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 正文

   描写武术的诗词有哪些



《送赵大夫护边(一作送赵都护赴安西)》孙逖·唐外域分都护,中台命职方。欲传清庙略,先取剧曹郎。已佩登坛印,犹怀伏奏香。百壶开祖饯,驷牡戒戎装。青海连西掖,黄河带北凉。关山瞻汉月,戈剑宿胡霜。体国才先

《送赵大夫护边(一作送赵都护赴安西)》

孙逖·唐

外域分都护,中台命职方。欲传清庙略,先取剧曹郎。

已佩登坛印,犹怀伏奏香。百壶开祖饯,驷牡戒戎装。

青海连西掖,黄河带北凉。关山瞻汉月,戈剑宿胡霜。

体国才先著,论兵策复长。果持文武术,还继杜当阳。

《送李生谒张侯》

石介·宋

李生长七尺,栖栖长自吊。

一饮酒一石,常怀酒瓮小。

一食午一腔,平生未曾饱。

负剑出门去,满眼荒榛道。

行行何所适,泪下沾襟袍。

李生且收涕,不足苦悲悼。

非无咸池音,夔旷世所少。

不识伯乐氏,飞黄遍牛皁。

我闻张侯者,其人非草草。六经探精微,九流得指要。

荀况或言兵,杜牧曾深考。纵横文武术,难以寻常较。

磊磊公侯器,可以镇浮躁。子将丈二矛,试向伊前掉。

见子伊心喜,扶子出泥淖。王济牛心炙,李生应得咬。

《赠青潍将谢承制》

苏轼·宋

吾皇有意缚单于,槌破铜山铸虎符。

骁将新除三十六,精兵共领五千都。

周王常德须攘狄,汉帝雄才亦尚儒。

君学本兼文武术,功名不必读孙吴。

《白马篇》

曹植·东汉末年(三国时代)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陲。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胡虏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观公孙大娘剑器舞》

杜甫·唐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夔府别驾元持宅见临颍李十二娘舞剑器,壮其蔚〔足支〕。问其所师,曰:余公孙大娘弟子也。开元三载,余尚童稚,记于郾城观公孙氏舞剑器浑脱。浏漓顿挫,独出冠时。自高头宜春梨园二伎坊内人,洎外供奉,晓是舞者,圣文神武皇帝初,公孙一人而已。玉貌锦衣,况余白首!今兹弟子亦匪盛颜。既辨其由来,知波澜莫二。抚事慷慨,聊为剑器行。昔者吴人张旭善草书书帖,数尝於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即公孙可知矣!

中国武术历史悠久,是中华文化的国粹,闻名世界。它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不断创造、逐渐形成的一个运动项目。它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也越来越受到世界众多国家地区人民的重视和青睐。

在原始社会,兽多人少,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严酷斗争中,人们自然产生了拳打脚踢、指抓掌击、跳跃翻滚一类的初级攻防手段。后来又逐渐学会了制造和使用石制或木制的工具作为武器,并且产生了一些徒手的和使用器械的搏斗捕杀技能,这便是武术的萌芽。

少林武术作为一种人文文化现象,作为一种人体形态文化或是作为健身、御敌、竞技专案在中国早已家户喻晓、妇孺皆知,已成为中华文化的宝贵遗产。少林林功夫是一项综合的武术体系。

有关武术的儿童诗歌

中华武术,万古朝宗。

我国威,强身健骨。

脚踢南山,拳打北海

刀枪棍棒,耍得流畅。

站如立松,卧如静钟。

行如疾风,动舞狂龙。

练武不打,只为道法。

和谐为上,安全大家。

源远流长,共同发扬。

壮我华夏,爱我中华!

满意请采纳,不满意请~~~更多

这是你自编的?

可不么?昨晚上编的~~~

那大赞了,辛苦您了!

