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古诗词蝶恋花词牌格律 《蝶恋花》古诗



蝶恋花·春景宋代: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扩展资料:译文如下:春天将尽,百花凋

蝶恋花·春景

宋代: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扩展资料:

译文如下:

春天将尽,百花凋零,杏树上已经长出了青涩的果实。燕子飞过天空,清澈的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怛不要担心,到处都可见茂盛的芳草。

围墙里面,有一位少女正在荡秋千,少女发出动听的笑声,墙外的行人都可听见。慢慢地,围墙里边的笑声就听不见了,行人惘然若失,仿佛多情的自己被无情的少女所伤害。

《蝶恋花·春景》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这是一首描写春景的清新婉丽之作,表现了词人对春光流逝的叹息,以及自已的情感不为人知的烦恼。上阕写春光易逝带来的伤感,没有拘泥于状景写物而融人自身深沉的慨叹。下阕写得遇佳人却无缘一晤,自己多情却遭到无情对待的悲哀。全词词意婉转,词情动人,于清新中蕴涵哀怨,于婉丽中透出伤情,意境朦胧,韵味无穷。

参考资料:蝶恋花-百度百科

蝶恋花所有古诗词

蝶恋花。一般用来填写多愁善感和缠绵悱恻的内容、晏殊等人的《蝶恋花》。双片六十字,商调曲,前后片各四仄韵,产生了不少以《蝶恋花》为词牌的优美词章、苏轼;原唐教坊曲名、《鹊踏枝》, 又名《黄金缕》、《一箩金》,本采用于梁简文帝乐府、《卷珠帘》,像宋代柳永:“翻阶蛱蝶恋花情”为名、《凤栖梧》。其词牌始于宋。自宋代以来,都是历代经久不衰的绝唱

古诗词格律有哪些?请提供一些格式样式(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说到古诗词格律的话,王力的《诗词格律》很好,您的问题这本书里都有提到,您可以百度一下 《诗词格律》 。

律诗:

(一)五律的平仄

五言的平仄,只有四个类型,而这四个类型可以构成两联。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由这相联的错综变化,可以构成五律的四种平仄格式。其实只有 两种基本格式,其余两种不过是在基本格式的基础上稍有变化罢了。

(1)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字外加圈表示可平可仄。)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掻更短,浑欲不胜簪[10].

另一式,首句改为仄仄仄平平,其余不变[11].

(2)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蓬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另一式,首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12].

(二)七律的平仄

七律是五律的扩展,扩展的办法是在五字句的上面加一个两字的 头. 仄上加平,平上加仄。试看下面的对照表:

(1)平仄脚

五言仄起仄收○○仄仄平平仄

七言平起仄收平平仄仄平平仄

(2)仄平脚

五言平起平收○○平平仄仄平

七言仄起平收仄仄平平仄仄平

(3)仄仄脚

五言平起仄收○○平平平仄仄

七言仄起仄收仄仄平平平仄仄

(4)平平脚

五言仄起平收○○仄仄仄平平

七言平起平收平平仄仄仄平平

因此,七律的平仄也只有四个类型,这四个类型也可以构成两联, 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由这两联的平仄错综变化,可以换成七律的四种格式。其实只有 两种基本格式,其余两种不过在基本格式的基础上稍有变化罢了。

(1)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书愤 [宋]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13].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到韶山 毛泽东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首。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14].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冬云 毛泽东

雪厌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15].

另一式,第一句改为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其余不变[16].

(2)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还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庐山 毛泽东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和郭沫若同志 毛泽东

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另一式,第一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其余不变[17].

绝句:

(一)律绝

律绝跟律诗一样,押韵限用平声韵脚,并且依照律句的平仄,讲 究粘对。

(甲)五言绝句

(1)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另一式,第一句改为仄仄仄平平,其余不变。

(2)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听筝

[唐]李端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另一式,第一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

(乙)七言绝句

(1)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为女民兵题照

毛泽东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另一式,第一句改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其余不变。

(2)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另一式,第一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其余不变。

跟律诗一样,五言绝句首句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绝句首句以入韵为常见;五言绝句以仄起为常见,七言绝句以平起为常见[56].跟律诗一样,律绝必须依照韵书的韵部押韵。晚唐以后,首句用 邻韵是容许的。

跟律诗一样,律绝可以用特定的格式[57]. 例如: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58].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59].

跟律诗一样,律绝要避免孤平。五言 平平仄仄平 第一字用了 仄声,则第三字必须是平声;七言 仄仄平平仄仄平 第三个用了仄 声,则第五字必须是平声。例如:

夜宿山寺 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60].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61].

