对全校师生进行了充分的考前动员,并鼓励全校师生以真实的成绩对开学以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做全面的检测,要把本次考试作为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有利契机。

提倡各班申报无监考班级。

在教导处的倡议下,各班班主任主动申报无监考班级,致使我校首次突破大型考试无监考。

考试前,各班主任在教导处的指导下对学生做了较为深刻的思想动员,使得全校同学精神振奋,心态平和,抱着强有力的集体荣誉感投入到考试中。

在整个考试过程中,秩序井然,纪律严明。

自始至终很少有作弊现象发生,仅仅有一年六班的于群苏,二年一班的王振中、徐景昊,二年二班的梁帅四名同学没有守住自己的心灵防线。

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本该给予适当处分的同时点名批评、全校通报,但为了保护几位同学的自尊心并因态度较好,因此,只是在班内作处理,学校登记违纪情况,素质评价为C等。

四、 考试分析这次考试组织严密,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考试结果真实有效。

为了及时对考试进行总结,教导处召开全校学生大会,对本次考试作了全面地总结。

对取得较好成绩的各班集体及同学进行了表奖,(同年级前三十名,及同年级班级第一、第二名)尤其对同学们严于律己,诚实守信、一丝不苟的考试作风大家赞扬。

教导处在全校教师会上对本次考试也作了深入细致的总结,并要求各备课组写出学科考试分析。

让教师根据对考试的分析及时调整下一步的教学工作。

从上交的学科考试分析来看,老师对本次考题(十七中学)比较满意。

认为出题者作了较深入地研究才出题的。

有一定的交流和参考价值。

但个别学科的个别试题也不尽理想,或有的卷面不清楚,出题意图不够明确,教学进度不一致等。

介于这一问题,部分考题作了调整,主要是初一数学和初二语文。

从考试的结果分析,初一各班成绩没有较大差异,但总体成绩不容乐观。

原因在于:1、学苗明显不如往届,尤其是外区学生。

2、个别教师教学中存在态度问题和情绪问题。

初二年级四班与自己比相对看有一定的滑坡。

(针对这一情况,我找到班主任老师,帮助他分析了原因,并建议班主任作认真的调查研究,通过班会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周晓航老师做得很具体。

)据与上述原因,下一步一方面要加强课堂教学的力度,加强课后辅导工作,特别是对潜能生的教育。

二要促进教师工作态度的转变,完善考评机制,充分调动大家工作的积极性。

下一段中心工作是准备潜能生竞赛。

赞同2| 评论 2007-11-14 14:29 我叫QQ猪 | 二级 按教导处工作计划,本学期的期中考试于10月14日如期举行。

一、 本次考试的主要目的: 1、检验一下初一新生入学后对初中学习生活的适应情况,让师、生、教导处做到心中有数。

2、对初一、初二总体教学状况做一个摸底。

3、对我校教师的年级搭配及教学成果进行检测。

4、通过考试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并指导下一步工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 出题情况 这次考试我用的是丹东十七中的月考试题,目的是想促进教师教学思想的交流,学习兄弟学校的经验,同时也保证此次考试的真实性和时效性。

三、 考试过程 本次考试前,教导处对全校师生进行了充分的考前动员,并鼓励全校师生以真实的成绩对开学以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做全面的检测,要把本次考试作为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有利契机。

提倡各班申报无监考班级。

在教导处的倡议下,各班班主任主动申报无监考班级,致使我校首次突破大型考试无监考。

考试前,各班主任在教导处的指导下对学生做了较为深刻的思想动员,使得全校同学精神振奋,心态平和,抱着强有力的集体荣誉感投入到考试中。

在整个考试过程中,秩序井然,纪律严明。

自始至终很少有作弊现象发生,仅仅有一年六班的于群苏,二年一班的...