无妨,能帮到人就好~~~·

关于有武术、书法、绘画、古诗词朗诵等内容的名为锦绣大中华的节目的串词

武术发展到今天,大多只能变成人们的观赏节目,在大多数人看来现在的武术更像是花拳绣腿,看起来是满好看的,但并不是很实用,但不能说是武术像他们说的那样没有真实用处,真正的武术也可以做到伤人于无形,对付十几个普通更不在话下,但是这武术已经不是现代人所能学习的人,那要经过多少年的锻炼才能有那种成果,而且它对习武人的意力有很高有要求,平常人可能一次就受不了那种苦了,所不管怎样中华武术有着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从宏观世界的起源上看就跟我们平时的生活息息相关:原始社会时期,人们为了获取生活资料,生存自卫逐渐学会了使用拳打脚踢、绊、摔、等动作,手格猛兽,尤其是私有制萌发后,部落间的战争使人与人相互打斗的技术不断发展。散手古称:相搏、手博、白打、拍张、手战等,又称打擂台,俗称散打。

春秋战国时战争频繁,“相搏以较普遍在军队中和在民间也有了较技的场面出现,加之在军事上,兵法理论的传播及在武艺的理论上也有发展。

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收缴天下兵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民间练武的习惯,但是士兵终究是从民间来的,到了一定时间他们还是会回到民间去的,而回去后因为平时的习惯还是会对民间的习武之风产生影响,慢慢的还是得到不断发展。在汉初,农兵不分隔,这也促进了民间武术的发展。同时为了抵抗匈奴的侵略,汉初的统治者并没有像秦始皇那样限制习武,由于武术的盛行,在民间出现了不少武术高手和流派。在湖北江陵县凤凰山的秦墓中出土的文物上就有“手搏”比赛的场面。

隋唐五代时,“手搏”、“角抵”,倍受重视,比赛几乎形成制度,当时的“手搏”、“角抵”比赛中可看出大体规则情况,一、不按体重分级;二、主要用踢、打、摔的技法,活动场地多在方形的台子上进行,没有护具,比赛时多赤身穿短裤,犯则处罚不明显,获胜者给于重奖。

宋代时期,当时的外强压迫,朝内又不平稳,所以战乱频繁,这个时候的人特别崇尚武风。而统治者的手段就是把这些人充当他们抵抗外敌的工具,而老百姓为了保住他们的家园,就用自己的一切力量去防止外族的侵略。在民间习武也是如雨后春笋般民展起来。当时的抗金名将岳飞更是武艺超群。

元朝、明朝时徒手较量的技艺发展的很迅速,正规的比赛民间叫打擂。不少武术家不断和别人交流中,得到提高,并出现是不少武术专著。

清代伴随习武的盛行和农民运动的开展出现了不少练武的“社”、“馆”因而通过比武较量发展技艺,“打擂”在民间也很流行。

中国武术历史悠久,它的拳种繁多,门派林立,不仅仅是其攻防自卫,养身健体,艺术审美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武术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和哺育中发展起来的,受中国古代道家、儒家、释家等诸子百家等思想的影响又含涉有传统医学、孙子兵法等理论,形成了独有的武学文化。古代的哲学思想辩证法无不体现在武术的理论与实践中,如:太极说、五行说、八卦说等,阴阳学说、刚柔说、生克制化等的辩证思想,儒家的艺无德不立,尊师、谦和、忍让等武林遵奉的道德标准。佛家的慈悲为怀,以仁为本,化恶扬善等戒条。结合传统医学的养生、伤科推拿、以及孙子兵法在技击中的运用,对传统武术的发展在理论上起到核心的指导推动作用

武术发展到宋元以后已形成众多武术流派,明代以后发展更加迅速,拳种繁衍众多,派别林立,清初黄宗羲曾有内、外家之说,明末清初,武术界又常有所谓南派、北派说,认为南派以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为主,北派则有弹腿、查拳、八极、八翻、通背、劈挂、戳脚、少林、长拳、迷踪、地躺拳等、又有以自然、山川地理分为:武当派、峨眉派、少林派、衡山派等等,又有以太极形意八卦为内家:少林等为外家,又有以动物命各的象形拳,如:虎拳、鹤拳、螳螂拳、鹰爪拳、猴拳、蛇拳等,中华武术可谓博大精深。仅以中国武术大词典收录的流传于全国各民族人民中间的武术拳种就有320多个,拳术套路750多种,各种器械套路720多个,可谓百花齐放。