( 不 客 二字拗, 何 字救,参看上文33页。)

绝句,原则上可以不用对仗。上面所引八首绝句当中,就有五首 是不用对仗的。现在再举两个例子: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塞下曲(第二首)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如果用对仗,往往用在首联。上面所引的绝句已有一首(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在首联用对仗的,现在再举两首为例:

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郿坞 苏轼

衣中甲厚行何惧?坞里金多退足凭.毕竟英雄谁得似?脐脂自照不须灯!

但是,尾联用对仗,也不少见的。像上文所引孟浩然的《宿建德 江》,就是尾联用对仗的。

首尾两联都用对仗,也就是全篇用对仗,也不是少见的。上面所 引王之涣《登鹳雀楼》是全篇用对仗的。下面再引两个例子,一个是 首联半对半不对,一个是全篇完全用对仗:

塞下曲 李益

伏波唯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绝句四首(第三首) 杜甫

两固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有人说, 绝句 就是截取律诗的四句,这话如果用来解释 绝 句 的名称的来源,那是不对的,但是以平仄对仗而论,绝句确是截 取律诗的四句:或截取前后二联,不用对仗,或截取中二联,全用对 仗;或截取前二联,首联不用对仗;或截取后二联,尾联不用对仗。

(二)古绝

古绝既然是和律诗对立的,它就是不受律诗格律束缚的。它是古体诗的一种. 凡合于下面的两种情况之一的,应该认为古绝:

(1)用仄韵;

(2 )不用律句的平仄,有时还不粘、不对。当然,有些古绝是两种情况都具备的。

上文说过,律诗一般是用平声韵的,因此,律诗也是用平声韵的。

如果用了仄声韵,那就是可以认为古绝. 例如:

悯农(二首)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籽。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62]!

从上面所引的三首绝句中,已经可以看出,古绝是可以不依律句的平仄的。李绅《悯农》的 春种 句一连用了三个仄声, 谁知 句一连用了五个平声。范仲淹的《江上渔者》用了四个律句,但是首联平仄不对,尾联出句不粘,也还是不合律诗的规则的。

即使用了平声韵,如果不用律句,也只能算是古绝. 例如:

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疑是 句用 平仄仄仄平 ,不合律句。 举头 句不粘,

低头 句不对,所以是古绝.

五言古绝比较常见,七言古绝比较少见。现在试举杜甫的两首七 言古绝为例:

三绝句(选二) 杜甫

二十一家同入蜀,惟残一人出骆谷。 自说二女啮臂时,回头却向秦云哭。

殿前兵马虽骁雄,纵暴略与羌浑同。 闻道杀人汉水上,妇女多在官军中。

第一首 惟残 句用 平平仄平仄仄仄 , 自说 句用 仄仄

仄仄仄仄平 不合律句。尾联与首联不粘,而且用了仄声韵。第二首 纵暴 句用 仄仄仄仄平平平 , 妇女 句用 仄仄平仄平平平 , 都不合律句。 殿前 句也不尽合。

当然,古绝和律绝的界限并不是十分清楚的,因为在律诗兴起了以后,即使写古绝,也不能完全不受律句的影响。这里把它们分为两类,只是要说明绝句既不可以完全归入古体诗,也不可以完全归入近体诗罢了。

词牌格律:

浣溪沙(四十二字,沙或作纱,或作浣纱溪)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12].

(后阕头两句往往用对仗。)

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浣溪沙(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 [宋]张孝祥

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声里绣旗红.淡烟衰草有无中。万里中原榛鸨薄R婚鬃蔷剖?ザ?酒阑挥泪向悲风.

浣溪沙(1950年国庆观剧,柳亚子先生即席赋浣溪沙,因步其韵 奉和。) 毛泽东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13].

菩萨蛮(四十四字)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14]. 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

(共享四个韵。前阕后二句与后阕后二句字数平仄相同。前后阕 末句都可改用律句平平仄仄平。)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竚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菩萨蛮(大柏地) 毛泽东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15].

采桑子(四十四字,又名丑奴儿)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采桑子 [宋]欧阳修

羣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笙歌歇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古诗词要求什么格律

格律诗是在字数、韵脚、声调、对仗各方面都有许多讲究的诗。它规定诗有定句,句有定字,字讲平仄,严格压韵,而且律诗的中两联要对仗等。它是根据汉语一字一音,音讲声调的特点和诗歌音乐美、形式美、精炼美的特殊要求而产生的,所以具有相当强的生命力而流转不息。

格律诗对声律的要求极为严格。声律包括压韵和平仄,其中又以平仄最重要,正如毛主席所说:“因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给陈毅同志的一封信》)

格律诗分为绝句和律诗,都分五言和七言,律诗还有排律。那种以为绝句就是律诗的分割的观点应该说是不正确的,绝句产生在律诗之前,绝句产生的时候格律诗还没有完全定型,故而还有不合律的古绝存在,如床前明月光。

