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历史上的反腐对联



您说的是来自于人民网的一篇文章,相关的解释奉上,请你参考:揭秘古代最有影响力的“反腐”对联我国封建时代,受儒学熏陶的官员中,不乏廉洁奉公者。他们往往在官衙衙门和厅堂撰题对联,表明心迹、抱负、政愿等等

您说的是来自于人民网的一篇文章,相关的解释奉上,请你参考:

揭秘古代最有影响力的“反腐”对联

我国封建时代,受儒学熏陶的官员中,不乏廉洁奉公者。他们往往在官衙衙门和厅堂撰题对联,表明心迹、抱负、政愿等等。这些对联既是警策,也是承诺。其中,有的立意新颖,竟然影响了数代人。本文以戒贪联为例加以说明。

“宽一分则民多受一分赐,取一文则官不值一文钱。”这是明代南安知府张津题写于浙江海宁谯楼的题联。上联,提倡对民实行惠政;下联,诫勉属官务守清廉。张津,明成化二十三年进士,官至户部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张津不受贿,不徇私,依法办事,受到老百姓的称赞和拥戴。这副对联是我国目前保存最为完好、也是影响最大的戒贪联。

张津的“取一文则官不值一文钱”的防腐创意,被为官清廉者竞相引用、点化。一百多年后,清康熙江南提督张伯行改写成如下联语:“宽一分,民受益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据《清史稿》载:张伯行,疾恶如仇,从不与贪官污吏为伍,而且敢于抵制上司的横征暴敛。他离任时,百姓沿途相送,康熙皇帝称赞他是“真能以百姓为心者”。

山西汾阳知县汤信,则另辟蹊径,从赌咒发誓的角度立意,将张津的防腐创意改造为:“作汾阳一行吏,春温秋肃;受暮夜半文钱,地灭天诛。”汤信,清廉严谨,剔弊除奸,爱民如子,两袖清风,深受百姓爱戴。他自题的这一联,就挂在县衙大堂内。

过了将近三百年,清乾隆御史钱沣又将张津的创意向前推进一步,他强调,不仅不贪,更要为老百姓办实事:“爱半文不值半文,莫谓世无知者;作一事须精一事,庶几心乃安然。”钱沣,乾隆二十六年进士。他刚正不阿,被誉为清代知识分子的泰斗。当时朝廷内外贪腐成风,他当湖南学政时,前往各县视察。按当时的潜规则,学子要凑钱向学政致意。但钱沣一概不受,当时湖南就传诵着“钱沣来了不要钱”的民谣。不仅如此,钱沣还勇敢反腐。开始,弹劾陕甘总督毕沅贪污,接着,扳倒国泰。钱沣因此而名声大振,一年之内,连升三级,出任通政司副使。

在强调要为老百姓办好每一件事上,距钱沣约半个世纪的陶澍“英雄所见略同”。清道光年间的陶澍人称“陶青天”,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爱民如子。37岁升任江苏道监察御史时,挥毫写就此联:“要半文不值半文,莫道人无知者;办一事须了一事,如此心乃安然。”表明了自己抱节自守、为民谋利之心迹。如今读来依然亲切。

又过了约半个世纪,光绪年初任兴义府知府的余云焕撰联,一脉相承,异曲同工:“不要百姓半文钱,原非异事;但问一官二千石,所造何功?”余云焕认为,官员不拿老百姓的钱财是天经地义的,不值得大惊小怪;问题是,自己拿了国家不少俸禄,究竟做出了什么政绩?做官不能只满足于廉洁,做官要做事,要有作为!