但不论何拳种都讲神形兼备,内外兼修,阴阳对立统一观等古老的哲学思想无不渗透于武术的术道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直接交融显现在武术的理论和实践中。

许多拳种十分强调刚柔相济、节奏分明,如长拳的要求,动如涛、静如岳、起如猿、落如鹊、立如鸡、站如松、转如轮、折如弓,等从不同的侧面体现了阴阳的关系

有技击运用的动态来讲,阴阳也无处不在,如:出手为阴,收手为阳,攻为阳,守为阴,技法运用讲,以柔克刚,以刚制柔,避实就虚,引进落空,后发先至,阴阳变换等生克制化的道理,化解、消卸、牵引发放、先发制人,以快打慢,阴阳转换等在武术中随处可见。

传统武术讲究形不破体,力不出尖,腰如轴立、手似星串、外松内紧、意气领先、有进有退、占中求园、抽辙转环、伸缩往来、灵活巧妙、起伏跌宕、旋转变化、的节奏韵律,要求上虚下实、中盘灵活、下盘稳健、闪展灵活、断护严密、功守兼备,兵法的战略战术思想的融合和古代的哲学思想,蕴含着中国传统哲理之奥妙。

但到了现在,传统因为它的深奥,并且它的成效也没有其它武术快,所以到了这个时候的中华武术更多只能在电视上看到,不过其中的太极拳比较流行,特别是年老的人,是一种非常不错的锻炼方式

力量和速度永远是习武最重要的方面,招式虽然可以迷惑对方,但是如果没有力量你再能迷惑对方也是达不到伤敌的目的,没有速度再好的招式也只是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不过现在当人们能突破人类自身的体能限制时,再配合招式就不是好看而了。

以才导致武术的没落。

关于武术的诗句对联,短语都可以

对联:

拳打南山猛虎 脚踢北海蛟龙

拳打武当 脚踢少林

集武协神州崇德真悟扬四海(以武会友) 显南拳北腿人才辈出震八方(武风浩荡)

技击:

发前必拿

熟手打生手

磨转脐不转

敌欲动,我先动

拳轻掌重指送命

硬打不如巧躲闪

柔化自当知斜闪

远踢近打搂住摔

金肩银胸锡蜡肚

肘不离肋,拳不离心

闪即是进,进即是闪

逢强智取,遇弱活拿

拳打三分,脚踢七分

拳打人不知,巧变敌莫测

有意莫带形,带形必不赢

来是一大片,去是一条线

趋避须眼快,左右见机行

近人先进身,手脚齐到方为真

不画圆不成拳,敌人手来无法拦

足来提膝,近便用膝,人退加踢

不必远求尚美观,只在眼前中间变

不招不架,只是一下;犯了招架,便有十下

眼要明,心要毒,手要狠,只要平日练得熟

来得高往上挑,来得矮往下斩,不离不矮左右排

善圆能走化,抢角占上风,发须循直线,一点见真功

头打眼,二打胆,三打力,四打巧,五打分寸, 六打手脚快与慢

眼法 :

心为主帅,眼是先锋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眸子练得精,制敌占上风

拧腰不走跨

练拳不活腰,接究艺不离

劲由腰发多根基,贯入两肋四肢躯,发到手脚成一点,丹田叫力山也移

手法 :

两臂直如干,力大劲不济

出手如飘风,收手如狡兔

拳打不空回,空回不为能

出手拳掌打,回手鹰爪抓,双拳密如雨,脆快一挂鞭

肘法:

宁挨十手,不挨一肘

步法:

技击步为先

走为百练之祖

步法乱,手法慢

短对长,脚下忙

打拳容易走步难

步大不灵,步小不稳

进步宜低,退步要高

脚底拔跟,功夫不深

上步不老,打人不到

活步做战马,脚手是刀兵

进步要紧跌,退步要松身

两脚踏定十字步,抡开两臂似闪电

步不稳则拳乱,步不快则拳慢,步不实则拳散, 步不活则拳乱

腿法 :

起腿半边空

点腿如穿梭

若用腿打人,全凭连环腿

擒拿:

善握者,握脑袋

巧拿不如痴打

捧跤 :