格律诗的定字定句要求大家大体都知道,值得一提的是律诗的中间两联一定要对仗。韵脚方面格律诗多以平韵为主,起首一句可压韵也可不压韵,其他的单句尾字讲究平仄,一定要与韵脚的平仄相反。那么最难的,应该就是句中字的平仄问题了。

这里,我们简单地说一下格律诗的创作规则。关于格律诗的创作,王永义先生编了个歌谣,可供参考:

格律不难记,二四六分明。首句仄平仄,或为平仄平。

上下句要对,邻句粘即成。四字防孤平,末防三连同。

七绝重一遍,七律也就成。双末押平韵,单末多仄声。

七言去两字,五言不费功。起收式怎知?首句二末定。

大体意思是:近体诗的格律不难记住,每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一定要符合。第一句的第二四六字应该是仄平仄,或者是平仄平。上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与下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要对立,邻句,就是第一联的末句和第二联的首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要相同。七言第四个字一定要防止出现孤平,它自己是平音而左邻右舍都是仄音就叫孤平,每句末三个字应防止全平或全仄。确定了绝句格律的步骤,再重复一遍就成了律诗的格律。律诗双句末一字都是平声,押一个韵,单句末一字多数是仄声。七言诗的格律去掉前面两个字,注意,此时第四字应为第二字,就成了五言诗的格律了。一首格律诗是平起还是仄起,是平收还是仄收,都要看第一句第二字和该句末一字。

蝶恋花古诗词格

词牌名 蝶恋花

仄韵。双调。六十字。此调本名《鹊踏枝》,晏殊词改今名。又名《黄金缕》《卷珠帘》《明月生南浦》《一箩金》等。

[仄]仄[平]平平仄【仄】,庭院深深深几许?

[仄]仄平平,杨柳堆烟,

[仄]仄平平【仄】。帘幕无重数。

[仄]仄[平]平平仄【仄】,玉勒雕鞍游冶处,

[平]平[仄]仄平平【仄】。楼高不见章台路。

[仄]仄[平]平平仄【仄】,雨横风狂三月暮。

[仄]仄平平,门掩黄昏,

[仄]仄平平【仄】。无计留春住。

[仄]仄[平]平平仄【仄】,泪眼问花花不语,

[平]平[仄]仄平平【仄】。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

词牌格律韵律大全

简单说,在现代汉语四声中,第一声、第二声是平声;第三声、第四声是仄声。2:古代的词牌的种类以及平仄:词,诗歌的一种。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始于隋,定型于中晚唐,盛于宋。隋唐之际,从西域传入的各民族的音乐与中原旧乐渐次融合,并以胡乐为主产生了燕乐。原来整齐的五、七言诗已不适应,于是产生了字句不等、形式更为活泼的词。

词最早起源于民间,后来,文人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新词,叫做“填词”或“依声”。从此,词与音乐分离,形成一种句子长短不齐的格律诗。五、七言诗句匀称对偶,表现出整齐美;而词以长短句为主,呈现出参差美。

词有词牌,即曲调。有的词调又因字数或句式的不同有不同的“体”。比较常用的词牌约100个。词的结构分片或阕,不分片的为单调,分二片的为双调,分三片的称三叠。按音乐又有令、引、近、慢之别。“令”一般比较短,早期的文人词多填小令。如《十六字令》、《如梦令》、《捣练子令》等。“引”和“近”一般比较长,如《江梅引》、《阳关引》、《祝英台近》、《诉衷情近》。而“慢”又较“引”和“近”更长,盛行于北宋中叶以后,有柳永“始衍慢词”的说法。词牌如《木兰花慢》、《雨霖铃慢》等。依其字数的多少,又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据清代毛先舒《填词名解》之说,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0字以外为长调。最长的词牌《莺啼序》,240字。

一定的词牌反映着一定的声情。词牌名称的由来,多数已不可考。只有《菩萨蛮》、《忆秦娥》等少数有本事词。词的韵脚,是音乐上停顿的地方。一般不换韵。有的句句押,有的隔句押,还有的几句押。象五、七言诗一样,词讲究平仄。而仄声又要分上、去、入。可以叠字。

由于词在晚唐、五代、宋初多是酒席宴前娱宾遣兴之作,故有“词为小道、艳科”、“诗庄词媚”之说。随着词的发展,经柳永、苏轼,逐渐扩大了词的题材,至辛弃疾达到高峰,成为和诗歌同等地位的文学体裁。