清顺治十六年任潜山县令的常太忠自撰的法堂楹联,则虑及子孙后代:“赃官贪婪,将图富也,敦知后代不贤,以一掷弃千金,枉自遗百般唾骂;良吏清操,岂望名哉?实痛小民所苦,守千天如一日,难尽保万姓平康。”此联将赃官心态与良吏操守比照成联,颇能昭其心志。常太忠在任时公平执法,不徇私情。康熙二年,升保定府同知。离任时,“攀辕号泣者,络绎于道。”

无独有偶,潜山还有一清廉的县令,名叫魏其瑸,乾隆二年任潜山县令。他也有一副名联:

“贪亦何难,只凭天理照来,这般作孽钱,剜肉医疮,怎叫子孙受用?酷真不可,须把良心勘去,那个无情棒,敲肤挟髓,枉担父母称呼!”此联自警警人,刻意良深。任职期间,他兴利除弊,为政清廉。旧志称:“潜人士称颂贤父母者,必曰:‘前有常公,后有魏公’。”

距张津约四百年的清同治年间,西宁知府龙锡庆,将张津的“取一文则官不值一文钱”的创意,加上虑及子孙的考量,在府署大堂挂出下面这副对联:“要一文非分钱,幽有鬼神,明有国法;做半点昧心事,近报自身,远报儿孙。”龙锡庆在任期间,因为公正清廉而受到百姓爱戴。

清末,政权已是摇摇欲坠,贪贿成风,但官场仍有洁身自好的官吏。乐亭知县仵墉便是。他效法前人立意,加以改造而撰写下面一联以自勉:

“受一文分外钱,远报儿孙近报身;做半点亏心事,幽有鬼神明有天。”仵墉,陕西蒲城人,光绪二十九年进士。此时,清朝官场已经腐败不堪。但四百多年前张津的“取一文则官不值一文钱”的防腐创意,仍然深刻地影响着他,他任上平反了不少冤狱,很受当地民众拥戴。一次,他化装下乡私访。天黑后,发现有人紧紧跟踪,便停步询问。跟踪者是当地的一位农民,回答说:“我认识知县大人。知县大人为我们百姓办事,黑夜单身下乡,怕不安全,我特来保护您。”

求原创反腐倡廉诗词!!

(一)

公开贿选实堪忧,抛弃真才品德优。

选票一张千百块,挨家挨户派人收。

(二)

一人活动众相谋,组织专门班子筹。

明确分工拉选票,资金不足四方求。

(三)

平时正派不随流,面对歪风尽摆头。

唯恐自身难保险,违心只得效前尤。

(四)

违章贿选患无穷,结派拉帮败党风。

清政廉明才是举,公开公正众人崇。

关于反腐倡廉的名言警句 诗歌 要有出处的

临大事而不惧,守大节而不可夺。 爱民者强,不爱民者弱。居官之所恃者,在廉。其所以能廉者,在俭。知能不举,则为失材,知恶不黜,则为祸始。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抱公绝私,是为率职。有钱难买回头看,头若回看后悔无。反水难收,后悔何及。事不三思终有悔,人能百忍自无忧。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早知今日事,悔不慎当初。守天下之法者吏也,吏不良则有法莫守。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古人云:“祸福无门,惟人所召。”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真廉无廉名,立名者正所以贪。茫茫九衢中,百祸起一贪。人臣之欺君误国,必自其贪于货赂也。败于功者,贪功者也;死于利者,穷利者也。欲心难厌如溪壑,财物易尽若漏卮。私义行则乱,公义行则治。已为而悔,莫若早戒;患至而忧,不如预谋。凡吏胜其职,则事治,事治则利生;不胜其职,则事乱,事乱则害成。夫前车覆,后车戒;前事之失,后事之鉴。不廉则无所不能,不耻则无所不为。当杀而虽贵重,必杀之,是刑上究也。古人云:“晨钟暮鼓,惊醒多少名利之客。”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多欲伤生。今人臣受任,居高位,食厚禄,当须履公正,蹈公清,则无灾害,长守宝贵矣。渔人张网于渊,以制吞舟之鱼。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差若毫厘,缪以千里。治天下国家,心本诸身。其身不正,而能治天下国家者,无之。言则我从,斯我之贼。迷于利欲者,如醉酒之人;人不堪其丑,而己不觉也。贪者,怨之本也,……厚贪则怨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忧民之忧民亦忧其忧,乐民之乐民亦乐其乐。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对腐败分子,发现一个就要查处一个,绝不姑息,绝不能手软。执法如山,守身如玉。在官惟明,莅事惟平,立身惟清。两袖清风身欲飘,杖藜随月步长桥。洁廉为心,忠信为仗;文章在册,功德在民。我们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广大人民谋利益。彻底取缔贪官污吏。做几件人民满意的事情。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更大胆地改革开放,另一个是抓紧惩治腐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权力是把双刃剑,要警惕权力本身对掌权者的腐蚀……以俭立名,以侈自败。有德者皆由俭来也。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临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要道之本,正己而已矣。平直真实者,正之主也。过载者沉其舟,欲胜者杀其身。不自重者致辱,不自畏者招祸。贪人求利,身不死不休。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党与人民在监督,众目睽睽难逃脱。

