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唐宋八大家诗词风格 唐宋八大家写诗风格



唐宋八大家和七下语文古诗词复习资料韩愈(768-824)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河南南阳人,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首,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地位崇高,苏东坡称赞他为

唐宋八大家和七下语文诗词复习资料

韩愈(768-824)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河南南阳人,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首,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地位崇高,苏东坡称赞他为”文起八代之衰”。他在科名和仕途上屡受挫折,思想倾向复古。他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维护唐王朝统一。在思想上提倡儒家正统思想,批判佛老思想。他领导了唐代反骈文的“古文运动”,反对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文风。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他的文章气势宏大、豪逸奔放、曲折多姿、新奇简劲、逻辑严整、融会古今,无论是议论、叙事或抒情,都形成独特的风格,达到前人不曾达到的高度。他的作品都收在《昌黎文集》里。

柳宗元(773-819)

柳宗元,字子厚,祖籍河东,世称柳河东,生于长安,贞元初年进士,官监察御史。顺宗时,王叔文执政,他任礼部员外郎,锐意推行政治改革。不久,王叔文失败,他也被贬为永州司马,迁柳州刺史。在南方凡十四年,死于柳州。唐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 作为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和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反对六朝以来笼罩文坛的绮靡浮艳文风,提倡质朴流畅的散文。著有《柳河东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

欧阳修(1007-1072)

欧阳修,字永叔,祖籍江南西路吉州永丰县(今属江西)号“醉翁”、“六一居士”,杰出博学的散文家,宋代散文革新运动的卓越领导?,唐宋八大家之一。由于忧国忧民,刚正直言,欧阳修宦海升沉,历尽艰辛,但是创作却”愈穷则愈工”。他取韩愈”文从字顺”的精神,极力反对浮靡雕琢、怪僻晦涩的“时文”,提倡简而有法、流畅自然的风格,作品内涵深广,形式多样,语言精致,富情韵美和音乐性。许多名篇,如《醉翁亭记》、《秋声赋》等,已千古传扬。

苏洵,苏轼,苏辙

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人。苏洵和他儿子苏轼、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他的散文主要是史论和政,他继承了《孟子》和韩愈的议论文传统,形成自己的雄健风格,语言明畅,理反复辨析,很有战国纵横家的色彩;有时不免带有诡辨气息,是其短处。著有《嘉佑集》。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生于四川眉山。北宋大文学家、书画家,有多方面的创作才能,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独到的成就。世称苏东坡。

苏辙(1039-1112),字子由,一字同叔,号栾城,晚号颍滨遗老,四川眉山人。他在父兄的熏陶和影响下,自幼博览群书,抱负宏伟。宋徽宗继位,他遇赦北归,寓居颍昌,闭门谢客,潜心著述,过了十二年闲适而孤独的生活。政和二年病逝,终年七十四岁。著有《栾城集》、《栾城后集》。

王安石(1021-1086)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曾封荆国公,后人称王荆公,谥文,又称王文公。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中国散文史上著名的“唐代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峭直简洁、富于哲理、笔力豪悍、气势逼人、词锋犀利、议论风生,开创并发展了说理透辟、论证严谨、逻辑周密、表达清晰、熔?事和议论于一炉的独特散文文体。

曾巩(1019-1083)

曾巩,字子固,建昌军南丰县人(属今江西),宋代新古文运动的重要骨干,唐宋八大家之一。“十二岁能文,语已惊人”的曾巩,资质警敏聪慧;成年后,因文才出众,备受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赏识。曾巩有浓厚的儒家思想,主张先道后文,极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他的学术和文章,生前已传誉遐迩,身后更盛名不衰。曾巩散文作品甚丰,尤长于议论和记叙。他的议论文立论精策,不枝不蔓,纡徐曲折,从容敦厚;记叙文则思玫明晰,俯仰尽意,精练生动,耐人寻味。

高中必修一至五,唐宋诗词和唐宋八大家中文言文中出现的奇和迁字,要解释和例句

奇 形 ji

(字源见奇。本义:奇特,奇异)

单数,偶之对

奇,一曰不耦。――《说文》

阳数奇。――《白虎通·嫁娶》

一算为奇。――《仪礼·乡射礼》

奇肱之国,其人一臂三目,有阴有阳。――《山海经·海外西经》

每奇日,未尝不视朝。――《资治通鉴》

又如:奇日(奇数之日。即单日);奇左(仅有左臂);奇肱(仅有一臂。又指古代神话中的国名);奇偏(偏于一方面,片面)

(迁)

qiān

(1) ㄑㄧㄢˉ

(2) 机关、住所等另换地点:~居。~移。~徙。

(3) 变动,转变:变~。~就(改变自己的意见,凑合别人)。~延(拖延)。~怒。事过境~。

(4) 贬谪,放逐:~谪(贬官远地)。~客(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

(5) 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升~。

(6) 郑码:WME,U:8FC1,GBK:C7A8

(7) 笔画数:6,部首:辶,笔顺编号:312454

详细字义

〈动〉

1. (形声。从辵,“辵”表移动。形声字声旁有时有表意作用,此即一例。本义:向高处迁移)

2. 同本义 [ascend]

迁,登也。——《说文》

迁,徙也。——《尔雅》

迁,移也。——《广雅》

既其女迁。——《诗·小雅·巷伯》

出自幽谷,迁于乔马。——《诗·小雅·伐木》

3. 又如:迁莺(指迁升飞翔的黄莺。喻登第)

4. 晋升或调动 [promote]

帝迁明德。——《诗·大雅·皇矣》

迁至栘中。——《汉书·李广苏建传》

迁为太史令。——《后汉书·张衡传》

迁我如振落叶。——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迁淳安知县。——《明史》

5. 又如:迁于乔木(比喻升官);迁除(指官吏的升调委派);迁乔(官吏由低职升到高职位);迁封(加封爵位);迁官(晋升官爵)

6. 徙居;搬动 [move;migrate;change one s residence]

二曰询国迁。——《周礼·小司寇》。注:“谓徒都改邑也。”

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孟子·梁惠王下》

盘庚之迁。—— 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战守迁皆不及施。——宋· 文天祥《 指南录 后序》

7. 又如:迁次(移居,迁移);迁幸(旧指天子迁居他处);迁神(移灵,移柩);迁海(从濒海之地向内地迁徙);迁祔(迁徙墓地);迁冗(迁徙逃散);迁京(迁都);迁座(迁移灵座);迁土(迁离乡土);迁宅(犹迁居);迁邻(迁居择邻)

8. 变更,变动 [change]

有百世不迁之宗。——《礼记大传》。注:“犹变易也。”

饬令,则法不迁。——《韩非子·饬令》

其迁极渐。——[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9. 又如:事过境迁;迁正(变异历制);迁易(改变);迁染(人的性情被习俗沾染而有所改变);迁兰变鲍(在无形中渐渐受影响而同化);迁日(更改日期)

10. 死亡 [die]。如:迁神(死亡);迁形(死亡);迁徂(离去);迁殂(犹去世);迁神(僧人逝世);迁逝(犹死去;离去)

11. 流放;放逐 [banish]

怒而迁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及夫大逆不道,然后掩捕而迁之。——唐· 柳宗元《封建论》

