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王勃的著名诗词有哪几首?



王勃的著名诗词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郊园即事》、《滕王阁诗》、《咏风》、《饯韦兵曹》、《别薛华》、《乐府杂曲·鼓吹曲辞·临高台》、《倬彼我系》、《江亭夜月送别二首》。1、《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城

王勃的著名诗词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郊园即事》、《滕王阁诗》、《咏风》、《饯韦兵曹》、《别薛华》、《乐府杂曲·鼓吹曲辞·临高台》、《倬彼我系》、《江亭夜月送别二首》。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郊园即事》

烟霞春旦赏,松竹故年心。断山疑画障,悬溜泻鸣琴。草遍南亭合,花开北院深。闲居饶酒赋,随兴欲抽簪。

3、《滕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4、《咏风》

肃肃凉景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5、《饯韦兵曹》

征骖临野次,别袂惨江垂。川霁浮烟敛,山明落照移。鹰风凋晚叶,蝉露泣秋枝。亭皋分远望,延想间云涯。

6、《别薛华》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7、《乐府杂曲·鼓吹曲辞·临高台》

临高台,高台迢递绝浮埃。瑶轩绮构何崔嵬, 鸾歌凤吹清且哀。俯瞰长安道,萋萋御沟草。 斜对...

8、《倬彼我系》

倬彼我系,出自有周。分疆锡社,派别支流。居卫仕宋,臣嬴相刘。乃武乃文,或公或侯。晋历崩坼,衣冠扰弊。...

9、《江亭夜月送别二首》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寂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扩展资料

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旧唐书》记载,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因做《斗鸡檄》被赶出沛王府。之后,王勃历时三年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了大量诗文。

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参考资料王勃百度百科

古诗的、特点

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被称为近体诗或今体诗,古人这么叫,我们现在也跟着这么叫,虽然它其实是很古的,在南北朝的齐梁时期就已发端,到唐初成熟。

唐以前的诗,除了所谓“齐梁体”,就被称为古体。

唐以后不合近体的诗,也称为古体。

古体和近体在句法、用韵、平仄上都有区别: 句法:古体每句字数不定,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杂言(句子参差不齐)都有,每首的句数也不定,少则两句,多则几十、几百句。

近体只有五言、七言两种,律诗规定为八句,绝句规定为四句,多于八句的为排律,也叫长律。

用韵:古体每首可用一个韵,也可以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允许换韵;近体每首只能用一个韵,即使是长达数十句的排律也不能换韵。

古体可以在偶数句押韵,也可以奇数句偶数句都押韵。

近体只在偶数句押韵,除了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以平声收尾则押韵,以仄声收尾则不押韵。

五言多不押,七言多押),其余的奇数句都不能押韵;古体可用平声韵,也可用仄声韵;近体一般只用平声韵。

平仄:古、近体最大的区别,是古体不讲平仄,而近体讲究平仄。

唐以后,古体也有讲究平仄,不过未成规律,可以不管。

古体诗基本上无格律,所以以下只讲近体诗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3410161.html?si=5上面有超详细的讲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谢谢

古代诗歌的特点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

”这个定义性的说明,概括了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古代诗人的特点

李白,浪漫主义,诗风飘逸洒脱;杜甫,现实主义,诗风沉郁顿挫.王维、孟浩然,边塞诗人,田园风格,此外,王维有“禅悦”.孟郊奇绝险怪.李商隐、杜牧晚唐,李无题诗多,他们写男女之情以及亡国之痛比较多.白居易诗歌特点是讽谕性极强,他一般只选择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一个主题,而且主题非常明确。

主观就是直接表述广泛地反映人民的苦难。

这其中有同情农民的作品,深刻地揭露统治者的罪恶。

韩愈韩愈诗歌的特点之一,用晚唐诗论家司空图的话说,就是“驱驾气势,若掀雷挟电,奋腾于天地之间”,简单地说,就是以气势见长,气势磅礴。

特点之二,是有意避开前代的烂熟套数,语言和意象力求奇特、新颖,甚至不避生涩拗口、突兀怪诞。

王勃王勃的诗歌的特点在于比较接近社会现实,所以常用诗歌对某些社会现象加以揭露。

王勃的文学主张崇尚实用,“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自己独特的风格,主观继承了“发愤抒情”的创作精神,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浪漫风格。

