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诫子书翻译



白话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

白话译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扩展资料: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

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2016年,本文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语文教材

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当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234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作者简介: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1]),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 ,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襄阳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

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

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

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

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

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诫子书

诫子书 翻译

君子的品行,一安静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以节俭努力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淡寡欲就不能显现出自己的志向,不宁静安稳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学习必须静下心来,才干必须学习才能增长。不学习就不能有广博的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成就学业。怠慢便不能振奋精神,冒险急噪便不能治理品性。年华随时间流逝,意志随岁月消磨,于是枝枯叶落,大多不能对社会有所作为。等到悲凉地守着贫穷的小屋时,后悔又怎么来的及呢?

《诫子书》全文的拼音是什么?

拼音:

《jiè zǐ shū 》zhū gě liàng

《诫子书》诸葛亮

fū jūnzǐ zhī háng ,jìng yǐ xiū shēn ,jiǎn yǐ yǎng dé 。fēi dàn bó wú yǐ míng zhì ,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

fēi níng jìng wú yǐ zhì yuǎn 。fū xué xū jìng yě ,cái xū xué yě ,fēi xué wú yǐ guǎng cái ,

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

fēi zhì wú yǐ chéng xué 。yín màn zé bú néng lì jīng ,xiǎn zào zé bú néng yě xìng 。

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nián yǔ shí chí ,yì yǔ rì qù ,suí chéng kū luò ,duō bú jiē shì ,bēi shǒu qióng lú ,jiāng fù hé jí !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翻译: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当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234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作者: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中国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散文家、发明家。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诸葛亮青年时耕读于荆州襄阳城郊,地方上称其卧龙,卧龙先生。受刘备三顾茅庐邀请出仕,随刘备转战四方,建立蜀汉政权,官封丞相。223年刘备死后,刘禅继位为蜀汉皇帝,诸葛亮受封爵位武乡侯,成为蜀汉政治、军事上最重要的实际领导者。辞世后追谥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张之洞的《诫子书》全文,翻译及注释

全文:吾儿知悉:汝出门去国,已半月余矣。为父未尝一日忘汝。父母爱子,无微不至,其言恨不一日离汝,然必令汝出门者,盖欲汝用功上进,为后日国家干城之器,有用之才耳。

方今国事扰攘,外寇纷来,边境屡失,腹地亦危。振兴之道,第一即在治国。治国之道不一,而练兵实为首端。

汝自幼即好弄,在书房中,一遇先生外出,即跳掷嬉笑,无所不为,今幸科举早废,否则汝亦终以一秀才老其身,决不能折桂探杏,为金马玉堂中人物也。故学校肇开,即送汝入校。当时诸前辈犹多不以然,然余固深知汝之性情,知决非科甲中人,故排万难送汝入校,果也除体操外,绝无寸进。

少年登科,自负清流,而汝若此,真令余愤愧欲死。然世事多艰,飞武亦佳,因送汝东渡,入日本士官学校肄业,不与汝之性情相违。

汝今既入此,应努力上进,尽得其奥。勿惮劳,勿恃贵,勇猛刚毅,务必养成一军人资格。汝之前途,正亦未有限量,国家正在用武之秋,汝纵患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己知。志之志之,勿忘勿忘。

抑余又有诫汝者,汝随余在两湖,固总督大人之贵介子也,无人不恭待汝。今则去国万里矣,汝平日所挟以傲人者,将不复可挟,万一不幸肇祸,反足贻堂上以忧。

汝此后当自视为贫民,为贱卒,苦身戮力,以从事于所学。不特得学问上之益,且可藉是磨练身心,即后日得余之庇,毕业而后,得一官一职,亦可深知在下者之苦,而不致自智自雄。余五旬外之人也,服官一品,名满天下,然犹兢兢也,常自恐惧,不敢放恣。

汝随余久,当必亲炙之,勿自以为贵介子弟,而漫不经心,此则非余所望于尔也,汝其慎之。寒暖更宜自己留意,尤戒有狭邪赌博等行为,即幸不被人知悉,亦耗费精神,抛荒学业。万一被人发觉,甚或为日本官吏拘捕,则余之面目,将何所在?汝固不足惜,而余则何如?更宜力除,至嘱!

