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如何让诗词走进学生生活 如何带领学生走进诗词的意境



一、反复诵读,初步领会诗歌的感情 在以意境为中心组织教学之前,首先应使学生明白何谓意象和意境?所谓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

一、反复诵读,初步领会诗歌的感情

在以意境为中心组织教学之前,首先应使学生明白何谓意象和意境?所谓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是一种赋予更多的主观色彩、迥异于生活原态而能为人所感知的具体艺术形象。所谓意境,就是作者调动生活积累,运用艺术表现手法,整合各种意象,使主观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的物象相互融合而创造出来的“意与境谐”的境界。 “诗言志”,“歌缘情”,诗歌往往不对客观现实作全面具体细致的描绘,而是选取现实生活中最富有特征的片断,描绘出一幅幅感人的生活画面,烘托出与这种画面相吻合的情调(氛围)。

学生明白了何谓意象和意境后,就要对诗歌进行反复地诵读,初步领会诗歌的思想情感。“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理解为诗歌是诗人个人情感的倾诉,将所看、所听、所想、所感,以诗的形式表现出来。这种情感就体现在诗歌的字里行间。我们读诗,实际上就是通过对诗歌字句的诵读、品味,通过“物”还原诗人当时的情感。好的诵读可以体现诗人在诗中寄寓的感情,能够带领学生很快进入诗歌的意境。朗读时,首先要为学生学习诗歌创设情景,简要介绍诗人的时代和写作背景以及诗歌的具体内容;其次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读速快慢,读音高低,感情抑扬,停顿恰当;然后,让学生从优美的节奏中整体感知,进入情景,把诗人的意象变为学生自己的意象,从铿锵的音律中进入感情世界,让学生陶醉在诗作的情境里。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反复的吟诵不仅使得学生把注意力倾注在音乐效果和意义之上,而且通过节奏的变化和情感的起伏,会获得对诗歌深层次的理解,探寻诗词中蕴含的意境。

二、展开联想和想象,在情与景的关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在对诗歌进行反复地诵读之后,学生已经有了对诗歌意境的初步体会,接下来就要引领学生对诗歌意境作更深一层的感悟。对于诗歌的意境,教师本身也要仔细地揣摩品味才能“尝”出其韵味,那又该如何把这些微妙的感觉带给学生呢?既不能把自己个人的理解、感受强加给学生;也不能对学生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在情与景的关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古代诗人通常不会在诗歌中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而要在自然社会的景象中找到合适的载体,借对自然景物的描述或社会场景的表述来蕴藏自己的感情和思想。因此他笔下的形象都灌注着作者的思想情绪,这种情与景的交融就成就了诗歌的意境。王国维曾说:“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在古典诗歌中,情景交融是其最重要的特点。诗人们时而触景生情,景中寓情;时而因情布景,移情入景;时而借景抒情,在不动声色的叙述中寄予浓浓的情感。而这种情感仅用语言是不能传达的,我们可以利用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将这抽象的情感具体化、形象化,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中蕴含的诗意。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从抽象的文字符号到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画面的形成,这中间的桥梁便是想象思维。诗人的创作过程离不开想象,他要通过想象来丰富和表达某种境界,而鉴赏者更要借助想象来复制或丰富诗歌的意境。

三、意境的具体化、生活化和图像化,再现诗歌的情感美

学生在对诗歌画面进行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后,虽然对意境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但还是比较模糊的、笼统的。苏轼在观看王维的画后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其实,许多诗词都是一幅幅优美的图画,透过这些画面,我们可以窥视到诗人的内心世界以及他所体验和创造出来的“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要引导学生了解这种情感,就要从这渗透了“情”的景物入手,若把这些景物的画面展现在学生眼前,让他们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对画中的意境有一个具体的感知,就能很自然地引领他们走进诗人所创设的意境,从而更深刻地领会诗歌的图画美和意境美。教学时,可以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理解诗中景与情的关系,让学生在直观画面中体悟意境,与诗人的情感发生共鸣。

如何指导学生改写古诗词

“改写古诗词”是小学年级古诗教学的常见练习之一。但由于受到诗词结构、句式的束缚,不少的学生将“改写”变成了纯粹的诗句翻译。如何指导才能彰显古诗词改写作品的丰富性,促进学生书面语言的发展,不少教师为此而困惑。

笔者以为,古诗词的改写是一种意境还原的语言实践,也就是将原本凝练的语言、深邃的意境、隐含的情感,通过“还原场景”的方法,叙述出来。要改写得具体、充实、活泼,必须引导学生在把握古诗原意的基础上,进一步走进诗人事发的场景,触摸诗人的情感脉搏,学会与诗人进行心灵对话,实现儿童的“在场”。学生有了“在场感”,再展开合理想象,才能更好地将诗人所见、所闻、所感以文字的方式进行还原。由于时空的跨越,要学生走进诗词的意境,是个难点。就我个人经验,常常采用“拉面”式引导:

一、揉――读出画面

所谓的“揉”,就是像做“拉面”的师傅一样,将大团软面经反复捣、揉、抻、摔后搓成长条,这样的面团才会有韧性。每一首古诗就如一个面团,你得让学生反复读,读懂古诗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的意思,读出诗中的情趣、意境,读出作者的情感,然后整体地思考古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是一处景,还是一件事?引导学生把这些景、这些事深深地印在脑海里,形成一个完整的画面,像放电影一样在脑海中不断地放映。

二、捏――聚集画面

做“拉面”的师傅揉好面团,不会直接拿出来拉,因为这样是很费劲的。他们一般是根据顾客需求的量,捏出小面团搓成长条后,才开始拉的。在改写古诗词时,同样是要捏出一个个“小面团”,即要从古诗的语言中提取出哪些人,哪些事,哪些景。把这些人、事、景提炼出来,就如同一个个小画面展现在面前,写起来就有了一些头绪。比如,改写《牧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我们从诗中找到的人有牧童、作者吕岩,事有望原野、吹牧笛、望明月,景有原野、晚风、明月。将这些人、事、景进行梳理,就形成了具体可感的一个个小画面,为具体地描述古诗的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拉――放大画面

俗话说“拉面好似一盘线,下到锅里悠悠转,捞到碗里菊花瓣”。这足可见做拉面师傅的功夫,更看出了拉面的光滑筋道、柔韧绵长。古诗是语言浓缩的精华,字字珠玑,一般只有二三十字。 极短的篇幅中,高度浓缩了诗人对自然、社会、人生、事业等多方面的体会。改写古诗要将这些浓缩的语言,还原成生活画面,还原诗人的诸种感受与意味。因此,在理出诗的人、事、景后,要在符合生活逻辑的基础上,按照自己的理解,选取最能激发自己想象的东西作为切入点,展开合理的想象,然后把想到的内容通顺、连贯地写下来。例如改写《秋思》(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我们可以想象诗人“写信”“寄信”的过程,将诗人的语言、动作、内心活动具体地描述出来,再衬以一些秋景的描写,这样就能较好地表达出诗人那份绵长的“思乡”之情。

四、煮――整合画面

是指改写后呈现的文章形式。鉴于学生的个体体验不同,我们可以通过人称、写法、结构、体裁等方面的改变来增加文章的创新色彩;也可以适当地补充季节特征、天气状况、地理环境人物身份、事情起因等方面的背景材料,使改写的内容更加具体,生动、形象。在表现形式上,大体整合成这样的两类:一是作品生成式,以诗人为主人公,还原诗中所描绘的意境、情感,呈现诗人创作的过程;二是体裁转化式,根据文本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改编成小说、剧本、书信、MTV分镜头、童话等。

如何指导学生高效积累古诗词

如何指导学生高效积累古诗词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语文作为文化载体,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站在时代的讲台,手执新教材的语文教师,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项历史使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通过祖国的山川之美、民俗之美、历史之美、文化之美和传统之美,让学生在祖国的灿烂文化长河中游弋、翱翔,使中华传统文化得以光大。我在不断总结反思中拟定了《小学生经典诗文积累策略研究》这一课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尽力有效实践课题研究,现将有关做法呈现如下:

一、想法设法培养积累经典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多年的教育工作,我认为要让孩子对某一事物感兴趣,首先应让其在绝对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进行,如果一开始就给其套上沉重的枷锁,让其应该怎么做?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这样的“强加”,孩子往往是被动的、消极的接受。他们永远不可能走进自己主动享受的天地,也不可能碰撞出真正的“兴趣火花”。也许这种兴趣只是“昙花一现”。因此,我在“如何激发学生诵读积累经典诗文的兴趣”上作了以下尝试:

1、美好回忆激发诵读兴趣

记得我们的孩子还在咿呀学语的时候,父母除了教给孩子一些简单的话语外,还教孩子吟诵朗朗上口、耳熟能详的诗歌。如《静夜思》《相思》《草》等这些上口好记的诗歌,教与被教者都是在一种“无意插柳柳成荫”的状态下进行的,而且家长会感叹自己的孩子记忆力真好。因此我便引导学生回忆其小时候能背诵的诗歌,父母是怎样评价自己的,到现在还能记得多少?是否依然行走在“积累之路”上,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

2、名言警句开启诵读兴趣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常引导学生学会积累与运用,让学生明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记得旧句子,也能变成新文章”的真正内涵,让学生学会博览群书,做到博闻强记。

3、“以声示范”引领诵读兴趣

为了让学生对诵读积累经典产生兴趣。我便努力“武装自己”,在课堂上适时引经据典,兴致或场景所致,还会吟诗诵词,让学生在感受祖国语言文字魅力的同时也对老师的“见多识广”刮目相看,激发其在心里涌动起强烈的积累欲望。