历史上的反腐对联

您说的是来自于人民网的一篇文章,相关的解释奉上,请你参考:揭秘古代最有影响力的“反腐”对联 我国封建时代,受儒学熏陶的官员中,不乏廉洁奉公者。他们往往在官衙衙门和厅堂撰题对联,表明心迹、抱负、政愿等等。这些对联既是警策,也是承诺。其中,有的立意新颖,竟然影响了数代人。本文以戒贪联为例加以说明。 “宽一分则民多受一分赐,取一文则官不值一文钱。”这是明代南安知府张津题写于浙江海宁谯楼的题联。上联,提倡对民实行惠政;下联,诫勉属官务守清廉。张津,明成化二十三年进士,官至户部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张津不受贿,不徇私,依法办事,受到老百姓的称赞和拥戴。这副对联是我国目前保存最为完好、也是影响最大的戒贪联。 张津的“取一文则官不值一文钱”的防腐创意,被为官清廉者竞相引用、点化。一百多年后,清康熙江南提督张伯行改写成如下联语:“宽一分,民受益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据《清史稿》载:张伯行,疾恶如仇,从不与贪官污吏为伍,而且敢于抵制上司的横征暴敛。他离任时,百姓沿途相送,康熙皇帝称赞他是“真能以百姓为心者”。 山西汾阳知县汤信,则另辟蹊径,从赌咒发誓的角度立意,将张津的防腐创意改造为:“作汾阳一行吏,春温秋肃;受暮夜半文钱,地灭天诛。”汤信,清廉严谨,剔弊除奸,爱民如子,两袖清风,深受百姓爱戴。他自题的这一联,就挂在县衙大堂内。 过了将近三百年,清乾隆御史钱沣又将张津的创意向前推进一步,他强调,不仅不贪,更要为老百姓办实事:“爱半文不值半文,莫谓世无知者;作一事须精一事,庶几心乃安然。”钱沣,乾隆二十六年进士。他刚正不阿,被誉为清代知识分子的泰斗。当时朝廷内外贪腐成风,他当湖南学政时,前往各县视察。按当时的潜规则,学子要凑钱向学政致意。但钱沣一概不受,当时湖南就传诵着“钱沣来了不要钱”的民谣。不仅如此,钱沣还勇敢反腐。开始,弹劾陕甘总督毕沅贪污,接着,扳倒国泰。钱沣因此而名声大振,一年之内,连升三级,出任通政司副使。 在强调要为老百姓办好每一件事上,距钱沣约半个世纪的陶澍“英雄所见略同”。清道光年间的陶澍人称“陶青天”,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爱民如子。37岁升任江苏道监察御史时,挥毫写就此联:“要半文不值半文,莫道人无知者;办一事须了一事,如此心乃安然。”表明了自己抱节自守、为民谋利之心迹。如今读来依然亲切。 又过了约半个世纪,光绪年初任兴义府知府的余云焕撰联,一脉相承,异曲同工:“不要百姓半文钱,原非异事;但问一官二千石,所造何功?”余云焕认为,官员不拿老百姓的钱财是天经地义的,不值得大惊小怪;问题是,自己拿了国家不少俸禄,究竟做出了什么政绩?做官不能只满足于廉洁,做官要做事,要有作为! 清顺治十六年任潜山县令的常太忠自撰的法堂楹联,则虑及子孙后代:“赃官贪婪,将图富也,敦知后代不贤,以一掷弃千金,枉自遗百般唾骂;良吏清操,岂望名哉?实痛小民所苦,守千天如一日,难尽保万姓平康。”此联将赃官心态与良吏操守比照成联,颇能昭其心志。常太忠在任时公平执法,不徇私情。康熙二年,升保定府同知。离任时,“攀辕号泣者,络绎于道。” 无独有偶,潜山还有一清廉的县令,名叫魏其瑸,乾隆二年任潜山县令。他也有一副名联: “贪亦何难,只凭天理照来,这般作孽钱,剜肉医疮,怎叫子孙受用?酷真不可,须把良心勘去,那个无情棒,敲肤挟髓,枉担父母称呼!”此联自警警人,刻意良深。任职期间,他兴利除弊,为政清廉。旧志称:“潜人士称颂贤父母者,必曰:‘前有常公,后有魏公’。” 距张津约四百年的清同治年间,西宁知府龙锡庆,将张津的“取一文则官不值一文钱”的创意,加上虑及子孙的考量,在府署大堂挂出下面这副对联:“要一文非分钱,幽有鬼神,明有国法;做半点昧心事,近报自身,远报儿孙。”龙锡庆在任期间,因为公正清廉而受到百姓爱戴。 清末,政权已是摇摇欲坠,贪贿成风,但官场仍有洁身自好的官吏。乐亭知县仵墉便是。他效法前人立意,加以改造而撰写下面一联以自勉: “受一文分外钱,远报儿孙近报身;做半点亏心事,幽有鬼神明有天。”仵墉,陕西蒲城人,光绪二十九年进士。此时,清朝官场已经腐败不堪。但四百多年前张津的“取一文则官不值一文钱”的防腐创意,仍然深刻地影响着他,他任上平反了不少冤狱,很受当地民众拥戴。一次,他化装下乡私访。天黑后,发现有人紧紧跟踪,便停步询问。跟踪者是当地的一位农民,回答说:“我认识知县大人。知县大人为我们百姓办事,黑夜单身下乡,怕不安全,我特来保护您。”