余身体甚佳,家中大小,亦均平安,不必系念。汝尽心求学,勿妄外骛。汝苟竿头日上,余亦心广体胖矣。父涛示。五月十九日。

释义:吾儿知悉(书信开头用语):你出门离国,已经有半个多月了。我每天都记挂着你。父母爱子,无微不至,真恨不得一天都不离开你,但又一定要让你出门离家,因为希望你能用功上进,将来能成为国家的栋梁、有用的人才啊。

现在国家纷乱,外寇纷纷入侵,边疆国土接连失陷,国家腹地亦已危殆。兴国之道,最重要的是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的办法不止一个,训练军队实在是首要的办法。你从小就贪玩好动,在书房中,老师一旦离开,你就跳掷嬉笑,什么事情都干。

如今碰上科举已废除,要不你最多也就只能以一个秀才的身份终老。所以学校开始设立,我就送你入学。那时还有很多前辈不认可这样的做法,但我十分了解你的性情,知你一定不是科举之人,所以排除各种困难送你入学读书,果然除体操外,其他的没一点儿长进。

现在世事多艰险,习武很好,因此送你东渡,你现在已经入学,应该努力上进,要把军事上的奥秘全部学会。不要畏惧辛劳,不要自恃高贵,要勇猛刚强坚毅,务必要养成军人的禀赋。

你的前程,正可谓不可限量,国家正是在用兵的时候,你只需担心自己不能够成才,不需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记住记住,别忘别忘。

我还有要告诫你,你和我一起在湖南湖北自然是总督大人的尊贵公子,没有人不恭敬地对待你。而如今却已离国万里,你平时那些可以依仗来轻视他人的条件,将不再能依仗,万一不小心生出祸端,反而让我们十分担忧。

你今后应该把自己看成是贫苦的百姓,看成是地位低下的士兵,吃苦尽力,要用这些身份来处理求学时遇到的问题。这不只是得到学问上的好处,而且可以借此来磨练身心,就算以后得到我的庇荫,在毕业之后,谋得一官半职,也要深切了解底层百姓的艰苦,而不致于自认为聪明,自认为杰出。

我已是五十岁开外的人了,官居一品,天下闻名,但还是要小心谨慎,常常担心自己做错事,不敢放纵。

你跟随我的时间很长了,一定会亲自实践并努力坚守,不要自认为是尊贵的公子,就随随便便,全不在意,这不是我对你的希望,你一定要谨慎啊。

冷暖更应该要自己注意,尤其警戒奸邪之事赌博等行为,即使不被人知道,也耗费时间荒废学业,万一被人知道,甚至有可能被日本官吏拘捕,那么我的脸面往哪里放?你肯定不值得可惜,那我有怎么办呢?你更应该努力革除我所嘱咐的这些事。

我的身体很好,家里的老老少少也都平安,你不必挂念。你要全心求学,不要随便在外乱跑。你如果能百尺竿头,天天进步,我也就胸襟宽阔,身体舒泰了。

扩展资料:

文章创作背景

张之洞是清末重要的政治家,清流派中坚,洋务运动后殿,也是晚清推行新政的重要角色,他兼容新旧,稳健明达,与时俱进。他在《劝学篇》中提出的“中体西用”主张,对近现代思想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遗著辑为《张文襄公文集》。

他的经历大致是这样的:1863年一甲三名进士,授编修。1880年授翰林院侍读,次年擢内阁学士,又任山西巡抚。1889年8月,调署湖广总督。1894年8月1日中日宣战后,张之洞曾奏请派马队“驰赴天津,听候调遣”,建议“慎固津沽及盛京”。

10月26日致电李鸿章,提出“购兵船、借洋款、结强援”三项主张。10月底,日军强渡鸭绿江,辽沈危急,建议“购快船、购军火、借洋款、结强援、明赏罚”。

11月2日,调署两江总督。11月7日,致电李鸿章,指出“无论或战或和,总非有船不行”。11月下旬,日军围困旅顺,张之洞先后致电李鸿章、李秉衡,要求急救旅顺,均无效。

