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十五夜望月的诗词大意 古诗《十五夜望月》的意思是什么



《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意译:庭院中地成了白色的,树上一只乌鸦在歇息,冰凉的露水悄无声息地打湿了桂花。今天晚上人们都仰望明亮的月亮,不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意译:

庭院中地成了白色的,树上一只乌鸦在歇息,冰凉的露水悄无声息地打湿了桂花。今天晚上人们都仰望明亮的月亮,不知道秋天的思念之情落在了谁家?

古诗诵读十五夜望月诗词大意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月色如霜,照耀在庭院之中,鸦鹊在树上安睡;中秋的寒露打湿了桂花(或许也是泪水淋湿了月亮中的桂花)。今天晚上的明月人人都在观望,不知道秋天的愁思落到了谁家?

《十五夜望月》这首诗的大意是什么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注释】

①十五夜:指农历八月十五的夜晚。

②郎中:官名。

③地白:地上的月光。

④栖:歇。 【解说】 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枝上安歇着乌鸦。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不知那秋天的思念之情会落到谁的家,小诗借用中秋赏月这一习惯,巧妙含蓄地把诗人的别离思绪表现了出来。

《十五夜望月》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十五夜望月》这首诗的意思是:

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点点无声打湿了院中桂花。

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可落到谁家?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的七绝。

全诗如下: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此诗是诗人在中秋佳节与朋友相聚时所作。诗题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可见是寄友人杜元颖的。原诗诗题下注云:“时会琴客”,说明佳节良友相聚,并非独吟。

作品赏析

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清冷之感,联想到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

“树栖鸦”,应该是听出来的,而不是看到的。因为即使在明月之夜,人们也不大可能看到鸦鹊的栖宿;而鸦鹊在月光树荫中从开始的惊惶喧闹到最后的安定入睡,却完全可能凭听觉感受出来。“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

诗人选取“无声”二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而且不只是桂花,那树下的玉兔,那挥斧的吴刚,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也是如此。

全诗四句二十八字,以每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此诗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作者简介

王建,唐代诗人。字仲初,颍川(今河南省许昌市人)。出身寒微。大历(唐代宗年号,公元766—779年)进士。晚年为陕州司马,又从军塞上。擅长乐府诗,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其以田家、蚕妇、织女、水夫等为题材的诗篇,对当时社会现实有所反映。所作《宫词》一百首颇有名。有《王司马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的大意

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枝上安歇着乌鸦。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不知那秋天的思念之情会落到谁的家。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这首诗是什么意思

1、译文

桂花从天而降,好像是月上掉下来似的。拾起殿前的桂花,只见其颜色洁白、新鲜。我到现在也不明白吴刚为什么要跟桂花树过不去。这桂花大概是嫦娥撒下来给予众人的吧。

2、原文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3、出处

此诗是唐朝时期的竟陵文学家皮日休创作的七言绝句,记载于《全唐诗》卷六百十五。

扩展资料

1、创作背景

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节期为阴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

诗人创作此诗正是在中秋的夜晚,联想到诗人前一年高中进士,而此刻正是诗人东游之中,也正是诗人意气风发之时,所以在如此佳节,又是诗人得意之时,以此背景,诗人创作了此诗。

2、赏析

这首绝句描状桂花,那珊珊而落的桂花,本洁如玉,映于月光更显晶莹,拾起花犹带露更觉滋润,想来当是嫦娥撒于人间。全诗以中秋一事出中秋佳节玩月之全情,有以小见大之妙。

综合此诗,神话传说中吴刚学仙有过,遭天帝惩罚到月宫砍伐桂树,其树随砍随合,所以必须不断砍伐,却始终砍不倒这棵树。但此诗并不如其它描写中秋诗作一般凄凉,凋零,或是额怅、哀绵,全诗给人的感觉是轻松自在,毫无忧愁的。

虽只描写了一幅“夜赏月桂图”,却让读者得知民俗——中秋必看月赏桂。内容是诗人的联想,却不让人觉得有空虚之意。巧妙的联想反而为“寂静”的诗作平添了几分“俏皮”。不禁让人对古人的中秋佳节浮想联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要名句(必须是诗句或词)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体现思念家乡的诗句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虽抱仙骨,亦由严妆。——清代袁枚《续诗品三十二首·振采》。这两句原来比喻诗的思想内容好,还得有文采,才算是真正的好诗。现在人们常常用它说明,一个人的生理素质再好,也必须经过后天的学习、实践,不断地努力奋斗,才能更加有所作为,取得更大的成就。

2、湾头正堪泊,淮里足风流。——唐代孟浩然《问舟子》。这两句诗的表面上是船夫回答诗人的问话,其实含有这样的哲理:事业一但开了头,就要有勇往直前的精神。路途是漫长的,而且途中还会有种种险阻,但我们同时还应想到,也有许多有利的条件在等待你去利用,有许多机会可以帮助你的事业一步步取得成功。

3、坚金砺乃利,玉琢器乃成。——宋代欧阳修《赠学者》。这两句诗启发我们:事情要取得成功,必要的客观条件固然重要,但在尊重客观的前题下,人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社会的每一项进步、每一项成果,都是人们积极努力,经过艰苦磨炼,奋斗的结果。

4、炼金索坚贞,洗玉求明洁。——唐代孟郊《投所知》。这两句诗启发我们:人参加各种实践锻炼,勤奋不懈地学习,是为了锻炼能力,增长才干。知识才能都是在学习、实践中获得的,即使天资再高的人,不经努力学习、实践,也不会有才能。不“炼”不会有“坚贞”之“金”,不“洗”不会有“明洁”之“玉”。

5、素坚冰蘖心,洁立保坚贞。——唐代刘言史《初下东周赠孟郊》。这两句诗告诉我们:在艰苦的环境中,人们的依赖性减少,不得不努力拼搏,以求得生存,而恰是在这拼搏当中,锻炼了人的意志,增长了人的知识和才能。从这个意义上说,受苦并不是坏事,反而是好事。?