上羁下拌

走对步赢跤

取胜在变脸

输跤不输把

站如熊,卧为虎

跤好撂,手难学

谁走在头里谁赢

勾子腿最粘,切子脚最搀

练跤不练功,到老一场空

交手抢外门

兵器篇

刀如猛虎

刀是武士之魂

刀袍剑穗枪缕

大刀为百兵之帅

单刀看手,双刀看走

剑为百兵之君

剑走青,刀走黑

剑如飞凤,

棍为百兵之祖

棒齐胸,棍齐眉

锤棍之将,不可力敌

三尺鞭杆,五尺棍,使用起来真带劲

甘肃人生得硬,出门不离一条棍

枪乃百兵之王

枪似游龙,棍若雨

七尺枪,八尺棍,大枪二丈另八寸

枪扎一条线,棍打一大片

钩走浪势

百日袖箭,千日镖

长兵贵短用,短兵贵长用

只把钱来帮,不把把法传

鞭舞一堵墙,拳打一片星

看戏看压轴,挂棍看压场

南京北京,大枪数吴钟

战略 :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中土常守,刚柔如意

先退后进,蓄势察敌

以遇为直,后发先至

以一当十,以十当一

以我为主,攻防得宜

强外攻内,声东击西

避锐击惰,以逸待劳

三十六计,走为上汁

弱以骄其志,强以决其胜

能舍己从人,才能随心所欲

练法 :

武贵得法

动迅静定

三尖相对

练拳先练功

锤成家什就

胆识 :

相打忘记跌法

开声吐气敌胆寒

勇生于怯,先戒为宝

魄气足者,能勾人魂魄

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

独练时无敌似有敌,应敌时有敌似无敌

拳理篇:

动则无疾

避风如避箭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摩身揉腹,气充筋壮

拳后百步,到老不进药铺

丹田是气海,能销吞百病

咽下嘀嘀响,百脉自调匀

坐如钟,立如松,行如风,卧如弓...