二、因地制宜选择积累内容

我国的古典诗文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文文化资源,有着博大的精神力量。小学生正处在记忆的黄金时期和人格形成时期,加强经典诗文的积累会使其终生受益。它可以让我们的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在灵魂深处夯筑起民族文化殿堂的基础。面对如此深厚浩大的经典文化,我们该如何为孩子们选取内容呢?我是这样做的:

1、自由开放选己所爱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记忆特点让其喜欢选择简单、明白、生动、有趣的东西来记。因此,我对学生诵读内容的选择不规定,即使他们依旧选择小时候就能背诵的简单不过的内容,我也会容许他们拿来作为他们汇报的的成果。只是适地鼓励他们若能记得更多、内容更丰富些就好了。总之,让其选择自己喜爱的内容。

2、因地制宜引领内容

除了让学生自由选择诵读内容以外,我也会张弛相机地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选择的去选择诵读内容。可以按朝代、人物、描写内容等方面去进行引领。如,我在引导学生读了李白的诗后,就会向学生简单介绍李白这个人物,让学生对其有一定的了解,再引导学生诵读积累“李白”的诗;随着时令、节气的变化,我在引导学生背诵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后,让学生接着搜集描写清明时节的诗歌进行诵读并选择背诵。因此学生还能背诵唐朝李群的《玉湖寺清明夜遣怀》,唐朝张继的《清明日自西午桥至瓜岩村有怀》等,通过采取有目的的引领就能让学生在诵读古诗时能“触类旁通”。

3、经典选择提升素养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尤其经典古诗文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因此我让学生从诵读朗朗上口的《三字经》开始,早在小学一年级时,我就把《三字经》的诵读内容张贴在教室里,让学生随时吟诵记忆,很多同学已经会背诵,全班同学基本上能背诵大部分内容。《三字经》以其内容的广泛,在行为礼仪、时令节气、日月星辰等各方面对学生进行介绍,让学生对祖国文化充满神秘感,激发其探究了解欲望。同时我引导学生背诵流传千古的名句名篇。让学生在诵读中陶冶情操,提升素养。

三、运筹帷幄安排积累时间

小学生学习的任务重,学习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而且孩子们普遍存在被动学习现象。要想利用时空来引领学生猎取更多的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我认为老师应该首先树立大语文观思想,充分利用课内外资源和时间,让学生做到时时、处处诵读积累经典,培养其诵读兴趣,丰富其语文素养。因此,我选择了这些时间安排学生诵读积累经典。

1、充分利用校内课间时间

我把学生每天要诵读积累的内容抄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抄写在专用的“经典诵读“本子上,然后鼓励学生利用课间十分钟或早自习之前,或中午上学以后等这段时间,采用同桌互助、好友相帮、老师督导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主动积极地行走在经典诵读之路上。

2、合理利用晨会、班会时间进行经典诵读

我们班一个星期有三次晨会和一节班会课,我把这些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引导检查学生进行诵读。特别是晨会时间,学生精神饱满,记忆力最好,我就抓住这美好时光,引导学生读记。老师适时巡查指导。

3、有效安排课外时间进行诵读积累

学生在校时间只有每天时间的三分之一,绝大部分时间在校外活动。因此,我鼓励家长在家里每天检查学生诵读古诗情况,而且做好记载,家长签字后反馈信息给老师,让老师和家长引领学生有效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诵读。

除此之外,有时在上课之前,有时在下课之时等很多时间都可以引领学生诵读积累。正如鲁迅先生所云:“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努力去挤,总会有的。”

四、异彩纷呈交给积累方法

通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反思。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引领学生诵读。

1、简介背景、疏通诗意引领背诵

古诗词是祖国灿烂文化的经典,也是语言之精髓积淀,因此很多古诗其背景深远、意境悠远。但《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教学主要是鼓励引导学生诵读积累,而对语法结构、诗意解读等没做过多要求。因此很多学生对有些诗词的诵读积累也是“囫囵吞枣“式的。而我认为老师向学生交代清创作背景和诗的大意,学生在若隐若现的理解中去背诵古诗效果会更好。而且我试行了,方法可取。

2、图文并茂、想象画面引导背诵

每一首古诗都是一副绝妙的图画,画中有人、有物,关键是看其侧重描写的重点是什么,每一首诗其实都是一篇篇精妙绝伦的文章,要想解读其内涵。只有把图文并茂、再加合理大胆想象才能引领我们行走在美丽如画的诗文之中。因此,我在引导学生背诵古诗时,常让学生据诗的内容配上相关插图或利用书中插图,想象画面,指导背诵,这样的背诵方法也适合低中年级学会的认知水平。

