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谁知的张自忠是怎么死的为什么人都崇敬他



一个军人,战死沙场,可谓死得其所,本是一件平常的事,但张自忠之死却有其非同寻常之处:他是中国抗日战争中以上将集团军总司令身份为国捐躯的惟一一人,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世界反法西斯阵营50余国战死沙场的

一个军人,战死沙场,可谓死得其所,本是一件平常的事,但张自忠之死却有其非同寻常之处:他是中国抗日战争中以上将集团军总司令身份为国捐躯的惟一一人,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世界反法西斯阵营50余国战死沙场的最高将领。因此,张自忠之死是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大事件,此其一。其二,张自忠的死,决非“仓促成仁”或遭遇不测,而是怀着“我死则国生”之壮志,背负着舆论误解的冤屈,抱定为国家民族尽忠的久决之心,力战不退,以身殉国的,这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军人武德的最高表现。他的死,使中华民族在危急存亡之秋痛失一员大将,这无疑是一个重大损失;但另一方面,他的死却有着比生更加伟大的意义——他的死,为中国人民树立了一个忠勇奋斗的榜样,坚定了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争取胜利的信心;他的死,震动了那些自私自利、贪生怕死、动摇妥协之徒。促使他们忏悔省悟,改过自新;他的死,更在日本侵略者面前昭示了中国人、中国军人的庄严人格,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英雄气概和誓死救国的坚强决心。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英雄,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是他们用奋斗和牺牲支撑起民族精神的大厦。他们在民族危难之际所表现的不屈不挠、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是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对于维系民族的生存,推动民族的历史进程具有重大意义。 张自忠之所以能够成为民族英雄,在于他能经得起生与死的最严峻的考验,并把个人的生死与民族的存亡合为一流,与亿万人民的命运融为一体。到了这步境地,他便能够超越一己的利害,敞开宽大的胸怀,变得忠勇、谦恭、坚忍、无私,便能够在国家忧患、民族不幸的关头挺身而出,担当重任,誓死奋斗,为国捐躯。 孙中山先生曾说:“我死则国生,我生则国死,以吾人数十年必死之生命树国家亿万年不死之根基!”张自忠以自己的热血和生命实践了孙先生的遗训。从这个意义上说,张自忠虽然死去,但他的气节和精神,已经超越了他的生命和他所处的时代,而汇入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浩荡长河之中。海峡两岸的炎黄子孙之所以长久地纪念他,缅怀他,原因就在于此。 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下,张自忠耗尽心血,勤恳工作,为国家练就10余万抗战劲旅,培养了数千名抗战的中坚干部;他身经百战,拼死杀敌,率部歼灭日本军队不下6万人,捍卫了祖国的主权和民族的尊严,成为一代抗日名将。 然而,这番轰轰烈烈的功业决不是轻易得来的,成功的背后是不懈的努力。对张自忠知之甚深的冯玉祥先生,把他的特长和成功经验归纳为14条:英勇果断;肯牺牲自己;韧性的战斗,不知道什么叫休息;吃苦耐劳,与士卒共计苦;重视军民关系;虚心接受部属意见;注重干部培养并延揽人才;明是非不将就;知耻;以身作则;不爱钱;好学;不畏难;体贴部下。这14点,后来被人们称之为“自忠精神”。应当说,“自忠精神”是张自忠能够成功的原因所在,更是他奉献给祖国和人民的最可宝贵的财富。一个人的功业无论如何辉煌也毕竟是有限的,而他的精神却可以在后来者的继承发扬中获得永生,从而发挥无尽的力量。冯玉祥先生所书的“荩忱不死”四个大字,恐怕就是这个意思。 张自忠生于忧患,长于忧患,死于忧患。他在忧患中奋斗了一生,竭尽了全力,最终却未能看到胜利的一天,这是多么遗憾的事!但他的奋斗没有白费,他的努力加速了胜利的到来。他为国家、民族付出了一切,也得到了很多,这就是良心的安慰和后人的敬仰。他以血汗乃至生命的代价实践了自己的誓言:“活要活得像个样子,死要死得像个样子!”他的一生,没有愧对国家民族,没有愧对祖宗后代,没有愧对长官朋友,更没有愧对军人的称号。他的战功可夸,他的品行可嘉,他的气节可颂。在中华五千年历史上,能达到如此境界的人,为数并不多。 张自忠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天才。他的经历告诉人们:一个人的成功,主要不在于他有多高的天赋,也不在于有多好的客观环境,而在于他是否具有坚强的意志和正确的奋斗目标,只要脚踏实地,百折不挠,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崇高的理想迈进,总会有所成就。 文学家郁达夫说得好:“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拎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这是多么精辟的真知灼见! 让我们用金色的大字,把张自忠——这位胆气豪壮、顶天立地的民族英雄的名字,镌刻在中华民族历史的丰碑上!