12. 又如:迁放(流放);迁逐(贬斥放逐);迁窜(迁逐流放)

13. 贬谪,降职 [banish from the court]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岳阳楼记》

14. 又如:迁斥(贬斥,放逐);迁臣(指贬斥远地的官吏);迁削(谪降削职);迁凑(迁就凑合);迁寺(谪降削职)

15. 离散 [disperse]

成而不迁。——《国语·晋语》。注:“离散也。”

16. 又如:迁逃(逃走;逃离);迁逝(消逝,流失);迁摇(离散动摇)

求一些比较著名的文学知识,如唐宋八大家之类,第一部诗集之类的。

1. 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2.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3. 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4. 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5. 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6. 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 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8. 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9. 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10. 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11. 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12.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13. 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14. 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15. 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16. 乐府双璧:木兰词 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

.. 17. 史学双璧:史记 资治通鉴

18. 二拍:初刻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 (凌蒙初)

19. 大李杜:李白 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 杜牧

20. 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 郭沫若

21. 三不朽:立德 立功 立言

22. 三代:夏 商 周

23. 《春秋》三传:左传 公羊传 谷梁传

24. 三王:夏禹 商汤 周公

25. 三山:蓬莱 方丈 瀛洲

26. 三教:儒 释 道

27. 三公:周时,司马 司徒 司空

西汉,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清明,太师 太傅 太保

28. 三曹:曹操 曹丕 曹植

29. 公安三袁:袁宗道 袁宏道 袁中道

30. 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 武昌黄鹤楼 南昌滕王阁

31. 岁寒三友:松 竹 梅

32. 三辅:左冯翊 右扶风 京兆尹

33. 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34. 殿试三鼎甲:状元 榜眼 探花

35. 中国三大国粹:京剧 中医 中国画

36. 三言: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冯梦龙)

37. 儒家经典三礼:周礼 仪礼 礼记

38. 三吏:新安吏 石壕吏 潼关吏

39. 三别: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

40. 郭沫若 “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 湘果 棠棣之花

41. 茅盾“蚀”三部曲:幻灭 动摇 追求

农村三部曲:春蚕 秋收 残冬

42. 巴金“爱情”三部曲:雾 雨 电

“激流”三部曲:家 春 秋

43. 第一部国别史:国语

44. 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 战国策

45. 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46. 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47. 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

48. 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 论文》(曹丕)

49. 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

50. 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

51. 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

52. 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谈》

53. 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54. 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

文学常识大全(2)

1. 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2. 我国第一部介绍进化论的译作:严复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他是一个由不懂外,却成了翻译家的人。

3. 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4. 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说是:狂人日记

5. 第一位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是:叶圣陶

6. 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西游记

7. 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是:(夏衍)包身工

8. 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 .其作品是; 龙须沟

9. 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 墨

10. 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别被尊至圣和亚圣。

11. 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有两大词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 以王维,孟在为代表的其风格,前者雄浑豪,后者恬淡疏朴

12. 常把宋词分为豪放,婉约两派。前者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后者以柳永,周邦彦,李清照为代表。

13. “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反对旧礼教,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14. 两篇《狂人日记 的作者分别是:俄罗斯的果戈里 我国的鲁迅

15. 世界文学中有两大史诗:伊利亚特 奥德赛

16. 佛教三宝是:佛(大知大觉的) 法(佛所说的教义)僧(继承或宣扬教义的人)

17. 三从四德中三从:未嫁从父 既嫁从夫 夫死从子

四德:妇德 妇言 妇容 妇功/品德 辞令 仪态 女工

18.初伏,中伏,末伏统称三伏。夏至节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的第一天,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的第一天,立秋节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的第一天。初伏,末伏后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

19.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 群为臣纲 夫为妻纲

五常:仁 义 礼 智 信

20.三姑六婆:三姑:尼姑 道姑 卦姑

六婆:媒婆 师婆(巫婆) 牙婆 虔婆 药婆 接生婆

21.三皇五帝:三皇:伏羲 燧人 神农

五帝:黄帝 颛琐 帝喾 尧 舜

22.三教九流:三教:儒 道 释

九流:儒家 道家 阴阳 法 名 墨 纵横 杂 农

23.三山五岳:东海里的三座仙山:瀛洲、蓬莱、方丈;

五岳:东岳泰山 南岳衡山 西岳华山 北岳恒山 中岳嵩山

24.三性:祭祀用的牛羊猪(太牢)(无牛为少牢)

25.三一律:欧洲古典广义戏剧理论家所制定的戏剧创作原则,就是地点一致,时间一致,情节一致。

26.佛教三昧:止息杂虑,心专注于一境。(修行方法之一)

27.佛教三藏:总说根本教义为经,述说戒律为律,阐发教义为论(通晓三藏的叫三藏法师)

28.三省六部:三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

六部:吏 户 礼 兵 刑 工

29.三苏:苏洵 苏轼 苏辙 三军:上中下/左中右/海陆空

30.三吴:吴郡 吴兴 会稽(丹阳) 三国:魏 蜀 吴

31.三秦:雍王(西) 塞王(东) 瞿王(陕西北)

32.三楚:港陵-南楚 吴-东楚 彭城-西楚

33.三原色:红 绿 蓝

34.三坟五典:三坟:伏羲 神农 黄帝

五典:少昊 颛顼 高辛 唐尧 虞 舜

35.三体石经:尚书 春秋 左传/古文 小篆 汉隶三种字体书写

3.新中国第一位获得 人民艺术家 称号的作家:老舍。其作品是:《龙须沟》

4.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5.第一位女词人,亦称 一代词宗 :李清照

6.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

7.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8.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

9.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墨

10.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别被尊至圣和亚圣。

11.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有两大词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以王维,孟在为代表的其风格,前者雄浑豪,后者恬淡疏朴

12.常把宋词分为豪放,婉约两派。前者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后者以柳永,周邦彦,李清照为代表。

13. 五四 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反对旧礼教,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14.两篇《狂人日记》的作者分别是:俄罗斯的果戈里我国的鲁迅

15.世界文学中有两大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

16.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

17.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18.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

19.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

20.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

21.岁寒三友:松竹梅

22.三辅: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

23.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24.殿试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

25.中国三大国粹:京剧中医中国画

26.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

27.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28.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29.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30.佛教三宝是:佛(大知大觉的)法(佛所说的教义)僧(继承或宣扬教义的人)

31.茅盾 蚀 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

32.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33.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34.《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35.三王:夏禹商汤周公

36.三山:蓬莱方丈瀛洲

37.郭沫若 女神 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果棠棣之花

38.巴金 爱情 三部曲:雷电雨 激流 三部曲:家春秋

39.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40.三代:夏商周

42.三体石经:尚书春秋左传古文小篆汉隶三种字体书写

43.三从四德: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品德辞令仪态女工

44.初伏,中伏,末伏统称三伏。夏至节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的第一天,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的第一天,立秋节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的第一天。初伏,末伏后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

45.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群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46.三姑六婆:三姑:尼姑道姑卦姑六婆:媒婆师婆(巫婆)牙婆虔婆药婆接生婆