行家一落眼,便知深和浅

气功能法病,缘由在松静

拳为武艺之源,功为百艺之基

无力不能伤人,无势定被人伤

打拳在劲不在力,在巧不在勇

百打百破,一快不破,一硬不破

拳无拳,意无意,无艺之中是真艺

拳术门门都有道,一门不到一门黑

一得有功亦可贵,百法无效皆可废

拳本无法,有法也空,一法不立,万法不容

练拳千着,一熟为先;练势多年,一快为先

拳练百遍,身法自然,拳练千遍,其理自见

练其形必传其神,传其神必达其意,达其意必先其心

千拳归一路

既得艺,必试敌

一寸长,一寸强

呼吸乱,拳脚乱

练功容易守功难

打拳容易改拳难

进手容易固手难

拳之再拳不在拳

拳弥六合方为能

拳如流星,眼似电,腹如蛇行,步赛粘

精要充沛,气宜沉,力要顺达,功宜纯

久练自化,熟极自神

只守不攻,再强无用

力不打拳,拳不打功

把式把式,全凭架式

低头猫腰,传授不高

三年套路不敌一年跤

招没绝,功夫有绝

内五行要动,外五形要随

练拳不练把,等于胡乱打

拳打力不开,力打劲不开

死力不足贵,活劲为高尚

跑马先看道

一力降十会,以巧破千斤

酸加痛减麻停

朝练寅,夕练西

要学拳,须站桩

先动根,后动梢

动则法,静则型

步为架,手为势

气沉丹田德润身

七分蹲子,三分过

早不朝东,晚不朝西

行走坐卧,不离这个

未学打人,先习挨打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斜撤得横,直退易溃

三节不明,浑身是空

手法便利,脚法轻固

拳要好,三正里面找

慢拉架子,快打拳,急打招

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精

入门先找形,练功不忘形

六合不相连,必是学艺浅

打拳不溜腿,一拉冒失鬼

两膀活如扇,法由手中出

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

少练三体式,老来浑圆桩

长拳即短打,短打即长拳

出手指中线,打轮不折点

五心须相印,子午宜相对

治劲有三策,一导二分三乱堵

宁练筋长三分,不练肉厚一寸

压而不溜不中用,溜而不压笨如牛

肩肘松沉意注掌,气通三关达四梢

紧了崩,慢了松,不紧不慢才出功

意到气到力到

内外合一,形神兼备

只求神意足,不求形骸似

松在出气之中,紧在吸气之上

不明经络,举手便错

松者自逸,紧者自掣

手后一尺,天下无敌

只有抓得住,才能拿得住

单擒随手转,双擒捏带擎,单拿手腕肘,双拿肩腾走

天下神拳数岳家

圈内招连招,圈外环转步

枪不扎石拱,镖不喊铜城

镖不喊沧 惰,枪不扎石孔

八极,八极,脚不离地

八极加劈挂,神鬼都不怕

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

南京到北京,弹腿出在教门中

弹腿四只手,人鬼见了都发愁

大怕瓣腰,小怕揪梢,大胖子就怕三转摇

祖国的传统文化武术的意思

武术是中国文化的全息缩影,中国哲学、医学、伦理、兵学、文学、绘画、书法、音乐舞蹈戏剧均在武术文化中有所体现。

无论从武术的运动形式来讲,还是从其技术特色、技击特色来谈,它无处不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就运动形式而言,具有套路形式本身就是武术的一大特色,它是中国传统文化重“道”的思想的一个具体体现。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武技,然而很少国家的武技具有套路的运动形式,即使是中国传统文化辐射到的几个东方民族的武技偶有套路形式,但其发达和显扬程度绝对无法与中国武术相提并论。中国传统哲学十分重视“道”,强调凡事都要合乎道,合乎规律,讲究规矩,中国的诗词歌赋、舞蹈戏剧、书法绘画、园林建筑都讲究一定的程式,武术套路也如此。

中国武术具有显扬的套路,而外国武技没有,这正体现了武术的文化特色。中国传统哲学的另一个特点是讲究“天人合一”,具体到技术上即“内外兼修”,不仅武术,书法、戏曲等民族艺术形式都讲究“内外兼修”,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共性。从武术技术而言,不仅强调外练,更注重内练,“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正是对武术技术练习的恰当描述。“重智轻力”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特点,这种思想有其消极的一面,即形成了“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但是单纯对武术而言,却使武术形成了“重巧轻力”的技击特色,从先秦时期的庄子“以巧斗力多奇巧”、“后发先至”的理论,到明清时期太极拳“四两拨千斤”、“以柔克刚”的技法,无不体现了中国武术“尚巧”的特色。比试中以巧取胜往往得到人们的称赞。

跪求:关于春天的适合学生朗诵的现代诗

朱自清《细雨》- 现代诗

细雨

东风里,

掠过我脸边,

星呀星的细雨,

是春天的绒毛呢。

春天的文章

咦?是谁叫醒了小草?

原来是春姑娘在挠小草的痒痒呢!

是谁在和鱼儿玩耍?

原来是春姑娘在和鱼儿嘻戏打闹。

每当到了春天,春姑娘就和我们一起 玩耍,一起成长……

每当到了春天,是我们最最快乐的时刻。

春姑娘,请你留下来好吗?

和我们一起度过金色童年!

2

转瞬间严冬已逝,春天已悄悄地来到人间。春天,是美好的季节,是充满诗情的季节;春天,又意味着一个生机勃勃的开始。自古以来,诗人喜爱春天,赞美春天,是因为春天景色宜人,处处皆可入诗。漫步古诗百花园,只见咏春诗姹紫嫣红、争奇斗艳,令人目不暇接,随意采撷几朵,慢慢品读,不知不觉已陶醉其中。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这是北宋诗人秦观的《春日》。这首诗写雨后春景。瞧,雨后庭院,晨雾薄笼,碧瓦晶莹,春光明媚;芍药带雨含泪,脉脉含情,蔷薇静卧枝蔓,娇艳妩媚。这里有近景有远景,有动有静,有情有姿,随意点染,参差错落。全诗运思绵密,描摹传神,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十分惹人喜爱。