3、谱曲配乐、歌舞相伴引导积累

我在引导学生积累背诵古诗词时,想到李煜的《虞美人》,李商隐的《无题》,岳飞的《满江红》都被谱成曲,配成乐,吟诵传唱千古。而其他的诗词也可以走同样路线呀,更何况这更符合学生的兴趣特点。我便引导学生把所要背诵的诗词进行自我谱曲配乐后进行吟唱,可以自由编曲,也可以套用已经会唱歌中的曲子。总之,选己所好来配乐吟唱。这一方法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诵读欲望。孩子们利用一切时间为自己的古诗配乐。如有的学生就给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陪黄梅戏中《夫妻双双把家还》的调;有的给李白的《独坐敬亭山》配《上学歌》的曲,还有的自编自舞。总之,孩子们在自由快乐中寻求百花齐放,让一首首古诗变成了一支支歌曲,汇成了一曲曲优美的旋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也激发了学生对经典的喜爱之情。

五、积极评价促进学生成长

《课程标准》指出:为了促进每个学生在学习中健康快乐发展。要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应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学生家长参与到评价中来。评价中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让学生在评价中进步、成长。因此我在引领学生诵读积累经典诗文后,还对学生的积累情况、学生成果进行及时总结评价,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评价中认识自我的不足,也知道自己所取得的成绩。我采用“办古诗小报’、”经典诗文诵读擂台赛”等形式来评选优秀作品和优秀人员来鼓励学生诵读经典;采用官衔命名“我是诵读王”“我是小小藏诗家”“腹有诗书气自华”“我是吟唱家”等学生自命的官衔来鼓励学生来诵读经典;还组织召开家长会,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参与“亲子诵读赛”中,既激励了学生又提醒了家长,也让孩子们在“亲子行动”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更好的确定了努力的方向;除外,还在学校举行的大型文艺活动中充分展示学生诵读积累经典的成果,让学生找到诵读积累经典所带来的乐趣,找到成功的喜悦。

总之,我在教学实践中,一路探索,一路总结,一路积累,一路收获。认为要想有效进行我的课题《小学生经典诗文积累策略研究》,必须从以上几方面去努力,虽然有些措施显得肤浅,但我想只要方向是正确的,我会一直引导我的孩子前行在诵读积累经典之路上,哪怕历经艰辛与坎坷。相信,当孩子们小学毕业时,其收获的语文知识,形成的语文能力,具备的语文素养,培养的高尚情操和独特的人格魅力会灿烂绽放。

校园生活诗歌

望采纳,谢谢

1.

清晨

温和的阳光把我们叫醒

云端乐曲盈盈

透过明亮的窗户

一排排年轻的学生

伏在书桌上静静的学习

时间

飞快似的督促我们求知

心情顺畅愉悦

透过明亮的窗户

抑或看到他们嬉闹的身影

每个人充实的过完一天

傍晚

和煦微凉的晚风轻拂

透过明亮的窗户

仍旧有勤奋的学者

忘我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

伴着无声的落叶,

日子就像花瓣一样,

一瓣一瓣地随风飘落.

校园里的每一天都漾着灿烂的微笑,

也夹杂着缕缕的伤感.

校园生活是美好的,

校园就像是欢乐的海洋,

校园就像是一个童话王国,

在那里可以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彩而美丽,

在那里可以使我们尽情的享受生活所带来的美好,

在那里有我对未来的憧憬与向往,

在那里有我对美好生活的回忆。

在校园里,有春的合奏、夏的交响、秋的收获、冬的雪舞。

校园让我们学会了如何创造生活、经营生活、安排生活。

我热爱校园的生活!

校园的生活就像一块儿糖,

让你越含越甜!

校园的生活就像一杯浓浓的咖啡,

让你越品越有味!

2.

我们的校园

一片纯洁的沃土上

孕育着我们对明天的希望

我们渴望未来变成矫健雄鹰

翱翔于这苍穹之上

是你

让我在人生中有了好的开始

是你

激起了我对知识的渴望

是你

助我成材,助我飞翔。

你教会了我

赠人以鲜花,手留余香

你教会了我

增人以微笑,心留愉悦

今天

我要将最美的鲜花

今天

我要将最甜美的微笑

赠予你

我最亲爱的学校

我心里永远屹立不倒的丰碑

3.校园的小路,

总在寂静的梦中浮现.

是萌发的青春,

是稚气的冲动,

是那晚承诺中的细语绵绵.

不要说你很孤单,

就去揭开尘封已久的记忆,

让那个如诗如梦般的昨日重现.

校园的小路,

你哭泣的容颜,

写下我永恒不灭的诗篇.

也有你的微笑,

印刻了我们多少无悔的眷恋.

校园的小路,

是羞涩的童话,

眷刻出我们似水的青春华年.