暗香

暗香与《硫影》调,都是姜夔同时创作以咏梅花的,是取“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近黄昏”两句的首二字作为调名。以后张炎用此二调咏荷花荷叶,改名《红情》、《绿意》。九十七字。前片四十九字,九句,五仄韵;后片四十八字,十句,七仄韵。

八六子

八六子,此调初见《尊前集》收杜牧词。有多种体式,《词谱》以显补之词为正体。九十一宇,前段六句三平韵,后段十一句六平韵。前段第四句是以一字领以下两个六言句。后段四至七句是扇面对句法。秦观词有“黄鹏又啼数声”句,故又名《感黄鹂》。

八声甘州

八声甘州,唐教坊大曲有《甘州》,杂曲有《甘州子》,是唐边塞曲,因以边塞地甘州为名。《八声甘州》是从大曲《甘州》截取一段改制的。因全词前后片共八韵,故名八声,慢词。与《甘州遍》之曲破,《甘州子》之令词不同。《词语》以柳永词为正体。九十七字,前片四十六字,后片五十一宇,前后片各九句四平韵。亦有在起句增一韵的。前片起句、第三句,后片第二句、第四句,多用领句字。另有九十五字、九十六字、九十八字体,是变格。又名:《甘州》、《潇潇雨》、《宴瑶池》。

卜算子

卜算子,《词谱》以为此词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词谱》以苏轼词为正体。双调,仄韵,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在偶数句用仄韵,奇数末字须用平声。两结句有增衬字为六字句的。另有《卜算子慢》,八十九字,是别格,与本调无关。

又名《百尺楼》、《眉峰碧》、《缺月挂疏桐》、《黄鹤洞中仙》、《楚天遥》。

采桑子

采桑子,唐教坊大曲有《杨下采桑》,《采桑子》可能是从大曲截取一遍而成独立的一个词牌。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歌》、《罗效媚》。《词谱》以五代和凝词为正体。双调,四十四字,八句。上下片都是起句反收,以下三句用平韵。另有在两结句各添二字,变为前四字后五字的两句。另有双调五十四字体,前段五句四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

长相思

长相思,本为唐教坊曲。调名出古乐府“上吉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句。一名《双红豆》、《相思令》、《山渐青》、《山渐青》、《长相思令》、《长思仙》、《青山相送迎》、《亿多娇》等,前人多用以写男女相思之情。始见白居易词。双调,平韵,三十六字。前片各四句,句句用韵.亦有后片起句不用韵的。

楚辞

楚辞体,又称“骚体”。为辞赋的一类。起源于战国时楚国,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作。特点为富于浪漫气息,较多抒情成分,突破了四言定格,形式自由,字句较长,倾向散文化,多用“兮”、“些”助语势。后世多以《离骚》为楷模,故名骚体。

翠楼怨

翠楼怨,此调为姜夔自度曲。宋孝宗淳熙年间,武昌安远楼建成,姜夔与友人同登此楼,写此词志感。词中有“层楼高峙,看槛曲萦红,□牙飞翠”句,故名《翠楼怨》。此调一百零一字。上片五十字,十一句六仄韵;后片五十一字,十二句七仄韵。上下片第七句及下片第二句,都是一字豆句法。

捣练子

捣练子,宋人黄大舆编《梅苑》中收入无名氏词八首,其一首起句为“捣练子”,即以作词名。或云:“李后主词,即咏捣练,乃唐词本体也。”(见《升庵词品》)前人多用为妇女怀念征夫之作。单调,二十七字,五句三平韵。另有双调三十八字体,是别格,一名《捣练子令》。

点绛唇

点绛唇因梁江淹《咏美人春游》诗中有“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绎唇”句而取名。《词谱》以冯延巳词为正体。四十一字。前片四句,从第二句起用三仄韵;后片五句,亦从第二句起用四站韵。《词律》认为,前片第二句第一字宜用去声,“作平则不起调”。按前人此字时用平声,如王禹□词“江南依旧称佳丽”、苏轼词“今年身健还高宴”、“风流公子方终宴”等句,江、今、风都是平声字,用在此处音律和谐,何至不能起调。此说不可从。

又名《点樱桃》、《十八香》、《南浦月》、《沙头雨》、《寻瑶草》、《万年春》等。

调笑令

调笑令,此调在唐时有《古调笑》、《宫中调笑》、《调啸词》、《转应曲》等多种名称,南唐冯延已改称《三台令》。据白居易寄元微之代书诗自注“抛打曲有《调笑令》”,可知是当时宫廷中或宴会场中作抛打游戏时供演唱之曲。始见韦应物词。单调,三十二字,八句,四仄韵,两平韵,两叠韵。平仄韵递转三次。第四、五句从仄韵转平韵,从第六句起又由平韵转仄韵。第六、七两个二言叠句,必须用第五句的末二字倒转使用,这是此调一名《转应曲》的由来。北宋以后,此调只用仄韵,不再转韵,字数和句式亦有变化,是此调的变格。