“朝来庭树有鸣禽,红绿扶春上远林。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这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春日》。这首诗写春天早晨之景。耳盈鸟语,目满青枝,绿红相扶,异馥诱人。诗人寥寥几笔,一幅春意欲滴的画面便展现在读者面前,然后,诗人索性止笔,不再描写春景,转而抒情。春意浓郁,灵感忽生,但诡谲的诗人却用“已难寻”的遁词来诱使读者自己去感受春意,这种虚实相生的方法,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远目随天去,斜阳着树明。犬知何处吠?人在半山行。”这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春日》。这首诗写春天傍晚之景。斜阳披丛树,绿地与天接,犬欢叫,人晚归。这首诗自然贴切,常中见巧,平中见奇,将读者带进全景式的春之氛围,这里有春之境的美妙,有春之色的绚烂,有春之味的浓烈,有春之声的和悦,置身其间,人们会敞开胸襟,尽情欢歌。

“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这是唐代诗人李贺的《南园》。南园的春天,生机勃勃,富有意趣。春水初生,乳燕始飞,蜂儿采花酿蜜,鱼儿拥钩觅食,这些都是极具春天特征的景物,而远景透过窗户直入书房,使人舒心惬意,欢欣不已。这首诗生动传神,清新流转,读来令人神清气逸。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是南宋和尚僧志南的《绝句》。这是一首描写春游的绝句。春光明媚,勾起了出家人的游兴,于是走出庙宇,观赏春光。驾着小篷船出游,将船停泊在古树下,拄着藜杖桥东漫步。虽是平铺直叙,但古木阴中停泊着小船,这个画面很雅,很古朴,颇如一帧中国古代的文人画。后两句准确精练地表现了春天杏花盛开,小雨纷纷,杨柳飘舞,东风和暖的美丽而宜人的景象,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这首诗情与景汇,物与心谐,诗人抓住春风春雨的特点,略加渲染,便透露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是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一、二句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春天里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二月里,春光明丽,草长莺飞,杨柳以长长的枝条轻拂堤岸,好像被美好的春色陶醉了。三、四句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他们的欢声笑语,使春天更加富有朝气。这首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给读者以美好的情绪感染。

“阴阴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桃花。”这是宋代诗人晁冲之的《春日》。这是一首寓情于景的惜春诗。全诗四句四景,小溪明净,细雨翻萍,鹅鸭嬉戏,桃花逐水,画面十分鲜明,历历如在目前,令人悠然神往。诗人以鹅鸭“趁桃花”的景象寄自身的感慨,春已去尽,鹅鸭不知,故欢叫追逐,无忧无虑,而人却不同,既知春来,又知春去,落花虽可追,光阴不可回,诗人的惜春之情,溢于言表.

春的复回

文/梦绕

寒冷离去

是温暖的春

浮躁退去

是淡淡的愁

春的绿又迎来了

一切都在变化 生长

不过都回到最初的模样

逝去的愁依然复回

似乎从没有死亡 生长

心淡了

复回宁静

似乎不合这春的芬芳

要等待一场春雨的清凉

春之狂想曲

当柔风把冰凉的脸呵暖;

当雨丝把干冷的发梢润湿;

当天空蒙上灰白的面纱;

当田野被神奇的画笔描绿;

当燕子在你耳边呢喃;

当年青的心灵写满诗句...

呵——

春天!多情的春天!

我确信——

已经把你留在这蓬勃的新世纪

春之画卷

悄悄地,

春天来了...

那风儿,

柔柔的,

拂暖了冰凉的脸;

那雨丝,

莹莹的,

滋润了干冷的发尖;

看啊——

田野山川,

脱下了冬日里颓败的服饰,

换上了嫩黄的新装,

欢天喜地地迎接春的笑颜;

多情的天空,

蒙上灰白色的面纱,

羞涩地表达对春的眷恋...

还有还有,

那暖江嬉戏的禽儿,

那呢喃斜飞的燕儿,

各自喋喋不休地咏唱着歌颂的诗篇...

呵——

这多情的春天!

这迷人的春天!

就用手中的画笔,

蘸满这浓浓的春色,

和着这澎湃的春潮,

去描绘出祖国新春壮丽的长卷

转载请注明出处诗词网 描写武术的诗词有哪些