4.似一阵春风扑面

似一阵秋雨连绵

难忘的校园生活透着甜蜜与温馨

天真烂漫写满稚气的脸

大千世界的五彩缤纷透视每一双眼

在五星红旗下茁壮成长

积极响应祖国的召唤

那是一片心灵的净土

理想的种子在这里埋下

现实和梦想在这里得到升华

难忘辛勤园丁的叮咛嘱托

难忘朗朗读书声回荡校园

难忘同学间真挚的友谊

难忘埋头苦读的日日夜夜

难忘大考过后的兴奋和泪水

难忘、难忘校园生活的每一天……

5.

校园小曲

晨曦中,你像温情慈爱的母亲

对我不停地呼唤

“来吧,宝贝”

于是,我早早地

迫不及待地投入了

你那芬芳四溢的怀抱

阳光下,你的每一寸肌肤

散发着迷人的智慧与活力

把我包围浸润

我像婴儿一样

贪婪地吸吮着

这比乳汁还甜美的甘霖

茁壮成长

不断憧憬明日的参天梦想

夕阳里,你在依依不舍地

送走所有的小天使

轻轻扯开宁静的帐幔

点起一盏盏黄晕灯光

请来晚风、星星、月亮、鸣虫

给辛勤了一天的园丁

演上一段段美妙的协奏曲

6.

校园晨曲

学子勤奋晨曦读

寒窗苦求功名路

朗朗书声染朝阳

阵阵跑步练精骨

学习健身两不误

青春岁月好读书

严以律己铸品质

朝气蓬勃学识富

7.

美丽的校园

满怀热忱,

走进支教学校的大门,

我把真诚的微笑,

撒满美丽的校园。

你看,你看,

校园盛开的鲜花,

是我童年记忆的摇篮,

那是母校曾经的芬芳。

你听,你听,

鸟儿欢唱的歌谣,

是我耳畔熟悉的教导,

那是恩师谱写的骄傲。

噢,

美丽的校园,

我要撒播知识的种子,

装扮你美好的明天。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闪烁着灿烂的光芒,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那些优秀的古诗词生命力极强,千百年来,流传至今,经久不衰。

据说,在唐朝,读诗诵诗已是儿童的启蒙教育,是儿童的必修课。可见,古诗词学习的重要性。它对开发少年儿童的想象力、审美能力等意义重大。因此,除了小学语文教材精选了一些篇目外,《语文课程标准》还为小学生选出了优秀的古诗词80首,要求学生会背诵,不仅如此,而且还要求学生在积累、感悟、运用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欣赏和审美的情趣。然而,现在的小学生已经走进了网络时代,接触到了许多新生事物,对古诗词这类传统文化有些陌生了,让他们去背诵大量的古诗词,去感悟,去想象,去运用,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些学生甚至逃避古诗词的学习。我认为要想让学生真正地喜欢古诗词,学会古诗词,首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古诗词学习兴趣的培养,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学习、尝试、钻研,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去实践。

一、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赞科夫认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所以,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我积极地钻研教法,运用有效的方法来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1、从导入环节入手,激趣学生的学习兴趣。生动有趣的导入,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的开端相当于成功一半,所以在学习古诗的时候,特别要注意导入的运用。

2、了解诗人的相关故事,给古诗的学习增添色彩。学生最爱听老师讲故事,可他们关于古代诗人的故事知道的很少,非常感兴趣。在学习《赠汪伦》一诗时,我给学生讲了诗人李白和汪伦的相识过程,故事幽默生动,巧设悬念,同学们听得很入神,并不时地对汪伦的智慧大加赞叹,为学习本诗做了一个良好的铺垫,同学们学习起来情趣盎然。

3、发挥简笔画的作用,从视觉上吸引学生的兴趣。画画是孩子们的天性,他们对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对古诗词的理解也大有益处。因此,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适当地配上图画,可以从多方面调动学生的感官,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学习张志和的《渔歌子》时,学生根据对词的理解,在黑板上合作作画,用不同的颜色分别画出了青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青笠、蓑衣......那是一幅绝美的山水画,画出了鲜明的色彩,悠远的意境,体现了词人悠闲自在的生活。

4、编排短剧,通过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古诗词非常适合表演,诗中有着生动的故事情节。故事表演可以让古诗词的学习变得更加丰富有趣,使学生的想象力得以充分的发挥。在学习《小儿垂钓》这首诗时,我就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情景表演。学生仔细揣摩诗意,把握人物特点,把诗中的小男孩那种天真、稚气、活泼、可爱的形象表演得栩栩如生,同时,也把这首诗牢牢地留在了记忆里。

