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高三怎么训练古诗词鉴赏



一、注意作品中的“意象”。二、注意作品中的“细节描写”。三、注意作者的“逻辑思维”。四、注意作品中的“典故”运用。五、注意作品中的“意境”。六、注意作品的“含蓄之美”。七、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八、注

一、注意作品中的“意象”。

二、注意作品中的“细节描写”。

三、注意作者的“逻辑思维”。

四、注意作品中的“典故”运用。

五、注意作品中的“意境”。

六、注意作品的“含蓄之美”。

七、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

八、注意句子结构的不对称性。

九、注意语言风格思想内容的矛盾。

十、注意“点”和“面”的不均衡。

事实上,在对具体作品进行分析时,要能充分考虑到作品中“点”和“面”的不均衡性,并能体会出这一“点”所牵连到的“面”,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把握住作品的全貌。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古文阅读怎么训练

这时候就没必要看古文观止这种了,要选择短篇的文言,一个星期做两篇就够了,做精不做烂,把每篇文言的重点字和特殊句式搞懂,最好有个专门的笔记本。归纳总结很重要,还有要回归课本,首先把书上的搞懂读透。考试读文言先通读一遍,文章大意要搞懂,难字难句第一遍读不懂就跳,因为有时下文和题目可能有提示,切忌烦躁。

对于诗歌鉴赏,首先要记一些鉴赏专业术语和一般题目的答题套路

高三背课外的古诗词有用吗?

我是刚刚高考完的,对于这个还是有资格给你点建议的:

1.如果你现在是高一高二(你没有说清楚),背一些是很有好处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很重要。文笔不是几篇诗词练出来的,是常年的累积。

2.如果你已经开始高三补课,建议你不要关注课外的东西了,而是应该进行作文训练,背一些材料(过于普及的名人名事在作文中一带即可,千万不要在高考作文中引用,我们语文老师说,司马迁是最坏作文分数的名人),53你有吧,页码下面的很多东西都很有用,可以选择性背一些。

3.对于你的矛盾,我建议你练字。一边抄写喜欢的诗词,一边起到了练字的作用。

祝高考顺利。

考前精彩12周 训练 活页 高三语文的 答案

语言文字运用(2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全都不同的一组是(3分)

A.绯闻/造谣诽谤 殷红/殷切希望 蓓蕾初绽/果实累累

B.揣测/河水湍急 强迫/强人所难 风姿绰约/笔耕不辍

C.逮捕/哺育后代 剥削/瘦削不堪 擢发难数/目光灼灼

D.殉情/徇私枉法 风靡/靡靡之音 解甲归田/不屑一顾

参考答案:A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急流勇退 唇枪舌剑 直抒胸意 摩拳擦掌

B.推崇备至 清风明月 死心塌地 韬光养晦

C.寻章择句 革故鼎新 卓尔不群 闻风丧胆

D.登峰造极 开源节流 刎颈之交 山青水秀

参考答案:B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敬鬼神而远之”的理解和翻译 基本一致,解说或结论更是众口一词,均认为孔子对鬼神的态度是存而不论,这是对孔子思乡的误解。

B. 11月16日甘肃省正宁县一幼儿园校车被撞致19人死亡的重大交通事故,再次暴露了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人们对这场本不该发生的事件痛不欲生。

C.随着大众文艺娱乐日趋多元化以及数码特效技术的不断创新,动漫文化异军突起,出现了FLASH动画、三维动画、网游等崭新的形式

D.巴勒斯坦武装分子近日发射火箭弹袭击以色列南部城市,对此以色列总理威胁要展开反击。分析人士担忧加沙的局面会变得不绝如缕。

参考答案:B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对此我们谨向那些积极参与的科学家和两院院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慰问。

B.前段时间,部分网民对部分省市GDP数字的真实性提出质疑,引发了人们对部分官员盲目追求GDP数字现象的思考。

C.“蚁族”,是对“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特别称谓,这个词可能会像“知青”、“下岗工人”、“农民工”一样成为理解中国社会变迁的词语之一。