有关交友的诗词文、名言警句成语典故。

古诗: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赋得古原草送别》唐 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3、《送元二使安西》唐 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名言警句:1、真正的友情,是一株成长缓慢的植物。

——华盛顿 2、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

——雨 果 3、挚友如异体同心。

——亚里士多德 4、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的朋友。

——爱因斯坦5、友谊永远是一个甜柔的责任,从来不是一种机会

——纪伯伦 成语典故:1、桃园结义 [ táo yuán jié yì ]:桃园三结义的引申,意思仍是指有共同志向的人结拜为弟兄2、莫逆之交 [ mò nì zhī jiāo ] :指非常要好的朋友。

3、金兰之契 [ jīn lán zhī qì ]:指交情投合的朋友。

4:患难之交 [ huàn nàn zhī jiāo ]:在一起经历过艰难困苦的朋友。

5、刎颈之交 [ wěn jǐng zhī jiāo ]: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散文和小说、诗歌怎样区分?(三个比喻)

诗歌的鉴赏无非是两个大方面:内容与形式。

角度一:从语言角度——古典诗歌语言的形象性(塑造形象)、含蓄性(言此意彼)、凝练性(言少意丰)、跳跃性(节奏感及想象联想)以及语言的整体风格,常常成为高考命题置疑点。

任选角度可以从炼字的角度来把握关键字词表情达意的作用,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鉴赏诗歌时特别要关注作谓语的动词形容词和作修饰语的数词、叠词、表颜色的词和包孕性强的虚词。

角度二:从捕捉意象角度——什么是意象?清人吴乔说:“诗意大抵出侧面。

”(《围炉诗话》)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

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

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是诗歌抒情言志的基本单位

有两类诗:一类以意象单纯、内涵丰富取胜;另一类意象繁富,结构复杂,乍看炫眼,而细加咀嚼,又不难把握其内在、清晰的情感脉络角度三: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诗词中主要运用记叙、议论、描写、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重点

描写方式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衬托、渲染、动静、点面结合);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

角度四:从修辞角度——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设问、反问、用典、互文、反复、起兴等。

角度五: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联想、想象、比兴、虚实相生、托物言志、衬托、渲染、象征、白描、抑扬、照应等。

角度六:从诗歌结构、篇章的角度——诗歌常用的结构方式有:并列结构、层递结构、对比结构、回环结构、开阖聚散结构等。

篇章特点有:起承转合、卒章显志、以景结情、铺垫、呼应等。

http://blog.xhedu.sh.cn/blogweb/more/detail.asp?id=1758 详细解释参看该网页

中国传统诗歌范式主要包含哪几个方面

江西诗派 宋代诗歌流派。

北宋后期,黄庭坚在诗坛上影响很大。

虽然他的创作成就比不上苏轼,但是他的诗歌更加突出地体现了宋诗的艺术特征。

他在诗歌艺术技巧上总结出一套完整的方法,并传授给后学,所以,追随和仿效黄庭坚的诗人颇多。

比如陈师道与苏轼交谊最深,但作诗却以黄庭坚为学习典范。

因此,一个以黄庭坚为中心的诗歌流派就逐渐形成了。

徽宗时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尊黄庭坚为诗派之祖,下列陈师道等25人,认为这些诗人都是与黄庭坚一脉相承的。

吕氏此图早已失传,现存最早记载见于南宋胡《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四十八。

吕氏图所列25人是:陈师道、潘大临、谢逸、洪刍、饶节、僧祖可、徐俯、洪朋、林敏修、洪炎、 汪革、李□、韩驹、李彭、晁冲之、江端本、杨符、谢□、夏倪、林敏功、 潘大观、 何□、王直方、僧善权、高荷。

稍后的《云麓漫钞》等书所记载名单与此稍有出入。

这些诗人并不都是江西人,大概吕氏的原意只是因为诗派之祖黄庭坚是江西人,派中诗人又以江西人较多,就取名为江西诗派。

25人中有较多作品流传下来的只有陈师道、谢逸、洪刍、饶节、洪朋、洪炎、韩驹、李彭、晁冲之,谢□等10人,除陈师道外,作品成就皆不甚高。

此外,被后人归入江西诗派的还有吕本中、曾□、陈与义等人。

曾□、曾思、赵蕃、韩□等人也列入诗派。

诗派成员多数学杜甫,宋末方回又把杜甫和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称为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