关于张自忠的爱国精神

参考:

他,是一位伟大的将军.甚至在被日军杀死后,那些日本兵仍然排成一行,像护送自己将军的遗体一样护送他.

他是张自忠.当日军经过台儿庄时,那些百姓一听到白布里面装着的是张自忠时,都泣不成声。这时,一个当过张自忠将军的部下的男人站出来,吼道:“张自忠将军没有泪!他也不希望看到泪水!”从前是将军的副官的老人听后摇了摇头,道:“错了,张自忠将军也有泪。”

这是我在《儿文》上看到的。我一直都忘不了。我还记得他说的:“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这样的一个人,是除了岳飞之后我又一个佩服的人。

台儿庄大捷,是将军的精神所在。这场战役的合作者庞炳勋本是将军的宿仇。但是将军他,为了大局抛弃了个人恩怨,多么可贵的精神。这么多年了,谁与争锋?

5月16日,将军的忌日。那阵子,天老哭。张自忠自晨至午,一直疾呼督战,午时他左臂中弹仍坚持指挥作战。到下午二时,张自忠手下只剩下数百官兵,他将自己的卫队悉数调去前方增援,身边只剩下高级参谋张敬和副官马孝堂等八人。他掏出笔向战区司令部写下最后近百字的报告,交给马孝堂时说:“我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可告无愧,你们应当努力杀敌,不能辜负我的志向。”稍后,张自忠腰部又被机枪子弹击中,他卧倒在地浴血奋战最后壮烈牺牲。

岳飞名言:“文官不爱财,武官不惜死,则天下太平矣!”张自忠将军抗日体现的正是这种“武官不惜死”的精神。他生前的最后一句话是:

“我这样死得好,死得光荣,对国家、对民族、对长官,良心很平安。”到了弥留之际,他还念念不忘“这样死得好......良心很平安。”

1982年4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追认张自忠为“革命烈士”。

张自忠,革命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他永远是一个军队乃至一个国家的骄傲!

本文非寻常作文,乃我之敬佩之人的纪念。

抗日名将廖光义有这个人没有

不知道的能不能不要侮辱真正的英雄?廖光义将军的原型是历史上的张自忠将军,大家可以看看张自忠将军的百度百科。今晚廖光义将军殉国的这几集,是张自忠将军的真实写照,1940年5月1日,张自忠亲笔昭告各部队、各将领:“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今晚电视剧里廖将军是不是这样说的?缅怀张自忠将军!

缅怀英烈手抄报内容急需啊!

抗战时期英雄人物

刘胡兰 (1932—1947)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8岁上村小学,10岁参加儿童团。曾任文水县云周西村妇救会秘书,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1947年1月12日,年仅15岁的刘胡兰,怀着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视死如归,从容地躺在敌人的铡刀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毛主席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黄继光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的二营奉命反击占领597.9高地表面阵地之敌。当攻击部队受阻、伤亡较大时,已任营通讯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主动请战,消灭敌人的火力点。在战友负伤牺牲、自己所携弹药用光的情况下,黄继光毅然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的枪眼,为冲锋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通路,牺牲时年仅22岁。

董存瑞 1948年5月25日,进攻隆化县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毅然用身体做支架,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了导火索。随着天崩地裂的一声巨响,敌人的桥形暗堡被炸毁,红旗插进了隆化中学。董存瑞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为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道路,牺牲时年仅19岁。成为人民解放军的六位经典英烈之一。1950年,追认董存瑞为全国战斗英雄。