5、进行古诗词吟唱,化难为易,激发兴趣。以往在教学古诗词时,总是强化理解诗意,背诵诗句,抄诗默诗,学生对此索然不感兴趣,因此,渐渐地产生了厌烦的情绪。可以让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把古诗词配上旋律,变成了歌曲,学生十分乐于接受。《早发白帝城》这首诗是七言绝句,我就在学生的音乐书中找到了一句七字的歌曲――《小乌鸦爱妈妈》,这首歌非常好听,根据这首歌的旋律,换上《早发白帝城》的诗句,学生张口就唱了出来,学得轻松愉快,既加深了记忆,又减轻了学生的负担。这种学习方法很快在同学当中流行起来。精彩有趣的学习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鼓励,激发兴趣

1、教师鼓励学生平时多积累古诗词,在理解、积累的过程中,学会运用。例如,学生能在适当的语言环境中说出一句古诗来,要对学生给予表扬,既是对他本人的肯定,又能带动其他学生的学习。在学生的日记、作文当中恰当地引用一句古诗词,更应该在全班同学面前给予表扬,使学生有一种自豪感,成就感。

2、教师以身作则,尽量地多运用古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例如在学生面前我经常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来激励孩子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用“海内存知己,天涯如比邻”来表达和朋友的深厚感情;用“无边光景一时新”来表达春游时的感受;用“白日放歌须纵酒”来形容激动、愉快的心情,用“柳暗花明又一村”来形容意外的惊喜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受古诗词在表达上的魅力,以此,产生强烈地学习欲望。

三、打破古诗词学习的局限性,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1、课堂小天地,生活大舞台。学习古诗词不能只局限于课堂,还要向课外延伸。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这一栏目,精选了一些十分经典的古诗词,教授的讲解生动有趣,精彩纷呈,非常适合学生观看,为学生提供了很好学习的平台,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教师还可以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让家长与学生一同收集、积累古诗词,一同学习感悟,开展家庭古诗词大赛,以此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能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积累了很多古诗词,要给他们提供充分展示的平台。可以开展古诗记忆力比赛、古诗分类比赛、古诗吟唱比赛、古诗应用比赛等,这些活动可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们兴趣盎然地去收集、整理、分工合作,可谓“不用扬鞭自奋蹄”,兴趣十分高涨。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一块瑰宝,让学生漫步徜徉在诗林词海中,去感受那优美的诗句,深刻的内涵,高远的意境。继承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使学生真正地热爱古诗词,走进古诗词,感受古诗词的独特魅力。

怎样让中学生读懂古诗

作为语文老师,该如何有效地进行古诗词教学,如何引导学生去学好古诗词?笔者想根据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的摸索研究来谈谈个人的做法。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学习而言,兴趣是不可缺少的因素,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动探求思索,促进学习成功。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笔者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探讨。

1.导语激趣。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精彩、新颖、扣人心弦的导语,一下子就能吸引学生,引人入胜。

2.诵读激趣。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学生要能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词,具有初步鉴赏古诗词的能力。因此,在古诗词的教学中,诵读显得尤其重要。诵读是进入诗的意境的最直接感性的方法。通过教师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示范,挑起学生的朗读愿望,然后通过领读、分组读、交叉读、诵读等形式,这样就会很容易把学生带到诗词的意境中,初步感悟诗词的韵味。

3.竞争激趣。初中学生朝气蓬勃,精力旺盛,求知欲强,有竞争意识。基于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参与竞争是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兴趣的重要举措。笔者在古诗词教学中,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更主动自觉地学习,常有意识为学生创造一些竞争条件。如组织学生参加学校举行的古诗词诵读比赛,爱国爱家乡诗词诵读比赛,咏月诗词竞赛,通过各种竞赛,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4.想象激趣。课要上得有趣,引导学生想象课文内容也是一种办法。即力求把单调的文字符号变成形象生动的画面,或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走进课文,面对面与作者或文章的主人公对话,在空间和时间上缩短读者与作者及主人公之间的距离,使远古的画面走进学生脑海,使学生觉得新奇,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理解古诗词,积累古诗词

情境教学是指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吸引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在某个具体的情境中凭借着自己的感受和情绪,理解教学内容,并受到道德品质和审美情感的陶冶。在教师所创设的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学生能有效地提高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文学修养。