由于江西诗派在诗歌的思想内容方面并没有提出什么特别的主张,因而他们的作品在思想内容上便各有特点。

黄庭坚、陈师道等人的作品主要是描写个人生活经历和抒发作者思想感情,内容比较狭隘。

经历了“靖康之变”的吕本中、曾□、陈与义等人则写了一些反映当时的民族斗争的爱国主义诗歌。

形成江西诗派的主要原 因是这些诗人的诗歌艺术上有相近的见解,诗派成员之间的关系是传授和切磋诗艺。

黄庭坚诗歌理论中最著名的主张是:“夺胎换骨”、“点铁成金”。

即或师承前人之辞、或师承前人之意的一种方法,目的是要在诗歌创作中“以故为新”。

黄庭坚在创作实践中比较有效地运用了这种方法,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是,这种方法忽略了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即社会生活,所以也产生了较大的流弊。

后来有一些缺乏创 新精神的诗人奉此为圭臬,片面追求“无一字无来处”,而又不能“求新”,于是拾人牙慧,典故连篇,形象枯竭,形成了江西诗派中的末流。

这是江西诗派长期以来受人讥评的主要原因。

然而,“夺胎换骨”、“点铁成金”,只是黄庭坚诗歌理论的一面,它对江西诗派中比较杰出的诗人并没有产生很大影响。

黄庭坚的诗歌理论还有另外一面,即要求诗人以“自成一家”为努力目标,在下苦功掌握艺术技巧的基础上摆脱技巧的束缚而达到“无斧凿痕”的最高艺术境界。

江西诗派中的几位重要诗人受此影响很 大,陈师道论诗以“学仙”为喻,韩驹论诗以“参禅”为喻,吕本中论诗重“活法”,其中都包含着“学然后悟”和“求新”的意义。

正因为如此,江西诗派的成员之间虽然师友传授,关系密切,但他们的艺术风格并非一成不变。

黄庭坚的诗以生新瘦硬见长,其他诗人也各具特色:陈师道的诗比较朴拙,吕本中的诗比较明畅,曾 □的诗趋向活泼,陈与义的诗又趋向雄浑,没有“千人一面”的缺点。

即使才力较薄的徐俯、韩驹等人也颇有自立的气概。

所以,江西诗派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其作品是宋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艺术风格是构成宋诗独特风貌的一个重要因素,它的诗歌理论也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江西诗派的影响在北宋末期已经非常显著,当时如刘□、汪藻、张□等人虽然没有被看成诗派中人,但他们在创作中也受到黄庭坚和陈师道较大的影响。

到了南宋,江西诗派的影响更遍及于整个诗坛,象杨万里、陆游、姜夔等著名诗人都曾在艺术上受到江西诗派的熏陶。

江西诗派的影响在宋代以后也不绝如缕,其余波一直延 及近代的同光体诗人。

桐城诗派 “论诗转贵桐城派,比似文章孰重轻。

”这是程秉钊在《国朝名人集题词》中的论诗之语。

敢于同执清代文坛牛耳的桐城文派 比量重轻,可见桐城诗派影响的广大与夫在文学史上地位的不容漠视。

那么什么是桐城诗派呢?在讨论这个基本的问题时,学者们大多从史的角度,以时间为经,以地域为纬,条列桐城历史上的著名诗人:从明代的方法、齐之鸾到晚清的二姚,“弥天独护桐城派,名世今当五百秋。

”(钱仲联先生诗)但这只是在做桐城诗史,而未中桐城诗派的肯綮。

桐城诗史与桐城诗派是两个既不能完全相互重叠,又存在着多重交叉关系的文学史概念。

简捷地说,桐城诗派并不涵盖全部桐城诗史,而只是桐城诗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里,诗学见解和诗学创作风格近似的诗人通过自觉或不自觉的结合而形成的一个诗歌流派。

它的核心人物来自于桐城,故派以地名;而追随者则逸出桐城以外,故它不完全等同于严格地以地域划分为界限的桐城诗史。

因此,研究桐城诗派,从空间上来说,应立足桐城,放眼全国;从时间上来说,则要截断众流,...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网 方小波三个字用语文古诗的方式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