张自忠 1938年3月参加台儿庄战役。同年5月任第27军团军团长。同年10月任33集团军总司令兼任第五战区右翼兵团总司令。1940年5月16日在湖北省宜城亲率部队对日军作战时中弹殉国,终年50岁。抗战胜利后,北平、天津上海济南、汉口等几个大城市,都以他的名字命名一条街。1947年3月13日,北京的铁狮子胡同被命名为张自忠路。

缅怀先烈

告别了漫天的飞雪,告别了凛冽的寒风,我们迈步走进春天的校园。当温暖的阳光洒在身上,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我们都感到万分的自豪,无比的幸福。然而,这美好的生活来得多么不易啊!

忘不了雪山草地上,每一个脚印写着真诚,每一颗红星闪亮着希望,每一声枪响寄托着革命的信念。二万五千里长征路啊,气壮山河!

忘不了青纱帐里,中华儿女出奇兵,枪头凝聚着民族的仇恨,向着侵略者发出怒火。奔腾的黄河,为他们高奏凯歌!

忘不了少年英雄林森火、王二小,机警地侦察敌情,用自己少年的生命,在共和国的旗帜上留下血染的风采。

丰碑长在,英魂永存。我们将庄严宣誓:发扬革命传统,继承英雄业绩,牢记人民期望,立志报效祖国。我们要在实践中学习真知,锻炼意志,培养品德,全面发展,成为继往开来、大有作为的新一代!

中缝

十大元帅:

朱德 彭德怀 刘伯承 林彪 贺龙 陈毅 罗荣桓 徐向前 聂荣臻 叶剑英

十大大将:

粟裕 黄克诚 谭政 萧劲光 王树声 陈赓 罗瑞卿 许光达 徐海东 张云逸

七律 纪念抗战女英雄

生逢乱世历风霜,铁马冰河为救亡。

玉手纤纤枪杆握,丹心烁烁我旗扬。

豪情万里驱倭寇,功德千秋忆羽裳。

璧碎山河铭国耻,汗青巾帼字生香。

太行春感

远望春光镇日阴,

太行高耸气森森。

忠肝不洒中原泪,

壮志坚持北伐心。

百战新师惊贼胆,

三年苦斗献吾身。

从来燕赵多豪杰,

驱逐倭儿共一樽。

出塞

徐锡麟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倭奴出蓟关。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井冈颂

黄雨

割据雄山飘赤帜,星星之火燎神州。

一根竹扁挑天下,七尺梭镶战劲仇。

铁斧镰刀开历史,危峰险岭写春秋。

井冈奋起乾坤转,盖世英名万古留。

我的“自白”书

陈然

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

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

我不需要什么自白,

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

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

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

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面对死亡我放声大笑,

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

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

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

就义诗

杨超

满天风雪满天愁,

革命何须怕断头。

留得子胥豪气在,

三年归报楚王仇

缅怀革命先烈

百年回眸, 悠悠岁月,

旧中国,列强欺凌,

主权沦丧,山河破碎,生灵涂炭。

面对中华民族——

毕生最大的耻辱与危难,

多少仁人志士

慷慨悲歌,前仆后继,

浴血奋战在革命的最前线。

是他们让中国从东亚病夫中

毅然走了出来

是他们改写了中华民族

百年的悲惨历史

是他们抛头颅,洒热血

在雄壮的战鼓声中浴血奋战

为中华民族取得了

一个辉煌的胜利。

美好的现实正是革命先烈

所期待和为之奋斗不息的境界。

血与火的革命

与今天如火如荼的建设

相辅相成,浑然一体。

大地春色

融入了无数先烈的

热血和生命。

不是有人说过,

给他一个支点,

他就可以撬动地球吗?

那么,有了爱国奉献精神,

我们伟大的革命先烈,

就能日月当鼓,

银河作弦,

奏响叱咤风云的生命礼赞!