蝶恋花

蝶恋花,唐教坊曲名。本名《鹊踏板》。曼殊词改今名。调名取梁简文帝萧纲诗句“翻阶蛱蝶恋花情”中的三字。双调,六十字,十句,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

又名《黄金缕》、《风栖梧》、《一箩金》、《鱼水同欢》、《细雨吹池沼》、《明月生南浦》、《卷珠帘》、《江如练》等。

定风波

定风波,唐教坊曲名。始见于后蜀欧阳炯词。平仄换韵,六十二字。上片五句,三十字,三平韵两仄韵;下片六句,三十二字,四仄韵两平韵。由于句式参差,平仄交错,声律别具特色。另有仄韵体,为柳永创作,一百字,上下片各十一句,六仄韵。

又名《卷春空》、《定风流》、《定风波令》、《醉琼枝》。

洞仙歌

洞仙歌,唐教坊曲名。原用以咏洞府神仙。敦煌曲中有此调,但与宋人所作此词体式不同。有中调和长调两体。中调八十三字至九十三字,长调一百一十八字至一百二十六字。《词谱》以苏轼、辛弃疾词为初体。八十三字。上片三十四字,六句;下片四十九字,七句。各三仄韵。上片第二句,是一字逗句法,亦有用上二下三句式。下片八字句,以一字领七字。结尾二句,以一字领两个四言句。调为咏仙而作,故节奏徐缓,情致超脱。

又名《羽仙歌》、《洞中仙》、《洞仙词》、《洞仙歌令》、《洞仙歌慢》。

风入松

风入松,《乐府诗集》收有古琴曲《风入松》,传为晋嵇康所作;唐僧皎然有《风入松歌》,是此调名称所本。又名《远山横》,平韵双调,《词谱》以晏几道词及吴文英词为正体。晏词七十四字,吴词七十六字,都是十二句,前后片各六句,四平韵。上下片第四句,多用上三下四句法。另有七十二字、七十三字体,是变格。

又名《风入松慢》、《远山横》。

桂枝香

桂枝香,调见《乐府雅词》张辑词。唐裴思谦状元及第后赋诗,有“夜来新惹桂枝香”句,当是此调取名所本。《词谱》以王安石词为正体。一百零一字。上下片各十句五仄韵。上下片第二句,是一字豆句式。上下片四、五两句,既可作上六下四,也可作上四下六。

又名《疏帘淡月》。

好事近

好事近,“近”是词的种类之一,属一套大曲中的一个曲调。自词和音乐分离,此字只是某个词牌名称的组成部分,已无实际意义。《词谱》以北宋宋祁词为正体。仄韵,四十五字,上片四句,二十二字;下片四句,二十三字。上下片各两仄韵。此调前人习惯用入声韵。两结句都用一字豆句式。

此调又名《钓鱼船》、《翠圆枝》、《倚秋千》等。

何满子

何满子,唐教坊曲。据《乐府诗集》八十引白居易云,何满子是唐玄宗开元年间沧州的歌者,临刑进此曲以赎死,竞不得免。词名本此。单调,三十六字,六句三平韵。另有三十七字体及双调七十三、七十四字体。北宋毛滂并将双调改用仄韵。

又名《河满子》。

浣溪沙

浣溪沙,本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溪纱》或《浣沙溪》。上下片三个七字句。四十二字。分平仄两体。平韵体流传至今。最早的是唐人韩偓词,是正体。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仄韵体始于南唐李煜。另有《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片各增三字,韵位不变。

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

又有《小庭花》、《减字浣溪沙》等二十余种异名。

贺新郎

贺新郎,始见苏轼词,原名《贺新凉》,因词中有“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句,故名。后来将“凉”字误作“郎”字。《词谱》以叶梦得词作谱。一百一十六字。上片五十七字,下片五十九字,各十句六压韵。此调声情沉郁苍凉,宜抒发激越情感,历来为词家所习用。

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木兰花令》始于韦庄,是五十五字仄韵体。南唐冯延巳制《偷声木兰花》,五十字,八句,前后片起句仍作七言仄韵,结处乃偷平声作四字一句、七字一句,自此才有两仄两平四换韵体。《减字木兰花》是就《偷声木兰花》上下片两起句各减三字而成。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两仄韵转两平韵。

江城子

江城子,唐词单调,始见《花间集》韦庄词,单调三十五字,七句五平韵。或谓调因欧阳炯词中有“如(衬字)西子镜照江城”句而取名。宋人改为双调,七十字,上下片都是七句五平韵。欧阳炯单调词将结尾两个三字句加一衬字成为七言句,开宋词衬字之法。后蜀尹鹗单调词将起首七言句改作三字两句,开宋词减字、摊破之法。