D.《时代》评价称,中国在世界主要经济体系中继续保持最快的发展速度,并带领世界走向经济复苏,这些功劳首先要归功于中国千千万万勤劳坚韧的普通工人。

参考答案:C

5.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12月12日教育部研究制定了《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请根据下面内容概括出教师专业标准的四个特点。(4分)

教师要切实履行职业道德规范,为人师表,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进每个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并要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不断研究,改善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教师还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要求,不断优化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文化修养,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① ② ③ ④

【参考答案】

①突出师德要求

②注重学生主体地位

③强调实践能力

④体现时代特点(适应发展要求)

6.8月18日,网友“林听海安”在西祠论坛上发表了一篇名为《请记住暴风雨中的那张绽放的笑脸!》的帖子,这就是17日苏州街头出现的感人一幕。照片里天色灰暗,正下着瓢泼大雨,一位靠滑板行走的残疾大爷,一只手拿着行乞用的搪瓷杯,一只脚艰难地向前移动。他的旁边一位穿着白衬衫的瘦弱女孩正在为他撑伞,为了不让大爷被雨淋着,女孩将伞都偏向了大爷一侧,自己的半边身子却露在伞外,被雨淋湿了。尽管浸透雨水的衬衣贴在背上,她还是坚持以这样的姿势和大爷一起向前行走。

请根据帖子的内容,写一篇50字左右的新闻短评,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6分)

【参考答案】

苏州女孩成为点亮人们心灵的一盏明灯,给予我们启迪和力量,让我们的内心充满温暖,让我们的心灵深受震撼。

二、 古诗词鉴赏(10分)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安晚秋

赵嘏

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⑴这首诗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来表现诗题中“晚秋”的特点?(3分)

参考答案:

南归雁 篱边菊 水中莲

⑵请结合诗句,简析颔联的表达特色。(3分)

① 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

② 借景抒情,“残星几点”“长笛一声”渲染了凄清悲凉的氛围,大雁南归表达诗人思乡情怀。

③ 动静结合,雁横塞是动态,人倚楼是静态。

⑶尾联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参考答案:

用典。

抒发了羁旅思归(思乡归隐)的思想感情。

三、名句名篇默写。(8分)

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位卑则足羞, 。(韩愈《师说》)

⑵定乎内外之分, ,斯已矣。(庄子《逍遥游》)

⑶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⑷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周敦颐《爱莲说》)

⑸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 ,……(苏轼《赤壁赋》)

⑹ ,小人穷斯滥矣。(《论语》)

⑺ ,水利善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

参考答案:

⑴官盛则近谀

⑵辩乎荣辱之境

⑶艰难苦恨繁霜鬓

⑷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⑸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⑹君子固穷

⑺上善若水

四、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水汪汪的眼

朱以撒

①对于深度的认识,我不是从书本开始的——一个不谙世事的孩童,很难领会数字给予的启蒙,譬如我们身处海平面多少米。家园中曾经有过的三眼汪汪的古井,如同三枚饱满滋润的水印子,钤盖在我敏感的皮肤上。

②井的出现使我对于深度有了抚摸的可能。间接地通过井绳,与深井接触。平静的水面,随着邻里结伴汲水,三四个小木桶此落彼起,烂银子似地荡漾波光。甚至在早睡的梦里,还能听到大人们借着洁白的夜色浇灌、木桶击水或者桶帮与井壁磕碰的声响。一眼古井,经过漫长时日的打磨,已经泰然与人亲和,不需要后人特意花费心机护理。轻松地享用,减少了人们对古井的牵挂——人的本性通常如此,譬如那些会讨会要咋呼不休的人,往往得到满足;而斯文缄默者总是被人淡忘。“井底之蛙”,“坐井观天”,贬低的口吻里,分明涉及了井的固有状态,它狭窄如眼,缺乏宏大的格局和开阔的气派。只有与古井为邻的人才知道,古井的周围远比其他地方翠绿和润泽,有一缕草浆汁水的生生气息在井栏边无声漾开。没有人去井的来源,对于清亮照人的水和井内黑暗下去的视线,即便不联想纷起,却没有一个人表示贪欲——共同拥有,人们的心态都平静得如同井内的水。