1.变身诗人,感同身受。优美的诗词与作者所处的时代、生活经历、文化底蕴密切相关。想要真正彻底地读懂一首古诗词,就必须了解它的作者。

拉近学生和诗人的时空距离,帮助学生产生和诗人思想感情相契合的心理情绪,让学生变身诗人,设身处地地去读懂这首诗词的内涵。比如在教学《行路难》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行查找资料,了解李白在创作这一组诗歌时的背景。在开元盛世的大社会背景下,诗人李白空有满腹才华、满腔抱负,却只是皇帝的弄臣。诗人恃才傲物之际,得罪权贵,被赐金还山。然后教师让学生来扮演诗人的角色,根据诗的内容设计符合人物性格和具体环境的对话,想象人物的动作神态,那“停杯投箸”、“拔剑四顾”的苦闷,那“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呐喊,那“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在学生的表演中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这一刻,学生即诗人,李白强烈的感情变化被学生准确地把握住了。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诗词教学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纵情诵读,情意皆通。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诗词丰富的感情、深刻的内涵蕴藏在凝练的语言中,不反复诵读,又如何体会得出?只有反复吟诵,才有可能把握诗词的感情脉搏,理解诗词要表达的中心。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不是简单地读出声音,读懂节奏,在平仄里享受那种原始的乐感,而是用心去读,在读的过程中调动自己的感觉,仔细体会诗中内在的感情旋律,一边吟诵一边再造想象,在头脑中创造性地再现诗中意境。例如,李煜的《相见欢》是表现作者由皇帝沦落为阶下囚的痛苦和对故国的离愁,诵读时教师指引学生注重其音节、节奏的变化:“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通过直接感受句法、音节的错落,缓慢而深沉地朗读,学生不自觉地进入作品所创造的艺术境界中,体味到一个亡国之君的孤独形象,从而为准确理解诗歌奠定基础。

3.熟知意象,感悟意境。诗词中的意象,是融合了作者思想感情的客观事物,许多意象经过人们感情的长期积淀,有着独特的情感内涵。如“圆月”、“明月”,往往成为人们盼望亲友团聚,表达美好祝愿,向往美好生活的寄托。王建说“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苏轼于中秋许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心愿。而“残月”则更多的是别离的象征,李煜的“月如钩”,勾起的便是深深的离愁。类似的还有“柳”象征了送别,“落日”象征的思乡之情等等。教师指导学生找出诗中的意象,整合相关意象的诗词句,创造出该意象的一个浓重的学习氛围和情境,让学生沉浸其中,把个体的意象转化为多姿多彩的立体画面,将有助于理解诗词的意境。

4.巧用媒介,身临其境。古典诗词往往追求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在对古典诗歌的整个审美感受中,视觉、听觉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古诗词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应是根据所教诗歌的内容和特点,巧妙地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设置相应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多种感觉器官以丰富他们对古典诗歌形象的感受,从而准确把握好诗歌的意境。如教学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可配上古琴曲《阳关三叠》,深情吟诵悠远隽永的送别情;教学辛弃疾的《破阵子》可配上古曲《十面埋伏》,沙场征战,壮志凌云。《春江花月夜》、《高山流水》等古典名曲与许多古诗词的意境也能达到意外的契合,教师也可从中选择适合的曲子。

三、抓住诗词眼,鉴赏古诗词

古人写诗讲究“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力求一字传神,一语惊人。而一首诗中传神的字句就如同这首诗词的眼睛,即整首诗词的主旨句。因此抓住古诗词的诗眼或词眼,是我们教学古诗词的一个突破口。比如大家熟悉的王安石《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的“绿”字,诗人曾用过“到”、“过”、“入”、“满”等字,但终觉不如“绿”字来得好。原因是:用“绿”字诗意就更显深沉,情思浩荡,不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江南春风和煦,百草逐生,流露出诗人当时奉诏入京的喜悦,还有经历罢相之后被征召回朝的重重忧虑,一个“绿”字高度概括出诗人的喜悦、彷徨等丰富的内心世界,着实让人称道。

四、联系生活,运用古诗词

古诗词是祖国文学宝库中璀璨的明珠,我们不但要教会学生学习如何诵读,如何理解,如何鉴赏,更要让学生懂得如何运用古诗词。比如当我们带领学生出去旅游,登上了高山之巅,可以问学生:“此时你最想用杜甫的哪一句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学生一定能答出:“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当有学生考试失意时,可以问其他同学,我们可以用李白的哪句诗来劝慰他?大家齐答:“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古人写诗非常重视意境的创造。意境的创造要经过艰苦的过程,具有深远、含蓄的特点。同时因诗词是一种高度凝练的文学样式,它往往以极简洁而形象的语言创造出完美的意境,表达出丰富的思想内容和主观情感,因此学生在对其进行把握时难免会遇到一定的困难。为了帮助学生准确地对诗歌的意境进行理解和把握,在诗歌教学与欣赏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对诗歌的意境进行艺术的再创造,让学生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用散文化的语言表达出来。

古诗词是中化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内涵极其丰富。我们炎黄子孙,应当继承民族的文化。只有民族的文化,才能撑起精神的大厦。通过对古诗词的教学欣赏,学生更能体会中国古代诗歌的博大精深,更能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从而促进人格的完善。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精粹,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学习古诗词,对于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激发热爱祖国优秀文化和热爱祖国的情感意义重大。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各个学段的古诗词教学提出了明确的内容和目标。由此可见古诗词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但由于古诗词的形式特别,遣词造句等方面与现在的语言习惯差别很大,古诗词本身深奥的含义、优美的韵味很难通过语言的描述让学生领悟,加上小学生知识面窄,生活阅历浅,对诗歌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等都感到遥远而陌生。在理解诗意上存在一定的障碍,加上教学手段比较单一,导致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甚理想。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呢?我结合自身的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鼓励学生多诵读、多积累