骆宾王他的诗寓有一种清新俊逸的气息,以封建时代忠义大节作为理论根据,号召人们起来反对正在筹建中的武周王朝,气势充沛,笔端带有情感。

中国古代著名诗人的诗歌特点、所表达的主观感情是什么?越多越好

白居易白居易诗歌特点是讽谕性极强,他一般只选择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一个主题,而且主题非常明确。

主观就是直接表述广泛地反映人民的苦难。

这其中有同情农民的作品,深刻地揭露统治者的罪恶。

王维王维诗歌的特点很明确——“诗中有画”。

他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

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绘来反映作者在隐居生活中的思想感情的。

李白李白诗歌的艺术特点很明确,就是最典型浪漫主义。

李白尽管没有一种生活能永远使他满足,但他那炽热的感情,强烈的个性,在表现各种生活的诗篇中都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处处留下浓厚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

他在感情的表达上不是掩抑收敛,而是喷薄而出,一泻千里。

杜甫杜甫的诗歌被历代公认为“诗史”。

杜甫是一个极为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思想深刻,内容丰富,展示了这一时期的历史

在众多的叙事诗中善于选择并概括典型事件,抓住细节刻画人物,通过个别的来反映一般现象。

将自己的主观意识、思想感情融化在客观的具体描写中,而不是明白说出。

这是杜甫叙事诗的最大特点,也是杜甫最大的本领。

因为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克制自己激动的情绪,具有冷静的头脑。

韩愈韩愈诗歌的特点之一,用晚唐诗论家司空图的话说,就是“驱驾气势,若掀雷挟电,奋腾于天地之间”,简单地说,就是以气势见长,气势磅礴。

特点之二,是有意避开前代的烂熟套数,语言和意象力求奇特、新颖,甚至不避生涩拗口、突兀怪诞。

柳宗元柳宗元游历当地的山水,在与友朋的交往中,也常常登山临远,摹山范水,写下了许多关于山水的诗歌。

这些山水诗,由于创作的时间不同,作者的心态不一,从意象上是从清秀澄明到奇崛险怪,从情感上是从忧伤到绝望,由此也就构成柳宗元山水诗的演变轨迹。

刘禹锡刘禹锡的诗歌崇尚风骨,而比较重视诗歌的乐感,讲究音乐美的盛唐诗风特点。

努力掌握民歌曲调,音调浏亮,节奏鲜明。

同样的真实的讽刺政治,寓意深刻,辛辣犀利。

从他各类诗歌创作的总体上看,刘禹锡具有进步的政治主张和卓越见识,对于社会政治观察敏锐。

刘禹锡也是唯物主义哲学家,因此他的诗常融形象与哲理于一炉诗歌的特点和他的主观感情分不开。

诗以意为主。

王勃王勃的诗歌的特点在于比较接近社会现实,所以常用诗歌对某些社会现象加以揭露。

王勃的文学主张崇尚实用,“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自己独特的风格,主观继承了“发愤抒情”的创作精神,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浪漫风格。

骆宾王他的诗寓有一种清新俊逸的气息,以封建时代忠义大节作为理论根据,号召人们起来反对正在筹建中的武周王朝,气势充沛,笔端带有情感。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诗歌的主要特征

【分析与导读】王勃有一位姓杜的朋友,作过少府(县尉)的官,所以称他为杜少府。

这首诗是王勃为送杜少府到蜀川(今四川)上任(之任)而写的。

诗中表达了朋友之间互相劝勉的真挚情谊。

开头两句讲明了送别的地点和友人的去向。

秦朝灭亡之后,项羽把秦国原来所属地区(今陕西中北部)分为三个王国,合称为“三秦”。

皇宫门前的望楼叫“阙”,所以这里称京城为城阙。

“城阙”,这里代指长安。

第一句可解作“三秦辅城阙”,即三秦一带护卫(辅)着京城,也可解作京城是以三秦为辅佐的。

他们两人就是在这里告别的。

友人离开京城到哪里去呢?第二句就是写友人要去的地方

这里为了押韵和对仗,也把语序颠倒了。

这在古典诗歌中是会常常碰到的。

按顺序应该是“望五津风烟”。

五津,指四川岷江上的五个津口,即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

这些地方是友人入蜀必经之地。

这并不是望到的实景,是诗人想象那里是一派江风吹拂、烟雾迷蒙的景象。

它也暗写了友人要去的地方很远。

在离别时心情很复杂,有对亲友的劝慰,说我和你对于离别的感受是一样的,因为我们都在外找官做(宦游)的人。

做官往往要离开家乡、离别京城、离别朋友,那种滋味,他们是能够互相理解的。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思是说,在四海之内有了知己的朋友,心总是贴在一起的,就是远在天涯海角,也还是像近邻一样亲近。