③时日在井底下流逝。当年的锋棱锐利已经成为钝拙,曾经崭新的色泽变得泛黄,一些黧黑的苔藓,星星点点地附在井壁上,让人一眼望去发出井已老矣的感叹。冬温夏凉,井水在浑然无声的节候里默契转换。这样的井是苍天幽深的眼神,水汪汪地参透一切天机世相。

④不能如愿的井让人难堪。当初那位手执罗盘看风水的人已经走远,掘到底才知道——问题来了。有的井水量涓滴;有的则过于充沛,溢出不止;还有的不可食用。一眼井让人失望了,必然果断填埋。掘出来的土才见到阳光,又匆匆返回潮湿的地下,堆挤压实。这时主人庆幸的是,好似一个出了瓶子的魔鬼,又被计谋引回——一个生命在瞬间夭折。这样一来,直到现在仍然使用的井,它的生命质量令我们感佩莫名。

⑤如果不是有意填埋,一眼井的年龄要远远超过一个人、一个时代。深邃的井让人想起同样长久的大树,一个向下延伸,一个朝上生长。巨大的树干让人联想起浑圆的井口和向下延伸的黑幽幽的井道。如果不是雨水落入井内,或者风掀动树枝,安静是它们的共同语言。干枯的井令人想起干枯的树,意味着生命已经走远,只是残骸遗留。古井的命运比古树更为悲怆,它甚至就成了垃圾倾倒的场地,远远不如枯树在烈焰中焚化快慰。我们看到的是,城市的高楼越来越多,古井必然越来越少。许多高楼底下就是被填埋结实的井,发不出丝毫呜咽。即使是幸存的井,井沿上已很少汲水的印记,人们只需两个手指头轻轻捻动精致的水龙头,水便喷涌而出,一种姿势从此消失。

⑥曾经水井密集的村庄,大片大片地迁移走了。时代的变化之一就是人不安地移动。整个村庄搬得彻底干净,车运马驮,手提肩扛,甚至一些破烂用具也因为车厢尚有空隙登上了旅程。在搬不动的物品里,井是最典型的,没有谁能把它移走。是人遗弃了井,还是井背离了人?当人们在新的居所,品着茶,觉出口味不对,才会想起丢在荒村中的井如何甘美,想起曾经过往的日子,想起井沿边的许多故事。不必设置悬念,一口与自己童年、少年每日相伴的古井,那种清新,连同水汪汪的神秘,已经沁入体内,纵使远走高飞,怀乡的主题如新月一般静静升起,也就是从不变的古井开始的吧。爱迁徙的人与移不动的井,如长风之于古树,不能互相厮守是一种必然。只能这么去面对了,当一眼古井孤零零地停留在荒村里,倒映着孤月,它的凄美将使我们更加怜爱。

⑦那些对于古井,不,就是对于一般的井也一无所知的少年,和那些曾经享受着绠汲之乐的少年相比,体验中肯定缺失了一个空间。一定会有些人在拨弄着便利的水龙头时,会在自己回眸的角度里,看到地下的潜流正在深处发出渴望的冲动,期待着涌出,重新成为生活的甘霖——我们所说的美感,一口井也足够赐予我们的了。

9.文中写人们对井的淡忘和“坐井观天”等,对井采用“贬低的口吻”,这样写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对塑造井的形象有什么好处?(4分)

①这是一种似贬实褒、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2分)

②这样写,突出了古井平静低调、默默奉献的精神。(1分)