《廉政文化校园》为主题材作一篇以反腐倡廉为了内容的诗歌,散文

《酌贪泉诗》

——晋·吴隐之

古人言此水,一歃怀千金。

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蝉》

——唐·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书端州郡斋壁》

——宋·包拯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

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入京》

——明·于谦

绢帕麻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廉泉》

——明·张好宁

香花墩上有奇泉,饮罢头痛始觉贪。

争得长江大河水,悉于廉泉得其源!

《拒礼诗》

——明·况钟

清风两袖朝天去,不带江南一寸棉。

惭愧士民相饯送,马前洒泪注如泉。

《离任》

——明·况钟

捡点行囊一担轻, 京华望去几多程。

停鞭静忆为官日, 事事堪持天日盟。

《罢郡》

——清·蔡信芳

罢郡轻舟回江南, 不带关中一点棉。

回看群黎终有愧, 长亭一别心黯然。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清·郑板桥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任满偈城隍》

——明·胡守安

一官来此几经春, 不愧苍天不负民。

神道有灵应识我, 去时还似到时贫。

《题贿金》

——明·吴讷

萧萧行李向东还,要过前途最险滩。

若有赃私并土物,任他沉在碧波间。

《不畏人知畏己知》

——清·叶存仁

月白清风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

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

《咏史》

——唐·李商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明·李汰:

义利源头识颇真,黄金难换腐儒心。

莫言暮夜无知者,须知乾坤有鬼神。 只找到诗,不知道可不可以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网 历史上的反腐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