人相远,心相近,表现了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后来,这两句诗成了历代传诵的名句。

中间两联,对朋友说了许多知心的话,两人情意绵绵,依依不舍,但是总要分手的。

临分手的时候,以豪迈的语气将情调提得更高了:不要在这分别的地方(歧路),像小儿女那样悲伤哭泣,使泪水湿透佩巾。

古人有所谓“儿女情多,风云气少”的说法。

这里所表现的意思是说,不要陷入缠绵的儿女之情,要像三国诗人曹植所说的那样:“丈夫四海志,万里犹比邻”,要有点大丈夫的风云气概。

全诗情意真挚,格调高昂,反映了初唐国力强盛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求王勃的《滕王阁诗》诗句赏析[500字以上]

1.运用典故,简练含蓄 用典除了有加强论证的作用外,还能以古比今、借古写怀,可以使文章内容充实,联想丰富。

语言简练,风格典雅。

这篇序文用了大量典故来叙事抒情,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是前人文句。

而运用的手法又有所不同,有的是明用,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有的是暗用,如“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有的是正用,如“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有的是反用,如“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典故的运用,加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2.a.(比喻)“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以超越空间为喻,“东隅已逝,桑榆非晚”以追赶时间为喻,都表现出了不甘沉沦的豪情壮志。

b.(反诘)“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言之凿凿;“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反问有力。

“非无”“岂乏”,一个否定判断,一个反诘论述,行文摇曳生姿。

然后以“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作结,总束上文,开启下文。

c.(直抒胸臆)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两句,更是直抒胸臆,坦言心怀,写自己报国无路,济世无门,言辞哀婉。

情意绵绵。

d.(双关)“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两句是虚写,表面上是“望”“看”,实际上是在想。

这里用了双关的手法,十分巧妙:由日落而想到西北的长安,由云海而想到东北的吴会,日下即长安,云间即吴会的意思又暗含其中。

e.(衬托)“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两句,通过进一步玄想宇宙的广漠洪荒,来衬人生的渺小,从而引发下面的感慨,即:“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这两个四六句,一问一答,答非所问,流露出怀才不遇的心绪,充满了自我悲伤的情调。

f。

(渲染)“闾阎扑地”“舸舰弥津”两个四六句,极写人烟之盛,“舸舰”之多,渲染出一片富庶祥和气象。

g.(动静结合)“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这两个句子都是因果性的推论,“而”字前为因,后为果。

作者抓住了“秋水”和“秋色”两个有代表性的特征来写秋天,写水写山,动静结合,如诗如画。

不知够不够500字啦~~~

用王勃的诗句来勉励同学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 杜少府:王勃的友人,生平不详.少府县尉的别称."蜀州"一作"蜀川".城阙指京城长安.三秦:今陕西省关中地区,古为秦国,项羽在灭秦后,曾将秦地分为雍,塞,瞿三国,称三秦.五津:岷江的五大渡口,分别是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比邻:近邻.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四海志,万里犹比邻."这里化用其意. 【简析】:这是王勃的一首赠别名作,它和一般送别诗充满伤感情调迥然不同,有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诗中第五六两句更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全诗抑扬顿挫,壮阔谨严,是五律的典型作品.从平仄,押韵来看,这首诗符合五律的要求,但在对仗上却和后来标准的五律有异,即首联对仗,颔联散行.这正表明初唐律诗还没有定型的特点. 【作者小传】:王勃(649-676)字子字,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号称"初唐四杰".他们力求摆脱齐梁艳风,扩大诗歌的题材,表现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抑郁不平的愤慨.有《王子安集》.

骈体文的语言特点?