我们不会忘记,

不会忘记,

经受到无数疯狂屠杀,

和深重灾难的中华民族,

有一副高昂的头颅,

一副坚挺的脊骨,

一双喜马拉雅山壮厚的肩膀,

一身黄河长江奔腾不息的血管。

昨天,

我们曾经,

托起五千年的文明,

托起过长城故宫

今天,

我们必然能用十三亿双手臂,

托起明天的太阳,

托起通向月球、金星、火星

宇宙每一个角落的

火箭、卫星和人造飞船……

革命先烈的名人名言

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牺牲了他们的生命,使我们每个活着的人想起他们就心里难过,难道还有什么个人利益不能牺牲,还有什么错误不能抛弃的吗? --毛泽东

我们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 --毛泽东

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 ——萧楚女

我们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务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 --毛泽东

不参加变革社会的斗争,理想永远是一种幻影。 ——吴运铎

英雄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 ——陈辉

参考资料:累死我了LZ选我

张自忠念馆观后感作文

初来大学,就听说北碚有个著名抗日将领陵墓,一直不曾有机会瞻仰张自忠先生的陵园。2011年3月5日,艳阳高照,风和日丽,我们小组一行10余人相约去北碚区青木关梅花山参观张自忠墓。此次参观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忆往昔峥嵘岁月,悟一代将领凌云壮志,数昔日风流人物。

现场资料记载,梅花山原名雨台山,1940年5月16日张自忠上将在湖北宜城县南瓜店抗日阵亡后,1940年11月16日下葬于此;1942年6月18日冯玉祥将军隶书山名,刻石置于墓前,并亲自在墓前栽植梅花树。张自忠墓,座南朝北地势南高北低,平面为长方形,占地5亩,陵园分三部分,最高处是张自忠墓,中间是花园,坡下是广场和张自忠纪念馆和标志石碑等。 张自忠上将墓为圆形,墓高约3米,前面为冯玉祥写“张上将自忠之墓”碑,两边出入口中间矮墙嵌有冯玉祥书“梅花山”三个隶书大字石刻,每字1米见方。园内苍柏葱郁,庄严肃穆,1991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级革命烈士陵园。

到了目的地,守陵园的老人给我们打开了张自忠纪念馆,我们得以观赏到张将军当年的英雄事迹,领略一代英豪的凌云壮志。在这里我们真正的走进了张将军先生,得以看到那个年代军人的意气风发,为国捐躯的豪迈情怀。张将军的陵园环境优雅,墓前有冯玉祥将军栽植的梅花,他戎马一生,为国效命30多载死后才能够享受这一分宁静。在纪念馆看到他的英雄事迹,从小崇拜军事人物的我激动万分,我感受到了一个民族英雄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气概。也深深的被这种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勇于献身的男子汉气魄深深的震撼,再次体会到了乱世时期敢于担当的男人霸气。

张自忠生于忧患,长于忧患,死于忧患。他在忧患中奋斗了一生,竭尽了全力,最终却未能看到胜利的一天,这是多么遗憾的事!但他的奋斗没有白费,他的努力加速了胜利的到来。他为国家、民族付出了一切,也得到了很多,这就是良心的安慰和后人的敬仰。他以血汗乃至生命的代价实践了自己的誓言:“活要活得像个样子,死要死得像个样子!”他的一生,没有愧对国家民族,没有愧对祖宗后代,没有愧对长官朋友,更没有愧对军人的称号。他的战功可夸,他的品行可嘉,他的气节可颂。在中华五千年历史上,能达到如此境界的人,为数并不多。

一个军人,战死沙场,可谓死得其所,本是一件平常的事,但张自忠之死却有其非同寻常之处:他是中国抗日战争中以上将集团军总司令身份为国捐躯的惟一一人,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世界反法西斯阵营50余国战死沙场的最高将领。因此,张自忠之死是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大事件,此其一。其二,张自忠的死,决非“仓促成仁”或遭遇不测,而是怀着“我死则国生”之壮志,背负着舆论误解的冤屈,抱定为国家民族尽忠的久决之心,力战不退,以身殉国的,这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军人武德的最高表现。他的死,使中华民族在危急存亡之秋痛失一员大将,这无疑是一个重大损失;但另一方面,他的死却有着比生更加伟大的意义——他的死,为中国人民树立了一个忠勇奋斗的榜样,坚定了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争取胜利的信心;他的死,震动了那些自私自利、贪生怕死、动摇妥协之徒。促使他们忏悔省悟,改过自新;他的死,更在日本侵略者面前昭示了中国人、中国军人的庄严人格,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英雄气概和誓死救国的坚强决心。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英雄,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是他们用奋斗和牺牲支撑起民族精神的大厦。他们在民族危难之际所表现的不屈不挠、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是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对于维系民族的生存,推动民族的历史进程具有重大意义。