47.三皇五帝:三皇:伏羲燧人神农五帝:黄帝颛琐帝喾尧舜

48.三教九流:三教:儒道释九流:儒家道家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

49.三山五岳:东海里的三座仙山:瀛洲、蓬莱、方丈

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50.三性:祭祀用的牛羊猪(太牢)(无牛为少牢)

51.三一律:欧洲古典广义戏剧理论家所制定的戏剧创作原则,就是地点一致,时间一致,情节一致。

52.佛教三昧:止息杂虑,心专注于一境。(修行方法之一)

53.佛教三藏:总说根本教义为经,述说戒律为律,阐发教义为论(通晓三藏的叫三藏法师)

54.三省六部:三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55.三军:上中下左中右海陆空

56.三苏:苏洵苏轼苏辙

57.三吴:吴郡吴兴会稽(丹阳)三国:魏蜀吴

58.三秦:雍王(西)塞王(东)瞿王(陕西北)

59.三楚:港陵-南楚吴-东楚彭城-西楚

60.三坟五典:三坟:伏羲神农黄帝五典:少昊颛顼高辛唐尧虞舜

61.三曹:曹操曹丕曹植--我国古代建安文学的代表

62.三公:周时,司马司徒司空西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清明,太师太傅太保

63.三教:儒释道

文学常识大全(3)

1.经典四书:大学 中庸 孟子 论语

2.四大类书:太平御览 册府元龟 文苑英华 全语文

3.战国四君:齐国的孟尝君 赵国的平原君 楚国的春申君 魏国的信陵君

4.初唐四杰:王勃 杨炯 卢照邻 骆宾王

5.北宋文坛四大家:王安石 欧阳修 苏轼 黄庭坚

6.元曲四大家:关汉卿 马致远 白朴 郑光祖

7.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 祝枝山 文徵明 周文宾

8.北宋四大书法家:苏轼 黄庭坚 米芾 蔡襄

9.楷书四大家:唐-颜真卿 柳公权 欧阳洵 元-赵孟?

10.书法四体:真(楷) 草 隶 篆

11.文房四宝:湖笔 微墨 宣纸 端砚

12.中国四大藏书阁:北京的文渊阁 沈阳文溯阁 承德文津阁 杭州文澜阁

13.古代秀才四艺(文人雅趣):琴 棋 书 画

14.国画四君子:梅 兰 竹 菊

15.书四库:经 史 子 集

16.兄弟四排行:伯(孟) 仲 叔 季

17.五胡:匈奴 鲜卑 羯 氐 羌

18.五花:金菊花-卖花女 木棉花-街上为人治病的郎中 水仙花-酒楼上的歌女 火辣花-玩杂耍的 土牛花-某些挑夫

19.八门:巾-算命占卦的 皮-卖草药的 彩-变戏法的 挂-江湖卖艺的 平-说书评弹的 团-街头卖唱的 洞-搭蓬扎纸的 聊-高台唱戏的

20.竹林七贤:嵇康 阮籍 山涛 向秀 阮咸 王戎 刘伶

21.建安七子:孔融 陈琳 王粲 徐千 阮瑀 应瑒 刘桢

22.七政(七纬):日 月 金 木 水 火 土

23.战国七雄:赵 魏 韩 齐 秦 楚 燕

24.七情:喜 怒 哀 惧 爱 恶 欲

25.七大古都:北京 西安 洛阳 开封 南京 杭州 安阳

26.神话八仙:铁拐李 汉钟离 张果老 何仙姑 蓝采和 吕洞宾 韩湘子 曹国舅

27.唐宋散文八大家: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王安石 曾巩

28.文起八代之衰中的八代:东汉 魏 宋 晋 齐 梁 陈 隋

29.四时八节中的八节指:立春 春分 立夏 夏至 立秋 秋分 立冬 冬至

30.八卦:乾 坤 震 巽 坎 离 艮 兑分别象征天 地 雷 风 水 火 山 泽

31.八股文中的八股:破题 承题 起讲 入手 起股 中股 后股 束股

32.扬州八怪指;汪士慎 李鳝 金农 黄慎 高翔 郑燮 罗聘

33.九州指:冀 兖 青 荆 扬 梁 雍 徐 豫

34.九族指:高祖 曾祖 祖父 父 本身 子 孙 曾孙 玄孙

35.九章指:惜诵 涉江 哀郢 抽思 怀沙 思美人 惜往日 橘颂 悲回风

36.九歌指:东皇太一 云中君 湘君 湘夫人 大司命 少司命 东君 河伯 山鬼国殇 礼魂

37.十家指;九流加上小说家

38.中国历史上十女诗人指:班婕妤(班固之祖姑) 蔡琰 左芬(左思之妹) 苏惠谢道韫 鲍令晖(鲍照之妹) 薛涛 李清照 朱淑贞 秋瑾

39.中国十大古典悲剧:《窦娥冤》 《赵氏孤儿》 《精忠旗》 《清忠谱》 《桃花扇》《汉宫秋》《琵琶记》《娇红记》《长生殿》《雷峰塔》

40.中国十大古典喜戏:《救风尘》《玉簪记》《西厢记》《看钱奴》《墙头马上》《李逵负荆》《幽阁记》《中山狼》《风筝误》

41.十天干: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42.中国十部著名歌剧:《白毛女》《王贵和李香香》《小二黑结婚》《刘胡兰》《洪湖赤卫队》《草原之歌》《红霞》《刘三姐》《红珊瑚》《江姐 》

43.十二地支: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44.十二生肖:鼠 牛 虎 兔 龙 蛇 马 羊 猴 鸡 犬 猪

45.十二时:夜半 鸡鸣 平旦 日出 食时 隅中 日中 日昳 脯时 日入 黄昏 人定

46.十二律:黄钟 大吕 太簇 夹钟 姑洗 仲吕 蕤宾 林钟 夷则 南吕 无射 应钟

47.十三经:《易经》《尚书》《诗经》《周礼》《仪礼》《左传》《礼记》《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孟子》《孝经》《尔雅》

48.七夕指:七月七日

49.十恶不赦中的十恶指:谋反 谋大逆 谋叛 恶逆 大道 大不敬 不孝 不睦 不义 内乱

文学常识大全(4)

1. 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 峨眉山 普陀山 九华山

2. 中国四大发明:指南针 造纸术 印刷术 火药

3. 中医四诊:望 闻 问 切

4. 戏曲四行当:生 旦 净 丑

5. 道教四大名山:湖北武当山 江西龙虎山 四川青城山 安徽齐云山

6. 四大石窟: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麦积山石窟 敦煌莫高窟

7. 黄山四绝:奇松 怪石 云海 温泉

8. 泰山四大奇观:旭日东升 晚霞反照 黄河金带 云海玉盘

9. 中国四大名楼;岳阳楼 黄鹤楼 腾王阁 太白楼

10. 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红楼梦

11. 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李宝嘉) 二年目睹之怪现状(吴研人) 老残游记(刘鄂) 孽海花(曾朴)

12. 民间四大传说:牛郎织女 孟姜女寻夫 梁山伯与祝英台 白蛇与许仙

13. 古代四美女:西施(沉鱼) 王昭君(落雁)貂禅(闭月) 杨玉环(羞花)