骈体文的语言特点:1、语句特点:对仗工整和骈四俪六对仗工整。

对仗就是上下两句,除了虚词和共有的句子成分外,上下句字数相等,句法结构和词性都必须相对。

2、 语音特点:声韵和谐声调被自觉地作为艺术化的手段,起源于梁代的永明体诗歌,发展成近体诗(旧体格律诗)的声律,并成为后来的词、曲、联的格律,理所当然地,唐代以后的骈体文也受到诗歌声律的影响。

但骈体文的平仄要求还远没有近体诗的要求那么严,近体诗的平仄是一种格律上的要求,必须遵守,骈体文的平仄则相对没有形成固定的格律,所以运用起来还是比较自由的。

3、用词特点:用典和藻饰用典就是引用典故,也即用事。

所谓用典,即指引用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

《文心雕龙?事类》说:“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者也。

”这说明了用典的目的是援古证今,本是一种修辞手段。

先秦古书就有不少引言引事的,汉代文章用典更多,但都只是修辞方式,并没有成为文体的特点。

骈体文的概念:骈文又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古代中国以字句两两相对而成篇章的文体。

因其常用四字句、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 。

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

起源发展骈文是一种文体,起源于汉末,形成并盛行于南北朝。

其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世称“四六文”。

唐代科举以诗赋取士,其赋作即为源自骈文的律赋。

唐代公文亦为骈文,即四六体。

骈文由于迁就句式,堆砌辞藻,往往影响内容表达,韩愈、柳宗元提倡古文运动之后,骈文首遭一挫;韩、柳去世之后,影响又起,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皆此中好手,三人皆排行第十六,故世称“三十六体”。

入宋之后,在欧阳修等人率领之下,古文运动掀起第二轮高潮,散文大家迭出,而骈文自此渐衰。

古代诗人的特点

李白,浪漫主义,诗风飘逸洒脱;杜甫,现实主义,诗风沉郁顿挫.王维、孟浩然,边塞诗人,田园风格,此外,王维有“禅悦”.孟郊奇绝险怪.李商隐、杜牧晚唐,李无题诗多,他们写男女之情以及亡国之痛比较多.白居易诗歌特点是讽谕性极强,他一般只选择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一个主题,而且主题非常明确。

主观就是直接表述广泛地反映人民的苦难。

这其中有同情农民的作品,深刻地揭露统治者的罪恶。

韩愈韩愈诗歌的特点之一,用晚唐诗论家司空图的话说,就是“驱驾气势,若掀雷挟电,奋腾于天地之间”,简单地说,就是以气势见长,气势磅礴。

特点之二,是有意避开前代的烂熟套数,语言和意象力求奇特、新颖,甚至不避生涩拗口、突兀怪诞。

王勃王勃的诗歌的特点在于比较接近社会现实,所以常用诗歌对某些社会现象加以揭露。

王勃的文学主张崇尚实用,“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自己独特的风格,主观继承了“发愤抒情”的创作精神,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浪漫风格。

骆宾王他的诗寓有一种清新俊逸的气息,以封建时代忠义大节作为理论根据,号召人们起来反对正在筹建中的武周王朝,气势充沛,笔端带有情感。

...

唐代不同时期诗歌的不同特征

唐代 (618 -- 907) 的诗主要可为四期: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1. 初唐 (618 -- 712):初唐是唐诗的酝酿形成时期,主要的诗人有初唐四杰 (王勃、骆宾王、卢照邻、杨炯)、沈?期、宋之问、陈子昂。

1)诗境上:歌行在卢骆手里“从宫廷走到市井”(卢照邻《长安古意》);五律在王杨手里“从台阁移至江山塞漠”(杨炯《从军行》)。

(2)重视声律; (3)讲求骨气:如《从军行》慷慨豪迈;《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洗悲酸之态,爽朗超脱;《在狱咏蝉》有寄托。

四杰有自觉的变革文风的意识,提倡刚健骨气的文风。

杨炯《王勃集序》曰:“(龙朔变体)骨气都尽,刚健不闻。

思革其弊,用光志业。

”在他们的诗中已出现壮大、慷慨的作品。

杨炯《王勃集序》评王诗:“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

”认为王勃能以风骨充实作品,既壮健又有藻饰。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词旨华丽,固缘陈、梁之迹,骨气翩翩,意象老境,超然胜之。