1895年初,日军进犯山东半岛,张之洞给山东巡抚李秉衡发急电,建议“多募民夫,迅速星夜多开壕堑,于要路多埋火药,作地雷”,抵御日军进犯,并致电朝廷,沥陈利害,极力反对割台。

《马关条约》签订后,张之洞上奏献策废约,并激励保台抗日。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张之洞参与“东南互保”。1906年晋协办大学士,又擢体仁阁大学士,授军机大臣。1908年11月,晋太子太保,次年病卒,谥文襄。从经历上看,张之洞是那种会做官、会办事、脑子灵活的人。

张之洞的爱国情怀

同为少年得志,但与早年驰骋疆场的李鸿章相比,后起者张之洞走得更平更顺。从其幼年开始,张之洞即显示出与众不同的禀赋,其博闻多识,文才出众,14岁中秀才,16岁又在顺天府乡试中一举夺得“解元”(即举人第一名),天资之高,可想而知。

同治二年(1863年)会试中,慈禧太后钦点其为探花郎,一时声名鹊起,并进而成为清流党中的中坚人物。

京中为官十余年后,张之洞被外放为山西巡抚;3年后,因中法战争爆发而调任两广总督。尽管之前未尝与闻军事,但张之洞在这次战争中仍展现了很强的识人用人之才,其先后举荐刘永福、唐景崧、冯子材等将,并由广东提供大批军饷粮械供给前线,最终清军在镇南关与临洮大败法军,取得晚清对外战争中一场难得的胜利。

或因如此,正在湖广总督任上的张之洞在甲午年也是极为活跃,其认为“朝鲜乱作,日本与中国将失和”,因而主张在朝鲜采取主动、对日本采取强硬态度。

战争爆发后,张之洞更是热情高涨,他几乎每天都要向清廷电奏自己对战情的看法和建议,有时甚至一天连发三、四电。当然,张之洞的积极并不仅仅表现在嘴上,其在后方也确实做了不少扎扎实实的工作,如筹兵筹款、筹械筹运等等,均给予前方大力支持。

具体而言,湖北在甲午年共调遣一万多人北上参战,其中包括襄阳马队七营、熊铁生马步十营、副将吴元凯炮队四营,由提督吴风柱亲自率往。至于其他取道湖北北上的外省部队,张之洞也尽力给予饷械援助,如刘树元部、魏光焘部各两万两银等。

调任两江总督后,张之洞更是不遗余力,其在扬州、清江、宿迁至山海关、锦州沿线设“江南转运局”十二处,江南“调北上诸军共五十余营”,其饷械均由张之洞方面供给。

战争后期,在京畿危急之时,张之洞主动承担了十营湘勇的军饷,以作“入卫之师”。山东威海危急时,张之洞又主动送去新购的快枪一千枝、子弹一百万发,山东巡抚李秉衡为此大为感激,其回电称:“我公统筹全局,谋国之忠,与人之厚,诸深钦佩!”

可惜的是,这一切努力终究未能挽回战败的结局。议和期间,张之洞多次要求清廷将“饬知北洋大臣之事一并电饬南洋知之”,

但未能得到回应。和约签订后,张之洞“痛恨发指”,其屡向清廷电奏沥陈,要求“迁都太原、废约再战”。为寻找毁约借口,张之洞甚至不惜天真的提出,条约乃李鸿章“伤重昏迷之际,李经方等冒昧应允”,理应视为无效。

在所有努力均告无效后,张之洞愤而指斥清廷“坐视赤县神州,自我而沦为异域,皇太后、皇上将如后世史书何?”如此愤激之语,换到平时恐怕就得冒撤职乃至杀头的风险,但最终仍无事于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诫子书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无力回天:甲午前后的张之洞

诫子书翻译

白话译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扩展资料: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

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2016年,本文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语文教材。

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当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234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作者简介: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1]),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 ,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襄阳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

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

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

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

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

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诫子书

中国四大经典诫子书原文及翻意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诫子书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