14. 古代四美:音乐 珍味 文章 言谈/ / 良晨 美景 赏心 乐事

15. 苏门四学士:黄庭坚 秦观 曾补之 张来

16. 四史:史记 汉书 君汉书 三国志

17. 历史上四大书院庐山白鹿洞 长沙岳麓 衡阳石鼓

18. 商丘应天府

19. 古代祥瑞四灵:龙 凤 麒麟 龟

20. 宋中兴四诗人:陆游 杨万里 范大成 尤袤

21. 科考四级及录取者称谓:院试-秀才 乡试-举人 会试-贡生 殿士-进士

22. 千古文章四大家: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23. 有很高史学和文学价值的三史:史记 汉书 后汉书

24. 三班父子:班彪 班固 班昭

25. 三书指:魏书 蜀书 吴书 后人将其合为一本称三国志。

26. 左思的三都赋指:蜀都赋(成都) 吴都赋(南京) 魏都赋(邺)

27. 南朝三谢:谢灵运 谢惠连 谢眺

28. 三瘦词人指:李清照 三个名句是:

29.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30. 知否,知否?应是肥红瘦。

31. 新来瘦,非千病酒,不是悲秋。

32. 旧书塾使用的三种教本简称为三百千指: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

33. 郑板桥(郑燮)的三绝指:绘画 诗作 书法

34. 鲁迅的三部短篇小说集:《呐喊》 《彷徨》 《故事新编》

35. 我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三大散文作家是:刘白羽 杨朔 秦牧

36. 高尔其的自传体三部曲是:《童年》 《在人间》 《我的大学》

37. 世界作品中三大吝啬鬼指:老葛朗台 夏洛克 泼留希金

38. 老舍小说《四世同堂》也是三部曲指:《惶惑》 《偷生》 《饥荒》

39. 我国古代有四个大城市称四京:东京-汴梁 西京-长安 南京-金陵 北京-顺天

40. 汉字的字音的四种音调叫四声指:平 上 去 入 现代则分为: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41. 元末明初吴中四杰:高启 杨基 张羽 徐贲

42. 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荆钗记》 《白兔记》 《拜月亭》 《杀狗记》

唐宋八大家各自的写作风格?

一谈到唐宋散文,多数人都会立即想到「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提倡「古文运动」,以革新六朝以来骈俪雕饰、专事浮华的文弊,建立崭新的文风为号召,在文坛上蔚为一股风潮。宋代的欧、曾、王、苏等文家,继承唐代古文运动的传统,更拓展了散文创作的领域,因此可说「唐宋八大家」的古文作品,代表著唐宋散文的最高成就。目前高中国文各家版本所选的唐宋八大家散文颇多,综计有二十七篇,其题材广泛,体裁多样,且篇篇皆具特色,值得细心赏读。以下即分别择要说明八大家的散文风格,并一一举例,以略明其梗概。

一、韩愈

韩愈为唐代古文运动健将,毕生以发扬儒家学说,排拒佛、老思想为己任,主张文道并重的散文。他的散文气势雄奇,语言精鍊,笔力遒劲,条理明畅。如为了阐述从师问学及尊师重道之理而作的〈师说〉,文中反覆议论从师学习的必要性,提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等独特的见解,其结构谨严、脉络通贯,句型骈散兼用,笔法亦错综而变化多端,是论说文中的典范。另〈原毁〉也是韩愈极有名的论说体散文,旨在探究毁谤恶习的根源。文章以古之君子和今之君子的修养作对比,从而析出今之君子的「怠」与「忌」,实为「毁」的根源。全篇逐层阐析,说理透彻,富於逻辑,遣词用字虽平浅,却颇有古劲之风。

二、柳宗元

柳宗元和韩愈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主要倡导者,文坛常以「韩柳」并称,都是杰出的散文作家。柳宗元文章风格雄深雅健,峻洁精奇,为文勇於创新,尤擅长於山水游记、寓言、传记及议论体文章的写作。在柳宗元的手中,「古文」写作的技巧手法更为提高,表现艺术也更显成熟。

首先,在游记方面,以贬居永州时期所写的〈永州八记〉为最著。这八篇游记散文,各自成篇,但又互相连续,就像一卷精美的山水画长轴,把秀丽的奇山异水,描绘地形神毕肖。由於柳宗元此时身处怀才不遇的郁闷中,故寻幽访胜之际,每能获得游心物外的理趣。如八篇之首的〈始得西山宴游记〉,是写柳宗元登临游赏西山的过程中,所得到前所未有的心灵感悟,而之前因长期贬谪的郁闷心情也一扫而空。作者将自己的心情与西山奇丽的山水风光结合,在情景交融的状写中,展露了自己「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的旷远心境。全篇字琢句鍊,笔调明快,而情思亦隽永遥深,读来尤能令人回味无穷。又第三篇〈钴鉧潭西小丘记〉,则写钴鉧潭西小丘景色的奇异,和它为人遗弃的遭遇,并从而寄托作者自身怀才不遇的感慨。小丘的被弃,正像是作者自己在宦途上的挫折,其境遇相似。但在买丘、赏丘的过程中,也意外得到豁然开朗的喜悦。这两篇山水游记,在清丽的叙事笔触中,也寄托了作者的感怀,情景交融间,更有千般余韵隐含其中。「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所穷」,予人广阔无际的浩瀚情怀;「枕席而卧,则清冷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则透显出凄幽的情调。将丰富的感情与奇丽的景观融为一体,使得文章富有诗情画意的风格和意境,这也正是柳宗元山水游记能独步千古的原因吧!

其次,在寓言方面,柳宗元关心时政,为文常以「寓言」方式来揭露世态人情的流弊与病态,从而发挥讽谕或鉴戒的功能。篇幅虽多属简短,但含意却深长。如〈三戒〉即为公认的名篇。〈三戒〉是以「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三则组成,皆以动物作为故事的主角。主旨是要讽刺那些「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或依势以干非其类」的人物,寓言中麋、驴、鼠三种动物都是作者刻意创造出来的,其构思巧妙、形象鲜明,文笔犀利,极具警世意义。另如〈蝜蝂传〉则是一篇借用传记方式来寄托讽意的寓言。蝜蝂善负、好上高、至死不变的行为,正像一些世人贪得无餍、至死不悟的贪婪本性。这也是一则短小精警、意味深长、耐人寻思的故事。至於〈种树郭橐驮传〉则属於一篇寓言性质的传记文章。文藉郭橐驮所述种树之理,申说施政治民之道。虽是传记,但人物、情节似实亦虚,在问答之中揭明植木之理,并继而引申出为官之道。文章构思奇崛,立意深刻,蕴含浓厚的理趣。

三、欧阳修

欧阳修在北宋文坛倡导诗文革新,是古文运动的领袖,提出明道致用的文学主张。他不仅是古文家,在诗、词、赋的创作上也极有特色和成就。欧阳修的散文平易流畅,清新自然,具有婉约含蓄之风貌。如其最有名的〈醉翁亭记〉,写於贬知滁州之时,欧阳修寄情山水,从而领会到山水之乐、游宴之乐及与民同乐之乐。文章以「乐」字为主线贯串全篇,脉络清晰,形成往复回环的韵律,委婉含蓄地表现了自己以顺处逆的怡然心境。全篇笔致清丽细腻,文词练达,韵致无穷,是山水游记的千古佳篇。