6、金入洪炉不厌频,精真那计受纤尘。——金代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其二十六》。这两句诗给人们的启发是:真理不但不怕实践的检验,反而因接受实践的检验,更证明它的可靠性。所以,任何正义的事业都不怕艰难险阻,真正有才能的人也是完全可以经得起考验的。

7、不惯东流促回棹,羡他双燕逆风飞。——宋代苏舜钦《送人归吴江》。现在多用这两句诗说明:事物的发展是曲折向前的,前进的道路上会有种种阻拦,会有逆境等待着你。随波逐流者永远不能达到自己理想的目的地,要前进,必须善于顶风前进,要知道,“无限风光在险峰”!

8、好事尽从难处得,少年无向易中轻。——唐代李咸用《送谭孝廉赴举》。现在多用这两句诗说明:人类社会是有别于自然界。在自然界中,可能性一般是自发地变为现实的,而人类社会要把可能变为现实,却必须通过勤奋的努力、自觉的斗争,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9、可怜雨歇东风定,万树千条各自垂。——唐代白居易《杨柳枝》。大意是:可惜一到那春雨不再下、春风不再吹的时候,原来得意飞舞的万千柳树的枝条,便一个个都垂头丧气了。 这两句诗启迪我们:不论是处于卑微还是尊贵的地位,都不应依靠他人生活,甚至借助外力而志得意满;而应该凭借自己的努力,自力更生,才能奋发有为。否则,情况一改变,外力一失去,自己就会变为垂头丧气的可怜虫。

10、颜色只从霜后好,不知人世有春风。——清代许廷荣《题画菊》。大意是:愈经霜打菊花开得越好,而它并没有受过春风的吹拂,它也不知道世上还有春风。这两句诗的深层含义是:好环境培养出来的事物往往容易消逝,艰苦境遇孕育出来的事物却坚毅、美丽。艰苦环境成长起来的人,性格就比较坚强,适应能力较强;而没有受过这种锻炼的人,一遇到复杂、艰难的情况时,往往应付不了。

11、从来好事天生险,自古瓜儿苦后甜。——元代白朴《阳春曲·题情》。大意是:好事从来都是艰难的,如同瓜儿一样,总要经过一番“苦”然后才能“甜”。现在多用 两句诗说明:美好的东西都是来之不易的,人必须历经困苦,然后才能得到安乐和幸福;事业必须经过艰苦的创造,然后才能得以成功。

12、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宋代陈与义《观雨》。大意是:暴雨有如大海倾泻一样骤下,竹枝被压弯了下来,但随即又会挺直起来;风吹云聚,山角为之晦暗,但随即又恢复了光明。这两句诗告诉我们:乌云终将消散,黑暗终要过去,光明终会重现。在人生的道路上,会有许许多多的困难,但困难总是会被克服的,正如俗话所说:“没有走不出的黑夜,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13、世人历险应如此,忍耐平夷在后头。——清代郑板桥《弄潮曲》。大意是:人们往往会经历险境,这时就应该像弄潮儿一样,坚持忍受住困难,平坦的道路就在后面。这两句诗启发我们:很多不利的客观条件会影响人的活动,但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克服困难取得理想的结果。如果遇难而退,则将一事无成。

14、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代郑板桥《竹石》。大意是:竹子虽经千万次的折磨打击还是那么坚定强劲,任凭那东西南北风怎么刮,也奈何它不得。现在人们常用这两句诗来歌颂:在艰苦的环境的斗争中,能够执着坚定、不屈不挠,虽不断遭受打击,仍毫不动摇的崇高品格。

15、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代刘禹锡《浪淘沙·其八》。大意是:沙里淘金,虽然千遍冲洗、万遍过滤很是辛苦,但吹尽了沙粒却露出了(或能得到)真金。这两句诗既可以用来说明:假相虽能掩盖一时,但无法永远蒙蔽下去,事物的真相终会显露出来。还可以用来说明:只有付出了“千淘万漉”的代价,不怕困难、不怕失败,才能找到“真金”,获得成功。

16、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代柳永《凤栖梧》词。大意是:我的衣带渐渐地宽松,但到底也不后悔,为了她,我宁愿自己的身体消瘦到憔悴的程度。原词是写有情人对意中人的专一痴情、忠贞不渝。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将其比喻为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的第二境界。即对理想的追求执着坚定,虽饱经挫折煎熬,尝遍艰辛,仍不放弃对理想的向往和钟情。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网 十五夜望月的诗词大意 古诗《十五夜望月》的意思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