张自忠之所以能够成为民族英雄,在于他能经得起生与死的最严峻的考验,并把个人的生死与民族的存亡合为一流,与亿万人民的命运融为一体。到了这步境地,他便能够超越一己的利害,敞开宽大的胸怀,变得忠勇、谦恭、坚忍、无私,便能够在国家忧患、民族不幸的关头挺身而出,担当重任,誓死奋斗,为国捐躯。

孙中山先生曾说:“我死则国生,我生则国死,以吾人数十年必死之生命树国家亿万年不死之根基!”张自忠以自己的热血和生命实践了孙先生的遗训。从这个意义上说,张自忠虽然死去,但他的气节和精神,已经超越了他的生命和他所处的时代,而汇入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浩荡长河之中。海峡两岸的炎黄子孙之所以长久地纪念他,缅怀他,原因就在于此。

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下,张自忠耗尽心血,勤恳工作,为国家练就10余万抗战劲旅,培养了数千名抗战的中坚干部;他身经百战,拼死杀敌,率部歼灭日本军队不下6万人,捍卫了祖国的主权和民族的尊严,成为一代抗日名将。

张自忠将军战死疆场,他的英雄事迹彪炳青史。 一个誓死抗日并战死沙场的中国将军,却得到了他的敌手——日本军人的尊敬,这说明了张自忠人格的力量。崇高人格的感召力,可以跨越敌我界限而在“人”的意义上获得普遍认同。日本的侵华战争固然需要汉奸的帮助,但是日本人内心里只把汉奸视为工具,而从来就没有把他们当做真正的“人”来看待,这恰恰从反面说明了人格的重要和珍贵。

郁达夫说:“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拎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只有像张自忠这样的英雄才会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他的精神不仅属于那个时代,作为当代青年我们也该继承先烈的为国奉献的高尚精神。

让我们用金色的大字,把张自忠——这位胆气豪壮、顶天立地的民族英雄的名字,镌刻在中华民族历史的丰碑上!

廖光义将军 历史上真的存在吗? 我的特一营 这个故事是真实的吗?

不是,廖光义将军是虚构的人物,是电视剧《我的特一营》中的角色。

廖光义:齐鲁英雄传(我的特一营)电视剧里的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第56军军长,廖真真父亲,于泰安五峰山一役牺牲。历史上1937年8月,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由驻扎在山东的部队编成,基本部队是韩复榘的第十二军、第五十五军和第五十六军。

其中第五十六军,军长谷良民,字敬轩,与片中有出入。而战区司令长官时为李宗仁,另一位著名爱国抗日将领张自忠时为59军军长。

《我的特一营》,该剧讲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军人英勇抗击日寇侵略的英雄故事。1938年台儿庄大战前夕,日军沿津浦线南进,企图合围徐州,国民党第56军特一营全体将士在营长周天翼的带领下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用鲜血与生命保卫祖国的领土与尊严。

扩展资料:

《我的特一营》从一个普通参战士兵角度切入,关注他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及个人命运,让它具有了一种独特的人文气质和悲悯情怀,也能给观众一种强烈的代入感,让观众因为某个普通战士的遭遇而跌宕起伏。

特一营营长“周疯子”率领众兄弟真枪实弹与敌人斗智斗勇,以小人物的视角重现那段烽火岁月,展现出了动荡年代中的侠肝义胆和热血激情。小人物反映大背景并影响历史,其中的充满着正能量,也非常契合当下要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全民心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廖光义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谁知的张自忠是怎么死的为什么人都崇敬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