至於〈纵囚论〉则是欧阳修翻案文章中的名篇,旨在对唐太宗纵囚史事提出自己的独特看法。既是翻案,文章势必有破有立。文中除了驳斥唐太宗纵囚将致「上下交相贼」,其目的不过在於施恩求名,因此认为圣王治国应「本於人情,不立意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以建立常法。全篇剖事析理,缜密周到,透辟深刻,其逐层论辩,极能令人信服,如「刀斫斧截,快利无双」(《古文观止》吴楚材之评语),是一篇发挥雄辩之才的力作。

欧阳修除了是文学家,也是杰出的史学家。他所奉诏修撰的《新唐书》,及独力撰述的《新五代史》,都是别具文学特色的史学名著。如〈五代史记一行传叙〉是为了表彰在乱世中特立独行、有益风俗教化人士所撰〈一行传〉的序文。文中感叹五代之世伦常败坏、廉耻不复之际,其间能洁身自负之士鲜见於世。欧阳修撰史为扬善彰名,於残阙史料中搜罗,而略可叙录者仅得四、五人而已,从中可见欧阳修仿《春秋》笔法褒善贬恶、端正人心的批判精神。全篇文笔简鍊明净,很能发挥序文钩稽作意的功用。

四、曾巩

曾巩的文章醇厚,颇有平和之气,风格和欧阳修相近,古来并称「欧曾」。曾巩长於议论,为文讲究布局章法,故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如〈墨池记〉是藉王羲之墨池学书之事,来揭明「勉学」的主旨。文虽以「记」为名,但实际上是一篇议论文,勉励学者应勤学苦练,深造道德。全篇即事说理,托物言志,在诘问转折的语气中,可得纡徐委婉的韵致,而其文字简鍊朴实,寄意渊雅深邃,读来尤能发人省思。

五、王安石

王安石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所作文章多关於政令教化、经世致用。其学术根柢渊博,故为文文笔遒劲,思虑缜密,风格则刚峻峭拔。如〈游褒禅山记〉是一篇以议论说理取胜的山水游记。王安石借游褒禅山为题,抒发游山探洞的感想与心得。全文先叙后议,结构谨严,从中寄寓了积极进取的襟怀和贯彻志向理想的精神,并勉学者应「深思慎取」,是一篇借题发挥的游记散文。就如同〈墨池记〉,本文由景生情,因事见理,全篇融情、景、事、理於一体,表现出宋代散文长於议论、结合叙议的风格特色。又如〈伤仲永〉也是一则叙议结合的短文。文章透过一个神童因失学而终沦为常人的故事,说明天赋并不足恃之理,并强调受教学习的重要性。文章或叙或议,皆有条不紊,深入浅出,尤其在精简、朴质无华的文辞中,却仍能富含警惕世人的深意。

更多详见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6999632.html?si=1

唐宋八大家哪些人以词著称?哪些人以诗著称?

唐宋八大家:(唐)韩愈、柳宗元,(宋)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苏轼以词著称,王安石以诗著称。其他几位多以散文著称。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三苏、王安石、曾巩。

明初朱右将以上八位散文家的文章编成《八先生文集》,八大家之名始于此。明中叶唐顺之所纂的《文编》,仅取唐宋八位散文家的文章,其它作家的文章一律不收。这为唐宋八大家名称的定型和流传起了一定的作用。以后不久,推崇唐顺之的茅坤根据朱、唐的编法选了八家的文章,辑为《唐宋八大家文钞》,唐宋八大家之称遂固定下来。

唐宋八大家乃主持唐家古文运动的中心人物,他们提倡散文,反对骈文,给予当时和后世的文坛以深远的影响。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3082.htm

唐宋散文八大家及其主要成就

所谓的唐宋散文八大家就是唐宋八大家,有关解释如下:

一、简介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又称唐宋古文八大家,是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二、介绍他们的文学艺术成就:

韩愈

韩愈,贞元八年(七九二年)进士,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唐宪宗时,曾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在刑部侍郎任上,他上疏谏迎佛骨,触怒了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后于穆宗时,召为国子监祭酒,历任京兆尹及兵部、吏部侍郎[6] 。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散文家和重要诗人。他和柳宗元政见很不和,但并未影响他们共同携手倡导古文运动。他们反对过分追求形式的骈文,提倡散文,强调文章内容的重要性。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曾经因为进言佛骨一事,被贬袁州,即今江西宜春。任职袁州期间,韩愈政绩卓越,并且培养了当时江西省的第一个状元。现宜春秀江中有一沙洲,名为状元洲,传说就是当年学子读书之处。宜春城中最高山头建有状元楼,宜春市区有昌黎路,都是为了纪念韩愈的特别功绩。

韩愈时代的诗坛,已开始突破了大历诗人的狭小天地。韩愈更是别开生面,也创建了一个新的诗歌流派。他善于用强健而有力的笔触,驱使纵横磅礴的气势,夹杂着恢奇诡谲的情趣,给诗思渲染上一层浓郁瑰丽的色彩,造成奔雷掣电的壮观。

另外韩诗在艺术上有“以文为诗”的特点,对后世亦有不小的影响。当然韩诗中也有追求怪诞诡谲的游戏文字,是不足取的。著名作品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更有《祭十二郎文》传世,与欧阳修的《陇冈阡表》以及清代袁枚的《祭妹文》并称中国古代三大祭文。

柳宗元

柳宗元的骚赋成就极高。宋人严羽说:“唐人惟子厚深得骚学。”此论相当中肯。柳宗元的辞赋继承和发扬了屈原辞赋的传统。他的辞赋,不仅利用了传统的形式,而且继承了屈原的精神。这或者是因为两人虽隔千载,但无论是思想、遭遇,还是志向、品格,都有相通之处。《旧唐书》本传云柳宗元“既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堙(户乙)。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数十篇,览之者为之凄恻。”与屈原之作辞赋,何其相似。柳宗元的“九赋”和“十骚”,确为唐代赋体文学作品中的佳作,无论侧重于陈情,还是侧重于咏物,都感情真挚,内容充实。

政治、哲学思想文学成就而外,柳宗元又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一个积极投身于政治革新的人,必然是一个思想家。柳宗元的哲学论著有《非国语》《贞符》《时令论》《断刑论》《天说》《天对》等。在这些论著中,柳宗元对汉代大儒董仲舒鼓吹的“夏商周三代受命之符”的符命说持否定态度,把董仲舒这样的大人物斥为“淫巫瞽史”,指责他“诳乱后代”。他反对天符、天命、天道诸说,批判神学,强调人事,用“人”来代替“神”,这在一千多年前神学迷信思想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中,是十分难能可贵的。柳宗元还把对神学的批判变成对政治的批判,用朴素唯物主义观点解说“天人之际”即天和人的关系,对唯心主义天命论进行批判。他的哲学思想,是同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自然科学所达到的水平相适应的。他把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是中唐时代杰出的思想家。