晁补之改其名为《江神子》,韩□调有“腊后春前村意远”句,故又名《村意远》。

酒泉子

酒泉子,唐教坊曲名。因甘肃有酒泉郡而取名。四十字,平仄韵转换。上片五句,十九字,起句和结句用平韵,二四两句用仄韵。下片五句,二十一字,三仄韵,后结用平韵。

兰陵王

兰陵王,唐教坊曲名。据《碧鸡漫志》引《北齐书》及《隋唐嘉话》说,齐文襄帝长子长恭封兰陵王,与周军作战,带着假面对敌,打败周军,勇冠三军,“武士共歌谣之曰《兰陵王入阵曲》”。宋人当是据旧曲另制新声。始见秦观词。《词语》以秦词为定格。三叠,二十四拍,一百三十一字。首段四十八字,十句七仄韵;二段四十二字,八句五仄韵;三段四十一字,九句六仄韵。宜用入声韵。此调声情雄浑,气势不凡,宜状写壮烈场面或激越情感。

浪淘沙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原为七言绝句,白居易词有“却到帝都重富贵,请君莫忘浪淘沙”句,刘禹锡作的《浪淘沙》属是此体。以后的双调小令《浪淘沙》,是南唐李煜创制。北宋张舜民用此调改名《卖花声》。《词谱》以李煜词为正体,平韵五十四字,十句,前后片各四句用韵。此调并由柳永、周邦彦演为长调《沮淘沙慢》,是别格。

临江仙

临江仙,唐教坊曲名。最初是咏水仙的,调见《花间集》,以后作一般词牌用。双调,五十四字,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常见的有三体,一是六十字,如苏轼词;一是五十八字,上下片第四句较苏轼词少一字,如李煜词;还有一体也是五十八字,上下片起句较苏轼词少一字,如曼几道词。前人也有在后片换韵的。另有《临江仙引》、《临江仙慢》,九十三字,是别格。

又名《谢新恩》、《雁后归》、《画屏春》、《庭院深深》。

六幺令

六幺令,唐教坊大曲有《绿腰》一调。《绿腰》又名《六么》,是唐代从西域传来的一个大曲名称。白居易《琵琶行》有“先为霓裳后六么”句,元镇《琵琶歌》有“绿腰散序多扰捻”句。或云:“此曲拍无过六字者,故曰六么。”后用作词名。《词语》以柳永词为正格。九十四字,上片四十六字,下片四十八字,各九句五仄韵。

又名《宛溪柳》、《乐世》、《绿腰》、《录要》。

六州歌头

六州歌头,据程大昌《演繁露》说,此调本鼓吹曲,近世词人根据它的曲调创制吊古词,音调悲壮,又把古代兴亡事实作为曲词,听到曲就使慷慨之情进发,绝对不同于一般艳词。宋代举行大祀、大恤典礼都用此调。此调有三种用韵形式,一是平韵体,如刘过“镇长淮”词;二是平仄韵互叶格,如贺铸“少年侠气”词;三是平仄韵转换格,如韩元吉“春风著意”词。后两体句式与平韵体略异。王体中以平韵体为主。以刘过“镇长淮推”词为例,一百四十三字,前片七十一字,后片七十二字,各十九句八平韵。

满江红

满江红,此调唐人名《上江虹》,以后改今名。《词谱》以柳永“暮雨初秋”词为正格。九十三字。前片四十七字,八句,四仄韵;后片四十六字,十句,五仄韵。用入声韵者居多。格调沉郁激昂,前人用以发抒怀抱,佳作颇多。双调九十三字,前片八句四平韵,后片十句五平韵。

本调尚有异名作《念良游》、《伤春曲》。

满庭芳

满庭芳,调名出晚唐吴融诗“满庭芳草易黄昏”。《词谱》以晏几道、周邦彦词为正体。都是九十五字。晏词前后片各十句四平韵;周词前片十句四平韵,后片十一句五平韵,中有换头二字用暗韵。换头二字,晏词不用暗韵而与下句合为五言句。上片起首两个四言句,前人多用对仗。另有九十三字、九十六字体。

又名《锁阳台》、《潇湘夜雨》、《满庭霜》、《活桐乡》、《江南刚》、《满庭花》等。

摸鱼儿

摸鱼儿,唐教坊曲有《摸鱼子》,宋人始见显补之词,名《摸鱼儿》。《词谱》以晃补之、辛弃疾、张炎三家词为正体。晃词一百一十六字。上片五十七字,十句六仄韵;下片五十九字,十一句七仄韵。前片第四韵、后片第五韵的十字句,须一气呵成,句式可以灵活。