充分利用古诗词朗朗上口、押韵、对仗等特点,以及小学生记忆力的优势,鼓励他们利用晨读,课外时间诵读、积累。教师利用阅读指导课时间采用形式多样的考察办法,评选出古诗词诵读、积累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让他们成为带头人,带动更多的学生去主动诵读,积累古诗词,热爱古诗词学习。

二、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激发兴趣。

小学生最富有想象力也最具有好奇心。课要上得有趣就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它们的想象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走进课文。把单调的文字变成生动形象的画面。如教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引导学生想象“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体会诗人对家乡的热爱以及旷达豪迈、不慕荣利的处世态度。在教学中也可以通过续写或改写古诗词,让学生感到新奇,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如教学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时,可引导学生改写,在改写的过程中,赏美景,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对古诗词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运用信息技术,营造美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1、动手画画,激发兴趣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词是十分注重形象描绘的,在教学中教师将抽象凝练的语言化为栩栩如生的画面,教学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人对六月的西湖景致做了极力的渲染,表达了自己的赞叹之情,教学时,引导学生把握诗意之后,展开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或用笔画下来,深入体会古诗词的意境。《山行》《如梦令》等都可以运用绘画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形象更真切地了解文意,获得和作者同样的美的体验。

2、音乐激趣

古诗词中有不少本身就是广为流传的千古绝唱。教学中把复杂多变的情感与悦耳动听的韵律沟通起来,尽可能地将诗词中的“情”化为可作用于听觉的音律,有利于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妙。河南省特级语文教师武凤霞老师执教的《渔歌子》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她选的舒缓、轻悠的旋律拨动了学生的心弦。特别是她示范着把这首古诗词读唱出来,更是唤起了学生丰富的想象,感染了学生,感染了在场所有听课的教师。

3、补充拓展资料,激发兴趣

优美的诗词与作者所处的时代、生活经历、文化底蕴密切相关,教师采用多媒体手段提供有关的时代背景的音像资料,能够生动形象的展现当时的历史状况、社会动态,为教学传递信息、铺垫知识又使学生更好地贴近作者理解作者。

四、为学生搭建古诗词运用展示的平台

学校积极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结合学校的各种活动,开展班级诵读比赛,可以让学生个人、自由组成小组等多种参与形式朗诵、背诵古诗,评选“诗书班级”、“小诗人”等,以活动激起学生的兴趣。

五、科学评价、激励为主的原则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小学生背诵诗文的数量虽有一定的要求,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记忆力好的同学,背得要快些,记忆力稍差一点的学生,背得速度要慢些。教师要正确对待,要承认差异,个别没有完成任务的同学,教师也要予以表扬予以鼓励。对待韵律、节奏、情感读得不理想的同学,教师应该耐心指导,还要表扬他“读得很认真”或“你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等等,以此激发其诵读古诗词的兴趣和信心。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我们在古诗词教学中充分激发、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就可以使教和学得到和谐的发展,教学效果就会随之得到大幅度提高。

怎样让孩子爱上古诗词

步骤/方法教孩子吟诵诗歌入情悟境。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有感情的吟诵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 还可以更好地使学生领会诗的音乐美。出声诵读,要力求读得清晰、准确、有节奏,读出思想感情。这种有规律的反复形成的节奏,产生了整齐划一的音乐美感。做到“一章十遍读,一句十回吟”,便会使静止的画面与声音、形象融为一体,使学生身临其境,与情感产生共鸣,从而步入诗的意境。当然,出声诵读要和低声慢吟结合起来。注重整合提升感悟。教学中,选取相同或相近的古诗进行整合,既能使学生感到耳目一新,又能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是同一主题作品的整合。小学阶段学习的古诗词有不少虽然作者不同、背景不同,但表达的情感主题却是相同或相近的。二是同一作者作品的整合。这样教学,既可以增强学生对作者不同语言风格的感受,还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比如学习陆游的经典古诗《示儿》,就可以带动学生学习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联系生活,学以致用。学习古诗固然是要让学生走进传统文化的殿堂,与作者对话,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应鼓励学生在与人对话、演讲、写作文中恰当引用古诗词。如开展综合实践课,假想有一名沉湎网吧的少年,让学生用古诗词对他进行规劝,“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等诗句就自然而然地被学生运用。尤其要引导在作文中引用或择用,以增强文章的气势、文采和说服力。诗歌是充溢着生命的情感载体,闲情、乡情、友情、爱国情是诗人反复吟叹歌咏的主题。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如能以情感点燃情感,实现作者、教师、学生三情共振,定会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爱上古诗词。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网 如何让诗词走进学生生活 如何带领学生走进诗词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