艺术风格

柳宗元是思想深邃的哲学家、文学家,他重视文章的内容,主张文以明道,为“道”应于国于民有利,切实可行。他注重文学的社会能,强调文须有益于世。他提倡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指出写作必须持认真严肃的态度,强调作家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他推崇先秦两汉文章,提出要向儒家经典及《庄子》、《老子》、《离骚》、《史记》等学习借鉴,博观约取,以为我用,但又不能厚古薄今。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其骈文有近百篇,不脱唐骈文习气,但也有像《南霁云睢阳庙碑》那样的佳作。古文大致为5类:①论说。包括哲学、政论等文及以议论为主的杂文。笔锋犀利,论证精确。《天说》为哲学论文代表作。《封建论》、《断刑论》为长篇和中篇政论代表作。

欧阳修

欧阳修继承并发扬了韩、柳古文的优良传统,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即北宋古文运动)。作为这场运动的领袖人物,欧阳修不但驱除了学时文坛上浮华新怪的不良文风,开创一代诗文新风,而且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高远的才情开辟了新的创作领域,取得了新的成就,将诗文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欧阳修是我国十一世纪中期的重要作家,他的散文、诗、词在北宋文坛上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被公认为当时的文坛领袖、古文运动的领导者。尤其是散文的成就,最为突出。他一方面在继承唐代著名散文作家韩愈、柳宗元、李翱等人的创作基础上,创造出自己的特有风格,同时对于当时以及其后明、清两代的一些著名散文作家的创作,也具有重大的影响。

苏洵

苏洵是有政治抱负的人。他说他作文的主要目的是“言当世之要”,是为了“施之于今”。在《衡论》和《上皇帝书》等重要议论文中,他提出了一整套政治革新的主张。他认为,要治理好国家,必须“审势”、“定所尚”。他主张“尚威”,加强吏治,破苟且之心和怠惰(dài duò)之气,激发天下人的进取心,使宋王朝振兴。由于苏洵比较了解社会实际,又善于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以古为鉴,因此,他的政论文中尽管不免有迂阔偏颇之论,但不少观点还是切中时弊的。

曾巩说苏洵“颇喜言兵”。苏洵的《权书》10篇、《几策》中的《审敌》篇、《衡论》中的《御将》和《兵制》篇,还有《上韩枢密书》、《制敌》和《上皇帝书》,都论述了军事问题。在著名的《六国论》中,他认为六国破灭,弊在贿秦。实际上是借古讽今,指责宋王朝的屈辱政策。《审敌》更进一步揭露这种贿敌政策的实质是残民。《兵制》提出了改革兵制、恢复武举、信用才将等主张。《权书》系统地研究战略战术问题。在《项籍》中,他指出项籍不能乘胜直捣咸阳的战略错误。他还强调避实击虚、以强攻弱、善用奇兵和疑兵、打速决战、突击取胜等战略战术原则。

苏洵的抒情散文不多,但也不乏优秀的篇章。在《送石昌言使北引》中,他希望出使契丹的友人石昌言不畏强暴,藐视敌人,写得有气势。《张益州画像记》记叙张方平治理益州的事迹,塑造了一个宽政爱民的封建官吏形象。《木假山记》借物抒怀,赞美一种巍然自立、刚直不阿的精神。

苏洵论文,见解亦多精辟。他反对浮艳怪涩的时文,提倡学习古文;强调文章要“得乎吾心”,写“胸中之言”;主张文章应“有为而作”,“言必中当世之过”。他还探讨了不同文体的共同要求和不同写法。他特别善于从比较中品评各家散文的风格和艺术特色,例如《上欧阳内翰第一书》对孟子、韩愈和欧阳修文章的评论就很精当。

苏轼

苏轼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他的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他认为作文应达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的艺术境界。苏轼散文著述宏富,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三家并称。文章风格平易流畅,豪放自如。释德洪《跋东坡(左忄右允)池录》说:“其文涣然如水之质,漫衍浩荡,则其波亦自然成文”。苏轼的散文与韩愈并称“韩潮苏海”,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宋代散文最高成就的代表。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当时的作家中间享有巨大的声誉,一时与之交游或接受他的指导者甚多,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四人都曾得到他的培养、奖掖和荐拔。故称苏门四学士。

苏诗现存约四千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燮星期《原诗》说:“苏轼之诗,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赵翼《瓯北诗话》说:“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为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此所以继李、杜后为一大家也,而其不如李、杜处亦在此。”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诗文有《东坡七集》等。

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苏轼在中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刘辰翁在《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苏轼还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曾遍学晋、唐、五代名家,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一家,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自云:“我书造意本无法”;又云:“自出新意,不践古人。”黄庭坚说他:“早年用笔精到,不及老大渐近自然”;又云:“到黄州后掣笔极有力。”晚年又挟有海外风涛之势,加之学问、胸襟、识见处处过人,而一生又屡经坎坷,其书法风格丰腴跌宕,天真浩瀚,观其书法即可想象其为人。人书并尊,在当时其弟兄子侄子由、迈、过,友人王定国、赵令畤均向他学习;其后历史名人如李纲、韩世忠、陆游,以及的吴宽,清代的张之洞,亦均向他学习,可见影响之大。黄庭坚在《山谷集》里说:“本朝善书者,自当推(苏)为第一。”

苏轼在绘画方面画墨竹,师文同(即文与可),比文更加简劲,且具掀舞之势。米芾说他“作墨竹,从地一直起至顶。余问:何不逐节分?曰:竹生时,何尝逐节生?”亦善作枯木怪石。米芾又云:“作枯木枝干,虬曲无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均可见其作画很有奇想远寄。其论书画均有卓见,论画影响更为深远。如重视神似,认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似,反对程式束缚,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并明确提出“士人画”的概念等,高度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造诣。为其后“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存世书迹有《黄州寒食诗》《赤壁赋》、《答谢民师论文》与《祭黄几道文》《前赤壁赋》等。存世画迹有《古木怪石图卷》《竹石图》;后来发现的《潇湘竹石图卷》也是他的作品。

艺术风格

苏轼在诗、文、词、书、画等方面,在才俊辈出的宋代均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

“三苏”之中文学成最高的就是苏轼。苏轼对文艺创作倾注了毕生精力。他重视文学的社会功能,反对“贵华而贱实”,强调作者要有充实的生活感受。他认为为文应“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要敢于革新独创。苏轼重视文艺创作技巧的探讨,他用“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进一步“了然于口与手”来解释“辞达”(《答谢民师书》),已经触及了文艺创作的特殊规律。苏轼的创作实践体现了他的文艺观。

苏辙

苏辙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儒学为主,最倾慕孟子而又遍观百家。他擅长政论和史论,在政论中纵谈天下大事,如《新论》(上)说“当今天下之事,治而不至于安,乱而不至于危,纪纲粗立而不举,无急变而有缓病”,分析当时政局,颇能一针见血。《上皇帝书》说“今世之患,莫急于无财”,亦切中肯綮。史论同父兄一样,针对时弊,古为今用。《六国论》评论齐、楚、燕、赵四国不能支援前方的韩、魏,团结抗秦,暗喻北宋王朝前方受敌而后方安乐腐败的现实。《三国论》将刘备与刘邦相比,评论刘备“智短而勇不足”,又“不知因其所不足以求胜”,也有以古鉴今的寓意。[5]