”认为既有宫体诗华靡的一面,又有风骨。

他们努力开拓诗歌境界,能够运用比较畅达的气势来去感驾文辞,将六朝的骈俪转化为流丽矫健。

杜甫《戏为六绝句》: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2. 盛唐 (712 -- 675):盛唐时期是唐诗的黄金时代。

当时优秀诗人如群星丽天,还出现了两位光耀千古的伟大诗人 -- 李白和杜甫。

除李、杜外,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也是杰出的诗人。

初唐诗歌发展的脉络是从宫廷御用转向个人抒情。

盛唐诗歌普遍的主题是社会政治主题,盛唐诗歌反映了唐人重视事功、富有理想、高度自信、胸怀开朗、热情豪迈的总体风貌。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李白《上李邕》)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2)、表现新的体验。

即使是旧题材,也写出新体验。

如边塞诗。

3)、大眼光、大格局。

初唐诗歌精细,盛唐诗歌阔大。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回;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会须一饮三百杯……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将进酒》)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

(李白)王湾《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寒士阶层大量地走向诗坛。

3. 中唐 (766 -- 835):中唐的诗歌,不过是盛唐的延续。

中唐是唐诗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时期,也是继盛唐之后的又一个繁荣时期。

至贞元、元和年间,由于出现了韩孟、元白两大风格迥异的流派和刘禹锡、柳宗元等风格独标的名家,唐诗又掀起了第二次高潮。

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有三个高峰期,称为“三元”??开元、元和、元佑。

主要的诗人有韦应物、柳宗元、韩愈、孟郊、元稹、白居易。

与盛唐时期诗歌相比,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呈现如下的特征: 1)、诗歌作者和作品数量多、远远超过盛唐时期 2)、追求新变。

盛唐时期诗歌创作达到高峰,盛极难继,中唐诗人不得不另辟蹊径,追求新变。

正如白居易所说:“诗到元和体变新”(《余思未尽加为六韵重寄微之》。

借用,实际白是专指唱和长律而言)。

3)、多元化。

不同的诗人和创作群体有不同的新变追求,结果就形成诗歌创作的多元化。

其表现就是创作个性更为鲜明突出,风格流派更为丰富多样。

4. 晚唐 (836 -- 906):晚唐时期是唐诗从盛转入衰微的时代,多数的诗人以摹仿前人为能事,气度不足,艺术成就不高。

晚唐诗歌普遍带有衰飒悲凉的气氛,感伤色彩很浓。

叶燮《原诗?外篇》: 论者谓晚唐之诗,其音衰飒。

……盛唐之诗,春花也,……晚唐之诗,秋花也。

江上之芙蓉,篱边之丛菊,极幽艳晚香之韵,可不美乎? 余恕诚《唐诗风貌》把晚唐诗歌分为两大群体:一是穷士诗人,以贾岛、姚合、孟郊为代表,包括皮日休、陆龟蒙。

风貌特点:收敛境界缩小、淡冷淡泊冷清的心理、着意写诗用心思。

二是绮艳诗人,以“小李杜”、温庭筠为代表。

风貌特点:悲怆、绮丽、委婉。

晚唐诗人以李商隐、温庭筠、杜牧三人为代表。

初唐约百年,诗人大约270人,诗歌2757首,其中心问题是要批判地继承六朝文学,融合南北文风,为诗歌发展开辟一条健康的发展道路。

初唐百年诗歌的演进,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即前后两个五十年。

初唐的前五十年可说是宫廷诗的时代(2)。

从作家来讲,初唐前五十年主要是以李世民为代表,包括李百药、虞世南、马周、许敬宗、杨师道、长孙无忌、魏征、上官仪、褚亮等人在内的作家群,而以“绮错婉靡为本”的“上官体”为这一时期的代表。

初唐的后五十年是逐步突破旧的诗风,建立唐诗风范的时期。

这一时期,文坛上比较热闹,改革诗风的呼声与创作实践同样强烈,先是高宗武后时期,以“文章名天下”的初唐四杰登上诗坛,把诗歌的题材从宫廷移到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与塞漠,感情基调也清新健康起来,继之有沈?期、宋之问确立了律诗这种新形式。

最后是陈子昂登高一呼,痛斥齐梁,高倡风骨,为唐诗开展健康地发展道路。

总而言之,初唐诗歌虽未完全摆脱六朝的浮华和纤弱...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网 王勃的著名诗词有哪几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