另有《买陂塘》、《迈陂塘》、《陂塘柳》、《双蕖怨》、《山鬼谣》、《安庆摸》等名称。

木兰花

本兰花,唐教纺曲有《木兰花令》。宋人《木兰花》词,皆《玉楼春》体,七言八句,五十六字。五代毛熙震、魏承班、韦庄,各有《木兰花》调,为此调正体。毛词五十二字,双调,上下片各六句三仄韵;魏词五十四字,上片六句三仄韵,下片四句三仄韵;韦词五十五字,上片五句三仄韵,下片四句三仄韵,上下片不同部。

按《花间集》载,《木兰花》、《玉楼春》两调,其七字八句者为《玉楼春》体,《木兰花》则韦词、毛词、魏词共三体,从无与《玉楼春》同者,自《尊前集》误刻以后,宋词相沿,串多混填,《词谱》已为校正。

南歌子

南歌子,唐教坊曲名。调名本汉张衡《南都赋》“坐南歌兮起郑舞”句。又名《南柯子》、《风蝶令》、《望秦川》、《十爱词》等。分单调双调两体。单调体始于晚唐温庭筠,二十三字,五句三平韵。双调平韵体始于五代毛熙震,五十二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韵。双调仄韵见《乐府雅词》。以后宋人五十二字、五十三字及五十四字体,都本毛词。

南乡子

南乡子,唐教坊曲名。原为单调,有二十七字、二十八字、三十字各体,平仄换韵。单调始自后蜀欧阳炯。南唐冯延巳始增为双调。冯词平韵五十六字,十句,上下片各四句用韵。另有五十八字体。

又名《好离乡》、《蕉叶怨》。

念奴娇

念奴娇,念奴是唐天宝年间著名歌妓,调名本此。此调有仄二体。《词谱》以苏轼“凭空跳远”词为仄体正格。一百字。前片四十九字;后片五十一字,各十旬四仄韵。此令宜于抒写豪迈感情。东坡赤壁词,句读与各家词微有出入,是变格。另有平韵格,以陈允平词为正体,用者较少。

又名《大江东去》、《千秋岁》、《酹江月》、《杏花天》、《赤壁谣》、《壶中天》、《大江西上曲》、《百字令》等十多个名称。

女冠子

女冠子,唐教坊曲名。女冠即女道士,此调最初是咏女道士的。始见温庭筠词。四十一字,平仄转换。上片五句,二十三字,起首二句仄韵,三、五两句平韵。下片四句,十八字,二、四两句平韵。另有长调,始于柳永。

抛球乐

抛球乐本是唐人古诗,后入教坊谱曲供演唱,遂成词调。《唐音癸签》:“《抛球乐》,洒宴中抛球为令,其所唱之词也。”此调始自刘禹锡。单调,三十字,六句四平韵。中二句例作对偶。另有三十三字、四十字体,句式及韵位都有不同。以后柳永又演为长调,一百八十七字,上片十九句七仄韵,下片十七句七仄韵,与唐词小令,体制迥然各异。又名《莫思归》。

破阵子

破阵子,唐教坊曲名。一名《十拍子》。唐太宗李世民任秦王时制大型舞曲,名《破阵乐》。本七言绝句,后因旧曲名,另倚新声。现存双调小令,始见晏殊词。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

菩萨蛮

菩萨蛮,唐教坊曲名。菩萨蛮本女弟子舞队名。据《词谱》引唐苏鹗《杜阳杂编》说:“大中(唐宣宗年号,850年前后)初,女蛮国入贡,危髻金冠璎珞被体,号‘菩萨蛮队’。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声其词”。按大中一百年前开元时期成书的《教坊记》中已有此曲名,但苏说对这个词牌名的由来也有参考价值。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均两仄韵转两平韵。《词谱》定李白词为正体。

又名《子夜歇》、《巫山一片云》、《花间意》、《花溪碧》、《城里钟》、《重叠金》、《梅花句》、《晚云烘日》等,回文词体又名《联环结》。

齐天乐

齐天乐,《词谱》以周邦彦词为正体。双调,一百零二字,上片十句,下片十一句,上下片各五十一字六仄韵。上下片起句亦有不用韵的。上片第七句、下片第八句,是一字豆句式。

又名《五福降中天》、《如此江山》、《台城路》。

千秋岁

千秋岁,唐教坊大曲有《千秋乐》调。据郭茂倩《乐府诗集》本曲题解,是唐玄宗生日,大宴群臣,百宫上表请定此日为千秋节,可能由此产生《千秋乐》调。宋人根据旧曲另制新曲。又名《千秋节》、《千秋万岁》。仄韵双调,七十一字,十六句,上下片各八句,五仄韵。上片起句比下片起句少一字,其余句式全同。