苏辙在古文写作上也有自己的主张。在《上枢密韩太尉书》中说:“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认为“养气”既在于内心的修养,但更重要的是依靠广阔的生活阅历。因此赞扬司马迁“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他的文章风格汪洋澹泊,也有秀杰深醇之气。例如《黄州快哉亭记》,融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于汪洋澹泊之中贯注着不平之气,鲜明地体现了作者散文的这种风格。

苏辙的赋也写得相当出色。例如《墨竹赋》赞美画家文同的墨竹,把竹子的情态写得细致逼真,富于诗意。

苏辙写诗力图追步苏轼,今存诗作为数也不少,但较之苏轼,不论思想和才力都要显得逊色。早年诗大都写生活琐事,咏物写景,与苏轼唱和之作尤多。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晚年退居颍川后,对农民生活了解较多,写出了如《秋稼》等反映现实生活较为深刻的诗。抒写个人生活感受之作,艺术成就也超过早期,如《南斋竹》:“幽居一室少尘缘,妻子相看意自闲。行到南窗修竹下,□然如见旧溪山。”意境闲澹,情趣悠远。苏辙于诗也自有主张。他的《诗病五事》以思想内容为衡量标准,对李白、白居易、韩愈、孟郊等都有讥评。如说李白“华而不实”,说“唐人工于为诗而陋于闻道”,这看法在宋代有一定代表性。

王安石

王安石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把文学创作和政治活动密切地联系起来,强调文学的作用首先在于为社会服务,强调文章的现实功能和社会效果,主张文道合一。他的散文大致贯彻了他的文学主张,所作多为有关政令教化、适于世用之文。他反对西昆派杨亿、刘筠等人空泛的靡弱文风,认为“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所谓辞者,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诚使巧且华,不必适用;诚使适用,亦不必巧且华。要之以适用为本,以刻镂绘画为之容也。”(《上人书》)正因为安石以“务为有补于世”的“适用”观点视为文学创作的根本,他的作品多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具有较浓厚的政治色彩。今存《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临川先生歌曲》《临川先生文集》等。他所著的《伤仲永》在人教版初一下册课本有收录。

他的散文雄健简练、奇崛峭拔,大都是书、表、记、序等体式的论说文,阐述政治见解与主张,为变法革新服务。这些文章针对时政或社会问题,观点鲜明,分析深刻,长篇则横铺而不力单,短篇则纡折而不味薄。王安石的政论文在唐宋八大家中是突出的,他驾驭语言的能力非常强,其言简练明快,却无害于笔力雄健。其文以折为峭而浑灏流转,词简而意无不到。《上仁皇帝言事书》,是主张社会变革的一篇代表作,根据对北宋王朝内外交困形势的深入分析,提出了完整的变法主张,表现出作者“起民之病,治国之疵”的进步思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在叙述并阐释宋初百余年间太平无事的情况与原因的同时,尖锐地提示了当时危机四伏的社会问题,期望神宗在政治上有利建树,认为“大有为之时,正在今日”。它对第二年开始施行的新政,无异吹起了一支前奏曲。《答司马谏议书》,以数百字的篇幅,针对司马光指责新法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四事,严加剖驳,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措词得体,体现了作者刚毅果断和坚持原则的政治家风度。安石的政论文,不论长篇还是短制,结构都很谨严,主意超卓,说理透彻,语言朴素精练,“只用一二语,便可扫却他人数大段”(刘熙载《艺概.文概》),具有较强的概括性与逻辑力量。这时推动变法和巩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成果起了积极的作用。王安石的一些小品文,脍炙人口,《鲧说》《读孟尝君传》《书刺客传后》《伤仲永》等,评价人物,笔力劲健,文风峭刻,富有感情色彩,给人以显豁的新鲜觉。他还有一部分山水游记散文:《城陂院兴造记》,简洁明快而省力,酷似柳宗元;《游褒禅山记》,亦记游,亦说理,二者结合得紧密自然,用简单的自己游山洞的经历说明了大道理:“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从文学角度总观王安石的作品,无论诗、文、词都有杰出的成就。北宋中期开展的诗文革新运动,在他手中得到了有力推动,对扫除宋初风靡一时的浮华余风作出了贡献。但是,王安石的文学主张,却过于强调“实用”,对艺术形式的作用往往估计不足。他的不少诗文,又常常表现得议论说理成分过重,瘦硬而缺少形象性和韵味。还有一些诗篇,虽然论禅说佛理,晦涩干枯,但也不失大家风范,是我国诗歌史上的一颗明星。

曾巩

曾巩散文成就很高,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宋代新古文运动的重要骨干。作为欧阳修的积极追随者和支持者,几乎全部接受了欧阳修在古文创作上的主张,他在理论上也是主张先道而后文的。但比韩愈、欧阳修更着重于道。在古文理论方面主张先道后文,文道结合,主张“文以明道”。其文风则源于六经又集司马迁、韩愈两家之长,古雅本正,温厚典雅,章法严谨,长于说理,为时人及后辈所师范。《宋史·曾巩传》评论其文“立言于欧阳修、王安石间,纡徐而不烦,简奥而不晦,卓然自成一家,可谓难矣。”。王安石说:“曾子文章众无有,水之江汉星之斗”。苏轼认为:“曾子独超轶,孤芳陋群妍”。苏辙则用“儒术远追齐稷下,文词近比汉京西”来概括曾巩的学术成就。朱熹也推崇他“予读曾氏书,未尝不掩卷废书而叹,何世之知公浅也。”其议论性散文剖析微言,阐明异议;记叙性散文舒缓平和,翔实而有情致,对后世创作影响极大,明清两代著名作家都将其作品奉为典范。曾巩为文,自然淳朴,而不甚讲究文采。在八大家中,他是情致较少的一个。

曾巩的主要成就在文,但亦能诗。现存诗400余首,大都写得比较质朴,雄浑超逸,含义深刻,略似其文。元代刘埙认为曾巩“平生深于经术,得其理趣;而流连光景,吟风弄月,非其好也。往往宋人诗体多尚赋,而比与兴寡,先生之诗亦然”(《隐居通议》卷七),道出了他诗歌艺术的主要特征。但他并非只善赋体,也有一些诗长于比兴,形象鲜明,颇得唐人神韵。他的各体诗中以七绝的成就最高,精深,工密,颇有风致。如《西楼》、《城南》、《咏柳》等,称得上宋代近体诗中写景抒情的佳作。就“八大家”而论,他的诗不如韩、柳、欧、王与苏轼,却胜于苏洵、苏辙。但为文所掩,不受重视。词仅存《赏南枝》一首。其诗文曾被选译成英文,在国外发行。

曾巩的学术和文章在他生前就享有很高的声誉。降及南宋,盛誉不衰。朱熹在北宋各古文家中独服膺曾巩。吕祖谦编选《古文关键》时,只取曾巩,不取王安石,可见当时风尚。元末明初朱右编选《八先生文集》,开始将曾巩与韩、柳、欧、王及三苏并列。明代唐宋派的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作文都推尊曾巩。茅坤编《唐宋八大家文抄》,将曾巩正式列为八大家之一,这更奠定了他在散文史上的重要地位。清代桐城派的宗祖方苞,以及刘大櫆、姚鼐等,将欧阳修、曾巩的文章作为楷模,从学曾入手学欧文。这种风气在从方苞到方东树的几代桐城派作家中都没有多大改变。从宋到清,虽也有个别贬抑曾巩的言论,但不是主流。