③以及它坚守自我、润泽周边、心气开阔的品德。(1分)

10.文中画线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析。(4分)

①用拟人和映衬的手法。(1分)

②突出乡村古井在时代变迁中被无情遗弃和冷落,所有的故事和思念停留在荒村,只有明月相伴,(2分)

③更显古井的处境孤独凄凉及作者怜爱之心。(1分)

11.这篇散文结尾耐人寻味,试作简要分析。(6分)

①少年与井相伴的生活体验是人生难得的财富,为未来奠定了基础;

②这些人如今面对便利的水龙头,不仅会怀想往日的井边生活情境,还会激发他们对未来美好新生活的渴望和期待;

③同时也呼吁人们要保护古老淳朴的传统文化;

④由往昔到眼下到未来,由井及人,由实到虚,使文章摇曳生姿,升华了主题。

(6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

12.纵观全文,作者以“水汪汪的眼”为题,有哪些隐喻意义?请分条作答。(6分)

①“水汪汪的眼”是古井水清照人、润泽万物的生动写照;

②是伴随时间流逝、见证世事沧桑的形象描述;

③是备受人类冷落不忍退出生活舞台的心灵外化;

④也是作者感叹时代变迁、同情古井悲惨命运的一双泪眼。

有经验的过来人进:高考古诗鉴赏,现在做限时训练,一篇最好控制在多长时间?!

古诗鉴赏有4分

分别为2道小题,平均2分

一道主要是思想情感,另外的是故事本身字句的含义,说穿了都是体会他的中心思想,围绕到他来答。

因为考的是课外的,所以对字句疏通还要多费些时间。所以一道古诗鉴赏,会花费4~6分钟,一般来讲,4分钟绰绰有余。原因:答题卷上第一小题2排,答满两排,印象分会有了,然后字体大小最好为中等,千万不要写小字。(老师平常肯定强调过)还有,第2小题3排至4排,只要啰唆一点,不信达不到点。暗点给分,4分拿到3.5不是问题。

一般来讲,他都会一句 某个动词啊用得好的句子来考你 然后问思想感情就更简单了 多堆砌词就可以了

求个高三宣誓誓词,简短精悍有气势的

高三宣誓誓词有:

(一)

不苦不累,高三无味;不拼不搏,高三白过。

燃烧激情,把握机遇;洒我汗水,扬我神威。

遵章守纪,严格自律;苦战题海,夺秒必争。

挑战自我,昂扬自信;迎战高考,创造奇迹!

(二)

养军千日,用于一战;苦磨十年,终成一剑;

高考大关,已到眼前;修我戈矛,立我誓言;

步步为营,稳打稳干;刻刻苦练, 敢为人先;

悬梁刺股,水滴石穿;自强不息,奋以自勉;

乘风破浪,高挂云帆;凭风借力,直上云天;

不达目标,誓不心甘;坚定信念,永不磨灭;

我心不变,我行撼天;此心此行,天地共鉴。

(三)

昨日风雨,昨日喧嚣;

今朝雄师,昂首咆哮。

在这百日的战场上,

我们不做随波逐流的扁舟,

我们不做逃避困难的懦夫。

我们目标明确方向坚定!

我们斗志昂扬意志坚强!

踏过书山坎坷;渡过学海茫茫;

拼搏,我们的理想扬帆起航!

奋斗,我们的未来绚丽辉煌!

冲刺,绘出人生华丽篇章!

(四)

背负着师长的希望,承载着自己的梦想

迎着高考的曙光,我们郑重宣誓:

十年寒窗,信余百天,

为求圆梦,立此誓言。

心无旁鹜,唯学是先,

悬梁刺股,孜孜不倦。

不畏成败,只求无憾。

卧薪尝胆,我心更坚,

心中夙愿,即将实现。

摩拳擦掌,冲锋在前。

蟾宫折桂,漫步霄汉!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网 高三怎么训练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