另有游仲文词名《千秋岁》,即《念权娇》。

沁园春

沁园春,“沁园”二字出汉代沁水公主园林。有一百一十二字至一百一十六字诸体,以一百一十四字为正格。上片四平韵,下片五平韵。前人认为换头句第二字有人用暗韵,实系偶合。上片第四句第一字和下片第三句第一字,必须用一字豆领以下四句,而所领四句例须用扇对。

此调始见于北宋张先词。原属婉约派词,因其格调开阔,韵位较疏,读起来更感沉郁,故豪放派词入及后人常用此调抒发激越情感。

又名《寿星明》、《东仙》、《洞庭春色》、《念离群》等。

青玉案

青玉案,出自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案”与“碗”同,青玉案即青玉碗。调见宋苏轼《东坡词》。六十七字,上片三十三字,下片三十四字,各六句。上下片不同的是上片起句后的两个三字句,下片改为七字句。上下片各五仄韵。也有上下片结句前一句不用韵的。

又名《西湖路》、《青莲池上客》、《横塘路》。

平乐

清平乐,唐教坊曲名。乃祈求海内清平之乐曲,非指清调平调。《尊前集》载有李白词四首,如非后人伪作,则为此调的首见。平仄转换格。双调,四十六字。上片四句二十二字,仄韵,每句用韵;下片四句二十四字,转平韵,三句用韵。

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

词牌的格式韵律平仄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

词,又称长短句。人们为了便于记忆和使用,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有时候,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有时候,因为各家叫名不同,同一个格式又有几个词牌。

韵律:指诗词中的平仄格式和押韵规则。引申为音响的节奏规律。

平仄:在现代汉语四声中,第一声、第二声是平声;第三声、第四声是仄声。

1.《忆王孙》。

格式、韵律:单调三十一字,五平韵,句句用韵,亦有将单片重复做双调者。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例子:宋·李重元《忆王孙·春词》: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译文:茂密的青草可使我想起久客不归的王孙。杨柳树外楼阁高耸,她终日徒劳地伫望伤神。杜鹃乌儿一声声啼叫,悲凄的声音令人不忍听闻。眼看又到了黄昏,暮雨打得梨花凌落,深深闭紧闺门。

2.《如梦令》,又被称作《忆仙姿》、《宴桃园》、《无梦令》。

格式、韵律:单调三十三字,五仄韵,一叠韵,上去通押。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叠句),(仄)仄仄平平仄。

例子:宋·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译文: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被美景陶醉而流连忘返。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不小心划进了荷花池深处。划呀,划呀,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

3.《乌夜啼》,亦称《相见欢》、《秋夜月》、《上西楼》。

格式、韵律:双调三十六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仄韵、两平韵。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例子:南唐·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译文: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4.《卜算子》。

格式、韵律:双调,四十四字,前后阕各两仄韵,上去通押。也有一体单押入声韵。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例子:宋·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译文: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5.《醉花阴》。

格式、韵律:双调五十二字,前后阕各三仄韵,一韵到底。

平仄: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仄平平仄(韵)。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

中平中仄平平仄(韵),仄仄平平仄(韵)。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

例子:宋·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译文:薄雾弥漫,云层浓密,日子过得愁烦,龙脑香在金兽香炉中缭袅。又到了重阳佳节,卧在玉枕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将全身浸透。

在东篱边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溢满双袖。莫要说清秋不让人伤神,西风卷起珠帘,帘内的人儿比那黄花更加消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词牌

百度百科-韵律

了解词牌名 蝶恋花

蝶恋花,是中国词牌的名称,分上下两阕,共六十个字,一般用来填写多愁善感和缠绵悱恻的内容。自宋代以来,产生了不少以《蝶恋花》为词牌的优美词章,像宋代柳永、苏轼、晏殊等人的《蝶恋花》,都是历代经久不衰的绝唱.

蝶恋花,商调曲;原唐教坊曲名,本采用于梁简文帝乐府:“翻阶蛱蝶恋花情”为名, 又名《黄金缕》、《鹊踏枝》、《凤栖梧》、《卷珠帘》、《一箩金》、《江如练》、《西笑吟》。其词牌始于宋。双片共六十字,前后片各四仄韵。《蝶恋花》此词牌作者一般以抒写缠绵悱恻或抒写心中愁的情感为多。虽有部分山水,但还是寄情于物的表现。

词牌格律双调,上下片同调,押仄声韵。共六十字,前后片各四仄韵,其规范格律如下:蝶恋花 蝶恋花[2]

例词:【北宋】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网 古诗词蝶恋花词牌格律 《蝶恋花》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