曾巩强调六经为本源,借圣人之学加强文章底蕴,追求一种雍容典雅的艺术风格。无论叙事、议论都冲和平淡、委曲周详。布局完整严谨,节奏舒缓不迫,语言干净,思致明晰。文章平易理醇,且其开阖、承转、起伏、回环都有一定的法度,显得规矩严密,故唐宋八大家中最便于学习。明清唐宋文派和桐城派散文作者,学“古文”多由模仿曾文入手,这当是一个重要原因。

曾巩十分重视兴教劝学,培养人才,在抚州居所侧建有“兴鲁书院”,并亲自定学规、执教席,推动抚州学风。在南丰“子固公园”,有曾巩幼时读书处──读书岩、曾文定公祠、仰风亭、思贤堂,县博物馆亦建在其内。南昌市有一条子固路,也是后人为纪念这位先贤而命名的。

艺术风格

曾巩是欧阳修古文运动的支持者和参与者。主张先

道而后文。其文自然淳朴,不甚讲究文采。在八大家中,他是情致较少的一个。他的文章绝少抒情作品,多为议论文和记叙文。他的散文以议论见长,立论精策。如《上欧阳舍人书》、《上蔡学士书》论历代治乱得失,感慨深切。《赠黎安二生序》、《王平甫文集序》,倾吐怀才不遇的愤懑不平,文风质朴,纵横开阖,有摇曳曲尽之妙。《越州赵公救灾记》,将纷繁杂乱的事项写得条理分明,练达晓畅。其记叙文中偶有写景之作,刻画极工。如《道山亭记》述山川之险,精雕细刻。《墨池记》谈古论今,不无卓见。《宋史·曾巩传》评其文“立言于欧阳修、王安石间,纡徐而不烦,简奥而不晦,卓然自成一家,可谓难矣。”

唐宋八大家是哪八大诗词人?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起源

据查,明初朱右将以上八位散文家的文章编成《八先生文集》,八大家之名始于此。明中叶唐顺之所纂的《文编》,仅取唐宋八位散文家的文章,其它作家的文章一律不收。这为唐宋八大家名称的定型和流传起了一定的作用。以后不久,推崇唐顺之的茅坤根据朱、唐的编法选了八家的文章,辑为《唐宋八大家文钞》,唐宋八大家之称遂固定下来。

唐宋八大家乃主持唐家古文运动的中心人物,他们提倡散文,反对骈文,给予当时和后世的文坛以深远的影响。

韩愈(768-824)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河南南阳人,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首,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地位崇高,苏东坡称赞他为”文起八代之衰”。他在科名和仕途上屡受挫折,思想倾向复古。他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维护唐王朝统一。在思想上提倡儒家正统思想,批判佛老思想。他领导了唐代反骈文的“古文运动”,反对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文风。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他的文章气势宏大、豪逸奔放、曲折多姿、新奇简劲、逻辑严整、融会古今,无论是议论、叙事或抒情,都形成独特的风格,达到前人不曾达到的高度。他的作品都收在《昌黎文集》里。

柳宗元(773-819)

柳宗元,字子厚,祖籍河东,世称柳河东,生于长安,贞元初年进士,官监察御史。顺宗时,王叔文执政,他任礼部员外郎,锐意推行政治改革。不久,王叔文失败,他也被贬为永州司马,迁柳州刺史。在南方凡十四年,死于柳州。唐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 作为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和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反对六朝以来笼罩文坛的绮靡浮艳文风,提倡质朴流畅的散文。著有《柳河东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

欧阳修(1007-1072)

欧阳修,字永叔,祖籍江南西路吉州永丰县(今属江西)号“醉翁”、“六一居士”,杰出博学的散文家,宋代散文革新运动的卓越领导 ,唐宋八大家之一。由于忧国忧民,刚正直言,欧阳修宦海升沉,历尽艰辛,但是创作却”愈穷则愈工”。他取韩愈”文从字顺”的精神,极力反对浮靡雕琢、怪僻晦涩的“时文”,提倡简而有法、流畅自然的风格,作品内涵深广,形式多样,语言精致,富情韵美和音乐性。许多名篇,如《醉翁亭记》、《秋声赋》等,已千古传扬。

苏洵,苏轼,苏辙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人。苏洵和他儿子苏轼、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他的散文主要是史论和政,他继承了《孟子》和韩愈的议论文传统,形成自己的雄健风格,语言明畅,理反复辨析,很有战国纵横家的色彩;有时不免带有诡辨气息,是其短处。著有《嘉佑集》。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生于四川眉山。北宋大文学家、书画家,有多方面的创作才能,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独到的成就。世称苏东坡。

苏辙(1039-1112),字子由,一字同叔,号栾城,晚号颍滨遗老,四川眉山人。他在父兄的熏陶和影响下,自幼博览群书,抱负宏伟。宋徽宗继位,他遇赦北归,寓居颍昌,闭门谢客,潜心著述,过了十二年闲适而孤独的生活。政和二年病逝,终年七十四岁。著有《栾城集》、《栾城后集》。

王安石(1021-1086)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曾封荆国公,后人称王荆公,谥文,又称王文公。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中国散文史上著名的“唐代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峭直简洁、富于哲理、笔力豪悍、气势逼人、词锋犀利、议论风生,开创并发展了说理透辟、论证严谨、逻辑周密、表达清晰、熔 事和议论于一炉的独特散文文体。

曾巩(1019-1083)

曾巩,字子固,建昌军南丰县人(属今江西),宋代新古文运动的重要骨干,唐宋八大家之一。“十二岁能文,语已惊人”的曾巩,资质警敏聪慧;成年后,因文才出众,备受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赏识。曾巩有浓厚的儒家思想,主张先道后文,极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他的学术和文章,生前已传誉遐迩,身后更盛名不衰。曾巩散文作品甚丰,尤长于议论和记叙。他的议论文立论精策,不枝不蔓,纡徐曲折,从容敦厚;记叙文则思玫明晰,俯仰尽意,精练生动,耐人寻味。

概括

在唐贞元元和时期,韩柳崛起,欣起古文运动,使得唐代的散文发展到极盛,一时古文作家蜂起,形成了“辞人咳唾,皆成珠玉”的高潮局势。而到了宋代则以欧阳修为魁,他荐拔和指导了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散文家,对他们的散文创作发生过很大的影响。其中,苏轼最出色地继承和发展了他所开创的一代文风。

最初将这八个作家的散文作品编选在一起刊行的是明初朱后的《八先生文集》,后来唐顺之在《文编》一书中也选录了这八个唐宋作家的作品。明朝中叶古文家茅坤在前者的基础上加以整理和编选,取名《唐宋八大家文钞》,共160卷。“唐宋八大家”从此得名。

由于这八位作家的文学观点比较接近,都主张实用,反对骈体,他们的散文创作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因而“唐宋八大家”一经提出,便为后人普遍接受,成为文学史上的专有名词。给予当时和后世的文坛以深远的影响。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网 唐宋八大家诗词风格 唐宋八大家写诗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